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企业所有权结构对运营效率的影响(一)

谈企业所有权结构对运营效率的影响(一)

谈企业所有权结构对运营效率的影响(一)
谈企业所有权结构对运营效率的影响(一)

谈企业所有权结构对运营效率的影响(一)

内容摘要:本文从代理成本理论的角度指出所有权兼经营权的企业形式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形式都是有效率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其决策控制效率。

关键词:代理成本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控制效率

人们通常认为所有者兼经营者的企业形式效率最高,这时代理成本最小,例如阿尔钦和德姆赛次的团队生产理论分析。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的代理问题不仅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代理成本,还包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因此这种企业形式的代理成本要更高一些,那么是不是所有权与控制权合并的企业形式的效率就一定高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企业组织呢?如果是,那么为什么所有权广泛而全面分散的这种组织形式普遍存在呢?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运营效率

(一)团队成员偷懒行为的监督及其代理问题

阿尔钦和德姆赛次认为:企业的生产是团队生产,因为许多人联合分工生产更具有专业化效率和规模经济。但是团队生产的是“团队产品而不是团队成员的边际产品”,因而很难准确的检测、测算每个成员的贡献,在直接测度每个团队成员的边际贡献高成本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就会产生偷懒的可能性,偷懒行为的部分效应将由团队中的其他人承担。

那么如何监督偷懒行为呢?一种方法是由市场竞争来监督团队生产,有更大生产能力的团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现有成员将受到愿意以较低收入份额提供服务或向团队其他成员提供更高收入的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和约束,一旦其偷懒行为被觉察就会被撤换。然而“市场竞争并不能实现十分有效的控制”,首先通过观察团队产出来发现确定偷懒行为的存在及其程度很难,因为影响产出的因素很多;其次,其他团队生产中同样存在偷懒的动机和行为。另一种方法是阿尔钦和德姆赛次提出的培养团队成员的忠诚感和团队精神,强化不偷懒的共同利益。由于培养团队精神的可操作方式和最终效果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应该提倡但是不应该仅仅将监督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予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三种减少偷懒行为的方法是“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人检查团队成员的投入业绩”。但是监督人又由谁来进行监督呢?阿尔钦和德姆赛次认为通过授予监督人剩余索取的方式可以解决监督人偷懒的激励问题。“监督人通过他支付给投入品所有者的价格,通过观察和指导这些投入品的活动或用途,减少偷懒活动,获得剩余收入”。这样,监督人就成为了“团队生产过程中的中心合约人”,即雇主或所有者,其拥有这样的权利束:“成为剩余索取者;观察投入品行为;作为中心方与所有投入品订立合同;改变团队中的成员资格;出售这些权利”。这样的权利组合一方面实现了相对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团队生产过程中的偷懒——信息问题。这就形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的企业组织运营模式,雇主或者所有者可以通过观察或规定投入行为来估计员工边际生产率。

但雇主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能监督的人数也是有限的,这样组成的企业规模一定受到限制,企业很难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此时为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雇主必然委托管理人员对更低层级的员工进行监督,一方面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能监督的人数也是有限的,企业必然形成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形式;另一方面,所有者、管理者、雇员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他们各自的利益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这时所有者即使亲自经营企业也很难保证员工的行为与所有者的预期完全一致。与此同时,企业所有者在经营中所追求的往往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所有者的效用包括货币工资、舒适的办公环境、所有者的利润以及社会关系的维系等等。因此,即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经营也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要素

由此,德姆赛次提出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四类:第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所需的规模,企业的规模与所有权集中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规模越大,企业的所有权更加分散。第

二,实施更有效的控制产生的利润潜力,即潜力控制。当所有者实施控制的程度既定时,企业的利润潜力就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外部环境稳定(稳定的价格、稳定的技术、稳定的市场份额等)时,监督成本比较低,而外部环境不稳定时,经营者的行为对企业经营的效益有明显的影响,这时监督要花费高昂的成本。第三,系统性管制,例如政府控制。德姆赛次通过分析得出:政府调控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受控行业的所有权更加分散。第四,企业产出中的潜在要求,例如舒适的办公环境等等。企业的潜在要求越高,所有权就越集中。由于不同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要素不同,从而带来了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例如当企业符合下述条件时:领取固定工资的工人的任务容易监督;所有者兼经营者投入企业、作为股本的资金能够保持企业有效规模运营;所有者的经营兴趣及领导企业的能力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企业就会采用所有者亲自经营、按等级制度组织企业的形式。如果企业要求的规模比较大,股份资本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会求助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运营效率

(一)两种不同观点

对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运营效率,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以伯勒和米恩斯、凡伯伦、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企业的所有者不利,其代理成本很高。伯勒和米恩斯(1932)认为,由于作为所有者的利益与最终经营者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两者之间的信息往往也是不对称的,而且分散的股东没有动机严密监督公司管理者,这样就导致作为非所有者的管理者能够引导企业追求利润以外的其他目标。“随着所有权的扩散,这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总是以有利于经营者一方而告终”。

凡伯伦(1924)认为,“所谓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实际上就是把控制权从资本家手中转入工程师之手,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率的恢复,因为工程师的主要兴趣是提高技术、增加产出,而资本家的兴趣在于利润。因此,“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就变成对追求效率的经营管理进行控制的问题了”。

加尔布雷斯(1976)对控制权问题的看法与凡伯伦相同,但他对这种转变的结果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认为正是由于技术阶层的愿望和权力,牺牲了所有者的利润,才培养出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私人部门的大规模发展。

另一种是以法玛和詹森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组织也是有效率的,关键在于所有权怎样控制经营权在决策过程中的代理问题。法玛和詹森(1983)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决策功能和风险承担功能是分离的,部分是因为经营与风险承担专业化所产生的好处”。对于决策功能而言,决策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提议——提出资源利用和契约结构的建议;认可——对所需贯彻的提议作决策选择;贯彻——执行已认可的决策;监督——考核决策代理人的绩效并给予奖励。其中提议和贯彻职能由同一代理人担负,法玛和詹森将这两个职能称为“决策经营”,而认可和监督职能合并称为“决策控制”。在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不分离的情况下,牺牲了无限制风险的分担与决策功能的专业化好处,这表现在决策程序蒙受了效率的损失,因为决策代理人的选择需要以财富、风险承担的意愿和决策能力为基础;同时剩余要求者放弃了通过证券组合的多样化最佳地减少风险,因而风险承担成本较大。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 铸造公司是为集团公司提供钢铸件的分公司,主要生产五十铃最新技术的高档商用车汽油、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及变速箱、车桥等铸件。根据公司组织培训学习的布置,通过对铸司现生产状况的调查,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建议如下: 一、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1、人员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员的熟练程度不高,人员数量差缺较多,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稳定性较差,员工士气低落,总之都可以总结为:不会做或不愿做。 2、设备工装问题:集中表现设备没有维护保养时间导致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故障率高,维修人员的工作重心是维修而不是保养预防,坏哪修哪,修好了这里坏那里,一天忙个不停,必然会导致设备生产时的停停敲敲。 3、现场物流问题:仓库与收发衔接不好,配料效率低;收发人员对生产开始与中途生产配合度不高,导致待料;物料整理不好,标识不清,导致停工翻找等等。 4、生产产品种类过多的问题:现在铸司生产100多种产品,每天每条线生产 5、6种产品,每天换模具的时间都在100-120分钟,影响生产效率。 二、提出的对策措施建议: 1、人员问题:对差缺的人员及时补充,并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操作技能,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

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员工队伍。 2、设备工装问题:生产部门协调,给设备部维修保养设备的时间,设备部针对影响现生产的主要问题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把设备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设备技术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做好备件的准备工作,不要出现发生设备故障而没有备件的情况,造成延长停机时间;对设备维修人员加强培训,养成良好维修习惯,提高维修质量,防止同样故障反复出现。 3、现场物流问题:做好仓库与收发衔接,提高配料效率;按公司的生产计划,各部门一体化办公,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减少待料问题; 4、生产产品种类过多的问题:建议把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外委加工,减少生产产品的种类;生产部在安排每天生产计划时,尽量少品种多量,每天减少换模具次数,降低每天的生产准备时间。 以上是通过学习,对于现生产中存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的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老师讲授的知识、方法带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意识的去思考相关问题,并且让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终成为自己的工作风格和工作习惯,用以剖析,解决其它问题,这样,就能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生产管理者。

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21世纪随着石油开采工程的不断深入,全国的各大油田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由于新疆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在原油的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中间加热,这就需要大量的加热炉。笔者通过分析加热炉在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加热炉运行热效率的技术对策,并介绍了几种提高运行热效率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指出了影响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及提高热效率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加热炉热效率对策 引言:众所周知,原油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加热炉加工。因此,加热炉成为了石油领域中无法取代的重要能源机器,但是由于加热炉在加热原油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热能都散发了出去,并没有应用于加热原油上。所以,找到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方法成为了整个热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加热炉是将原油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设备,找到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整个石油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加热炉效率的主要因素 1.加热炉受热面积灰结垢一直是困扰加热炉运行的主要因素,受热面积灰结垢一旦形成,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持久的及递增的。同时应保证燃料燃烧充分。因为,排烟热损失主要由排烟温度和烟气量决定,烟气量取决于加热炉的过剩空气系数,提高热效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过剩空气系数或排烟温度来实现。所以,在过剩空气系数和排烟温度增高时,加热炉热效率都将降低。 2.加热炉运行控制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运行工况控制不好,包括风门调节不当,供风过大;运行负荷低于设计值;燃料品质不好造成腐蚀和积灰;供风系统操作不当;燃烧器选型问题等,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加热炉排烟气氧含量和过剩空气系数普遍偏高。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中加热炉烟气中的平均氧含量普遍都高于标准的指标,平均排烟温度也高于标准温度。过高的烟气氧含量导致炉内的过剩空气较多,这样会造成排烟温度偏高,烟气带走的热量越多,对热效率的影响也就越大。过大的过量空气系数还会加速炉管的氧化,促使氮氧化物增加,给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炉管使用寿命 3.余热回收系统设备状况的好坏也会影响加热炉的热效率。时刻了解设备的腐蚀状况,加以预防。余热回收系统设备腐蚀主要是硫酸露点腐蚀造成,在该系统低温烟气段普遍存在,系统中的蒸馏装置前置空气预热器因为腐蚀容易泄漏,造成热损失。 4.炉壁散热损失超标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观察炉膛内部发现,部分炉子炉膛衬里脱落严重,炉壁表面温度普遍高于规定的标准温度,造成这种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集输系统运行效率测算及评价

靖安联合站集输系统运行效率测算及改造分析 编写: 摘要:油气集输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主体, 油气集输和处理水平对油田的开发和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现在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测试油田油气集输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论文对原油集输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站场及管道进行集输系统效率测算、分析,并对导致系统效率低的环节进行改造,提高系统效率,可对整个油田集输系统效率定位及提高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油气集输 系统效率 测算 前 言 长庆油田自投入开发以来生产已超过30年,部分老区块原油产量不断递减,含水量大幅度上升, 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站库“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油气集输系统的一部分管网、设备存在陈旧老化、能耗高、效率低、腐蚀严重等问题, 已进入更新高峰期,急需对集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而我国现在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测试油田油气集输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对原油集输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站场及管道进行集输系统效率测算、分析,并对导致系统效率低的环节进行改造,提高系统效率。 一、集输系统效率测算方法 根据《原油集输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测算方法 SY/T5264-2006》对采油三厂具有代表性的大站点测算集输系统效率。 1.1集输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1 1 [()/()]100%n n y y sy si li i DWi i i DWi i i i B Q w R B Q w R ηηη===???+??+??∑∑ i B ——某站的耗气(油)量,m 3/h 或kg/h ; sy η——原油集输系统效率,%; li η——某站管道管效,%; y DWi Q ——某燃料基低位发热量,kJ /m 3或kJ/kg ; si η——某站站效,%; R ——电能的折算系数。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及意义 一、运营能力分析指标 1、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 人力资源运营能力通常采用劳动效率指标来分析。劳动效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或净产值与平均职工人数(可以视不同情况具体确定)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对企业劳动效率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例如,将实际劳动效率与本企业计划水平、历史先进水平或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 2、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 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 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1)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2)周转期,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期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可以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总资产周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各项资产周转情况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本章下同)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公司政治治理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影响

公司政治治理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吗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非参数检验 雷海民梁巧转李家军 2013-2-22 15:18:17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9期【内容提要】基于嵌入政治行为的公司治理和非参数方法,就设立党组织的中国政治资源企业公司政治治理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 1999-2010年281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分离、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即所谓“两肩挑”的问题),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一人担任等治理组合,实证检验其对基于运营周转和现金保障维度的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检验发现:①党委书记不兼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总经理兼董事最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②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有益于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一定条件下总经理兼任董事,比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更有效。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三职合一运营效率最低。从运营效率视角,为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两肩挑”等棘手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证支持,给出相关政策建议。并为非国有政治资源企业挖掘内向型政治资源优势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企业政治资本公司政治治理政治资源企业运营绩效非参数检验 一、问题提出 公司政治治理是嵌入企业政治行为的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与企业政治行为两者的结合,主要研究在既定的企业内外部政治制度环境下,嵌入企业政治行为的公司治理对企业产出的影响。经典的公司治理理论自1932年提出以来,迄今仍是理论经济、财务金融和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重点(Berle,Means,1932;

Fan,Wei,Xu,2011;Okhmatovskiy,2010)。对于企业政治行为的研究,政治学、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等学科领域的学者的研究侧重各异(Getz,2002;Peng,Luo,2000;Sheng,Zhou,Li,2011)。多数学者集中于个体层面的企业领导人政治关联的研究(Sheng,Zhou,Li,2011);而另外一些学者从事公司层面的企业政治活动的研究(Lux,Crook,Woehr,2011)。公司(企业)绩效因此可划分为一般公司绩效和公司政治绩效,迄今两种绩效研究主要聚焦于公司财务绩效的表现(李维安等,2010)。 事实上企业政治行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制度转型国家更为盛行。作为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企业政治行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ux,Grook,Leap,2012;Sawant,2012)。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政治行为已有20多年的学术耕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仍缺乏对设立党组织的中国政治资源企业①的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权差异造成企业设立党组织实现政治治理的路径依赖:非国有企业走过了“借红帽子”、“戴红帽子”、“迎取支部”以及“升格党委”等阶段的政治治理道路,建立党组织是非国有企业形成政治资本的重要途径(高红波,邱观建,2012);而国有企业的政治治理试图从承包制、股份制到整体上市等途径上实现其政治资源优势,近年来一些中央企业积极探索“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双肩挑”的政治治理机制,但对此做法目前理论界与企业界仍存在支持和置疑的两种观点(陈世瑞,2012)。 基于中国企业政治治理的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当前开展政治治理管理实践的紧迫性,本文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以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为主体的不同政治治理组合是否显著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本研究以设立党组织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企业资本周转效率和现金保障能力两个运营效率维度,检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优选稿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1、从热力学理论看为什么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随压缩比ε和定容增压比λ的增大而提高,随定压预胀比ρ的增大而降低? 答:因为随着压缩比ε和定容增压比λ的增大循环平均吸热温度提高,而循环平均放热温度不变,故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随压缩比ε和定容增压比λ的增大而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随定压预胀比ρ的增大而减低,这时因为定容线比定压线陡,故加大定压加热份额造成循环平均吸热温度增大不如循环平均放热温度增大快,故热效率反而降低。2、从内燃机循环的分析、比较发现各种理想循环在加热前都有绝热压缩过程,这是否是必然的? 答:不是必然的,例如斯特林循环就没有绝热压缩过程。对于一般的内燃机来说,工质在气缸内压缩,由于内燃机的转速非常高,压缩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缸内又没有很好的冷却设备,所以一般都认为缸内进行的是绝热压缩。 3、卡诺定理指出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以卡诺机的热效率最高,为什么斯特林循环的热效率可以和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一样? 答:卡诺定理的内容是:在相同温度的高温热源和相同温度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同,与可逆循环的种类无关, 与采用哪一种工质无关。定理二:在温度同为T 1的热源和同为T 2 的冷源 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由这两条定理知,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卡诺循环比一切不可逆循环的效率都高,但是

斯特林循环也可以做到可逆循环,因此斯特林循环的热效率可以和卡诺循环一样高。 4、根据卡诺定理和卡诺循环,热源温度越高,循环热效率越大,燃气轮机装置工作为什么要用二次冷却空气与高温燃气混合,使混合气体降低温度,再进入燃气轮机? 答:这是因为高温燃气的温度过高,燃气轮机的叶片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温度,所以为了保护燃气轮机要将燃气降低温度后再引入装置工作。同时加入大量二次空气,大大增加了燃气的流量,这可以增加燃气轮机的做功量。 5、卡诺定理指出热源温度越高循环热效率越高。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循环增温比τ高,循环的最高温度就越高,但为什么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与循环增温比τ无关而取决于增压比π 答:提高循环增温比,可以有效的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但同时也提高了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吸热和放热均为定压过程,这两方面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热效率与循环增温比无关。但是提高增压比,p 不变, 1 提高,即循环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因此循环的热即平均放热温度不变,p 2 效率提高。 6、以活塞式内燃机和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为例,总结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答: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首先,应用“空气标准假设”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内可逆理论循环,分析该理论循环,找出影响循环热效率

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五要素即(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人,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如何提高(品质)及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地一种形式。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地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品质)及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 升(质量)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经营效率评价

第六章经营效率评价 一、本章知识要点: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各项经济资源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它表现为企业占用或消耗的经济资源与其提供产品数量的对比关系。在财务上,它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相关指标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企业的资金总是寓于相应的资产中,所以营运能力分析又可以称为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分析。对资产的管理,可以从考察它们营运的效率和效益方面进行分析。资产营运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者周转速度,而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益则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通过对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和效益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资产的水平,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一般来说,影响企业营运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经营背景、企业经营周期的长短、企业的资产构成及其质量、企业资金筹措和运用的力度以及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政策等。 为了对企业营运能力有个全面综合的评价,我们分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短期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短期资产是又可称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它是一个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保障,也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后备力量。通常来讲,短期资产主要由存货、应收帐款、货币资金等组成。反映企业短期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和掌握企业短期资产营运能力。(二)长期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 长期资产相对来说是一个企业总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最重要的保障。因此经营管理好企业的长期资产对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反映长期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更新率以及无形资产利用效率。 (三)资产结构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方,反映了企业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数量及其结构也就是企业的资产结构。而企业的资产结构揭示了企业的经营能力能否被充分利用,因为只有当各类资产合理搭配时,才可能实现其最佳效用。本章分别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资产结构进行分析。 二、关键概念 1、存货周转率:又称存货利用率,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值。其中平均存货以期初存货余额与期末存货余额的算术平均数来确定;而存货周转天数就由360除以存货周转率计算得出。 2、应收帐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即一个会计年度内企业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而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为360除以应收帐款周转率。 3、营业周期:为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之和。 4、流动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5、固定资产更新率:是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与当初固定资产原价之和的百分比。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

论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论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田鹏 【摘要】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包括组织效率、信息效率和作业效率,为实现配送中心的效率化,即实现多品种少量、多次和及时的商品配送,需采取战略、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措施、方法加以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对影响配送中心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整体的合理化作为目标提出改善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配送中心;运作效率;影响因素;改善方法 【作者简介】田鹏(1982.1 ),男,北京通州人;廊坊市运输管理处 一、影响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因素 (一)物流体制和管理。对企业整体的物流管理体制和组织、物流服务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多品种少量物流的问题点和对应方法,以及采购、在库和配送等环节进行综合的效率分析,对相应的供货商、进货地点等进行综合的物流效率化。 (二)物流政策。涉及确认配送中心的配置、地址选定、法律限制等条件,选定建筑物和内部规划的设计和建设、配送中心的设备,以及施工、完工验收和经营,利用仓库、委托仓库及物流子公司的设立和经营等内容。 (三)配送商品的特性。需要考虑商品的种类、尺寸、形状、重量、价格、再包装和加工,以及计量、包装、价签等的必要条件,作业的商品品种数、装卸等条件,一年的配送量、配送量的时期变化、破损和腐烂的可能性,新商品的开发、品种数、数量和频度,淘汰商品的品种数、数量和频度,以及其他的商品特性等。 (四)物流设备。有自动仓库、冷藏和冷冻库、搬运和搬送设备、保管设备、配货用设备,流通加工、计量、包装和捆包机器、贴价签机器,分拣系统以及其他的自动化、机械化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货场和出库用平台,还有空调、安防设备,托盘、集装箱、包装材料等。 (五)库存政策和管理。与控制商品库存量相关的政策、库存的管理,以及接受订货和向供货商订货的方法、补充订货系统和盘点等。 (六)相关作业。人库作业、检验商品、报送和入库方法,接受订货和向供货商订货的单据流程,商品货位管理、配货方法,验货和验数方法,再包装、计量、标贴价签、包装、捆包等的流通加工,出库货物码放方式、分拣方法、运输配送方法,以及配送通用箱的回收方法、退回商品的接收和处理方法,退货量、欠品率、不合格品对策和紧急追加订货的对应等。 (七)物流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以及涉及的其他信息处理设备,所进行的库存管理、接受订货和订货处理、生成出货指示书,检测在库量、补充订货系统,检验配送计划和实施,货架管理、生成配货清单,进货计划及其修改,支付费用的处理,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生成车辆装货指示书、计算货物的装载效率,配送计划的测定、选定不同配送地点的运输手段,计算每个配送人员的费用,配送预算和实际差异的分析,人员计划、确定,分类和分拣代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状况,POS销售管理系统或物流用条码的标记,联网系统的水平和VAN增值网络的对应等。 (八)运输和配送管理。入出库的货物码放,容器、包装和价签的标准化,包装的改善,提高物流服务的方法,配送方法、计划配送、运费计算方法,人事劳动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业规范的制定和运用,小组讨论,配送中心业务的内部处理部分和外包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的效果测定、品质和卫生管理、温湿度管理、安全管理、防灾和防范系统,设备维护系统等。 (九)物流成本的控制。计算不同形态、不同机能、不同成本中心的物流成本,计算的标难和控制的方法等。 二、改善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方法 (一)作业测定及作业研究。对配送中心的作业采用什么样的形态、时间、频度、票据数、品种数、数量和配货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决定是从有较高价值的方面入手改善,还是建立新的配送中心体系、对原来传统的作业进行全面改革。调查、研究的程度取决于承担部门的人员、各个专题小组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个人知识、经验等制约条件,这项工作也可以考虑委托外部的咨询公司进行协助。同时,要对配送中心所关联的各种作业进行作业测定并进行作业研究。从现状调查到模拟,得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与测定和分析每项作业的内容、与前后作业的关系,以及作业、单据、商品的流程和停滞、到货时间等有关。经过调查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所在,把握改善的方向,决定进行改善、改良或对新体系的设计,使作业达到省力化、省资源并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 (二)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对配送中心时间的研究,首 · 552 ·

影响熔铝炉热效率的因素探讨

影响熔铝炉热效率的因素探讨 文/上海埃鲁秘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刘荣章 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尤其是在目前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以及地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大背景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能源发展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政策,制定了“十一五”期间每百万元GDP产值的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为此,各行各业都有必要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的工作。 一、引言 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尤其是在目前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以及地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大背景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能源发展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政策,制定了“十一五”期间每百万元GDP产值的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为此,各行各业都有必要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的工作。 近五十年来,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在建筑业上,由于铝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和阳极处理后的极佳外观而受到广泛应用;在航空及国防军工部门,铝合金材料是许多关键零部件的主要加工原料;汽车、集装箱运输、日常用品、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领域都大量使用铝及铝合金。与之相关的熔铝炉成为上述企业必不可少的加热设备,粗略估计全国各种容量的熔铝炉数量在上万台。尽管铝的熔点温度低(660C),但是铝的熔化潜热和比热容大,熔铝所需的能耗较高。因此,提高熔铝炉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之一。 熔铝炉主要有反射炉、感应炉、电阻炉等形式。反射炉使用的燃料主要有天然气、煤气、重油等。本文结合生产实际,重点探讨影响燃用天然气的熔铝炉热效率因素,提出熔铝炉优化设计方案和运行策略。其中部分内容对提高感应炉、电阻炉的热效率也是有益的。 二、影响热效率的因素分析 理论上熔化1t铝耗电能320kWh或天然气约32.3Nm3。若将炉体升温、热量泄漏、燃烧不完全等计入,目前实际能耗为理论值的2-3倍,甚至更多。可见,提高熔铝炉热效率的潜力很大。 众所周知,送入炉膛的热量等于送入炉内物料的吸热量以及各种热损失之和。其中,送入炉膛的热量包括燃料的化学热(发热量)和物理热(显热焓)以及空气和物料的物理热(显热焓);各种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热损失(排烟显热焓)、不完全燃烧损失、炉壁散热损失等;如果是固体燃料则还包括灰渣热损失等。针对燃烧天然气的熔铝炉,提高其热效率主要措施是降低排烟温度、减少炉壁散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1、各工序每天的生产计划没有人统筹安排,各自为政,导致前道与后道脱节,车间半成品积压过多。 对策:工厂所有的生产要有一个人负责统筹安排,要有计划的生产,前后道要衔接流畅,尽量一单一单完整的完成生产。 2、生产过程中数量的管理失控,各个生产工序之间数量没有交接,导致几乎每单都有尾数,影响生产效率。 对策: A.从胚进厂开始,每一款的数量都要有明确的标示,数量要清点准确。 B. C、 喷漆完成后,生产者需清点数量并做好标示,并报喷漆主管登记后,移交给贴纸工序,并由贴纸主管接收签字确认。 D、喷漆工序领胚时,要对照订单数量,清点准确无误后方可生产;(大单一次生产不完的,也要统计每次领取的数量,最后一次领胚时,要统计累计所领的胚与订单数量是否一致,如有不足,必须由收胚部门补足数量后方可进行最后一批的生产)。领胚时如发现与胚上面的标示不一致(货号、规格、数量)时,需由喷漆主管与收胚人核对无误,确保数量正确情况下方能生产,否则暂停生产该货号。 E、贴纸完成后,清点数量并做好标示,移交给喷油或包装工序,并由喷油主管包装主管接收签字确认。 F、 3、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完善,检验程序不完整,制程检验基本没有,任何一个工序错了,大都要到最后一道才知道,甚至要到客人发现才来返工,耗时耗力。 尤其是油漆环节没有严格的检验,对整个订单的生产带来很大问题,影响生产进度。 对策: 4、样品无专人保管,生产过程中丢失没人负责,导致检验没有参照物,拍大货样时找不到样品,拍的大货样照片与样品又不一样,客人不接受,又是返工。没有样品的生产单过多,生产时由谁来确认可以生产?生产时找样品的时间花太多,影响生产进度, 对策: 5、车间现场混乱,在制品各工序没有标示,卫生状况差;导致找货,搬货的时间拉长;通道不畅,又容易造成半成品、成品碰撞坏,造成补数。 6、工人实行计件也有不利之处,上下班时间不统一,没事做时又可以不上班,管理人员无

企业效率评价的方法及其实例

基于DEA模型的企业效率评价及其实例 摘要:DEA是一个线形规划模型,表示为产出对投入的比率。通过对一个特定单位的效率和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类似单位的绩效的比较,它试图使服务单位的效率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100%效率的一些单位被称为相对有效率单位,而另外的效率评分低于100%的单位本称为无效率单位。这样,企业管理者就能运用DEA来比较一组服务单位,识别相对无效率单位,衡量无效率的严重性,并通过对无效率和有效率单位的比较,发现降低无效率的方法。 关键字:DEA模型、DEA模型求解方法、DEA应用于企业效率评价 1、引言 企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价问题是企业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企业决策者希望把握企业的投入的有效性,产出的极大性。作为单独企业效率评价可以用最优化模型,但由于企业生产与时代的科技、技术水平有关。作为更高层的决策者(如国家领导人)希望了解同类多个企业的效率水平。这时需要评价多投入(如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等)多产出(如企业可能有多种产出产品或同种产品的多种指标)企业的效率。 2、DEA线形规划模型建立如下: 1) 定义变量 设Ek(k=1,2,……, K)为第k个单位的效率比率,这里K代表评估单位的总数。 设uj(j=1,2,……, M)为第j种产出的系数,这里M代表所考虑的产出种类的总数。变量uj用来衡量产出价值降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相对的效率下降。 设vI(I=1,2,……,N)为第I种投入的系数,这里N代表所考虑的投入种类的综合素。变量vI用来衡量投入价值降低一个单位带来的相对的效率下降。 设Ojk为一定时期内由第k个服务单位所创造的第j种产出的观察到的单位的数量。 设Iik为一定时期内由第k个服务单位所使用的第i种投入的实际的单位的数量。 2) 目标函数 目标是找出一组伴随每种产出的系数u和一组伴随每种投入的系数ν,从而给被评估的服务单位最高的可能效率。 (*)

公司职能部门效率评估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公司职能部门效率评估的 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余方涛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技安环保部 710077 摘要:随着公司的总体战略正在向求质量、讲效益的创新型发展战略转变,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在不断的被关注和探索中。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职能部门效率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评估方案和存在的风险。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尝试职能部门效率评估的思路。 关键词:职能部门;效率评估 Abstract:With the company’s overall strategic shift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in the high quality and the good economic benefit .How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re constantly being attention and expl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VIC xi’an Aero-Engine Controls Co.,LTD ,analysis the efficiency estimat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advance an assessment of targeted programs and risks .In theory of provides an idea of trying to estimat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Key word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 Efficiency estimation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摘要: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员工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同时还要设置管辖机构对众多网点或辖属机构实施管理。为了维持众多分支机构的运营活动,商业银行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源耗费。相应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效率 一、运营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 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成本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引入成本收入比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4年起将该指标作为费用成本考核指标。随后又在2009年发布《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重新规范了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 无论是从上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看,还是从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关于成本,银监会与财政部(2009年)的发文均可视为业务及管理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09年年报信息看,多数行均为业务及管理费,只有交通银行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外,还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两项,兴业银行则包括了其他业务成本。关于收入,银监会规定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净额,财政规定为营业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中国银行扣除了其他业务成本,而其他银行均为营业收入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各行成本收入比的口径差异突出体现在三个科目上:营业税金及附加、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经营收入征收的税金,不同于正常的投入,属于产出的分配,应当作为收入的扣减项,不应纳入成本收入比的成本口径。至于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的折旧或摊销的补充,可以纳入成本的计算范围。其他业务成本是商业银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从2009年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其他业务成本包括了保险索偿支出、贵金属销售成本等,与其他业务收入存在一定的配比关系,宜将二者轧抵在营业收入中反映。工商银行在2009年的年报中区分了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成本,前者与其他业务收入合并反映。 部分境外银行披露了成本收入比(或效率比率),在指标口径上也存在差异。以2009年报为例,汇丰控股的成本收入比(cost efficiency ratio)是用全部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除以净营业收入而得,其中营业费用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各项外,还包括各项非金融资产减值支出。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采用了效率比率(efficiency ratio),用非利息费用除以总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

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河北艺能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排烟损失和不完全燃烧损失,因此应从这两方面对锅炉进行调整:(一)减少排烟损失 (1)控制适当的空气过剩系数; (2)强化对流传热。 (二)强化燃烧,以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1)合理设计,改造炉膛形状; (2)组织二次风,加强气流的混合和扰动; (3)要有足够的炉膛容积。 排烟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在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所占比重较大,实际运行中其变化也较大,因此尽力降低这两项损失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关键。 1.减少排烟热损失 1)阻止受热面结焦和积灰 由于溶渣和灰的传热系数较小,锅炉受热面结焦积灰会增加受热面的热阻,同样大的锅炉受热面积,如果结焦积灰,传给工质的热量将大幅度减小,会提高炉内和各段烟温,从而使排烟温度升高,运行中,合理调整风,粉配合,调整风速风率,避免煤粉刷墙,防止炉膛局部温度过高,均可有效的防止飞灰粘结

到受热面上形成结焦,运行中应定期进行受热面吹灰和及时除渣,可减轻和防止积灰,结焦,保持排烟温度正常。 2)合适当运行煤粉燃烧器 大容量锅炉的燃烧器一次风喷口沿炉膛高度布置有数层,当锅炉减负荷或变工况运行时,合理的投停不同层次的燃烧器,会对排烟温度有所影响,在锅炉各运行参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应投用下层燃烧器,以降低炉膛出口温度和排烟温度。 3)注意给水温度的影响 锅炉给水温度降低会使省煤器传热温差增大,省煤器吸热量将增加,在燃料量不变时排烟温度会降低,但在保持锅炉蒸发量不变时,蒸发受热面所需热量增大,就需增加燃料量,使锅炉各部烟温回升,这样排烟温度受给水温度下降和燃料量增加两方面影响,一般情况下保持锅炉负荷不变,排烟温度会降低但利用降低给水温度来降低排烟温度不可取,会因汽机抽汽量减小使电厂热经济性降低。 4)防止进入锅炉风量过大 锅炉生成烟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炉内过量空气系数及锅炉的漏风量,锅炉安装和检修质量高,可以减少漏风量,但是送入炉膛有组织的总风量却和锅炉燃料燃烧有直接关系,在满足燃烧正常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送入锅炉的过剩空气量,过大的过量空气系数,既不利于锅炉燃烧,也会增加排烟量使锅炉效率降低,正确监视分析锅炉氧量表和风压表,是合理配风的基础。 2.减少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1)合理调整煤粉细度

生产效率提升十大心得

观生产效率提升十大法宝心得 在大的环境下竞争自以激烈,原材料和人工工资上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生产运营策略,就占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首先在生产运营中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友信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部门没有针对订单审核,接了没有利润的订单; 2.订单审查没有标准程序,数据不全,先接了再说; 3.生产进度控制不好,不能与计划同步; 4.机器、模具故障维修时间太长,这是友信公司的重点; 5.生产过程品质不稳定,频频出现返工或返修; 6.实际生产力未达预定的标准能力; 7.产品技术变更频繁。 针对以上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必须健全生产运营体系的基本功。 了解生产运营管理的基础管理,这就是第一法宝。第一大法宝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查看哪一道工序或流程前面堆积着最多的等待加工的物品或工作,用6S手法分清整理,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二大法宝:要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自助人助。①通过行动方案,对现场诊断,运营七大浪费确立生产运营管理的效率的损失真正原因;②创建合力有效的机制提升企业执行力。目前制造部的浪费有以下几个方面:1.等待的浪费;2.不良的浪费;3.动作的浪费;

4.库存的浪费; 5.生产过多的浪费。这些方面都是友信的瓶颈,需要尽快改善。 第三大法宝:贵迅速。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生产中关键在于“快”和“新”,发现有改善生产效率的方法和流程迅速改善,并对问题快速追踪,运营5W2H跟进。 第四大法宝:立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充分的论证,才能防患于未然。计划是连通团队的经脉,计划是支向目标的的诺言,计划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计划是实现成功的保证,各部门的生产排程,产销会议都必须有计划,以最合理的生产效率,获得最大的效益。 第五大法宝:五五双赢。对供应商予以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展,建立互信关系,共同提高效率。 第六大法宝:六方主动。生产部自接单后要动员全体人员对所安排的计划要全力完成。做到不变更计划,各相关部门主动和积极配合,对工作进度主动与他单位反应,共同完成所有计划。 第七大法宝:顺自然。采用精益方式,缩短交期时间,减少浪费,使质量、产量和效率都上一个新的台阶。要不断分析为什么不能达到生产效率目标之原因,从原材料到出货时间的核算,第一次良率,设备的追踪效率,生产排程的达标率进行逐一分析。 第八大法宝:八显信息。作为企业管理干部要意识到自己企业的主人。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愿意保护它,甚至愿意为它付出一切,通过部门管理实绩,贯彻领导方针,有效达成经营效果。 第九大法宝:九求力动。企业管理最大的目标就是“赚钱“,向管理要效益,透过全员的执行力对其产生的效益,用数据加以分析,用生产绩效奖金、工作绩效奖金对产能指标质量返工率、客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