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

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

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常见的月季,

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

属于草本植物。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

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

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

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

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

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真菌

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蘑菇、木耳、

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

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

境的方法。

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方法步骤:1.实验材料的准备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4.你设计并完成实验(需要一组对照)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解剖剪剪断、剪开

解刨刀切开、割断、剖离

解剖针分离、刺孔、探洞

镊子捡取,夹放

显微镜

1.目镜(放大物像)

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3.粗准焦螺旋(调焦距)

4.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5.转换器(调换物镜)

6.物镜(放大成像)

7.通光孔(通过光线)

8.载物台(放置玻片)

9.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1.镜臂(提握镜身)12.压片夹(固定玻片)13.镜柱(支持镜身)14.镜座(稳定镜身)

显微镜呈现的物象是倒像

目镜×物镜=放大倍数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制作临时装片:1.擦 2.滴(0.9%生理盐水) 3.撕 4.展 5.盖 6.染

细胞发现:罗伯特.胡克命名细胞,列文.虎克发现活细胞

植物细胞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内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膜:细胞表面一层薄膜,具有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保持细胞内稳定。

2.细胞质:分布着许多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微小结构。 1.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供能“动力工厂” 2.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3.液泡:成熟细胞有大液泡(细胞内液体称为细胞液)

3.细胞核:控制生物遗传和变异

植物细胞除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还有细胞壁

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的生长:1.细胞数量增多 2.细胞体积增大

1.细胞生长——体积增大(有限)

2.细胞分裂——数量增多

3.细胞分化: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的分化

○→○○(分裂)→○(生长)→△、□、◇(分化)

第二节生物体

1.单细胞生物:所有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

2.多细胞生物:

组织:分化后形成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的细胞群。

植物体的组织:1.保护组织(保护功能) 2.输导组织(主要吸收水分、无机盐) 3.营养组织(不断伸长,部分吸收水分、无机盐) 4.机械组织(支持功能)

5.分生组织(分裂功能)

3.以根尖为例(从上到下)

成熟区:细胞有大液泡,有根毛有导管

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具有强分裂的能力(核大质浓)

根冠:体积较大,排列不规则,具有保护能力。

4.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5.绿色开花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 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动物的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肉组织

4.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布:分布在体表和官腔内表面结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功能:保护、吸收、分泌

结缔组织:分布:分布广泛结构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功能:支持(软骨)、保护、连接(肌腱)、营养

肌肉组织:1.骨骼肌分布:附着在骨骼上功能:头颅四肢运动

2.平滑肌功能:胃肠蠕动

3.心肌分布:心脏壁功能:心脏跳动

神经组织:分布:神经系统结构特点:神经元细胞构成功能: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皮肤是一种器管,而且是人体最大的器管

系统

消化系统: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器官):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第四章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1.维持植物正常形态

2.维持植物正常生活功能

3.溶解运输物质

4.光合作用原料之一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需求量最大无机盐:含氮、磷、钾无机盐

氮肥:使枝叶长得繁茂叶用蔬菜(如白菜)

磷肥:促进幼苗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成熟果实(如苹果)

钾肥:促进营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健壮茎用蔬菜(甘蔗)

无土栽培的好处

1.节省土地

2.更好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培养出高质的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

3.尽可能防止污染和害虫的出现

绿色植物吸收的主要器官——根

根尖:根顶端到生有根毛区域

根尖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是吸收的主要区域

吸收,失水:

水总是流向浓度高的地方

失水: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溶液浓度(细胞液)

吸水: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溶液浓度(细胞液)

无机盐和水分进入根的途经:

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茎→叶

根具有向水性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重要器官——叶

完整叶的构成:叶片、叶柄、托叶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1.表皮{上表皮下表皮}排列紧密,有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有保卫细胞(含叶绿体)构成气孔

属于保护组织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水分散失的通道

2.叶肉:①栅栏组织(上)近上表皮排列规则叶绿体多

②海绵组织(下)近下表皮排列疏松

属于营养组织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少

3.叶脉:有导管、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运水分无机盐筛管——运有机物机械组织构成

★一.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

暗处理目的:把原有营养物质运走耗尽,排除干扰

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做对照

酒精脱色作用:叶绿体中叶绿素能溶于酒精

隔水加热目的:酒精易燃,防止燃烧

冲洗目的:冲去酒精防干扰

★加碘液:淀粉特性遇碘变蓝

除去碘液:未遮光部分变蓝产生淀粉遮光部分未变蓝未产生淀粉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加碳酸氢钠目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结果:金鱼藻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即证明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遇碘不变蓝无淀粉产

生反之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变蓝产生淀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能)+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

2.能量转变: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有机物

有机物:①糖类(葡萄糖)最主要供能②蛋白质(鱼)氨基酸构成③脂肪(蛋黄)备用能源④维生素:A,B,C,D

无机物

水约占体重60%~70%作用:①细胞主要成分②维持正常生理功

能③溶解,运输

无机盐:钙、磷、铁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

一.消化

食物中大分子物质→(消化酶)溶于水的小分子(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二.方式

1.物理质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

2.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

三.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所含消化液:唾液(唾液腺),胃液(胃腺),胆汁(肝脏),胰液(胰腺),

肠液(肠腺)

所含消化酶:唾液淀粉酶(唾液腺),胃蛋白酶(胃腺),肝脏不含消化酶,消

化糖类、蛋白质、脂肪酶酶(胰腺,肠腺)

消化道中最大的器官:胃

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小肠

最大的消化腺:肝脏

糖类: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多种酶)葡萄糖

脂肪→(胆汁)脂肪微粒→(多种酶)甘油+脂肪酸

胰液,肠液}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最终在小肠内完成消化形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直接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

化道壁进入血液和淋巴。

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营养的功能

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脂肪,葡萄糖,氨基酸

小肠是消化腺和吸收最主要器官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肠适合吸收的特点: 1.吸收面积有环形皱襞,有小肠绒毛,有微绒毛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细胞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四节其他生物的营养

寄生生物:体表寄生,体内寄生

体表寄生:在人的体表,毛发处有事能看到的跳骚等

体内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的生物,直接吸收人或动物经消化后的养料作为自身营养

有些细菌生活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也是体内寄生的生物。

有些植物也存在寄生现象

腐生

一种生物从动物体残体或可溶性有机物里吸收营养,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第五章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木质茎: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

木质部:导管:死细胞构成,运输水和无机盐

韧皮部:筛管:活细胞构成,运输有机物

草质经:木质部,韧皮部,薄壁细胞

蒸腾作用

1.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动力

2.降低植物体表温度

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循环系统:1.血液循环:①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②血管③心脏

2.淋巴循环

血细胞

白细胞:圆球状,体积最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吞噬细菌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白细胞小成熟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止血和加快凝血

动脉:管壁厚、弹性较大,管径小,血流速度快,分布多数

深心脏→全身

静脉:管壁薄、弹性较小,管径大,血流速度慢,分布有深有浅全身→心脏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管径细,血流速度很慢,分布多而广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进行物质交换

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作用:为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运走废物

房室瓣:心房→心室

动脉瓣:心室→动脉

血液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细胞(物质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外毛细血管?肺泡(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第六章生物的呼吸

第一节人的呼吸

一.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

吸入较多氧气呼出较多二氧化碳

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呼吸系统: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鼻:①鼻毛——清洁②黏膜(分泌粘液)——加温、清洁③毛细血管——加热④嗅细胞——闻味

2.咽:气体和食物的通道

3.喉:软骨和声带组成①甲状软骨②会厌软骨:防止食物进入喉、气管

4.气管:①“C”型软骨——有弹性、支撑使气体通过

②黏膜——清洁

③纤毛——摆动除痰

肺:呼吸系统最主要气管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壁薄,仅一层细胞②有丰富毛细血

管③数目多

一.呼吸运动

胸廓的扩大与缩小

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

二.肺通气肺→(气体交换)外界

吸气: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胸骨肋骨向上、向外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胸腔气压<外界→吸气入肺

呼气:舒张向下向内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胸腔气压>外界→呼气出肺

人的呼吸过程

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气体交换依靠气体扩散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

一.植物呼吸

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呼吸

1.单细胞(草履虫)氧气来源:水中呼吸依靠器官:体表表膜气体运输途径:细胞质流动

2.鱼类氧气来源:水中呼吸依靠器官:鳃(鳃耙,鳃弓,鳃丝)气体运输途经:血液循环

3.两栖类:①幼体:氧气来源:水中呼吸依靠器官:鳃气体运输途经:血液循环

②成体:氧气来源:空气中,水中呼吸依靠器官:肺,皮肤气体运输途径:血液循环

第四节呼吸与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

利用氧气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

★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释放能量:1.热能 2.供给细胞各项生命活动

二.食物保存

晒干通风真空包装低温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能)+氧气

第七章生物的排泄

第一节代谢废物

一.排泄:细胞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过程

二.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尿酸,尿素

粪便不属于代谢废物排便——排遗

{二氧化碳,水分}→(呼吸系统)以气体排除

{水分,无机盐,尿酸,尿素}→(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尿液排除,皮肤:以汗液排出}

意义:1.排出有害物质 2.保持酸碱度稳定 3.维持水,无机盐平衡 4.调节体温恒定 5.于物质循环

第二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

1.肾脏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暂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二.泌尿系统最主要器官——肾脏

肾脏:①肾实质:肾皮质,肾髓质②肾盂

三.肾单位

肾单位:①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②肾小管(重吸收)

四.血液流经肾脏的途经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

五.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终尿

尿液排出过程

肾单位→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第三节汗液的排出

皮肤:1.表皮:上皮组织,无血管

{①角质层:保护,防止细菌侵入防止水分散失

②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具有黑色素细胞

2.真皮:含弹性纤维(弹性)胶原纤维(韧性)

含感觉神经末梢和血管结缔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皮肤附属物:毛发,脂甲,汗腺,皮脂腺

皮肤功能:

1.保护:角质层,真皮

2.感受刺激:感受神经末梢

3.分泌排泄:皮脂腺,汗腺

4.体温调节:血管,汗腺

第八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

基本单位

神经元:1.细胞体(含细胞核) 2.突起:①树突②轴突+髓鞘——神经纤维——(成束)神经

二.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可传递的兴奋

三.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①脑②脊髓

(生命调节中心)接受和处理信息决定,启动反应

2.周围神经系统:①脑神经②脊神经

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部分进行神经联系

四.脑

1.大脑:具有运动,语言,感觉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解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2.小脑:具有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程度和协调躯体运动等功能

3.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调节吸收,血压,心跳等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1.大脑:①灰质(外侧):神经元细胞体聚集②白质(内侧):神经纤维聚集

2.大脑皮层:最高级神经中枢

3.脊髓:①灰质(内侧):控制生命活动低级中枢

②白质(外侧):神经纤维聚集,传导兴奋

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支配头部感觉以及部分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支配躯干四肢及部分(少)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五.反射

反射:对内、外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1.感受器 2.传入神经纤维 3.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纤

维 5.效应器

概念: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全部神经传导途径

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发生反射

二.反射的类型

1.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学习训练

特点:①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脊髓等)②低级神经活动③反射弧固定④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⑤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2.条件反射:后天学习积累训练获得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特点:①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②最高级神经活动③反射弧暂时,易变④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⑤适应范围广,只适合多变的环境

人类特有的反射:

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形成复杂的条件反射

第三节感觉和感觉器官

一.视觉

人/动物对光刺激产生的感觉

二.眼的结构:

眼球:

1.眼球壁:①外膜:(1)角膜:无色透明,有感觉,神经末梢(2)巩膜:白色,坚固,保护

②中膜:(1)红膜:有色素,瞳孔(光线透过)

(2)睫状体: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3)脉络膜:有血管,色素细胞营养,保护

③内膜:视网膜,有黄斑,盲点

2.内容物:①房水:无色透明液体②晶状体:双凸,有弹性的透明体③玻璃体:透明,胶状

3.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并产生

兴奋)→视神经(传导兴奋)→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近视:前后径过长凹透镜

远视:前后径过短凸透镜

二.听觉

形成耳,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耳:

1.外耳:①耳廓:收集声波②外耳道:有耳毛和耵聍腺,具有保护作用

2.中耳:①鼓膜:外界声波引起鼓膜发生机械震动②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③听小骨:位于鼓室内,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耳蜗

3.内耳:①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兴奋②前庭:具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③半规管:具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声波使鼓膜发生机械振动)→听小骨(骨性振动)→耳蜗

内的听觉感受器(使振动转化为兴奋)→听神经(传递兴奋)→听觉中枢(产生

听觉)

第四节激素调节

一.激素

活细胞分泌调节生命活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二.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消化腺,皮脂腺,汗腺

有导管,通过导管排出

2.内分泌腺:

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三.内分泌腺

1.垂体→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①幼年:(1)过多:巨人症(2)过少:侏儒症②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①幼

年:过少:呆小症②成年:(1)过多:甲亢(2)过少:黏液性水肿③饮食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3.胸腺

4.肾上腺

5.胰岛(胰腺)→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不足:糖尿病

6.性腺:①睾丸(性激素) ②卵巢(性激素)

胰腺:①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②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

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