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我们的家园》

《保护我们的家园》

《保护我们的家园》
《保护我们的家园》

大班集体教学活动《保护我们的家园》课例报告

兰溪市西山幼儿园胡玉靖

一、课例背景

恬静安宁的乡村和喧闹繁华的都市都是美丽的风景。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逐渐的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城市也发展了,污染也更严重了,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保意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各种污水及烟雾的排放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幼儿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这时对他们进行环保的启蒙教育,形成最初的环境意识、爱护环境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已走进课堂,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必要尽早让幼儿——21世纪的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纲要》中也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我结合大班上册《城市风景》这一主题中的活动,设计了本次活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问题聚焦

(一)分析素材,确定活动目标

在了解和定位孩子感兴趣的点后,开始分析本次活动的切入点,从欣赏美到发现美被破坏,再到如何让美景还原,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自己对本次活动的定位等方面,去褥存精,将目标设计为:

1.通过故事,感知城里和乡下生活环境的差异。

2.了解环境受污染的状况,知道一些环保的好方法。

3.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为意识。

(二)筛选内容

筛选就是站在孩子的生活意义的角度,在众多的信息中选取适合本班幼儿的切实可行的几个教育点(价值取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分析,《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活动哪些内容更有价值和意义?首先感受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美是整个活动的铺垫,在感受完美景以后突然发现这样的景色被破坏了,幼儿的心境在此时

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候就趁机提出如果不想让这些美景被破坏,导致消失,作为我们,该做什么?

基于以上思考,活动的基本“雏形”开始形成: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利用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这两个动物形象为视野,通过他们看到的城市美景和乡下景色,让幼儿了解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感受不同的环境美,第二环节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发现环境受破坏和污染的状况,知道其带来的后果,激发幼儿主动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的基础上萌发争当环保小卫士的行为意识。

三、教研过程中的思考与调整

没有什么东西不经历捶打就能走向成熟的,活动本身也是这样。所以在思考的雏形生成之后,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打磨,活动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一)目标的调整

在第一次试教结束以后,我对活动目标进行了梳理,将其简单明了化,更适合孩子的发展目标,更有重点和针对性。

(二)环节的调整

第一次活动中,通过《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这个故事中城里老鼠看到的农村和乡下老鼠看到的城市让幼儿了解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然后再通过课件发现城市和农村的一些环境被破坏了,联系到自己生活的这个环境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后让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到最后加深印象的小游戏这样的环节,整个活动虽然紧凑,但是总感觉都是浮在表面上,没有很深入的去研究、去探讨,因此在此基础上,我细研了每一环节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裁剪。在第一环节中将故事去掉,让幼儿用自己的视线,直接欣赏城市和农村美景的图片了解城里和农村环境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喜欢城市还是农村,教师在最后分别对城市和农村都进行小结,然后通过图片直接呈现环境遭到破坏以后的城市和农村,两组图片有较大的反差,在视觉上给幼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力,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如果要继续保持城市和农村的美景,必须要好好保护环境了,探讨活动也就可以开展了,最后在通过互动游戏来加深幼儿的印象。第二次活动结束以后,幼儿交流、探讨、表达的欲望明显比第一次高了许多,活动效果也比第一次活动上升了一个层次,而不是只流于表面了。

(三)情感的升华

在第二次活动教师讲述和小结的环节中,根据情景的需要加入了不同的音乐,在边欣赏图片,边听教师配乐讲述的过程中,幼儿仿佛也身临其境,跟随进入了那样的情景之中,在跌宕起伏的音乐中,幼儿开心的、伤心的情绪也直接表

现出来了,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本次活动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我教育观念逐步转变,实践经验逐步积累的过程。

四、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明确,整个活动紧紧抓住了环境这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情感、知识、能力三个维动目标全面、恰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欣赏美——发现美被破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整个活动思路明确清晰,层层深入,活动的节奏跌断起伏,有滋有味,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新《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乐于说的环境”,这样才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体现,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与老师的互动、与幼儿的互动中自在的、自主的发展。而本次活动过程中,作为抛砖者的教师说的还是过多了一点,应该给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去思考、去探讨并自己主动说出来。

五、活动效果

(一)心灵的触动

通过观看图片,幼儿进一步感受了城市和农村的美景,以及城市和农村的一些不同的好玩的地方、有趣的事情,这些都是他们平常很少会接触到的,在活动的第一环节结束以后,孩子们的心被触动了,很多孩子都不由的感叹到:原来,农村(城市)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好玩的事情。

(二)思想的波动

在看到美好的环境遭到破坏,出现那些可怕的事情之后,孩子们的思想波动了,不用大人过多的强调,他们也知道垃圾要扔在垃圾筒里,洗手的时候手龙头要开小一点,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一切的资源了,并且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身边的所有人。

(三)行为的推动

教学活动之后,本来每次都会把糖纸还有果壳乱扔的小朋友都能记得这些东西要扔到垃圾桶里了,看到地上有垃圾也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了,洗手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水开的太大把衣服溅湿了,对于孩子们主动做的这些事情,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通过此次活动的教研和比较深入的剖析,我发现教育的契机无时不在,看我

们如何去捕捉和把握。活动的效果取决于我们深入思考和有效的组织,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我们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