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购买者

传统观念 社会流行 年龄 学习 民风民俗 参考群体 性别 感觉 民族性格 家庭角色 职业 动机 思考方式 地位 生活方式 信念 亚文化

阶层

自我观念

态度

购买决策过程(EBK 模式):

确认问题 搜集信息 判断选择 购买决策 购后评价 社会心理模式: 认识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所处的社会团体、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999年《辞海》将“广义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认为文化泛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性格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的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活动创造及其结果层面。

第二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文化学角度定义: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他乡异域文化风情,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的AIEST定义: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住,亦不从事赚钱活动。

1)旅游主体文化属性

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而言,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旅游者的进入及其所带来的异形文化或异质文化,对旅游地原有的文化信息系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其旅游服务,都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3)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为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旅游业就必须为其提供文化产品,这决定旅游业具有经济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文化特性。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客体),是体现和作用与旅游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

三、旅游文化特性

旅游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具有如下特性:

1)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旅游主体对客体和介体的需求是不同的,故产生的旅游文化也不同。

2)地域性:旅游文化地域上的差异性,是旅游活动得以产生的根本条件。

3)民族性: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产生本民族特殊的文化,进而表现在旅游中具有不同的旅游心理、需求和旅游方式。

4)创造性: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

5)综合性: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的文化;既包括三体文化,又包括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和文化创造。

四、旅游文化的构成

1)按照文化三分法的结构模式划分

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文化、旅游观念文化

2)按照旅游文化的主体划分

旅游消费文化、旅游经营文化

3)按照现代旅游的三大要素划分

旅游客体文化:包括自然旅游景观文化和人文景观旅游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包括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文化素质、职业、心理、性格。爱好、生活方式等。

旅游介体文化:包括旅游企业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文化研究与教育、导游文化、旅游政策与法规及其他旅游中介文化。

五、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属文化范畴,文化旅游属运动范畴。

文化旅游是指以旅游地的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和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为结果的一种旅游活动。文化旅游的进程主要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体验过程。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等特性。

第三节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活动,即将旅游文化现象、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性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以探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发展规律。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或人化物以及社会现象。

根据旅游文化的结构分析,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主体文化的研究,即研究旅游主体由于思想主张。宗教信仰。文化素养、个性特点(心理、性格、爱好等)、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需求。同时研究旅游者跨文化交流中旅游文化的碰撞、互动、融合等。

二是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如从旅游的角度研究山水园林文化、建筑雕塑文化,书法绘画、音乐艺术、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地域文化等。还包括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

三是旅游介体文化研究,即研究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文化教育以及旅游政策法规等。

二、研究的意义

1)姐是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对旅游者而言,旅游是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文化的认同求异导致旅游流。研究旅游文化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姐是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机理与规律,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

对企业而言,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研究旅游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规律,从而促进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助于提高旅游经营与管理水平

研究旅游文化一方面有助于旅游企业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避免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有助于旅游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有助于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5)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文化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的关系,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文化传承、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避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大。

6)促进旅游学科建设与发展

三、方法

文献法、分析比较法、实地调查法

【思考题】为什么说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

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旅游文化的形成

旅游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历史时期的积累和沉淀。

一、自然崇拜

在文化荒芜的蒙昧时代,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以对山水神崇拜的形式出现,祭祀山岳河川成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

二、物质利益的刺激

推动商旅活动的形成与发展,锤炼出冒险、勇进、向外探索的旅游性格。

三、求知求仕的愿望

通过旅行增进对异国他乡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政治组织及名山大川等放尿的了解,从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四、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宗教旅行在古代远行游历中占有重要角色,宗教文化及其影响,深化了旅游文化的内容。

五、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由于人类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或政治失意而寄情山水的原因,促使了人们山水审美意识觉醒,诞生了山水旅游文化。

六、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的复苏与飞速发展,现代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旅游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空前的发展,最终形成完整体系。

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文化

1)旅游客体文化的厚重性

2)旅游主体的局限性

3)旅游介体的相对落后性

二、近代旅游文化

1)旅游组织形成和发展

2)旅游主体的扩大化趋势明显

3)旅游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4)跨国跨区旅游的全面兴起

三、现代旅游文化

1)全面研究旅游主体文化

2)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文化

3)开始研究旅游文化的社会文化影响

4)创建与规范旅游企业文化

第三章文化背景与旅游文化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因素。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是指文化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旅游者在消费行为过程中的各种文化表现。

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的具体体现:

①文化决定个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旅游行为标准

②文化控制个体某些心理欲求,禁止和限制某些本社会本民族不允许的或不赞成的旅游动机得到满足

③文化造就和影响消费习性和具体的消费行为

④文化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等支配旅游需求满足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1)“天人合一”的思想观

2)忠孝为本的道德观

3)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4)整体而模糊的认知观

5)重积蓄轻消费的消费观

6)美善统一的审美观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1)尚近轻远的旅游距离观

2)崇尚自然的旅游游乐观

3)重义轻利的旅游价值观

4)量入为出的旅游消费观

5)结伴而行的旅游团体观

6)求真向善的旅游审美观

第二节西方传统文化及其对西方旅游者的影响

一、西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1)人与自然的对立

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挑战自我、抗争自然

2)个人本位

追求自我独立、自我发展,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臶;自主,自立、自律、奋斗

3)法制文化

4)罪感文化

人性自私、趋利避害,突出人品质修养的的社会化,重外在教育和规范,重求真轻追善。

二、西方传统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1)强烈而多样的旅游消费动机

2)个性突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

3)认知性的旅游审美观

4)以个人为中心的旅游组织观

5)享受性的旅游消费观

【思考题】受传统文化影响,中西方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上有何差异?

第四章山水旅游文化

第一节人类对自然山水的认识与审美

一、我国自然山水的审美历程

(一)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与审美情思

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认识起源于早期的自然崇拜。祭祀成为人们与自然精神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儒家提倡比德,比德论:将自然山水与人的道德情操进行比较,使自然事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朱子曰: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

道家崇尚自然,道法自然,人应回归自然。

儒家和道家的山水自然审美观是中国古代自然美思想的主干。

(二)汉魏六朝的宗教情结与审美转变

自然山水的功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完成了从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到宗教与审美的伟大转变,并孕育出崭新的山水文化,包括山水美学、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山水文学、宗教文化以及与山水相关的哲学思想等。

(三)唐宋时期的山水诗词与审美寄托

由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宗教鼎盛,唐宋时期人们对山水的审美水平达到一个高峰。(四)元明时期的田园忧伤与审美回归

中国历来的山水审美都把情景交融作为美感享受的最高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神与物游的境地。

情感说:神与物游的审美思想,即以主体的直接感悟天地自然和谐相生,以情感物,达到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忘我境界。

二、我国山水主要审美思想

(一)君子比德

1.将山水与德性联系起来

2.将山水与言志联系起来

3.将山水与仁智联系起来

(二)崇尚自然

自然为尊;物我合一的自然天性;道法自然。

(三)科学认知

1.认识山水类型

2.探知山水成因

3.挖掘山水功能

西方审美:1.纯粹欣赏自然的形态美;2.感受与人的心情契合

第二节自然山水的文化特征

一、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是自然山水文化特征的基础,指的是其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

1.雄伟壮美

以“雄壮”为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其特点表现为巨大的空间形象和亘古难移的永恒之感,显现为雄伟、雄奇、雄浑、壮观,给人以崇高、气势磅礴之感,而使赏析者的灵魂受到震撼,精神获得升华,心胸得以开阔。

2.奇异幻境

以奇为美的山水景观,其特点表现为高度的独特性、稀有罕见,甚至还有些奇异,显现为奇特、奇异、奇怪,能激起人的丰富联想和浓厚兴趣。

3.险峻独特

以险峻为美的山水景观的审美特点表现为形状陡峭,气势险峻,既让人感到害怕,又因其强大的吸引力而渴望征服它。

4.秀丽柔美

自然山水的秀美表现为温柔、优美、秀丽,与阳刚之壮美不同,它属于阴柔之美的范畴,给人舒适、恬静、安逸和幸福的美好享受。

5.幽深寂静

幽静的自然山水景观常以崇山深谷、山间盆地为地形基础,辅以参天乔木构成半封闭的空间。美在于深藏,景生的越深,越富有情趣。

6.奥秘莫测

7.旷远宏阔

自然山水旷远辽阔,令人心胸开阔,醒目斗志,豁达豪放,忘却尘缘。

二、色彩特征

1.地理环境下的山水色彩

2.光线作用下的山水色彩

3.配景作用下的山水色彩

三、声音特征

1.气势磅礴的江河瀑布

2.轻柔婉转的小桥流水

四、动感特征

1.构景要素组合下的动感特征

2.相对位臵变化后的动感特征

五、朦胧特征、气味特征

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

一、初级阶段:感官刺激【悦耳悦目】

欣赏山水的形式美,以求感官性的赏心悦目。

形式美包括形态、线条、色彩、声音、嗅味、动感美等

二、中级阶段:情景交融【悦心悦意】

1.触景生情,因景而情异

2.缘情择景,因人因时而异

三、高级阶段:天人合一【悦神悦志】

以景触情,以情悟物

四、最高境界:艺术创作阶段

将独特感受物化、艺术化。

观赏山水——共融共鸣——悟——天上人间,自由驰骋——生命的自然,自然的生命——精神与灵魂的升华与净化——完人

第五章建筑旅游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富有弹性的木构架结构:

中国古建筑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方式。

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二)整齐而又灵活的布局:

平面布局讲究均衡对称;以庭院为单位,沿纵轴线和横轴线设计;有机烘托单体建筑;民居,园林因天时就地利;水乡民居面水临流。

(三)优美多姿的造型: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形象,在空间序列上采用平面铺开为主,通过柱、梁、椽、檩等建筑工艺相互关联、内在深化,构成多样变化而又均衡、对称的平面整体。在立面造型上讲究外观轮廓、层次清晰,造成渐进层次美。就屋顶造型而言,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屋檐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式有宫、阙、殿、楼、阁、亭、台、榭等。

图一庑殿顶图二歇山顶图三攒尖顶

图四悬山顶图五硬山顶图六卷棚顶

(四)徇丽多彩的装饰:

中国古建筑装饰丰富,有“雕栏画栋”之说。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以和玺彩画为最尊。雕饰题材极广,有山水风景、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和历史传说故事等。因气候条件等原因,形成南雕北画的格局。

(五)森严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注重等级制度。在建筑本体、台基、开间、斗拱、屋顶和戗兽等要求很严格。

二、主要建筑类型

(一)古城建筑

以宫殿为中心,中轴线对称、街道呈棋盘式布局。

(二)宫殿建筑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布局。严格的中轴对称,体现阴阳五行学说和等级观念。(三)陵墓建筑

帝陵分三部分:地下建筑、坟头和陵园建筑。

(四)礼制建筑

以祭祀天地和祖宗神灵的坛庙建筑最具代表性。古代坛庙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祭祀自然神的,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二是祭祀祖先的,帝王家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三是先贤祠庙。如孔庙,武侯祠,关帝庙等。

(五)宗教建筑

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

佛寺以佛塔为中心呈庭院式布局;佛塔比例合度、结构精密、宏伟壮观、静穆安闲。石窟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土木结构。总体布局常依崖壁作带型展开。

2.道观

遵循传统宫殿、礼制建筑布局。

(六)民居建筑

我国民居大致归为七大类: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碉房、阿以旺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第二节中国古建筑艺术欣赏

一、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布局形式

(一)中轴对称

(二)平面组群

(三)坐北朝南

(四)背山面水

二、中国古建筑主要的建筑思想和艺术成就

(一)以人为本的生活观与奇特的木构架体系

(二)长幼尊卑的家庭观和层次化的造型

(三)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与规范的形制

(四)“天人合一”观与建筑美的完美统一

第三节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一、西方古建筑主要建艺术类型

(一)古希腊建筑艺术:

古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数比没学的研究是建筑形式具有完整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与功能统一协调,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希腊建筑主要有三种柱式:一是代表男性美的多利安柱式,粗壮刚挺的雄伟感;二是代表女性美的爱奥尼亚柱式,修长俊美,柱头有涡旋纹饰,下有柱础使人产生亭亭玉立之感;三是科林斯柱式,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进行装饰,代表丰收的喜悦。

(二)古罗马建筑艺术

初步建立科学的结构理论,最辉煌的成就是创造了券拱结构的建筑形式。除继承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外,罗马人还发展出两种新的柱式:一种是多利安柱式的变体称为塔斯干柱式,另一种是把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结合而成的混合柱式。其代表作是万神庙和凯旋门。(三)拜占庭建筑艺术

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形制建筑。代表作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四)罗马建筑艺术

罗马建筑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其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厚实,立面上墙面大于门窗面积;门窗呈圆拱形并拉得很长,窗口窄小。建筑内部用圆柱形柱廊。

罗马风建筑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建筑形态,上承古罗马,下接哥特式,在建筑上强调垂直线,取得向上效果。代表作比萨教堂。

(五)哥特式建筑

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高高的塔尖做装饰,具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彩色玻璃和高浮雕技术,显得轻巧玲珑,光彩夺目,产生神秘之感,富有宗教气息。代表作是法国夏尔特教堂和巴黎圣母院。

(六)文艺复兴建筑艺术

重视几何形体的运用,将方形、三角形、球形、圆柱形等通过重组叠加创造出理想的形体,并以古典建筑构件为母体。代表作佛罗伦萨圣玛利亚主教堂。

(七)巴洛克建筑艺术

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追求强烈的感官感受;打破古典建筑和谐平静,追求夸张非理性、幻想和浪漫的情调;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强调力度变化与运动感,立体感,空间感,追求层次和深度变化;注意和周边环境的综合协调。其特点是(1)把几个不

完整的几何片断组合在一起,形成非和谐的空间;(2)动态的空间:通过光影、绘画、雕刻的奇幻变化表达新奇的内部空间;(3)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富丽华贵、具动态感。(八)罗可可建筑艺术

在比例关系上偏于高耸纤细,造型呈C型,以不对称代替对称,色彩明快,建筑精巧,雕刻玲珑,轻盈秀气。

二、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的围柱式结构

(二)凸显单体建筑的宏伟高大,直插云霄

(三)素雅的装饰

(四)开放式的空间

(五)注重环境的美化

三、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

(一)整体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比较

1、实践理性精神与宗教神灵精神

“实践理性”指的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强调“实用、实际”,主张以理节性,以理抑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乐观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

体现:

1).建筑材料:木材之暖与石材之冰

中国:人本主义--伦理本位--不关心彼岸世界和来世,只着重现世生活的亲亲之情--不追求永恒,现世的生活气息--木结构(温和、实用、轻捷)。

西方:神本主义--法律--追求彼岸世界--追求个体永恒(超凡脱俗)--石结构(冷硬、高大、神秘)。

2).建筑结构上:和谐之美与对抗之力

中国:平面铺开、匀称,且等级分明。无论是宫殿、佛寺、道观、陵墓、官衙以及民宅,一般匀为中轴对称、左右规则布局,这种结构布局展现严肃、庄重、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而等级分明则是符合封建礼仪的级差制度。

西方:从古希腊罗马时代以神为崇拜对象的神庙建筑、卫城建筑、金字塔以及中世纪的拜占庭建筑、罗马式、哥特式建筑,突出单体建筑的风格,加之采用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从而达到一种高大、强壮、神秘、威严和震慑效果,体现出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精神。

3).建筑色彩上:世俗之理与神灵之性

中国:以(象征富贵权力的)金黄色、(象征幸福、喜庆的)红色为主,其次是象征永久、平和与生机的绿、蓝色等。喜用原色,不渗和杂色。这与追求迷乱朦胧、强烈色彩对比的西方建筑不同.

西方:以白色、灰色为主调,红黄为辅色,得到的鲜亮辉煌和扑朔迷离的效果,给人以神秘、惶惑之感。

4).建筑变化上:平缓之继承与快速之发展

中国:中国尚祖制的传统使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进程平衡而缓慢。

西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总之,中国的建筑实践理性精神更便于缩短主客体的“认同”距离,产生一种亲近的美感效应,西方相对来说则以拉大和扩延这种距离,产生一种崇敬和仰慕的美感效应。

2、结构的框架式和围柱式

(1)中国建筑结构:以木构架结构,采用立柱、横梁、顺檩等构成房屋的主要框架。这种结构,具有实用性。一方面具有“墙倒屋不塌”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满足较多变化的功能要求。(门窗与斗拱)

2)西方古典建筑:结构特点是围柱式和由此生发出的如罗马斗兽场和凯旋门那样的券柱式。围柱式是在神庙四周以高大的石柱形成柱廊,从实用与美观出发:创造了三种柱式:仿男人体的粗壮的多利安柱式(帕特农神庙),仿女人体的颀长的爱奥尼亚式(雅典的尼瑞克特翁神庙)及综合两种特点的科林斯式(罗马万神庙、宙斯神庙)。

3、布局的庭院式与独体性

(1)中国:根据中国伦常礼法原则和建筑平面匀衡的特点,中国的建筑无论是一般住宅,还是宫室殿堂、寺庙别墅,都有着庭院式的组合方式。即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屏障等环绕成的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建筑群。如四合院、故宫布局等。这一布局一方面明显的君臣、长糼、内外、男女等级差别,另一方面又因为附衬性建筑的应用(小品建筑)和园林化设计。

2)西方:在建筑中寻求的是一种独立审美意味和价值,注重个体的艺术效果和建筑风格。如古希腊建筑中最具有的、成就最高的纪念性建筑群:雅典卫城,整个卫城虽为群体,但只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神庙(帕特农神庙)、议会会场等个体建筑物。

(二)建筑类型的比较

1、宫殿建筑

相同点:(1)奢侈豪华,雄伟壮丽,以突出君王在人间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如阿房宫与萨艮王宫;故宫与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2)陈设珍奇。故宫藏的是珍宝,如世界各地的罕见的金银印刷品、玉器、玩具、奢华的日用品、钟表等等,凡尔赛宫多的是油画和雕塑,而显示出粗俗与风雅.

不同点:

(1)结构上框架式与柱廊式、建材上木建筑与石建筑、色彩上不同。

(2)演化趋势不同:中国自明清时代,宫殿建筑基本定型无大变化,它成了中国稳固、板滞的文化凝聚体。而西方的宫殿建筑自18世纪上半叶法国君王权开始衰落之际,发生了许多变化:巴洛克----罗可可风格—折衷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

2、宗教建筑

中西宗教建筑体现出神的人化与神人对立的特征。神的人化是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即“以乐为中心”和“天人合一”的特征在宗教上的反映,神人对立是西方“罪感文化”的表现。(1)中国宗教建筑

“以乐为中心”和“天人合一”是中国儒家对人生态度的积极精神,它与佛教提倡的平和、静气、顺善、乐观等思想很契合,这种契合被移入到中国的寺庙建筑中去,表现出与凡俗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神学的激动、接受超人的迷妄与狂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理性,具有温柔敦厚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偏于平和、宁静、含蓄、内向的心理气质。

(2)西方宗教建筑

西方的“罪感文化”体现的是灵与肉的分裂,精神的紧张苦痛,企图获得意念的超升以得到心理与灵魂的洗涤,得到与上帝同在的迷狂式的喜悦,即出世的态势。在宗教意识上,把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信念寄托于神或上帝,寄托于超越人世间的精神欢乐。

西方宗教建筑的两大体系(东欧的拜占庭建筑、中古俄罗斯建筑风格和西欧的“罗马风”、“哥特式”建筑风格)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这些特点。

3、现代建筑

1)西方建筑的技术化和个性化突飞猛进

A、高层建筑飞速发展。

B、层出不穷的建筑设计思潮

表现派:奇特而深奥;

风格派:几何形体的抽象和简洁;

包豪斯派:不规则与强烈对比;

(2)中国:经过模仿—中西合璧—模式化发展阶段。

A、模仿: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由于西方政治经济的侵入,建筑也显示了这种侵入性。如“十里洋场”的上海,成为世界建筑博览。

B、中西合璧:如1936年建成的上海国际饭店和中国银行等,以及为迎接建国10周年而建造的北京10大建筑。

C、标准化与模式化:

50年代开始,建筑千篇一律地盖为“火柴盒”式样。

【思考题】:

1、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3、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试进行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第五章中国古代园林旅游文化

第一节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一、概念

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欧洲、阿拉伯)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

二、中国园林的发展史

1、先秦以苑囿为主体的时期。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称为苑、囿。

〈1〉商末,纣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臵其中

〈2〉西周,苑称为囿。囿人专“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周礼.地官)“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孟子。梁惠王〉〉)。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竟建苑囿,如魏之温囿、鲁之郎囿、吴之长洲苑。还争筑高台作临眺之处,并在台上构造木构建筑,是为台榭,这是后世风景名胜地楼阁亭台建筑的滥觞。

2、秦汉时期的宫苑

(1)开创了人工堆山之先河。秦始皇在咸阳渭水之南建上林苑,苑中建有许多宫殿。(2)出现“宫苑”:苑囿发展与宫殿、山水花木相结合,如汉高祖的长乐宫、未央宫。修复的秦上林苑。汉武帝还建建章宫,开凿太液池,池中堆土为蓬莱、方丈(方壶山)、瀛洲三山,这是后来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池三山”的滥觞。

汉代后期,出现私家园林。

总之,中国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已经具备。

3、魏晋南北朝:山水园林奠基时期

〈1〉汉代以前盛行的畋猎苑囿,被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的有池有山园林所代替。

〈2〉寺庙园林出现。

〈3〉公共游览的城郊风景园林出现。

〈4〉山水风景园为主题内容的人工堆山达到兴盛。

4、隋唐园林的全面发展时期

〈1〉皇家园林极大兴盛。隋代的西苑,唐长安的大明宫、华清宫、兴庆宫。

〈2〉私家园林兴建日趋频繁。

A、“山池院”遍布。“别业、山庄”

B、出现近观、细玩的喜好。诗人、画家参与造园,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如王维:以画设景、以景入画,臵别业:辋川别业。

〈3〉公共园林有所发展。曲江池。白居易:西湖一带的公共园林。

5、两宋造园成熟时期

两宋造园技法日趋成熟。园林与诗、画更为紧密。建筑种类繁多,用石材堆叠假山已成为园林筑山的普遍方式

北宋的艮岳、金明池、琼林苑等,以宋徽宗的艮岳最为著名。

南宋:造园之风又大盛于临安、苏州等地

辽、金造园之趣不让前朝

6、明清造园最后兴盛时期

(1)承唐宋传统技法,其间出现两个造园高潮。

A、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私园的繁荣。

B、清代中叶帝王御苑和江南私园兴盛,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苏州、扬州、湖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园林,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岭南园林。

(2)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以私家宅园为主。

江南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

苏州拙政园、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全国四大名园

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3)北方园林则以皇家园林为主流。如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这些御苑承汉唐之传统,结合北方的具体条件而加以融合,可谓兼具南北之长,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最后兴盛时期。(4)明清出现了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长物志》两部园林艺术论著。

第二节中国园林分类与特点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两大类:皇、私家园林

1、皇家园林:

(1)含义:帝王宫苑,专供帝王享乐的地方。

(2)特点:

①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②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建筑体量高大;

③全面吸收江南宅园的诗情画意;

④复杂多变的象征寓意。

2、私家园林

(1)含义:指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营造的,供自家享用的园囿。

(2)特点:

①精巧素雅、玲珑多姿

②以少胜多,以精取胜,“小天地,大自然”

③建造精细,构景丰富。

二、园林所处的地理位臵分

1、江南园林

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以苏州最为典型。

2、北方园林

集中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古都,以北京为代表

3、岭南园林

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宅园为主,形成庭园形式。

特点:

①叠石姿态嶙峋,水云流畅,也用珊瑚石堆叠假山

②建筑物通透开敞,装修以细木雕和套色琉璃画见长。

③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廊

三、按园林艺术风格划分:

1、规则式园林

有称整形式、图案式、几何式园林

2、自然式园林

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

3、混合式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分析

一、造园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和建筑物的布局,创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环境的过程,称之为造园。

其基本要素包括两类五种:

自然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臵)

人文要素(建筑营造、书画墨迹)。

二、造园要素分析

(一)筑山

1、方法:堆山叠石。

讲究“自然之理,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1)用土为堆。堆山,小中见大,不失真山之理。

(2)用石为叠。叠石假山,灵活多变。

(3)堆山叠石相结合。

2、石材的选取

石材:主要是湖石和黄石,也有宣石、灵壁石、虎皮石、珊瑚石等。(花石纲:中国历史上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

湖石(碳酸岩)的形体纤长剔透,“丑石”;

黄石(沙岩)则棱角分明,质地浑厚刚毅。

3、叠石假山分类:

(1)按材料:湖石与黄石假山

(2)按形式与内容:写意假山与相形假山

写意假山: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意。如南京瞻园等

相形假山:摹仿自然界动物的形体动作而堆叠,形神兼备。如苏州狮子林的假山。

汉至唐园林筑山以堆土为主流。至宋徽宗兴艮岳寿山开始,叠石假山成为园林筑山的普遍技法。

(二)理水

1、水的弯曲与分隔:“园必隔,水必曲”。利用桥、廊堤、岛划分水面。如以桥隔水,分两类:

(1)水阔桥则拱,意在隔而不断,倒影成景。如颐和园玉带桥。

(2)水小桥则平。

2、贵在有源,且源必“隐”

形成“水外有水”、大小相生的妙景。如苏州环秀山庄、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等(西方:喷泉”不同)。

3、理水技巧:掩、隔、破

掩:用建筑和植物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或将水的源头或部分水域掩盖。

隔:在水面筑堤、架桥等,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破:即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平添山野风致。

(三)植物配臵

1、讲究“景因境异”

因不同的环境创作不同的景色。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双桐相映、小园植孤、大园群植等等,是我国园林植物配臵德常用手法。

2、追求自然之趣

植物不须对称整齐。讲究“疏影横斜”,追求诗情画意,欣赏色、香、形、韵,植物配臵疏密有致。

3、构成一园一景

如无锡“梅园”以赏梅为主,杭州西湖“苏堤春晓”以桃花为主。

4、植物配臵与季相变化相协调

创造园林时序景观,延长园林观赏时间,如春天看柳、夏季荷风、秋风桂香、冬雪赏梅(四)建筑营造

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殿、阁、楼、厅、堂、轩、亭、廊、斋、榭、桥等等,是造园要素中最为灵活也是最积极的一个手段。

(1)作用

①构景。点缀风景,构景中心

②观景。

③划分园林空间

④组织游览路线

(2)建筑介绍

亭:用于造园始于南朝,兴于隋唐,是最灵活多变最常见的园林建筑。

平面形态的有:正方形、矩形、圆形、正六边形、正八角形、十字形、凸形、梅花形、扁面形等等。

就材料而言,分:木亭、石亭、砖亭、竹亭、铜亭;

按地点分,山顶亭、林间亭、湖心亭。

殿、堂、楼、阁、厅、馆:即显园林宁静、幽雅气氛,又显豪华气势。

殿,清雅庄重。

楼阁:以其高大承天之势而深得造园师的宠爱。阁,一般为两层,四、六、八角。周围开窗,多建在高处,远眺。较楼轻盈,每层设挑出的平座,平座是其主要区别。贮藏性建筑,底层空着或次要用途,收藏书画、经书或供佛。

楼:两层以上,曲折而高,园林中一般作卧室、书房等重要景观建筑。

堂、厅、馆:内部较大。

榭、舫:多属于临水建筑,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协调关系。

榭:水边架起一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栏杆相围绕,平面上建单体建筑。

舫: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型建筑,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舫另一侧常设有平桥与岸相接。分前、中、后三部分,四面开窗,以便远眺,屋顶一般为船棚式。廊:如文章的虚实,将楼、阁、亭、榭相连,有顶无墙。形式有:双面空廊、单面、复廊、双层廊

园窗:不仅用于通风、采光,更具“纳景”之妙。园窗分类:一类是空窗,即不装窗扇的窗,窗形有月窗式、蕉叶式、梅花式;另一类是漏窗,指窗洞内镶嵌各式窗格、窗花。桥:连接风景,增加意境。桥分类:

A、形状分:

平直桥:无栏杆,极富野趣。

曲桥:三、五、九曲,上海预园和杭州西湖九曲桥

拱桥:单拱式,苏州网师园三步拱桥

多拱桥,北京颐和园十七拱桥

B、材料分:

石、木、铁、藤等

现代桥梁按材料分类:

木桥、钢桥、圬工桥(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C、以主要的受力构件为基本依据,可分为

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斜拉桥、悬索桥五大类

(五)书画墨迹

在园中的主要形式有:题景、匾额、题刻、碑记、字画。

(1)题景:

二字:鱼乐、叠翠等;

三字:烟雨楼、锄月轩、远香堂等;

四字:如西湖十景:“平湖秋月”等。

其它:“与谁同坐轩”(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

②匾额:

悬在厅堂之上为匾。

嵌在门屏上方的称额。

③楹联:悬挂在厅堂楹柱上的对联,也叫楹贴。

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有我国原来中最长的一幅楹联,全联用了180个字。

④题刻碑记:园苑记文,景物题咏,名人轶事、诗赋图画

⑤书画:厅堂墙上挂几副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旅游文化学考试重点 刘敦荣版

旅游文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1·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旅游文化学是以旅游主体为核心,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功能的实现,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组合和发展。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就是: 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及其相关因素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旅游介体和旅游客体怎样去满足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 3·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 旅游文化组成的必要因素有: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a、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研究方法 b、从实际出发的特殊研究方法 c、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 5·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a、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 b、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c、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功能的认识

d、提供旅游开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章: 文化 1·从xx或狭义的角度理解文化的概念 从xx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是人类精神观念的载体,同时又可以给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2·文化的结构 a、文化的精神层面: 指文化的心理素质,即精神文化的或观念文化 b、文化的行为层面: 指文化的行为要素,即行为文化或行为方式 c、文化的物质层面: 指文化的物质要素,即物质文化或劳动物品 d、文化的制度层面: 指人类行为文化的规范要素,即制度文化 3·中华文化的特质与精神

文化背景与翻译

文化背景与翻译 何君 (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从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历史地理和专业知识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针对词、句的翻译,举例说明文化背景知识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历史地理;英汉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1666(2004) 01 - 0103 - 03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nglish2Chinese TranslationHE Jun (English Department , Loudi Teachers College , Loudi , 417000 ,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in cultural tradition ,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 moral concepts , history and geography ,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and explains throughexampl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English2Chinese translation. Key words : cultural background of English ;history and geography ;English2Chinese translation. Eugene A. Nida 在《language , Culture , and Translating》中指出“the role of language within a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the culture on the meanings of words and idioms are so pervasivethat scarcely any text can be adequately understood without carefulconsideration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这体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人们理解语言中的重要性。同时,在英语学习与英汉翻译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许多英汉语语言功底较好的师生在翻译那些看似简单的词、句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译事的成败、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英汉语言功底、翻译方法论,同时也取决于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三者缺一不可。许多学者往往在动笔翻译之前忽略了第三个条件,才导致以上的局面。背景知识主要是指文化背景知识也包括一定的专业知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得知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透彻地理解原文,获得满意的译作,译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他不但必须掌握两种语言,而且必须了解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必须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倘若仍只死抱着语言功底与译学方法,不将它们与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译出的作品势必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以下从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等五个方面举译例说明文化背景知识对英汉翻译的制约作用与重要性。 一文化传统与英汉翻译 文化传统是指世代相传且具有特色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了解英美文学、艺术、教育等诸方面的文化传统知识对英汉翻译大有裨益。譬如,Heis changing to Rip Van Winkle. 我们不难看出Rip Van Winkle是一个人名,那么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此时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不多的人是难以准确理解此句的。另外,theMidas touch , 由于用得比较广泛,我们大家现都已知道这个词组表示“发财”,但若我们通过了解文化传统去了解它的含义,比我们通过一一识记来得更容易、更有意义。下面我们分析比较几个译例。 It’s great to 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 , but that alone is notenough. “hitch one’s wagon to a star”源出于爱默生( Emerson) 1870 年出版的《社会与孤独》(Society and Solitude) 中的一句话: It’s wise for man in every instance of his labour , to hitch hiswagon to a star , and see his chores done by the gods themselves. 爱默生原话的意思是:“只要借助星(指大自然) 的力量,任何事情都能办得到。”现在借指“只要胸怀大志,就会无坚不摧,无敌不克了。”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讲授策略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讲授策略 摘要:文化和语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又体现在语言中。对于中国高中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就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新教材更加丰富了英美等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背景知识,教师若能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策略,合理讲授,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重要性;讲授策略 文化和语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又体现在语言中。对于中国高中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就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新改革实施后,新教材涵盖了更多的有关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知识,课文题材广泛,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传授词汇语法知识,还要教授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也才能更准确的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讲授的重要性 1.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这里就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如外研社选修三的module1,europe中

的一段对话: a: amy, you are from wales, aren’t you? b: that is right. and you are from england? a: no, i’m not. i’m from dublin. b: that’s in scotland, isn’t it? a: no, it’s in ireland. 在这段对话中,说话者之所以在对话中出现错误,就是因为对欧洲地域知识不了解。严格的讲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scotland,welsh,irish都属于britain,他们有各自的首府,而我们通常所说的uk是指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如果学生掌握这一背景知识,就很容易掌握这段对话。 2.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的同外国人进行交流,就必须尽全面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打招呼,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上哪儿去?”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是这类招呼语不适合用于与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西方人的招呼用语很简单,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3.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游经济学 田里 课后习题1&2章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重点概念 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旅游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下面对国际旅游业的产生和我国旅游业的产生分别阐述1世界旅游经济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是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由国内向国外、由区域向世界范围的扩展而逐步深入的。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不少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人士和有关国际组织从多个侧面对旅游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从经济角度的研究。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它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它与旅游经济活动发展的两个时期基本一致。第一个时期由于旅游活动的发展主要限于西欧、北美一些国家旅游活动的规模不是很大旅游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还未完全显现出来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还未完全显现。一些专家和学者已敏锐地觉察到游客的这种流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个时期人们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还未深入到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第二个时期的研究工作不仅有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参与而且有不少旅游企业集团、旅游行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从业务的发展和对工作的指导角度开展了研究。这个时期旅游活动已由北美、西欧两个区域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大众旅游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旅游经济活动已深入到全国和全球的经济体系之中。因此在这个时期不仅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宽而且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2中国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经济学者对旅游经济的性质、作用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由于当时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局限而无法做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为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术界、教育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迅速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2、旅游经济学有何特征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此旅游经济同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始终它规定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同于其它经济学也不同于旅游学科中其它科学。旅游产品在其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中必然产生种种经济现象涉及多种经济关系存在支配其矛盾运动的规律。因此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这一内在矛盾其外在表现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经营者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三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即旅游者通过购买旅游产品要求获得身心上的最大享受和满足旅游产品经营者通过销售旅游产品要能得到最大利润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利益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如果三者的最大利益均能较好的实现旅游业便会良性协调发展。任何一方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或受到损害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就要出现不畅旅游业就难以顺利且健康地发展。

旅游文化学教案

第5章旅游体验文化的微观分析 第1节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 (二)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四大基本要素,既包括体验心理,也包括体验行为。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的区别:首先,旅游审美主、客、关系三者并重,是对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的概括;而旅游审美体验重在旅游审美主体,是对主体审美过程的概括。 其次,旅游审美并未刻意突出体验心理,而旅游审美体验则以体验心理为重心。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过程(一)旅游审美体验的心理要素1、感知因素审美感知过程:对审美对象产生感觉、知觉、形成记忆表象的过程。 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的个别的现象、特征或属性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零散反映。 审美知觉,对不同类的审美感觉加以联系、综合、补充,从而对审美对象形成的比较复杂比较完整的反映。审美感知过程,属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 2、想象因素想象包括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指伴随审美知觉的审美想象,特点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再现性想象常常借助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记忆表象。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合、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或方法,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想象属于对美的感性认识向美的理性认识上升的中间环节。 3、理解因素审美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部联系或本质的思维过程。 第一层次是能够理解现实与虚幻,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或艺术中的区别开来。 第二层次是能够理解审美形象的内容,对题材、人物、典故、背景、情节、符号、意义、技巧、程式等理解。第三层次是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过程,只有达到理解,才能产生最丰富、最深刻、最强烈的美感。 4、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映、认识活动。旅游审美中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壮美感和优美感两种美感形态之中。壮美感:优美感: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它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组织化,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渗透着理解和想象的情感。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行为方式 1、动态观赏 2、静态观赏 3、登高观赏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购买者 传统观念 社会流行 年龄 学习 民风民俗 参考群体 性别 感觉 民族性格 家庭角色 职业 动机 思考方式 地位 生活方式 信念 亚文化 阶层 自我观念 态度 购买决策过程(EBK 模式): 确认问题 搜集信息 判断选择 购买决策 购后评价 社会心理模式: 认识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所处的社会团体、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999年《辞海》将“广义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认为文化泛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性格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的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活动创造及其结果层面。 第二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文化学角度定义: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他乡异域文化风情,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的AIEST定义: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住,亦不从事赚钱活动。 1)旅游主体文化属性 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而言,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旅游者的进入及其所带来的异形文化或异质文化,对旅游地原有的文化信息系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其旅游服务,都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3)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为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旅游业就必须为其提供文化产品,这决定旅游业具有经济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文化特性。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word资料14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台基:即台阶基座,最早为夯土台,以高度的不同来区分坐落于机上的建筑物等级。 宗教: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和有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康体休闲:指人们在工作之余的余暇时间,为了满足自身内部活动的需求,以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自主选择、自我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旅游企业经营作风:是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特别体现在企业的民主作风上,包括员工的民主意识、民主权利、民主义务。 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 宫殿:是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凭借权利将大量的财富、最好的材料、最优秀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代表了中国古建筑技术与艺术水平的最高境界。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以《圣经》为经典的各教派的统称。娱乐休闲:指人们在余暇时间内进行的以放松、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方式。 旅游观:是旅游者的旅游价值观,是旅游者对旅游整体活动整体化的价值取向或评价。

私家园林:园主多为贵族、官僚、文人、商贾等,所造的园林多作为工作之余或退隐之后的恬养之所。园林的规模较小,在造园手法上多注重以对景、借景、隔景、透景等来丰富园林的意境,单体建筑物多侧重于玲珑剔透的小木作工艺山石池沼大多假手于人工,花木的配置亦以单株欣赏为主。总体的作风,素净而淡雅,历来推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教徒称“穆斯林”,意为“归顺者”。在中国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 休闲购物:指在购物活动中增添休闲快乐的元素,把购物当作休闲方式,把休闲融入购物活动中。 旅游消费行为:狭义点的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其园主是帝王,规模大多相当巨大,在制作手法上更注重选址,因地制宜以真山真水作为造园的要素。在建筑方面,用木比例基本上采用宫殿建筑的官式做法,其装饰显得富丽堂皇,特别是房间内部的装潢陈设,更是华丽奢侈。花木的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的布景,形成恢弘的气势。 洗礼:是成为基督教信徒的庄严形式,具有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 旅游交通企业:是指为旅游者实现旅游提供各种佳通运输方式的服务性经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3.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 4.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5.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思考题 1.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2.为什么说文化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动机和行为的根本因素? 3.什么是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为什么说旅游能够发挥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功能? 4.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 5.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旅游审美中有什么作用? 6.旅游审美理解可以表现为哪些深浅程度不同的层次? 7.什么是旅游审美情感?旅游审美情感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 8.如何理解“悦心悦意”的旅游审美体验? 9.什么是“悦志悦神”?为什么说“悦志悦神”是高级而深刻的旅游审美体验? 10.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场值? 11.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循环效应? 12.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哪些巨大的社会反馈作用? 13.旅游者一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旅游审美素质和能力? 14.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向善道德人格? 15.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求真文化人格? 16.什么是休闲文化?为什么说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对旅游者的性情具有调适作用?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形”?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的“意”是如何体现的? 3.以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为例证,试析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小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PEP小学英语文化知识汇总 一、饮食文化 1、西餐礼仪 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 刀放置于右边 the fork is on the left. 叉置于左边 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 勺子置于刀的旁边 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盘子放在中间 2、饭后甜点dessert 的介绍 It's something sweet, like pudding, fruit or ice-cream…饭后吃一些甜食,比如布丁、水果、冰激凌等等 3、Traditional Chinese food中国传统食品 sweet dumplings汤圆zongzi粽子mooncake月饼dumplings饺子 二、节日文化 1、Women's Day妇女节 2、Children's Day儿童节 3、Christmas 圣诞节 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 Christmas Tree 圣诞树turkey火鸡gifts礼物 4、西方节日 Mother's Day is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母亲节在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 Father's Day is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父亲节在六月份第三个星期天 In America Thanksgiving Day is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在美国,感恩节在十一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 In Canada Thanksgiving Day is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 在加拿大,感恩节在十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 三、生活常识及日常标志的认识 1、出口、入口和卫生间标志: entrance入口exit出口women's女卫生间men's男卫生间 2、不同国家的紧急求救码emergency number 3、水零度结冰膨胀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河北自考考试大纲: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测试课程测试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代码:0612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测试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门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旅游业三大支柱支柱产业——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行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知识,阐述了人力这一特殊生产要素在旅游业中的使用,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程序,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模式,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掌握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考核、绩效管理相关程序和方法,能够调整薪酬和劳资关系,更好地达到激励的目的。从而提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是非常广泛的,除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外,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还包括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中外民俗、客源国概况、旅游企业投资和管理、旅游文化学、专业英语、旅游景区管理七门课程,这些课程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互相启发承接。 该课程从人力资源概念和基本人性假设出发,基于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这一特殊要素的需求,分析其在旅游企业中的一般管理程序,和旅游企业投资课程较为密切,分别介绍了人的问题和决策问题,正确的调动人力资源,选择人才并科学的决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学习本课程,对考生来讲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旅游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且学习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次重点) 2、人力资源的特征。(重点)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科学管理阶段的人事管理。(次重点) 2、行为科学的人事管理。(次重点) 3、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次重点) 第三节关于人的管理哲学——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X理论和科学管理。(重点) 2、“社会人”假设、“霍桑实验”和组织行为理论。(重点) 3、“自动人”假设、Y理论和工作内满足。(重点)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和权变模式。(重点) 5、“主权人”的假设、W理论和主人翁精神。(次重点) 第四节旅游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

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狠抓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一、办学近10年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市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学院目前设7系1部,分别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院紧密依托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有19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共计12271人。学院现有教师704人,另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外籍教师11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师资结构和层次得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坚持“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大力构建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近10年来,学院在校生人数从建校初的500多人发展到12271人,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学院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纪念恢复高考招生30周年招生先进集体”、省民办教育“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省三生教育优秀教学实践单位”、“省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度重视教学软硬件建设 至2010年,学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35亿元,建成了占地800亩的园林式校园、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的各类教学生活建筑和千兆宽带校园网,拥有总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和130万册馆藏图书,是省独立学院中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较好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行政办公楼1幢(15428㎡);图书馆1幢(12814㎡);报告厅1个(450座);教学楼9幢(50518㎡),其中普通教室40间、3976座,多媒体教室91间、9832 座;实验楼2幢(12248㎡),其中语音实验室14间、888座,计算机实验室13间、1160座,经济类专业会计电算化实验室1间、60座,艺术类专业画室4间、雕塑艺实践教室1间、平面设计机房2间、动漫设计机房2间,模电实验室1间、60座。各类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150台件,配置有近40个不同学科的教学软件。 学院目前有学生宿舍园区14个,共有学生宿舍71幢(117363㎡)、3046间、14172个床位。其中4人间2052间、820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6人间808间、484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普通6人间186间、1116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每层楼配有公共卫生间。还另有运动场地60543㎡。 随着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不断配备,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构成了一个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良好的软硬件发展平台,为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人教版初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总结

2012年11月九年级三科联赛备考文化背景知识归纳 1. If you are often weak and tired, maybe you have too much yin. You should eat yang foods, like beef. Eating Dangshen and Huangqi herbs is also good. 2. If you are too stressed out and angry, you may have too much yang. You should eat more yin foods, like tofu. 3.. Li Yundi, a well-known Chinese pianist, was born in 1982 in Chongqing. He began to learn the accordion at the age of four, and he started to learn the piano when he was seven. In October 2000, Li Yundi took part in the 14th Chopi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Poland. He won the first prize. 4. Before 1929, there was no sound in movies. 5. A snake robot could help look for people under buildings. 6. Dr. Martin Luther King was murdered in the city of Memphis on April 4, 1968. 7. Yang Liwei flew around the Earth on October 15, 2003. His first flight around the Earth lasted about 22 hours. 8.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as destroyed in New York on September 11, 2011. 9. Man walked on the moon for the first time on July 20, 1969. 10. Greenpeace is a group that cares for “Mother Earth”. 11.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is a group that helps sick people in poor countries. 12. UNICEF is a group that helps children in poor countries. 13. WWF is a group that cares for wild animals in danger. 14. Harbin, the ca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 interesting Province, is an interesting city with a very colorful history. Some of the old buildings there are in Russian style. 15. The first Jews probably came to Kaifeng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go and were welcomed by the Song Emperor. 16. In Japan, people sometimes give special gifts. But they are not opened, later the same gift may be given to someone else. 17. In Canada, many people pay for a park bench or a tree to help remember a person. 18. In the USA some people ask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give money to charity rather than buy them gifts. 19. In Sweden, doing something for someone is the best gift. People don’t need to spend too much money Instead, making a meal is enough. 20. Disneyland is an amusement park, but we can also call it a theme park. The theme, of course, is Disney movies and Disney characters. 21. Singapore is a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More than 3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Singapore is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22. Singapore has a night zoo called the “Night Safari!” You can watch animals in a mor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n a normal zoo. 23. The temperature in Singapore is almost the same all the year round because it is so close to the equator. 24. We can deal with our problems by learning to forget,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and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 25. Stephen Hawking, a very clever scientist, regards his many physical problems as unimportant. He can’t walk or even speak, but he has become very famous and successful. 26. Martin Robinson is a famous doctor who has a lot of experience dealing with teenagers. His new book, what would You Do If …? gives advice on what to do in lots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27. If you cut yourself by accident, first you should cover the cut with a clean cloth and press it hard. 28. If you burned yourself by accident, you should put the burned area under cold running water. 29. If you injured your knee while running and felt some pain, you should stop exercising. And if it hurt for more than a few days, you should see a doctor. 30. If an “internet friend” asks if you can meet, you should tell your parents about it, agree to meet in a public place and you shouldn’t go alone. 31. If you get pimples when you are nervous, you should eat lot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drink lots of water. You can also ask your doctor for advice. 32. Hemingway and Mark Twain were both American writers. 33. 34. The hurricane “Sandy” attacked the coast of New Jersey in America at about 8 in the evening in EST 29 of October. 35. Mo Yan is the first person that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China. 36.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was held in Beijing on 8th, Novemb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