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分析化学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①反应能定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反应进行得完全(>%);

②反应速率快;

③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④共存物质不干扰反应或者有方法避免干扰。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 KOH, KMnO4, K2Cr2O7, KIO3, Na2S2O3?5H2O

答: K2Cr2O7,KIO3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 表示方法有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滴定度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2H2O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溶液,使计算的NaOH 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

换算公式:T(A/B)=a/b*C(B)*M(A)/1000

例求?L-1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

解: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T(H2C2O4/NaOH)=1/2*C(NaOH)*M(H2C2O4)/1000 g/ml=1/2**90/1000g/ml= g/ml

习题

1.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其中含HNO3约为%,求其浓度。欲配制1L mol/L HNO3溶液,应取这种浓硝酸多少毫升?解:已知c(HNO3)= L,设应取这种浓硝酸x L

则有n HNO3=m HNO3/M HNO3=*1000*70%/63 mol=16mol 所以c HNO3=n HNO3/V=16 mol/L

依题意得,列方程式:16x=,解得x==16ml

2.已知浓硫酸的相对密度为,其中H2SO4含量约为96%。欲配制1L mol/L H2SO4溶液,应取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解:依题意得有:n(H2SO4 )=m (H2SO4)/M(H2SO4)=*1000*96%/ mol=

则c H2SO4=L

设应取x L,则有:=解得x==11ml

3.计算密度为ml的冰醋酸(含%)的浓度。欲配制LHOAc溶液500ml,应取这种冰醋酸多少毫升

解:n HOAc=m HOAc/M HOAc=*1000*%/ mol=

则c HOAc= mol/L,设取x L

列式子有:=*500*10^(-3)=

解得x=*10^(-3)L= ml

4. 有一NaOH 溶液,其浓度为L ,取该溶液 mL ,需加水多少毫升方能配制成 mol/L 的NaOH 溶液?

解:设需要加水xml ,依题意得有:*100*10^(-3)/(100+x )*10^(-3)mol/L= mol/L ,解得x=

5. 欲配制·L -1HCl 溶液,现有溶液1000mL,应再加·L -1HCl 溶液多少毫升

答:ml v v v mol

L L mol v c n 63.4325.01212

.0121.1212.01/212.022211=?=++=?==

6.已知海水的平均密度为·mL -1,若其中Mg +的含量为%,求每升海水中含Mg 2+的物质的量及其浓度。取海水,以蒸馏水稀释至,计算该溶液Mg*的质量浓度(mg·L -1).

答:L mg L mg v m x mg

w m m g

ml ml g v m L mol v n c mol m n g

g w m m g

ml ml g v m Mg Mg Mg Mg Mg Mg /72.1125.093.293.255.250.2/02.1/0489.00489.024

173.1%115.0102010201000/02.1322222221

2221211======?=======?===?==++++

++ρρ

7. 中和下列酸溶液,需要多少毫升·L -1NaOH 溶液?

(1)溶液;

(2)溶液。 答:(1)ml c n v mol

v c n 2.26215.01063.51063.51053.22125.023

21233111=?==?=??==---

(2)ml c n v mol

v c n 5.19215.01019.41019.41052.20204.03

21233111=?==?=??==---

8.用同一KMnO 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 4和H 2C 2O 4溶液,耗用的KMnO 4标准溶液体积相等,试问FeSO 4和H 2C 2O 4两种溶液浓度的比例关系C FeSO4:C H2C2O4为多少 解:KMnO 4和FeSO 4反应方程为:

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KMnO 4和H 2C 2O 4反应方程为:

5H 2C 2O 4+2MnO 4- +6H +=2Mn 2+ + 10CO 2↑ +8H 2O

物质的量n 有对应关系:2MnO 4-——10Fe 2+——5H 2C 2O 4 ∵耗用的KMnO 4标准溶液浓度和体积相同

∴C FeSO4:C H2C2O4= n FeSO4:n H2C2O4=2:1

9.高温水解法将铀盐中的氟以HF 的形式蒸馏出来,收集后以

Th (NO 3)4溶液滴定其中的F -,反应式为:Th 4++4 F -=ThF 4

. 设

称取铀盐式样,消耗·L-1 Th(NO3)4溶液,计算试样中氟的质量分数。

解:n Th4+: n F-=1:4= mol·L-1××10-3L:n F-=×10-4mol:n F-→n F-=×10-3 mol

∴氟的质量分数W%=====%

10.假如有一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其中邻苯二甲酸氢钾含量约为90%,其余为不与碱作用的杂质,今用酸碱滴定法测其含量。若采用浓度为·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之,欲控制滴定时碱溶液体积在25ml左右,则:

(1)需称取上述试样多少克

(2)以浓度为·L-1的碱溶液代替·L-1碱溶液滴定,重复上

述计算。

(3)通过上述(1)(2)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在滴定分析

通常采用的滴定剂浓度为~ mol·L-1.

解:(1)C8H5KO4+NaOH=C8H4NaKO4+H2O

n C8H5KO4:n NaOH=1:1

∴n C8H5KO4= n NaOH=·L-1×25L=

m邻苯二甲酸氢钾=n·M=×=

∴m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

(2)C8H5KO4+NaOH=C8H4NaKO4+H2O

n C8H5KO4:n NaOH=1:1

n C8H5KO4= n NaOH=·L-1×25L=

m邻苯二甲酸氢钾=n·M=×=×g

∴m邻苯二甲酸氢钾试样==

(3)滴定剂浓度过低时,需要称量的试样量较少,产生的误差更大,而滴定剂浓度在~ mol·L-1.之间,试样量较多,减小随机误差,提高实验精确度。

11.计算下列溶液的滴定度,以g/mL表示:

(1)以L HCl溶液,用来测定Na2CO3、NH3;

(2)以L NaOH溶液,用来测定HNO3、CH3COOH。

答:

12.计算L HCl溶液对CaO的滴定度。

答:

13.欲配制250ml下列溶液,它们对于HNO2的滴定度均为(HNO2)/mL,问各需要称取多少克(1)KOH(2)KMnO4。答:

14.已知某高锰酸钾溶液对CaC2O4的滴定度为

T(CaC2O4/KMnO4)=ml,求此高锰酸钾的浓度及它对Fe的滴定度。

解: ①

5CaC2O4+2KMnO4+8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5CaSO4↓

T(CaC2O4/KMnO4)=(5/2)×[C(KMnO4)×128÷1000]=mL 可得:C(KMnO4)=L

②5Fe2+﹢MnO4-+8H+=Mn2++5Fe3++4H2O

T(Fe/KMnO4)=(5/1)××÷1000)=mL

15. 在1L LHCL溶液中,需加入多少毫升水,才能使稀释

后的HCL溶液对CaO的滴定度T(CaO/HCL)=ml

解:CaO+2HCL=CaCl2+H2O

T(CaO/HCL)=(1/2)×[C(HCL)×56÷1000]=mL

可得:C(HCL)=×1000×2÷56

又×1=C(HCL)×V=×1000×2÷56×V

可得:V=

因此:ΔV=V-1L==120mL

16. L HCl溶液和L Ba(oH)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反应后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解:Ba(OH)2+2HCl=BaCl2+2H2O

n(HCl)=×10^(-3)×=×10^(-3)mol

n(Ba(OH)2)=×10^(-3)×=×10^(-3)mol

17.滴定草酸试样,用去L,NaOH溶液。求草酸试样中

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

解:已知反应公式:

H2C2O42H2O+2NaOH==Na2C2O4+2H2O 滴定中消耗的草酸试样的物质的量为:

n H2C2O42H2O =1/2*C NaOH V NaOH=1/2* mol/L *=

已知草酸试样的相对摩尔质量M H2C2O42H2O=moL,

则反应的草酸试样质量为:

m H2C2O42H2O=n H2C2O42H2O*M H2C2O42H2O=*moL

=

所以草酸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

ωH2C2O42H2O=m H2C2O42H2O/m总==%

18.分析不纯CaCO3(其中不含干扰物质)时,称取试样,加入浓度为mol/L的HCl标准溶液。煮沸除去CO2,用浓度为mol/L的NaOH溶液返滴定过量的酸,消耗了mL。计算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已知反应公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HCl+NaOH==NaCl+ H2O

返滴定中消耗HCl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为:

n HCl=C NaOH V NaOH= mol/L* mL= moL

滴定中消耗CaCO3的物质的量为:

n CaCO3= C HCl V HCl—n HCl = mol/L*—moL= moL

已知CaCO3的相对摩尔质量M CaCO3=moL,

CaCO3的质量为:

m CaCO3 =n CaCO3*M CaCO3= moL* g/moL=

所以草酸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ωCaCO3 =m CaCO3/m总==%

19.在500 mL溶液中,含有[Fe(CN)6]。计算该溶液的浓度及在以下反应中对Zn2+的滴定度:

3Zn2++2[Fe(CN)6]4-+2K+==K2Zn3[Fe(CN)6]2

解:已知K4[Fe(CN)6]的相对摩尔质量M K4[Fe(CN)6]=moL 溶液中K4[Fe(CN)6]的物质的量:

n=m/M=moL= moL

C溶液的浓度为:

C K4[Fe(CN)6]=n/V= moL/500 mL= mol/L

已知Zn2+的相对摩尔质量M Zn2+=moL 所以可以得滴定度:

T Zn2+/[Fe(CN)6]4-=*[C K4[Fe(CN)6]M

]/1000=*[ mol/L*moL]/1000

Zn2+

= g/mL

分析化学作业及答案概要

分析化学作业 第一章 概述 一、选择题 1.根据置信度为 95% 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B )。 a. ( 25.48 ± 0.1) % b. ( 25.48 ± 0.13 ) % c . ( 25.48 ± 0.135 )% d. ( 25.48 ± 0.1348 ) % 2.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d )。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数值随机可变 c. 无法确定 d.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 某小于1的数精确到万分之一位,此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d )。 a.1 b .2 c.4 d.无法确定 4. 消除或减小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A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平行实验 D.校准仪器 5.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A .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 C .校正仪器 D .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6.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 Ca O 平均含量为 30.60% ,而真实含量为 30.30% ,则 30.60%-30.30% = 0.30% 为( B )。 A. 相对误差 B .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二、判断正误 1.在分析测定中,测定的精密度越高,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x )。 2.有效数字是指所用仪器可以显示的数字( x)。 3.分析结果的置信度要求越高 , 置信区间越小(x )。 4.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x )。 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论 一、选择题 1.欲配制 1000ml 0.1m ol/L HC l 溶液,应取浓盐酸(B )。 a. 0.84m l b . 8.4m l c . 1.2m l d. 12ml 2. .用Na C2O 4( A )标定KM nO 4( B )时,其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为(a )。 a. n A =5/2nB b. n A =2/5n B c. n A =1/2 n B d. n A =1/5n B 3. .已知1mLKM nO 4相当于0.005682g Fe 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a . 4KMnO /Fe T =1mL /0.005682g b. 4KMnO /Fe T =0.005682g /mL c. Fe /KMnO 4T =1m L/0.005682g d . Fe /KMnO 4T =0.005682g/mL 4.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C ) A.反应速度可快可慢 B.反应速度要慢一点 C.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反应速度快且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D.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5.若以反应物的化学式为物质的基本单元,则( A)。 A.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成简单的整数比

绿色化学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3 1、21世纪人类面临的4大问题是什么? 2、人类面临的几大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3、绿色化学定义的5个内涵是什么? 4、绿色化学的内涵-5个R是什么? 5、原子经济性是什么? 6、绿色化学的5大任务是什么? 7、绿色化学十二原则-Anastas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4 1、简述化学工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阶段及内涵。 3、环境友好的化学技术的含义是什么? 4、生物质化工转化的主要内涵。 5、纤维素制乙醇的主要过程和技术难点。 6、简述催化技术的特点。 7、催化技术的进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5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和内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3、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5、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6、化学品的致毒途径和根源。 7、化学品的吸收、分散和代谢。 8、含有那些化学结构的物质毒性较大? 9、等电排置换设计。 第四章 9 1、硅-碳等电排置换法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原理是什么? 2、设计可生物降解的化学品的重要性。 3、生物降解的细菌基础是什么? 4、不易生物降解的化学结构有哪些? 5、水生生物毒性定量构效关系构筑的常用物理性质有哪些? 6、影响水生生物毒性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哪些? 7、表面活性剂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危害?如何防止?

第六章11 1、绿色化学反应举例。 2、亚氨基二乙酸钠合成的新路线。 3、环氧丙烷生产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4、合成己二酸和邻苯二酚的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绿色原料举例。 6、超临界CO2中的反应举例。 7、对比异布洛芬的新、旧合成路线,说明其技术创新的关键。 8、更安全的化学品举例,所得到的启示。 第七章17 1、高效均相和多相催化技术有哪几类? 2、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的优点。 3、酶的分类。 4、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 5、环境友好的溶剂中的有机反应。 6、固相合成对载体的基本要求。 7、不对称催化合成有哪几种方法?有何优缺点?

[兰州大学]《分析化学》19秋平时作业3(参考)

【奥鹏】-[兰州大学]《分析化学》19秋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属于( ) A、液-液色谱 B、液-固色 C、气-液色谱 D、气-固色谱 正确答案:B 第2题,荧光法与紫外吸收法相比,荧光法测定的优点是( ) A、应用范围广 B、灵敏度高 C、因使用荧光标准液校正仪器所以准确 D、因使用两个光栅作为单色器 正确答案:B 第3题,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取决于( ) A、两组分分配系数 B、扩散速度 C、理论板数 D、塔板高度 正确答案:A 第4题,VanDeemter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 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塔板高度的计算 D、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正确答案:D 第5题,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1×10-5,其理论变色范围pH( ) A、4~5 B、5~6 C、4~6 D、5~7 正确答案:C 第6题,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时,若不加硝基苯等保护沉淀,分析结果会( )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D、不影响 正确答案:B 第7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是( ) A、酸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B、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C、辅助配位效应使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正确答案:D 第8题,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Na2C2O4时,反应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因是( ) A、歧化反应 B、诱导反应 C、催化反应 D、自身催化反应 正确答案:D 第9题,强酸滴定强碱时,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0倍,则滴定突越的范围将( ) A、不变 B、增大0.5个pH单位 C、增大1个pH单位 D、增大2个pH 单位 正确答案:D 第10题,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为E-V曲线的( ) A、曲线的最大斜率 B、曲线的最小斜率 C、E为正值的点 D、E为负值的点 正确答案:A 第11题,关于滴定突跃范围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A.c不变,沉淀的Ksp越小,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 B、B.c不变,沉淀的Ksp越小,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 C、C.Ksp不变,沉淀的c越小,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小 D、D.Ksp不变,沉淀的c越小,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 正确答案:A,C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解析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 (2) (3) (4) ×10-5 (5) pKa= (6) pH=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绿色化学第一章 作业

第一章作业 简述:①温室效应及其与化学的相关性;②核冬天;③光化学烟雾及其化学本质;④酸雨;⑤生物多样性。 ①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地球吸收热量,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760nm~1mm的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地球保持热量,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卤代烃类等。 ②假设核爆炸后烟尘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使地面气温降至-15~-25℃而形成类似冬天的严寒气候。当核爆炸时,直径小于1微米的烟尘微粒形成稳定的气溶胶,对太阳可见光辐射有较强吸收力,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光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 ③光化学烟雾主要就是氮氧化合物与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由一系列挥发性有机催化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粉尘类物质等形成。光化学烟雾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氧化剂,故又称为氧化性光化学烟雾。 ④酸雨是空气中的酸性气体随雨而下形成的。这些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发电家庭生活等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主要有SO. NO,等。人类活动排向大气的S02及其氧化产物SO3,在下雨时可能转化为亚硫酸、硫酸或亚硫酸盐、硫酸盐,No,则可能转化为硝酸、硝酸盐,再加上工业上排放的氣化氢等酸性物质构成了酸雨的主要成分。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人类排放的SO,和NO,生成的。酸雨对环境对生物体的危害是明显的,受酸雨污染后,湖水、河水将呈酸性(其pH 值可降至5.0以下),水生生物将受到很大的威胁,甚至大量死亡。酸雨酒在植物上,植物叶子表皮将直接受到破坏,使植物生长受到妨碍甚至死亡。酸雨落到土壤中,钾、钙、磷等一类破性营养物质将被冲走,导致士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酸雨还严重腐蚀建筑物、车辆、电线和市政设施等,加快设施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他物质构成的综合体。 它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份。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面前,化学有何作为? 尽管目前医学、医药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人类人面临各种不治之症的威胁。例如癌症、艾滋病、埃博拉等,目前仍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迫切需要有新的可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面对衰老,人类仍然是束手无策,迫切需要发明延缓衰老、使人长生的新药。现在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大不少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迫切需要对其加以改进,或研究开发新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人体对药物有抗性,一些在一定使其对某些疾病有疗效的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在人体产生抗性,不再具有疗效,一次也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 pKa2=,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 A. Ka1=1×10-3, Ka2=3×10-6; B. Ka1=×10-3, Ka2=×10-6 ; C. Ka1=×10-3, Ka2=×10-6; D. Ka1=1×10-3, Ka2=×10-6; …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 B. ; C. ; D. ;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 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C ) A. [H+]+[HCO3-]+[Na+]=[OH-]; B. [H+]+[Na+]=[OH-]+[CO32-]; C. [H+]+[H2CO3]= [OH-]+[CO32-]; D. [HCO3-]+[Na+]=[OH-]+[CO32-]; — 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

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 A. KMY/KNY104; B.KMY/KNY105; C.KMY/KNY106; D. KMY/KNY108; ~ 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 ~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 { 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E0Cl2/2Cl-=,E0Br2/2Br-=,E0I2/2I-=,E0Fe3+/Fe2+=,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3备课讲稿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3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1.(4分)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2个吸收带的是( ) ? A. 乙烯 ? B. 1,4-戊二烯 ? C. 1,3-丁二烯 D. 丙烯醛答案 D 2.(4分)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 ? A. 能量越大 ? B. 波长越长 ? C. 波数越大 ? D. 频率越高答案 B 3.(4分)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 ) ? A. 消除液接电位 ? B. 消除不对称电位 ? C. 彻底清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离子 ? D.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成电位稳定答案 D 4.(4分)某二元酸H2A的pK a1=1.2,pK a2=4.2。欲使HA-为主要存在形式,则需要将溶液pH控制在( ) ? A. 小于1.2

? B. 1.2~4.2 ? C. 大于1.2 ? D. 大于5.2 答案 B 5.(4分)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的重量为( ) ? A. 0.05 g ? B. 0.1 g ? C. 0.2 g ? D. 1.0 g 答案 C 6.(4分)当分子中含有1个溴原子时,由同位素提供的M和M+2峰强度比( ) ? A. 4:1 ? B. 2:1 ? C. 1:1 ? D. 3:1 答案 C 7.(4分)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形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 ? A. 冷水 ? B. 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 C. 热的电解质溶液 ? D. 热水答案 C

8.(4分)要获得红外活性振动,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Δμ>0或Δμ<0 ? B. Δμ≠0并服从σL=ΔV·σ ? C. Δμ=0且σL=ΔV·σ ? D. Δμ≠0 答案 B 9.(4分)某弱碱B-(0.1mol/l),其HB的Ka=1.0×10-9,该酸水溶液的pH为( )? A. 3.0 ? B. 5.0 ? C. 9.0 ? D. 11.0 答案 C 10.(4分)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浓度( ) ? A. 成正比 ? B. 对数成正比 ?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 D. 符合能斯特方程答案 D 二、多选题1.(4分)单纯开裂电子分配通常有( ) ? A. 均裂 ? B. 异裂 ? C. 半异裂 ? D. 重排开裂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C )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四川大学《绿色化学》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绿色化学方法答案 1.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说催化剂在绿色化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催化剂可以加快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的速率(合成氨中的Fe-K2O Al2O3),可控制反应产物化学物种的选择性(乙烯选择性氧化的不同催化剂:PdCl2-V配合物, Ag/ Al2O3,Ni),控制产物的立体规整结构(丙烯的聚合:氧气或过氧化物,Ziegler-Natta),定向不对称合成旋光异构体(Ru手性膦配合物用于 2-(6-甲氧基-2萘基)丙烯酸+氢生产左旋二羟基苯并氨酸),与温度控制化学物种选择性,与接触时间共同控制产物化学物种选择性(甲烷氧化生产合成气中的Ni / Al2O3 ),具有高度专一性,高选择性,高的反应物转化率和反应的原子经济性的特殊功能的分子机器。 催化科学和技术在绿色化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污染防治(减少和消除发电厂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等;)活化新的反应原料,催化与反应过程的改善(乙醛的合成、对苯二酚的合成、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2.相比于传统的氧化剂,哪些是新型的绿色氧化剂?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传统的氧化剂有:NaClO, NaBrO, HNO3, KHSO3;CrO3, KMnO4, KCr2O7等,主要的缺点有:产生大量的盐废物,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新型的绿色氧化剂有: (1)O2:氧气是最清洁的氧化剂;受限于它的氧化条件,通常伴随有其它辅助性的氧化/还原剂 (2)H2O2:过氧化氢含有47%的活性氧成分,而且其还原产物为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过氧化氢比O2和O3都贵,且在室温条件可以分解。 (3)O3:臭氧也是一种对环境有好的氧化剂,它的还原产物O2,但O3通常需要特殊的发生装置 (4)N2O:N2O在参与氧化后的产物为N2,不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是N2O的合成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5)晶格氧:可以在没有气相氧分子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烃类的氧化反应,能大幅度提高烃类选择氧化的选择性,而且因不受爆炸极限的限制,可提高原料浓度, 时反应物容易分离回收,是控制深度氧化、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催化新 技术。 3.化石资源作为化学化工原料有何优点?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又有何优点? 答:(一)采用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优点: (1)生物质可给出结构多样的产品材料,通常具有特定的立体结构和光学特征结构,使用者可在合成过程中利用这些已有的结构因素。 (2)生物质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的结构单元复杂,如能在最终产品中利用这种结构单元结构的复杂性则可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3)由原油的结构单元衍生所得物质,通常是没有被氧化的,而在碳氢化合物中引入氧的方法是及其悠闲地,且常需要使用有毒实际(比如铬、铅等),造成环境 污染。 (4)增大生物质的使用量可以增长原油的使用时间,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5)使用生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从而减缓问世效应。 (6)化学工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本身在原料上更有保障。 (7)生物质资源比原油有更大的灵活性。 (二)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缺点(及化石原料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优点) (1)在经济上还不具备竞争力。石油工业已相当成熟,从石油开采到从原油中提取出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分析化学作业01参考答案(第三章)

3-1 在进行农业实验时,需要了解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栽培的影响。如果从实验田中挖一小铲泥土试样,送化验室测定,由此试样所得的分析结果有无意义?应该如何正确采样?(简答) 答:取样没有代表性,分析结果没有意义。应按随机取样的原则,在实验田的不同位置采集足够量的原始试样,混合均匀后送至化验室,经化验室人员粉碎、过筛、混匀、缩分至适当量后再进行分析。 3-2 现有粗碎后的试样20 kg ,将其破碎后全部通过10号筛(d=2 mm ),可以缩分几次?设K 值为0.2。 解:kg 8.022.0Kd Q 22=?=≥缩分 ()()次缩分样品 46.42lg /8.0lg 02lg 2lg /Q lg lgQ n ==-=-= 3-3 测定某试样中氮的质量分数时,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分别是20.40%、20.52%、20.54%、20.58%、20.50%和20.56%。(1)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值、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2)若此样品为标准样品,其中氮的含量为20.46%,计算以上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52.20n /x x i == ∑ %18.0%40.20%58.20R =-= %04.0n /x x d i =-=∑(0.043%);%2.0%100x /d =?(0.19%) ()()%06.01n /x x s 2 i =--=∑(0.064%);%3.0%100x /s =?(0.31%) (2)%06.0x E a =μ-=;%3.0%100/E E a r =?μ=(0.29%) 注意:本题中偏差和误差按修约规则应保留1位,但多保留1位也可以。 3-4 分析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会造成哪种误差或过失?若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a )分析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空白试验或更换为高纯度试剂) (b )移液管转移溶液后尖嘴处残留量稍有不同(随机误差) (c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随机误差) (d )基准物质保存不当,结晶水部分风化(系统误差;更换基准物) (e )用NaOH 标准溶液测定某食醋试样总酸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NaOH 标准溶液润洗(过

四川大学《绿色化学》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作业题答案 1、简答 人类避免有害化学品毒性的途径、生物放大(聚集)、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毒性载体(Toxicophore)和产毒结构(Toxicogenic)、Langmuir 电子等排同性质原理、软化学设计 答:(1)人类避免有害化学品毒性的途径主要有: i.让化学品不容易进入人的身体; ii.即使进入人体也不会影响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 (2)生物富集(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即随食物 链向上一级进展,化学物质在组织中的浓度增大的现象; (3)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接触致毒、生物吸收致毒、固有毒性致毒 (4)毒性载体(Toxicophore):物质的固有毒性是只有毒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的细 胞性质改变的属性,通常由分子的部分结构引起,这部分结构通常称为“毒性载体”; (5)产毒结构(Toxicogenic):有些物质没有直接的毒性,但由于其分子的特殊 结构,它能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有毒的物质,这种结构特征称为“产毒”结构; (6) Langmuir 电子等排同性质原理:具有检测分子和电子特征的物质不管其结 构是否相似,通常都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其他性质。Langmuir将这一现象称为电 子等排同物理性质现象 (7)软化学设计:它指的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治疗上十分有用的,在人身体内 完成治疗作用后很快转化为无毒物质的药物,也称为“后代谢设计”。 2、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外部”效应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分子设计。改善分子的与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机体对它的吸收性质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有害生物效应。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从而增大物质降解速率、降低物质的挥发性、减少分子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减小物质在环境中转化为具体有害生物效应物质的可能性等均是重要的“外部” 效应原则的例子。另外,通过分子设计,从而降低或妨碍人、动物、水生生物对物质的吸收也是“外部”效应原则要面对的问题。 3、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内部”效应原则通常包括分子设计以达到以下目标:增大生物解毒性,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和间接生物毒性或生物活化。增大生物解毒性包括把分子设计为本身是亲水性的或很容易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或氨基酸结合,从而加速其从泌尿系统或胆汗中排出。要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就要把物质分子设计成无毒无害类化合物,或在分子中引入一些无毒功能团。 4、肠胃、肺和皮肤吸收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通过改变分子性质避免其被吸收?

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分析化学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①反应能定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反应进行得完全(>%); ②反应速率快; ③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④共存物质不干扰反应或者有方法避免干扰。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 KOH, KMnO4, K2Cr2O7, KIO3, Na2S2O3?5H2O 答: K2Cr2O7,KIO3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 表示方法有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滴定度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2H2O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溶液,使计算的NaOH 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 换算公式:T(A/B)=a/b*C(B)*M(A)/1000 例求?L-1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 解: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T(H2C2O4/NaOH)=1/2*C(NaOH)*M(H2C2O4)/1000 g/ml=1/2**90/1000g/ml= g/ml 习题

绿色化学作业答案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作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3绿色化学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 4什么是绿色化学品怎样设计安全的化学品 5举例说明原子经济反应是不产生污染的必要条件 6试论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的必要性和方法 7怎样在反应过程中使化学反应绿色化 8试论分析化学在绿色化学发展中的作为 9简述绿色化学12原则 1、简答:绿色化学的目标、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风险试剂、生物质的种类、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商、环境因子。 答: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与其产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化学工业造成的危害:由于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化学工业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一些化学品不佳节制地被滥用,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当代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至少有7项与化学工业和化工产品的化学物质有关,在所有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中,与化学工业相关的产业处于第一位,该行业排放的有的有害物质是处于第二位的冶金工业的4倍。许多物质排放到环境后会在环境中残留和积累,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化工生产中的偶然事件也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突发性的影响。

风险试剂:绿色化学中所指的风险实际指的是氢氰酸 生物质的种类:生物质主要有来年各类,即淀粉和木质纤维素。玉米、小麦、土豆等是淀粉类的代表,农业废料(如玉米杆、麦苗杆等),森林废物和草类等是木质纤维素的典型代表。 可再生资源:指那些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微目标产物的量(一般为质量)与按化学计量式多的所有产物的量的和之比,用原子利用率可以衡量在一个化学反应中,生产一定来那个的目标产物到底会生成多少的废物。 环境商(EQ):环境商EQ定义为EQ=E*Q,式中E为环境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给出的废物对环境的不友好程度,用于评价一种合成方法、一个过程对环境的好坏。 环境因子:环境因子(E因子)定义为E=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在这里,对于每一种化工产品而言,目标产物以外的任何物质都是废物。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答:A. 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世纪依赖,为满足人类社会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化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功绩,但是由于受陈旧的思想禁锢,化学工业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但是,我们都知道,离开了化学工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手机大的限制,我们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靠转移生产地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殊多问题。我们既要为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发展化学和化学工业,又不能让化学品生产过程和化学品破坏我们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既能支撑经济发展,又能满足环境需要,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化学——绿色化学。 B. 发展绿色化学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化学工业公

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

1、在pH=9.0时,以0.0200mol·L-1EDTA滴定50.0ml 0.0200mol·L-1Cu2+溶液,当加入100.00ml EDTA溶液后,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pCu'=lgK'CuY B. pCu'=pK'CuY C. lg[Cu2+]=lgK'CuY 2、DETA滴定法中所用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 ( 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好说 3、比色分析中,用1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用2cm比色皿,则测得透光率为:( C) A. 2T B. T/2 C. T2 D. (T)1/2 4.下列不属于ISE的是:( D) A. 晶体膜电极; B. 非晶体膜电极; C. 玻璃电极; D. 参比电极。 5、用0.10mol·L-1的NaOH滴定0.10mol·L-1,pKa=3.0的弱酸,其pH突跃范围是7.0~9.7,用同浓度的NaOH滴定0.10mol·L-1,pKa=4.0的弱酸时,其pH 突跃范围将是( A) A. 8.0~9.7 B. 7.0~10.0 C. 6.0~9.7 D. 6.0~10.7

6、下列数据中,那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D) A. 3000-270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B. 3300-301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C. 3300-3010 cm-1,1900-1650 cm-1,1000-650 cm-1 D. 3000-2700 cm-1,1900-1650 cm-1,1475-1300 cm-1 7.(2分)偏差是衡量(A ) A. 精密度 B. 置信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8.(2分)0.01mol/L某一元弱算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 A. Kaθ≧10-6 B. Kaθ≧10-8 C. Kbθ≧10-6 D. Kbθ≧10-8 9、浓度为c mol·L-1(NH4)2CO3溶液质子条件是(B ) A. [H+]=[OH]-[NH3]+[HCO3-]+2[H2CO3] B. [H+]=[OH]-[NH3]-[HCO3-]-2[H2CO3] C. [H+]=[OH]-[NH3]-[HCO3-]+2[H2CO3] D. [NH3]=[HCO3-]

东大19春学期《分析化学》在线作业3【标准答案】

(单选题)1: 在Sn2+、Fe2+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已知Φ0Sn4+/ Sn2+=0.15V,Φ0Fe3+/ Fe2+=0.77V) A: KIO3(Φ0IO3-/I2=1.20V)       B: H2O2(Φ0H2O2/2OH-=0.88V) C: HgCl2(Φ0HgCl2/Hg2Cl2=0.63V)  D: SO32-(Φ0SO32-/S=-0.66V) E: S(Φ0S/H2S=0.14V)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 A: 络合剂的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 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辅助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N离子共存时,可以用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准确滴定M离子的条件式为()A: lgK′MY-lgK′NY≥5        B:   lgcMKMY-lgcNKNY≥5  C: lgcMK′MY-lgcNK′NY≥5     D: lgcMKMY-lgcNK′NY≥5    E: lgcMK′MY-lgcNKNY≥5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用EDTA滴定Mg2+,采用铬黑T为指示剂,少量Fe3+的存在将导致() A: 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以致无法确定终点 B: 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C: 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终点延长 D: 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 A: Ag+活度   B: Cl-活度 C: AgCl活度  D: Ag+和Cl-活度之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一般为() A: lgcK′MY≥8   B: lgK′MY≥6   C: lgcKMY≥6  D: lgcK′MY≥7   E: lgcK′MY≥6

绿色化学第3章

1、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具有所要求的使用功能,对人类和环境无害。 a.不能进入机体; b.对机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2)分子释放于环境后的行为或释放后结构的变化。 在空气、水、油中的分散性和在环境中可能引发的直接和间接的有害效应。(3)2个关系: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子的结构与生物效能的关系。 2、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和内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答:(1)外部(External)效应原则-物质分子与人、动物、生物和植物机体减少接触的可能性。 (2)内部(Internal)效应原则-物质分子对人、动物、生物和植物机体产生和预防中毒的可能性。 3、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与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尽可能减少在环境中的扩散和分布 挥发性,小/密度,大/熔点,高;水溶性,小/脂溶性,大;残留性,小/生物降解性,大;氧化/水解/光解/微生物降解有毒转化-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毒性)物质的可能性,尽量避免。无毒转化-转化为无生物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越大越好。 (2)与机体吸收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尽可能降低机体吸收的可能性挥发性,小;油溶性,大;分子大小,大;降解性质,大;水解,容易pH 值的影响,大对消化酶的敏感性,大 (3)对人、动物和水生生物吸收途径的考虑-尽可能减少生物体吸收的可能性皮肤吸收;眼睛吸收;肺吸收;肠胃系统吸收;呼吸系统吸收;其他特定生物的吸收途径。 (4)消除或减少不纯物-尽可能减少杂质造成的毒性 不同化学类别的不纯物;有毒或更毒的同系物;有毒或更毒的几何异构体、构象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 4、设计安全无毒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