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人民币兑换多少美元。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低廉赢得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迫使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不是仅依靠价格和资源优势;迫使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现阶段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行为的特征,揭示其内在变化的规律,提高汇率预测的精准度,不仅利于稳定中国的宏观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发展情况

人民币汇率变动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经济热点,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政府放松了对汇率的制约,汇率波动越来越频繁,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形成了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 1美元兑人民币从8.27至2012年3月14日6.33,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已累计提升超过31%。截至2013年3月24日1美元兑人民币6.212。201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趋势愈发明显,人民币升值速度继续加快。对于人民币汇率是否是全球贸易失衡根源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人民币与美元双边汇率的政策安排上。但对双边汇率与贸易两者关系的看法并不统一,甚至相差较大。

二、关于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一)汇率弹性对经济的影响

在一国的开放经济中,汇率是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变量,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均衡的桥梁和纽带。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双顺差规模持续增长,加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加剧,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加。我国汇率制度几经改革,汇率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加,但是受到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中政府干预成分仍较多, 2
比如说美国次贷危机之际,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多数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挂钩维持在6.8附近超20个月汇率,对于中美两大经济体乃至全球经

济复苏都功不可没。综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较为刚性。

因为人民币汇率缺乏足够的弹性,中国正在付出高价进口、廉价出口的国民福利损失,并且将进一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的效率。短期可能付出的代价包括:货币政策被迫跟随国外,承担其他国家经济调整的成本,丧失独立性;被动使用内部紧缩政策,牺牲经济增长,并且造成更严重的外部经济不均衡。从长期看,汇率升值的要求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被压制,就会在下一个阶段以更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结果很可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伤害。

(二)资本帐户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增加

资本账户开放是指资本国际流动自由化。它意味着居民可以自由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非居民也可以自由进入本国国内金融市场。在此过程中,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减弱,加剧了的可能性,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从金融风险和最有外汇储备的角度分析,得出资本账户开放将增加发生危机的风险。从谨慎动机的角度,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将会对此做出反应,越是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体越会持有更大规模的外汇储备。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经济体贸然开放资本账户,其结果往往导致现金融危机风险乃至发生危机。资本账户的开放容易引起资本的外流加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商品市场。可以预料,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我国的整个金融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外部冲击。以保险业为例,作为我国朝阳行业,外资保险看好其巨大潜力,纷纷抢滩中国。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的高比重将对中国保险业产生深远影响。最直接的,它会改变中国保险业的竞争方式,另外从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上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冲击。根据粗略的计算公式:国际游资=新增外汇储备-国际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2005年以后国际游资流入减少,但实质上是国际游资为避开监管而伪装成贸易资本。因此,国际游资流入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国际游资的过度流入,会导致流入国的信贷膨胀和投资过度等不良经济后果。而若流出国因某种原因撤回游资则会造成本国的储备流失,汇率的急剧变化,许多正在进行的项目也必须被迫中止,整个经济都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其次,过量资本流动造成金融系统得脆弱性加大。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普遍较低,金融监管相对薄弱。如果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将会带来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我国的银行将突然面临过度贷款的倾向,加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同时,资本的频繁进出,将导致我国金融系统脆弱性的上升。


(三)人民币的国际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背后的国家经济实力。众所周知,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基础条件是该国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元之所以称霸全球几十年,是与美国拥有超强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的。同样,欧元和日元能够为世界所接受,背后也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大约只有美国的1/9,欧盟的1/8,日本的1/4,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总GDP 的 3.5%,而对外贸易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 尽管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政府效能、企业效率、科技水平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很落后,更是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经济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增长,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不是得益于市场自发因素,而是得益于政府各项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又受到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等深层次问题的制约,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非常脆弱。所以,尽管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六经济大国,但还远远称不上是世界经济强国。

人民币所赖于生存的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但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存在着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第一,中国银行体系不完备,主要银行的运作水平、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都令人担忧,金融监管不完善;第二,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水平不高,在国际金融业内的地位和作用微不足道,同时由于受国内金融业改革的限制,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等也有待加快;第三,境内金融产品匮乏,人民币期货、期权等市场交易均未正式开通,使得预期币值、汇率和利率均缺乏市场自发作用的过程。

(四)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造成中心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货币供给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我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三、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解决方案

4
(一)弹性汇率制度的选择

1.盯住汇率制度的成本与收益 任何政策安排都面临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从收益角度来看,中国长期实行盯住汇率,通过压制汇率弹性并管制资本流动,利用国内资源禀赋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的赶超。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降低了贸易商的汇率风险,吸引外资的流入,积累外汇储备,不仅解决了中国就业和发展问题,而且保证国内金融的稳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也为现代化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从成本来看,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盯住美元,丧失了汇率对外部经济冲击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将国内资源以低廉价格出售给国外。加入WTO之后,对外经济交往更为密切,贸易顺差的规模迅速增长。汇率升值的预期升温,套利、套汇的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入,国内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为稳定汇率,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货币,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弹性汇率制度的选择 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弊端不断累积,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呼声主要还是弹性汇率制度的选择。2005年7月21日,中 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至2013年1月,人民币累积升值超过30%。但是,人民币每日浮动的幅度有限,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仅为0.5%,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出小幅单边升值的走势。不少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幅度可以进一步放开,汇率波动更具弹性,而且即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也不会引起FDI、就业的恶化。实际上,理论上汇率的管制应该是过渡性质的,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初期往往会选择汇率的稳定从而干预汇率波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发达经济体,最终都走向了具有弹性的浮动汇率。从盯住的汇率走向具有弹性的浮动汇率往往面临着制度的转换。虽然从长期而言,汇率“休克”式和渐进式的改革效果可能类似,但短期来看却差异明显。两种模式的选择至今仍然有较大争论,但是对于中国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转型经济体,政府在稳定的前提下,往往采取渐进式的改革。

(二)资本账户开放推进汇率形成机制

中国的贸易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投资体

制改革也在深化之中,汇率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的市场化以扩大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考虑到中国市场化的现实进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贸易体制和投资体制等领域可能采取的更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措施,中国如果适当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就可以说己经基本具备了全面放开直接投资领域的资本管制的条件。 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的配合。我国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上仍维持管制利率和钉住汇率政策配套,利率和汇率浮动的区间都十分有限。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需要 5
对现行的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及其配合的效应进行重新评估,并作进一步调整。 开放性经济、灵活的汇率安排和资本账户开放三者的关系是通过开放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对一国经济水平起着调控作用的两大价格机制,一是汇率,二是利率。汇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和物价水平。进出口贸易的差额、资本流向和流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一国基础货币总量,从而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和资金的回报率,从而调节资金的供求,影响社会资金流动的流向和流量及外资流动的流向和流量。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对外资的流向和流量的调节来影响基础货币量,而利率变动主要通过对内资的调节来影响基础货币量,其对外资的调节同时还要受到汇率的影响。

(三)继续深化经济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实力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进程。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依然保持很高的增长率,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管理当局也在抓紧建立新的、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相当关注并开始逐步认可人民币的实力。例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在中国采取措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迈向开放资本项目之后,最终人民币应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根本问题还在于人民币如何能“走得出”、如何能在海外“留得住”、如何能“回得来”这几个方面。为此,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积极开展与各国的货币互换业务,继续做大做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人民币将来扮演投资交易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货币互换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未来我国应继续扩大与周边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民币互换规模,一是与具有

重要战略政治关系的国家或重要物资进口国建立从紧急救援模式到日常贸易模式的互换协议框架,包括与美国签订“中美双方货币互换协议”的可能性。二是继续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增加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的进口,如日本、欧盟、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可考虑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或扩大货币互换规模长。三是可以考虑通过积极推动对外援助的人民币多边支付,扩大人民币结算网络。鼓励受援国之间日常经贸往来使用人民币结算,促进人民币在该地区多边支付网络的形成;同时争取让人民币进入国际多边援助体系。第二,依托香港金融中心积极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大力发展人民币计价投资品种,为境外人民币提供“落脚”的地方。对于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来说,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现实背景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未来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一是加快完善人民币债券市场,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使债券发行常态化;使债券的期限跨度更趋合理,短期和长期兼顾;进一步扩大投资者范围,逐步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纳入其中。 6
二是不断创新人民币离岸产品设计,如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开拓以贸易融资为主的人民币非居民贷款市场等。第三,避免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币值高估,维护人民币信誉,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

(四)紧缩银根放开价格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实践证实,在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单纯靠冻结物价、工资的行政管制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更快,更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应果断的才去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开价格,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的走势,指导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力度,严格管理二套住房贷款,提高投机性购房成本。最后,增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增加可以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此外,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增加可以提高通货!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因此会缩小,有利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收入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政府应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整,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切实地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为基础,依供需力量,发挥经济调节功能。随着国内外失衡问题的积累和宏观

调控难度的加剧,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再度加快,虽然最终目标是建立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制,但是人民币改革的路径却依然模糊不清。由于市场基础的不完善和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性,为保证经济的稳定,汇率宜采取分阶段相机改革。将经济发展程度作为一个维度,将人民币汇改路径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分为五个阶段: 浅度、中浅度、中度、中深度、深度。各阶段并无实质区分,其中,浅度和中浅度之间主要以经济规模为标准,中浅度和中度转换的关键则是金融体系,最后随着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汇率的弹性也由中度至深度推进。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