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文字与图像的互相转换中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文字与图像的互相转换中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文字与图像的互相转换中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文字与图像的互相转换中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文字与图像的互相转换中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摘要过多的精美图像又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美,缺乏对文字中精妙之处的感受,对课标提出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这一要求产生了不利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关键词图像文字平衡

有幸参加了一个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赛课的题目分别是《九寨沟》《黄山奇松》,都是写景的文章。两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都使用了课件。为了营造气氛,创设情境,课件中都展示了大量风景图片。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用大量的时间欣赏图像,那又怎样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呢?

一、“图像热”的原因及对阅读教学的冲击

图像凭借强大的视听冲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追求快感、即时体验的心理,再加上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关心物质层面的东西,更加讲求实际,不再为形式上的价值和意义而劳神,因此“读图时代”悄然而至,电视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是在电视机屏幕前长大的。我们的老师本身也受到了这种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图像。

由于图像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只需要审美判断,这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地会使学生淡化文字阅读,不再深切体会语言文字蕴含的美,而是停留在一种对表层图像的追求上,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化过程中,文字的深刻内涵也会而变得浅薄。

课堂上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老王庄小学 培养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课堂上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途径。语文是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并能在自己的日常交际活动中运用。这也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这个语言工具性的标志之一,而不是看他对这种工具的理解有多少。就是说,要让学生能够听得懂、说得好、读得懂、写得好,能用这种工具交际。新课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力与对课文的理解上,而忽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小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大致过程是: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表达,理解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但会用是第二次飞跃,理解与运用也是有联系的,会用这种语言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使理解不停留在表层,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仍有很多欠缺。如在考试、作文中,别字泛滥,成语误用,病句连篇,标点、修辞乱用,且常常用到很多网络用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挖掘好文本中的关键点、激发点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充分备好课,仔细研读教材,重点放在挖掘课文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激发点,从此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只有找好关键点、激发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附藉。文素能够拥有一双发现文本中关键点、激发点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也与教师一生的努力分不开。 如在《乡下人家》的执教中,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能很好的挖掘到关键点、激发点。 (一)在字词教学方面,可以将字词分为三行,第一行是一般的认读的重点字词;第二行是多音字;第三行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这样分梯度地呈现字词,不仅清晰而且一目了然,学生能通过这种清晰而且一目了然的方式在以后字词的运用中,更加好地提醒自己注意这些字词的运用。 (二)在文本的执教方面,老师应抓住“别有风趣”一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别有风趣,让学生仔细读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老师可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描绘瓜架上的情景“闭上眼睛,春天到了,一定开出了——,长出了——;夏天到了,瓜架上,结出了——;秋天到了,瓜架

语用题考核语言运用能力

语用题考核语言运用能力,检测运用语言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一种综合水平较高、区分度较 好的题型,也是每年新题迭出、创意频现的题型,备 受瞩目。 扩展语句是语用题的中心支点,主要考查考生围绕主旨,运用词语,使用修辞与写作手法组成语句的 能力,是语文生活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具性标本 诠释 给出一则新闻、一则故事、一幅漫画、一个表 格,就其反映的内容发表看法,或褒或贬,或言其意 义,或谈其影响,或道其实质。做这类题,考生必须 具备精准的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提炼隐含于其中的 思想、观点,并能进行论证。这一题型将会成为未来 大考语用题的热点,未来考生必须予以关注 新闻点评在这类题型中是最有代表 性的,由于材料的现实性,足以测试出考生运用语文 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提出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能力,以彰显“生活语言”的内涵。: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品种。 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画龙点睛地评 说,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点评时应注意几点:一要 评在点上,抓住核心问题发问,即“是什么”,“为 什么”;二要评得有理,谈出自己的独得之见;三要 切中要害,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深刻透彻;四要评 得新颖、生动。为此,要把好四关:.主题要选得 准;.引文简洁;.提炼特点;.恰当评价;.符 合题干要求 情境语用题语境不同,说话的方式、内容就不同。词语、句 子的意思也会有新的内涵。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恰切 表达,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的本体性要求另一类情景语用题侧重测试根据语境 生成语句, 并同时考和简明、连贯、得体的造句能力 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交 际能力,准确到位地传情达意,并保证语意传递的实 效性。这种题型实践性强,可直接作用于生活。 语言表达题。新题迭出,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调实际运用语言 技能的考查,生活化、实用性、灵活性的特点日渐彰 显,是需要认真备考、多见广识的题型。 鉴于各高考卷对语用题考查的情况. 年的备考中应该将下几方面的内容落到实处:其一, 主要训练筛选、整合信息,联系时事阐发事理的能 力,深刻分析、透彻说理的能力。提出观点后.要接 着摆出理由,能围绕要求组织语句。条分缕析地表 达,设身处地地评说。其二,应了解各种应用文体的

小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XX学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评价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评价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高考备考】语文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 ——高考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 漫画以生活为土壤,以画面为契机,在方寸之间展现生活百态。它是浓缩化的生活。其特点是夸张、象征、幽默、讽刺、典型、以小见大。 漫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标题、画面、画中字。其中标题明示或暗示主题,有无并存;画面是漫画主体,也是寓意所在;画中字提示或补充画面,有无并存。 漫画类高考考点:1.描述漫画内容;2.揭示漫画寓意;3.拟定漫画题目。现仅就前两个考点作一梳理点拨。 解题思路上:观察(整体、局部)→分析(原因)→联想(现实)。 答题方法上:描述—整体及局部特征。寓意—抓住画面特征,联系社会现实。 例一:请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寓意。 步骤一:观察。整体:老鼠,两个人。 局部:老鼠背着“造假商”袋子,大汗淋漓,脑中想“一场虚惊……”。两 个人戴着红袖章,口大张,手中举着写有“假”“打”二字的牌子。 步骤二:分析。原因:原因:只有口号,没有行动。 步骤三:联想。现实:现实:政令执行者搞形式主义。 组织答案如下: (1)描述:图中有一只老鼠和两个人。左边一只老鼠大汗淋漓,背着写有“造假商”字样的包袱跑在路上,旁边两个戴红袖标的人张口大喊,分别手举写有“假”、“打”二字的牌子,老鼠在想:“一场虚惊,原来不是打假啊……”(描述—整体及局部特征) (2)寓意:漫画运用语言的倒置机趣,本为“打假”却成了“假打”,讽刺了叶公好龙的政令实施者。(寓意—抓住画面特征,联系社会现实) 语言表达是高考题的创新基地,以考点为基础,以生活为土壤,大搞创新,派生出种类繁多的新题型。如漫画题中的拟写标题、公益广告词、评析漫画等。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掌握要领,便可迎刃而解。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2.下图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趋势坐标图,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题型研训八图文转换

题型研训八图文转换 1.(2019·江苏卷)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VR的未来方向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解析根据图示,虚线表示期许的VR体验,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三个维度在空间坐标系中是等距的,即VR的未来方向应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均衡发展。实线代表现有的VR体验,从坐标系中可明显看出,三个维度现有值与各自维度期许值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精神体验,即现有的VR技术在知觉体验上发展最快,其次是行为体验,最后是精神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相对于知觉体验来说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B项说“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与图示信息正好相反,所以是错误的。其他选项描述的信息都与图示内容吻合,是正确的。 答案 B 2.(2018·江苏卷)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解析作答图文转换题,一定要学会理解题干要求与分析图形要素。题干要求分析漫画的寓意,带着这个要求去分析图形要素。图片上一只小兔子身上背着已经拔出来的两只萝卜,正在拔第三只萝卜,第三只萝卜非常大,小兔子在拔这个大萝卜的过程中非常努力,这只大萝卜象征着收获。A项,艰难的过程预示着巨大的收获最符合图片的寓意。B项,将大萝卜比作“巨大的困难”,偏离图片寓意。C项,说牢牢抱住不放努力挣得的东西,偏离图片寓意。D项,“知足常乐”“困难”的描述明显偏离图片寓意。 答案 A 3.(2017·江苏卷)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解析漫画主题是“离别”,回到选项判断。 答案 D 练后思悟

(完整)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个性化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经常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即把“教语文”与“教课文”等同起来。这样一下子将语文的范围缩小了。语文课缺少了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限制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语文课应该是认知——实践——迁移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要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读到写,层层递进。 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容易将它理解为简单的“表达”,即强调的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特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识字写字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的低年学段,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学的重点在于识字、写字,这虽然是低年级教学的核心,但我们同样不能因为过度强度识字与写字教学,而忽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二者并不矛盾,识字是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种技能。我们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自然就能关注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了。语文是语言的学习,词不离字,句不离词,相依相存。如果在低年学段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那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如何在低年级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展开: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语言运用。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应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很长一段时间来,语文课的教学形态就是讲读课文,通过课文来达到理解思想内容、理解表达形式,教师把感悟思想内容、分析理解作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必须改变这种侧重于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教学目标,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低年学段处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启蒙阶段,能在这个时候就有意识培养学生“语用”的能力,对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全诗充满夏日的童趣,学生在诵读中能够充分体验夏天的美好,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课文。许多教师在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要点: 一、加强背诵和朗读训练 二、精心设计训练 三、强化迁移训练 四、把握训练时机 《新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高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然而在小学语言课堂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不够重视,只重视对字、词、句及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积累语言没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难以在表达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这如何来解决学与用的“脱节”问题呢? 一、加强背诵和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自幼读书,日记数千言。”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十岁写诗文。”一代宗师正因为“日诵千言”,才有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才有了惊人的记忆力、领悟力和创造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跟他所背诵内容、数量、质量成正比。背诵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提升和品位,然而几十年来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对之予以足够重视。背诵就将指定背诵的内容,只是课后规定时间死记硬背,至于课文中一些写得好而未指定背诵的句群、片段更是“不屑一顾”。因此学生背诵吃力,记忆力越来越差,作文时找不到话写,更不用说生动了。没有积累,怎么运用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每一篇课文(包括阅读的文章),对课文中的名篇佳段、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导学生及时背诵下来。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能把词语、句式、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等及时储存下来,形成范例,一旦需要表达就能得心应手。 加强朗读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低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朗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对课文理解越深刻,就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另一方面,通过朗读,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9-12-27T09:09:42.0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张玉玲 [导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说,不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思维课堂为阵地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以文本为主体进行课程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一、朗读训练,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建立在以诵读为基础的教学。朗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不少语文课堂上,原本应该“书声琅琅”的课堂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组讨论和课堂自习所替代,这样长期下去,许多学生会失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机会,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无法得到更深入的训练,也就难以谈上是真正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朗读对培养语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通过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感情性朗读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的自我朗读代替教师课堂上一些枯燥乏味的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中揣摩语言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抓住“相距上千里”一词展开讨论与想象:这上千里的路程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出示)孔子饿了就,累了就,不分,不停地赶路。由此,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理解水到渠成;最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是啊,尽管山高路远,孔子坚持——(指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不管日晒,还是雨淋,孔子依然—— 哪怕再苦再累,孔子仍然—— 在反复朗读中,孔子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通过这样的品析,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巧妙,在品读感悟中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去想象的阅读方法,就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 二、理解文本,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要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我们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时,也要注意各年龄段的侧重点。低年级要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的遣词造句能力。中年级在整合信息中,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高年级要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的解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如我在教学《风筝》这篇课文里的“垂头丧气”这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孩子们做风筝时心情是高兴的,放风筝时心情是快活的,线段断了时心情是着急的,那么找风筝时心情是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意思,“垂头丧气”就是指因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学生理解了“垂头丧气”的意思,很快就能自己进行运用。有的学生说:“这次考试我没考好,垂头丧气地走回家。”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班在跳绳比赛中输了,同学们都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很显然,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 另外,我经常告诫学生:读思结合。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思考的习惯。“阅读理解”,读为基础,“思”是精髓。纵览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它们之所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因此,只有认真思考,方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精髓。 三、积累美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源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要讲究文采,语言要美,才能吸引读者。没有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老师要充分利用经典美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美丽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经典美文的选择,要考虑所选文章在哪方面起示范作用(如构思、立意、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语言表达、修辞、句式等),要让经典美文起到好的启迪作用,学生才有好的例子可以模仿。例如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花钟》第一自然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九种鲜花的开放描写得活灵活现。像这样的精彩文段,很多经典美文中都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摘抄,有计划地积累语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丰富,语感就会不断加强,很多词汇便会慢慢积淀在脑海中,日积月累,一旦需要,就会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四、勤于练笔,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 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有创意地独立自主的运用,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低年级不妨从文本中挑几个好词,用上课文中新出现的句式,来写句子,写话;还可以复述、续编创编故事。中高年级形式可以更多样,可以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这样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如《穷人》这一课,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非常有特色,就可以让学生仿写环境描写。当然,由于文本不同、风格迥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选准教学切入点,深挖文本内涵,关注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将学生说话、写话和习作有机贯穿起来,注重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五、课外阅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保障。 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手抓。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量,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因此,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堂,也要超越课堂。语文教学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关注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以进一步完善体验,积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平台,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8专题突破练25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图文转换题)

专题突破练25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图文转换题) 1.下面是参与某公司网上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示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下面是某市驾驶证科目二考试的考试流程图,请用简要的语言完成对该流程的表述。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3.下面是某商业网站对本网站用户行为分析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4.下面是某公司组织结构图,请把这个结构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5.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6.下面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纪念邮票(整体色调为蓝色),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 7.下面是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60字),并指出漫画寓意(不超过20字)。 9.下面是中国新闻网刊发的一幅漫画,请描述漫画内容(注意细节描写),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字左右。 10.阅读下面的“城镇化”词云图,简要概括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专题突破练25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图文转换题) 1.参考答案首先登录企业注册页面,然后填写报名信息,如果注册不成功,需要重新填写报名信息。如果注册成功,即可登录,然后参与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个网上活动的流程节点就是填写报名信息,如果填写后注册成功,则登录参与活动;如果填写后注册不成功,则需要重新填写,直至注册成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2.参考答案学员驾车从考试起始点出发,先在坡道起步考试区域进行考试,完成后转入倒库考试区域,接着进行曲线行驶及直角弯考试,最后在完成侧方停车考试后,回到考试起始点。 解析从整个图示看,由“考试起始点”进行一圈考试后,再回到“考试起始点”。图中的箭头指示考试的流程,据图所示的先后顺序说明即可。 3.参考答案本网站对用户行为可从黏性、活跃、产出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黏性关注用户对网站的访问频率和访问间隔时间,活跃关注用户访问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长和平均访问页面数,产出关注用户访问网站所产生的订单数和客单价。 解析这是一个横向的三层级示意图,按照图示的三层内容逐层概括即可。 4.参考答案公司最高领导是董事会,下设总经理,总经理下设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管理市场、采购二部,总工程师管理技术、开发、工程三部,行政办和财务部直属总经理管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框架图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框架图的构成,准确组织语言。5.参考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就本题而言,这是一道下定义试题,应采用“一分钟试卷是……的形式”这种句式;然后比对图示结构,明确“一分钟试卷”的先后组成要素,即按照提出、内容、目的、时间的顺序,顺次整合有关信息。 6.参考答案构图要素:女性头像剪影、展翅高飞的白鸽。寓意:彰显新时期妇女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象征劳动妇女的辛勤耕耘使世界更加美好,也象征了和平、平等、生命、希望等。解析从图中看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女性的头像,二是展翅高飞的白鸽。结合图形的形状和邮票使用的场合以及题干对邮票的介绍来分析,女性高昂的头像和白鸽振翅高飞的形象彰显了新时代女性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风采。 7.参考答案标志整体是诸葛亮的纶巾造型,左右融合了汉字“川”与字母“C”,并融入水的动态形象。说明了武侯祠的地域特点,勾起人们对诸葛亮、三国文化的记忆与联想,寓示三国文化如滚滚长江水,源远流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就本题而言,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头饰(帽子)的形体特点,这个头饰是诸葛亮的纶巾造型,诸葛亮在蜀地,据此可联想到“川”及其读音的第一个字母“C”;还可联想到词语“川流不息”,据此思考作答即可。 8.参考答案漫画内容:画面右边是狭窄的电梯,人流拥挤,还有许多人随着人流往电梯挪动。画面左边是宽阔的步梯,只有一人提着行李沿着步梯走在前面。 寓意:不盲从,善于选择,舍得付出的人方可胜出。 解析说明漫画的内容时要注意左右楼梯的宽度、人数以及人物的动作形态,然后从“善于选择”的角度概括漫画寓意。无论是描述漫画内容,还是概括寓意,都要注意语言简明,注意字数的要求。 9.参考答案一只鸭妈妈全神贯注地低着头看手机,身后跟着三只小鸭,它们正走向张开大口的鳄鱼。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能自拔的现象,呼吁人们理性使用手机。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就本题而言,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分析鸭妈妈领着小鸭不知不觉地走进鳄鱼的嘴里,原因是“看手机”,由此分析寓意是“手机的危害”。 10.参考答案从词云图可以看出,政协委员们围绕城镇化问题,重点关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土地建设规划、经济与人口发展、城乡产业文化生活等问题。 解析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就越是关注的焦点。将图中关键词提取整合,注意语句通顺。

阅读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阅读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对2011版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的认识 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梁晓松 自出台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文简称“课标”)至今,笔者始终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热议话题中学习、思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学科“命题”,可真正求解时,又觉其包罗万象,答案实难穷尽。因此,笔者选取冰山一角,以“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作为研究起点,试图由此探寻小学阶段“阅读”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关系。期待自己的梳理总结能为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打开一扇小窗。 一、“熟读背诵”,为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奠基 (一)要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熟读”是关键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且看目标中的几个关键词:“正确”“流利”“有一定速度”,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提示我们一线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熟”。这里想借用“熟”的不同词组的含义来诠释笔者对“目标”的理解。 1.熟悉。即学生要将接触的每一种语言风格、形式内化为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文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日后的提取、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尽量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方式,以大量的读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内化过程。促使学生乐于吸收新的语言形式,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新语言的不断强化刺激,完成学生言语的进化。 2.熟练。即学生要熟练地对语言材料进行义群解码。就“朗读”而言,朗读者要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熟练地将词语分配到各个义群,熟练地使用抑扬顿挫是基本技能。那么,教师的指导要点就在于,通过方法的点拨,实现学生对“义群”的理解;通过恰当的练习,来促成学生对语言的熟练解码,即所谓“熟能生巧”。《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熟”的第四种解释,也能帮助笔者来诠释此处,即“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二)要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背诵”是根基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是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直接指向阅读积累的表述。这里,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图示来明确阅读与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系: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要点: 一、加强背诵和朗读训练 二、精心设计训练 三、强化迁移训练 四、把握训练时机 《新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高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然而在小学语言课堂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不够重视,只重视对字、词、句及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积累语言没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难以在表达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这如何来解决学与用的“脱节”问题呢? 一、加强背诵和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自幼读书,日记数千言。”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十岁写诗文。”一代宗师正因为“日诵千言”,才有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才有了惊人的记忆力、领悟力和创造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跟他所背诵内容、数量、质量成正比。背诵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提升和品位,然而几十年来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对之予以足够重视。背诵就将指定背诵的内容,只是课后规定时间死记硬背,至于课文中一些写得好而未指定背诵的句群、片段更是“不屑一顾”。因此学生背诵吃力,记忆力越来越差,作文时找不到话写,更不用说生动了。没有积累,怎么运用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每一篇课文(包括阅读的文章),对课文中的名篇佳段、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导学生及时背诵下来。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能把词语、

句式、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等及时储存下来,形成范例,一旦需要表达就能得心应手。 加强朗读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低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朗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对课文理解越深刻,就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另一方面,通过朗读,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1 然而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多数教师重讲轻读,教完一篇课文,多数学生不能正确、流利地读通全文。因此,教师除了经常性的示范朗读外,还须指导学生剖析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景、人物的心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四册《妈妈的爱》,先让学生看图感受妈妈对小朋友的爱,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平时生活中,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体会妈妈的爱。通过学生想象和教师情感的感染,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生发感激的情绪来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时,我们必须注意形式要多样化。有的内容适合单独朗读,以便充分运用朗读的技巧,表情达意;有的则适宜齐读以增强气势、渲染气氛;有的需要分角色朗读,以激发情趣,更直观地再现文中的艺术现象。为了烘托气氛,还可以恰当地配以音乐、图画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表情、动作等辅助手段来表达情感,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别外还应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增加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及阅读量紧密联系。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抓住课堂教学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训练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牛驼镇中学 牛驼镇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优良的现代中学生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中学生言语规范、多礼、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详尽分管,教导处详尽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确凿、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确凿性,并提醒他们表达统统的意思。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盛、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盛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 (2)开展丰盛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演课本剧、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纠正错别字竞赛等,以班级为单位每天进行课前好书推荐、背诵古诗词等等。 5.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范 (1)“双推”宣传。学校加强校内外的“双推”宣传工作,每周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2)营造氛围。教学楼楼层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牌。 (3)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标志牌等杜绝出现,及时纠正,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从教育教学评价引导上规范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练(14)图文转换徽标(含解析)

图文转换徽标 1、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山西举行。如图是该运动会徽标,主体图形采用蓝、黄、黑、绿、红的色彩。请写出该徽标主体图形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30个字。 2、下面是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徽标,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30个字。 3、下面是2019年将在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和平友谊纽带”,请写出会徽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并阐释其寓意,不超过100个字。

4、下图是温州市首届民营企业文化节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及拼音除外),并说明图形构成特点及效果。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5、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下面是“中非合作论坛”的会徽,请写出该图标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下面是某地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请写出除汉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7、下面是2018年10月底在青岛举行的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整体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5个字。 8、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不超过120字) 9、下面是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标志,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10、下图是中国航展的图标,请写出除文字、字母之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12、下面是我国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极度方便,但许多人在使用一些通讯软件,如:QQ、微信、手机信息、飞讯等聊天的时候,往往不注重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有夹杂着乱七八糟的词语、有“中西合璧”、有国粤胡乱搭配的“通假”等形式交谈。错别字泛滥,低俗当有趣。如:“欧巴”、“猴赛雷”等等,使新一代的小学生真假难辨,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更有甚着可能会对祖国语言文字造成极大的冲击。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针对这一现象发出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味是什么?自己的园该种什么?语文的特质是什么?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明确、响亮的回答,那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对语文课程孜孜探索的结晶,是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修订版课标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底,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上小学以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时候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 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们自己做好以下工作:1、会赏识学生,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的表扬孩子,能给孩子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重伤和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孩子表达和说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会有和你预设的并不一样,但他们的回答非常地富有创造性,值得表扬和肯定。2、拥有孩子般的童

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正确工整书写的能力。由语音辨识的能力,有利用语境辨析多义词,字词意义的能力,邮编息休词和修辞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仿写,续写的能力以及根据设置语境,简明连贯,得体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的能力等等。2.强化语言积累训练。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还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的、俗语、谚语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的极好的方式。3、强化名著阅读的训练。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名著导读的教学。复习时要重点复习《课标》中列出的名著。4、强化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注意题型和答题技巧,语言的组织表达训练文言文阅读祖宗字词的积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5、强化写作指导。把握命题特点。初中作文材料的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有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三、复习宗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力求突破。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足够得到改善与提高。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要对内容进行

适当的梳理。只有清理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而且是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3、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复习时先讲后练,侧重于练,讲,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二是综合性学习里的相关知识点,三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四是文学名著和常识。练,侧重让学生通过课堂回答和书面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具体做法是:(1)重点字词。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的方式,让学生在听写本上训练,每册用一课时左右时间。(2)文言文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他们背诵,默写,做到人人过关。课时以考纲所指定的篇目多少而定。(3)古诗词,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复习完一册就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默写,背,要尽量做到倒背如流。(4)综合性活动的和口语交际主要是依据活动主题内容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5)作文训练,每周至少讲练一次,先评讲上次作文,再指导本次作文,最后利用课堂45分钟让学生当堂训练。(6)名著导读的讲练,主要依据《考纲》中指定的平日以问代讲。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系统回归、重抓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