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说课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说课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说课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

2.通过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标

一、新课引入

小学里,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新课过程

用多媒体展示杭州湾大桥效果图,并显示以下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

桥——杭州湾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

师问: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学生很快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由上面这几个数,师生共同得出自然数的

几个应用:

得多少蛋糕?(18 )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1.68

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由于分配和测量等实际需要而产生了分数(如第(1)题)和小数(如第(2)题),它们是表示量的两种不同方式,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分数可以

化为小数,因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如35 =3÷5=0.6,13 =0.333…反过来

小学里学过的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如0.31=31100

由上题可以看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得到解决。

例2 (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2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哪几个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有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他们之间的关系: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

者奖金

发行成本=15% × 销售总额度

(1)中奖者奖金总额:4000-15%×4000-1400=2000(万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而后由一学生回答给出解题思路

思路 思路2000行。

也可以用2000×6%-1400×10%=120-140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能否用已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看来

数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很多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自然数、分数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的例子,请

精心整理

举个例子?(气温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表示,飞机上升5米与下降5米的表示等)

课内练习见书本1和2 (注第2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一米有多长,再估计)

四、探究学习

1 .由于商场在搞活动,一件衣服的价格先上涨了10%,后又下降了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供适当的情景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数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分类。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难点:负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1. 议一议: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几类数?这些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

用?你能用小学已学过的数表示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底温度是零下5比较二、4) 股票指数上涨100点或下降150点

试一试:请学生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讲解: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如:123、8848.13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正数的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读作正号);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加上“-” (读作负号)来表示,如:-233、-155、-0.1、-2

3等,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 三、 解释应用、鼓励创新

1、读一读: 例1:填空并指出所填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多媒体显示)

1) 若规定温度零上为正,则月球表面白天的气温可高达零上123℃,记

℃。

分,-10

分的

(学生独立完成,同伴间互相评价)

四、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1、 议一议:引入正负数以后,我们把数的内容进行了哪些推广?

(教师引导得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等)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 例3: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

-8.4,22,+

176,0.33,0,-35,-9 3、 试一试:你能对学过的数做出一张分类表吗?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所学过的数,归纳得到有理数及分类表,做到不遗

4511) 水位升高0.2米的相反意义的量只有下降0.2米 ( )

2) 整数分为正整数和负整数 ( )

3) 非负数就是正数 ( )

4) 正数与负数统称有理数 ( )

2、 做一做:如图:二个圈分别表示所有正数组成的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正数集合和所有整数组成的整数集合,请写出3个分

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属于正数集合,但不属于整数集合的数;

属于整数集合,但不属于正数集合的数;

既属于正数集合,又属于整数集合的数

将它们分别填入图中恰当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两个圈的重合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知道

互为相反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

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与解决问

题,使学生认识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用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理念。

正数集整数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轴,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

世界的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会数学充满探索性,并在

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知识,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

2. 议一议:类比温度计,概括出数轴的特征(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和

数轴的概念

3. 做一做:下列图形是数轴的是 ( )

A 、

B C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通过判断,加强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三、解释应用、体验成功

(多媒体显示课本第16页的例1、例2)

((通过具体形象的展示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更多的相反数,并说出这二个数的特征)

回到例题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若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合作讨论:相反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及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说一说:请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0,-2.5,2004

练一练:下列两个数是相反数的是( )

A 、1-2 与0.2

B 、13

与-0.333

四、走6五、(六、作业

课本第17页作业题(A 组必做,B 组大多数同学选做)

1.4 绝对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法。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2)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能力目标:(1)掌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及有关的简单计算,

(2)掌握绝对值等于某一正数的有理数的求法,探索绝对值的简单应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绝对值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有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用正、负数可以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而数轴使我们直观的感受到有理数中正、负数的区别和数在数轴上相应的位置。

乘城市中的出租车去逛商店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事,其中的数量关系与我们所学的有理数、数轴有密切联系。例如有2位同学在书店购买书籍后回家,一位同学乘上甲出租车向东行驶10 Km到达A处,另一位同学乘上乙出租车向西行驶10 Km到达B处。

二、合作学习

把全班同学分4---5组分组讨论完成下面的三个问

1:描述请大家用数轴来表示这一过程(记向东行驶的里程数为正)

2:思考两位同学付费额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结论 付费额度与行驶方向有没有关系?

然后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这两位同学由于乘车离开书店的距离一样,所以付费额度也是一样的,与

行驶方向无关。说明在数轴上的A(+10)、B(-10)两点到原点(书店)的距离是一样的,都是10。同样数轴上+5和-5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也是一样的。

5-9

7 (注:分析例题时尽量培养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计算:102

323-+-

++-- 四、反馈练习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 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解决有的问题只需考虑数的绝对值。

(如港口的吞吐量;一位学生上学、放学一共所走过的路等)

4、 填表:

2 Km (2) 这个人最后的目的地在离出发地的什么方向上,相隔多少千米? 2、写出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并把它们记在数轴上。

六、小结

一头牛耕耘在一块田地上,忙碌了一整天,表面上它在原地踏步,没有踏

出这块土地,但我们说,它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因为它所走过的距离之和,有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时候我们是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今天所学的绝对值的意义所在。所以绝对值是不考虑方向意义时的一种数值表示。

七、布置作业

做作业本中相应的部分。

1.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利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法则和正数、

零、与负数的比较法则,会直观地比较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一切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方法的形成;

【教学准备】

?教具:画有数轴的长纸条 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

观察下列四组数

21和3

1,1和-2,-1和0,-3和-4 1、以上四组数中,你能运用你学过的知识比较哪几组数的大小?

2、与同伴交流,试猜想余下的几组数大小.你能证实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得出本组的答案,待探究后再给出答案.

精心整理

二、合作讨论,探求新知

1、探究活动1:教师可在班上选一名身高适中(约为全班平均身高)的学生,把他的身高定为0,规定高于此身高为正,低于此身高为负,并取一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自制一个身高测量图并固定(如图一)。

探究活动2:

(一边反馈一边用多媒体显示探究结果)

问题1:怎样在数轴上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问题2: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试比较正数,零和负数的大小?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各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合作,各组派代表用方案语言叙述本组的探究结果。

教学说明:学生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师应参与到较弱的小组讨论交流,对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自己评价,并不断地补充,完善。

(多媒体显示探究结果)

精心整理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

鲁迅外国语学校备课笔记

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2)小明的身咼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 示? (3)某次数学考试,全班50位同学有48位同学及 格,则该班的及格率是多少?我们还学习过分数和小数, 它们是由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例如,-=3/5=0.6, 5 1 =0.3,1.31 = 1 31,0.0062= 6 2 = 31。 3 100 10000 5000 伴随着数的概念而来的是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人们分 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完成“合作学习”(见课本) 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利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 用分数呢? 练一练: 1.课本P6:课内练习2 2.作业题2,3,4,5 3.想一想、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 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的15%, 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着奖金。 (1)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 (2)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的成本保持不 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小6%。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 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 上面问题2中的第(2)题可以用如下算式求解: 2000X 6%-1400 X 10% =120-140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 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看来数 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 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的运算是人们分析、判 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到,光有自然数和分数仍是不够的,数需作进一步 的扩展。 (四)课堂小节 让学生谈谈学了本节课后,对数的认识和了解。 (1)自然数在实际应用中,有计数,测量结果,标 号,排序的作用。 (2)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起着分配和测量结果的作 用。 (五)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1)和校本。 板书设计: 自然数:0,1,3,4,5…自然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自然数的作用:1.计数:2.测量:3.排序:4.标号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1)(―2)+(―3); (2)7×(―12); (3);―31 +2 1; (4)17―(―32); (5)―252 ; (6)(―2)3 ; (7) ―23 ; (8) 021 ; (9) (―4)2 ; (10) ―32 ; (11) (―2)4 ; (12) ―100―27; (13) (―1)101 ; (14) 1―61―31; (15) 187×(―22 1); (16)―7+3―6; (17) (―3)×(―8)×2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b=b+a ; 加法结合律:(a +b)+c=a +(b+c); 乘法交换律:a b=b a ; 乘法结合律:(a b)c=a (bc); 乘法分配律:a (b+c)=a b+a c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3+50÷22 ×(5 1 - )-1。 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 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③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 3.试一试: 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①?? ? ???÷-51250; ②()236?÷; ③236?÷; ④()()342817-?+-÷-; ⑤1 101250322-??? ? ???÷-; ⑥ 9 11325.0321 ÷???? ??-?-; ⑦()[]3 45.0111?-- --; ⑧ 10 1 4112131÷÷???? ??-。 4.例题: 例1:计算:10 1 4 11213 1÷ ÷??? ?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数师111 张超一 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1.3.1《有理数的加法》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加法》的第一课时,《在黑板上写§1.3.1有理数的加法》我们知道,有理数是运算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而本节课是有理数运算的起始课,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向大家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我从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学大纲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课程标准中规定,在有理数加法的第一课时,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是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是(1)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同号异号、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在黑板上写复习》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和我一起参加探索发现加法的法则。在法则的得出过程直接地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通过一些变式练习以及书本习题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老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下学习。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引入、探索、归纳、巩固、总结、作业七个部分。 1、复习:本节课是在之前学习了有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牢固的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所以我没有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复习旧知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

黑龙江省肇州县兴城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说课稿北师大版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一节。 我们知道有理数是整个代数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又是初中数学的基本运算,因此可以说有理数这一章,是整个初等数学的奠基石,它所隐含的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中学阶段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想: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谈一下几点: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初中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掌握了算术运算,而前边的学习又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小学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又与小学加法运算有很大的区别,如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不但要计算绝对值的大小而且还要确定结果的符号,由算术到代数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而有理数的加法又是有理数运算的主要内容是初等数学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数学及其他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共分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授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区别有理数的和与小学运算的和的不同,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倡导有理数的加法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全过程。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培养能力为宗旨。从教材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学思维为出发点。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力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数轴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绝对值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体现化归的思想,以及适度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启发式教学原则用发现法和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为以后学习整式的加减,解方程及解不等式、分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学情分析: 刚入初中的学生,对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数的运算扩充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尤其是负数的引入,使他们进入了抽象领域,因此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实际例子出发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意义; ②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学生做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②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的确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能力,我将采取“复习导入,新旧知识的转化,引导发现总结法则,共同训练提高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共同训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四、论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回忆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说出顺序及法则,由此引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可使学生由熟悉的知识转入新知识,过渡自然,易于接受。 (二)出示例题,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例子,与学生共同来完成,边提示边总结。使学生熟悉运算顺序应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这样设计学生会很快总结出法则。(板书)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培养了他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 人教版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1.教学目标 1.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4教材处理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自然数到有理数2》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2)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了解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扩展过程。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过程: 1、阅读下列教材 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 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 上面123℃和-233℃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向前走50米,向后退30米;从银行取出2000元,存入银行3000元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 做一做: 下列各组是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A 、向南走100米,向西走100米; B 、存钱,取钱 C 、前进,后退 D 、上升100米,下降20米 请同学举三个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并说说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如123,15,3.14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可加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 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 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负数前面可加负号“—”来表示(注意:“-”不可以省略!);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做一做 等, ,,,如5.03 2 60233----称为正分数。,,,称为正整数;,,,相应的,称为负分数;,,,称为负整数;,,,??????---??---4 53221321453221321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实验、操作、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念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获得的欢欣。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发现法 教具: 小黑板,扑克牌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第三环节:游戏活动,巩固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节;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法则如何叙述? (2)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题,各包含了哪几种运算? 2 (1)18—(-12) -(- 2) X(- 1/3 ); (2)- 42X [- 3/4+(—5/8 )。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的说法,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 (通过活动(1)复习回顾小学四则运算法则“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为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学习铺设台阶;通过活动(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 教师提问:这种运算应该怎么进行? 学生活动: (1)观察、类比、概括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例1计算: 1 2.5 2

数学: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复习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教师备课笔记 课题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复习课 课时安排1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运用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重点$ 小结与复习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 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还有近似数 与有效数字的问题,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围绕有理数运算这 一中心,提出了全章的三条教学要求,第三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思想、内容、 方法等提出了5点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过了有理数全章内容。概括起来说,这一章我们课后反馈

学的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 其有关概念。 复习提问: @ 1.为什么要引入负数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 答: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温度为-4℃表示温度是零 下4摄氏度。 2.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集包括哪些数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集包括: 3.什么叫数轴画出一个数轴来。 答: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图略。 4.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 答: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确定的点来表示。但 反过来以后可以看到,数轴上任一点并不一定表示有理数。表示正 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表示零的点是原点,表示负有理数的点 在原点的左边。 5.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什么a的相反数 是什么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是什么 答: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并说其中一个是另一 个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a的相反数是-a。两个互为相反 数的和为零。 ` 教学过程6.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 么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答: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数a的绝对值记作|a|。如]|-6|=6,|6|=6;一般地,一个正数的 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用式子表示就是: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a; 如果a=0,那以|a|=0。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绝对值 相等。如6和-6的绝对值相等,都是6。 ; 7.有理数大小怎样比较请用数轴来说明。 答: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两个对应点,右边的点对应的有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说课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练习题

第一章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选择题 1. 计算3(25)-?=( ) 2. A.1000 B.-1000 C.30 D.-30 3. 计算2223(23)-?--?=( ) 4. A.0 B.-54 C.-72 D.-18 5. 计算11(5)()555 ?-÷-?= 6. A.1 B.25 C.-5 D.35 7.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8. A.4232(2)(2)-<-<- B. 342(2)2(2)-<-<- 9. C. 4322(2)(2)-<-<- D. 234(2)(3)2-<-<- 10.422(2)-÷-的结果是( ) 11.A.4 B.-4 C.2 D.-2 12.如果210,(3)0a b -=+=,那么1b a +的值是( ) 13.A.-2 B.-3 C.-4 D.4 二、填空题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再算 ,再算 ;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 。 2.一个数的101次幂是负数,则这个数是 。 3.7.20.9 5.6 1.7---+= 。 4.232(1)---= 。 5.67()()51313 -+--= 。 6.211()1722 ---+-= 。 7.737()()848 -÷-= 。 8.21(50)()510 -?+= 。 三、计算题 1. 2(3)2--? 2. 12411()()()23523 +-++-+-

3. 11( 1.5)4 2.75(5)42 -+++- 4. 8(5)63-?-- 5. 3145()2 -?- 6. 25()()( 4.9)0.656 -+---- 7. 22(10)5()5 -÷?- 8. 323(5)()5 -?- 9. 25(6)(4)(8)?---÷- 10.1612()(2)472 ?-÷- 11.2(16503)(2)5 --+÷-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 2、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3、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 三、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

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五、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数轴的画法 2.有理数的分类 3.有理数加法的类型 设计意图:探索前复习数轴为下面的数形结合做好了铺垫,有理数的分类为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也提供了依据。问题的引出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索知识、形成规律 1.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 例题: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向左运动5 m记作-5 m. 问题 (1):先向右运动5 m,向右运动3 m,总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 问题 (2):先向左运动5 m,向左运动3 m,总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 2.通过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标 一、新课引入 小学里,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新课过程 用多媒体展示杭州湾大桥效果图,并显示以下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 桥——杭州湾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 师问: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学生很快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由上面这几个数,师生共同得出自然数的 几个应用: 得多少蛋糕?(18 )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1.68 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由于分配和测量等实际需要而产生了分数(如第(1)题)和小数(如第(2)题),它们是表示量的两种不同方式,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分数可以 化为小数,因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如35 =3÷5=0.6,13 =0.333…反过来 小学里学过的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如0.31=31100 由上题可以看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得到解决。 例2 (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2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哪几个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有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他们之间的关系: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 者奖金 发行成本=15% × 销售总额度 (1)中奖者奖金总额:4000-15%×4000-1400=2000(万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而后由一学生回答给出解题思路 思路 思路2000行。 也可以用2000×6%-1400×10%=120-140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能否用已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看来 数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很多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自然数、分数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的例子,请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题目说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2、在进行混合运算过程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养成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弄清混合运算的顺序、符号括号等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1、混合运算要能够把各种运算在混合中分离出来,并先乘方运算,后乘除,再加减运算.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2、如何将实际问题归纳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和解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课前布置思考题如下: 有一种“二十四点”游戏,其规则是这样的:任意取四个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二十四,例如对:1、2、3、4,可以运算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和4×(1+2+3)=24应视为同一种运算).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的方法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运算如下: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四个有理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 4. 二、新授课: (一)刚才的思考题可知,“二十四点”是扑克牌的游戏,小学生也可参加,本题将数的范围略加扩大,变成适合初中生的游戏,其实就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较多.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有以下四个算式: (1)3×[4+10+(-6)] (2)4-(-6)÷3×10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加法》,源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4节第1课时。 我们知道,有理数是表示运算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是有理数运算的起始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和具体位置 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加法》,源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4节第1课时。具体位置在教材52页至55页。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已经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这些基础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2)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数形思想。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教案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和分数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应用。 3、经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应用,感受数还需作进一步拓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数的发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从自然数和分数进一步的扩展。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第2(2)题学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奥运报道: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由621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96人,参加本届奥运会23个大项,212个分项的比赛。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奖牌88枚,其中金牌3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 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2.请阅读下面一段报道: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于2008年5月1日全线通车。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1座跨海大桥。 自然数有些是用来计数和测量的,而有些是用来标号或排序的。 做一做: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和测量?哪些表示标号或排序? (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9米,地上70层,至1990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3.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哪一类数?为什么? (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练一练: 书本P6 作业题2、3 4.完成合作学习的第1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①T32次火车发车时间是________;②小慧坐火车从温州到杭州需______时; ③小慧在市内交通和检票进站最少需_________分钟; ④你是怎样理解“最迟”的含义的? ⑤小慧最迟在________时从温州出发才一定赶得上火车. 用自然数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合作学习第2个问题中第二问方案可行不可行怎么理解? ①硬卧下车票___________元/张? ②小慧打算买一张硬卧下车票后还剩_______元,她实际有_____元钱? ③方案可不可行,怎样计算? 四、课堂小結: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案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混合运算过程,培养探索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快速抢答 2.引例: 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 3 1 5 ( 3 1 5- +2)5 (-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有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 由上面的探讨,得出:一般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练习一: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给出解答。 2、例题与练习: 例1计算: (1)(-6)2×( 2 3 - 1 2 )-23;(2) 5 6 ÷ 2 3 - 1 3 ×(-6)2+32 解:(1)(-6)2×( 2 3 - 1 2 )-23=36× 1 6 -8=6-8=-2。 (2) 5 6 ÷ 2 3 - 1 3 ×(-6)2+32 = 5 6 × 3 2 - 1 3 ×36+9。 = 5 4 -12+9=- 7 4 2 ) 3 ( 2 )1(- ?) 3 2 ( )3 ( 2)2(2- ÷ - ? ) 3 2 ( )3 ( 2 2)3(2- ÷ - ? -) 3 2 3 1 ( )3 ( 2 2)4(2- ÷ - ? -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赛课)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因为: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 三、学法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优质课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优质课教案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学组织与教材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增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等等)。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新 师播放一段世界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激情,再问“大家知道今年世界杯的冠军得主是谁?”学生回答后师给与评价,然后出示“净胜球”问题:凯旋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把赢1个球记为“+1”,输1个球记为“-1”,净胜球数应是(+1)+(-1)=0。师再问: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1个球,第二场比赛赢1个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师引导学生用(-1)+(+1)=0的式子说明。(二)探究新知---行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这两个式子来探讨有理数的加法。为了更形象的说明问题,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就表示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