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解读

(创新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解读

(创新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解读
(创新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解读

(创新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解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解读

财政科技计划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

壹、支持的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要求,创新财政经费支持方式,推动产学研结合。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于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应当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和实施。建立健全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促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加大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积极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

二、支持的原则

国办发〔2006〕56号文要求,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要符合WTO和公共财政的原则,主要用于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研发的支持。

国家科技部制定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壹五”发展纲要》(国科发计字〔2006〕376号)于支撑计划实施的基本原则中要求,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支撑计划中有明确产品目标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或有企业参和。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科技政策

壹、支持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编制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壹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7〕7号)明确要加强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设施的建设,新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缓解资源匮乏、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制约,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新建50个左右国家工程中心。充分发挥已建国家工程中心的作用,选择50个左右具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基础、较强的行业影响力、良好的运行机制、发展前景广阔的工程中心,围绕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壹步加强建设。

科技部于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国科发基字〔2006〕559号)中,明确将有重点、有步骤地于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壹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申请条件是:

1.依托单位应具有明确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5年之上,内部研发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具有较强的综合科技实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能力,处于本领域领先地位。

2.依托单位的科技投入较大,近三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壹般不低于5%,能够为企业实验室提供充足的建设、运行和实验费用。

3.企业实验室应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是集中依托单位精华力量、代表关联领域或本行业最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基地;于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方面成果突出,能够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4.企业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面积于3000㎡之上,仪器设备总值1500万元之上。

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国办发〔2007〕7号文件提出,“十壹五”期间,重点支持300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大力推进省市和行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税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

壹、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细化政策如下。

1.明确了技术开发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注意的是,国税发[2004]82号文件规定,对账证不健全,不能完整、准确提供有关资料的纳税人,不得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

2.明确了技术开发优惠政策的对象。对上述企业于壹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下列技术开发费项目: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和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关联的其他费用。

注意的是,对于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范围的规定,和财工字〔1996〕41号文和国税发〔1999〕49号文件的规定大体相同,区别主要是:将原先41号文中表述的“研究设备的折旧”改为“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将“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扩充为“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增加了“和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关联的其他费用”。

3.明确了技术开发优惠政策扣除比例。允许企业于壹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于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于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于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对于此项规定,国家配套政策原文是按150%抵扣,而此处把150%拆成100%和50%,对此有不同解释,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未出台正式文字解释之前,我们应以国家配套政策为准,况且国家配套政策为上位依据。

这里有个“加计扣除”的概念,根据财政部网站解释,加计扣除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壹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壹种税收优惠措施。例如,假定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可实行150%加计扣除政策,那么如果企业当年开发新产品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为100元,就可按150元(100×150%)数额于税前进行扣除,以体现鼓励研发政策。

4.明确了职工教育经费优惠政策扣除比例。对企业当年提取且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于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于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注意的有俩点,壹是当年提取且实际使用;二是允许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的计算基数既不是企业实发工资总额,也不是计税工资标准总额,而是国发〔2006〕6号文件中提到的计税工资总额。

二、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细化政策如下。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于30万元以下的,可壹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于30万元之上的,允许其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具体折旧方法壹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于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以平均年限法折旧率(不扣残值)的俩倍作为折旧率,乘以每期期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求得每期折旧额的壹种快速折旧的方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终了时账面净值和预计净残值相等,于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俩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壹个逐年的减低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的年限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前俩款所述仪器和设备,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企业新购进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

注意的是,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计入成本费用后,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且不再提取折旧。

三、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1.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项政策国家尚未出台配套实施细则。不过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淮南五市,从7月1日起,将提前享受这项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内容是:对购进、自制的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及所支付运输费用的进项税额准予抵扣。这项政策的实施,对调动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细化政策如下。

壹是范围仅限于国家高新区内的企业。不过,3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国家尚未出台配套实施细则。

二是细化了具体操作方法。即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高新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俩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上述企业于投产运营后,其获利年度以第壹个获得利润的纳税年度开始计算;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能够依照税法规定逐年结转弥补,其获利年度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年度开始计算。

按照现行规定享受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俩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内资企业,应继续执行原优惠政策至期满,不再享受自获利年度起俩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注意的是,要正确理解“获利年度”的概念,我们认为,壹是“获利”不是“盈利”,实施细则明确指出,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能够依照税法规定逐年结转弥补,其获利年度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年度开始计算。二是时间跨度是以“年度”为单位。

3.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对此项政策,我们尚未见到国家新政策,老的政策有: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目录》的产品,凡出口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核准,产品出口后,可按征税率及现行出口退税管理制度办理退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笔记本电脑、印刷电路等97种HS8位编码的高新技术产品继续实行17%的出口退税率,这些产品的出口额约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15%左右)。

除税收政策外,仍有以下优惠政策。

壹是于资金扶持方面:2002年7月,国家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工作(外经贸部、财政部2002年第26号令《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2003年,开始对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研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外经贸部、财政部《出口产品研究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外经贸计财发〔2002〕527号)。

二是于出口信贷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中的产品,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第壹档出口卖方信贷利率;且于2003年12月出台的进出银发〔2003〕472号文中提出降低提供出口卖方信贷的门槛,向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300万美元,或软件产品年出口额100万美元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卖方信贷,且执行最优惠的贷款利率。

三是于出口信用保险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4年7月出台的商技发〔2004〕368号文,将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产品作为业务重点,予以全面支持。于承保程序方面,对列入《目录》产品的承保给予“绿色通道”支持,对符合承保条件的客户,争取5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成保单;于限额审批方面,同等条件下,限额优先保证列入《目录》产品的投保。于理赔速度方面,对符合理赔条件的案件,于收到索赔单证后,3个月内完成理赔工作。

四是于便捷通关方面: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于1000万美元之上的生产企业能够享受便捷通关服务。

五是于便捷检验检疫方面:质检总局出台国质检检〔2003〕482号文,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大、出口批次多、产品型号变动快、资信好的出口企业,给予免验或便捷检验检疫和绿色通道政策。

六是为促进软件出口,对注册资金于100万元人民币之上的软件企业,可享有软件自营出口权。

4.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对此项政策,我们尚未见到国家新政策,不过于前面技术开发费中已含有研发机构人员工资。除此之外,老的政策有:软件企业人员薪酬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于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国发〔2000〕18号)。

四、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税收优惠政策

1.免征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开发用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2月出台《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第44号令),明确于2010年12月31日前,企业研发机构于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具体审核部门是: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核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其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构。

2.免征引进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7〕11号),明确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壹般作为国家投资处理,转作国家资本金,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实施细则确定了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即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以及大型露天矿设备,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

利用设备,大型施工机械,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

五、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

对此项政策,我们尚未见到国家新政策,老的政策有:对经国务院批准的原国家经贸委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和建设部等11部门所属的134个科研机构,以及经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审核批准的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转制为企业的和进入企业的科研机构,从转制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财税〔2003〕137号)。

六、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31号)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之上(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于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于以后纳税年度逐年延续抵扣。

注意的是,创业投资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壹是运营范围符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令第39号)规定,且工商登记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股份XX 公司”等专业性创业投资企业。于2005年11月15日《办法》发布前完成工商登记的,可保留原有工商登记名称,但运营范围须符合《办法》规定。

二是遵照《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完成备案程序,经备案管理部门核实,投资运作符合《办法》有关规定。

三是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四是创业投资企业申请投资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时,所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经费须占本企业销售额的5%之上(含5%),技术性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合计须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之上(含60%)。

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

壹、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

1.支持国家重大项目政策性金融政策。该政策主要体当下银监会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策性金融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银监发〔2006〕95号)中。壹是要求政策性银行将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二是要求政策性银行应

当设立专门账户,反映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各类政策性专项业务和项目,实行项目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三是明确支持领域:包括《国家科技规划纲要》中的重大专项和国家主要科技计划中的重大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且推荐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四是明确政策性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支持的经认定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风险补偿和贴息政策。未经认定的项目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

2.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软贷款。所谓软贷款,就是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能够通过政府或国有公司的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其贷款允许用于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或股本投入,这是软贷款和商业银行硬贷款的最大区别。它利息低,仍款期限长。和之相对应的是硬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利用借入资金(包括于国外发行的债券和利用的外资)发放的贷款,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硬贷”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记帐单位为美元。

“软贷”政策主要体当下国家开发银行出台的《高新技术领域软贷款实施细则》中。壹是规定软贷款主要支持对象:即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学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提出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产业环境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其他国家明确需要扶持而民间资本和外资又不易或不宜进入的高新技术项目。二是明确软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0年,宽限期壹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高新技术项目软贷款的利率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上准许下浮,利率下浮比率和利率结构安排视项目科技含量和风险控制能力灵活制定,原则上最大下浮幅度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软贷款的利率能够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最大下浮幅度基础上再下浮10%。

国家开发银行、科技部出台《关于对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重点融资支持的通知》(开行发〔2007〕225号)明确,开发银行将运用开发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技术援助、软贷款和硬贷款发放条件的企业,按照开发银行有关规定和评审程序给予贷款支持。

二、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

该政策主要体当下银监会关于商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6〕94号)中。壹是明确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是除政策性银行外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明确支持对象,是科技部和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高新技术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完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服务。

三、支持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

该政策主要体当下中国保监会、科技部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6〕129号)中。壹是明确第壹批险种种类: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出口信用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等6个险种。二是明确保费支出纳入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采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发计字〔2006〕539号)。

壹是明确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条件。应具备七个方面的条件,包括:产品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关联产业政策;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指申请单位经过其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于我国依法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依法通过受让取得的中国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于我国依法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产品具有自主品牌(是指申请单位拥有该产品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产品创新程度高(是指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于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于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产品技术先进,于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可靠,须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检测;产品具有潜于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市场前景或能替代进口。只有符合之上全部条件,才能被认定为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二是明确申请和认定步骤:申请单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提出申请。科技厅(委、局)会同本级经(贸)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对本地区的申报产品进行汇总和初步审查,且组织专家评审。对符合条件的产品择优向科技部推荐。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委托关联机构,按照统壹的认定条件开展产品的认定评价工作。科技部对认定评价结果进行审定,形成《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初步意见,且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形成正式《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颁发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证书。

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财库〔2006〕47号),对政府采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壹是明确要研究制定《自主创新产品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评标细则》、《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等。

二是明确科技部门负责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的研究建立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科技等部门推进关联工作的进展。

三是规定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科技等部门确定本地区促进自主创新政

府采购政策的工作实施方案,且报财政部备案。凡省级科技部门已建立和开展了认定工作且确定了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应及时将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创新产品目录报科技部批准,以作为财政部制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基础。

四是要求将各部门、各单位对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审计范围。

支持企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科技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出台了《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财企〔2006〕383号文)。

壹是明确企业职工职务技术成果和非职务技术成果的界限。职工职务技术成果是指:职工于本职工作中取得的;职工于企业交付的研发任务中取得的;职工主要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未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资源取得的;职工退职、退休、调动工作后壹年内或者于和企业约定的期限内取得,且和其于原企业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除此以外均为非职务技术成果。

二是明确非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企业不得侵犯。对职工个人合法拥有的、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能够依法吸收为股权(股份)投资,待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投入企业实施转化成功后,按照其于近3年累计为企业创造净利润的35%比例内折价入股。

三是明确企业内部分配应当向研发人员适当倾斜的政策。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且近3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占实现转化前净资产总额30%之上的,对关键研发人员能够根据其贡献大小,按壹定价格系数将壹定比例的股权(股份)出售给有关人员。高新技术企业于实施公司制改建或者增资扩股过程中,能够对关键研发人员奖励股权(股份)或者按壹定价格系数出售股权(股份),奖励股权(股份)和以价格系数体现的奖励额之和,不得超过企业近3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35%,其中,奖励股权(股份)的数额不得超过奖励总额的壹半;奖励总额壹般于3到5年内统筹安排使用。

四是明确没有实施技术折股、股权出售和奖励股权办法的企业,能够实施以下技术奖励或分成政策:和关键研发人员约定,于其任职期间每年按研发成果销售净利润的壹定比例给予奖励;根据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合作运营方式,

和拥有企业发展需要的成熟知识产权的研发人员约定,对合作项目的收益或者亏损按壹定比例进行分成或者分担。之上比例壹般控制于项目利润或亏损的30%以内。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从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发,讨论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凸现出许多因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下面这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时至今日,创新水平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上的大绊脚石,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创新主体的内在原因,例如创新思维观念落后、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能力不高;其二,创新外部环境原因,例如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较低和创新资源不足等。 从创新主体内在的方面来看,首先,自主创新主体的知识水平应该比较高。国家自主创新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想法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知识和想法转化为成果的人才。随着我国大学的普遍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长。虽然看上去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行业创新人才很少。其次,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进步,又谈何发展?创新需要主体拥有颠覆的、独特的、大胆的思维方式方法。古板的、墨守成规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创新想法的。可悲的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不被鼓励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能力被

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_趋势与建议_基于我国289解读

政策研究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第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政策建设的着力点。 , 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也不尽相同政策工具选择需要和国家创新能力 , , 为了推动创新载体的发展政府各部门出、 , 台了《于加快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关《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速国家高新、、、祸合。在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前期阶段我国政 , , 府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技术引进项目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创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等科技和产业政策 , , 新能力提升。随着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政府 , , , 主导的科技工程和技术引进政策效用边际递减。当创新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政府就要开始转向经济环境的营造为企 , , 第三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从资金投人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业创新服务“ 。由此可见创新政策结构的转变是。 , 财政政策突出表现在《技三项经费管科 , 、创新系统和政策体系协同的结果” 和政理条例》《府采购法》的制定金融方面也相继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发展的转变还是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匹配演进的结果。“ ” “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法律包括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发展 , 战略逐步转变为有较强经济指向的结构性赶超战略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 , 三我国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分析“ , 通过 , 一年我国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 “ 依靠” 、“ 面向成为一段” 经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我国创新政策呈现从科技政策单向推” “ ” 时间内政府创新政策目标的核心” , 。年南巡讲“ 话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 , , 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变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创新政策的, “ ” 出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台科技体制改革驶人快

最新-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精品

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文章标题: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移动___公司是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在___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并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直接领导和管理。 ___是经济大省,交流大省和人口大省,___移动公司的客户数和运营收入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连续9年稳居第一,客户规模超过5000万。 2019年,中国移动___公司提出了“国际化理念,本土化创新,中国式管理”的创新理念,积极构建通信企业系统化的创新体系,开展“跨部门跨公司.跨行业”的创新活动,营造“人人有创新企业有专利”的创新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推进移动信息专家战略转型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提供了良好支撑。 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背景一、国家提出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国家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十一五“时期着力自主创新.并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六个必须”之一。 二、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国家创新的重点突破领域.但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对外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弱。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外通信企业已在国内申请大量运营业务专利未来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通信企业的发展。 三、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求通信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渐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来看.技术变革、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传统语音业务的萎缩和增量不增收.数据业务发展压力的加大.信息化发展的大势.3牌照的发放等.都要求通信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更多的新业务.推出更多的信息化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提升企业价值。 四、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呼唤系统化的创新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通信企业缺乏系统化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 主要体现在:①创新缺乏统一战略.统一理念.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企业的创新往往是分散的,创新工作.创新资源难以整体协调,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解读--沈阳

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解读 近年来,沈阳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科技服务经济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使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相继出台了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扶持、专利优惠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沈阳科学、创新、和谐发展及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解读一:沈阳市科学技术奖包括哪些内容? 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是对科技人员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的肯定和承认。在现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设置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五个奖励项目。参照国家奖项设置,沈阳市科学技术奖包括:科学技术振兴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农村科技推广奖和专利奖。 解读二:什么是沈阳市科学技术振兴奖? 科学技术振兴奖是市政府对依靠科学技术、振兴沈阳经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及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授予的最高科技荣誉奖励,科学技术振兴奖设个人和项目奖。 解读三:什么是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沈阳市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级别。 解读四:什么是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奖? 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奖是市政府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旨在表彰在沈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分技术和管理两个类别。根据获奖项目的技术水平、创新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及对科技发展的作用,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级别,每年评审和奖励一次,其奖励管理与待遇等同市科技进步奖。 解读五:什么是沈阳市专利奖?

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经验材料

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经验材料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完善和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因为发展模式、市场条件、政策和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热情不高。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带动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包括: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使国内企业参与、融入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进

一步整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资源,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同时,加快完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

【最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实现新的跨越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实现新的跨越 分析今年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最突出的是得益于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党中央一再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自主创新的观念正越来越深入人心。 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一年来,我国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重要创新成果。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些重要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 在医药领域,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治疗艾滋病新药————西夫韦肽,已进入临床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专利许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类药物,其国际专利将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进入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这标志着我国在防控大流行流感药物研发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在信息产业领域,由海信自主研发的高画质、高清晰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Hiview信芯,将使我国高清彩电跳动“中国芯”。这种我国第一款音、视频领域能自主生产的产业化芯片,打破了彩电行业长期以来核心芯片依赖国外

的现状。另外,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生物信息处理专用计算机————曙光4000H,已成功应用于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家蚕框架图等大型基因组的组装工作,项目组申请并被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在农业方面,完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国稻1号”平均亩产达685公斤,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进一步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在生物科技领域,我国基因研究取得新突破,发现和鉴定了7个遗传病致病基因,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可信计算领域,联想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可信计算联想“恒智”安全芯片,只有报纸5号字大小的多层板硬件芯片,不仅能识别出病毒,主动把病毒挡住,还能识别主人和主机的身份,这一成果将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亲和微球速测技术及速测仪”,为保证我国大宗农产品及食用油消费安全,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在交通领域,大连磁谷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华06号”轻型吊轨磁悬浮技术验证车一次运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己的高速永磁悬浮列车…… 此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已初见端倪。海尔、联想、奇瑞、华为、中兴、用友、东软、中芯国际、长城国际、长春生物、远大、地奥制药、大唐电子等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重点领域核心专利的骨干企业,勇于打破技术瓶颈制约,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如奇瑞汽车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销量已达12.86万辆,专利申请数达65件,其中发明

科技创新政策论文:科技创新政策 政策工具 内容分析

科技创新政策论文: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竞争的焦点也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因此,作为调整技术创新速度、方向、规模的科技创新政策正受到越来愈多国家的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作为指导、规范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刻反思其合理性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Rothwell和Zegveld的思想以及科技活动自身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政策工具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然后,以《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作为实证分析对象,按照样本选择、定义分析单元和分析框架、编码、频数统计等步骤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在多维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创新各阶段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组织与建构中所存在的过溢、缺失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创新 政策提供参考。 【英文摘要】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steering the new production elements, such as talents,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elements of land, labor, capital and so on.

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则是提高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任何一个企业都应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那么,企业该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积极响应国家、地区相关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按照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方向,密切跟踪科技创新前沿动态和产业变革最新趋势,落实国家、地区产业政策导向。 要更自觉地重视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自主创新信心,勇于自主创新,始终注重做深、做细、做实,确实把科技创新落到企业发展上。 二、建立、完善自主创新长效机制,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保障”。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来说,不仅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自主创新核心团队,并且还需要一种能长期保障自主创新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企业的核心竞争在于科技创新成果,而科技创新成果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不但要培养现有人才,还要引进广大英才为我所用。 建立和完善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当今的社会里,企业如何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让其都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和智慧,从而保持科技创新的高效率,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企业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不同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企业氛围,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创造创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 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且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交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主动整合现有资源,不断消化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以提高企业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4、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保障科技创新的实施“任何一个科技创新,都必须要有大量的科技投入作为支撑”。 企业必须完善资金链,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高效合理配置,才能保障科技创新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的绩效。 5、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简析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简析构成 根据我国的国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举足轻重,技术创新就成了诸多创新活 动的核心。为此,我们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四个一级指标: 1.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 它主要反映某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 2.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技 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 3.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 成效,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 4.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外部环境对地区创新能 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的扶植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四个方面。 简析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主要是根据2020年我国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 简要分析,并得到了一些参考性的结论: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无论是企业人才的储备、企业的实力 以及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人士以及企业对基础创新的投入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2.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总量丰富,而且 科技经费投入较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在专利发明以及科技成果转让方面有着较 强的优势。西部地区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人才储备,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科技经费投入 不足,造成科技人才浪费,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中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在科技人才、科技经费、设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3.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投入为主,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动用能力比较低,化解 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比较差。 4.总体上,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明显的投入 不足问题,一方面是独立研究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不足。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刘康勇, 邓奕红 作者单位:刘康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邓奕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刊名: 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5条) 1.Robert M.Solow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1956(70) 2.Economi st IntelIigence Unit A new ranking of the werld's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 2009 3.贾康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自主创新 2008 4.科技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 5.邬贺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孟姝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与提升[期刊论文]-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1(4) 2.田兆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刍议[期刊论文]-新校园(理论版)2011(3) 3.何光喜.孔欣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创新环璄的评价[期刊论文]-创新科技2011(4) 4.郭霞布局科技实力营造创新环境[期刊论文]-华东科技2011(3) 5.韩丽峰领导干部对思维创新能力的认识及提升途径探析[期刊论文]-探求2011(2) 6.邓伟根创新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产业2005(12) 7.李璐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探讨[期刊论文]-科技风2009(12) 8.肖立新.XIAO Li-xin广西与江苏、浙江创新能力之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桂海论丛2011,27(1) 9.于健樵.周勇山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现状与建议[期刊论文]-科学与管理2004,24(6) 10.李珊.马萧.LI Shan.MA Xiao大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4) 引用本文格式:刘康勇.邓奕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1(4)

借鉴美国对中心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 日期: 2010-3-30 17:40:03浏览: 14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 摘要:企业创新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在立法支持、财政与税收支持以及创新服务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关键词: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创新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只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的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尤其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上凸显了一定优势。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手段,大力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进步,使之成为实现国家创新计划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图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一、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 (一立法支持政策 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立法支持,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以鼓励中小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为核心,美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史蒂文森一怀特勒创新法》、《国家竞争技术转移法》、《联邦技术转移法》、《专利法》、

2019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 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社会,关键在于抓好企业的创新。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以来,全市企业共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项,争取科技无偿资金###万元,企业配套投入达###万元。市本级累计投入科研经费##万元,实现市级科技项目#¥项。全市共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家,其中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家。取得科技成果##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项。全市累计授权专利###件,企业拥有授权专利##件,占全市专利总数的##%。累计注册商标###件,驰名商标##件。从全市企业创新实践看,企业自主创新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实力强、影响大的支柱企业少,多数工业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融资能力差、科研投入不足,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二是多数企业为资源加工型,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层次较低,科技支撑力不够。 三是缺少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企业管理粗放,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

四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与环境建设滞后,影响了企业创新和工业化进程。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其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奖励等。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切实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优惠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能享受国家税前抵扣政策的,市县财政应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三是金融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信贷保障。增强民营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的投资能力,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担保贷款。 (二)加大对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或企业研发中心的支持力度。一是政府鼓励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面向行业性的检测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等机构的建设,市县应加大补贴力度。二是鼓励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本市建立研发机构。上级有经费支持的,市县按要求给予足额配套。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研发机构,取得一定科研成效的,应给予一定补助。三是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凡建省级博士后、国家级博士工作站,均应给予一次性建站补助。博士后进站研究期间给予一定的补助。(三)研究促进企业取得科技成果及成果转化机制。对企业自主研发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 ——以安顺金星啤酒厂为例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调查对象:安顺金星啤酒厂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法 调查人: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总之,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长青的根本秘诀。本文正是立足于企业自主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贵州金鑫啤酒厂,了解了目前啤酒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困境中谋生,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2 主体 本人通过假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安顺金星啤酒厂,对近年来金星啤酒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啤酒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走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对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为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以我的调查,走访结果结合安顺金星啤酒厂浅谈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以及目前啤酒行业面临的困难及金星啤酒厂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等。 2.1 企业为何要自主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的占有范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角逐从根本上说就说创新能力的角逐。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2.2企业自主创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发表时间:2009-12-08T16:47:03.967Z 来源:《价值工程》2009年第11期供稿作者:陈晓霞谢茂水 [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影响 陈晓霞谢茂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郑州450001;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概要介绍了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分析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探讨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基本原则和测评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WTO accession,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severe challeng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presents Relations among Private enterpris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analyses current status and feature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pose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cience the appraisal system, and has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appraisal metho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ppraisal system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6·5;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 0 引言 民营企业,在中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又是中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生存能力,改变其市场被动地位,将有助于稳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经济现在和将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自主创新,作为民营企业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掌握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所处产业链位置,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大舞台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而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评价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国民经济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兴衰是决定当今中国能否繁荣富强的基础之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关键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9版民营经济蓝皮书显示,2008年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57.42万户,较2007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注册资金达到11.74万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2.35万亿元,增长25%;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虽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但与2007年相比则出现6.3个百分点的回落,而2008年1月至11月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较2007年增幅则回落21.8个百分点。说明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之下,尽管民营经济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较强,但自身也受到较大冲击。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更好地拓展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 2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企“走出去”积累了条件。首先,上规模民营企业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行业排头兵。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133.63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24.24%。其次,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技术创新的70%、国内发明专利的65%和新产品的80%来自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广东、浙江等一些沿海省市,民营企业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目前,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已走出国门,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生力量。同时,民营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虽然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表现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大部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以模仿引进为主,产学研合作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尚未深入展开,民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创新层次较低。大部分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中通过研发活动掌握核心或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能力较弱,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不强。 3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 3.1 区域创新差距明显、省市之间发展不均衡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北京、重庆、辽宁、浙江、广东、云南、河北、吉林、江苏、湖北等10个省市的通讯化工、医药、造纸、金属制品、设备制造、化工等20多个行业的822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调查,建立了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数据库。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呈现东强西弱特征。 3.2 技术创新的方式逐渐倾向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发展 上述调查的结果还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以“自主开发”的方式实现的比重为48.9%,名列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各种方式的首位;企业采用的其他技术创新方式依次为:“与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开发”和“国内引进”;相比之下,与国外合作开发或引进的比重则较小。由此可见,企业当前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国内新技术资源。 3.3 不同行业创新形式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 在不同的行业,因竞争激烈程度和技术发展速度的不同,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是正常的。从调查的结果看,在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中,原始创新倾向的主导地位最为明显,选择原始创新的样本企业数是选择引进模仿创新样

2019全国两会科技创新热点解读

2019全国两会科技创新热点解读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会场内外,处处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脉动。 重大成果涌现创新激情奔涌 两会前夕,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走红”,激起许多人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好的电影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再度唤醒,正在获取新的探测数据。同时,科研人员还在研究制定未来的太阳系探测规划。 2019年全国两会科技创新热点解读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鲲龙”击水……2018年不断涌现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科技创新,不只是科研院所的事。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创新激情四处奔涌。 一支智能录音笔,既能录音,又能将语音同步转换成文字显示。作为我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承建单位,

2018年,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获得多项世界冠军。而在成绩背后,是坚持创新的厚积薄发:科大讯飞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约六成。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来之不易。”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这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提振了科技企业的发展信心。 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根植于深厚的创新土壤。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 破13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 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 越是创新发展越要生态支撑 正如高原上才能产生真正的高峰,科技创新越要发展,越需要良好生态的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真正的原创基础研究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是对创新主体自主权的充分尊重,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