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海内西经》

【原文】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

仑上。

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囗【王干】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拔扌换盾】。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上穴下契】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上穴下契】窳者,蛇身人面,贰负

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王干】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虫隹】、豹、鸟秩树,于

表池树木,诵鸟、【隼鸟】视肉。

【翻译】

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z#u)以北者。

翻译:

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2)窳(y*)②。帝乃梏(g))之疏属之山③,桎(zh@)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注解:

①贰负:神话传奇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

②窫窳:也是传奇中的天神,原来的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后被贰负及其臣子杀死而化成上文所说的样子——龙头,野猫身,并且吃人。

③梏:古代木制的手铐。这里是械系、拘禁的意思。

④桎:古代拘系罪人两足的刑具。

翻译:

贰负神的臣子叫危,危与贰负合伙杀死了窫窳神。天帝便把贰负拘禁在疏属山中,并给他的右足戴上刑具,还用他自己的头发反绑上他的双手,拴在山上的大树下。这个地方在开题国的西北面。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翻译:

大泽方圆一百里,是各种禽鸟生卵孵化幼鸟和脱换羽毛的地方。大泽在雁门的北面。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翻译:

雁门山,是大雁冬去春来出入的地方。雁门山在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

翻译:

高柳山在代地的北面。

后稷(j9)之葬,山水环之。在氐(d!)国西①。

注解:

①氐国:就是上文所说的氐人国。

翻译:

后稷的葬地,有青山绿水环绕着它。后稷葬地在氐人国的西面。

流黄酆(f5ng)氏之国,中方三百里①,有涂四方②,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注解:

①中:域中,即国内土地的意思。

②涂:通“途”。道路。

翻译:

流黄酆氏国,疆域有方圆三百里大小。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间有一座大山。流黄酆氏国在后稷葬地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q&)②,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注解:

①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虚:大丘。即指山。

翻译:

流沙的发源地在钟山,向西流淌而再朝南流过昆仑山,继续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东胡在大*。

翻译:

东胡国在大泽的东面。

夷人在东胡东。

翻译:

夷人国在东胡国的东面。

貊(m^)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y1n),灭之。

翻译:

貊国在汉水的东北面。它靠近燕国的边界,后来被燕国灭掉了。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xi4nq)①。

注解:

①乡:通“向”

翻译:

孟鸟在貊国的东北面。这种鸟的羽毛花纹有红、黄、青三种颜色,向着东方。

海内昆仑之虚(q&),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①。上有木禾,长五寻②,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ji4n)③。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④。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夷羿(y@)莫能上冈之岩⑤。

注解:

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②寻:古代的八尺为一寻。

③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这里指井栏。

④百:并非实数,而是言其多。

⑤夷羿,即后羿,神话传奇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箭,以前射掉

九个太阳,射死毒蛇猛兽,为民除害。

翻译:

海内的昆仑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

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

细需五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

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拢的地方。众多天神聚拢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翻译:

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向

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翻译:

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北面,再折向

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

疏导过的积石山。

洋(xi2ng)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翻译:

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东流去,

再折向东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国的南面。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翻译:

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北流去,

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经毕方鸟所在地的东面。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

仑上。

翻译:

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三百仞的渊潭。开明神兽的身子大小像老

虎却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都是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lu2n)鸟,皆戴蛇践蛇,膺(y9ng)有赤蛇。

翻译:

开明神兽的西面有凤皇、鸾鸟栖息,都各自缠绕着蛇踩踏着蛇,

胸前还有红色的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琪(q0)树、不死树①,

凤皇、鸾鸟皆戴瞂(f2)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

兑(du@)③。一曰挺木牙交。

注解:

①珠树:神话传奇中的生长珍宝的树。文玉树:神话传奇中的生

长五彩美玉的树。?魇鳎荷窕按?抵械纳?ず焐?袷?氖鳌2凰朗鳎荷窕按?抵械囊恢殖ど?凰赖氖鳎?朔?沉怂?梢渤な俨焕稀?

②瞂:盾。

③离朱:即太阳里的踆乌,也叫三足乌。甘水:即古人所谓的醴泉,甜美的泉水。圣木曼兑:一种叫做曼兑的圣树,服食了它可使人

圣明智慧。

翻译:

开明神兽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魇鳌⒉凰朗鳎?抢锏姆锘省?侥穸即髯哦芘疲?褂腥?阄凇⑾袷魉频牡竟取?厥鳌⒏仕?⑹ツ韭?摇A硪恢炙捣ㄈ衔?ツ韭?医凶鐾δ狙澜弧?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2)窳(y*)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注解:

①距:通“拒”。抗拒。

翻译:

开明神兽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12ng)?╣1n)树①。

注解:

①琅?鳎捍?嫡庵质魃辖岢龅墓?稻褪侵橛瘛?

翻译:

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颗头的人,静静伺察着那就在附近的琅?鳌?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f))、蛇、蜼(w7i)、豹、鸟秩树①,于表池树木②;诵鸟、鶽(s(n)、视肉③。

注解:

①蛟:像蛇的样子,但有四只足,属于龙一类。蝮:大蛇。鸟秩树:不详何种树木。

②树:这里是动词,环绕着、排列着的意思。

③诵鸟:不详何种禽鸟。鶽:雕鹰。

翻译:

开明神兽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

有诵鸟、鶽鸟、视肉怪兽。

扩展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

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

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

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

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奇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

填海、大禹治水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奇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

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

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

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

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小学国学经典必背篇目(初级)(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国学经典背诵拉力赛必背篇目(初级) 01.【春晓】唐·孟浩然 02.【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03.【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04.【竹里馆】唐·王维 0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06.【静夜思】唐·李白 07.【三闾庙】唐·戴叔伦 08.【易水送别】唐·骆宾王 09.【鹿柴】唐·王维 10.【送别】唐·王维 11.【相思】唐·王维 12.【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13.【终南望馀雪】唐·祖咏 1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5.【送灵澈】唐·刘长卿 16.【弹琴】唐·刘长卿 17.【送上人】唐·刘长卿 18.【江雪】唐·柳宗元 19.【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21.【渡汉江】唐·李频 22.【八阵图】杜甫 23.【新嫁娘】王建 24.【塞下曲之二】卢纶 25.【塞下曲之三】卢纶 26.【江南曲】李益 27.【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28.【初春小雨】唐·韩愈 29.【清平调词】唐·李白 30.【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3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32.【绝句】唐·杜甫 3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3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36.【七夕】唐·杜牧 37.【清明】唐·杜牧 38.【泊秦淮】唐·杜牧 39.【江南春】唐·杜牧 40.【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41.【寒食】唐·韩翃 42.【乌衣巷】唐·刘禹锡 4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44.【枫桥夜泊】唐·张继 45.【春晴】唐·王驾 46.【登山】唐·李涉 4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48.【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49.【出塞】唐·王昌龄 50.【凉州词】唐·王翰 51.【春日偶成】宋·程颢 52.【春日】宋·朱熹 53.【观书有感】宋·朱熹 54.【元日】宋·王安石 55.【立春偶成】宋·张栻 56.【咏华清宫】宋·杜常 57.【绝句】宋·释志南 5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本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本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弟子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弟子规》两者功能互补。《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

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 zǐ 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Hamlet经典独白to be, or not to be英汉对照及解析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Hamlet (Act 3, Scene 1, lines 55-86)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e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加高尚?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 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哈姆雷特》(英·William Shakespeare )中的经典独白soliloquy [s ?'l ?l ?kw ?] This is an internal philosophical debate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ence, and whether it is one ’s right to end his/her own life.

各年级《国学经典选编》需要背诵的篇目或内容

实验小学各年级《国学经典选编》 需要背诵的篇目或内容 一年级 一、《千字文》、《百孝经》 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前20首 1. 《江南》(汉乐府) 2. 《长歌行》(汉乐府) 3. 《敕(chì)勒(la)歌》(北朝民歌) 4. 《咏鹅》(唐)骆宾王 5. 《风》(唐)李峤(qiáo) 6. 《咏柳》(唐)贺知章 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8. 《凉州词》(唐)王之焕(huàn) 9. 《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焕 10. 《春晓》(唐)孟浩(hào)然 11. 《凉州词》(唐)王翰(hàn) 12. 《出塞(sài) 》(唐)王昌龄 13. 《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4. 《鹿柴(zhài) 》(唐)王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7. 《静夜思(唐)》李白 18. 《古朗月行》(唐)李白 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20. 《赠汪伦》(唐)李白 二年级: 一、《弟子规》、《孝经》节选 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前45首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23.《望天门山》(唐)李白 24.《别董大》(唐)高适(shì) 25.《绝句》(唐)杜甫

26.《春夜喜雨》(唐)杜甫 27.《绝句》(唐)杜甫 28.《江畔(pàn)独步寻花》(唐)杜甫29.《枫桥夜泊》(唐)张继 30.《滁chú州西涧》(唐)韦应物31.《游子吟(yín) 》(唐)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33.《渔歌子》(唐)张志和 34.《塞下曲》(唐)卢纶 35.《望洞庭》(唐)刘禹(yǔ)锡(xī) 36.《浪淘沙》(唐)刘禹锡 37.《赋(fù)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38.《池上》(唐)白居易 39.《忆江南》(唐)白居易 4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41.《悯(mǐn)农》(唐)李绅(shēn) 42.《悯农》(唐)李绅 43.《江雪》(唐)柳宗元 4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45.《山行》(唐)杜牧 三年级: 一、《三字经》、《百家姓》 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全部背完46.《清明》(唐)杜牧 47.《江南春》(唐)杜牧 48.《蜂》(唐)罗隐 4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50.《元日》(宋)王安石 5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5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5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55.《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shì) 56.《题西林壁》(宋)苏轼 5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哈姆雷特性格解析英文

英语翻译1301 2013011275 The specific analyzes of characters of Hamlet Hamlet is a humanist of which involved in the contradictory of ideal and reality, and a person who has some beautiful views on the world human and society . But the cruelty and hideous of the real world have destroyed his expectation and broke his faith of humanism. As a humanist ,his hesitation on the way of revenge indicated the great gap of power between the humanism and feudalism. The author is aim at pointing out his introspection of The Renaissance and preoccupation of fate of human and our society. Humlet is the model of humanism idealist in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Although he wears the black suits , been serious at the first time when he showing up as a melancholy prince. But before story begins he is a happy prince studied in the Wittenburg, the headquarter of humanism. He has a fully rational faith to human. The mankind ,how a amazing craft he is, how nobly his rational is, what a great power and glamorous character he has , behaves like an angle, be intelligent as a god,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 and universe. But the world changed so fast, the sudden death of his father ,the idealized king in his mind, broke his life. His

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 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岳飞的母 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 子要精忠报国。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 的美名却流传于世。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 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 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 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 诉他人。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 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小学国学经典必背篇目(初级)

国学经典背诵拉力赛必背篇目(初级) 01.【春晓】唐·孟浩然 02.【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03.【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04.【竹里馆】唐·王维 0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06.【静夜思】唐·李白 07.【三闾庙】唐·戴叔伦 08.【易水送别】唐·骆宾王 09.【鹿柴】唐·王维 10.【送别】唐·王维 11.【相思】唐·王维 12.【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13.【终南望馀雪】唐·祖咏 1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5.【送灵澈】唐·刘长卿 16.【弹琴】唐·刘长卿 17.【送上人】唐·刘长卿 18.【江雪】唐·柳宗元 19.【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21.【渡汉江】唐·李频 22.【八阵图】杜甫23.【新嫁娘】王建 24.【塞下曲之二】卢纶 25.【塞下曲之三】卢纶 26.【江南曲】李益 27.【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28.【初春小雨】唐·韩愈 29.【清平调词】唐·李白 30.【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3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32.【绝句】唐·杜甫 3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3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36.【七夕】唐·杜牧 37.【清明】唐·杜牧 38.【泊秦淮】唐·杜牧 39.【江南春】唐·杜牧 40.【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41.【寒食】唐·韩翃 42.【乌衣巷】唐·刘禹锡 4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44.【枫桥夜泊】唐·张继 45.【春晴】唐·王驾 46.【登山】唐·李涉 4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48.【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49.【出塞】唐·王昌龄 50.【凉州词】唐·王翰 51.【春日偶成】宋·程颢 52.【春日】宋·朱熹 53.【观书有感】宋·朱熹 54.【元日】宋·王安石 55.【立春偶成】宋·张栻 56.【咏华清宫】宋·杜常 57.【绝句】宋·释志南 5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59.【春暮】宋·曹豳 60.【送春】宋·王令 61.【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6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宋·杨万里63.【田家】宋·范成大 64.【题临安邸】宋·林升 6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66.【雪梅其一】宋·卢梅坡 67.【雪梅其二】宋·卢梅坡 68.【题金陵渡】唐·张祜 69.【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70.【嫦娥】唐·李商隐 71.【出塞】王之涣 72.【金缕衣】杜秋娘 73.【闺怨】王昌龄 74.【逢入京使】岑参 75.【月夜】刘方平 76.【望岳】唐·杜甫 77.【游子吟】唐·孟郊 7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79.【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80.【送友人】唐·李白 81.【春望】唐·杜甫

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

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 《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中,比较受推崇的有卞之琳译本、梁实秋 译本、 朱生豪译本。那么梁实秋作家的大家了解? 《哈姆雷特》梁实秋的散文 体翻译 用散文体译莎剧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实秋先生。 梁实秋先生以近四十年的漫漫 人生完成煌煌四十卷《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盛事,海 内外能独自把莎剧全部译成汉语的, 迄今只有梁实秋先生一人。 并且他对待翻译 的态度与他的人生观一样,传统,十分严谨,一丝不苟。在翻译莎士比亚时,他 经过大量的“爬梳剖析”, 最终选定未经任何增删的牛津版本作为原 文材料,还广泛阅读了许多莎剧专家的大量注释,作细致的比较鉴别,尽量使译 作与原作保持一致。 梁实秋的译文: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究 竟要忍受这强暴的命运的矢石, 还是要拔剑和这滔天恨事拼命相斗, 才是英雄气 概呢?死, ——长眠, ——如此而已;梁实秋采用了散文体, 把原文中的“无韵体”一律译成散文,而“原文中押韵之处则 悉数译为韵语。”用散文体翻译莎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白话文运动 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于译为散文的原因, 他在 30 年代出版的莎剧译本的 《例 言》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这样谈到,“莎翁的原文大部分是‘ 无韵诗’,凡原文为‘无韵诗’,则亦译为散文。因为‘ 无韵诗’中文根本无此体裁,莎翁之运用‘无韵诗’体亦甚自 由,实已接近散文,不过节奏稍微齐整;莎士比亚戏剧在舞台上演员并不咿呀吟 诵,亦读若散文一般。所以译文以散文为主。”“不过,所谓无韵诗 并不是等于把散文拿来分开排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他的译文不是单纯的直译, 逐字直译会成为令人无法卒读的文字, 也不是完 全意译,因为意译能产生流畅的文字,但与原文的语气和节奏相差太远了。梁实 秋的散文译本通俗易懂,读起来不会那么枯燥,索然无味。“死后还是存 在, 还是不存在, ——这是问题;”一个踌躇满志又迷茫敏感的 王子形象跃然纸上。 三.卞之琳的诗体翻译用诗体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有孙大雨, 方平,林同济等人,但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认为莎剧本
1/6

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

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8.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2.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13.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4.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15.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 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0.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1.”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4.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5.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8.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29.「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复习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弟子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弟子规》两者功能互补。《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

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 zǐ 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fù mǔ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哈姆雷特经典原文翻译

出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此段的全文如下: HAMLET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e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c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编辑本段译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就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就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国学经典古诗文背诵100篇

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画鸡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鸢。 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 (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回乡偶书 宋叶绍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7.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9.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0.夜上受降城闻笛

幼儿国学 弟子规 入则孝篇

———————————————青岛幼儿网整理编辑———————————————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un 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事虽小, 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有伤, 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青岛幼儿网整理编辑转载请备注谢谢

哈姆雷特英文评析(配汉语翻译对照)

○1The character of Hamlet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of his irresolute and.hesitant. Facing the father was poisoned, mother to be possessed, Wang Quan is stolen, countries were coveted enemy of hate, Hamlet has strong revenge wish: " my destiny in the cry, make my whole body each fine blood vessels become like an angry lion. Bones and muscles as hard." "rest, rest, suffering soul! Well, friends, I with great passion, trust you two ; if in the hamlet of weak ability, can have to express to you his friendship, God, I'll quit you. Let us go ; please remember no matter what time should be kept. It is an upside-down era, oh, shit I have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structuring the course! Come, let's go together." the oath, Hamlet in this resolutely determined expression of their revenge of the firm belief. But on the other hand, Hamlet to the killing of this seemingly simple actions are shown for ordinary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oncerns of complex, he had several times to kill enemies the chance, but in this complex work, revenge againWork not completed. When he meets by chance to the enemy for their sin, revenge is flashed, and then h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opportunity value thinking : " now I just started, he was praying. I do it right now, he is a life died, I will revenge. It need to calculate a. A villain who killed my father, my son, the evil Chinese to go to heaven but then Hamlet first became an ideological struggle. ○2One side is murdered his father 's tooth pain, father dead sound collection, the other side is the life value of serious thought, born with a melancholy temperament. Hamlet lies between the two hard wander. "But is afraid of death went no one back that had never found the land, if there will also do not know how, so will shake, so they prefer to endure the punishment, rather than to some other unknown suffering like this, concerns that we have become a coward, also like this, decisions are colors on white layer of thinking ill ; this can be with vigour and vitality of large for, as a result of this wonder out awkward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3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evenge plan became a bitter ideological breakthrough. In this breakthrough in the process of Hamlet constantly see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was trying to put myself into this dark world, with the enemy the same means to deal with the enemy; but the humanity and the faith of justice is making the instinctive resistance. In this kind of give tit for tat the ideological conflict, the evolution of Hamlet for a difficult choice. "People a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