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5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文导读】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康熙宠信。两个姑母都入选为王妃。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y?ng)、曹頫(fǔ)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他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天流传的《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二、背景材料

1、“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出现于我国18世纪中期,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达到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红楼梦》的别名:从通灵宝玉的来历取名为《石头记》;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度命名为《风月宝鉴》;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度取名《还泪记》;以书中主要的女主角得名的《金陵十二钗》。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的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红楼梦》的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格的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这仙草遂脱去草木之态,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前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哭声”相照应。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参看必修3第13页)。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3、《红楼梦》的森罗万象,也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在众多人物中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例如,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既是反封建的叛逆青年,又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贾宝玉;还有敢于反抗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

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还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众人相背;康健的薛宝钗,冠艳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胸有城府。这两个形象一经出世,便交替沉浮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和社会形态的变幻中。作为个人来说,在失意时能深刻地理解林黛玉,而得意时又由衷地爱慕薛宝钗,一个社会,在专制压抑的时候,林黛玉备受推崇,而国泰民安的状态下,薛宝钗被大加褒扬。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借用王蒙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红楼梦》还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任何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4、红楼诗歌

《红楼梦》中所有的诗词歌赋古文对联等等,在小说中不仅仅起到文字点缀的作用,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书中的人物命运密切相关,在每一个人物个性的表现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正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歌赋古文对联,《红楼梦》才成其为《红楼梦》,才能够穿过她诞生以来清朝统治者禁毁的历史屏障而广泛流传至今,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例: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葬花吟》节选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三、文体常识

?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阅读小说应该掌握其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典型环境。故事情节是小说

的第一要素,故事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故事情节安排基本技巧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四、知识积累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厮:小厮,未成年男仆。/ 厮认,互相认识。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嬷嬷m?mo:旧读mā,年老妇女。

纳罕hǎn:感到奇怪。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

轩xuān峻:高大貌。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 匙,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瞋chēn视:怒时瞪眼看。

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姣jiāo花:美丽的花。颦pí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推测。敕Chì造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

仪yí门便biàn宜惫bai懒放诞dàn 伺cì候

作揖yī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i 两靥ya

宫绦(tāo)两腋(ya)贾赦(sha)錾银(zàn)戏谑(xua)

驯骡(xùn)罥烟(juàn)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3、名句名段背诵:

⑴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⑵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⑶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⑷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⑸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⑹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⑺⑻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⑼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⑽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⑾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自题·红楼梦》)

⒀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荣禧堂对联)

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对联)

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宁府上房对联)

【预习作业】

一、夯实基础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敕.造()阜.盛()绾.着()内帏.()

盥.沐()两靥.()忖.度()宫绦.()

瞋.视()茗.碗()懵.懂()憨.顽()

纨绔

..()()敛.声屏.气()()

2、解释下面词语。

小厮:厮,

厮认:厮

敛声屏气:可怜:

茗碗:憨顽:

懵懂草莽:

纨绔:纳罕:

膏粱劳什子:

偏僻:便宜:

态度:不经之谈:

体格风骚:惫懒:

3、名句默写

⑴粉面含春威不露,。

⑵,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⑶虽怒时而若笑,。

⑷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那管世人诽谤!

⑸面若中秋之月,。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

⑺,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二、问题引领

1、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情节结构

(1)主要情节

①初进贾府

③(重点)

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⑤陪贾母晚餐

⑥(重点)

⑦安排起居

2、细读文本,初识人物形象

⑴林黛玉依次到了哪些地方,见哪些人?实写哪些人物,虚写哪些人物?详写哪些人物,略写哪些人物?文中刻画人物形象涉及到哪些描写方法?

⑵文本中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描写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展现人物怎样的特点?

⑶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在哪些地方?体现她怎样的性格?

3、整体感知文本,体会环境描写

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这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她进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看到"荣禧堂"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含义是什么?

4、主题归纳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检测反馈】

一、、基础达标

1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2.下列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七个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头上________着金丝八宝攒珠髻,________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__________着赤金

盘螭璎珞圈;裙边________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_________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_______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________翡翠撒花洋绉裙。

A.绾戴带系穿着罩

B.系绾带罩穿戴着

C.绾系带罩穿戴着

D.戴绾带系穿罩着

3.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1)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2)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对下面各句中的“笑”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因初见贵客而异常高兴)

B.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反映出宝玉平时对下人随和平等)

C.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明笑的人物地位非同一般,无所顾忌)

D.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笑王熙凤乖巧精灵,实际上哪里预备了)

二、个性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习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⑴填到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A.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伤心,又是喜欢

B.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

C.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喜欢

D.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伤心

⑵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⑶画线部分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有人说此语一举而四得,试分析“四得”。

①②

③④

⑷王熙凤的两“携”一“拭”是否对黛玉有真情?这些动作有何目的?

2、阅读下面四个文段,完成相关习题。

①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②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③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④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⑴语段①写贾府的正门,写出了高门贵族之家的气派。正门匾上的文字有何作用?

⑵语段②所描写的院落是何人所在?他在贾府中地位如何?从他的居所可以看出他的性情如何?

⑶语段③仔细写贾政所在的“荣禧堂”,着重写了哪些器物?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⑷语段④所写是贾政日常居所,与语段②比较,可以看出贾政的性格及喜好吗?

【能力提升】

一、(2006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冰为土玉为盆⑦。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⑧。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⑨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二、(2009年北京卷)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为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⑴以《红楼梦》为主语:

⑵以曹雪芹为主语:

三、(2012年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写作素材】

曹雪芹

为了一个梦,他忍饥挨寒,孜孜不倦;

为了一个梦,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增删五次,批阅十载”,

一部红楼梦,凝结了一个文人的辛酸血泪;

一部红楼梦,映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

他,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2005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点评:

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用这个句子扣住话题,这样的文章显得构思相当简单,立意也不能说有多少出众。文章之所以获得满分,原因是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多少考生能够熟知文章写林黛玉的词句,而作者却能够自由而灵活地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复沓,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水边的女人

(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

“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

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

海棠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

当你写下“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时,你的灵动已无法更变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纨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

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

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汝——水边的女人……

点评:

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

星星发光,张扬个性

(2005年高考福建满分卷作文)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规范。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死板,由于偏爱后一个圆形,认为这才是个性的张扬。

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态,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一种肤浅的作秀罢了。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一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摆出一脸的“个性”,那么我们周围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圆形,达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便会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其实社会大舞台上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么?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