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精品教案:专题1:函数专题(理科)

高三数学精品教案:专题1:函数专题(理科)

高三数学精品教案:专题1:函数专题(理科)
高三数学精品教案:专题1:函数专题(理科)

专题1 函数(理科)

一、考点回顾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映射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初等函数的基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中要肯于在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复习函数的性质,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从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入手,在判断和证明函数的性质的问题中得以巩固,在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最值及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具体要求是:

1.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能熟练运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2.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深化对函数性质几何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归纳总结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常用方法.

3.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换元、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的深入理解.

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在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函数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但不一定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要受到区间的限制.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f(-x)=f(x)和f(-x)=-f(x)这两个等式上,要明确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实质是:函数的定义域关

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稍加推广,可得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的充要条件是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a )=f (a -x )成立.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应图象的特殊的对称性的反映.

这部分的难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运用.根据已知条件,调动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

函数的图象是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函数的性质可以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表现出来。 因此,掌握函数的图像是学好函数性质的关键,这也正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复习函数图像要注意以下方面。

1.掌握描绘函数图象的两种基本方法——描点法和图象变换法.

2.会利用函数图象,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不等式中的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转化变换的思想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4.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作图象的方法有两种,即列表描点法和图象变换法,掌握这两种方法是本节的重点.

运用描点法作图象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性,也应避免盲目地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处,要把线连在恰当处.这就要求对所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等作一个大概的研究.而这个研究要借助于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等理论和手段,是一个难点.用图象变换法作函数图象要确定以哪一种函数的图象为基础进行变换,以及确定怎样的变换.这也是个难点.

例1设a >0,求函数)ln()(a x x x f +-=

(x ∈(0,+∞))的单调区间.

分析:欲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则须解不等式()0f x '≥(递增)及()0f x '<(递减)。 解:)0(1

21)(>+-

=

'x a

x x

x f . 当a >0,x >0时 f '(x )>0x 2+(2a -4)x +a 2>0, f '(x )<0

x 2+(2a -4)x +a 2<0.

(ⅰ)当a > 1时,对所有x > 0,有 x 2+(2a -4)x +a 2>0,

即f '(x )>0,此时f (x )在(0,+∞)内单调递增.

(ⅱ)当a =1时,对x ≠1,有 x 2+(2a -4)x +a 2>0,

即f '(x )>0,此时f (x )在(0,1)内单调递增,在(1,+∞)内单调递增. 又知函数f (x )在x =1处连续,因此,函数f (x )在(0,+∞)内单调递增. (ⅲ)当0<a <1时,令f '(x )>0,即 x 2+(2a -4)x +a 2>0,

解得a a x ---<122,或a a x -+->122.

因此,函数f (x )在区间),a a ---1220(内单调递增,在区间),

∞+-+-a a 122(内也单调递增.

令f '(x )<0,即x 2+(2a -4)x +a 2 < 0, 解得 :a a x a a -+-<<---122122.

因此,函数f (x )在区间),a a a a -+----122122(内单调递减.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和计算,应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推理和运算能力.

例2 已知0>a ,函数),0(,1)(+∞∈-=x x ax x f 。设a

x 2

01<<,记曲线)(x f y =在点))(,(11x f x M 处的切线为l 。

(Ⅰ)求l 的方程;

(Ⅱ)设l 与x 轴交点为)0,(2x 。证明: ① a

x 1

02≤<; ② 若a x 11<

,则a

x x 121<< (Ⅰ)分析:欲求切线l 的方程,则须求出它的斜率,根据切线斜率的几何意义便不难发现,问题归结为求曲线)(x f y =在点))(,(11x f x M 的一阶导数值。 解:求)(x f 的导数:2'

1

)(x

x f -

=,由此得切线l 的方程: )(1

)1(

1211x x x

x ax y --=--。 (Ⅱ)分析:①要求2x 的变化范围,则须找到使2x 产生变化的原因,显然,2x 变化的根本原

因可归结为1x 的变化,因此,找到2x 与1x 的等量关系式,就成;② 欲比较2x 与1x 的大小关系,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 证:依题意,切线方程中令y =0,

a

x ax x x ax x x 20)2()1(1111112<

<-=+-=,其中. ① 由a a x a x x ax x x a x 1)1(,0),2(,2021221121+--=>-=<

<及有 a x a x a x 1

1,10212==≤∴时,当且仅当〈.

②a

x x ax x x ax a x 1

)2(112111211<>-=<<,且由①,,因此,时,当

a

x x 1

21<<所以。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曲线切线的方法,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 函数y =1-1

1

-x 的图象是( )

解析一:该题考查对f (x )=

x 1图象以及对坐标平移公式的理解,将函数y =x

1

的图形变形到y =

11-x ,即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变形到y =-1

1

-x 即将前面图形沿x 轴翻转,再变形到y =-

1

1

-x +1,从而得到答案B . 解析二:可利用特殊值法,取x =0,此时y =1,取x =2,此时y =0.因此选B . 答案:B

点评:1、选择题要注意利用特值排除法、估值排除法等。

2、处理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及伸缩变化等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先判断出函数的标准模型,并用换元法将问题复合、化归为所确定的标准模型。

考点二: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是中学代数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既简单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最基本的初等函数,可以以它为素材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性质,还可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为抛物线,可以联系其它平面曲线讨论相互之间关系. 这些纵横联系,使得围绕二次函数可以编制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 同时,有关二次函数的内容又与近、现代数学发展紧密联系,是学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重要知识基础.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二次函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解析式,二是图像特征. 从解析式出发,可以进行纯粹的代数推理,这种代数推理、论证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从图像特征出发,可以实现数与形的自然结合,这正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设二次函数()()f x ax bx c a =++>2

0,方程()f x x -=0的两个根x x 12,满足

01

12<<<

x x a

. 当()x x ∈01,时,证明()x f x x <<1. 分析:在已知方程()f x x -=0两根的情况下,根据函数与方程根的关系,可以写出函数()x x f -的表达式,从而得到函数)(x f 的表达式.

证明:由题意可知

))(()(21x x x x a x x f --=-.

a

x x x 1021<

<<<Θ, ∴ 0))((21>--x x x x a , ∴ 当()

x x ∈01,时,x x f >)(.

又)1)(())(()(211211+--=-+--=-ax ax x x x x x x x x a x x f , ,011,

0221>->+-<-ax ax ax x x 且

∴ 1)(x x f <,

综上可知,所给问题获证.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函数与方程根的关系,写出二次函数的零点式

()().21x x x x a y --=。

例5 已知二次函数)0,,(1)(2

>∈++=a R b a bx ax x f ,设方程x x f =)(的两个实数根为1x 和2x .

(1)如果4221<<x ; (2)如果21

分析:条件4221<<

解:设1)1()()(2

+-+=-=x b ax x x f x g ,则0)(=x g 的二根为1x 和2x .

(1)由0>a 及4221<<

??><0)4(0

)2(g g ,即???>-+<-+034160124b a b a ,即

???

????

<+?--<-?+,

043224,043233a a b a

a b

两式相加得

12

b

,所以,10->x ; (2)由a

a b x x 4)1()(22

21--=-, 可得 1)1(122+-=+b a .

又01

21>=a

x x ,所以21,x x 同号.

∴ 21

)1(120

22

12b a x x , 即 ???????+-=+>>1)1(120)0(0)2(2b a g g 或???????+-=+>>-1

)1(120)0(0

)2(2b a g g

解之得 41<

b 或4

7

>b . 点评:在处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时,考察该方程所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特征的充要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考点三:抽象函数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或图像,只给出一些函数符号及其满足的条件的函数,如函数的定义域,解析递推式,特定点的函数值,特定的运算性质等,它是高中函数部分的难点,也是大学高等数学函数部分的一个衔接点,由于抽象函数没有具体的解析表达式作为载体,因此理解研究起来比较困难.但由于此类试题即能考查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又

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那么,怎样求解抽象函数问题呢,我们可以利用特殊模型法,函数性质法,特殊化方法,联想类比转化法,等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研究抽象函数问题,

(一)函数性质法

函数的特征是通过其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特殊点等)反应出来的,抽象函数也是如此,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题设条件和隐含的性质,灵活进行等价转化,抽象函数问题才能转化,化难为易,常用的解题方法有:1,利用奇偶性整体思考;2,利用单调性等价转化;3,利用周期性回归已知4;利用对称性数形结合;5,借助特殊点,布列方程等.

(二)特殊化方法

1、在求解函数解析式或研究函数性质时,一般用代换的方法,将x 换成-x 等;

2、在求函数值时,可用特殊值代入;

3、研究抽象函数的具体模型,用具体模型解选择题,填空题,或由具体模型函数对综合题,的解答提供思路和方法.

总之,抽象函数问题求解,用常规方法一般很难凑效,但我们如果能通过对题目的信息分析与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求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真有些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例6、 A 是由定义在]4,2[上且满足如下条件的函数)(x ?组成的集合:①对任意]2,1[∈x ,

都有)2,1()2(∈x ? ; ②存在常数)10(<

(Ⅱ)设A x ∈)(?,如果存在)2,1(0∈x ,使得)2(00x x ?=,那么这样的0x 是唯一的; (Ⅲ)设A x ∈)(?,任取)2,1(∈l x ,令,,2,1),2(1???==+n x x n n ?证明:给定正整数k ,对任意的正整数p ,成立不等式||1||121

x x L

L x x k k l

k --≤-++

解:对任意]2,1[∈x ,]2,1[,21)2(3∈+=x x x ?,≤33)2(x ?3

5≤,253133<<<,

所以)2,1()2(∈x ? 对任意的]2,1[,21∈x x ,

()

()()()

2

323213

2

121211121212

|

||)2()2(|x x x x x x x x ++++++-=-??,

<

3()()()()323213

2

1112121x x x x ++++++,

所以0<

()()()()2

323213

2

11121212

x x x x ++++++3

2<

, 令

()

()()()

2

3

23

213

2

11121212

x x x x +++++

+=L ,10<

|||)2()2(|2121x x L x x -≤-??

所以A x ∈)(?

反证法:设存在两个000

0),2,1(,x x x x '≠∈'使得)2(00x x ?=,)2(00x x '='?则 由|||)2()2(|/

00/

00x x L x x -≤-??,得||||/

00/00x x L x x -≤-,所以1≥L ,矛盾,故结论成立。

121223)2()2(x x L x x x x -≤-=-??,所以1211x x L x x n n n -≤--+

()()()||1||121

1211x x L

L x x x x x x x x k k k p k p k p k p

k k p k --≤-+-+-=--+-+-+-+++Λ

k k p k p k p k p k x x x x x x -+-+-≤+-+-+-++1211Λ≤123122x x L x x L p k p k -+--+-++…

121

x x L

k --121

1x x L

L K --≤

- 点评:本题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与初等数学知识巧妙结合,考查了函数及其性质、不等式性质,考查了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

考点四:函数的综合应用

函数的综合运用主要是指运用函数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综合解决问题.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关系,是对问题本身的数量本质特征和制约关系的一种刻画,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因此,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函数思想的精髓,掌握有关函数知识是运用函数思想的前提,提高用初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函数的能力,树立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意识是运用函数思想的关键. 例7设函数2

2

()21(0)f x tx t x t x t =++-∈>R ,.

(Ⅰ)求()f x 的最小值()h t ;

(Ⅱ)若()2h t t m <-+对(02)t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Ⅰ)2

3

()()1(0)f x t x t t t x t =+-+-∈>R Q ,,

∴当x t =-时,()f x 取最小值3()1f t t t -=-+-,

即3

()1h t t t =-+-.

(Ⅱ)令3

()()(2)31g t h t t m t t m =--+=-+--, 由2

()330g t t '=-+=得1t =,1t =-(不合题意,舍去). 当t 变化时()g t ',()g t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g t ∴在(02),内有最大值(1)1g m =-.

()2h t t m <-+在(02),内恒成立等价于()0g t <在(02),内恒成立,

即等价于10m -<,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1m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以及函数导数的应用,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 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 v (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 ;固定部分为a 元.

① 把全程运输成本y (元)表示为速度v (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 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分析:几个变量(运输成本、速度、固定部分)有相互的关联,抽象出其中的函数关系,并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读题)由主要关系:运输总成本=每小时运输成本×时间,

(建模)有y=(a+bv2)S v

(解题)所以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关系式是:

y=S(a

v

+bv),其中函数的定义域是v∈(0,c] .

整理函数有y=S(a

v

+bv)=S(v+

a

b

v

),

由函数y=x+k

x

(k>0)的单调性而得:

当a

b

<c时,则v=

a

b

时,y取最小值;

当a

b

≥c时,则v=c时,y取最小值.

综上所述,为使全程成本y最小,当a

b

<c时,行驶速度应为v=

a

b

;当

a

b

≥c时,

行驶速度应为v=c.

点评:1.对于实际应用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函数,然后运用解(证)不等式的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蕴涵的制约关系,如本题中速度v的范围,一旦忽视,将出现解答不完整.此种应用问题既属于函数模型,也可属于不等式模型.

方法总结与2008年高考预测

(一)方法总结

本专题主要思想方法:

1. 数形结合

2. 分类讨论

3. 函数与方程

(二)2008年高考预测

1.考查有关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试题,从试题上看,抽象函数和具体函数都有,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另外试题注重对转化思想的考查,且都综合地考查单调性与奇偶性.

2.考查与函数图象有关的试题,要从图中(或列表中)读取各种信息,注意利用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注意函数的对称性、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培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的能力.

3.考查与反函数有关的试题,大多是求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或函数图象等,一般不需求出反函数,只需将问题转化为与原函数有关的问题即可解决.

4.考查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有关的试题.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考查,大多以基本函数的性质为依托,结合运算推理来解决.

5加强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的考查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善于转化命题,引进变量建立函数,运用变化的方法、观点解决数学试题以提高数学意识,发展能力.

6注意与导数结合考查函数的性质. 一、强化训练

(一) 选择题(12个) 1.函数1

()x y e

x R +=∈的反函数是( )

A .1ln (0)y x x =+>

B .1ln (0)y x x =->

C .1ln (0)y x x =-->

D .1ln (0)y x x =-+> 2.已知(31)4,1

()log ,1a a x a x f x x x -+

>?

是(,)-∞+∞上的减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0,1) (B )1

(0,)3

(C )11[,)73

(D )1[,1)7

3.在下列四个函数中,满足性质:“对于区间(1,2)上的任意1212,()x x x x ≠,

1221|()()|||f x f x x x -<-恒成立”的只有

(A )1()f x x

=

(B )()||f x x = (C )()2x

f x =

(D )2

()f x x =

4.已知()f x 是周期为2

的奇函数,当01x <<时,()lg .f x x =设

63(),(),52a f b f ==5(),2

c f =则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c a b <<

5.

函数2

()lg(31)f x x =

++的定义域是 A .1(,)3-+∞ B . 1(,1)3- C . 11(,)33- D . 1(,)3

-∞- 6、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A .3 ,y x x R =-∈

B . sin ,y x x R =∈

C . ,y x x R =∈

7、函数()y f x =的反函数1()y f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

)

(0,2)P (如右图所示),则方程()0f x =在[1,4]上的根是x =

A .4

B .3

C . 2

D .1 8、设()f x 是R 上的任意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x f x -是奇函数 (B )()()f x f x -是奇函数 (C ) ()()f x f x --是偶函数 (D ) ()()f x f x +-是偶函数 9、已知函数x

y e =的图象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

A .()22()x

f x e x R =∈ B .()2ln 2ln (0)f x x x =>g

C .()22()x

f x e x R =∈ D .()2ln ln 2(0)f x x x =+>

10、设1

2

32,2()((2))log (1) 2.

x e x f x f f x x -??=?-≥??<,

则的值为, (A )0 (B )1 (C )2 (D )3 11、对a ,b ∈R ,记max {a ,b }=???≥b

a b b

a a <,,,函数f (x )=max {|x +1|,|x -2|}(x ∈R )的最小

值是

(A )0 (B )

12 (C ) 3

2

(D )3 12、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x k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 ②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 ④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 其中假.

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二) 填空题(4个)

1.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

1

2f x f x +=

,若()15,f =-则()()5f f =_______________。

2设,0.(),0.

x e x g x lnx x ?≤=?>?则1

(())2g g =__________

3.已知函数()1

,21

x f x a =-

+,若()f x 为奇函数,则a =________。 4. 设0,1a a >≠,函数2

()log (23)a f x x x =-+有最小值,则不等式log (1)0a x ->的解

集为 。

(三) 解答题(6个) 1. 设函数54)(2--=x x x f .

(1)在区间]6,2[-上画出函数)(x f 的图像; (2)设集合{}),6[]4,0[]2,(,5)(∞+-∞-=≥=Y Y B x f x A . 试判断集合A 和B 之间

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3)当2>k 时,求证:在区间]5,1[-上,3y kx k =+的图像位于函数)(x f 图像的上方.

2、设f(x)=3ax 0.2=++++c b a c bx b

若,f (0)>0,f (1)>0,求证:

(Ⅰ)a >0且-2<

b

a

<-1; (Ⅱ)方程f (x )=0在(0,1)内有两个实根.

3. 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12()2x x b

f x a

+-+=+是奇函数。

(Ⅰ)求,a b 的值;

(Ⅱ)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2

2

(2)(2)0f t t f t k -+-<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

4.设函数f (x )=,2

2

a

ax x c ++其中a 为实数. (Ⅰ)若f (x )的定义域为R ,求a 的取值范围; (Ⅱ)当f (x )的定义域为R 时,求f (x )的单减区间. 5. 已知定义在正实数集上的函数2

1()22

f x x ax =

+,2()3ln g x a x b =+,其中0a >.设两曲线()y f x =,()y g x =有公共点,且在该点处的切线相同. (I )用a 表示b ,并求b 的最大值;

(II )求证:()()f x g x ≥(0x >).

6. 已知函数2()1f x x x =+-,,αβ是方程f (x )=0的两个根()αβ>,'()f x 是f (x )的导数;设11a =,1()

'()

n n n n f a a a f a +=-

(n =1,2,……) (1)求,αβ的值;

(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n a >a ; (3)记ln

n n n a b a a

β

-=-(n =1,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四) 创新试题

1. 下图为某三岔路口交通环岛的简化模型,在某高峰时段,单位时间进出路口,,A B C 的机动车辆数如图所示,图中123,,x x x 分别表示该时段单位时间通过路段

的机动

车辆数(假设:单位时间内,在上述路段中,同一路段上驶入与驶出的车辆数相等),则 (A )123x x x >> (B )132x x x >> (C )231x x x >> (D )321x x x >>

2. 设函数f (x )=3sinx +2cosx +1。若实数a 、b 、c 使得af (x )+bf (x ?c )=1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a

c

b cos 的值等于( ) A . 21- B .

2

1 C . ?1 D . 1

解答: 一、选择题 1解:由1

x y e

+=得:1ln ,x y +=即x=-1+lny ,所以1ln (0)y x x =-+>为所求,故选D 。

2解:依题意,有0a 1且3a -10,解得0

a

1

3

,又当x 1时,(3a -1)x +4a

7a -1,当x

1时,log a x 0,所以7a -1

0解得x 1

7

故选C

3解:2112121212x x 111|

||||x x x x x x |x x |--==-|12x x 12∈Q ,(,)12x x ∴>112

1

x x ∴<1

12

11

|

x x -||x 1-x 2|故选A 4解:已知()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lg .f x x =设

644()()()555a f f f ==-=-,311()()()222b f f f ==-=-,51

()()22

c f f ==<0,∴

c a b <<,选D .

5解:由1310

1301<<-????>+>-x x x ,故选B .

6解:B 在其定义域内是奇函数但不是减函数;C 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D 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奇函数,是减函数;故选A . 7解:0)(=x f 的根是=x 2,故选C

8解:A 中()()()F x f x f x =-则()()()()F x f x f x F x -=-=,

即函数()()()F x f x f x =-为偶函数,B 中()()()F x f x f x =-,()()()F x f x f x -=-此时()F x 与()F x -的关系不能确定,即函数()()()F x f x f x =-的奇偶性不确定, C 中()()()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即函数()()()F x f x f x =--为奇函数,D 中()()()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即函数

()()()F x f x f x =+-为偶函数,故选择答案D 。

9解:函数x

y e =的图象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所以

()f x 是x

y e =的反函数,即

()f x =ln x ,∴ ()2ln 2ln ln 2(0)f x x x x ==+>,选D .

10解:f (f (2))=f (1)=2,选C 11解:当x -1时,|x +1|=-x -1,|x -2|=2-x ,因为(-x -1)-(2-x )=-3

0,

所以2-x

-x -1;当-1

x

1

2

时,|x +1|=x +1,|x -2|=2-x ,因为(x +1)-(2-x )

=2x -10,x +12-x ;当

12

≤x 2时,x +12-x ;当x 2时,|x +1|=x +1,

|x -2|=x -2,显然x +1x -2;

故2((,1)12([1,))

2

()11([,2))

2

1([2,))x x x x f x x x x x -∈-∞-??

?-∈-?=??+∈??+∈+∞?

据此求得最小值为32。选C

12解:关于x 的方程(

)

0112

2

2

=+---k x x 可化为(

)

2

2

2

11011x x k x x --+=≥≤(-)(或-) (1)

或(

)

2

2

2

110x x k -+=+(-)

(-1x 1) (2)

① 当k =-2时,方程(1)的解为

3,方程(2)无解,原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

② 当k =

1

4时,方程(1)有两个不同的实根6

2,方程(2)有两个不同的实根2

2

,即原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

③ 当k =0时,方程(1)的解为-1,+1,

2,方程(2)的解为x =0,原方程恰有5个不

同的实根 ④ 当k =

2

9时,方程(1)的解为153,23

3,方程(2)的解为33,6

,即原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 选A

二、填空题。 1解:由()()12f x f x +=

得()()

1

4()2f x f x f x +=

=+,所以(5)(1)5f f ==-,则()()11

5(5)(1)(12)5

f f f f f =-=-=

=--+。

2解:1ln 2111

(())(ln )222

g g g e ===.

3解:函数1().21x f x a =-

+若()f x 为奇函数,则(0)0f =,即01021a -=+,a =2

1

. 4解:由0,1a a >≠,函数2

()log (23)a f x x x =-+有最小值可知a

1,所以不等式

log (1)0a x ->可化为x -1

1,即x 2.

三、解答题 1解:(1)

(2)方程5)(=x f 的解分别是4,0,142-和142+,由于)(x f 在]1,(-∞-和

]5,2[上单调递减,在]2,1[-和),5[∞+上单调递增,因此

(][)

∞++-∞-=,142]4,0[142,Y Y A .

由于A B ?∴->-<+,2142,6142.

(3)[解法一] 当]5,1[-∈x 时,54)(2++-=x x x f . )54()3()(2++--+=x x x k x g )53()4(2-+-+=k x k x

436202422

+--

??? ?

?

--=k k k x , ∴

>,2k Θ124<-k

. 又51≤≤-x , ① 当1241<-≤-k ,即62≤

x -=

, min )(x g ()[]

64104

1436202

2---=+--=k k k .

064)10(,64)10(1622<--∴<-≤k k Θ,

则0)(min >x g . ② 当

12

4-<-k

,即6>k 时,取1-=x , min )(x g =02>k . 由 ①、②可知,当2>k 时,0)(>x g ,]5,1[-∈x .

因此,在区间]5,1[-上,)3(+=x k y 的图像位于函数)(x f 图像的上方. [解法二] 当]5,1[-∈x 时,54)(2++-=x x x f .

由???++-=+=,

54),3(2

x x y x k y 得0)53()4(2=-+-+k x k x , 令 0)53(4)4(2=---=?k k ,解得 2=k 或18=k ,

在区间]5,1[-上,当2=k 时,)3(2+=x y 的图像与函数)(x f 的图像只交于一点

)8,1(; 当18=k 时,)3(18+=x y 的图像与函数)(x f 的图像没有交点.

如图可知,由于直线)3(+=x k y 过点)0,3(-,当2>k 时,直线)3(+=x k y 是由直线

)3(2+=x y 绕点)0,3(-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因此,在区间]5,1[-上,)3(+=x k y 的图

像位于函数)(x f 图像的上方.

2(I )证明:因为(0)0,(1)0f f >>,所以0,320c a b c >++>. 由条件0a b c ++=,消去b ,得0a c >>;

由条件0a b c ++=,消去c ,得0a b +<,20a b +>. 故21b

a

-<

<-. (II )抛物线2

()32f x ax bx c =++的顶点坐标为2

3(,)33b ac b a a

--, 在21b a -<

<-的两边乘以13-,得12

333

b a <-<. 又因为(0)0,(1)0,f f >>而22()0,33b a

c ac

f a a

+--=-

< 所以方程()0f x =在区间(0,)3b a -

与(,1)3b

a

-内分别有一实根。 故方程()0f x =在(0,1)内有两个实根.

3解:(Ⅰ)因为()f x 是奇函数,所以(0)f =0,即1

11201()22x

x b b f x a a +--=?=∴=++

又由f (1)= -f (-1)知1

112

2 2.41

a a a -

-=-?=++

(Ⅱ)解法一:由(Ⅰ)知11211

()22221

x x x

f x +-==-+++,易知()f x 在(,)-∞+∞上 为减函数。又因()f x 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 2

2

(2)(2)0f t t f t k -+-< 等价于2

2

2

(2)(2)(2)f t t f t k f k t -<--=-,因()f x 为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2222t t k t ->-.即对一切t R ∈有:2320t t k -->,

从而判别式14120.3

k k ?=+

解法二:由(Ⅰ)知

1

12()22x

x f x +-=

+.又由题设条件得:

2

2

222221

21

1212022

22

t t

t k

t t t k ---+-+--=

<++,

即 :2

2

2

2

21

221

2(22)(12)(22)(12)0t k t

t

t

t t

k

-+--+-+-++-<,

整理得 2322

1,t t k

-->因底数2>1,故:2320t t k -->

上式对一切t R ∈均成立,从而判别式14120.3

k k ?=+

4解:(Ⅰ)()f x 的定义域为R ,2

0x ax a ∴++≠恒成立,2

40a a ∴?=-<,

04a ∴<<,即当04a <<时()f x 的定义域为R .

(Ⅱ)22

(2)e ()()

x

x x a f x x ax a +-'=++,令()0f x '≤,得(2)0x x a +-≤. 由()0f x '=,得0x =或2x a =-,又04a <

02a ∴<<时,由()0f x '<得02x a <<-;

当2a =时,()0f x '≥;当24a <<时,由()0f x '<得20a x -<<,

即当02a <<时,()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02)a -,

; 当24a <<时,()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20)a -,

. 5解:(Ⅰ)设()y f x =与()(0)y g x x =>在公共点00()x y ,处的切线相同.

()2f x x a '=+∵,2

3()a g x x

'=,由题意00()()f x g x =,00()()f x g x ''=. 即22

0002

00123ln 232x ax a x b a x a x ?+=+????+=??,,由200

32a x a x +=得:0x a =,或03x a =-(舍去). 即有2222215

23ln 3ln 22b a a a a a a a =

+-=-. 令22

5()3ln (0)2

h t t t t t =->,则()2(13ln )h t t t '=-.于是

当(13ln )0t t ->,即13

0t e <<时,()0h t '>; 当(13ln )0t t -<,即13

t e >时,()0h t '<.

故()h t 在1

30e ?? ???,为增函数,在13

e ??+ ???,∞为减函数,

于是()h t 在(0)+,∞的最大值为12333

2

h e e ??= ???.

(Ⅱ)设2

21()()()23ln (0)2

F x f x g x x ax a x b x =-=

+-->, 则()F x '23()(3)

2(0)a x a x a x a x x x

-+=+-=>. 故()F x 在(0)a ,为减函数,在()a +,∞为增函数,

于是函数()F x 在(0)+,∞上的最小值是000()()()()0F a F x f x g x ==-=. 故当0x >时,有()()0f x g x -≥,即当0x >时,()()f x g x ≥. 6解析:(1)∵2()1f x x x =+-,,αβ是方程f (x )=0的两个根()αβ>,

∴αβ=

=

; (2)'()21f x x =+,21

115

(21)(21)12

442121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 =5114

(21)4

212n n a a ++

-

+,∵11a =,

∴有基本不等式可知20a ≥>(

当且仅当1a =

(完整)高考文科数学导数专题复习

高考文科数学导数专题复习 第1讲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知 识 梳 理 1.导数的概念 (1)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f ′(x 0)或y ′|x =x 0,即f ′(x 0)=0 lim x ?→f (x 0+Δx )-f (x 0) Δx . (2)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0 lim x ?→f (x +Δx )-f (x ) Δx 为f (x )的导函数. 2.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P (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y -y 0=f ′(x 0)(x -x 0).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4.导数的运算法则若f ′(x ),g ′(x )存在,则有: 考点一 导数的计算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e x ln x ;(2)y =x ? ?? ??x 2+1x +1x 3; 解 (1)y ′=(e x )′ln x +e x (ln x )′=e x ln x +e x 1x =? ?? ??ln x +1x e x .(2)因为y =x 3 +1+1x 2, 所以y ′=(x 3)′+(1)′+? ?? ??1x 2′=3x 2 -2x 3. 【训练1】 (1) 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f (x )=2x ·f ′(1)+ln x ,则f ′(1)等于( ) A.-e B.-1 C.1 D.e 解析 由f (x )=2xf ′(1)+ln x ,得f ′(x )=2f ′(1)+1 x ,∴f ′(1)=2f ′(1)+1,则f ′(1)=-1.答案 B (2)(2015·天津卷)已知函数f (x )=ax ln x ,x ∈(0,+∞),其中a 为实数,f ′(x )为f (x )的导函数.若f ′(1)=3,则a 的值为________. (2)f ′(x )=a ? ?? ??ln x +x ·1x =a (1+ln x ).由于f ′(1)=a (1+ln 1)=a ,又f ′(1)=3,所以a =3.答案 (2)3 考点二 导数的几何意义 命题角度一 求切线方程 【例2】 (2016·全国Ⅲ卷)已知f (x )为偶函数,当x ≤0时,f (x )=e -x -1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2)处的 切线方程是________.解析 (1)设x >0,则-x <0,f (-x )=e x -1 +x .又f (x )为偶函数,f (x )=f (-x )=e x -1 +x , 所以当x >0时,f (x )=e x -1 +x .因此,当x >0时,f ′(x )=e x -1 +1,f ′(1)=e 0 +1=2.则曲线y =f (x )在点(1, 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f ′(1)=2,所以切线方程为y -2=2(x -1),即2x -y =0. 答案 2x -y =0 【训练2】(2017·威海质检)已知函数f (x )=x ln x ,若直线l 过点(0,-1),并且与曲线y =f (x )相切,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x +y -1=0 B.x -y -1=0 C.x +y +1=0 D.x -y +1=0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典型例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点1:集合的含义 1》元素定义: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集合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典例分析 … 题型1:判断是否形成集合 例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4)方程x2+1=0的解; (5)某校2011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能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考察下列对象能形成一个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 ⑦所有的小正数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 知识点2: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集合的元素特征: ①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②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①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a ∈A ; ②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注意:常见数集 ①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②正整数集,记作N * 或N +; ③整数集,记作Z ; ④有理数集,记作Q ; ⑤实数集,记作R ; ^ 典例分析 题型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的考察 例1:由实数-a, a, a , a 2 , - 5 a 5 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_______个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 例2:设a,b,c 分别为非零实数,则c c b b a a y ++= 所有的值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例3: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a b a },也可表示为{0,,2 b a a +},则=+20142013b a _________。 例4:集合{2,1,12 --x x }中的x 不能取得值有_______个。 例5:由4,2,2 a a -组成1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 A 、1 B 、-2 C 、6 D 、2 ¥ 例6:以实数a 2 ,2-a.,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 值为 . 题型2: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的考察 例1:用“∈”或“ ?”符号填空: (1)8 N ; (2)0 N ; (3)-3 Z ; (4;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 例2:给出下面四个关系: 3∈R, 0.7?Q, 0∈{0}, 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高考文科数学函数专题讲解及高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函 数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教案一对一教案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年级高一学科数学上课时间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及其运算,以及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2、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数形结合、代数转化以及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的具体运用 教 学 过 程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例1、已知集合{}2 1,1,3A x x =--,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 例2、设{} 022=+-=q px x x A ,{} 05)2(62 =++++=q x p x x B ,若? ?????=21B A , 则=B A ( ) (A )??????-4,31 ,21 (B )??????-4,21 (C )??????31,21 (D)? ?????21 例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B 、 ()M P S C 、()u M P C S D 、 ()u M P C S 例4、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例5、设{ }{} I a A a a =-=-+241222 ,,,,,若{}1I C A =-,则a =__________。 知识点二: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例6、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2)(x x f =,33)(x x g =; (2)x x x f =)(,?? ?<-≥=; 01 , 01 )(x x x g (3)1212)(++=n n x x f ,1212)()(--=n n x x g (n ∈N *); (4)x x f =)(1+x ,x x x g += 2)(; (5)12)(2--=x x x f ,12)(2--=t t t g

(完整版)高三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高三1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 已知集合{1,1},{|124},x A B x R =-=∈≤<则A B =I ( ) A .[0,2) B .{ 1 } C .{1,1}- D .{0,1} 2.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1=?βα,那么直线⊥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3. 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且7a 是3a 与9a 的等比中项,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 *N n ∈,则10S 的值为 ( ) A .110- B .90- C .90 D .110 4. 若实数a ,b 满足0,0a b ≥≥,且0ab =,则称a 与b 互补, 记(,)a b a b ?=-, 那么(,)0a b ?=是a 与b 互补的 (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5. 若,a b R ∈,且0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222a b ab +> B .a b +≥ C .11a b +> D .2b a a b +≥ 6.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上的区域D 由不等式组02x y x ?≤≤?≤??≤?给定。若(,)M x y 为D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专题测试题(后附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专题测试题 1.在△ABC 中,已知a b =sin A cos B ,则B 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2.在△ABC 中,已知A =75°,B =45°,b =4,则c =( ) A . 6 B .2 6 C .4 3 D .2 3.在△ABC 中,若∠A=60°,∠B =45°,BC =32,则AC =( ) A .4 3 B .2 3 C . 3 D . 32 在△ABC 中, AC sin B =BC sin A ,∴AC =BC ·sin B sin A =32× 22 3 2 =2 3. 4.在△ABC 中,若∠A=30°,∠B =60°,则a∶b∶c=( ) A .1∶3∶2 B .1∶2∶4 C .2∶3∶4 D .1∶2∶2 5.在△ABC 中,若sin A>sin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复习导数训练题文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复习导数训练题(文)一、考点回顾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是导数应用的基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方式以客观题为主,主1. 要考查导数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导数已由解决问题的工具上升到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2.具,特别是利用导数来解决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问题。选择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不等式、解答题侧重于导数的综合应用,即与函数、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和最值问题,数列的综合应用。3.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函数关系),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内只有一个极值点,此时函数在这点有极大(小)值,而此时不用和端点值进行比较,也可以得知这就是最大(小)值。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求导公式。 13f(x)?x?2x?1??ff(?1)(x)3的值是的导函数,则。例1. 是 ????2?1?2?1?f'32x??xf'解析:,所以 答案:3 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的求导法则。 考点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1x?y?2(1?(1))f(x)My,f2,点则图数2. 例已知函的象程的处切线方在是 ??(1)(f1?)f。 115???fk?'1M(1,f(1))222,所的纵坐标为,所以,由切线过点,可得点M 解析:因为5???f1?????3'f1?f12以,所以3 答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32?3)(1,2??4x?yx?2x例3. 。在点曲线处的切线方程是 2?3)(1,4??4xy'?3x5?k?3?4?4??解析:,所以设切线方程,处切线的斜率为点?3)(1, ?3)y??5x?b(1,2b?,将点处的切线为带入切线方程可得,所以,过曲线上点5x?y?2?0方程为:5x?y?2?0答案:点评:以上两小题均是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考查。 考点三: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23x?,y0x l:y?kx x?3x?2y?xl与曲线C且直线相切于点,,例,4.已知曲线C:直线000l的方程及切点坐标。求直线y??00k??x??0x y,x?0在曲析解:线直线过原点,C则。由点上, ??00232x?2x?3xy?x yx,y'?3x?6x?2??0在,处,。又 则00y20?x?3x?2 000000??222x?3x?2?3x?6x?22x?'6x??3xk?f?,整曲线C,的切线斜率为 0000000331y???k??x03x??2x x?00082400。所以,(舍),此时,,解得:理得:,或033??1,???y??x82l??4的方程为,切点坐标是直线。 33??1,???y??x82l??4的方程为,切点坐标是答案:直线点评:本小题考查导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 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 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 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 Ⅰ)情景设置: 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 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②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 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 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 为……(板书) 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 母a、b、c……(或x1、x2、x3……)表示 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 ③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 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 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 A ④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然后请同学们分别阅读课本P5和P40上相关的内容。 ⑤在数学里使用最多的集合当然是数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上与数集有 关的内容,并思考: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各用什么专用字母来表示?你 能分别说出各数集中的几个元素吗?(板书N、Z、Q、R、N*(或N+)) 注意:数0是自然数集中的元素。这与同学们脑子里原来的自然数就是 1、2、3、4……的概念有所不同 同学们完成课本P5练习第2大题。

全国数学高考真题文科函数

2012年高考文科数学汇编:函数 一、选择题 1 .(2012年高考(重庆文))设函数2 ()43,()32,x f x x x g x =-+=-集合 {|(())0},M x R f g x =∈> {|()2},N x R g x =∈<则M N I 为 ( ) A .(1,)+∞ B .(0,1) C .(-1,1) D .(,1)-∞ 2 .(2012年高考(天津文))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A .cos 2y x = B .2log ||y x = C .2 x x e e y --= D .3 1y x =+ 3 .(2012年高考(四川文))函数(0,1)x y a a a a =->≠的图象可能是 4 .(2012年高考(陕西文))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 ) A .1y x =+ B .2 y x =- C .1 y x = D .||y x x = 5 .(2012年高考(山东文))函数21 ()4ln(1) f x x x = +-+ ( ) A .[2,0)(0,2]-U B .(1,0)(0,2]-U C .[2,2]- D .(1,2]- 6 .(2012年高考(江西文))已知 2()sin ()4 f x x π=+若a =f (lg5),1 (lg )5b f =则 ( ) A .a+b=0 B .a-b=0 C .a+b=1 D .a-b=1 7 .(2012年高考(江西文))设函数211 ()21x x f x x x ?+≤? =?>? ?,则((3))f f = ( ) A . 15 B .3 C . 23 D . 139 8.(2012年高考(湖南文))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是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f x '是()f x 的导函数,当[]0,x π∈时,0()1f x <<;当(0,)x π∈且2 x π≠时 ,()()02 x f x π '- >,则函数()sin y f x x =-在[2,2]ππ-上的零点个数为 ( )

高三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B A ? (或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 于B A ?(1)A A ?? (2) A C ?,则B C ?且B A ?若(3) A B =,则B A ?且B A ?若(4) A(B) 或 B A 真子集 A ≠?B (或B ≠ ?A ) B A ?中至少 B ,且有一元素不属于A 为非空子集) A (A ≠ ??)1( A C ≠ ?,则 B C ≠ ?且A B ≠ ?若(2)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 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 都属于A B ?(1)A A ?(2)B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它有21-个真子集,它有21-个非空子集,它有22-非空真 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A B I {|,x x A ∈且 }x B ∈ (1) A A A =I (2)A ?=?I (3)A B A ?I A B B ?I B A 并集 A B U {|,x x A ∈或 }x B ∈ (1)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补集 U A e {|,}x x U x A ∈?且 ()U A A U =U e2 ()U A A =? I e1 (1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 ||x a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ax b +把 型不等式来求解 ||(0)x a a >> (2()()()U U U A B A B =I U 痧 ?()()() U U U A B A B =U I 痧?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复习导数训练题(文)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复习导数训练题(文) 一、考点回顾 1.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是导数应用的基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方式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导数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应用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导数已由解决问题的工具上升到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利用导数来解决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问题。选择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和最值问题,解答题侧重于导数的综合应用,即与函数、不等式、数列的综合应用。 3.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函数关系),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内只有一个极值点,此时函数在这点有极大(小)值,而此时不用和端点值进行比较,也可以得知这就是最大(小)值。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求导公式。 例1. ()f x '是3 1()213f x x x =++的导函数,则(1)f '-的值是 。 解析: ()2'2+=x x f ,所以()3211'=+=-f 答案:3 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的求导法则。 考点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例2. 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在点(1 (1))M f ,处的切线方程是1 22y x = +,则 (1)(1)f f '+= 。 解析:因为 21= k ,所以()211'= f ,由切线过点(1(1))M f ,,可得点M 的纵坐标为25 ,所 以 ()25 1= f ,所以()()31'1=+f f 答案:3

例3.曲线 32 242y x x x =--+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是 。 解析: 443'2 --=x x y ,∴点(13)-,处切线的斜率为5443-=--=k ,所以设切线方程为b x y +-=5,将点(13)-, 带入切线方程可得2=b ,所以,过曲线上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025=-+y x 答案:025=-+y x 点评:以上两小题均是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考查。 考点三: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例4.已知曲线C :x x x y 232 3+-=,直线kx y l =:,且直线l 与曲线C 相切于点()00,y x 00 ≠x ,求直线l 的方程及切点坐标。 解析: 直线过原点,则 ()000 ≠= x x y k 。由点 () 00,y x 在曲线C 上,则 02 30023x x x y +-=,∴?2302 00 0+-=x x x y 。又263'2 +-=x x y ,∴ 在 ()00,y x 处 曲线C 的切线斜率为 ()263'02 00+-==x x x f k ,∴?2632302 002 0+-=+-x x x x ,整理 得:0 3200=-x x ,解得: 230= x 或00=x (舍),此时,830-=y ,41 - =k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 x y 41 -=,切点坐标是??? ??-83,23。 答案:直线l 的方程为 x y 41 -=,切点坐标是??? ??-83,23 点评:本小题考查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切点既在曲线上又在切线上”这个条件的应用。函数在某点可导是相应曲线上过该点存在切线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考点四:函数的单调性。 例5.已知()132 3 +-+=x x ax x f 在R 上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函数()x f 的导数为 ()163'2 -+=x ax x f 。对于R x ∈都有()0'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

第一章 集 合 1 、1、1集合的含义 【探索新知】 在小学、初中我们就接触过“集合”一词。 例子: (1)自然数集合、正整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不等式0722>--x x 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方程0232=+-x x 解的集合。 (4)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5)二次函数2x y = 图像上点的集合。 (6)锐角三角形的集合 (7)二元一次方程12=+y x 解的集合。 (8)某班所有桌子的集合。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问题1、从字面上看,怎样解释“集合”一词? 2、如果上面例子中的数、点、图形、数对和物体等称为“研究对象”,那么集合又是什么呢? 1、集合、元素的概念 再看例子 (9)质数的集合。 (10)反比例函数x y 1=图像上所有点。 (11)2x 、2 y xy +、22y - (12)所有周长为20厘米的三角形。 问题3、从集合中元素个数看,上面例子(1)(2)(4)(5)(6)(7)(9)(10)(12)与例子(3)(8)(11)有什么不同? 2、有限集和无限集

指出: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Cantor (1845~1918)在十九世纪创立的,集合知识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集合、元素的记法 问题4、(1)集合、元素各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 (2)N 、)(+*N N 、Z 、Q 、R 等各表示什么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阅读教材填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 , 就记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 ____,读作“______ _____”. 用∈或?填空: 1、6______N , 23-______Q , 31_______Z ,14.3_______Q π_______Q , 2、设不等式012>-x 的解集为A ,则 5_______A , 3-_______A 3、012=+-y x 的解集为B ,则)4,1(-_______B , )3,1(_______B , 2-_______B 问题5、元素a 与集合A 有几种可能的关系? 集合的性质 ① 确定性: 例子1、下列整体是集合吗? ①个子高的人的全体。②某本数学资料中难题的全体。③中国境内的海拔高的山峰的全体。 2、集合A 中的元素由∈Z,b ∈Z)组成,判断下列元素与集合A 的关系? (1)0 (2 (3 ②互异性: 例子、集合M 中的元素为1,x ,x 2-x ,求x 的范围?

高考复习文科函数知识点总结

函数知识点 一.考纲要求 注:ABC分别代表了解理解掌握 二.知识点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f:A→B 概念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2)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 2、函数f:A→B 是特殊的映射 (1)、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都是非空数集。函数y=f(x)是“y是x 的函数” 这句话的数学表示,其中x是自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f 是表示对应法则, 它可以是一个解析式,也可以是表格或图象,

也有只能用文字语言叙述.由此可知函数图像与 x 轴至多有一个公共 点,但与 y 轴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是任意个。(即一个x 只能对应一个y ,但一个y 可以对应多个x 。) (2)、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 定作用的 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它是一个区间概念,即函数的单调性是针对定义域内的区间而言的。判断方法如下: 1、作差(商)法(定义法) 2、导数法 3、复合函数单调性判别方法(同增异减) 三.函数的奇偶性 ⑴偶函数:)()(x f x f =- 设(b a ,)为偶函数上一点,则(b a ,-)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y 轴对称,例如:12+=x y 在)1,1[-上不是偶函数. ②满足)()(x f x f =-,或0)()(=--x f x f ,若0)(≠x f 时,1) () (=-x f x f . ⑵奇函数:)()(x f x f -=- 设(b a ,)为奇函数上一点,则(b a --,)也是图象上一点.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3x y =在)1,1[-上不是奇函数. ②满足)()(x f x f -=-,或0)()(=+-x f x f ,若0)(≠x f 时, 1)() (-=-x f x f ※四.函数的变换 ①()()y f x y f x =?=-: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得到的新的图像 就是()y f x =-的图像; -a -c -b d c b a y=f(x) o y x ? -a -c -b d c b a y=f(-x) o y x ②()()y f x y f x =?=-: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得到的新的图像就是()y f x =-的图像;

全国高考数学复习微专题: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图像 一、基础知识 1、做草图需要注意的信息点: 做草图的原则是:速度快且能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草图能够显示出函数的性质。在作图中草图框架的核心要素是函数的单调性,对于一个陌生的可导函数,可通过对导函数的符号分析得到单调区间,图像形状依赖于函数的凹凸性,可由二阶导数的符号决定(详见“知识点讲解与分析”的第3点),这两部分确定下来,则函数大致轮廓可定,但为了方便数形结合,让图像更好体现函数的性质,有一些信息点也要在图像中通过计算体现出来,下面以常见函数为例,来说明作图时常体现的几个信息点 (1)一次函数:y kx b =+,若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通常可利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来确定直线 特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信息点:与坐标轴的交点 (2)二次函数:()2 y a x h k =-+,其特点在于存在对称轴,故作图时只需做出对称轴一侧的图像,另一侧由对称性可得。函数先减再增,存在极值点——顶点,若与坐标轴相交,则标出交点坐标可使图像更为精确 特点:对称性 信息点:对称轴,极值点,坐标轴交点 (3)反比例函数:1 y x = ,其定义域为()(),00,-∞+∞U ,是奇函数,只需做出正版轴图像即可(负半轴依靠对称做出),坐标轴为函数的渐近线 特点: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渐近线 信息点:渐近线 注: (1)所谓渐近线:是指若曲线无限接近一条直线但不相交,则称这条直线为渐近线。渐近线在作图中的作用体现为对曲线变化给予了一些限制,例如在反比例函数中,x 轴是渐近线,那么当x →+∞,曲线无限向x 轴接近,但不相交,则函数在x 正半轴就不会有x 轴下方的部分。 (2)水平渐近线的判定:需要对函数值进行估计:若x →+∞(或-∞)时,()f x →常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

(完整word版)高三数学文科集合逻辑函数练习题

高二文科数学月考检测 一 选择题 1. 集合}log ,2{3a M =,},{b a N =,若}1{=?N M ,则N M U =( ) A 、{0,1,2} B 、{0,1,3} C 、{0,2,3} D 、{1,2,3} 2. 已知命题p 、q ,“p ?为 真”是“p q ∧为假”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 x =是同一函数的是 ( ) A .()2y x = B.33y x = C.2 y x = D.2 x y x =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存在,0x x e ∈≤R B .1,1a b >>是1ab >的充分条件 C .任意2,2x x x ∈>R D .0a b +=的充要条件是1a b =- 5.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对任意R x ∈,都有)()4(x f x f =+,若2)1(=-f ,则)2013(f 等于( ) A 、-2 B 、2 C 、2013 D 、2012 6.当(0,)x ∈+∞时,幂函数21(1)m y m m x --=--为减函数,则实数m =( ) A .m=2 B .m=-1 C .m=2或m=1 D . 152 m +≠ 7. 函数y=x ln(1-x)的定义域为( ) A .(0,1) B.[ 0,1) C.( 0,1] D.[ 0,1] 8.函数sin ((,0)(0,))x y x x =∈-π?π的图象大致是

9.设()lg(101)x f x ax =++是偶函数,4()2x x b g x -=是奇函数,那么a +b 的值为 A .1 B .-1 C .21 D .-2 1 10.定义方程f (x )=f ′(x )的实数根x 0叫做函数f (x )的“新驻点”,若函数g (x )=2x ,h (x )=ln x ,φ(x )=x 3(x ≠0)的“新驻点”分别为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B .c >b >a C .a >c >b D .b >a >c 二 填空题 11. 命题“?x ∈R ,x 2>4”的否定是____ _____. 12.设函数32)(+=x x f ,)()2(x f x g =+,则=)(x g 。 13.曲线 22y x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14.已知函数???≥-<=, 1),1(,1,2)(x x f x x f x 则=)8(log 2f 15. 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x f 满足:)()1(x f x f -=+,且在[-1,0]上是增函数,下列关于)(x f 的判断:①)(x f 是周期函数;②)(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对称;③)(x f 在[0,1]上是增函数;④)(x f 在[1,2]上是减函数;⑤)0()4(f f = 其中判断正确的序号是 。 三 解答题 16.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a 2240x ax ++>对一切R x ∈恒成立;命题q :函数()(32)x f x a =-是增函数,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