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洛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小组:司徒达茜崔帅

学号:080110316 080110273

班级:08级行政管理

一、洛阳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两岸,是中国7大古都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8县6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4公里,总人口642万,市区人口147万。

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100多位帝王在此执政,建都史长达1529年,建城史近4000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洛阳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也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洛阳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道家经典创作于此,儒家经学兴盛于此,释教佛学发展于此,伊洛理学渊源于此.洛阳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75处,出土馆藏文物近40万件,占全国出土文物的十三分之一。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斐声海内外;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被誉为“释源”、“祖庭”;周王城车马坑博物馆内的“天子驾六”出土时曾震惊文物界;中国三大关庙之首的关林引来众多炎黄子孙朝圣拜谒。

洛阳交通便利。陇海、焦柳铁路,连霍、二广高速在此交汇,洛阳民航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国际空港之一,可供大型客机全天候起降。

洛阳工业基础良好,科研院所较为集中。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安排在这里,建成了一拖、洛轴、洛矿、洛铜等一批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奠定了洛阳良好的工业基础,目前全市拥有国有大中型企业89家,其中特大型企业5家。洛阳拥有部属以上科研院所14个,省市所属科研院所18个,有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万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1972名,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自古名甲天下。洛阳每年4月举办牡丹花会,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近年来洛阳还相继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双拥模范城市四连冠、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市、中国最佳十大魅力城市等称号。

二、洛阳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2009年,洛阳完成生产总值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位居全省第2位,中部第4位,中西部第7位,增速全国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40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分季度看,经济增长逐季加快。一季度增长8.6%,二季度增长10.7%,三季度增长14.1%,四季度增长17.5%。

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35.14万吨,同比增长1.9%,连续7年总产量超过2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110.08万吨,同比增长1.5%;秋粮125.06万吨,同比增长2.3%。

(一)、工业:实现增加值830亿元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30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01.6亿元,同比增长15.9%,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28.4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6.7%。

此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8.3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利税277.3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利润137.6亿元,同比增长18.1%。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均实现了正增长。

(二)、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逾1280亿元

2009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80.5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6亿元,同比增长6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08.5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98.3亿元,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4.4亿元,同比增长22.8%。

房地产投资回升明显。去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7.9亿元,同比增长25%,扭转了前七个月的负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活跃。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1%、48.3%,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加快了45.2个百分点和58.6个百分点。

(三)、消费: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7.3亿元

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7.3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汽车类同比增长70.8%,增速比2008年加快52.7个百分点,医药类同比增长51.7%,家具类同比增长38.3%,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23.3%。

三、洛阳开放型经济发展概况

1983年8月23日,洛阳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洛阳彩色摄影扩印服务中心”成立,实现了河南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零的突破,揭开了洛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着力扩大招商引资,着力调整对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洛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在对外贸易上,已与世界六大洲的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外贸自营企业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2041家,138种“洛阳制造”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7亿美元。

在招商引资上,洛阳已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内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外资企业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1家发展到现在的821家,沃尔玛、家乐福、台塑集团等5家世界500强,中船重工、中铝集团、恒大地产等30家中国500强相继入驻洛阳,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31.5亿元,引进外资23.4亿美元。

在对外经济合作上,洛阳已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外经自营企业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22家,境外投资企业达到21家,累计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营业额4.6亿美元,境外派出劳务达到2万人次。

外向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洛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初步形成了洛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洛阳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招商引资经历了引资规模从小到大、外来投资企业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洛阳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1家,合同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6万美元。进入90年代,洛阳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510家,合同利用外资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8亿美元,分别是80年代的22倍和42倍;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88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的第一措施来抓,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的高潮,招商引资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可喜局面。特别是2004年—2008年五年间,全市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040个,投资总额2781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588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市

外境内资金由2003年的3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0.6亿元,是2003年的7.5倍。五年来,全市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217家,合同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由2003年的7441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99 亿美元,是2003年的12倍。

(三)洛阳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与世界六大洲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2041家企业开展国际贸易,138种“洛阳制造”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从1978年的326.8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3.7亿美元。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洛阳进出口规模一直位居全省首位,从1991年的1048万美元增至2000年的2.1亿美元,累计进出口总值14.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41.6%。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洛阳对外贸易健康发展,进出口总值大幅度提高。特别是2004年—2008年五年间,全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0亿美元,出口45亿美元,进口14.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已由2003年的4.47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8.9亿美元,是2003年的4.2倍,年均增长32.9%;其中出口由2003年的3.2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3.5亿美元,是2003年的4.1倍,年均增长32.6%。机电产品出口由2003年的4329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5亿美元,是2003年的15倍,年均增长7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2003年的3392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2亿美元,是2003年的6.5倍,年均增长45.3%。进口由2003年的1.18亿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5.4亿美元,是2003年的4.5倍,年均增长33.5%。

30年来,洛阳规模出口企业快速壮大,去年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达到74家,栾川钼业集团出口达2.67亿美元,中铝洛铜、中铝河南铝业,一拖国贸、阿特斯光伏、中信重机等15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

(四)洛阳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经济合作关系,拥有获得外经自营权的企业22家,形成了以中油一建、石化工程公司、第四设计院、中铁隧道集团、中铁十五局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承揽国际工程项目队伍。

特别是2004年—2008年五年间,全市累计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4.6亿美元,实现营业额3亿美元,外派劳务1.6万人。其中营业额由2003年的2726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49亿美元,是2003年的5.5倍;对外劳务由2003年的418人增加到2008年的3619人,是2003年的8.4倍,年均增长43%。

回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洛阳的对外开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目前

已进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展望未来,洛阳将坚持不懈的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的跨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报告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 作者简介:房国忠(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摘要:与英美发达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相比,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还存在着非协同因素,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要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相协调,应基于英美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06)11-0060-03 各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 展密切相关,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发展进程中投资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 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对“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刻认识的确立,投资银行发

展必将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及和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 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是指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体经济发展之间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地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以实现区域经济和投资银行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协同发展的投资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效的组织协调与协和互动的作用。纵观西方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以美英为代表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在整体上的协同关系。作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银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着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区域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带动投资银行业的兴起与壮大,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课程:国际贸易 专业:国际工商管理 年级:14级 姓名:江新周 学号:1469001005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 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一、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于本选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正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比较分析,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或形式 进行概括总结,诸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等。 (1)张纪康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区域一体化形成中相应的实质基础及其形式,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实现形式归结为四种一是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市 场导向型的一体化,分为欧盟和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型一体化,如东亚地区各国三是政策导向型一体化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双边一体化协议如墨西哥、智利,并在对比分析中进行了条总结。文章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分祈了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式,即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南二匕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 (2)汤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入手,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是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 (1)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 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形式将是建立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上合组织促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理论中,认为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选择。但龚新蜀,刘庆岩从上合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入手,认为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贸易依存度不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相互投资,导致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具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局部带动整体,加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等四种途径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2)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陈裴对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了事后研究,研究结果是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域贸易合作方面作用有限。邱丹阳,运

洛阳新都汇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

洛阳新都汇商业区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对河南省洛阳市新都汇商业步行街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主要以该商业步行街的交通现状,所处地域的文化特性,涉及的人文历史进行调查研[关键词] 新都汇商业步行街文化地域 洛阳新都汇,位于洛阳市西工区中心中州中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南临中州中路,东临解放路,北临唐宫西路,西面紧挨高级住宅小区(中泰花园),邻近王城公园及洛阳火车站。总占地30000余平方米,地块为L形,南北长约220米,宽度可达170米,三层立体复式步行街,层次错落,是目前洛阳休闲娱乐购物配套最完善的大型商业步行街。 新都汇商业步行街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结构为4层立体复式连廊开放店铺和封闭式大卖场,并由6座过街廊桥和39部电梯交替相连,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动线设计自然流畅。 绿草花木、喷泉流水、清新的空气、 充足的阳光、悦耳的背景音乐…… 人性化功能分区、充分接触自然的 开放空间、人造小品景观、多功能 休闲区以及接连不断的精彩文艺演 出,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舒适优美 的消费环境,使人们在休闲消费的 同时,尽情欣赏美景和演出活动, 充分体验愉悦消费生活的乐趣。 新都汇购物公园不是一条传统 的商业步行街,也有别于简单意义 上的购物中心,它是一家集购物、 休闲、餐饮、娱乐、住宿、旅游观光、美容健身、文化教育、金融、婚纱摄影等多种生活元素于一体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生活方式购物中心)。新都汇购物公园完善的经营项目和功能配置,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消费的需求,而且充分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社交活动的场所,使人们在休闲及消费过程中,获得一站式生活方式的立体享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年6月22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3)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5)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 (8)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8)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0)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2)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4)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16)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17)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与金融展望 (19) 附录 专题 (21) 专题1 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情况研究 (21) 专题2 房地产市场分析 (26) 专题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 (29) 专题4 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32) 专题5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 (36) 表 表1 201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2 2017年各地区进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3 2017年各地区出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4 2017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情况 (5) 表5 2017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发生额占比利率区间分布 (6) 表6 2017年各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部分运营指标 (7) 表7 2016~2017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9) 表8 2016~2017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1) 表9 2016~2017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3) 表10 2016~2017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5) 表11 2017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16) 表12 2017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6) 表13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和增长率 (26) 表14 2016~2017年各地区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 (28) 表15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贷款比重和增长率 (28)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答案】

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或规定的答题区域外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近年来,我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把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从经营主体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必要性在于 ①商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企业利润②商品的质量关系着商品价值的实现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劳动的消耗成正相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信息,2019年7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796元;8月2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0570元。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内外贸企业不希望大幅波动,平稳运行利于发展进出口贸易②中国不希望人民币大幅贬值,升 值才有利于经济稳中有进③中国公民不希望人民币贬值,贬值会增加境外旅行的成本④境外制造商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升值会大幅减少企业营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3月份以来,全国鸡蛋价格开始上涨,主要是由于入伏后,鸡蛋供不应求。造成这次鸡蛋供不应求的原因可能是 ①饲料价格上涨,鸡蛋成本上升②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走低③肉类价格上涨,鸡蛋需求增加 ④受天气影响,鸡蛋季节性减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印发《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清理、排查、纠正工程项目招投标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和实践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此举旨在 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②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④ 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5月16日,美国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众多美国企业将停止给华为供应先进芯片和技术。17日凌晨,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公司立即宣布,“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华为已执行十多年的备胎计划将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和连续供应。华为应对美国封杀的举措,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2018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我市事项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2018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 我市事项责任分工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政机关 【发文字号】洛政办[2018]35号 【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3.27 【实施日期】2018.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2018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工的通知 (洛政办〔2018〕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办〔2018〕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办法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8〕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2018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办理责任,现将《2018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落实情况请于每月25日前报市政府督查室。 附件:2018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工

2018年3月27日附件 2018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我市事项责任分工 一、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分别由不低于250元、142元提高到不低于262元、154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将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8元;继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残联,各县(市、区)政府 二、推进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在有条件的省辖市开展青年人才住房保障试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名牌就是质量、技术、信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高度统一既体现了“好”又反映了“快”实践证明名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城市形象具有显著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实施名牌战略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名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局作为全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组织牵头部门如何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名牌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组织对全市名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名牌经济现状 近年来我市实施名牌战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企业积极投入名牌建设为主体政府大力引导、扶持、培育、发展、宣传名牌社会各方积极支持推进名牌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名牌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从竞争力角度看一个城市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而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崛起过程就是该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过程。

近年来我市名牌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以优质高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名牌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明显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在金融“寒流”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1、名牌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市政府制订了“十一五”全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制订培育发展名牌的规划出台了实施名牌战略的扶持激励政策。目前全市有有效期内中国名牌产品27个名列全省第三(苏州63个、无锡34个)全省中国名牌产品232个我市占全省的比重11.5%;有166个__名牌产品列全省第四位(苏、锡、南京)全省__名牌产品1683我市占全省的比重10%;328个__名牌产品。 2、名牌经济贡献份额明显提高。在规模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工业销售额为14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的27.6%比上年增加了378亿元。而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足8%的445家名牌企业创造了全市近27%的工业增加值。在效益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利润为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额的28.32%高于全市同期规模以上利润增幅7个百分点反映名牌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税收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税收为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9.36%在出口创汇上,20_______年全市名牌企业出口创汇额达35亿美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出口创汇额的29.91较上年净增11亿元。近三年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年市场销售额以33.7%以

洛阳商业地产调查报告

洛阳商业地产调查报告 自2004年以来一场商业地产开发、投资、消费热潮,开始在洛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王府井、铜锣湾、沃尔玛、家乐福、家世界等国内外商业巨头相继相中洛阳,在洛阳落地生根,预示洛阳商业发展的良好空间,同时也迎来了洛阳商业蓬勃发展的最好机遇,但机遇背后也蕴藏着极大的投资风险。 一、洛阳商业地产发展概况: 1、宏观基本情况: 自2004年以来,洛阳的商业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宝龙城市广场特大型商业群体在洛阳新区破茧而出,王府井、丹尼斯、铜锣湾、沃尔玛、家乐福、家世界等国内外商业巨头先后进驻,对洛阳传统的商业中心以及本土的商业形成极大的冲击,就此洛阳商业地产进入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的年代,与此同时洛阳商业残酷的竞争也揭开序幕。 诸多知名商业巨头进入洛阳,说明洛阳的商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洛阳市的目标是将洛阳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商业

中心城市,洛阳商业一直就辐射豫西地区,政策扶持加上洛阳在中西部城市的商业地位,使洛阳具备发展成中西部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的潜力。新商业体进入洛阳,对洛阳传统商业业态造成强烈冲击,洛阳市百货大楼,这个洛阳商业昔日繁荣的代表,经营惨淡,被迫与南京中央百货重组;涧西的润峰广场、广州市场百货大楼等,也不得不进行业态调整与寻求重组机会。不仅是他们自身管理的问题,更多的体现了在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洛阳商业地产在经历了无序发展之后,必须经历的阵痛,同时也拉开了洛阳传统商业中心重组的序幕。在外来商业巨头的冲击下,洛阳的商业发展将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继续帝都的繁荣。 2、洛阳商业整体格局: 洛阳商业整体呈现城南、城北两大专业市场群,市中心商业中心沿洛阳东西走向中轴线——中州路分布的格局。 (1)、专业市场群: 城南关林市场群,以小商品、建材、塑料产品等为主,关林市场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经有400年历史,从80年代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依托关林客运站以批发为主导,兼顾市内零售。城北道北路以及道南路市场群以建材、石材、家电、图书等为主,依托汽车站、火车站为中心,形成物流配送的市场集群。 (2)、中州路商业中轴线: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 例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一、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原因及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 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地理区位基础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以贯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以推动这两个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资源禀赋基础 成渝经济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历来就是我国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成渝经济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无霜期长,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自然条件良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成本比低,能源和水的保障程度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较好,复种指数高,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未来最大的能源基地。成渝经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多年平均流量为13680米/秒,年径流量为4233亿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能源、矿产资源中,除石油资源短缺外,其他多居全国前列。此外,成渝经济区也是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受到联合国保护的遗产最多的旅游资源富集带。 成渝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渝经济区人口接近1亿,是七大经济区中人口最多的区,人口密度达到490人/平方公里,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 (洛政[2008]1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范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农民建住宅占用耕地,正确引导农村居民集约节约用地、依法合理利用土地,遏制违法占用宅基地行为,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是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宅基地管理不好,不但会出现村庄建设严重侵占农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扰乱土地管理和村庄建设秩序等问题,而且也容易产生宅基纠纷和资源浪费,引发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有效地节约和保护土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村宅基地管理作为关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 二、认真实施农村规划管理 各地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县域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乡镇建制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抓紧编制、修订、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监督实施规划。村庄建设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和用地面积,严禁擅自占用基本农田。要充分挖掘现有村庄用地潜力,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地进行旧村改造。要严格执行《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办法》和《镇规划标准》,严格控制宅基用地标准,并从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和改善村容村貌出发,合理划定功能区。做好与原有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住宅,不搞大拆大建,尽可能减少既有宅基的拆迁和调整,以减少矛盾和纠纷。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建设要依照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并纳入城市规划控制范围。 村庄建设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的各类建设,必须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在建设公益设施和划定村民宅基地等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要本着科学引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新建与拆旧的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有条件的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或住宅楼。对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 农民建房安排宅基地,要本着有利于保护耕地、实施规划、综合治理“空心村”和改善村

洛阳市第二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857 洛阳市第二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市第二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 研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4月17日,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发布我市第二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涉及全市200多家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调查内容涵盖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集体合同签订、休息休假落实等多个方面。 结合去年9月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发布的第一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研报告,XX年,我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较

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决定

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的 决定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28 【实施日期】2010.04.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决定 为加快我市信息化工作步伐,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宏伟目标,特做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已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在当前经济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现代化水平、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和决定性因素。我市经济社会正处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全力推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及发展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以电子政务为引导,“无线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大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引企、引智力度,引进和培育信息化龙头企业,“以平台引企业,以企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着力推进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方面的应用,实现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以信息产业的培育发展支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应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促进各领域、各部门之间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提升。 加强整合、资源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及有效利用,打破条块分割,促进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围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作目标 以信息化为核心动力形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使洛阳成为中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城市,跻身全国信息化先进城市行列。 到2012年,信息产业产值达4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建成一个国家级的电子信息产品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出5个超亿元全国领先的信息化企业。 努力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 建成一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基地。每年培育或引进5家电子商务企业,每年促进10家制造业企业和10家服务业企业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城市区60%的企业应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址众多。因此在洛阳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历史遗迹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这次旅游市场调研的结果,我们着重从旅游业的角度对以下几个地方进行分析,分别是天子驾六博物馆、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周公庙、封神宫。 在洛阳市的旅游业中,天子驾六博物馆有很大优势。第一、它的交通位置比较优越,位于市区,距离火车站、汽车站都很近,游客往来花费时间很少。第二、门票价格相对较低,成人每张三十元,学生半价,这对于广大的游客来讲是可以接受的。第三、该博物馆是在地下修建的,因此内部环境清幽,可以避免交通引起的嘈杂,从而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第四、就是它本身的名称,“天子驾六”不是一个名词,用它作为博物馆的名称对外来游客很有吸引力。当然通过调研和工作人员的介绍,天子驾六博物馆仍由不足之处,尚待改进。首先、博物馆内在展示周代礼仪制度上偏重于工作人员讲解和文字介绍,缺乏真正的实体文物,容易使游客产生空洞之感。其次,宣传力度较小,和龙门石窟、白马寺相比更显得相形见绌。据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内的墓葬坑是全国规格级别最高的车马墓葬坑,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提起洛阳先想到的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名胜古迹,天子驾六却鲜为人知,充分说明了其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应通过报纸、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再次,通过“王陵、王器、王都”所展现展示周代的礼仪制度是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一般需要较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可以看懂,对普通大众则缺乏吸引力。因此可以视频、模型等方式展示西周的历史风貌、文物制度、宗教礼仪。最后,据工作人员的介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对墓葬坑进一步挖掘,所以博物馆的面积很难进一步扩展,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游客数量。 我们再看龙门石窟,它是全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早已驰名中外。因此龙门石窟在旅游开发上已经相当充分,要想继续保持在洛阳旅游市场上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工作,这是继续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众多露天的石窟雕像、碑刻长期遭受风蚀、雨淋、水侵、日晒,因此保护工作是很必要的,尽管自然方面的损害很难避免。同时还有人为的损害也不容忽视、为此要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减少人为损坏的几率。再次、龙门石窟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只是一部分,可以根据现存石窟雕像的特征对于在历史上遭到破坏和已经消失的部分进行复原,尽可能展现龙门石窟的原来面貌,这也算是挖掘龙门石窟旅游潜力的一种方式。白马寺也是我们进行调研的重要对象。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白马寺的年代比龙门石窟更为久远,历史上几度兴废、重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保存这一历史遗迹花费了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整修,因此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这座千年古刹。和龙门石窟一样,白马寺在旅游开发上已经相当充分。如何继续保持白马寺的旅游价值并挖掘其旅游潜力也是摆在人们眼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白马寺作为中国的千年古刹,历经沧桑,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作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结晶所在,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白马寺在未来旅游市场上的潜力是巨大的,接待的游客数量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现在的白马寺规模在未来或许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因此,根据白马寺现在的建筑风格适当增加建筑规模也是必要的,这也是还原白马寺历史真相的必然要求。白马寺既然作为千年古刹,就应该对周围产生辐射作用,目前白马寺这一古建筑群周围现代风格的建筑居多,白马寺置身其中既独特又孤立,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寺院周围的古建筑,扩大古建筑的比重,增加古式

应用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 战略与布局调整 一、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 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 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 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如中部地区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通过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了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国家还鼓励一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模式。如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综改试验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验区。 3、增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中,“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据 ,“十一五”期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自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经济增速继续呈“东慢西快”的格局。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7.8%,25.8%和24.2%。就各区域占全国GDP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18.8%、17.2%提高到2012年的20.2%、19.8%,提高了1.4~2.6个百分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自2005年起扭转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