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45、试推导含有束缚水的油藏的综合弹性系效计算式

)

(w w o o f C S C S C C ++=*φ

其中:

*C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f

C ——岩石的压缩系效; o C ——原油压缩系效; w C ——地层水压缩系效;

o

S 、wi

S ——分别表示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推到: 1)压力下降p ?时,弹性采油量0V ?为:L V V V ???+=p 0 2)由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定义有:

p C p b L b f 0???φV V C V +=)C p f b φL C V +(=?

3)定义岩石综合压缩系数为:

p

10

b *??=

V V C

若流体为油水三相则:

)

(w w o o f C S C S C C ++=*φ

式中:L C 、f C ——分别为液体和岩石的压缩系数,1a -MP ;b V ——岩石的体积;p V ?——油层压力降低p ?时,孔隙体积缩小值;φ——岩石孔隙度,小数;

△P ——油层压力变化量,MPa ;。 46、导下关系式:

S

p S S S )1(*φφ-==

其中:S 、S P 、S s :分别代表以岩石外表体积、孔隙体积、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φ为岩石孔隙度。 推到:由三种比面定义有:

V

A

S =

; s s V A S =; p p V A S =

因为: V

V p =

φ; V V ?φ=p ; V V )φ-=1(s

由此可得出按以上三种不同体积定义的比面关系为:

s p 1S S S )-=(φφ?=

47、导由粒度组成资料估算比面的公式

∑=-=n

i i

i d G C S 1

/100)1(6φ

其中:S —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G i %—颗粒平衡直径为d i 由的含量; d i —第i 种颗粒的平均直径。

推到:该法适用于胶结疏松或不含粘土颗粒的岩石。考虑问题的思路是:先从简到繁。首先假设所有的颗粒均为理想的圆球形,随后再接近真实情况,考虑颗粒形状不规则的情况。

假设单位球形颗粒组合中,有N 个直径为d 的颗粒,则每个球形颗粒的表

面积为2i d π=S ,每个球形颗粒的体积为3i d 6

1

π=V 。

设每个球形颗粒组合体的孔隙度为φ,则在单位体积岩石颗粒所占的总体积为V =1-φ,故单位体积岩石颗粒的数量为:

3

i d )

1(61πφφ-=-=

V N 由此可以求出单位体积岩石颗粒的总表面,即比面积为:

d

)

1(6d 4i φπ-=?=?=N S N S

由于实际岩心是由不同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因此必须根据粒度组成的分析资料求比面。

若: 颗粒平均直径为1d 的含量为1G %

颗粒平均直径为2d 的含量为2G %

...........................

颗粒平均直径为n d 的含量为n G %

则单位体积岩石中,每种直径的岩石颗粒的总表面为:

%d )

1(611

1G S ?-=

φ

%d )

1(622

2G S ?-=

φ ……………………

%d )

1(6n n

n G S ?-=

φ 故单位体积岩石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即比面)为:

∑∑=-==n 1i i

i

i d 100)1(6G S S φ

由于自然界中真实岩石的颗粒不完全为球形,为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引入一个颗粒形状校正系数C(一般情况下,C 值取1.2~1.4),则有:

∑=-?=n 1i i

i

d 100)1(6G C S φ

50、 两岩样的粒度分析数据(不同筛选直径的重量百分数)如下表:

(1)绘出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2)计算出两样品的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效: (3)求各岩样的比面;

(4)从上计算结果分析对比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图1-3粒度组成分布曲线

图1-4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见上图; (2)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公式:1060/d d =α ;25

75d d S =

表1-1不同重量含量的颗粒直径mm

则由上公式计算得:岩样1的不均匀系数为5.3333,分选系数为1.5916;岩样2的不均匀系数为3.2000,分选系数1.3143。

(3)用粒度计算岩石比面公式:∑=-?=n 1i i

i

d 100)1(6G C S φ

则有岩样1的比面S=50.8366 cm -1;岩样2的比面S=68.9573 cm -1 (4)从以上的计算和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岩样2的粒度分布比岩样1均匀,分选较好。- 51、 已知一干岩样重量为32.0038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22.2946

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称得重量为33.8973克,求该岩样的孔隙体积、孔隙度和岩样视密度(煤油的重度为0.8045克/厘米3)。

解:由题意知,干岩样重量W 1=32.0038g ,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重量W 2=22.2946g ,饱和煤油岩样在空气中重W 3=33.8973g ρ煤油=0.8045g/cm 3,则有:

岩样外表体积 )(4223.148045

.02946

.228973.3332

3cm W W V b =-=

-=

煤油

ρ

岩样孔隙体积 )(3536.28045

.00038

.328973.3331

3cm W W V p =-=

-=

煤油

ρ

%3.16%1004223

.14356

.2V V b

p =?=

=

φ

)/(2191.24223

.140038

.3231cm g V W b b ===

ρ 52、

有一岩样含油水时重量为8.1169克,经抽提后得到0.3厘米3的水。该岩样

烘干后重量为7.2221克,饱和煤油后在空气中称得重量为8.0535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5.7561克,求该岩样的含水饱和度和含油饱和度及岩石的孔隙度。油重度为0.8760克/厘米3,水重度取1克/厘米3,煤油重度为0.8克/厘米3。

解:由题意知,含油水岩样重量W 1=8.1169g ,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重量W 2=5.7561g ,饱和煤油岩样在空气中重W 3=8.0535g ρ煤油=0.8g/cm 3,则有:

岩样外表体积 V b =(8.0535-5.7561)/0.8=2.8718 cm 3 岩样孔隙体积 V p =(8.0535-7.2221)/0.8=1.0393 cm 3 孔隙度 V p / V b =1.0393/2.8718=0.3619 含水饱和度 S w =V w /V p =0.3/1.0393=0.2887

含油饱和度 S o =V o /V p =(8.1169-0.3-7.02221)/0.8760/1.0393=0.6533

53、

已知一岩样含油、水时总重量为6.5540克,经抽提烘干后重量为6.0370克,抽提时所得水体积为0.3立方厘米,由煤油法测得岩样的孔隙度为0.25,设岩样的视密度为2.0克/厘米3,原油重度为0.8750克/厘米3,水的重度为1克/厘米3,试求此岩样的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各为多少?

解:由题意知,岩样总重量W 1=6.5540g ,干岩样重量W 2=6.0370g ,岩样视密度ρb =2g/cm 3,V w =0.3cm 3,φ=0.25,ρ0=0.8750g/cm 3,ρw =1g/cm 3 由b

p V V =

φ,有b p V V φ=

而b b V W 2=

ρ,则b

b W

V ρ2==3.0185 cm 3 所以V p =0.25×(6.0370/2)=0.755cm 3

w w W W W W W W νρ?--=--=21210水

)(217.03.010370.65540.6g =?--=

)(248.08750

.0217

.030

0cm W V ==

=

∴ρ

则:S o =0.248/0.755=32.85%;S w =0.3/0.755=39.74%;S g =1- S o - S w =27.41%

55、样长2.77厘米,直径为3.35厘米,在20℃时用盐水100%饱和并通过它,盐水的粘度为1厘泊,岩样两端的压差为251毫米汞柱,出口压力为1个大气压,其流量为0.02厘米3/秒,求用该盐水通过时岩样的渗透率为多少?若改用粘度为0.0175厘泊的气体100%饱和并通过上述岩样,在压差为25毫米汞拄,出口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时,得气体流量为0.12厘米3/秒。求气体岩样的渗透率,并对比气体和盐水测的结果。

解:由题可知,L=2.77cm ,d=3.35cm , μ盐水=1CP ,P2=1atm ,?P 盐水=251mmHg

柱=760251atm=0.33atm ,Q 盐水=0.02cm3/S ,μg=0.0175cp , ?Pg=25mmHg 柱

=760

25atm , Qg=0.12cm 3/s 对盐水测,由达西公式有:

D P d L

Q P A L Q K 0191.033

.035.314.34

77.210024

22

=?????=

??=

?=

盐水

盐水盐水盐水

盐水盐水盐水πμμ

对气测,由?Pg=P 1-P 2有P 1=?Pg+P 2=0.033+1=1.033(atm)

而)

(8)

(4

2)

(222

212

022212

022

21

0P P d L

QgP P P d

L

QgP P P A L QgP K g g g -=

-=

-=

πμπμμ

)

1033.1(35.331477

.20175.0112.082

22-??????=

=0.0197(D)

比较K 盐水和Kg 可知,由于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气测岩石渗透率Kg 大于液测渗透率K 盐水。

56、有一岩样在满足“达西渗流条件下”,用纯油测得的渗透率为300md ,若改用纯气体在进口压力为l0tm ,出口压力为5atm 时,测得的渗透率为420md ,求用该气体作气源,在进口压力为14atm 、出口压力为1atm 时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多少? 答:根据克林肯贝格给出了考虑气体滑动效应的气体渗透率数学表达式:

)1(P

b K K g +

=∞ 式中:K g ——气测渗透率;

K ∞——等效液体渗透率;

P ——岩心进出口平均压力,P =(P 1+P 2)/2;

b ——取决于气体性质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常数,称为“滑脱因子”或“滑脱系数”。

由已知得: K ∞=300md ;因P =P 1+P 2=(10+5)/2=7.5atm 时,K g =420md 。 则:b=3

即有:P =P 1+P 2=(14+1)/2=7.5 atm 时,K g =420md 。

57、已知某一低饱和油藏中含束缚水24%,并分析得油、水和岩石压缩系效分别为C o =70×10-51/atm ,C w =4.5×10-51/atm ,C f =1.4×lO -51/atm.,并测得油藏孔隙度为27%,试求该油藏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若油藏含油体积为1500米3,原始地层压力为270atm ,原油的饱和压力为200atm ,试估算该油藏的弹性可采储量。 解:由题可知,S wi =24%,C 0=70?10-51/atm , C w =4.5?10-51/atm , C f =1.4?10-51/atm , φ=27%, V 0=1500万m 3, P i =270atm , P b =200atm

由)(*00S C S C C C C C wi w f L f ++=+=φφ

)]1([0wi wi w f S C S C C -++=φ

=1.4?10-5+27%?[4.5?10-5?24%+70?10-5?(1-24%)]

=1.606?10-4(1/atm)

又由b

p V V =

φ有φ

p

b V V =

,而p

V V S 0

0=

因而00S V V p =

所以φ

φ)1(0

00wi b S V S V V -==

所以)(*b i b P P V C V -=?

)()1(0

*

b i wi P P S V C --=φ

)200270(%

27%)241(1500

10606.14-??-?

?=-

=82.16(万m 3)

即该油藏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为1.606?10-41/atm ,弹性可采储量为82.16万m 3。 59、有一横向非均质岩石如图,由实验测得各区域内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分别为:

1φ= 18%,2φ=22%;3φ=24%;K 1=160md ,K 2=320md ,k 3=350md ;L 1=3cm ,L 2=l4cm ,L 3=11cm

(1)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岩石的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

(2)以储集能力相等计算岩石的平均孔隙度; (3)以渗流能力为等效依据计算岩石的平均渗透率。

解:(1)由n

n

i i

∑==

1

φ

φ 有

%33.213

%

24%22%83

3

21=++=

++=

φφφφ

由n

K

K n

i i

∑==

1

)(67.2763

350

3201603321mD K K K K =++=++=

(2)由储集能相等,即孔隙体积相等有: Vp=Vp1+Vp2+Vp3, 而Vp=φ·V b

所以有:332211b b b b V V V V φφφφ++=?,而Vb=L·A 因而有A L A L A L A L 3322211φφφφ++=?? 所以3

213

322113

32211L L L L L L L

L L L ++++=

++=

φφφφφφφ

11

14311

%2414%223%18++?+?+?=

=22.36%

(3)根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由单相渗流的达西公式有:

)

()()()()(321213212321

211211111L L L P P A K L P P A K L P P A K L P P A K Q ++-=

-=-=-=μμμμ 从而,3

322112

1332211212121111132121//////)(K L K L K L P P K L K L K L P P P P P P L L L P P K ++-=

++-+-+-=++- 3

322113

21///K L K L K L L L L K ++++=

L 1

φ1 K 1

L 2 φ2 K 2

L 3 φ3 K 3

P

P'1

P'2

P 2

)(10.298350

/11320/14160/311

143mD =++++=

61、某油田深层系地层中含有一定量的伊/蒙混层,绿/蒙混层、膨胀性绿泥石和伊利石,因此存在发生水敏损害的可能,为此对三块油层岩心进行水敏试验。首先地层水测出岩心的渗透率K f ,然后用次地层水(降低一半浓度的地层水)测岩心渗透率K af ,最后纯水测得岩心渗透率为Kw :测试数据见下表:

b )各岩心水敏程度评价如何?

解:由水敏指数公式L

W L W K K K I -=,得:

岩样1:L W L W K K K I -==(251-191) /251=0.2390

岩样2:L W L W K K K I -==(100-55.5) /100=0.445 岩样3:L

W L W K K K I -==(3.79-1.01) /3.79=0.7335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作业:四、2-1

、2-3、2-4、2-5

2-1.天然气组成分析资料如下表:

(1)求各组分的摩尔组成。

(2)由摩尔组成计算天然气的分子量和比重。 解:(1)由∑==

n

i i Mi

Gi Mi

Gi y 1

//而∑=+++=4

1

4/43/32/2//i M G M G M G Mi Gi Mi Gi

所以∑+

++=

124

.5807

.0097.4409.0070.3014.0043.1670.0/Mi Gi

=0.0515

847.00515

.0043

.16/70.0/1

/14

1

1==

=

∴∑=i Mi

Gi M G y

090.00515

.0070

.30/14.0//4

1

2

22==

=

∑=i Mi

Gi M G y

040.00515

.0097

.44/09.0//4

1

3

33==

=

∑=i Mi

Gi M G y

023.00515

.0124

.58/07.0/4

/44

1

4==

=

∑=i Mi

Gi M G y

(2)由∑∑==+++===n

i i i i i i M y M y M y M y M y M y M 1

4

1

44332211

=0.847?16.043+0.090?30.070+0.040?44.097+0.023?58.124 =19.395

670.096.28395

.19===Mair M γ

2-3.天然气的比重为0.743,当地层压力为136Kg/cm 2,地层温度为93.3?C ,求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解:由题可知,γ=0.743, P=136kg/cm 3=136atm , T=93.3?C=366.3?K 根据γ查天然气比重与视临界参数的关系图可得,T pc =221?K ,P pc =46.3atm 又由66.12213.366===

pc pr T T T ;96.23

.46136===pc pr P P P 根据T pr ,P pr 查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图片得Z=0.85。

2-4.天然气的比重为0.74,地层温度为99?C ,地层压力为156.4kg/cm 2,计算该气体的体积系数。

解:由题可知,γ=0.74,P=156.4kg/cm 2=156.4atm , T=99?C=372?K 根据γ查天然气比重与视临界参数的关系图可得,T pc =220K ,P pc =46.4atm 所以69.1220372===

Tpc T T pr ; 37.34

.464.156===Ppc P P pr 根据Tpr ,Ppr 查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图版得Z=0.855。 又由p

p t Z

p T ZTp V V B sc

sc sc c s g 293273+===

P T Z 1293=0069.04.1561293372855.0=??=

2-5.某油田气的组成分析结果为:

地层温度32?C ,油层压力83atm (1)求气体的压缩因子; (2)求气体的体积系数;

(3)若油井日产气10000m 3(标准状况),则它在地下所占的体积为多少? (4)求该气体的压缩系数; (5)求该气体的粘度。 解:由题知,T=32?C=305?K. P=83atm

∑=+++==n

i c c c c ci i pc T y T y T y T y T y T 144332211

=0.902?190.67+0.045?305.50+0.037?370.00+0.021?425.39 =208.35503(?K)

∑=+++==n

i c c c c ci i pc P y P y P y P y P y P 144332211

=0.902?47.3+0.045?49.8+0.037?42.6+0.021?37.9 =47.2777(atm) 所以4638.135503.208305===

pc pr T T T 7556.12777

.4783===

pc pr P P P (1)根据T pr ,P pr 查天然气的因子图版得Z=0.83。

(2)P Psc

t Z B g =

+=293273 0104.083

1

29330583.01293=??==P T Z

(3)由题意知V sc =10000m 3 而sc

f g V V B =

所以有)(104100000104.03m V B V sc g f =?==

(4)根据T pr ,P pr 查天然气的对比重温压缩系数图版得C pr =0.68 所以)/1(015.0022

.4768

.0atm P C C pc

pr g ==

=

(5)由∑=+++==n

i i i M y M y M y M y M y M 1

44332211

=0.902?16+0.045?29+0.037?42+0.021?58 =18.509

根据M 、T 查大气压下天然气粘度图版得μg =0.0108(mPa.s) 再根据T pr ,P pr 查

1g g μμ与T r ,P r 关系图版得1

g g

μμ=1.25 所以).(0135.025.10108.01

1s mPa g g

g g =?=?=μμμμ

第三章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作业:二:27、30、31、32、33、38 三:40、43、46、47、48、50、51

27、画出下列各图中的前进角θ1,后退角θ2及三相周界处的界面张力σ。

30、从各种阻力效应公式P I 、P II 、P III 分析,你认为减小气阻、液阻(贾敏效应)的方法有哪些?

答:1、加入表面活性剂,是表面张力减小使得珠泡更易流动;

2、在生产中尽量减少钻井泥浆侵入油层,残余的酸化液及时排出,避免产生液阻效应;

3、保持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下开采,避免油层脱气造成贾敏效应。

31、油、气、水在油藏的宏观分布如何?油水在岩石孔道中的微观分布如何?油水在孔道中的微观分布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油、气、水在宏观上分布在同一油藏不同层段,或同一层段;油水在微观上分布在颗粒

与孔道中。

油水在孔道中的微观分布取决于哪些因素为:

1.岩石矿物组成的影响

2.油藏流体组成的影响

3.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4.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2、强亲油岩石与强水亲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各有何特点?

答:强亲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比较强亲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图像整体右移,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低,两条曲线交点右移。

33、综述毛管压力曲线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用途。

答: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

1.毛管压力资料在岩石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评估岩石储集性能好坏

3.应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孔隙的表面积

4.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定义的若干综合系数

5.应用毛管力曲线确定油层的平均毛管压力J(S w)函数

6.确定油(水)饱和度随油水过渡带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7.用毛管压力曲线法研究驱油效率

8.应用注入和退出曲线确定平均孔-喉体积比

9.毛管压力资料确定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10.用毛管压力曲线可计算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11.应用高速离心机所测得的毛管压力曲线可在室内快速评定油井工作液对储层的损害或增产措施的效果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1.计算油井产量和流度比

2.确定储层中油水的饱和度分布、油水接触面位置及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3.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4.确定自由水面

5.计算驱油效率和油藏水驱采收率

6.其它应用

38、一般为什么亲水油藏原油采收率大于亲油油藏?

答:对亲水岩石,水常分布在细小孔隙、死孔隙或颗粒表面上,水的这种分布方式使得它实际上对油的渗透率影响很小;而亲油岩石在同样的饱和度条件下,水既不在死孔隙,也不是水膜,而是以水滴,连续水流的形式分布在孔道中阻碍着油的渗流,油本身以油膜附着于颗粒表面或在小孔隙中,因而在相同的含油饱和度下,油的相对渗透率会降低。从而降低采收率。

40、有三支不同半径的毛细管(r1=1mm,r2=0.1mm,r3=0.01mm),插入同一盛有油水的盒中(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油的密度为0.87克/厘米3,并测得油水界面张力为33达因/厘米,接触角为30o。

(1) 分别求出三支毛细管中水面上升的速度;

(2) 试画出图中三根毛细管油水界面的相对位置,并表明P c方向;

(3) 从计算结果分析,考虑实际具有底水的油藏,你得何结论。

解:由题知,r 1=1mm=0.1cm , r 2=0.1mm=0.01cm , r 3=0.01mm=0.001cm ,ρw =1g/cm 3,

ρ0=0.97g/cm 3, σow =33dyn/cm , θ=30?C , g=980c/S 2

由g

r g r h w )(cos 2cos 20ρρθ

σρθσ-=?=

有)(486.4980

)87.01(1.030cos 332)(cos 2011cm g r h w ow =?-??

??=-=

ρρθσ

)(86.44980

)87.01(01.030cos 332)(cos 2012cm g r h w ow =?-??

??=-=

ρρθσ

)(6.448980

)87.01(01.030cos 332)(cos 2013cm g r h w ow =?-??

??=-=

ρρθσ

(2)各毛管中油水界面相对位置及Pc 方向如图中所示。

(3)根据(1)计算结果可知,毛管大小不同,毛管中湿相液体上升高度并不一致,毛管半径越小,液体上升高度越大,因而对于实际具有底水的油藏,其油水界面并不是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面,而是一个具有相当高度的油水过渡带。

43、有一变径毛管如图所示,已知r 1=0.1mm ,r 2=1cm ,今有一气泡欲通过窄口,气泡两端为原油,测得油气界面的界面张力为21.8达因/厘米,接触窄口产生最大变形时的接触角分别为ο

801=θ,ο

152=θ,试估算气泡通过窄口所引起的压力差?

解:由题可知,r 1=1?10-4m , r 2=1?10-2m , σog =21.8dyn/cm=21.8?10-3N/m ,θ1=80?,θ2=15?

气泡通过窄口所引起的压力差?P 为

2

1

12cos 2cos 2r r P θσθσ-=

? )cos cos (

22

1

12r r θθσ-= )10

180cos 10115cos (108.2122

43---??

-?????= 油

=420.39(Pa )

若已知岩样饱和水总体积2.0ml ,水气界面张力为72=wg σ

达因/厘米。 求:(1)绘制毛管压力曲线; (2)岩样的视排驱压力P T ;

(3)饱和中值压力及饱和度中值的喉道半径; (4)绘制孔隙大小分布曲线; (5)绘制孔隙大小累积分布曲线。 解:1)由公式p

w

p w V V V S ∑-=

可得含水饱和度,则毛管压力曲线如下:

图1毛管压力曲线

注释:图1为原数据修正后作图(毛管压力最后一值7420改为742)

2)排驱压力确定的方法很多,一般釆用的方法是,将毛管压力曲线中间平缓段延长至非湿相饱和度为零时与纵坐标轴相交,其交点所对应的压力就是排驱压力。

即,由图1可知排驱压力为75mmHg 3)饱和度中值压力p c50是指在驱替毛管压力曲线上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值。p c50相应的喉道半径是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r 50,简称为中值半径。

即,饱和中值压力为125mmHg ;对应的中值半径为0.8641微米 4)通过公式p c =2σcos θ/r ,假设θ=0,则可计算出不同毛管压力下的孔喉半径,见下表。

表1 毛管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

注:孔喉体积所占比例为:相邻含水饱和度之差。

5)通过表1绘制空隙大小分布曲线与累计分布曲线如下:

图2为空隙大小分布曲线 图3为空隙大小累计分布曲线

47、设水银的表面张力400=Hg σ达因/厘米,油水界面张力29=wo σ达因/厘米,水银与

岩石的接触角ο159=Hg θ,油、水与岩石的接触角ο

40=wo θ,水的密度w ρ=1.1克/厘米3,

油的密度o ρ=0.85克/厘米3,排驱压力P d =9.14公斤/厘米2,计算P d 所对应的油柱高度。

解:由题知,P d =9.14kg/cm 2=9.14?9.8?105dyn/cm 2=8.96?106dyn/cm 2 P d 对应的毛孔半径可由r

P Hg

Hg d θσcos 2=

确定

所以d

Hg

Hg P r θσcos 2=

而对应的水柱高度g

r H wo wo

wo ρθσ?=

cos 2

所以g

P g P H wo Hg Hg d

wo wo wo Hg Hg d wo wo ρθσθσρθσθσ?=?=

cos cos cos 2cos 2

98025.0159cos 4001096.840cos 296

????????=

=1.5?103(cm)=15(m)

48、有一岩样长10cm ,截面积6.25厘米2,在保持含水40%和含油60%条件下,若岩样两

端施加5atm 压差,测得油的流量为0.04cm 2/s ,水的流量为0.04cm 2/s ,并已知油的粘度为2.5cp ,水的粘度为0.8cp ,岩样的绝对渗透率为0.1D (达西),试求:

(1)该条件下,油、水的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2)该条件下,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3)该条件下,油和水的流度及油水流度比M ; (4)从计算结果分析,你可得何结论?

解:由题知,L=10cm , A=6.25cm 2, S w =40%, S 0=60%, ?P=5atm , Q 0=0.04cm 3/s , Q w =0.04cm 3/s ,μ0=2.5cp , μw =0.8cp , K=0.1D

(1)由P A L

Q K ?=μ有

)(032.05

25.610

5.204.0000D P A L Q K =???=?=μ )(01024.05

25.610

8.004.0D P A L Q K w w w =???=?=

μ (2)32.01

.0032

.00===K K K ro 1024.01

.00128.0===K K K w rw (3))/(0128.05

.2032

.00

cp D K o ==

=

μλ )/(0128.08

.001024

.0cp D K w

w

w ==

=

μλ 10128

.00128.00===

λλw M (4)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知,岩样的有效渗透率之和小于其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之和远小于1。油和水饱和度仅相差1.5倍,而其相渗透率则相差3倍,而水的流度等于油的流度,说明水不比油易于流动。

50、有一油层取一块有代表性的岩样,用半渗透隔板法,以油排水测得毛细管压力曲线如图5所示,同时测得该岩样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如图4所示。实验中所用的油水均为该油层的原油及地层水,从许多测定资料综合判断,该油层的自由水平面为海拔—3180米,地层条件下油水密度差为0.3克/厘米3。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

图4 相对渗透率曲线 图5 毛管压力曲线

解:1)从相对渗透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当油相渗透率为0时,含水饱和度为90%;

2)从毛管压力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当含水饱和度为90%时,毛管压力为0.2千克力/立方厘米;

3)从毛管压力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当含水饱和度为20%时,毛管压力为1.7千克力/立方厘米;

4)由公式gh gh p p p o w wb ob c ρρρ?=-=-=)(可计算出h 1=66.67m ;h 2=566.67m 则油水过渡带厚度为h 2- h 1 =500m ,油水界面海拔为:-3180+66.67=-3113.33m 。

注释:h 1表示油水界面与自由水面的高度差;h 2表示产純油区与油水同产区的界面到自由水面的距离。

S w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75 80 90 100 K ro 1.0 1.0 1.0 0.94 0.80 0.44 0.16 0.045

0 0 0 0 K rw

0.04

0.11

0.20

0.30

0.36

0.44

0.68

1.0

1)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出油、水相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曲线; 2)在半对数纸上绘出相对渗透率比值K ro / K rw 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解:曲线如下:

0.0

0.10.20.30.40.50.60.7

0.8

0.91.00

20

40

60

80

100

含水饱和度Sw ,%

相对渗透率

Kro

Krw

0.01

0.10

1.00

10.00

100.00

020

406080100

含水饱和度Sw,%

相对渗透率比的对数坐标

Kro/Krw

图6相对渗透率曲线 图7 半对数坐标下的相对渗透率比值曲线

张晓辉 2010-12-25 13:31:27 梅老师你好!这是全部的作业答案.

第三章50题的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曲线不符合;46题毛管压力最后一个数有

问题。这两个问题你给梅老师发的时候给说下。(我在题中已改正)

张晓辉2010-12-25 13:32:09

50题主要是水相渗透率为0时,含水饱和度在相对渗透率曲线中为40%,在毛管压力中为20%。

46题中最后一个毛管压力7420应该改为742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目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 目 9年第号 1。2.3.4.5.6.7.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有哪些分类?它是如何分类的?代表天然气成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多组分物质的表观临界压力和表观临界温度?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是多少?天然气的可压缩性是多少?什么是泡点和露点?地层油的饱和压力是多少?如何定义 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试分析它与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8。一个带刻度的活塞气缸配有45000cm3(在10325帕,00摄氏度时)。当温度和压力从 03 变化到地层条件(17.8兆帕,71C)时,测量体积为265厘米。气体压缩系数是多少?9.当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743,局部地层压力为13.6兆帕,地层温度为93.30℃时,计算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10。天然气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4。地层压力为8.3兆帕,地层温度为320℃表1-4由CH4 C2H6 C3H8 IC4H10Mol组成,分为0.902 0.045 0.031 0.021 (1),并得到天然气的压缩系数。(2)计算天然气的体积系数;(3)尝试将地下10000m3天然气所占的体积转换;

11。画出油层的烃相状态,在图上标出纯油层、饱和油层、凝析气藏和气藏的位置,注意压力和温度的范围 12。什么是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3.第一油层温度为750℃,饱和压力Pb=18MPa,饱和压力下溶解汽油比Rob=120 m3/m3当压力降至15兆帕时,气体已经分离,气体的相对密度为0.7,r为115。m3/m3,Pb=1.25,两相的体积系数是多少?40.地层水的分析结果如下。试着计算它的水类型。1-10钠+镁+钙+氯-硫酸-HCO 3-4952 838 620 10402 961 187 14。定性绘制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压缩系数Cg和粘度系数Pg如下图所示,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15。试画出原油体积系数B0、两相体积系数U、压缩系数Co和粘度μ0随压力和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如下(如果有饱和压力,应该注意) 16。定性图显示了不同温度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17.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以下条件下的储层储量计算公式。 油藏的原始状态是溶解气驱油藏,没有气顶和边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形成二次气顶,但储层的孔隙体积不变,如图7所示。 图7开发前后储层流体状态变化示意图 集:原始储油量为Ni (S?M3) 累积石油产量为Np (S?M3)溶解气油比?M3/米)累计平均生产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 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由于 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重磅信息!!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试试习题!!

1-1 何谓采油指数的物理意义?如何获取?影响单相渗流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指数的主要因 素有何异同? 1-2 已知A井位于面积4.5×104m2的正方形泄流区域中心,井眼半径r w =0.1m,根据高压物性资料 B O =1.15,μ O 为4mPa.s;由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获得S=3。试根据下表中测试资料绘制IPR曲线, 并求采油指数J O 及油层参数Kh。 1-3 0, 1-4 1-5 , 1-6 v )。 1-7 80m3/d,1-8 1-10 p =6.4mm, 、20 1-15 、0.65和℃/100m。 4-1 %;产液指数 0.6;油相对密度0.86;气体偏差系数0.86。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潜油电泵系统。 4-2 设计潜油电泵时为什么要进行粘度校正? 4-3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井液必须通过电机? 4-4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采用高效率的井下分离器更加优越? 4-5 设计和选择螺杆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4-6 试述螺杆泵的采油装置、采油原理和特点。 4-7 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水力射流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下列计算题已知基本数据如下: 油井数据:垂直井,井距300m×300m,井深2000m;油管内、外径分别为Ф62mm和Ф73mm,套管内、外径分别为Ф121.36mm和Ф139.7mm;射孔密度16孔/m,孔眼直径10mm。 地层数据:上覆层岩石平均密度2300kg/m3,地层压力系数1.0,岩石弹性模量20000MPa、泊松比0.20,岩石抗张强度2.5MPa,地层温度70°C,孔隙弹性常数取1.0;产层有效 厚度15m,储层渗透率2×10-3μm2,孔隙度12%;原油饱和度60%,压缩系数1.7×10-2压裂液性能:牛顿流体密度1020kg/m3,粘度80mPa.s,减阻率60%;初滤失系数5×10-4m3/m2, 压力校正后造壁性滤失系数8×10-4m/m in。 支撑剂性能:φ0.45~0.9mm宜兴陶粒,颗粒密度2800 kg/m3,砂堆孔隙度35%。 生产限制条件:生产时井底流动压力10MPa,最大排量3.0m3/min,最大砂浓度720 kg/m3。6-1 根据低渗透储层中水力压裂泵压变化典型示意曲线说明地层破裂、裂缝延伸和闭合特征。 6-2 6-3 6-10 6-11 6-12 6-15 取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产生相态转化的内因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相态转化的原因 第2题下列关于纯组分和双组分P-T相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纯组分和双组分P-T相图特征 第3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泡点、露点、临界点等基本概念 第4题下列关于典型油气藏气油比、地面油密度等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典型油气藏相图特征 第5题下列关于油气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脱气方式 第6题下列不属于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因素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影响原油高压物性的参数 第7题地下原油采到地面时,原油体积收缩,体积收缩程度大者为高收缩率原油,体积收缩程度小者为低收缩率原油,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低收缩原油与高收缩原油比较 第8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原始溶解汽油比、饱和压力、原油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等基本概念 第9题石油与天然气储层主要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储层岩性 第10题下列关于岩石孔隙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孔隙度 第11题下列关于岩石渗透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渗透率 第12题下列关于岩石孔隙类型按照其大小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岩石孔隙按大小分类 第13题下列关于饱和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饱和度 第14题下列关于地层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新版西南石油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 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918)化工原理或(920)物理化学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参考书目: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 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 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真题上的每一篇阅读,我做完核对答案后都重新精读了一遍,把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注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弄懂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阅读这一块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对于阅读理解B有些年份考查排序,有些年份考查小标题,还有些年份考查将抽出的句子还原,解答这类题型主要突破点是找出相关性和提示词,就拿排序来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很多时候都有包括转折、递进、因果等相关性,文章中也往往会给出一些表示这些关系的提示词,这些地方就是你答题的突破点,具体细节大家认真阅读真题的解析都可以看到。 翻译这一块,考查的不仅是大家的词汇量还有一些语法知识,翻译要联系句子在文章中的语境来翻译。可能在句子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生词,这个时候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很重要了。 新题型的套路大家还是多做题吧。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最新石油大学管理学在线作业资料

《管理学》在线考试(开卷)试题 注意事项: 1、正考学员及重修学员均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计划职能 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未来预测、目标和方案的确定、行动方案的制定和选择等过程。组织等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方案展开,所以说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 组织就是把管理要素按照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组织工作是把计划变成行动的过程,为计划的实现提供资源保障,具体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制定、人员和其他资源的合理选择和配置等。 3.领导职能 领导是指代理和指导群众去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整个过程。领导职能有两个要点:意识努力搞好组织的工作,而是努力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要。只要公示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领导工作的核心和难点是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她需要领导者运用科学的激励理论和合适的领导方式。 4.控制职能 控制是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纠正偏差,从而确保总的计划及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控制不仅是对某时点以前的组织活动情况的检查和总结,而且可能要求某时点以后对组织的业务活动进行局部甚至全聚德调整,因此控制在整个管理活动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述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 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个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和业绩具有现实及潜在影响的一系列因 素和条件的集合。根据环境因素存在于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组织环境)和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一种具有特色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并且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激励力的价值系统。在组 织文化中,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价值观,它为组织员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和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 从宏观上讲,组织文化是现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讲,它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 环境下,共同认知、继承、更新和创造的基于共同的价值和信念所形成的团体精神。认识组织文化 的构成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把握组织文化内在规律、主动地建设组织文化的前提。组 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结构内容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三个层次。组织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

2017年西南石油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纲

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物理化学考试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本大纲遵照教育部物理化学课程指导小组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对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胶体化学的知识要求制订。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2) 物理化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物理化学考试的核心在基础理论和原理及其在系统发生典型变化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代数、数值和微积分计算工作量,需要准备计算器。 1 气体 理想气体、真实气体、气体液化的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模型,摩尔气体常数,平均摩尔质量,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液化,对应状态原理,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2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对p V T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过程的应用及相关计算,包括Q、W、U、H、S、G、A、p、V、T等物理量的相关计算。 多组分系统偏摩尔量的性质与计算。 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的逸度、化学势及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混合物和溶液的活度、活度因子、化学势及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稀溶液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 3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平衡判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动量等相关的基本概念。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的计算。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2017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7个,21分, 二、按题意完成:5个,42分, 三、计算题:3个,37分,4-5分8-9分20几分(多步完成,按步给分) 第一章 1.粒度组成概念,主要分析方法,粒度曲线的用途 2.比面概念,物理意义 3.空隙分类(大小,连通性,有效性;毛细管空隙,超毛细管空隙,微毛细管空隙), 孔隙度概念(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连通孔隙度的概念与区别), 孔隙度的测定(给定参数会计算,不要求测定的具体步骤) 4.岩石压缩系数及其含义,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弹性驱油量的计算 5.流体饱和度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油、水、气;初始含油、水、气饱和度,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概念,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测定(各种饱和度,会根据给定参数计算) 7.达西定律,及达西公式的物理意义,岩石绝对渗透率感念,液测、气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液测气测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渗透率要满足的三个测定条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及影响滑脱效应的因素。 8.胶结概念与类型,

粘土矿物:水敏,酸敏,速敏等,会判断具体的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第二章 1.烃类体系P-T相图,划分相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露点线,泡点线,等液量线,等温反凝析区等术语,露点,泡点,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概念,等温反凝析概念,反凝析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用相图判断油气藏类型。 (露点概念: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压力点;露点压力: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压力) 2.油气分离的两种方式,特点及其结果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天然气分子量概念,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规律 3.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高压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肯定会考曲线;不考随温度的变化) 4.平衡常数概念(哪两个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平衡中的一些平衡关系(物质平衡,相平衡) 第三章 1.界面张力的概念,界面吸附的两种类型 2.润湿接触角概念,润湿程度判定参数、方法(常用接触角),润湿滞后概念,前进角,后退角概念,润湿滞后对水驱油得影响。 3.油藏润湿性类型,油藏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4毛细管压力概念,毛细管中液体上升高度计算,毛细管滞后,吸入和驱替过程等概念(毛管力是动力,阻力),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3种),

石油大学自控期末试题复习进程

石油大学自控期末试 题

B卷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自动控制原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信控学院自动化系 考试日期 2009.1.15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 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稳定性 (稳)快速性(快)、准确性(准)。 2.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在 零初始 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 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3. 某一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1 K s Ts Φ= +,当t 等于时间常数T 时,单位阶跃响应h (t )的值为___0.632K__,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初始值为_____K/T_____. 4. 关于系统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而言, 极点 决定了描述 系统自由模态, 零点 只影响各模态响应所占的比重系数,因而也影响响应曲线的形状。 5. 对于稳定的高阶系统,闭环极点负实部的绝对值越大,其对应的响应 分量衰减得越_____快_____(快/慢),在所有的闭环极点中,距离虚轴最近的极点周围没有闭环零点,而其他闭环极点又远离虚轴,这样的闭环极点称为 闭环主导极点 。 6.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二阶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00 ()(34.5) G s s s = +, 则该控制系统的超调量为 13% ,调节时间为 0.2s (误差带5%)。 7.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结构有关(有关/无关),与系统输入信 号的大小和形式 有关(有关/无关)。

8. 根轨迹上的点应该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它们是_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__,绘制零度根轨迹时,需要将常规根轨迹法则中与___相角__条件有关的规则加以修改。 9. 根轨迹是关于 实轴 对称的,并且是连续的;根轨迹起于 开环极点, 终于 开环零点。 10. 在适当位置附加开环零极点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当开环极点不变,附 加一个负实数零点会使得根轨迹向S 平面_左_(左/右)半平面弯曲。附加的零点越靠近虚轴,其对系统的影响就越___大____(大/小)。 11. 线性系统常用的频率特性曲线有以下三种: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Nyquist 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曲线)、对数幅相曲线(Nichols 曲线)。 12. 常用的闭环频域性能指标有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带宽频率。 13.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反映了闭环系统的性 能,其中低频段决定着闭环系统的 稳态精度 ,中频段反映了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高频段应有较大斜率,以增强系统的 抗干扰 能力。 14. 若串联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 1 ++Ts s τ,当T τ>时该环节为 超前校 正,其作用是增大(增大/减小)系统截止频率和系统带宽,增加稳定裕度;当T τ<时该环节为滞后校正,该校正方式利用校正环节的高频衰减特性, 减小 (增大/减小)截止频率和系统带宽,增加了原系统的相角裕度。 15.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是 Z 变换 ,主要利用的数学模型是 脉冲传 递函数 。如果离散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而增大采样周期则系统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试题和试卷一同交回)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原油相对密度 2.露点压力 3.克氏渗透率 4.双重孔隙介质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水敏、速敏的含义各是什么? 2.简述岩石润湿性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并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等渗点的定义及其渗流物理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什么是饱和压力?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一般需要控制地层压力高于还是低于饱和压力?为什么? 2.论述地层原油粘度随溶解气油比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注意区分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或高于饱和压力时)。 四.计算与求证(每题12分,共48分) 1.某油藏含油面积为A=14.4km2, 油层有效厚度h=11m, 孔隙度φ=0.21,束缚水饱和度S wi= 0.3, 原油体积系数B o=1.2,原油相对密度d420=0.87, 试计算该

油藏的原油储量(地面体积)为多少m3(8分), 合多少吨?(4分) 2.当储层中只含有油水两相时,储层岩石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 t为: C t = C f + C Lφ= C f+(C o S o+ C w S w)φ 式中:C L, C f ——分别为储层流体与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MPa-1 C o, C w ——分别为储层中油、水的压缩系数,MPa-1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试求证:C L=C o S o + C w S w 3.在一砂岩岩样上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或回答下列问题:(1)、驱油效率。(4分) (2)、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185毫达西,求Sw=5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4分) (3)、如果水的粘度μw=1.1mPa.s,油的粘度μo=1.9mPa.s,计算Sw=64.4%时的水的分流量fw。(4分) 4.实验室内由水驱气实验资料确定的J(Sw)函数如下表: 已知油藏数据:孔隙度Φ=0.30,渗透率K=300×10μm,天然气密度ρg=24kg/m3;水的密度ρw=1000kg/m3;气-水界面张力σgw=45dyn/cm,气-水接触角θgw=0°。试计算气藏气-水过渡带厚度。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2)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本文由梓悟青柠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 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 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 什么是粒度组成? 5. 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 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 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 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 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C * = C f + C Lφ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f + φ (S o C o + S w C w + S f C f ) 22.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 S s (1 ? ? ) = φ ? S p S―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 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31.什么是束缚水饱和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在地层中它们以什么方式存在? 32.流体饱和度是如何定义的? 33.对低渗岩芯,能用常压下的气测渗透率方法来测其绝对渗透率吗? 34.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何优劣点? 35.什么是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利用等效渗流阻力原理推导出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6.推导引入迂回度后,孔隙度,渗透率,比面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7.推导泊稷叶方程。 38.在测定岩石的比面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9.矿场上是怎样用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指标划分储油气岩层好坏的? 40.有人说:“岩石的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1.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孔隙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2.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渗透率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3.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比面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中国石油大学2011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题(答 案)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卷(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测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自动化系 考试日期

一、简答题(15分)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 答: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2.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3.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 4.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 5.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增加,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允许选取较高的开环增益,因此在保证一定的动态性能条件下,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二、 (12分)如图1所示单容水箱,A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i Q 为输入流量,o Q 为 输出流量,H 为水箱的实际液位, H Q o α=,α为流量系数。当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相等时,液位维持在0H 处,000H Q Q o i α==。 (1) 以i Q 为输入,以H 为输出,建立该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3 分) (2) 对(1)中非线性微分方程在0H 处进行线性化,求线性化微分方程,并 求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9分) 图1 解:(1)由物料平衡得下列方程 i o i dH A Q Q Q dt =-=- 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为 (1 i dH Q dt A =- ① (3分) (2)考虑到 000i i i o o o H H H Q Q Q Q Q Q =+??? =+???=+?? 代入①式得 (00()1 i i d H H Q Q dt A +?=+?- (2分) 即 (01 i i d H Q Q dt A ?=+?- ② 在0H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只取到线性项 H

2015秋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秋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及满分答案 1.( 2.5分)下列关于岩石孔隙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B、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C、岩石的流动孔隙度是指在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D、绝对孔隙度>流动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我的答案:D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已知一干岩样重量为32.0038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22.2946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的重量为3 3.8973克(注:煤油的密度为0.8045克/厘米3)请回答下列问题:(3)岩样的视密度(=骨架重量/岩石外表体积)为—— ?A、2.219g/cm3 ?B、2.35g/cm3 ?C、1.546g/cm3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5分 3.(2.5分)下列关于粒度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可用筛析法和沉降法来

测定 ?B、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曲线尖峰越高,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岩石中粗颗粒越多 ?C、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上,上升段越缓,岩石颗粒越均匀?D、定量计算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的粒度参数有粒径中值、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 我的答案:C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有一岩样长10厘米,截面积为2厘米2,在1.5大气压的压差下,通过粘度为2.5厘泊的油,气流量为0.0080厘米3/秒,此岩样为油100%饱和,则其绝对渗透率为—— ?A、0.67D ?B、0.067D ?C、0.0067D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三个定截面的分层,其渗透率分别为50、200和500毫达西,相应的各分层长度为12.19、3.05和22.86米,当三个层串联组合时,其平均渗透率为—— ?A、50mD ?B、500mD ?C、332mD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2.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什么是粒度组成? 5.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 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 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 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 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φL f C C C +=*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 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S C S C S C f f w w o o f +++φ 22. 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S p s S ?=-=φ?)1( S ―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 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 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 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 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 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 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中国石油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015-2016年期末考试 B卷 - 答案

B卷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自动控制原理》 (闭卷,适用于:测控)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和 被控对象 组成。 2. 就控制方式而言,如果系统中不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输出量不参与控制,则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系统中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输出量参与控制,则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 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00 (s)H(s),(0.1s 1) G s = +试求当输入信号 (t)t r α=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_______ 。 4.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1(s)G 与2(s)G 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 为(s),G 则(s)_____________G =。 5. 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5(t)20e t g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_______________。 6. 控制系统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称为传递函数。 一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______________,二阶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7. 若要求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 __远__(远/近)越好。 8.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25 (s),25 G s s = ++则该系统是_欠_(过/欠/临界)阻尼系统。 9. 常用的三种频率特性曲线是 Nyquist 曲线(极坐标图) 、 Bode 曲线 、和 Nichols 曲线 。 10. PI 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ID 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有关 (有关/无关),与采样周期 有关 (有关/无关)。 12. 非线性系统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是 描述函数法 、 相平面 和逆系统方法。 12(s)G (s) G +20 0.5s +1 1 Ts +2 22 2n n n s s ω?ωω++/100α0(t)K (t)(t)dt t p p i K m e e T =+ ?1 (s)K (1s) c p i G T s τ=++

油层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复习资料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1、掌握油藏流体的特点,烃类主要组成 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 石油、天然气是由分子结构相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少量非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统称为储层烃类。储层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非烃类物质(指烃类的氧、硫、氮化合物)在储层烃类中所占份额较少。 2、掌握临界点、泡点、露点(压力)的定义 临界点是指体系中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3、掌握画出多组分体系的相图,指出其特征线、点、区,并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 三线: 泡点线--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露点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等液量线--虚线,线上的液相含量相等 四区: 液相区(AC线以上-油藏) 气相区(BC线右下方-气藏) 气液两相区(ACB线包围的区域-油气藏) 反常凝析区(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凝析气藏) J点:未饱和油藏

I点:饱和油藏,可能有气顶; F点:气藏; A点: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Condensate gas ):温度位于临界温度和最大临界凝析温度之间,阴影区的上方。1)循环注气2)注相邻气藏的干气。 4、掌握接触分离、多级分离、微分分离的定义; 接触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5、典型油气藏的相图特征,判别油气藏类型;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办法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号)、《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工作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复试原则 一、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笔试、实验技能测试、面试的综合考察方式,确保生源质量。 二、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四、坚持客观评价。 五、坚持导师主导的学科复试小组集体决策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指导教师具有录取与否的决定权。 第二条复试组织管理工作 一、化学化工学院成立由蒲勇书记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我院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组织和统筹管理,组织开展我院研究生复试的各项工作。 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蒲勇 副组长:诸林

成员:陈馥张太亮马喜平邹长军王兵贾朝霞段文猛下设资格审查小组、复试小组。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和培训学科复试小组、资格审查小组的工作。负责对参加复试而未予录取考生的解释和遗留问题处理。 资格审查小组,由张太亮担任组长,负责对不同类别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建立考生个人材料档案。 按学科专业成立6个面试小组和1个实验技能测试小组。在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面试等考核工作。具体分组如下: 研究生复试监督小组: 组长:蒲勇 成员:诸林许亚平张太亮段文猛 第一小组:应用化学(明德楼A534) 组长:陈馥(5人) 组员:何毅韩丽娟(兼秘书)严思明方景毅 第二小组:应用化学(明德楼A533) 组长:段明(5人) 组员:赖南君全红平(兼秘书)张瑞鲁红升 第三小组:环境+安全(明德楼A526) 组长:王兵(6人) 组员:杜国勇杨旭刘宇程(兼秘书)任洪洋王林元 第四小组:化学工程(明德楼A5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