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型教案1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型教案1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型教案1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型教案1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型教案1 【课程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1)历史老照片对比(或学生家庭照片对比)

(导入2)改革开放前后新旧四大件对比引入

(导入3)学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容,由现在的生活状况,引出学生对以前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导入4)刘兴民《生于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描写引入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

【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

【小故事】伤心往事

3.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

【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小品表演】20年重回故土

【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变

【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

(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

(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

【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录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数据展示】

到2001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02年6月的99.3﹪。

到2002年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谈一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小结】

【课外拓展】

1.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历史小报。专题研究:从票证看历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