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 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 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 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 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

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集约化经营两种,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南京市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用地范围逐渐缩小,在这样的态势下,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利用较少的农业用地生产出较多的农业产品,努力提高农业土地效益,是南京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农业集约化的概念、特征及衡量指标

(一)农业集约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集约化经营与粗放型经营相互对立,是用来描述一个经济系统实现长期增长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的两个范畴,也就是两种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一词最早是由前苏联提出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随后经济状况不断恶化,促使这些国家的学者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前苏联在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经济向集约化为主的发展道路过渡的目标。前苏联学者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关于“外延”和“内涵”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投入实现产出量增长的“粗放增长”;另一种则是依靠提高效率实现产出量增长的“集约增长”,并进而提出,今后的经济发展要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1986年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前苏联又进一步确定了“生产的全面集约化”、“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的经济发展方针,重申集约化的重要性。在前苏联学者的研究中,将集约化经营定义为:在社会

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对经营诸要素进行重组,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对农业而言,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而农业的粗放经营则与此相反,是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以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较少的投入为特征,主要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简单地说,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就是减少土地使用面积而扩大产出的一种经营方式,而粗放型的农业经营则是通过增加土地的使用面积达到提高产量的一种经营方式。可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加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态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还可以避免由于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而带来的生态问题。因此可以说,现代集约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深化和运用,它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前题,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最大目标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以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内涵为依据,可以根据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对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进行分类。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资本积累、

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因此,将农业集约化经营分为三种类型,即劳动集约化、资本集约化和技术集约化三种类型。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该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制度安排所决定的。因此,农业集约化方式和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源的占有状况和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以及经济运行体系和运行的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同组合,它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前提。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粗放到集约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整个发展阶段上,农业实现了由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然的传统农业,再发展到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农作体制上,由游耕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复种制;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由旱农制→粗放灌溉制→节水灌溉制→节水养水制;在用养关系上,则由完全靠自然肥力→自然肥力加农户内物质循环→自然肥力加人工肥力→人工肥力为主。这是一种逐步走向集约化的过程,随着农业由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土地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等的制约和影响,农业集约化的生产类型会有很大的差距。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由于工业无法向农业提供大量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劳动力尚不能大量向工业转移,资金不足而农业劳动力十分充裕,一般以农业的劳动集约化经营为主,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十分有限,因此许多地方不得不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实行粗放经营来增加产量。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农业

有可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农业机具和其他技术条件,从而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提供了可能。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的生产资料日益增多,而投入活劳动量则相对地以至绝对地下降,农业的集约经营类型逐渐从劳动集约转向资本集约。其次,由于宜垦荒地资源日益减少,垦荒的投资效益降低,也迫使人们转向集约经营。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微处理机、原子能和生物工程等应用于农业生产,知识、技术和信息越来越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因而又促使农业的集约化类型由资本集约向技术集约转化。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历程可以看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方式由劳动力集约化——资本集约化——技术集约化的转变是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最终目标。

另外,实行集约经营还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可以通过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而降低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使更多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额外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进而分享到更多的剩余价值。近半个世纪来,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集约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并且水平提高较快,以前联邦德国为例,1950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的资产为8783马克,至1988年提高到249355马克,已大大高于制造业。

(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衡量指标

衡量一个地区的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可以从农业的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衡量。其中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程度主要衡量某地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类型,即是属于劳动力集约化、资本集约化,还是技术的

集约化经营。农业产出的集约化程度则是对某地区农业集约化的程度及其状况的衡量,因而是衡量该地区农业经营是否集约化的主要指标。在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类型是决定其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的高低是建立在农业集约化经营类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农业投入产出的集约化程度状况虽然是衡量该地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但是集约化程度的形成原因却需要农业投入集约化状况进行解释,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由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大致分为劳动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三大部分,因此,在对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的衡量时也应从劳动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三方面进行衡量。在此,确定以下指标作为衡量指标:

1、农业劳动力投入情况的分析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指标进行测算。

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投入总量/经营用地(耕地)总量面积

2、农业资本投入情况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资产投资量”指标进行分析

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资产投资量=资产投资量/经营用地(耕地)面积

3、农业科技投入情况的分析一般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工具使用情况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的分析。其中对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工具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

采用“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和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等指标来进行,对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的分析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经营用地农业科技人员投入量”指标进行考察。具体测算方法如下: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耕面积/耕地面积

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电灌溉面积/耕地面积

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机播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

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机收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面积经营用地农业科技人员投入量=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经营用地面积

在以上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中,劳动力的集约化程度以及科技的集约化程度是目前国际上最常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指标。但是,正如前面所述,投入的资金、劳动或技术多并不一定等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产出的增多对于衡量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更具意义,能够反映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净产值和纯收入,以及单位投资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净产值和纯收入等。鉴于资料的收集情况,本文选择了如下的衡量指标:

1、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粮食作物产量/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2、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经营收入=农产品销售总收入/农业经营用地(耕地)面积

3、单位投资的产量=粮食作物产量/粮食作物当年投资总额

4、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农产品经营总收入/农业当年总投资额

综上所述,农业集约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所示。

二、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现状分析

(一)南京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分析

运用表1中确定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南京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现状进行综合衡量。首先对南京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程度进行分析,以确定南京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类型。

为便于研究的开展,对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程度分析将根据现有指标,分别从农业的劳动力投入状况、资产投入状况、科技投入状况(包括机械投入和使用状况以及科技人员投入状况)几方面进行研究。

1、南京农业劳动力投入的集约化程度分析

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数据,南京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为0.105人/亩,为了清楚地认识南京农业劳动力的投入状况,在此将南京与省内其他市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单位面积经营用地上劳动力投入数量最多

的是南通,为0.206人/亩,其次是徐州,为0.204人/亩。单位面积经营用地上劳动力投入数量最少的是扬州,为0.090人/亩。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排列,南京在全部13个市中位居第10位,属于农业劳动力投入较少的市,仅高于扬州、镇江和无锡三市。与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常州相比,南京的单位面积经营用地中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仅略高于无锡,分别比苏州和常州低了0.010人/亩和0.005人/亩。

根据目前国际研究中所采用的通行指标,在此还对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进行了测算①。从结果上看,南通和徐州同样是单位面积耕地劳动力投入最多的两个市,扬州和镇江仍旧是劳动力投入最少的市,其中,在单位面积耕地中,劳动力投入最多的南通比劳动力投入最少的扬州多投入了0.15人/亩。但是,南京在全部13个市中的排名由原来的第10位上升到了第8位,苏州和淮安降到了南京的后面。由此说明在种植业的经营方面,南京单位面积耕地所投入的劳动力相对较多,但种植业以外的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力投入较少,带动了整体单位农业劳动力投入排名的下降。

综合来看,在省内的13个市中,南京农业经营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相对较低的,农业的劳动力集约化程度要低于省内的大多数城市,但是,种植业的劳动力集约化程度要高于其他几种农业经济类型。

①注:为便于数据的研究和对比分析,更好地了解南京的农业集约化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其中的部分指标将同时采用农业经营用地和耕地两方面的测算,但由于农业经营用地涉及到农业经营的其它部门,而各地区在各农业部门的经营上会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农业经营用地和耕地的集约化情况测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以农业经营用地的情况为主,耕地情况为辅,总体来看,这两方面的测算结果是基本上相吻合的。

在此,将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的劳动力投入情况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见图1所示。从图1所反映的情况看,单位面积耕地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最少的国家是加拿大,仅为0.008人/公顷,其次是澳大利亚,为0.009人/公顷,美国的单位面积耕地所投入的劳动力也较少,为0.016人/公顷,这三个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与这三个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相比较而言,亚洲国家的单位面积耕地所投入的劳动力较多,日本、韩国、印度的单位面积耕地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分别为0.526、1.250和1.667,中国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为3.333,是所列国家和地区中投入最多的。

将南京的情况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的劳动力投入数量也是较多的。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南京的单位面积耕地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的1.96倍,是日本和韩国的6.20和2.61倍。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投入的劳动力也较多,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9倍,与我国2003年的

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南京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劳动力更多,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407.38、362.11和203.69倍。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省内的市相比,南京单位面积耕地中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少,但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南京的农业经营仍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农业经营的劳动集约化程度较为明显。

图1 南京与世界及其他国家农业劳动力投入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资料。

注:世界平均水平为2002年数据,南京为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其他为2003年数据。

2、南京农业资产投入情况分析

将南京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农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全省13个市中,苏州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量是最多的,达到0.370万元/亩,而淮安位居最后,为0.022万元/亩,两个市每亩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相差0.348万元/亩。无锡、常州、南通这几个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市,其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量也较多。相比较而言,江苏省内大多数苏北地区市的农业资产投入较少。

在耕地的资产投入方面,苏州、无锡、常州仍旧是最多的市,淮安和宿迁仍属于资产投入最少的市。

南京在全部13个市中的排名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农业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方面,南京仅排在第十位,属于资产投入较少的市,这与南京在全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是不相符的。在耕地的资产投资方面,南京的排名略有提高,排在第七位,不过总体来看仍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农业的资本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的资本投入较少,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南京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3、农业科技投入情况分析

农业的科技投入高低是影响农业集约化程度的重要原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表4测算了南京与省内其他市在农业机械投入和使用状况、农业科技人员投入状况及其排名情况。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在农业机械投入和使用上的情况较

差,在全部4项指标中,仅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排在第8位,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余的三项指标均排在后面,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排在倒数第2位,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和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全部排在了最后。根据已测算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3个市的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显示,南京在13个市中排在最后一位,由此说明,南京在农业机械的使用方面严重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市。

图2 省内13个市农业机械化使用情况散点图

102030405060708090100 0

102030405060708090

图2a 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图2b 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5101520253035

10

2030405060708090

图2c 机播面积占耕种面积的比重 图2d 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

从省内13个市农业机械化使用情况的散点图上看,表2a 、2b 和2d 的集中情况较好,各市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因此,南京虽然在这几项上的排名比较靠后,不过与其它市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尤其是表2a 的集中程度最高,大多数都在70-90的区间内,表2b 和表2d 虽较为分散一些,但总体看差距也不是很大。不过,在表2c 中,各点的分散情况十分明显,这说明各市在机播机械的使用上有明显差距,南京作为机播面积所占比重最少的市,与机播面积比重最高的泰州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492.7%,而其它几项的差距远远低于这一项,说明南京机播机械的使用与机收机械等的使用相比还相对较少。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较,南京同样是在机播面积比重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图3中可以看出,南京除机播面积比重外,其余几项均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而机播面积比重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的差距十分明显,这同样证明了南京机播机械使用上的严重不足。

图3 南京与全国农业机械化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

从以上农业机械投入状况看,南京比全国总体情况要好一些,但与省内市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在机播机械的使用方面,不仅与其它市差距较大,而且与机耕、机收等机械的使用情况也不相适应。南京农业机械使用程度较低与南京的地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以丘陵为主的地形特点限制了南京农业对机械的使用,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收割,但这势必会对南京的农业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制约南京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对农业的集约化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尽量减少农业机械化使用低对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是南京发展农业集约化应主要解决的难题。

图4 省内13个市农业技术人员投入情况

5

10

15

20

25

南通

苏州

常州

无锡

南京

镇江

盐城

泰州

徐州

宿迁

扬州

淮安

连云港

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

相比较农业机械使用程度较低的状况,南京在农业技术人员投入方面的情况较好,在省内13个城市中,南京在该项的排名为第5位,处于中上游水平(具体情况见图4所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在该项指标上存在着严重的二元分化现象,这一点从图4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南通作为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市,一支独秀地将其它市远远地甩在后面,使曲线在南通——苏州阶段呈现出急速下降的态势,位居第二位的苏州与其它城市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从第三位到最后一位的市,农业技术人员投入的差距相对较小,曲线的下降较为平缓。从南京与其它市之间的比较情况看,南京与南通之间相差了173.3%,仅相当于南通的36.6%,与排在第二位的苏州相比差距也很大,相当于苏州的64.1%,但是与排在13位的连云港相比,连云港的科技人员投入相当于南京的51.1%。这说明,南京的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与先进市的差距较大,但与排在后面的市差距不是很大,虽然排名较为靠前,但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仍较缺乏。对此,南京要重视自身存在的差距,挖掘科技资源丰富的潜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综合南京各方面农业投入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京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仍主要以劳动力集约化经营为主,资本集约化和科技的集约化程度还相对较弱,仍属于较低层次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类型。

(二)南京农业产出集约化程度分析

在对南京的农业投入集约化经营类型进行了分析以后,再进一步对南京农业产出的集约化程度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南京农业集约化的

成效和水平。

图5 江苏省内13个市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公斤/亩)

图5是江苏省内各市农业产出集约化程度的汇总表。在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一栏中,南京的总体情况属于中等偏上,次于常州和泰州,

居于第三位,但是与排在第四位至第九位的淮安、盐城、无锡、扬州、连云港和苏州等市的差距很小,仅高出排在第九位的苏州市9.33公斤/亩;相反,南京与排在前两位的常州和泰州市的差距较大,单位面积耕地粮食产量分别低于这两市38.34公斤/亩和30.40公斤/亩。这说明在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方面,南京与第四到第九位的市均属于中间档次的市,而且与常州和泰州有较大的差距。

在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方面,南京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无锡,而且与其他市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远远高出了单位面积耕地产量较大的常州和泰州两市。可见,南京在该项指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与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相对照,可以发现,南京虽然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获得的经营收入较多,这说明,南京耕地种植的作物中经济作物的比重较高,使得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经营收入相对较高。而且由于南京农业所依托的消费腹地主要是南京及周边地区,消费层次相对较高,这也是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经营收入较多的一个原因。

图6 江苏省内13个市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元/亩)

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与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有很大的区别。在省内全部13个市中,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最高的是苏州市,达到4917.94元/亩(见图6所示),比排在第二位的南通市高出了54.03%,远远高出了其他的市。南京的全部市中排在第四位,仅为苏州市的52.24%,与排在第三位的无锡市也相差了23.18%。与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相对照加以分析,可以发现,苏州的单位面积耕地经营收入较低,但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却很高,这说明,苏州市的其他农业如养殖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收入很高,而南通和无锡也存在着同样的发展状况。相比之下,南京在多种经营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使得南京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不够高。

在表5中,单位投资的产量和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两项指标,排在前面的主要集中在淮安、扬州、宿迁、徐州、盐城等苏北城市,相比之下,苏南各市总体上排名靠后。这实际上是由于不同的农业集约

化类型所造成的,在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业资本投入高的城市,其单位投资的产量必然低于农业投资较少的城市,即分子不变分母扩大,也就是苏南城市该指标低于苏北城市的根本原因。南京在农业的资本投入上并不是很多,因而单位投资的产量和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两项指标比苏南其他城市高一些,但低于苏北的城市。由此可见,尽管南京和苏北的城市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要好于苏南的其他城市,但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南京和苏北等城市农业集约化类型层次不高的问题。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类型所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苏南城市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较高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省的13个市中,南京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属于中等略为偏上的层次。各项指标除单位投资的产量这一项外,其余大多排在中等靠前的地位。但是,结合农业集约化投入情况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南京目前在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资本和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较少,主要还是属于劳动力集约化经营的类型,这将制约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快速提高;第二,南京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在诸项指标中表现最差,在全省13个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南京丘陵为主的地理结构应该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尽量消除机械化使用效率低对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农业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较低,农业的经营性收入与苏州、无锡等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

三、提升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南京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特点等情况,提出以下提升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层级

虽然,不同的农业投入集约化类型都是对农业土地使用的节约,但是,不同的投入集约化类型在农业产出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同的,因此,劳动力投入集约化、资本投入集约化和技术投入集约化存在着一个层次问题,即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的提升应实现由劳动力投入的集约化向技术投入集约化的转变。

南京目前的农业投入仍旧以劳动力集约化为主,这与南京现在的整体发展阶段是不相符的,也与南京产业的整体发展阶段不相衬。南京2007年的人均GDP已经接近6000美元,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也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同时,南京的工业发展已经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现在已进入进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的转型期。但是,南京的农业投入仍旧属于较低层次的集约化类型,劳动力仍旧是南京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在农业上的投入还落后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必须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尽可能地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南京农业投入的集约化层次,促使南京农业经济效益、产出规模的扩大,提高南京农业的集约化程度。

2、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中的作用

南京的地理结构以丘陵为主,农业用地由农户零散经营,这在很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建农业合作社 联合社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己任,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企业+农户+超市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市场连接型、龙头带动型、专业协会引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镇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镇现拥有耕地面积75000亩,旱地面积10000亩,山林13000亩,河流总长度368公里,渔船总数348艘。我镇虽然在保障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龙港的农业与工业间、城乡与城区间的发展仍有差距,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传统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农户缺乏对土地流转法律观念的了解,农田抛荒现象屡有出现,粮食生产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营销人员缺乏,销售信息不畅,出现流通环节多,中间销售资金份额大的问题。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产品生产附加值不高。

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最基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保鲜贮藏室,形不成商品经济。 二、创建农业联合社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联合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的整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和作用 (一)完善组织,创新模式 我镇以联合社为龙头,以“企业+农户+超市”的模式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着力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发展新模式,努力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政策要求。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资金互助,逐步扩大生产领域,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构建适应我镇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经济实体体系。着力提高联合协作,共同辅设致富路。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跨实体的联合性团体组织,以扎实工作作风,有效的服务理念,积极联合,吸纳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和经济股份加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讨宋宁

北方园艺2013(05):195~ 197·农业经纬· 第一作者简介:宋宁(1967-),女,山东荣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E-mail:sxysong n67@126.com.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T200910 )。收稿日期:2013-11-05 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讨 宋 宁,崔从光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 ) 摘 要: 阐述了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中复合经营型发展模式、特色资源型发展模式、休闲采摘型发展模式和科技示范型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分散自主经营模式、村办企业经营模式、整体租赁经营模式和“设施农业+企业化运行”经营模式的优点。提出了各发展模式要体现产业化和经营方式要集约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烟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3)05-0195-03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式, 是农业战略转型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休闲农业旅游已成为我国假日旅游的新亮点,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与体验的需求。休闲农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是重要环节之一,备受专家学者的关 注[ 1-4 ]。烟台休闲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 但至今为止,鲜见对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系统研究。鉴于此,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烟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1 烟台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1.1 复合经营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依托农业产业优势,集采摘、餐饮、垂钓、观光于一体。如莱阳梨乡风情旅游区、莱阳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招远大鹏山庄农业观光园、蓬莱南王山谷君顶葡萄酒庄园等。莱阳风情旅游区是以莱阳梨产业发展和文化为脉,以悠久的历史人文传统、自然环境和农业种植为基础,以民俗户外活动和生态美食为特点的综合观光度假区,其主要功能在于生产、生活与旅游功能。整个旅游区规划为“梨树王”观光区、观光塔景区、互动参与园区和休闲娱乐区4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明朝官道遗迹、丁香大院等景点进行全面修缮,新 建亭、榭、梨园茶座等风情建筑,拥有“彩虹门”、“双鹤 池”、“连理门”、“丁香庭院”、“民俗博物馆”、“吉祥树” 、“福山寿海”等宜人景点,开发富水河游弋、梨果自摘、“农 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10余个,昔日沉寂的梨乡摇身一变成为集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区。2006 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1 月,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区建成后,很 快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每年4月梨花盛开时和每年10月硕果累累时, 前来观赏品尝中外闻名莱阳梨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了“莱阳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2 特色资源型发展模式 以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吸引游客。如长岛的渔家乐、招远罗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蓬莱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温泉度假地等。长岛渔家乐的模式和功能主要是生活与旅游。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特色的“渔家乐”旅游项目兴起于1999年,最早全县只有1个村、11户渔家从事这个项目,到现在已发展成为长岛县的重要 产业。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1次渔家乐民俗文化节, 长岛因“渔家乐”项目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长岛渔家乐以海岛的岛屿风光、海景海滨、渔村的渔业生产、渔家文化、渔家生活为标志性特 色, 主题定位为渔业生产、海洋文化、渔家文化,主要包括亿年地质文化之旅、万年史前文化之旅、千年妈祖文 化之旅、 百年渔家文化之旅。其中百年渔家文化之旅,走进渔家、吃住渔家、游在海上,以其古老淳朴的民风、厚道热情的渔家人、独特有趣的民俗、令人耳目一新的 渔家生活吸引了大批游客[ 5-6 ]。1.3 休闲采摘型发展模式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在樱桃、杏等果树开花和产品上市季节,游客到农户园区内赏花和自摘品尝,获得农业生产以外的收入。如烟台大樱桃采摘月、观光采摘园等,以烟台大樱桃采摘月为代表。该模式的功能主要是生活与旅游。烟台大樱桃在北方落叶果树 5 91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结合众多农业企业的研究,将基于土地的农业经营模式根据主营产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分为品牌农业、加工农业、科技农业、农业+休闲、生态+农业。 1、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就是做品牌农产品的农业,这种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经营的基础,讲求的是打通从选址、育种、种植到营销、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并取得相应质量认证和商标权,以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美誉度,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典型代表如“褚橙”。 2、加工农业 加工农业是指对农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升其附加值的农业类型,其关注点在于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或食品饮料,而农业生产环节主要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典型案例如“汇源集团”。 3、科技农业 科技农业就是以农业科技为基础,强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进而实现新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经营模式。科技农业一般包括育种农业、智慧农业等,前者如隆平高科主要聚焦在育种,后者如以色列的智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典型代表如隆平高科。隆平高科主要从事于杂交水稻、杂交辣椒、杂交棉花、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和优质西甜瓜、蔬菜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创新、快速扩繁和推广销售。自成立以来,隆平高科十分注重对种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并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仅在中国、印度等过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拥有近万亩的试验基地。 4、农业+休闲 “农业+休闲”模式是利用当地独有的农业资源,发展“产业+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一是打造附加值高的农业,二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典型案例成都多利农庄。成都多利农庄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以“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建设主题,激活都市农业的多重价值,构建集休闲农业、养生农业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地和有机农业旅游目的地。项目计划建设100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型智能温室大棚、分拣包装中心。同时创建农业科创中心,以乡村创客为载体,以“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服务平台”的模式吸引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周边地区5万亩生态农业发展。 5、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模式也可称为特种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盐碱地、沙漠、污染土地等特定土地上发展的农业,注重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并行推进。典型案例为大生农业。大生农业与吉林省白城市政府联合发展燕麦产业,投资建设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公司+农业合作社(村集体)+产业园区+农户”模式带动燕麦种植和种业发展,借助燕麦在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地的良好成效,逐步实施对白城及周边2000多万亩盐碱化沙化土地的改造治理,有效实现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精准扶贫。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农业的经营模式也不断向着多元化、科技化的方向演变,需要我们在变化中拓展思维、寻求规律,从而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谱写自己的诗篇。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 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 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 营体系。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20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20年,灵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 持用新理念开启新征程。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求真务实作风、勇 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 出发点,抓好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农民组织 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将一年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 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牵头,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主抓, 驻村干部和农业、林业、财政、畜牧等干部为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骆 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根据灵关镇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制订了粮食生产和发展茶叶、蜂蜜、畜禽、苗木、林木为主要特产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灵关镇五年发展规划。 3、深入实际,掌握情况,挖掘信息,及时报导灵关镇产业发展状况,年内向上级报送农业及产业信息稿件12篇,有关材料、报表按时按要求上报。 二、基地建设 1.稳定粮油产业: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巩 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割制改革、 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粮食播面稳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前景和措施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在 90 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后变得日益突出。二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农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农业政策、农业投入以及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如果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具体化,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与工业品的比价关系这一影响农业比较利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专业化分工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农业效益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这些已经为我国农村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山东省自 1993 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1.3 万个,连接 700 万个农户,带动基地 5500 多万亩,全省已确立 18 个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山东农业出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全面增长。过去农民只得到生产环节的收益,而实行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流通利润中分享一部分。而黑龙江省由于近年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如双城雀巢公司投资4.3 亿元,日处理鲜奶530 多吨,带动了全市27 个乡镇和附近市县乡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海南省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淡水养殖几个主导产业,组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产加销有一体化,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运输流通环节严重妨碍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难点,推动了海南市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比较利益大为提高。实现了农业增加值、农业纯收入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粮食连续三年夺丰收。 近年来政府尽可能地采取了一些支持、加强农业的措施,但是,目前我国财政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可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地方小气候”,但是从全国广大农村以及庞大的农垦系统来看,至少在近期内是不可能得到这种资金投入的。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主要应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来实现。可以说,事实证明,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农垦企业的兴旺发达是确定无疑的。 (二)、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广东垦区自改革开放后,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加速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 “八五”以来,进一步实施“巩固提高农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速度有较大较快的扩大及进展。 1 、建立了一批区域商品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环节,也是“龙头企业”依托和赖以生存的条件,目前,已建成或初步建成的区域性基地有:湛江垦区的糖蔗、剑麻、橡胶、水果茶叶和禽畜饲养、养殖基地,茂名垦区的水果、橡胶、蔬菜、茶叶、禽畜饲养和水产养殖基地,阳江垦区的水果、橡胶、海水养殖和生殖和生猪饲养基地,揭阳垦区的水果、高档茶生产基地,汕尾垦区的海水养殖、优质稻生产基地,总直的乳制品、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等。其中大部分“基地”可以为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奠定得天独厚的基础。 2、“三高”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至 1997 年底,其累计面积达到 106.05 万亩,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养猪场 13 个,万头以上的猪场 5 个,生猪饲养量 44.2 万头,鸡 300 万只,饲养奶牛 2000 头,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背景回顾: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政策、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公布,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概念,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很多的疑惑和不同的解读。在本文中,绿维创景对其中几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一、概念释义---什么是“家庭农场”?

1.目前在国内官方或通常对“家庭农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并以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维基百科对“家庭农场”给出的定义是:“由家庭拥有并运作的农场,通常世代相传,是人类历史大部分阶段及当代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3.而农业强国美国的司法部门对“家庭农场”的解释是:“生产销售农产品,其数量需足以使得农场得到社区认可,以区别一般乡村住宅;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包括通过非农职业所得),以支付家庭和农场运作费用,偿还债务,维持不动产;由经营者管理;经营者及其家庭可提供数量可观的劳工;忙季可使用兼职劳工,并拥有合理数量的全职劳工”。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家庭农场”在过去、当今及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经营形式和组成单位之一。 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水平仍处在发展阶段,部分地区还非常落后,十八大提出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业经营新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一、CSA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CSA的概念是不要中间商来操纵当地的食品经济。它可以恢复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CSA的重要原则是农民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业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是“股东”,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等。CSA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CSA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每个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因此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通常,CSA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消费者一般都关心自己的食品、健康和环境。他们承诺支持一个或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价格应该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自己的农场。 优点:1、城市社区居民一次性交付一年的菜钱,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增强彼此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城乡交流。 2、农民预先收到订金,有利于农业资金运转。 3、社区居民直接从农民手中预订蔬菜,解决了农村蔬菜的销路问题。 4、方便社区居民更直接的吃到清洁绿色有机蔬菜。 二、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

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优点:1、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生态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物质和能量损耗,使相同的生产原料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2、通过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增大生产效益。 3、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生产出的农产品更清洁无公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优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五种模式与三个经典案例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五种模式与三个经典案例 近年来,农业与旅游都是集各方宠爱于一身,两者结合的产物——休闲农业自然更是宠上加宠,成为了投资人的心头爱。休闲农业产业化都有哪些模式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几种。 特点——通过土地流转,在城市周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区域,并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 作用——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功能;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载体;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 特点——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工业、旅游、创意、研发、商贸、储运、地产、娱乐、会展、博览等三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产业综合体。 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良好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点——可以是一个乡镇、一个村落或者一个园区,在规划上却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而农业是作为提升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版块;国内侧重于对城市周边乡镇的改造,使其保留农业田园元素,在不破坏当地风土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城市功能的乡村田园。 作用——是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提升了区域的城市功能和地块的品质与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留了田园元素,维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特点——利用“一沟一品,一域一景”的特色农业景观,并以此为模式扩展至其他地域经济,利用地理优势开发特色农业项目,依托特色农业项目开发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撬动当地经济发展;一般在沟域内规模化开发鱼塘,或者大面积种植果树等赏花摘果,立足农业、林业或者渔业,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和品质提升,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作用——是北京及河北地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模式;是集生态建设、沟道治理、生态产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创新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此为借鉴,针对特殊地域寻找特色,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功能完善,既可打造出更多经济模式,如水域经济、河域经济等,在更广泛的区域应用。 特点——“大园”是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的或者正在规划的大型农业园区,而“小镇”则是符合园区特色和整体风格,满足园区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配套功能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地产开发,或用以突出园区特色的重点项目。作用——避免在景区规划过程中涉及农村拆迁和农民转移问题,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的同时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对于合理利用园区资源,统筹规划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丰富园区特色与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休闲农业的模式,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休闲农业如何实现产业化的案例。日本农业产业化主题农场——日本MOKUMOKU农场 案例概况 MOKUMOKU农场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郊区,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而成,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的工作室农庄。以家庭、学生为主要客群,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现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网络购物于一体的主题农场。 农业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融合,形成密切关联的农旅产业链

-史上最全农业商业模式解读

干货-史上最全农业商业模式解读 在农业领域,会不会设计商业模式,非常关键!这一行的成功者,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军人物。因为行业中各利益相关者特别难驯服:上游供应商多为高度分散的农民,诚信意识不佳;下游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价格敏感度高。但也有很多成功模式,如连坐模式、利润锁定模式、担保公司模式等。 在农业行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尤为关键。而其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军人物。 随着中国农业进入转型加速期,2008年来,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一直呈振荡上升的趋势,很多农业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如果用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农业企业,就会 发现大多数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一是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低。农业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多为高度分散的农民,但他们诚信意识、履约能力不佳,对价格敏感度高,因此企业无法建立稳定的供应商体系。 二是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低。农业企业的下游客户多为消费者,他们的品牌忠诚度低、对价格的敏感度高。而且,企业的品牌建设投入大,进入销售渠道特别是商超的成本高,资金占压严重。 三是新进入者的威胁。从市场进入壁垒看,中国农业资源高

度分散,农地资源流转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众多。 四是替代品的威胁。农产品的种类众多,消费者的热点不断转换,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 五是行业内现在竞争者的竞争。农业企业面对不利的竞争环境,既要准备大量的农产品收购资金,又要巨资投入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从经营风险角度,农业企业要面对气候、疫情及上游农产品原料价格的波动,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投资者,都是压力大、回报低。 本文所说的农业企业,是指从事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围绕现代农业服务、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明天的分享中,我们通过若干案例,讨论如何在这个行业中创新设计商业模式。如:与农民交易的模式、重组轮种模式、同村连坐模式、利润锁定模式等。 农业行业中的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如下: 与农民交易的模式 企业与农民的交易方式,通常是在租赁土地后,反聘农户进行种植或养殖,企业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种畜、饲料等,并签署“农产品收购协议”以锁定收购价格。想要以此与农户 建立起独家的、稳定的供应关系。 但是常常事与愿违。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农民往往在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企业+农户); 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1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1.2 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 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1.3 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 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 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