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4、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六、

五、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

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的人口密度: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我国人口的分布: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

3、华人与华侨

概念(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

C)。“港澳同胞” “侨乡” 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我国对华侨的政策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4、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

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④人均资源量少。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5、1.对策: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放羊娃”)。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DI NK)、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填图册P7~9/一、1~5,二、1~3。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

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 湖北省利川市小河初级中学徐登高 1.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教学过程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读课本图1.19“中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北炉中学201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地理单元测验卷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将正确答案所对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答题表中。 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 B.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 陆兼备的国家 C ?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D.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位于寒带和热带 2、 中央台2011年1月14日发布天气:14日中国渤海、黄海海冰总体分布面积已超过 2万平方千 米。渤海、黄海海冰分布面积广,而我国其他海域没有出现海冰是因为 A.我国海岸线漫长 B.渤海、黄海海域位于寒带 C.我国海域南北跨纬度广 D.我国海域东西跨经度广 3、 歌曲《我爱你一中国》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 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现象差异的原因主 A.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B.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D.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市举行,此届亚运会的理念是“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运动员在 5、 下列省级行政区与该省区陆上相邻的是 A.浙、赣、闽 B. 鲁、云、闽 C. 湘、赣、闽 D. 鄂、闽、云 6、 上图四省区中汽车牌照的第一个字依次为 A.①云②桂③皖④黑 B.①滇②粤③鄂④黑 C.①青②粤③渝④新 D.①新②滇③鄂④鲁 7、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的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 西多东少 C. 南多北少 D. 北多南少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云南省 B.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C.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D. 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9、读右图我国总人口,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发展趋势图, 的是 ① 我中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② 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大于农村人口 ③ 我国总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④ 2030年时我国城镇人口将大于农村人口 42个项目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中国 代表团以199枚金牌独领风骚。据此完成 4?6题 F 列关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 〔亿2 2010 2020 却 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 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 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 降水。 二、疆域辽阔: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 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

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简称行政中 心 全称简称行政中 心 - 2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 1-3题。 1.自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 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 a-c-d-b B. b-c-a-d C. c-a-b-d D. d-b-a-c 3.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代表人口增加的具体数值 B. 柱状图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C.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D. 图中折线可以说明人口变化的趋势 5. 1953年-2010年()

A.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上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D.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下 6.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该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数量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人口 A. 自然增长率1982年后降到10%以下 B. 增长速度总体波动下降 C. 近十年总量保持稳定 D. 总量逐年下降 8. 按照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势,推测未来20年我国 A. 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减少 C. 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D. 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八年级地理上册 1.4 中国的民族习题 (新版)湘教版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知识点一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1)写出图中①~⑤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 ①维吾尔族,②藏族,③壮族,④蒙古族,⑤回族。 (2)用字母“A”标出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答案略。 知识点二独特的民族风情 A手鼓舞,B摔跤,C跳板舞,D孔雀舞,E泼水节。 知识点一五十六个民族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A) A.汉族 B.壮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2.我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自治区是(D) A.新疆 B.内蒙古 C.宁夏 D.广西 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 B.尊重、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 C.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各民族和睦,没有民族问题 知识点二中国的民族分布 4.我国汉族最为集中的地区是(C) A.中部和西部地区 B.东部和西南地区 C.东部和中部地区 D.中部和北部地区

5.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是(C) A.东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D.西部地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据此完成第6~7题。 6.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B) A.集中分布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分散分布 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7.下列少数民族与其集中分布地区相对应的是(B) A.高山族—海南 B.维吾尔族—新疆 C.壮族—云南 D.傣族—台湾 知识点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8.初二学生巴特尔生活在草原上,他的家乡男女老少都善于骑马,饮食以牛羊肉的食品为主,有举办“那达慕大会”的传统。巴特尔最有可能是(A) A.蒙古族 B.藏族 C.朝鲜族 D.维吾尔族 9.导学号85584018下图的画面会在哪个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中出现?(D) A.回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傣族 10.风雨桥是侗族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以方便行人过往休憩,下列建筑是风雨桥的是(B)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下列对我国民族政策理解错误的是(C) A.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C.各少数民族不设自己的语言学校 D.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2人口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的增长》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同学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教师指导读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根据人口增长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2019年有12.66亿,2019年达到13.40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该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学生讨论: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 1982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曲线明显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算一算,想一想 结合课本P12图1.11和图1.1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影响? 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 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4. 用一系列漫画(或做成课件)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 (1)第一幅画: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教案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2、我国的内海() A、渤海和琼州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东海和台湾海峡 D、南海和琼州海峡 3、我国沿海诸省自北向南依次为() A、辽宁,山东,江苏,浙江 B、浙江,福建,山东,台湾 C、辽宁,山西,福建,台湾 D、河北,江苏,上海,广东 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A、黄海,东海,渤海,南海 B、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四川省 D、黑龙江省 6、我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7、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壮族 C、傣族 D、回族 8、那达慕大会是下列哪几个民族的民族风情()。 A、傣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9、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 A、云、台、贵、粤 B、云、贵、粤、台 C、云、台、粤、桂 D、云、桂、粤、台 10、下列省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青海省 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甘肃省 11、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全部有两个简称的是()。 A、云南、重庆、甘肃、陕西 B、北京、贵州、四川、湖南 C、陕西、甘肃、上海、四川 D、云南、贵州、四川、江苏

八年级上册地理《众多的人口》练习题

2019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众多的人口》练习 题 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通过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众多的人口练习题,欢迎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图中四条人口增长曲线中,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在旧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战争、灾荒、瘟疫等多种原因,人口增长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呈直线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2.(2009?山东临沂)“2019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2019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推迟的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高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负增长 D.大量人口迁移到国外 【解析】选B。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降低,

使我国内地从2019年12亿人口到10年后的2019年1月6日的13亿人口,整整比预计的推迟了4年。 读图,回答3~5题。 3.A、B阶段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的原因是( ) ①国家贫穷落后,社会动荡②社会医疗保障条件差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④隐瞒人口的现象普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C阶段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B.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观 C.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 D.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死亡率降低 5.D阶段人口增长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生育观念变了,都不愿多生孩子 B.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 D.人口死亡率增高 【解析】3选A,4选D,5选B。从图上可看出,A、B阶段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国家贫穷落后,生活条件很差。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练习题人教版

人口 一.单选 1.下列叙述中,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A.劳动力短缺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2.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数量大,但是平均人口密度较小 B.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C.我国人口分布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 D.我国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不再控制人口增长 3.读图,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1764年~1840年B.1840年~1949年 C.1949年~1982年D.1982年~2005年 4. 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D.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5.关于我国人口及其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众多②人口稀少③分布不均匀④分布比较均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限是() A.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C.长城沿线D.0℃等温线 7.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将缓解我国() ①劳动力短缺问题②住房紧张问题③交通拥挤问题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A.西北内陆地区B.东南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9.关于我国的人口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B.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西藏自治区 C.沿河、沿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 D.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10.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决策.下列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可有效提升我国人口素质 C.会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D.会大大加快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11.下列有关我国“全面二孩”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C.解决近些年因退休高潮给国家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 D.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1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1990--2010年人口增长状况如下表,读该表可知我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4、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六、 五、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 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的人口密度: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我国人口的分布: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 3、华人与华侨 概念(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八年级】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

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2、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南北跨纬度约50度,气候差异大,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a.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b.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因湿润气流的影响而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c.沿海地区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与海外各国进行交往。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1)我国领土四端: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北的村庄:漠河村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南的城市:三沙市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读教材第4页图1.4 第5页图1.5 1)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当我国2月时,黑龙江冰雪景象,而西沙群岛则是一片椰风沙滩景象。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2)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当夏季北京时间6点时,帕米尔高原繁星满天,而乌苏里江则洒满阳光。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大。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距离约为5000千米。 (2)陆地领土面积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3)疆界和陆上邻国读教材第4页图1.3 “中国的疆域及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4)海域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我国第二大岛)、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的群岛)、南海诸岛等岛屿。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三、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的作用: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管理,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三级行政区划:我国基本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我国的首都:北京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1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口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口》说课稿 第二节《人口》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的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众多的人口是本章第二节,通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两项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突出,学习本节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要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根据本课的知识量和难易程度,本节教学计划在1-2课时内完成。 然后,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我确立了以下的教 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本国情是:人口 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 2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 3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分析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计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 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道理,树立正 确的人口发展观。 第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

第一节疆域 (2课时)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位置和所在半球。 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地理位置 展示电脑投影2页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讨论】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3页活动1和活动2)。 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 俄罗斯、加拿大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多媒体展示蒙古、日本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 我国国土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纬度位置→适合农业生产。

对外交往合作: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分布较多;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 其他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承转我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国土面积也很大,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国土辽阔呢? 讨论议题:从数字看我国辽阔的国土,结合做5页活动1。 展示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课件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要求说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 讨论5页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归纳解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季,东、西经度跨距大,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每相差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晨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展示4页图1.3的课件请同学上台指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讨论6页活动2组织全班发言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领土大的好处:人们活动的空间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自然条件多样,物产丰富;国防的腹地宽广;风土人情地域差异大,文化丰富多彩。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一)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2.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3.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000千米 (三)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难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