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

目录

摘要 (2)

第1章绪论 (3)

第2章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主要种类 (3)

汇付结算方式 (3)

托收结算方式 (4)

信用证结算方式 (4)

银行保函 (4)

备用信用证 (4)

第3章影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及运用的因素 (4)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本身的特点 (4)

选择国际结算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实际因素 (5)

客户信用 (5)

经营意图 (5)

贸易术语 (5)

运输单据 (5)

财务成本...............................5第四章支付方式的实际应用 (5)

国际结算方式选择注意事项 (5)

在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尽量多做客户资信调查 (5)

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做法 (5)

视合同金额的大小和新、老客户区别对待,灵活采用结算方式 (5)

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注意调整结算方式 (5)

运用灵活的T/T付款方式 (5)

支付方式的综合运用 (5)

信用证与汇付结合应用 (5)

信用证与托收结合应用 (5)

银行保函与汇付结合使用 (5)

银行保函与托收结合使用 (5)

信用证与银行保函的结合应用 (5)

汇付与托收相结合 (5)

汇付与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 (5)

托收与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相结合 (5)

结束语 (5)

第五章·································

参考文献·································

致谢···································

第1章绪论

国际结算使各国的产品、服务和资金得以交换,从而让生产得到远比国内市场宽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持续发展;使资金实现国际转移,实现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便得到最大收益。假如没有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就根本无法进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势必受到极大的损害。

第2章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主要种类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主要种类有如下五点:

汇付结算方式

汇付,又称汇款,是最简单的国际货款结算方式。采用汇付方式结算货款时,卖方将货物发运给买方后,有关货运单据由卖方自行寄送买方;而买方则径自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卖方。[1]这对银行来说,只涉及一笔汇款业务,并不处理单据,属于商业信用,采用顺汇法。

汇付业务涉及的当事人有四个:付款人(汇款人remmitter)、收款人(payee或beneficiary)、汇出行(remitting bank)和汇入行(paying bank)。其中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与汇出行(委托汇出汇款的银行)之间订有合约关系,汇出行与汇入行(汇出行的代理行)之间订有代理合约关系。在办理汇付业务时,需要由汇款人向汇出行填交汇

款申请书,汇出行有义务根据汇款申请书的指示向汇入行发出付款书;汇入行收到会计委托书后,有义务向收款人(通常为出口人)解付货款。但汇出行和汇入行对不属于自身过失造成的损失(如付款委托书在邮递途中遗失或延误等致使收款人无法或延期收到货款)不承担责任,而且汇出行对汇入行工作上的过失也不承担责任。

汇付的缺点是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因为以汇付方式结算,可以是货到付款,也可以是预付货款。如果是货到付款,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资金。而预付货款则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资金。在分期付款和延期付款的交易中,买方往往用汇付方式支付货款,但通常需辅以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所以又不是单纯的汇付方式了。

托收结算方式

托收,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附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2]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托收方式的当事人有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委托人(principal),即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国外付款人代收货款的人,也称为出票人(drawer),通常为出口人;托收行(remitting bank)即接受出口人的委托代为收款的出口地银行;代收行(collecting bank),即接受托收行的委托代付款人收取货款的进口地银行;付款人(payer或drawee),汇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

上述当事人中,委托人与托收行之间、托收行与代收行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付款人与代收行之间则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付款人是根据买卖合同付款的。所以,委托人能否收到货款,完全视进口人的信誉好坏,代收行与托收行均不承担责任。

在办理托收业务时,委托人要向托收行递交一份托收委托书,在该委托书中注明各种指示,托收行以至代收行均按照委托的指示向付款人代收货款。

信用证结算方式

信用证有光票和跟单之分,通常所说的信用证指跟单信用证,即银行根据买方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开立的,在一定的金额和规定的期限里,凭规定的货运单据付款的书面承诺。[3]与汇款和托收方式相比,信用证由于银行的介入使得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

出口商只要提供符合条件的单据就能取得货款,而进口商只要付款就可取得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买卖双方的风险都大大降低。长期以来,信用证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为常用的方式。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这种局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尽管信用证在我国和亚太地区的国际结算中依然保持着统治地位,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到新兴国际结算方式的冲击,信用证结算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

银行保函

银行保函 (letter of guarantee) 又称“银行保证书” 、“银行信用保证书”或简称“保证书”。银行作为保证人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文件。银行保证被保证人未向受益人尽到某项义务时,则由银行承担保函中所规定的付款责任。[4]保函内容根据具体交易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在形式上无一定的格式;对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处理手续等未形成一定的惯例。遇有不同的解释时,只能就其文件本身内容所述来做具体解释。

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5]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其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或不开汇票),并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证明文件,即可取得开证行的偿付。备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一般用于投标、还款或履约保证、预付货款和赊销业务中。

第3章影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及运用的因素

选择何种支付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直接关系到贸易能否成交和货款的安全回收,直接影响双方的资金周转和融通,以及各种金融风险和费用的负担,所以这是关系到买、卖双方利益的问题。因此,买卖双方在磋商交易时应尽可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支付条件。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本身的特点

以下为方便起见,仅以列表形式对三种基本的支付方式本身及其对买卖双方带来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

表一三种基本支付方式的利弊分析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一种付款方式对交易双方来说都是利弊兼备。而且,作为在交易中既对立又同意的买方和卖方,一方的有利点(如收汇安全)往往是以另一方的不利点(如风险增大)来换取,而没有对方的参与任何一方的单边利益都不可能实现。尽管每一方都希望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任何合同的签订都是以双方的适度妥协为前提的,所一交易双方必须在保护自己与可以被对方接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选择国际结算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实际因素

在实际业务中,除了考虑基本国际计算方式自身特点外,选择具体的结算支付方式还应考虑以下五种因素:

客户信用

具体地讲,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 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托收的方式,特别是用D/P,就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 甚至是直接T/T 的方式,这也是目前在西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大量使用T/T的根本原因之一。[6]同时,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客户所在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在金融运作体系正常的发达国家,就有可能更多地采取T/T和托收

样的属于商业信用的方式。另外,客户的信用资信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

要进行连续的跟踪,进行及时的评价,以便随时调整结算方式。

经营意图

具体地讲,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就有很大的余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也许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也可能要求买方必须用L/C的形式进行结算,否则,就以提

高售价来威胁对方,逼迫买方做出妥协和让步;[7]如果是滞销的货品,那极有可能会答应进口人的要求,选择一种节省进口总费用的支付方式,这时,出口方可能会违心地接受对自己的利益保障程度很小的支付方式。

贸易术语

贸易术语的选用和合同金额的高低对支付方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地讲,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 的方式;而对于EXW 和实际交货的 D 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也就经常会考虑和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了。

运输单据

运输单据种类的不同也是导致不同支付方式的重要原因。[8]国际结算中所涉及的运输单据,有些属于物权凭证,有些则是非物权凭证,不同性质的运输单据对于支付方式的选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海运提单、联合运输单据等代表物权凭证的单据,控制提单就等于控制货物所有权,交单等于交货,在实务中则有利于单据交易,所以对于卖方则可选择信用证方式甚至D/P 托收方式收取款。但在空运、公路/铁路运输邮寄等运输单据项下,以及以记名抬头的海运单这些非物权凭证的运输单据下,则不利于单据交易,特别是D/P 托收方式下,由于没有银行信用作付款保证,更有钱货两空的极大风险。

财务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成本由很多因素构成,如商品制造或购买成本、运输成本、保险成本等,在现代国际金融体系下,结算成本也是其中因素之一。如果只有一种结算方式,因无法比较,可以说不存在结算成本问题。但当有多种结算方式供选择时,在不同结算方式的比较中就会产生贸易结算成本的概念。例如因支付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交易中某一方财务费用的增加,或者导致了使用第三者(一般是银行)费用的增加等等。所谓贸易结算财务成本,就是使用某种支付方式时所必须承担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财务费用、款项转移费用。(1) 财务费用。这里的财务费用是指:由于付款日期的不同,交易双方为履约,比如

说,出口商为组织商品的生产,或者说进口商为付款所额外付出的融资成本,或者是使用自己流动资金的机会成本。付款日越早,进口商的财务费用越高,出口商的财务费用就越低。反之,付款日越晚,进口商的财务费用越低,出口商的财务费用则越高,在实际工作中,财务费用是根据成交日、装运日、卸货日、使用日四个付款时间来计算。[9] 第4章支付方式的实际应用

款项转移费用。这种费用可以简称为转移费用,指的是为实现货款从进口商一方转移到出口商一方所需要的费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转移费用主要是指支付给银行的费用,银行向客户提供款项转移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当然是具体的数字,但是不同国家的银行即便向客户提供相同的服务,收取的货币币种不同,数额也不同,缺乏可比性,因此,只能在常用的几种支付方式中,界定它们的相对费用,即哪一种最贵,哪一些介于中间。据有关资料反映,在美国,支付一笔同样数目的货款,如果采用汇款方式,大约在几十美元;如果采用托收业务,花费大约在200-300美元之间;如果是信用证业务,大约在400-500美元之间。每一种支付方式的发起方所承担的转移费用,从低到高依次为:

①预付货款和赊销方式下的汇款费用;

②托收业务中的托收费用;

③信用证业务下的所有费用;

④银行保函下的所有费用。

国际结算方式选择注意事项

国际结算方式选择注意事项有一下五点:

在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尽量多做客户资信调查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何种结算方式就应分别算出其对应的财务费用、款项转移费用,然后加以比较选择,一般而言,如果说双方都不担心对方违约,或者说,在双方违约风险几乎为零的时候,首选的支付方式应该是预付货款或赊销,其次是托收,再次是信用证,最后才是保函。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对贸易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

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非常客观地讲,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归根结底取决于进出口双方的力量对比的程度,而贸易各方总是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最关心的只是双方实力的较量。

所谓的客户资信调查是指调查客户的企业性质,看它是贸易公司,还是零售商,或是生产厂家,该公司的规模、经营范围、往来银行名称及账号,与中国其它公司有无其他业务关系,公司有无网站。一方面请客户自我介绍,然后从侧面加以证实。另一方面,可通过银行、保险部门和驻外机构进行调查,也可委托中国银行对客户进行专门资信调查。

例如欧、美、日本、澳、新地区的客户,一般而言,资信比较好,国家金融运作体系正常,所以一般D/P远期风险不大。南美、非洲、中东、原苏东地区,都是高风险地区,即便是D/P即期或远期

付款,也要求投保出口信用险。

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做法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何种结算方式就应分别算出其对应的财务费用、款项转移费用,然后加以比较选择,一般而言,如果说双方都不担心对方违约,或者说,在双方违约风险几乎为零的时候,首选的支付方式应该是预付货款或赊销,其次是托收,再次是信用证,最后才是保函。

视合同金额的大小和新、老客户区别对待,灵活采用结算方式如果是老客户,以前配合很好,涉及合同金额比较小,可以接受D/A远期或后T/T;如果是新客户,或者合同金额较大,对D/A托收和后T/T业务,要求必须投保出口信用险。

如江苏医保进出口(集团)公司,他们和一个加拿大客户做生意,最早是D/P即期付款方式,由于有别的公司竞争,后改为D/P60天,他们在价格上增加了相应的银行利息费用。一年后客户称,业务做大了,银行资金周转有困难,而银行授信额度有限,要求做D/A60天,并称别的公司已接受了这种付款条例,他们与客户经过几轮洽谈,最后决定试做一年。在试做期间,他们抓住客户有时付款不及时,未能履行承诺,就有理有节地说服客户,恢复到原D/P即期付款方式。[10]

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注意调整结算方式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对贸易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非常客观地讲,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归根结底取决于进出口双方的力量对比的程度,而贸易各方总是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最关心的只是双方实力的较量。

运用灵活的T/T付款方式

T/T付款,比起银行本票和商业支票来讲,既快捷又安全,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要反向托收,或到银行贴现,而且商业汇票存在极大风险。[11]在实际业务中,灵活采用T/T 付款方式,有时也可和其它付款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例如可以T/T10%(预付),装船后再T/T40%,余款50%采用D/P即期付款交单。

支付方式的综合运用

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交易双方的风险、利益不同,在具体业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但是,如果根据客户、产品与市场的不同,在付款时间和支付方式的掌握上灵活采用不同结算方式组合,使用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买卖双方的风险趋向均衡,双方利益都有保障,可以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支付方式的综合运用包括一下八点:

信用证与汇付结合应用

信用证与汇付相结合是指一部分货款用L/C支付,另一部分通过T/T 支付。一种做法为买方在合同签订后先T/T20%-30%的货款作为预付款,余款由L/C 支付,卖方在收到预付款和信用证后开始备货,保证了收汇的安全性;另一种做法是,货款的70%-80%由L/C 支付,余款待货到目的地若干天内由买方通过T/T方式支付给卖方,这样即使买方未在约定期限内T/T 余款,损失对卖方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信用证与托收结合应用

信用证与托收结合是指部分用信用证方式支付,余额用托收方式结算。这种结合形式的具体做法通常是:信用证规定受益人(出口人)开立两张汇票,属于信用证项下的部分货款凭光票支付,而其余额则将货运单据附在托收的汇票项下,按即期或远期付款交单

方式托收。这种做法,对出口人收汇较为安全,对进口人可减少垫金,易为双方接受。但信用证必须订明信用证的种类和支付金额以及托收方式的种类,也必须订明“在全部付清发票金额后方可交单”的条款。

银行保函与汇付结合使用

在使用预付货款,或是货到付款的情况下,都可使用银行保函来防止不交货或不付款的情况出现。如果进口商预付了货款,就可要求出口商提供银行保函,保证按期交货,否则应退还预付款并支付利息或罚款,如果出口商拒绝,则由担保行付款;如果是货到付款,出口商有权要求进口商提交银行保函,保证进口商在提货后的规定时间内按合同付款,如果进口商拒付,担保行应承担付款责任。

银行保函与托收结合使用

银行保函与托收的结合是指为了使出口商收取货款有保障,出口商在采用托收时,可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如果进口商拒不付款赎单或收到单据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付款,出口商有权凭银行保函向担保行索取出口货款。

信用证与银行保函的结合应用

信用证与银行保函相结合使用适用于成套设备或工程承包的货款。[13]成套设备或工程承包的货款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即一般货款和预付或保留款。一般货款数额大,可用信用证方式支取,预付款的归还或保留款的收取可使用银行保函。银行作为保证人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文件。银行保证被保证人未向受益人尽到某项义务时,则由银行承担保函中所规定的付款责任。保函内容根据具体交易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在形式上无一定的格式;对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处理手续等未形成一定的惯例。遇有不同的解释时,只能就其文件本身内容所述来作具体解释。如果和信用证结合使用,就会取长补短,发挥更好的效果。

汇付与托收相结合

汇付和托收相结是指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至于大量的货款,可以采用对卖方更有利的支付方式。至于各部分的比例,大概可以分配为: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10%,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样的选择,会使双方

得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汇付与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

无论是买方的预付汇款,还是卖方的货到后汇款,均可要求对方出具备用证作为汇款支付方式的补充手段来减轻对方的违约风险。[14]例如我国出口产口多以纺织品、农产品及其他低附加值的初级原材料为主,此类商品主要目前以买方市场为主。针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因属于贸易劣势而被迫接受外国进口商要求的以汇付做结算的要求,如条件允许,我国出口商应尽量争取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保证进口商在提货后规定的期限内按合同付款,如果进口商拒付,将由担保行承担付款责任,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托收与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相结合

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在跟单托收项下的货款一旦遭到进口商拒付,出口商可凭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利用开证行的保证追回货款。[15]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收到符合合同规定的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后,就可凭光票与进口商拒付的声明书向银行收回货款。但在使用这种结算方式时,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的有效期必须晚于托收付款期限一段时间,以便在进口商拒付后出口商能有充裕的时间向银行办理追偿手续。

第5章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出口人是否能够安全、快捷地得到货款。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也要考虑对方的成本,力图达到双赢的目标。所以,要根据对方的资信等级、自身的经营意图、合同金额的高低、运输方式和种类、财务结算成本高低等因素来决定。为了将风险分担,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在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注意调整结算方式,不同地区的客户要采用不同的做法,视合同金额的大小和新、老客户区别对待。而且要更多地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促成国际贸易更顺利地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