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樯()鸥()暮()宵()樵()

3.解释字词

吴楚东南坼坼:乾坤日月浮乾坤:老病有孤舟有:

亲朋无一字字:危樯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

官应老病休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

雪霁寒宵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

4.名句填空

吴楚东南坼,,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雁引愁心去,。

天上接行杯。今上岳阳楼。

细草微风岸,。星垂平野阔,。

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

5.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力争押韵。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阁夜》

6.杜甫名句填空

1、会当凌绝顶,《望岳》

2、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清新庾开府,《春日忆李白》

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前出塞九首》

5、朱门九肉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感时花溅泪,《春望》

7、烽火连三月,《春望》

8、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9、娟娟戏蝶过闲幔,《小寒食舟中作》

10、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

11、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

13、一去紫台连朔漠,《咏怀古迹五首》

14、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五首》

15、丛菊两开他日泪,《秋兴八首》

16、丹青不知老将至,。《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7、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

18、迟日江山丽,《绝句二首(其一)》

19、新松恨不高千尺,《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20、尔曹身与名俱灭,。《戏为六绝句》

21、留连戏蝶时时舞,。《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2、细雨鱼儿出,《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3、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

24、自去自来梁上燕,。《江村》

25、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26、文章憎命达,。《天末怀李白》

27、桃花细逐扬花落,。《曲江对酒》

28、一片花飞减却春,。《曲江二首》

29、穿花蛱蝶深深见,。《曲江二首》

二。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部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昔闻”和“今上”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手法:

情感:

作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两个字用得好?

景象:

炼字: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联系尾联和作者当时的处境,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旅夜书怀》部分

(一)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诗句: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诗句:

(二)整体感知

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三)质疑讨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赏析。。

(四)拓展延伸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阁夜》部分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交代了什么要素? 流露了什么情感?作用是什么?

要素:

情感:

作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感觉:

情感: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了什么?

内容: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意:(提示步骤:明确手法,具体说明,用意)

三.课堂欣赏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上联:洞庭西下八百里;下联:淮海南来第一楼。

4.上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

5.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仿照上述对联,自选事物,情感,拟写三副对联。

对联:

四.课堂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干坼gān chè 戎马róng mǎ 涕泗dìsi 沙鸥shā ōu

B.轩窗xuán chuāng 乾坤qián kūn 危樯wúi qiáng 地迥dìtóng

C. 邠州bīn zhōu 短景duǎn yǐng渔樵yú qiáo 寂寥ji liáo

D.天涯tián yá雪霁xuě qí 夷歌yi gé慰藉wèi jí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景动摇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亲朋无一信,老病有孤舟。

3.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字:文字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划分

C.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危:危险

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应该

4.下面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风景

B.天涯霜雪霁寒霄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白白地

D.夷歌数处起渔樵起:唱起

5.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天涯霜雪霁寒霄译:漫天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B.三峡星河影动摇译:侧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C.岁暮阴阳催短景译:岁末,阴阳变化无常,美丽的风景短暂。

D.夷歌数处起渔樵译: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民歌。

6.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危樯独夜舟译:船帆升起,夜晚行船非常危险。

B.名岂文章著译: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二显赫呢。

C.吴楚东南坼译:吴楚两地以洞庭湖水划分疆域。

D.乾坤日夜浮译: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二)文句赏析

7.下列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名句,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然后写日月星辰日夜浮动在湖水面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B.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只听说洞庭湖水,到了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诗的开头照应,诗人往日远大抱负全成了泡影,天下兵荒马乱,因而只有老泪纵横了。

D.全诗已经清醒婉丽,纤柔细腻,历来为人称道,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有关,更与诗人的思想感情有关》

8.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图景,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夜晚来临。这是一个霜雪初晴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漫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发出阵阵寒意。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是千古名句,首先在于气象雄浑。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中回荡,峡江中星空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前句从视觉上写,后句从听觉上写,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使西阁的夜显得惊心动魄。

C.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两句是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以此作了自我慰藉之语。

D.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战争消息传来,他曾在夜晚听到千家万户的哭声,曾经听到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歌声和渔樵们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

9.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两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里孤独的停泊着。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涛,大江东流去。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

C.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点名声,那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到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语,立意至为含蓄。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然独行,像一只沙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作者以沙鸥自况,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愿望的乐观追求。

10..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作者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1..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下面几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李白律诗章法的严密。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旅夜书怀》:前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一层抒发自伤飘泊之情。

B.《越中览古》:前一层写勾践破吴,义士还家;后一层写物是人非,美景不再。

C.《阁夜》:前一层写阁夜景象;后一层抒发伤时感世之情。

D.《登岳阳楼》:前一层写登楼及洞庭景观;后一层抒发忧国之情。

12.阅读下面宋诗,选出正确答案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三)课外阅读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倦夜[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3.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4.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4分)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8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5.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答:(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

16.虽然两首诗抒发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角度分析。说明自己偏爱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答案

(二)

1.注音略

2.注音组词略

3.见课下注释。

4.名句见原文。

5.译文:

《登岳阳楼》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旅夜书怀》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阁夜》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6.杜甫诗名句填空

1.一览众山小。

2.下笔如有神。

3.俊逸鲍参军。

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5.路有冻死骨。

6.恨别鸟惊心。

7.家书抵万金。8.落花时节又逢君。

9.片片轻鸥下急湍。10.渚清沙白鸟飞回。

11.不尽长江滚滚来。12.百年多病独登台。

13.独留青冢向黄昏。14.环佩空归月夜魂。

15.孤舟一系故园心。16.富贵于我如浮云。

17.一行白鹭上青天。18.春风花草香。

19.恶竹应须斩万竿。20.不废江河万古流。

21.自在娇莺恰恰啼。22.微风燕子斜。

23.蓬门今始为君开。24.相亲相近水中鸥。

25.月是故乡明。26.魑魅喜人过。

27.黄鸟时兼白鸟飞。28.风飘万点正愁人。

29.点水蜻蜓款款飞。

二.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

1.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

情感: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作用: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景象: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描写了洞庭的浩瀚无边,波澜壮阔。

炼字:(1)“坼”字用得好,“坼”,分裂的意思。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把吴楚两地广大地区冲开分裂,显示了洞庭湖磅礴气势。

(2)“浮”字用得好,“浮”,漂浮荡漾,有动态的美感,洞庭湖几乎包含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了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波涛荡漾起伏,显示了一派壮阔图景。

3.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起袭上心头,诗人的意境从狭窄转向宽阔,由个人悲苦转到国家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家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

运的高尚情操。

《旅夜书怀》部分

(一)解题

①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

②诗句“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③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二)整体感知

参考: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三)赏析

1、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表现情感)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描写景物)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表达情感)

2、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尾联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明确方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详细说明)也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表达情感)

(四)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1)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衬托的手法。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阁夜》部分四、鉴赏:

1、要素:“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时间)“天涯”,(地点)“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

情感: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忧心重重。

作用: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感觉:听觉、视觉。

情感: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明确: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学生合作探讨后,老师补充总结如下)

明确:作者运用典故,(方法)卧龙指诸葛亮,一代明相;跃马,代指公孙述,迂拙之人。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方法说明)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寄予了作者结束战争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

三.(三)对联参考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

但以诗书慧心灵,莫将成败论英雄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负箧曳屣从师苦,映星望月读书勤

多年凌寒彻骨尽在一朝怒放,十年寒窗苦读只在一刻拼搏

你善他善共建和谐社会,你读他读同创书香班级

月圆家圆团团圆圆,天暖地暖暖暖活活

深夜宿舍灯照影,黎明操场书伴身

谦虚受益人生处处有阳光,满盈招损生命天天布阴霾

青春舞台尽显真我风采,少年豪气展示精彩人生

四.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A.

7.D. 8.B. 9.D. 10.C. 11.B. 12.B.C.

13.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14.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15.杜甫:(1)春雨来得及时(2)春雨默默的滋润万物

周邦彦:(1)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2)春雨水量可观

16.杜诗要点:(1)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2)借助拟人修辞格(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3)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和想象结合)

周邦彦要点: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注意:“耕人”“花”“鸥”的作用)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 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解释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降职,远调 2、增.其旧制.增:扩展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全详尽 4、然则 ..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开:放晴 6、则有去国 ..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8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1、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在我们读第一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时,语调很缓 慢,哪怕重音放在“独”上,依然读起来只有淡淡的忧伤,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在紧接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第五题和第六题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55页。 七、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八、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茫然凄苦的感情。“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立石麟志担振兴责云浮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导学练系列 本页仅供浏览参考,具体内容下载后可见。 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即可。(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 ·课题: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杜甫生平,知人论世。 2.赏析作品:《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理解诗中思想情感。 3.通过《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对比鉴赏,感悟意境营造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二.知识链接 1.生平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2.写作背景 《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763年。 760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得以定居成都;765年,严武病逝,无所依靠的杜甫被迫离开成都,全家栖居在长江边的一艘小船上,依靠接济度日;在夔州寓居两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时局又陷入军阀连年混战的内忧中,对外又得面临吐蕃对蜀地的不断侵袭,期间,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一系列不好的消息加深了杜甫思乡之情,决意北上返家,但又由于经济拮据,流落湖南岳阳。 三.作品赏析(请把笔记做在课文空白处!) 1.结合“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分别概括出《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和《阁夜》的思想情感。(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2.在《蜀相》中, 3.《阁夜》的感情基调在“悲”的基础上,还有这与其他三首诗不同的意蕴,你能从具体的诗句中读出来吗?请结合“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4.在《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中, 四、学以致用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

登岳阳楼等带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 从写景的境界来看,颔联虽然广阔宏大,但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 C. “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 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 请分析颔联所写之景和颈联、尾联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情景名句: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答案】 1. B 2. ①用洞庭湖的宏阔反衬诗人的孤独,从而引出颈联对年老多病、孤舟漂泊的愁苦之情的抒发;②“吴楚坼”“乾坤浮”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为尾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铺垫。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出示岳阳楼图片) 宋代闻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 【师:欣赏诗歌前,了解诗人,了解诗的历史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在我们就来结合课文的注释,熟悉诗人陈与义与他的经历】(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3.了解“靖康之变”:先请学生说说靖康之变,然后出示课件了解。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读准诗歌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个学生朗读。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师: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重节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节奏应该是223,但在读诗的时候应该结合意思来朗读,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示课件“节奏”)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齐声朗读。 (二)读懂诗歌 1、解释要害词: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凭:靠着;危:高处。登楼(出示课件“注释”)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译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 课题:《登岳阳楼》 编号:编写人:审核人:刘慧珍审批人: 时间: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知识链接】 1、知识构建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 “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 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 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的意境。 2、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 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完整版)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赏析指导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明确: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明确: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

(完整版)蜀相阁夜登岳阳楼练习

咏史怀古诗复习: 主要表现的情感: 1、歌颂英雄业绩,寄托个人理想抱负;将历史人物事迹与自身际遇相比,抒发深重的人生感慨,借古伤己。 2、借古讽今,讽谏当朝,以史为鉴; 3、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4、表达作者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思考。 手法: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抒怀;借古伤己;用典;对比;借景抒情。 《蜀相》练习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分) 【答案】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1分)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1分)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5

分) 【答案】“自”和“空”二字,使怀古思贤的悲怆境界全出。(1分) (1)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无人光顾;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无人聆听。(1分)(2)这两个字使诗意逆转,突出了祠堂的荒凉。以乐景衬哀情,(1分)祠堂内春意盎然,却遗迹荒落;先哲已去,今又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流露出作者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和自己的寂寞感伤。(2分) 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哪些功业?(3分) 【答案】三件大事: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天下鼎足三分之大计;(2)辅助刘备开创蜀汉政权;(3)辅佐后主巩固帝业。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谁? (2分) 【答案】“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1分)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一生不得志。(1分)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重点: 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 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 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 迥( ) 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 戎( ) 鳌( ) 迥( ) 儒( 拆() 戍( ) 鳖( ) 扃( ) 孺( 墙() 瓯( )募( ) 霄( ) 惟 1 八、 ( ) ) )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 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存诗 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

《登楼》导学案 编写 付丽芳 审核 聂建银 一、作者与作品 杜甫,字( ),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二、基础积累 1、字音积累 坼. ( ) 乾坤..( ) 戎马(... ). 轩. ( ) 涕泗(... ). 2、词语解释: 坼: 乾坤: 轩: 戎马: 涕泗: 3、名句填空: 1、吴楚东南坼,( ) 2、戎马关山北,( ) 三、课文探究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后者是( )。长安与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小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完整版)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编写付丽芳审核聂建银 一、作者与作品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二、基础积累 1、字音积累 坼.()乾坤 ..(.). ..()戎马 轩.()涕泗 ..(.). 2、词语解释: 坼:乾坤:轩: 戎马:涕泗: 3、名句填空: 1、吴楚东南坼,() 2、戎马关山北,() 三、课文探究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后者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

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 登岳阳楼(教师) 【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知识链接】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着名。 2.走近作者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4.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整体感知】——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感受:辽阔雄伟 意象:吴楚、乾坤、日月——感受:开阔博大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置身诗境 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

登岳阳楼导学案20

龙涤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编号:19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_ __ ___ 使用时间:2016-11-28至12-2 课题:《登岳阳楼》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链接】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走近作者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4.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环节一:【问题导学】(所用时间:10分钟) 【整体感知】——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环节二:【合作探究】(所用时间: 20分钟) 【合作探究1】——置身诗境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补写)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 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表现的呢?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 “映”比较)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6.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尾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家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请举例。 环节三:【归纳小结】(所用时间:2分钟) 1.主旨意境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2.艺术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远,风格沉雄悲壮 ②全诗对比强烈,对仗工整 ③用词精当,含意深刻。 【素材积累】 1.写洞庭湖的佳句 ①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②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③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杜甫《登岳阳楼》《阁夜》

?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④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五、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登岳阳楼》导学案(二)

《登岳阳楼》导学案(二) 导读:《登岳阳楼》导学案(二) 1、整体感悟: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口头概括): 自“安史之乱”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读懂领悟本诗的思想感情 (2)触摸诗人,读懂大意(口头概括):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课堂检查并指导朗读) 2、品味探究 (1)颔联中“坼”“浮”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

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2)简单分析本诗首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3)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杜甫晚年漂泊江湘一带,登岳阳楼而做此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流离、凄凉落寞感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拓展迁移]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句中“引”字的意思是“带走”,该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本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登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镜的情景 3、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写登楼所见之景,诗人表达的

学生版《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 ②“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③概括首联内容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 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③颔联侧重写什么?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译 ②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③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翻译 ②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探究总结全诗 1.概括主旨意境 2.总结艺术技巧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翻译:登上岳阳楼,放眼远眺,天岳山一带,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江水浩淼,流向茫茫天边;洞庭湖面,波阔浪涌,汪洋无际。 大雁南归,高翔的翅膀,带走了我愁闷的心。 月出山缺,仿佛是君山衔来了浑圆的美好之月。 酣卧畅饮,恍若在天上飞杯换盏。 醉后,凉风四起,不胜寒意。 凉风习习,直吹得人,衣袖翩翩,飘舞不止。 [背景点击]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诗文品读]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味诗歌触景生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水平,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长远的意境。 3.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在吟诵中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情怀。 学法指导 诵读、理解相结合。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通过理解达到背诵的目的。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与“山东的蓬莱阁”并成“四大名楼”)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冬,当时杜甫57 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 教学过程: 一、字音辨识 坼.(chè)乾.坤(qián )戎.马(róng) 凭轩.(xuān)涕泗 ..(tìsì)鸟瞰.(kàn) 二、词语解释 1. 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 乾坤 ..日月浮(象征天地、阴阳等) 3. 亲朋无一字.(指书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