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病现状

心脏病现状

心脏病现状
心脏病现状

今日话题:中国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

日前,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心血管健康得研究报告,称四分之三得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这并非国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警示。不过到底现状有多严峻?中国真得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吗?

一、中国面临得心血管疾病负担确实非常可怕

1、在中国近四分之三得人存在心血管问题,只有2‰达到完全健康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得这份研究报告全名为《中国成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 Adults),基于9、6万多名年满20周岁得中国普通民众心血管健康数据。

该研究采用得就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将心血管得健康分为行为健康与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包括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身体健康得指标则有不吸烟、血脂正常、血压正常与血糖正常。(吸烟出现了两次)。最终数据显示,在中国,身体健康四个指标都占全得人占13、5%,四项行为健康占全得人仅为7‰,而上述七项健康指标全部满足得人更为跌至2‰。研究者还将七项健康指标均分为理想、中等与低等三个等级,其中心血管健康状态较差者达到了3/4,中等心血管健康者占不到1/4,至于理想得则更可忽略不计了。

2、国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并非首次被警示,很多研究也说明了形势严峻

当然,此次并非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敲警钟。

去年年底,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该研究评估了1990年~2013年间188个国家得死亡情况,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 领导得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致命得三种疾病就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得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得46%。而以世界卫生组织得定义,心血管病

就是心脏与血管疾患引起得,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衰等。换言之,中国最致命三大健康杀手,心血管疾病占去两个。

1990-2013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

而中国得统计数据同样令人担忧。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得《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相当于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另一个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组织实施得临床研究显示,在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得住院人数在2001年至2010年得十年间增加了四倍多。2001年因心脏病住院得平均每十万人中有3、7人,到2010年就飙升至15、8人。

二、全世界都有“心不好”,但中国心血管病还有两个特色

心血管疾病一直就是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得重要疾患。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得30、35%。到2014年第二份报告发布,死亡人数依然高至175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31、25%。

1、在发达国家与地区心血管病风险明显下降时,中国得发病率与死亡率却不降反升

由于肥胖就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得危险因子之一,因此,心血管病一度被认为就是发达国家得多发疾病,被戏称为“富贵病”。现在,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1990年~2013年间,在高收入地区,心血管病病死率就是下降了22%。美国心脏协会(AHA)统计数据也显示,自1995年后心血管病死率明显下降。

而中国得情况却恰恰相反,如前文所述,在中国,脑卒中与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分列死因得第一、二位,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得排名还就是由1990年得第七位攀升至2013年得第二位。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则直接显示,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虽然从2009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得上升趋势趋缓,但仍呈上升趋势。

1990~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变化

1993~2008中国城乡心血管病患病率变化

2、相比欧美心血管病患者多为70岁以上者,中国人罹患心脏病者要年轻得多

心脏衰老就是不可避免得自然规律,随着年龄得增长,患心血管疾病得风险增大就是自然得。因此,在很多现代人眼里,心血管问题似乎就是老年人得专利,只有到老了得时候,才用为自己得血管健康操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发病高峰确实呈老龄化态势,发病风险最高得为60岁以上得老人。

而在中国,一项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进行得、耗时十年涉及北京等17个省市得研究表明,中国处于职业颠峰期,即40岁到64岁得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响得比例比发达国家更大。在过去15年里,中国35岁至44岁年龄组患冠心病得人数增长了150%。以北京为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2007年~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发病率上升28、1%,其中年轻人群得发病率上升较快,男性35~44岁增幅最大,达到30、3%

三、与心血管健康有关得公共政策,政府与公众都需要认真对待

1、导致心血管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得因素,已经有很多医疗研究指出来

美国心脏病学会衡量心血管健康得四项行为健康指标——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所对应得也正就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得危险因素:

使用烟草、缺乏身体活动与不健康得饮食等。根据《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这些行为危险因素引发大约80%得冠心病与脑血管疾病。

当然,中国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得决定因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得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得其它决定因素包括压力、遗传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得副主任蒋立新教授瞧来,生活方式得改变就是引起中国人心血管健康问题泛滥得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人越来越富足,同时也开始消费更多高胆固醇与高盐高油得食物。来自工作、生活环境得压力就是导致心脏疾患得另一个主要因素。

2、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在不久得将来,心血管疾病将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病

在“中国成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得7个健康指标中,大多数中国人能达到3~5个指标,这说明中国人群得心血管健康状态仍可以通过有效干预策略得以改善。

从公众层面,政府应该普及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于心血管疾病得治疗,中国拥有非常先进得技术,却缺乏对心血管疾病得预防宣传。这导致国人对心血管疾病得知识严重不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血脂异常人数至占人口总数得18、6%,知晓率与检测率分别为3、2%、6、4%;而美国血脂异常人数占人口总数得13、8%,其血脂异常知晓率、检测率分别高达50、4%与48、1%。

当然,政府更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如鼓励戒烟、推广健康饮食与提倡运动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拟定低成本得干预措施来帮助发展中国家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疾病,例如:针对不健康食物得税收与实施控制酒精、烟草政策。降低曝露在污染得环境中也能促进心血管得健康功能。

结语

正如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所说,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得经济体,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得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将面临着一种现实存在得风险——疾病导致得过早死亡、生产力低下与劳动力不足,而这些风险将会抵消经济发展与高速增长带来得经济利好。

父之爱,深而沉重;母之爱,不挑儿得长相,不分春夏秋冬;

父母之爱,无论您成功与失败,父母之爱,无处不在!

父爱如山,高千丈;母爱似海,深千尺,请好好珍惜父母得每一个冬天,冬天来了,父母需要您得温暖,鹿心片给您得父母保驾护航!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及日常如何预防心脏病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及日常预防 心脏病是日常生活中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心脏病的影响是巨大的。小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劳动与活动;严重时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一般有两种。其一,先天性心脏病。其二,后天性心脏病。无论哪一种原因形成的心脏病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治疗。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对于早发现患者自身是很关键的角色。发现和确认心脏病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心脏病有那些症状,那些症状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现在我们就说说心脏病早期症状有那些呢? 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悉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一、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二、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三、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四、皮肤: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五、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六、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七、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八、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智慧树知到《常见心血管病的诊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常见心血管病的诊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根据下列哪项可定心功能失代偿期?() A.心率加快 B.心肌肥厚与心脏扩张 C.心排血量下降 D.有效血容量增加 E.心肌耗氧量增加 答案: 有效血容量增加 2、体循环淤血的最可靠体征为()。 A.平卧时颈静脉充盈 B.右肋弓下可触及肝脏 C.腹水 D.下肢浮肿 E.静脉压升高 答案: 静脉压升高 3、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心悸 C.端坐呼吸 D.咳嗽,咯血 E.劳力性呼吸困难

答案: 劳力性呼吸困难 4、洋地黄中毒最常见表现是()。 A.心电图QT间期短 B.心电图ST—T段呈鱼钩样改变 C.窦性心动过缓 D.3度房室传导阻滞 E.出现室早二联律 答案: 出现室早二联律 5、目前,比较肯定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药物为()。 A.洋地黄 B.利尿剂 C.多巴酚丁胶 D.卡托普利 E.钙离子拮抗剂 答案: 卡托普利 6、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不包括()。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第三心音奔马律 C.双肺底湿性吵音 D.咳嗽 E.颈静脉怒张 答案: 颈静脉怒张

7、单纯左心功能不全还会再现下列哪项表现?()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咳嗽、咳痰 C.咳粉红色泡沫痰 D.下肢浮肿 E.疲乏、无力 答案: 下肢浮肿 8、关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代偿调节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 A.交感神经兴奋 B.水钠瀦留 C.心肌肥厚 D.心钠素释放 E.迷走神经兴奋 答案: 迷走神经兴奋 9、下列哪项不是使用洋地黄的禁忌证()? A.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扑动 B.II度或高度AVB C.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而无心房颤动或明显心衰 D.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0、下列哪项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心脏病现状

今日话题:中国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 日前,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心血管健康得研究报告,称四分之三得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这并非国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警示。不过到底现状有多严峻?中国真得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吗? 一、中国面临得心血管疾病负担确实非常可怕 1、在中国近四分之三得人存在心血管问题,只有2‰达到完全健康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得这份研究报告全名为《中国成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 Adults),基于9、6万多名年满20周岁得中国普通民众心血管健康数据。 该研究采用得就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将心血管得健康分为行为健康与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包括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身体健康得指标则有不吸烟、血脂正常、血压正常与血糖正常。(吸烟出现了两次)。最终数据显示,在中国,身体健康四个指标都占全得人占13、5%,四项行为健康占全得人仅为7‰,而上述七项健康指标全部满足得人更为跌至2‰。研究者还将七项健康指标均分为理想、中等与低等三个等级,其中心血管健康状态较差者达到了3/4,中等心血管健康者占不到1/4,至于理想得则更可忽略不计了。 2、国人得心血管健康状况并非首次被警示,很多研究也说明了形势严峻 当然,此次并非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敲警钟。 去年年底,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该研究评估了1990年~2013年间188个国家得死亡情况,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 领导得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致命得三种疾病就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得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得46%。而以世界卫生组织得定义,心血管病

心脏病分类

心脏病、先心病的资料、预防、分类、救助、遗传。 关于心脏病的分类:(转自 39 心血管科)核心提示:心脏病的种类有哪些? 专题表示, 心脏病主要有以下八个种类 (补充) , 且不同心脏病之间症状与起因也各不相同。 心脏病的种类有哪些?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 心脏病的种类有很多,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心脏病究竟有哪 些种类,各类心脏病又有哪些不同呢? 专家谈到,心脏病主要有以下八个种类,且不同心脏病之间症状与起因也各不相同。
心脏病的种类一 风湿性心瓣膜病: 也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 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心脏病的种类二 先天性心脏: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 心脏病的种类三 冠心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体力活动出现胸闷、 心悸、 气短;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 牙痛、 腿痛;饱餐、 寒冷或看惊险片时胸痛、 心悸;平卧时突然胸痛、 心悸、呼吸困难;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 心脏病的种类四 高血压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会导致右心室肥大。由于血压长 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 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 同时, 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 发生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两者联合作用,会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 死、心力衰竭等。

心脏病的种类五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也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 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心悸气短,活动后喘促、疲劳,乏力,咯血等左 心功能不全。重者出现头昏,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晕厥,猝死。晚期出现呼吸困难、咳 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为主动瓣区听到响亮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颈部 传导,并伴有收缩期震颤等。 心脏病的种类六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 以右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 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肺源性心脏病常年存在,多于冬春季节并发 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心脏病的种类七
心肌、心脏肿瘤及血管病变: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 心肌变化。心脏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血 管病变包括高血压引起之动脉瘤, 以及其他免疫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等。 多见于老年性 心脏病。 进行治疗。 心脏疾病有很多,由于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分为各式各样的类型。以上为 心脏病的种类。 我们了解到不同心脏病之间症状与起因也各不相同。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类型
心脏病的种类八 扩张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的大部分患者不能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属于特发性,另一部 分患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饮酒、中毒、家族遗传因素等有关。
(1)
?
? ? ?
打赏
回复 1楼 2014-01-21 16:4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给予低浓度氧疗的依据是 A、便于应用呼吸兴奋剂 B、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中枢对CO2的刺激仍很敏感 C、缺O2是维持病人呼吸的重要刺激因子 D、氧浓度大于30%易引起氧中毒 E、高浓度氧疗容易使病人呼吸兴奋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加重主要由于 A、呼吸道感染 B、过度劳累 C、摄入钠盐过多 D、心律失常 E、停用洋地黄类制剂 3、关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出现水肿,即可使用 B、水肿严重者应迅速利尿 C、应选用作用轻的利尿剂 D、出现水肿后应该持续利尿直至水肿消失 E、应采取缓慢、持续利尿的原则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衰竭时,首选的治疗措施为 A、用利尿剂降低心脏前负荷 B、用洋地黄药物增加心脏泵功能 C、用血管扩张剂降低右心前后负荷 D、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E、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处于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A、呼吸困难 B、咯血 C、胸闷、胸痛 D、休克 E、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 二、A2 1、患者男性,70岁。肺心病,下肢水肿,哮喘严重并呈端坐呼吸,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抗生素控制感染 B、应用镇咳药 C、使用利尿剂 D、给予镇静剂 E、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2、某慢性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老年病人,经吸氧、利尿、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后,呼吸困难减轻,但出现昼睡夜醒及多言,首先考虑

A、肺性脑病 B、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 C、脑梗死 D、肺部感染 E、洋地黄中毒 3、患者,女性,70岁。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气促5年,双下肢水肿5年,加重20天入院,患者下肢水肿应考虑可能存在 A、肺心病右心衰 B、低蛋白血症 C、摄盐过多 D、合并肾炎 E、冠心病 4、患者,男性,64岁。因肺心病导致呼吸困难,采用半坐卧位的原因是 A、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度 B、减轻腹部切口疼痛 C、防止感染向上蔓延 D、减少局部出血 E、减轻心脏负担 5、张某,患肺心病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并有精神、神经症状,给氧方法是 A、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乙醇湿化给氧 C、加压给氧 D、高流量给氧 E、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长期卧床,咳痰无力,为促进排痰,护士给予胸部叩击,叩击方法中,错误的是 A、患者取侧卧位 B、叩击顺序由外向内 C、叩击顺序由下而上 D、叩击者的手扇形张开 E、叩击者手指向掌心微弯曲 7、患者,女性,68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入院。护士出院指导错误的是 A、适当运动 B、坚持腹式呼吸锻炼 C、教会病人和家属有效咳嗽 D、长期服用抗生素 E、避免劳累 8、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0岁,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发绀,宜吸入的氧浓度为 A、21% B、29%

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病

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病 1.出现什么症状可能与心脏病有尖?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 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矢键是“早”。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心脏深藏在胸腔深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当它有病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继而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人们只要注意观察和体会各种异常表现,就能早期发现。结合有尖检查,就能够正确 无误地对心脏病做出判断。 各个年龄组的人,尤其是青壮年,在患感冒或腹泻后,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行走时心慌气促,平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或低于60次,或快慢不均匀,这些症状如果持续数天不缓解,有可能是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 做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入睡后,经常突然因胸闷、气急惊醒,接着频繁咳嗽,气急加剧,甚至咳出红色泡沫样痰,大多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中老年人,在剧烈运动、过量饮酒、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发闷、压榨样疼痛等症状,多为患上了冠心病。如果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经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后疼痛超过30分钟不能够缓解,则有可能得了心肌梗死。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 贫血等慢性病的人,一旦出现下肢水肿并逐步上行,伴有心慌、气促'行动困难,很可能已经累及心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 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有可能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有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尖闭不全的征象。 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 头颈部如果出现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青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也有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现。 手指或脚趾末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小儿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绍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经常出现心慌、自觉心脏有“漏跳感”,或者感觉“心跳力度不均匀”,可能是得了“早搏”或者“房颤”。此时自查脉搏,有时可以摸到“漏跳”。 如果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突然间心脏“砰砰直跳”,感觉“心脏想要从嗓子眼 蹦出来似的”,而过了几分钟或者1?2个小时,这种情况又瞬间好转了。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上述种种异常表现,常常是心脏向人们发出的“呼救信号”,生活中要加以注意,发生

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发表时间:2015-10-27T11:36:32.9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作者:刘震宇综述李杏莉审校 [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410000 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儿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410000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所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儿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先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型为)有: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TGA)、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主动脉狭窄(aortic stenosis,AS)、永存动脉干(truncus arteriosus persistens,PTA)、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isia,PA),其它较罕见的先心病有三尖瓣下移畸形、单心室、单心房、右心室发育不良、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闭塞等。伴有先心病的临床综合征较常见的有13、18、21三体综合征、马方综合征、Noona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长QT综合征、Alagille综合征、CHARGE综合征、22q11缺失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等。 先心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先心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研究认为先心病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3]。先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病、多基因遗传等。染色体异常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先心病约占5%,常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畸形的一部分。常见的伴有心血管系统畸形的染色体异常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5-P综合征等。单基因病也称孟德尔遗传病,可引起心血管畸形的包括Noonan综合征、马方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等。转录因子的突变是引起先心病的主要遗传学原因。Nkx2-5基因是心脏发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是心脏前体细胞最早的标志物,参与心脏前体细胞的分化、心脏环化、房室分隔、房室流出道和传导系统的形成。关于人类Nkx2-5基因突变已经在大约3%的先心病患者中发现[4,5],这些先心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三尖瓣畸形等。Montano[6]做了敲除HEXIM1基因C端的小鼠模型,小鼠在胚胎期死亡,发现这些小鼠有心脏血管异常和心室壁变薄的表现。王巾等[7]通过对100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HEXIM1基因突变的检测研究,提示HEXIM1基因转录水平异常可能是该基因参与VSD形成的一种潜在机制。先心病的环境危险因素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妊娠早期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若接触环境危险因素则会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目前认为与先心病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有:孕期感染、孕期接触有害的物理化学因素、孕期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在先心病与非遗传危险因素新认识的报告中指出,母亲感染风疹病毒、母亲患苯丙酮尿症、孕前糖尿病、使用镇静剂、消炎痛等是目前有较多研究证据的先心病危险因素[8]。1941年McAlister首先报道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的新生儿中发现心脏缺损,此外发现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能与先心病发生有关。妊娠前期3个月发热其婴儿发生心脏缺损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包括PAS、VSD等[9]。母亲孕期接触染料、油漆等暴露组较非暴漏组先心病增加10.00%;孕早期接触农药的母亲较未接触者娩出先心病患儿的风险高8.62倍[10];暴露于除草剂或灭鼠剂与大动脉错位有关[11];暴露于杀虫剂使VSD风险增加[12]。Rankin[13]研究了空气中的黑烟及二氧化硫与先心病的关系,未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Van[14]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母亲的高半胱氨酸状态是先心病的高危因素。Malik等[15]通过比较3067例先心病儿童的母亲与3947例无出生缺陷儿童的的母亲吸烟情况,发现母亲吸烟会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并呈剂量相关效应。Begi? H[16]报道暴露于尼古丁、药物和职业毒物的母亲分娩婴儿有较高的先心病患病率。妻子妊娠前半年父亲饮酒发生先心病风险为未暴露者的2.48倍;Carmichael等[17]研究显示在妊娠期间,母亲饮酒每周不少于1次,后代发生共同动脉干缺陷的危险是不饮酒母亲的1.9倍。Malinow等[18]研究发现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高达8.7%,而且1、2型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亲经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胎儿发生先心病风险,可能紧张和忧虑导致孕妇机体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有学者[19]比较孕妇极度喜悦与极度悲伤对胎儿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两种情况下母亲具有类似的生理指标,这些生理指标对胎儿的成长均不利。 先心病的发病率,发达国家已有较为系统和稳定的资料,Uebing 等[20,21]报道,全球新生儿先心病患病率约为8‰;Ciarleglio LJ[22]等报道,美国活产婴儿的先心病患病率约为8.00‰;也有研究报道,在美国每千名活产婴儿中就有6-8名患有重度心脏缺损[23]。根据WHO资料,全球每年约150万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心病,我国每年有13万以上的先心病患儿出生,7岁以下儿童中先心病患儿达54万。我国20世纪80年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青少年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人群防治工作。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先心病的流行病学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促使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先心病当前社会环境的发病水平及分布特征,但尚缺乏系统及大范围的研究资料,而且全国各地先心病患病率报道差异较大,表现出先心病不同地区发病率不一的特点。陈雪辉等[24]对北京市2005-2009年新生儿先心病5年检出率进行分析,显示在北京市参加新生儿访视管理的435521人中,新生儿先心病1797人,5年平均检出率为4.13‰,总体呈上升趋势。陈秋红等[25]对青海省玉树、果洛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25185名藏族少年儿童进行先心病现状调查显示总患病率为8.74‰,较20世纪80年度明显下降,但随年龄增大有增加趋势。动脉导管未闭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先心病类型。赵光临等[26]研究深圳市2010-2011年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深圳市2010-2011年包括怀孕以来的先心病儿总发生率为58.97/万;单发的心脏畸形占86.93%,合并其它系统畸形的心脏畸形占13.07%,以合并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和唇裂畸形为主。陈尚徽等[27]对2005-2006年安徽铜陵市城区产科分娩的活产儿至1岁时先心病发生率调查,显示先心病发生率12.01‰,其中7天内发现占49.2%,30天内发现占58.46%,90天内发现占89.23%。迄今为止湖南地区先心病发病及患病研究文献报道较少,尤其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环境下儿童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病因学分析研究,为先心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已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Cuneo B F,Curran L F,Davis N,et al.Trends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critical cardiac defects in an integrated obstetric and pediatric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耳鸣 近些年来,有关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狈⑾郑?脑嗖∪耍?乇鹗歉?a href='' target='_blank'>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现耳鸣,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变化比较敏感,心血管动力学上出现异常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 耳内可以得到先兆信息。因此,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打鼾 胖人打鼾多。自然,他们当中不乏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人。英国医学家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4388名40-69岁的男子进行3年跟踪调查,将他们分成长期持续打鼾者、打鼾偶发者和不打鼾者三类。结果表明,长期持续打鼾者患心脏病、中风的人数远比其他 两类的多,比例高。因此,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库姆·柯斯肯夫教授认为:睡眠打鼾是心 脏仍处于工作状态的表示,是心脏病的警报信号,应作为诊断心脏病的依据之一。因此, 如果一个人长期持续打鼾,就要留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肩痛 肩膀疼痛,严重时连穿衣都困难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 脏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现象,特别是左肩、左手臂酸痛,为阵发性,并与气候无关。据有关 资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约占病人总数的65%左右,这是与血液流动动力学及神经走向 有关。故中老年人发生肩痛,特别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简单地贴上块风湿膏就算了事,应经常注意自己的心脏情况。 胸痛 心脏病患者表现的胸痛,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 终止。有些心脏神经官能症者也有胸痛,多数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经常变化, 刺痛较短暂,隐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与活动无关,心前区多有压痛点。必须区别于心 脏病人。 呼吸困难 心脏病人胸闷,呼吸困难多与肺郁血有关,故常发生在夜间、卧位时,坐位时减轻, 为阵发性。活动与上楼也可发生。 水肿

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完整版)

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完整版)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而缺血性心律失常更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中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100万,冠心病的死亡率110.67/10万,心源性猝死年发生率为41.8 /10 万人。美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事件为53/10 万人。文献报道心梗患者SCD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6倍。STICH试验显示,缺血性心脏病伴心衰患者行CABG后,猝死仍占所有死亡的1/3 。其他研究也证实,即使完成血运重建,在所有死亡病例中,SCD是主要或第1位死亡方式,占全部死亡的20~40%。一项研究观察700例心梗患者,95%在出院后使用β受阻滞剂,1年猝死风险为14%,3年为38%。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占50~95%。 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主要于心肌的急性或慢性缺血有关,心肌的慢性缺血和心肌梗死后心肌灰区的存在,造成心肌细胞膜内、外离子梯度变化,从而产生异常的电活动。由于缺血区的存活心肌及心肌梗塞后纤维化所形成的胶原基质产生了心肌纤维的定向及异向性传导,包括微折返和大折返。缺血导致触发活性增强,心肌细胞产生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细胞兴奋性增加,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动物实验显示心梗后心交感神经发生重构,许多新生的神经纤维从梗死边缘区向梗死区组织延伸,其神经纤维直径更为粗大,密度增加,空间分布更为紊乱。

心肌梗死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有效不应期和电活动传导均可产生重大影响,其改变各种心肌离子通道电流活动,影响心肌细胞去极化速度、复极化离散度以及动作电位时程等,造成心肌不同部位电生理异质性及电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率增加。另外心肌缺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与多种介质有关,如活性氧、组胺和5羟色胺(5-HT)等,组胺通过H1受体和磷脂酰肌醇双信号通路激活心脏交感传入神经,进而激活支配心脏的传出交感神经,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1980年2月4日,Mirowski 医师成功为一位反复发作VT/VF的女性患者植入第一台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utomatic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 r,AID)。当时的脉冲发生器体积大,由心脏外科医师在全麻下开胸放置电极板在心外膜,脉冲发生器置入腹部。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死亡率高达9%。AID无程控功能,仅有高能量放电,电池寿命≈1.5 年。1991年经静脉植入ICD诞生,但仍因为脉冲发生器体积过大而置于腹部。1995年脉冲发生器明显缩小可置于胸部皮下。目前的ICD体积小,经静脉,单切口,局麻下完成手术,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1.1中国心脏病患者现状与发展趋势

1. 市场需求分析 1.1中国心脏病患者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死亡100多万人,现患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下肢动脉硬化症患病率为2.1%~22.5%。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 %,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目前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患病人数至少2.3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心血管病患者。每年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万人,每死亡3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医疗费用增加了约6倍。现在,心脏疾病的患病人群在逐渐年轻化。中国是正在转型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的生活标准和预期寿命改善了很多,但是衰老、饮食变化和更少的身体活动正在导致更多的心脏病和中风。预计仅仅由于2010年到2030年的衰老和人口增长,中国的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增长50%以上,预计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增加的趋势可能会导致心脏事件额外增加23%,这些百分比合起来可能相当于在2010年到2030年超过2130万心血管病发病率和770万相关死亡。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

高病死率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80%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有关,其中34.9%归因于高血压,31.9%归因于吸烟,11.4%归因于高胆固醇血症,3%归因于糖尿病。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发现,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和精神紧张。 有效降低群体心血管病发病率,首要的是进行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风险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决定控制目标和干预力度,不但有益于降低高危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2002年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年龄(男>45岁,女>55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或低HDL-C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个体,应每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动脉功能无创检测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筛查和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病变以及评估心肌活性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关键环节。近年大量证据显示,早在动脉管腔出现明显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之前,动脉血管壁即已经发生功能及(或)结构改变。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大动脉功能异常有助于延缓甚至避免管腔病变的发生。因此,如何进行早期筛查和选择最佳筛查手段已经成为关键因素。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房间隔缺损 [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的症状随缺损大小而有区别。缺损小的可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缺损较大时分流量也大,导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多而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早期发生心力衰竭。 多数患儿在婴幼儿期五明显体征,2—3岁后心脏增大,前胸隆起,扪诊心前区有抬举冲动感,一般无震颤,少数大缺损分流量大者可出现震颤。听诊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第1心音亢进,肺动脉第2心音增强。②由于右心室容量增加,收缩时喷射血流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更落后于主动脉瓣,导致宽而不受呼吸影响的第2心音固定分裂。 ③由于右心室增大,大量的血流通过正常肺动脉瓣时(形成相对狭窄)在左第二肋间近胸骨旁可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④当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达1倍以上时,则在胸骨左下第4—5肋间隙处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的短促与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吸气时更响,呼气时减弱。随着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第2心音增强,固定性分裂消失,收缩期杂音缩短,舒张期杂音消失,但可出现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 [辅助检查] 1.X线表现对分流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具有诊断价值。心脏外形轻至中度增大,以右心房及右心室为主,心胸比大于0.5。肺脉段突出,肺叶充血明显,主动脉影缩小。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总干及分支随心脏搏动而一明一暗的“肺门舞蹈”征,心影略呈梨形(图13—5)。原发孔型房缺伴二尖瓣裂缺者,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2.心电图电轴右偏平均额面电轴在十95—+170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P—R间期延长,V1及V3R导联呈rSr'或rsR'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分流量较大患者R波可出现切迹,手术后消失。原发孔型房缺的病例常见电轴左偏及左心室肥大。一般为窦性心律,年龄较大者可出现交界性心律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及室间隔的矛盾运动。二维超声可以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臵及大小,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并能判断分流的方向,应用多普勒超声可以估测分流量的大小,估测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动脉压力。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是什么

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突然性、多变性和凶险性。因此,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的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应特别注意对病人察颜观色。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 1、耳朵: 不同程度的耳鸣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里比较常见的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2、呼吸: 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鼻子: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表现。 4、皮肤暗紫: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5、耳鸣: 心脏病的症状表现 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心脏病的症状其实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除了胸痛、胸闷、心慌等常见症状外,还有许多不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走路时牙疼

心绞痛是心脏病典型信号,而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走路(特别是上坡)用力导致牙痛,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却经常被忽视的症状。 手背起黄包 手背或脚踝出现淡黄色或皮肤色鼓包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症状。这些淡黄色隆起其实是胆固醇沉积所致。 流感好得慢 流感五六天之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可能是心功能变差的一个信号。心肌炎与流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心肌炎还会发生于病毒性喉炎或胸膜炎发作或之后,这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流感。 头晕 心律不齐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电活动异常容易出现心跳过慢、过快或失常,还可发生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头晕。专家表示,起床或从座椅上起身感觉站不稳,是低血压症状。 脱发 男性脱发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据新研究发现,严重脱发的男性患心脏病危险增加36%,中度和轻度脱发男性心脏病危险分别增加32%和23%。 指甲发青 手指或指甲发青表明血氧饱和度低和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心衰、肺部疾病和雷诺氏病(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的一个明显症状。 ED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血管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男性勃起功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研究发现,40多岁出现ED的男性未来10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50倍。 异常出汗 男女心脏病症状存在很大差别。男性患者常以胸闷、胸痛、压迫紧缩、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女性也会有此类症状,但是气短、下巴不适、肩膀、上腹或后背疼痛、出汗、呕吐或疲劳等症状相对不明显。因此很多女性依然认为心脏病是“男性疾病”。 腿疼

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概要

冠心病患者机体内在的促炎与抗炎失衡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核心所在。加强抗炎症治疗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常规思路。最近的资料表明,他汀类药物似乎具有独立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 L水平之外的抗炎活性。阿司匹林抗炎作用可增加其主要的抗血小板的治疗特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大环内酯类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新近的观察发现,A CS患者血浆中抗炎因子IL 10水平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则可明显提高其水平,从而首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如何进一步提升机体自身的抗炎能力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Ros 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a p erspective for th e 1990s[J].Nature,1993,363:801-809. [2]Sato T,T ak ebayas hi S,Koh ehi K.In creased sub endothelial infiltra 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w ith monocytes/macrophages in patients w ith unstable angina[J].Ather os clerosis,1995,68:191-197. [3]Rader DJ,Daugherty A.T ranslating molecular dis coveries into new therapies for atherosclerosis[J].Nature,2008,451:904-913. [4]Li JJ.Atheroscleritis is a more ration al term for the pathological en tity curren tly kn ow n as atheros clerosis[J].M ed H ypoth es es,2004, 63:100-102. [5]Li J J,Fang CH.C reactive p rotein is n ot only an inflammatory mark er but also a direct cau 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M ed Hy potheses,2004,62:499-506. [6]Li JJ.In flamm atory response,drug eluting s tent,and res tenosis [J].Chin M ed J,2008,121:566-572.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心脏病的预防及早期症状

心脏病预防 1.注意饮食 不要超食。减少胆固醇、脂肪和糖份的摄取量。多吃含有大量水果和蔬菜的均衡饮食。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来除去多余的脂肪。不要给心脏带来不必 要的负担。 2.不吸烟 不吸烟者,千万别开始吸烟。吸烟者,现在就戒烟。 3.增加活动 让生活更充满活力。多走动。爬楼梯而不乘搭电梯。定时运动。 4.应付精神压力 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你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5.控制高血压、高血胆固醇和糖尿病 6.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生的指示去做。 做好八件事,不得心脏病 第一招减肥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 第二招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所以鸡蛋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第三招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平时可以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拳,以修身养心。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招戒烟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2倍。科学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第五招注意饮食 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物,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第六招适量饮酒 适量饮酒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第七招当心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八招控制情绪 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要采取乐观的处世态度,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