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等腰三角形.docx

等腰三角形 专题一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探究题 1. 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ca bc ab c b a ++=++222,关于此三角形的形状有以下判断:①是等腰三角形;②是等边三角形;③是锐角三角形;④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 如图,已知:∠MON =30°,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 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2013B 2013A 2014 的边长为( ) A.2013 B. 2014 C.20122 D. 20132 3. 如图,在△AB 1A 中, ∠B =20°,AB =1A B ,在1A B 上取一点C,延长1AA 到2A ,使得12A A =1A C ; 在2A C 上取一点D,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A A =2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求∠n A 的度数. 4. 如图,点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内一点,∠ACB=90°,∠AOB=140°,∠AOC=α.将△AOC 绕直角顶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DC ,连接OD . (1)试说明△C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α=95°时,试判断△B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5. 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专题二等腰(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6. 已知Δ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 与AM相交于Q点.就下面给出的三种情况(如图中的①②③),先用量角器分别测量∠BQM的大小,将结果填写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然后猜测∠BQM在点M、N的变化中的取值情况,并利用图③证明你的结论. 测量结果:图①中∠BQM=______;图②中∠BQM=______;图③中∠BQM=______. 7. 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 (1)当∠BDA=115°时,∠BAD=______°;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_____ (填“大”或“小”); (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 (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习题及分析

第2题A C B 练习 A 组 1、已知:在△ABC 中,AB=AC ,∠B=70°,求∠A 、∠C 的度数。 解:∵AB=AC ,∠B=70° ∴∠ =∠ = (等边对 ) ∵∠A+∠ +∠ =180° ∴∠A=180°- - = 答:∠A 的度数为 ,∠C 的度数为 思考:若将∠B=70°改为∠B=90°或∠B=100°时∠A 、∠C 的度数为多少? 答: 2、已知:在△ABC 中,AB=AC ,∠A=80°,求∠B 、∠C 的度数。 解:∵AB=AC ,∠A=80° ∴∠ =∠ = 答:∠B 的度数为 ,∠C 的度数为 ; 说明:完成第1、2小题后,让学生对比,两题的的特点,第1小题是已知底角求顶角,第2小题已知顶角求底角。 知识应用 A 组 1、在△ABC 中, ∵∠A =70°,∠B =55°,∠C =55°, ∴∠ =∠ , 则AB = ( ) ∴△ABC 是 三角形 2、在△ABC 中,

∵∠A=70°,∠B=40°, ∴∠C=70° ∴∠=∠, ∴AB= () 3、在△ABC中, ∵AB=BC,∠B=90°, ∴∠=∠= 度 () 4. 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你的理由是什么? 解:∵在△ABC中, ∠A+∠B+∠C= ∴∠C=--= ∴∠=∠ ∴= () ∴△ABC是三角形 、在△ABC中, ∵∠B=∠C,且∠B=60° ∴∠C=,∠A= ∴ ∴△ABC是三角形 B组 6、△ABC中,∠C=∠B,∠A=2∠B,请你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 解:∵△ABC中,∠B=∠C

∴= () ∴△ABC是三角形 又∵∠A+∠B+∠C= ∠C=∠B,∠A=2∠B 设∠B为x度,则∠C= 度;∠A= 度 ∴+ + =180 ∴=180 ∴x= 即:∠B= ;∠C= ;∠A= ∴△ABC是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E、CD分别是∠ABC、 ∠ACB的角平分线,且BE与CD交于O点,那么你能判断△OBC是什么三角形吗? 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 ∵BE、CD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 ∴∠EBC=1 2 ∠DCB=1 2 ∴∠=∠ ∴= () ∴△OBC是三角形 8、△ABC中,∠A=20°,∠B=40°,∠C=120°,你能把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画出来试试看。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练习等腰三角形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练习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1.如图,在△ABC中,AB AC,BC6,AM平分BAC,D为AC的中点,E为 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2CE BC. (1)求ME的长;(2)求证:△DMC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D2AB,BE平分ABD,点P从点D以每秒2个单位沿DB方向向点B运动,点Q从点B以1个单位沿BA方向向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 为t秒,△BPQ的面积为S. (1)若t2时,求证:△DBA∽△PBQ;(2)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 (3)在运动的过程中,△BQM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x2bxc与y轴相交于C,与x轴相交于A、B,A2,0,例3.如图,若抛物线y 2 C0,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E作DEx轴于点D,连结DC,当△DC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3)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ABBC1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D和E,则 △BCD的周长为() A.6 B.8 C.10 D.12 2.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AB3,AD1,则△AED的周 长为() A.2 B.3 C.4 D.5 3.如图,OB、OC分别平分ABC、ACB,MN//BC,若AB34,AC20, △AMN的周长为() A.60 B.54 C.68 D.72 4.如图,在△ABC中,AD BC于点D,ABBD CD,C25,则B () A.25 B.30 C.50 D.60

(完整版)2019中考数学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枣庄?3 分)如图是由8个全等的矩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AB的端点都在 小矩形的顶点上,如果点P 是某个小矩形的顶点,连接PA、PB,那么使△ 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个数是() A.2 个B. 3 个C.4 个D.5个【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使△ 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3,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 是解题的关键.2 2018?山东枣庄?3 分)如图,在Rt △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 ∠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若AC=3,AB=5,则CE的长为()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 CAF+∠CFA=90°,∠ FAD+∠AED=90°,根据角平分和对顶角相等得出∠ CEF=∠CFE,即可得出EC=F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 答案. 【解答】解:过点F作FG⊥AB于点G, ∵∠ACB=90°,CD⊥AB, C. A.B.

∴∠ CDA=9°0 , ∴∠CAF+∠CFA=90°,∠ FAD+∠AED=90°, ∵AF平分∠CAB, ∴∠CAF=∠FAD, ∴∠CFA=∠AED=∠CEF, ∴CE=C,F ∵AF平分∠CAB,∠ACF=∠AGF=90°, ∴FC=FG, ∵∠B=∠B,∠FGB=∠ACB=90°, ∴△BFG∽△BAC, = = ∵AC=3,AB=5,∠ ACB=90°, ∴BC=4, FC=F G, 解得:FC= ,即CE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 定,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关键是推出∠ CEF=∠CFE. 3. (2018?山东淄博?4 分)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 ABC的面积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应用(讲义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应用(讲义) ?课前预习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不垂直),请在直线l 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知识点睛 1.垂直平分线相关定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P A=PB. P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 A B

2.角平分线相关定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点P在∠AOB内部,PC⊥OA于点C,PD⊥OB于点D,且PC=PD.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rray证明: 3.在等腰三角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合(也称“__________”),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若在一个三角

形中,当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线”中有“两线”重合时,则尝试构造___________. ? 精讲精练 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 =OC . 求证:直线AO 垂直平分线段BC . 2. 如图,已知PA ⊥OM 于A ,PB ⊥ON 于B ,且PA =PB . ∠MON =50°,∠OPC =30°,求∠PCA 的大小. M N P C B O A C B O A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_答题技巧 10.3等腰三角形(3)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练习.doc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习 1.如图,已知△ A.7.5°ABC中, AB B.10° =AC ,AD = C.12.5 ° AE ,∠ BAE D.18° = 30 °,则 ∠ DEC 等于(). 2.如图,AA′、 BB′分别是△ABC的外角∠C 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 = B′B,A′、 B 、 3.如图,则∠ BDC 等腰三角形 = ________ ABC . 中,AB =AC ,∠ A =20 °. 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 = BC ,连 结 CD , 例 2 如图, 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B 边延长线上一点, E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C 边延长线上一点,且EB = ED .那么CE 与 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E

C A B D

练习 线交1.已知如图,在△ CA 的延长线于点 ABC中,AB=CD,D是 F ,判断AD 与 AF 相等吗? AB 上一点,DE⊥BC , E 为垂足,ED? 的延长 2.如图,△ABC = 15°,则 BD 与 A . BD>B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 的大小关系是( B . BD

2021年春人教版河北省数学九年级中考《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2018·河北中考)已知:如图,点P在线段AB外,且P A=PB.求证:点P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证明该结论时,需添加辅助线,则作法不正确的是() A.作∠APB的平分线PC交AB于点C B.过点P作PC⊥AB于点C且AC=BC C.取AB中点C,连接PC D.过点P作PC⊥AB,垂足为C 2.(2016·河北中考)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 有() A.1个B.2个 C.3个D.3个以上 3.(2020·河北中考)如图是用三块 4.正方形纸片以顶点相连的方式设计的“毕达哥拉斯”图案.现有五种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是1,2,3,4,5,选取其中三块(可重复选取)按如图的方式组成图案,使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 A.1,4,5 B.2,3,5 C.3,4,5 D.2,2,4

5.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则∠ADB是() A.锐角B.钝角C.直角D.无法确定 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4 cm,则BC边上的高AD=cm. 7.如图,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D交AC于点D,交AB于点M,以下结论:①△BCD是等腰三角形;②BD是△ABC的角平分线; ③△BCD的周长为AC+BC;④△ADM≌△BCD.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8.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 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若∠A=50°,则∠BFC=105°;④BF=CF.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2020·温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40°,AB=AC,点D在AC边上,以CB,CD为边作?BCDE,则∠E的度数为() A.40°B.50°C.60°D.70°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 ,在L 上取点A ,在L 外取点B ,作出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连结AB 、BC 、CA ,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这个结论由学生共同探究得出的)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4.[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A D C 三.随堂练习 课本P51练习1、2、3.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五.课后作业 课本P56习题12.3 1、3、4、题. 等腰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等腰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呢? 2.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能说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G F E D C B A 第2章 三角形期中复习【课前复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3、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 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4、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 5、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为 .若一个角为140°呢,则另外两个角是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 三边长为 7、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 点G 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8、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 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A 、顶角 B 、底角 C 、顶角的一半 D 、底角的一半10、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 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11如图,△ABC 中,AB =AC ,BD 、C 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 、4个 B 、6个 C 、3个 D 、5个 12、如图,AB =AC ,AE =EC ,∠ACE =280 ,则∠B 的度数是() A 、60 B 、70 C 、76 D 、45 13、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 (2 2 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4、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 的P 点有()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E C B A E D C B A Q P C B A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在探究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主要是探究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这两个性质,本节内容不仅为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提供了新的依据,也是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内容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论证水平,使初中的推理证明学习进入严格的论证阶段。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如归纳、类比、方程等也将在本节课进一步强化和渗透,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性质。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八年级学生来自农牧区,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但归纳概括表达能力欠缺。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后再和全班同学分享,逐渐锻炼学生敢于表达的意识,增强其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教学策略分析

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 专题 等腰三角形练习

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练习专题:等腰三角形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4°,则腰与底边上的高的夹角为() A. 43° B. 53° C. 47° D. 90° 2. 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 A. 7cm B. 3cm C. 7cm或3cm D. 5cm 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70°,则底角的度数为() A. 110° B. 55° C. 35° D. 不能确定 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为36°,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36° B. 72° C. 36°或72° D. 54° 二. 填空题: 1. 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45°,那么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 2. 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110°,则底角的度数是 3. 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 4.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则其腰长x的范围是 5.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一腰上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周长分为两部分,它们的差为3,则腰长为 三. 解答题: 1. 如图,已知AB=AE,∠B=∠E,BC=ED,F是CD中点,求证:AF⊥CD 2. 如图,CE、CF分别平分∠ACB和∠ACB的外角,EF∥BC交AC于D,求证:DE=DF

【试题答案】 一. 1. C 2. B 3. C 4. C 5. B 二. 1. 45°和90°或67.5°和67.5° 2. 70°或55° 3. 顶角角平分线和底边中线和底边高线 4. 大于5 5. 8 三. 1. 连结AC和AD,证明△ABC≌△AED,得到AC=AD,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 分别证明DE=DC,DF=DC,所以DE=DF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整理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12章第3节内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全等三角形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四边形等内容的基础,是“轴对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形成对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三线合一的应用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矩形纸,任意一张纸.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放一组幻灯片。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讲义及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等腰三角形(讲义) ? 课前预习 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 (1)若∠1=∠2,则BD ____DC (填“>”,“<”或“=”); (2)若BD =CD ,则AD ____BC (填“⊥”或“∥”); (3)若AD ⊥BC ,则∠1____∠2(填“>”,“<”或“=”). D C B A 2 1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 知识点睛

1. 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__图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__________”),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 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_. 4. 三边都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________. 5. “三线合一”模块书写: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BD =CD . 证明: ? 精讲精练 1. 在下面的等腰三角形中,∠A 是顶角,请分别将它们底角的度数标注在相应 的图上. C B C B C B A A A 108° 60° 2. 如图,在△ACD 中,AD =BD =BC ,若∠C =25°,则∠ADB =____. D C B A

2010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08年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 .50 B .80 C .65或50 D .50或80 2.(2008年大庆市)如图,将非等腰ABC △的纸片沿DE 折叠后,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点D 为AB 边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②DFE CFE ∠=∠;③DE 是ABC △的中位线,成立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3.(2008年大庆市)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 与ABC △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 PBC PAC △,△,△均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 的个数为( ) A .3 B .4 C .6 D .7 4.(2008四川内江)如图,在Rt ABC △中,90C =∠,三边分别为a b c ,,, 则cos A 等于( ) A .a c B . a b C . b a D . b c C B a c b C B A A C

5.(2008 台湾)如图, ABC 中,D 、E 两点分别在AC 、BC 上,则AB =AC ,CD =DE 。若∠A =40?, ∠ABD :∠DBC =3:4,则∠BDE =?( ) (A) 25? (B) 30? (C) 35? (D) 40? 6.(2008湖北黄石).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120ABC ∠=,点P 是底 边AC 上一个动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 PM PN +的最小值为2,则ABC △的周长是( ) A .2 B .2+ C .4 D .4+ 7.(2008安徽)如图,在ABC △中,5AB AC ==,6BC =,点M 为BC 的中点,MN AC ⊥于点N ,则MN 等于( ) A . 65 B . 95 C . 125 D . 165 8.(2008新疆乌鲁木齐市)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9.(2008云南省)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等于6,另一条边长等于3,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9 B .12 C .15 D .12或15 10.(2008山东济宁)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如果3AP =,那么PP '的长等于(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1.(08山东省日照市)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 A B C P M N C D B A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等腰三角形习题及答案

CD = BC .求证:∠ACD =∠B . ∴ BE = BC ∵ CD = BC B E ?BE = CD (已证) 等腰三角形(习题) 例题示范 例 1:如图,在△ ABC 中,AB =AC ,点 D 在△ABC 外, C D ⊥AD 于点 D , 1 2 【思路分析】 A ① 读题标注: A B ② 梳理思路: 由条件 CD = 1 2 D C B D C BC ,可尝试取 BC 的中点 E ,此时结合等腰构造三线合一的线 AE ,如图所示. 要证∠ACD =∠△B ,可以证明 ABE ≌△ACD . 【过程书写】 证明:如图,取 BC 的中点 E ,连接 AE . A 过程规划: 1.辅助线描述 ∵E 是 BC 的中点 1 2 1 2 C D 2.说明三线合一 3.证明△ABE ≌△ACD 4.根据全等性质得结论 ∠ACD =∠B ∴BE =CD ∵AB =AC ,E 是 BC 的中点 ∴AE ⊥BC ∴∠AEB =90° ∵CD ⊥AD ∴∠D =90° ∴∠AEB =∠D =90° 在 Rt △ABE 和 Rt △ACD 中 ? A B = AC (已知) ? ∴Rt △ABE ≌Rt △ACD (HL ) ∴∠ACD =∠B 例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2cm ,其中一边长为 5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长为__________cm .

【思路分析】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cm,这一边可能是底,也可能是腰,故需分类讨论: ①如果5cm为底,则根据周长为12cm,可知腰长为3.5cm.此时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这个三角形存在. ②如果5cm为腰,则根据周长为12cm,可知底边长为2cm.此时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这个三角形存在. 综上,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cm或2cm. 巩固练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80°,求∠C的度数. A B C 2.如图,在△ABC中,AB=AC,BE∥AC,∠BDE=100°, ∠BAD=70°,则∠E=______. A A B D E C D B C 第2题图第3题图 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为AB边上一点,若CD=AD=BC,则 ∠A=_________. 4.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过点E 作MN∥BC,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若BM+CN=9,则线段MN的长为()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

1.如图,在△ABC中,AB=AC=10,AD=BD,△BCD的周长为17,那么BC的长是() A.5B.7C.12D.以上都不对 2.如图,在△ABC中,AB=AC,BD⊥AC,则∠DBC等于() A.∠ABC B.2∠A C.∠A D.∠A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B=∠C B.AD⊥BC,∠BAD=∠CAD C.AD⊥BC,BD=CD D.AD⊥BC,∠BAD=∠AC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2),点P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P、O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个数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5.如图,在△ABC中,已知∠ACB=90°,AB=10cm,AC=8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AP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出发的时刻t可能的值为() A.5B.5或8C.D.4或 6.如图,在△MBC中,AB=4,AC=6,∠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M点,交AC于N点,则△AMN的周长为() A.7B.8C.9D.10 7.如图,在△ABC中,AB=AC,∠A=36°,D、E两点分别在边AC、BC上,BD平分∠ABC,DE∥AB.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8.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5,AD=2,则△AED 的周长为() A.4B.5C.6D.7

9.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AE于E,ED∥AC,∠BAE=36°,那么∠BED 的度数为() A.108°B.120°C.126°D.144° 10.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EF∥BC 交AB于E,交AC于F,过点G作G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 ②∠BGC=90°+∠A;③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GD=m,AE+AF=n, =m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则S △AEF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在AC边上取两点M、N,使∠MBN=30°.若AM=m,MN=x,C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随x,m,n的值而定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为8和12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轴对称与垂直平分线 1、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交OA、OB于点 E、F,若△PEF的周长是20cm,则线段MN的长是。 (第1题)(第2题) 2、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 3、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AB对折,以AB中点O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的度数等于。 4、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直线A′B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右图)。 (1)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第三条边叫做底; (2)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3)腰与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说明:顶角=180°-2倍底角 底角=1801 90 22 ?- ?- 顶角 =顶角可见,底角只能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底边 底角底角 顶 角 腰腰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只有 1 条对称轴,其对称轴是 。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根据定义判定: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右图,在△ABC 中,∵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如右图,在△ABC 中,∵∠B =∠C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等于60°。 注:①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其对称轴是 ;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及三个内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 (2)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 等于 的 。 【例题精讲一】 例1:1、如图,在Rt △ABC 中,∠C =90°,以△ABC 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 A .4 B .5 C .6 D .7 (例1—1) (例1—2) 2、如图,在△ABC 中,AB =AC ,且BE =CD ,BD =CF ,∠A =40°,则∠EDF 的度数为 。 3、如图,在△ABC 中,AB =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 =OC ,求证:AO ⊥BC 。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