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导言

2020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Louise Glück获奖。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揭晓获奖者时说,格吕克用她“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化”。

路易丝·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多本诗集和诗歌随笔集,获得过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曾有1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路易丝·格吕克是第16位。

中新网10月8日电(陈爽张奥林)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开奖季仍在进行。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

露易丝·格丽克小档案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格丽克于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居住在马塞诸塞州剑桥市,除了诗人身份外,她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英语教授。

介绍称,格丽克出版了12本诗集和一些诗歌散文集,曾于1993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于格丽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算上本次的获奖者,自1901年以来,已有110余位作家摘得诺奖桂冠,既有大众熟知的“文艺偶像”,如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也有比较小众的“低调实力派”。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格丽克在宇宙和神话中找寻灵感

2020-10-08 20:42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在揭晓奖项得主时说:

我刚和露易丝·格丽克通了话。这消息让人大吃一惊。我今天一早就知道,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讨论。诺贝尔奖的公布不会受到影响,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不能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聚在一起领奖,今年的颁奖仪式将进行线上直播。获奖者将被邀请参加明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于1968年凭借《头生子》(First Born)登上文坛,并早早地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她出版了12本诗集和几本关于抒情写作的文集。

她所有的作品都以追求清晰、孩子和家庭生活为特征。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一直是她的核心主题,即使她的个人背景很重要,格丽克也不能被看作是一个纯粹关注自己的诗人。她在宇宙、神话和古典动机中找寻灵感。

格丽克的有关家庭生活的作品,既简朴,又展现了充分的智慧、雅致的构图感。格丽克还指出,在这些作品中,她意识到了如何在诗歌中使用普通的措辞。从她的诗中,我们看到的是痛苦家庭关系的直白画面,没有任何雕饰。路易斯的声音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坦率和毫不妥协的。这表明诗人想要被理解。但同时,她的声音也充满了幽默和辛辣的智慧。

格丽克的作品涉及到了一个宏大的话题,即社会的激进变化是否来自于深刻的失落感。在这个充满了各种不同声音的世界,这层思考尤其珍贵。

“在她的诗歌中,自我倾听着自己剩下的梦想和幻想,在面对自我的幻想时,没有人比她更坚强。”奥尔森说。“但即使格鲁克永远不会否认自传背景的重要性,她也不能被视为一个自白的诗人。”

“格里克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了她的读者。“他说。她写叙事诗,唤起回忆和旅行,只是为了犹豫和停顿,寻求新的见解。世界被解放了,却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她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是2014年的最新作品《忠实与美德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在这部作品中,格丽克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

了她的读者。她的叙事诗里充满了对于往事的回忆,但这趟旅行是为了停下来寻找新的见解。在她的笔下,这个世界被解放了,却奇迹般地再度呈现在眼前。

露易丝·格丽克诗作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美国桂冠诗人,1943年4月22日生于纽约长岛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已出版十二本诗集和两本诗论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她出生在一个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她在一次采访时回忆,小时候她的奶奶经常随身携带一本诗集,她还能记得自己在四五岁的时候读过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诗《黑人小男孩》(The Little Black Boy),还有莎士比亚戏剧《辛白林》(Cymbeline)里的选段;从幼年时起,她的父母就鼓励她写作,他们甚至会把她写的诗打印出来进行点评。在随笔《诗歌教育》(Education of the Poet)中,她说童年时代的她,自认为是威廉·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在这样一个崇尚智力活动和艺术创作的家庭里成长,露易丝·格丽克本该度过一个自由发展天赋的快乐童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那句老掉牙的话印证:“每个伟大的诗人必定有过极其痛苦而残酷的人生”。格丽克一生几乎同样伴随着死亡、失望以及丧失。

以下诗歌均由柳向阳翻译

露易丝·格丽克诗选

柳向阳译

致秋天

——给基思·奥尔索斯

清晨在荆棘中颤动;含苞的雪花莲上

露珠凝聚如娇小的处女,杜鹃灌丛

吐出最初的新叶。又是春天了。

柳树等待它的时机,海岸

粘着薄薄一层淡绿的绒毛,期待着

塑形。只有我

没有参与,因为

早已盛开过。我已不再年轻。这

有什么关系?夏天临近,等到漫长的腐烂的秋日,我将开始写作

我中期的伟大诗篇。

上学的孩子们

孩子们背着小书包,一直向前去。

整个上午,母亲们都在辛苦地

采摘晚苹果,红的,黄的,

像另一种语言里的词语。

在另一边

是那些等在大课桌后面的人

准备接收这些奉献。

多么整齐啊——那些钉子

孩子们在上面挂着

他们蓝色或黄色的羊毛外套。

老师们将在沉默中教导他们,

母亲们将走遍果园,找一条出来的路,被它们自身吸引,果树灰暗的枝条

结出如此少的弹药。

登场歌

从前,我受到伤害。

我学会了

生存,作为应对,

不接触

这个世界:我要告诉你

我想成为什么——

一个倾听的装置。

安静:不是迟钝。

一片木。一块石。

我为什么要疲于辩解,争论?

那些正在别的床上呼吸的人

几乎无法明白,因为

像任何一个梦

无法控制——

透过百叶窗,我观察

月亮在夜空里,阴晴圆缺——

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去见证

那些伟大的秘密。

如今我已看过

生与死,我知道

对于黑暗的本性

这些是证据,

不是秘密——

不可信的说话者

不要听我说;我的心已碎。

我看什么都不客观。

我了解自己;我已经学会像精神科医生那样倾听。当我说得激情四溢,

那是我最不可信的时候。

真的很伤心:我一生都因为我的智慧,

我的语言能力,洞察力而受赞扬。

最终,它们都被浪费——

我从来看不到自己,

站在前面台阶上,牵着妹妹的手。

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解释

她手臂上、靠袖口处的伤痕。

在我自己头脑中,我是无形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是危险的。人们喜欢我这样看起来无私的人,

我们是跛子,说谎者;

我们属于,为了真实,

应该被剔除的人。

当我安静,那才是真实显现之时。

一片晴空,云朵像白色织物。

下面,一座灰色房屋,杜鹃花

红色,亮粉色。

如果你想知道真实,你必须禁止自己

接近大女儿,把她挡住:

当一个生命被如此伤害

在它最深的运转中,

所有功能都被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可信。

因为心的创伤

也是头脑的创伤。

月光中的爱

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把自己的绝望

强加给另一个,这被称作

裸露心,或称作,裸露灵魂——

意思是此刻他们获得了灵魂——

外面,夏夜,一个完整的世界

被抛在月亮上:团团银色的轮廓

也许是建筑或树木,或狭小的公园

有猫藏在里面,在尘土里仰身翻滚,

玫瑰,金鸡菊,还有,黑暗中,金色的

国会大厦圆顶

变成了月光的合金,外形

没有细节,神话,原型,灵魂

充满了火,那实际上是月光,取自

另一个来源,短暂地

像月光一样闪亮:石头与否,

月亮仍称得上是一个生命之物。

译者评论

柳向阳是露易丝·格吕克由世纪文景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的翻译者。

柳向阳这样评价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

最初读到格丽克,是震惊!仅仅两行,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

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

“她的诗歌写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许多让人颇费思量的地方。”早在2016年,柳向阳就曾这么撰文介绍露易丝·格吕克的诗歌给他的感受。柳向阳以她2006年的诗集《阿弗尔诺》为例,认为该诗集“对每首诗细细勘察,即会遇到一些难解之处”。柳向阳认为她的诗随笔是理解她的诗歌的一把钥匙。

柳向阳认为露易丝·格吕克“是一位值得多角度阅读的诗人”,“格吕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

柳向阳的朋友、长沙诗人韦白也对格吕克的获奖感到意外,“她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但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韦白认为格吕克的知识储备、写作技巧以及诗歌创作的成就离伟大诗人还是有些距离,“她的每一首诗歌都很精美,但不大气”。

童年自认为是济慈的传人

“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这是柳向阳最初读

到的格吕克的两行诗。这两行诗让他对诗人的疼痛很震惊,“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柳向阳觉得这些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

根据格吕克的诗集中译本《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的出版方介绍,格吕克降生的时候,迎接她的并不是家人的喜悦和期待。在她出生前七天,她的姐姐——她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了,这个悲剧沉重地打击了整个家庭。尽管格吕克之后又有了一个妹妹,但这一创伤在此后多年,犹如一片无法驱散的阴云笼罩着她的生活。

庆幸的是,这是个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格吕克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她奶奶经常随时携带一本诗集。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读过威廉·布莱克的诗《黑人小男孩》,还有莎士比亚戏剧《辛白林》里的选段;从幼年时起,她的父母就鼓励她写作,他们甚至会把她写的诗打印出来进行点评。在她的随笔《诗歌教育》中,她说童年时代的她,自认为是威廉·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

业内观点:

露易丝·格丽克因何获奖?她的作品有怎样的特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赵白生表示,专业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格丽克的作品有口皆碑,且一直保持稳定的产量。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露易丝·格丽克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赵白生:格丽克获奖,对普通读者来说,似乎有点爆冷,因为她并不属于家喻户晓的那类作家,如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等。但她又不是绝对爆冷的作家。她获诺奖,专业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格丽克算是一位高产诗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产量。此外,她的诗作,评论界有口皆碑。2016年,鲍勃·迪伦获奖;今年,露易丝·格丽克折桂,不到五年,美国诗人两次获得殊荣。鲍勃·迪伦获奖时,争议很大,但格丽克折桂,争议不会很大,因为她是公认的大诗人。

新京报:您怎么评价露易丝·格丽克这个人?

赵白生: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个被经典化的诗人。她的被经典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教材和选本里;二、她是美国获奖最多的诗人之一,其中包括一些大奖,如普利策奖、国家图书评论家奖、博林根诗歌奖等,可以说是获奖专业户;

三、在名牌大学任职,包括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等。

新京报:露易丝·格丽克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赵白生:格丽克的作品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一个特点,是其自传性。她在诗歌里用了不少的“你”和“我”,但又不仅仅指具体的你和我,而是常常用来指普通的男男女女。所以,她的诗歌,既有自传性,又有超越自传性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她的作品里,原型性比较突出。这具体指的是,她的诗歌中经常使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和素材,包括西方神话中的阿波罗、格林童话中的素材等。

新京报:诺贝尔文学奖近些年来争议不断,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赵白生:简单地讲,原因有三个方面:近期来说,首先是内部问题,从而引发危机,最后导致颁奖终止一年。其次,文学奖评选本身的难度之大,也是造成争议的主因。最后,也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原因,即瑞典学院的评委们有意为之的“争议”。制造争议性,就像诺贝尔制造炸弹一样,引发轰动效应,也是原因。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全文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

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身心对应表

身心对应表 一、身体右边是阳 呈现男性特质----理智,智慧,攻击性,权威,逻辑,独断,世俗,给予代表和生命中重要男人的关系,职业妇女身体右边易出问题。 二、身体左边是阴 呈现女性特质----创作,温柔,感性,敏感,非理性,直觉,内在反映出和生命中的重要女人的关系,男人身体左边易出问题。 三、身体下半部 与隐私,自我支持及自我定位有关,身体下半部与社会化,沟通,表达有关。 四、疼痛 意指一切的不平衡(心智,精神,情感),肌肉疼痛意指心智上感到气愤,骨头痛意指内心深处苦楚。 五、感染,发炎 感染=冲突在肉身的表现,容易发炎的人是企图逃避冲突特定问题的挑战,内在的冲突和战争。 发炎是冲突转变到身体层面的结果,拒绝承认自己内在的冲突,才会导致疾病,压抑任何冲突就是攻击生命的动力,被感染意指允许外力侵入身体造成伤害。 六、向冲突开放 加强自我保护的力量并自我肯定。 七、发烧 藉由发烫的身体释放不快。 八、抗拒,过敏 抗拒就是不让对方进来。 过敏是对某些被视为有害物质的过度反应,过敏是强大的抗拒和攻击性在身体上的表现,过敏是指攻击性从心理转入身体的结果。我们只会攻击自己害怕的东西….过敏者的理想是无生殖力,无菌,贫瘠,没有任何本能和攻击性的生活…..走进棺材就没有任何过敏原。以夸张的身体反应,释放被压抑的负面情绪,过敏也呈现了内心深处的恐惧,过敏的人只有自觉地学会掌握自己逃避和轻视的事情,才可能得到疗愈,接纳这些「敌人」,与之和解,学习去爱「敌人」。※麻醉或精神病发作时,所有过敏都会消退。 九、皮肤 反应出内在的过程,不喜欢自己的人才会塑造外在的形象,爱自己。 香港脚:心智苦恼不已。 1、皮疹,青春痘 未得表达的性欲,压抑性幻想(性趋力)。 逃避面对人际关系的途径之一,完整地体验性欲,服用避孕药,海边日光浴。 2、乾癣 用墙隔开自己,以盔甲保护易受伤的灵魂,既渴望亲密又害怕亲密,自我设限和孤立达到极点。 3、皮肤硬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 莫言 通过融合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莫言创造了一个复杂性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世界,同时从中国古代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一个起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1,《生死疲劳》——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最新长篇小说,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内容简介: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小说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全书从内涵到外延充满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艺术灵气。究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2,《红高粱》——收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 内容简介: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这部《红高梁》同时收入题材或主题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强读者对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说,或某一方面的创作思想的了解。莫言1985年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自此引起文坛关注。小说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大。作品成功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外部世界。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梁》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梁》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3,《檀香刑》 内容简介:本书既是一部汪洋恣肆、激情迸射的新历史主义典范之作,又是一部借刑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它以极度民间化的传奇故事为底色,借助那似非常传统的文本结构,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叙事独创性,张扬了作者长期所崇尚的那种生命内在的强悍美、悲壮美。同时,在这种强悍和悲壮的背后,莫言又以其故事自身的隐喻特质,将小说的审美内涵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并直指极权话语的深层结构,使古老文明掩饰下的国家权力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再一次受到尖锐的审视。 4,《丰乳肥臀》 内容简介:《丰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篇幅最为饱满的一部长篇力作。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同时

莫言获“诺奖”原因探析

学年论文 题目:莫言获“诺奖”原因探析 姓名:田迁红 学号:P 100711058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10级2班 指导老师:张向东 2013 年10 月30 日

莫言获“诺奖”原因探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田迁红指导老师:张向东 摘要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从这个评语来看,莫言获“诺奖”,单从作品主体来看有三个主要原因:文学创作的民间性、历史与当代的巧妙结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本文将结合莫言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这三个原因做具体阐述。 关键词民间性,历史与当代,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为什么会获诺贝尔文学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莫言媚外,专写些中国的“黑暗”去投合西方人“仇社”的心理;也有人认为,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上升,让中国的作家莫言获“诺奖”,是西方人向中国示好的表现。本文排除这些外因的干扰,单从文本的角度分析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作品进行分析,认为莫言获诺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文学创作的民间性、历史与当代的巧妙结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一.文学创作的民间性 2001年,莫言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文学主张:

我认为真正的民间写作就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他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想要用小说来揭露什么、来鞭挞什么、来提倡什么、来教化什么,就可以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小说中的人物,他不但不认为自己比读者高明,他也不认为自己比作品中的人物高明。[1]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当然不是像变戏法一样把自己彻底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每天只关注自家的柴米油盐,而是自觉的认同普通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把自己当成一个和“民间工匠”一样性质的“说书人”,努力说出老百姓喜闻乐听的小说。纵观莫言的作品不难看出,莫言对“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的反映。 第一,他的小说说的是民间的语言。莫言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深深地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使得自己的作品的语言充分接着地气。例如《檀香刑》,整个故事都是采用他的家乡的一种民间戏曲——猫腔来说的,极具民间色彩。此外,莫言小说中的人物语言都非常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蛙》中“奶奶”留“姑姑”吃饭:“才不在一个锅里摸勺子几年”; [2]黄秋雅骂“姑姑”:“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指派我?老娘在医学院学习时,你还穿开裆裤吧!”[3]莫言觉得“民间很多土语听起来特别土,土的掉渣的语言写到书面上以后发现他其实很典雅”。[4] 第二,他的小说说的是民间的故事。莫言小说中的故事很多来源于小时候他外祖母、爷爷以及其他村子里上了岁数的人所讲的故事。莫言把这些故事稍加整理,再加上一点自己非凡的想象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比如《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导言 2020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Louise Glück获奖。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揭晓获奖者时说,格吕克用她“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化”。 路易丝·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多本诗集和诗歌随笔集,获得过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曾有1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路易丝·格吕克是第16位。 中新网10月8日电(陈爽张奥林)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开奖季仍在进行。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 露易丝·格丽克小档案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格丽克于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居住在马塞诸塞州剑桥市,除了诗人身份外,她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英语教授。 介绍称,格丽克出版了12本诗集和一些诗歌散文集,曾于1993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于格丽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算上本次的获奖者,自1901年以来,已有110余位作家摘得诺奖桂冠,既有大众熟知的“文艺偶像”,如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也有比较小众的“低调实力派”。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格丽克在宇宙和神话中找寻灵感 2020-10-08 20:42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在揭晓奖项得主时说: 我刚和露易丝·格丽克通了话。这消息让人大吃一惊。我今天一早就知道,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讨论。诺贝尔奖的公布不会受到影响,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不能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聚在一起领奖,今年的颁奖仪式将进行线上直播。获奖者将被邀请参加明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于1968年凭借《头生子》(First Born)登上文坛,并早早地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她出版了12本诗集和几本关于抒情写作的文集。 她所有的作品都以追求清晰、孩子和家庭生活为特征。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一直是她的核心主题,即使她的个人背景很重要,格丽克也不能被看作是一个纯粹关注自己的诗人。她在宇宙、神话和古典动机中找寻灵感。 格丽克的有关家庭生活的作品,既简朴,又展现了充分的智慧、雅致的构图感。格丽克还指出,在这些作品中,她意识到了如何在诗歌中使用普通的措辞。从她的诗中,我们看到的是痛苦家庭关系的直白画面,没有任何雕饰。路易斯的声音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坦率和毫不妥协的。这表明诗人想要被理解。但同时,她的声音也充满了幽默和辛辣的智慧。 格丽克的作品涉及到了一个宏大的话题,即社会的激进变化是否来自于深刻的失落感。在这个充满了各种不同声音的世界,这层思考尤其珍贵。 “在她的诗歌中,自我倾听着自己剩下的梦想和幻想,在面对自我的幻想时,没有人比她更坚强。”奥尔森说。“但即使格鲁克永远不会否认自传背景的重要性,她也不能被视为一个自白的诗人。” “格里克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了她的读者。“他说。她写叙事诗,唤起回忆和旅行,只是为了犹豫和停顿,寻求新的见解。世界被解放了,却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她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是2014年的最新作品《忠实与美德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在这部作品中,格丽克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稿(中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 人》 莫言: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

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17184008.html,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 来源:《初中生·作文》2013年第01期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机构瑞典文学院传来消息,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檀香刑》、《生死 疲劳》、《蛙》等。即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向中国作家协会发去贺信。贺信中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素材点拨:中国当代文学,你行的。 “奥赛”获奖生将不再保送大学 2012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在杭州召开。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透露,截止至明年(即从2014年高考起),“奥赛”获奖生参加高考,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 “我是管‘奥数’的,我欢迎这样的决定。现在的‘奥数’教法不对,孩子真不应该学。”史宁 中说,“学‘奥数’,不如多看些书。我小时候就喜欢看凡尔纳的科幻书,比如《海底两万里》等。看这些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其实,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规定“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叫停口号喊了多年,这趟“高速列车”却从未停下。为此,2010年11月,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除进入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外,其余“奥赛”获奖者都不再有保送资格。此规定从2014年高考开始适用。 素材点拨:学习,应多些兴趣,少些功利。

自信——《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自信——《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常熟市元和小学曹紫英 《生命的重建》是名副其实的心理励志世界畅销书,是誉满全球的健康观念第一畅销书,被誉为生命教育圣经般的巨著,人类身心健康的福音书。作者露易丝·海,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中给我们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从而为人们开辟了重建生命整体健康的完美道路。 在《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中,被媒体称为“圣人”的露易丝·海将深刻的哲理、科学的精神与博大的爱,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着读者的心田。正如戴夫·布朗的评价:露易丝的书是上帝送给这个烦恼世界最好的礼物。读了这本书,我感觉真的是这样。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人要自信、自爱、知足、感恩,学会把握当下,让生命变得充实、快乐。所以我想把我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要自信。 露易丝·海认为“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就”。她在书中说:“经验的定律时常都很公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完美地表达出来,就不会失败。一个人觉得他失败,一定是他忽略了必定要走的某一步;或者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自己再不会成功,所以放弃了他未走完的路。这就和我使用计算机一样。如果我的计算机出错,通常是因为我没有遵守计算机本身的使用规律。这意味着我要另外学习一些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读到这里,让我豁然开朗,有时候我会失败,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我“忽略了必定要走的某一步”——不自信或者没有付出努力。读了《生命的重建》,我真的觉得“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力。如果我们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及莫言获奖致辞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及莫言获奖致辞(全文) 北京时间12月11日0时16分许,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 颁奖词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 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莫言的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莫言的人物充满活力,他们甚至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讥讽了革命伪科学,就是用兔子给羊受精,同时不理睬所有的怀疑者,将他们当成右翼。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九十年代的新资本主义,会忽悠的人靠卖化妆品富了起来,并想通过混种受精培育凤凰。 莫言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虽然无情但又充满了愉悦的无私。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精彩。作者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 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他的语言辛辣。

读生命的重建心得体会

读生命的重建心得体会 我认真阅读了《生命的重建》一书,感触颇深首先谈一下本书的作者,露易丝?海,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露易丝?海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露易丝的个人思想是在她痛苦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她的童年在飘摇与穷困度过,自幼父母离异,5岁时遭强暴,少年时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她后来逃到纽约,历经坎坷,直到近40岁,露易丝才开始了她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她的处女作《治愈你的身体》出版,奠定了她在这一领域的专家地位。不久,露易丝被确诊患有癌症,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实践整体康复的思想。6个月后,她摆脱了癌症,完全康复了。露易丝?海帮助了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这位伟大的女性被世界各地的媒体亲切地称为“最接近圣人的人”。看到作者曲折而感人的经历,我怀着钦佩和理解的情感读完这本书,现在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作者用朴素,易懂的语言,却触动着我的心灵,迫切地想要改变以往的错思想。

露易丝?海做过这样的实验,它把九个人领到一个黑屋子里,然后跟这九个人说,你们九个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里拐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九个人听明白了,哗啦哗啦过去了,过去以后,教授打开一盏黄灯,透过灯光,几个人往桥下一看,吓一跳,原来桥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还有几条鳄鱼在游动!大家吓坏了,都说,刚才幸好没掉下去,早说,我们就不过了。教授再问:现在谁敢走回去?没人敢走了。教授说,你们想像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用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诱导自己。诱导了半天以后,三个人站起来说可以试试。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了过去,多花了多一倍的时间;第二个人颤颤微微走到中间,吓趴下了;第三个人只走了三步,就吓趴下了。教授把他们安顿好以后,打开了所有的灯,透过灯光,几个人才看明白,原来鳄鱼是真的,但在鳄鱼和桥之间有一层网,这个网是黄色的刚才开了黄灯看不清楚。大家一看有网,胆子就大了,哗啦哗啦过去了八个人。剩下一个人不敢过,教授说你在想啥呢?他说我担心那个网不结实,我掉下去会喂了鳄鱼的。 还有人用死囚做实验,他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黑屋子里面,然后跟这个死囚说,我们换一个方式让你死,我们准备让你的血滴尽而死,然后把这个死囚捆在水管上面,龙头打开,咚咚滴水,跟他说,这就是你的血,这个死囚在黑乎乎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素材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19时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1987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受到孙犁赏识,赞其有空灵之感。 1984年在《长城》杂志第2期、第5期分别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同年,莫言得到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届学生。 1985年,莫言30岁。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同年,在《收获》第五期发表中篇《球状闪电》,在《钟山》第一期发表中篇《金发婴儿》,在《人民文学》第十二期发表中篇《爆炸》,并在多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

莫言诺奖演说全文

莫言诺奖演说全文 莫言身着中山装发表诺奖演说“讲 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

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以下为演讲全文实录: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

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

强烈推荐!生命的重建《身心对应表》

强烈推荐!生命的重建《身心对应表》 告诉你个秘密“幸福的人都在这里” ??▼导语:所有身体的症状都是由于心里问题的症结所产生,都与我们的意识与心态相关。某些特有的思想如:批判、愤怒、排斥,是致病最大的原因。如何去正确看待这些症状,下表详细地列出了治疗它们应有的正确意识与心态: 症状思想型态的症结治疗它们应有的正确意识溃疮脓肿感情受伤害、轻蔑、仇恨我不允许自己生活在腐化的思想里,我是和平的痤疮、粉剌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环境我爱我自己,我接受我周围的一切意外事故对权威的反抗、相信暴力、愤怒我以和平的心接受生活的一切腺状肿家庭的冲突、自以为是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一个受欢迎并被需要的人耽溺 嗜好恐惧、自我排斥、爱的缺乏我爱我自己。没有任何事情能超越宇宙给我的爱衰老退化思想老化我接受任何年龄,每一个年龄都是完美的酗酒无所适从、感觉徒劳无益、潜在的罪恶感过去的让它过去,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我爱自己,并完全的接受我自己过敏对事物过份敏感、掩饰、恐惧与自私我是和平的。世界是安全友善的贫血对生活缺乏兴趣、缺乏快乐生命是充满喜悦的。我对每一件事都有兴趣盲肠炎对生活有所恐惧,缺乏流畅感我放松自己,让生命之泉流淌顺畅动脉硬化思想观念狭隘、排斥别人我接受别人的思想观

念。我以开放的心享受人生关节炎对生命感到苦涩、憎恨、对爱感到缺乏宽谅一切。我让别人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我是自由的气喘过份敏感、窒息的爱、压抑情绪、呆滞窒息的感觉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我选择自己的人生。我是自由的,别人也是自由的背痛上半部缺乏精神的支柱、下半身缺乏财务的支持我信任宇宙;我毫无恐惧地爱与信任。宇宙本身便是我的支柱尿床对父母感到恐惧我得到父母的怜爱关怀与了解先天性残缺因果,自己选择如此出生的,选择我的父母没有任何罪恶,只是与自己本身及父母有某些症结需要了解与排解膀胱炎焦虑、对既往无法释怀过去的让它过去;迎接新的改变血液病郁闷不乐、思想呆滞不流畅快乐地生活,创造新的意境、思想,并让它流畅高血压长久的情绪问题没有解决我让既往的不愉快随风而逝,它们已不在我的意识里低血压沮丧、消沉、忧伤、失败、失意感我要振作,创造快乐的生活疖沸腾的愤怒我放开所有的愤怒骨病对权威的反抗(骨头是心识的结构)不与权威争斗。在我的世界里,我是我自己的主人脑肿瘤相信不正确的事、固执、拒绝改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变易,我成长的方式也将不断改变囊肿过份受呵护,以致感到窒息我是自由的,我允许每个人都有他们的自由支气管炎激昂的家庭气氛心平气和,没有人可以使我愤怒灼伤怒火中烧的愤恨我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心平气和黏液囊炎压抑的愤怒放松自己,不作无谓的愤怒瘀伤生活或情绪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英文,附莫言领奖照片)

莫言领奖 莫言诺奖颁奖词(英文版) Award Ceremony Speech Presentation Speech by Per W?stberg, Writer, Member of the Swedish Academy, Chairman of the Nobel Committee, 10 December 2012. Your Majesties, Your Royal Highnesses, Esteemed Nobel Laureates, Ladies and Gentlemen, Mo Yan is a poet who tears down stereotypical propaganda posters, elevating the individual from an anonymous human mass. Using ridicule and sarcasm Mo Yan attacks history and its falsifications as well as deprivation and political hypocrisy. Playfully and with ill-disguised delight, he reveals the murkiest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almost inadvertently finding images of strong symbolic weight. North-eastern Gaomi county embodies China’s folk tales and history. Few real journeys can

历届(1901-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获奖作品及获奖理由

历届(1901-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获奖作品及获奖理由(完整)时间获奖人获奖作品体裁获奖理由 1901 [法]普吕多姆 (1839-1907) 孤独与沉思诗 散文“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 [德]蒙森(1817-1903)罗马风云散文“今世最伟大的纂世巨匠,此点於其巨著《罗 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 [挪威]比昂松 (1832-1910)挑战的手套剧本 小说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 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 (1830-1914) 金岛诗 散文“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1904 [西]埃切加赖 (1832-1916)伟大的牵线人剧本“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 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 [波兰]显克维奇 (1846-1916) 第三个女人小说“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 [意]卡尔杜齐 (1835-1907) 青春诗诗 散文“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 [英]吉卜林 (1835-1907)老虎!老虎!小说“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 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8 [德]鲁-奥伊肯 (1846-1926)精神生活漫笔散文“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 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 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 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 1858-1940)骑鹅旅行记小说“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 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 [德]保尔-海泽 (1830-1914)特雷庇姑娘小说“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 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 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 艺术臻境”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 (1862-1949)花的智慧散文 剧本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 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 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 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观天下热点,评百家实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热点评论》。 2012年10月11日,一个令中国人为之兴奋的大喜日子。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主要作品包括《蛙》《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从过去的10多个小时的消息看,观点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友说。网友众多,或褒或贬或中立,反响不一,更多的是惊喜,是祝贺,是欣慰。兹以凤凰网为例,如,有位网友表示“莫言获奖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他本人确实有料,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确)强大了。”另外还有网友说“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界意义重大,我们终于突破了创作理念上的藩篱。 第二,记者说。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一、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二、莫言的知名度很高,《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全球各地放映,增加了知名度。三、他本人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了外国同行对他的了解。四是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蛙》、《红高粱》在瑞典有瑞典语的译本,对瑞典文学院的同行直接了解莫言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作者说。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紧密相关”。莫言认为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最具代表意义,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此外,他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试验,“力争用一种最自由、最没有局限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学探索、文学创作的一种比较完美、统一的结合。” 第四,作协说。凤凰网消息《中国作协发表贺辞:莫言获奖表明中国文学具世界意义》。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作协在贺词对莫言的评价,可以看做是对莫言获得大奖的重要原因。 第五,评委说。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说得好:“力挺也好批评也好均表感谢。”多方评价可以总结得出莫言获奖的共识。那就是他本人“确实有料”。贴近本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写他人未敢写,言他人难以言。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还有不可缺少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开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名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2016年:鲍勃·迪伦 写作风格:歌词包含了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除了在音乐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继承了美国传统的民谣、摇滚乐、乡村和蓝调音乐,甚至包括爵士和摇摆乐。 获奖作品:《像一块滚石》 2015年: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写作风格: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获奖作品:《二手时间》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写作风格: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获奖作品:《暗店街》 2013年:艾丽丝·门罗 写作风格:论文从人称的使用、叙事方式、人物与背景的融合、人物心理化等方面,对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进行了细致分析。 获奖作品:《逃离》 2012年:莫言 写作风格:莫言的写作风格在乡土文学的基础上加上魔幻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用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众多的人物故事描绘的多姿多彩。

获奖作品:《蛙》 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写作风格: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获奖作品:《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写作风格:内容贴近现实,风格各异,体现了略萨对小说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主义精神。略萨的创作以结构新颖见长。 获奖作品:《世界末日之战》 2009年:赫塔·米勒 写作风格:专注于师哥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真实图景。 获奖作品:《低地》 2008年:勒克莱齐奥 写作风格: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冒迷幻类的文学作家 获奖作品:《诉讼笔录》 2007年:多丽丝·莱辛 写作风格: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 获奖作品:《金色笔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