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作文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作文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作文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显露,需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优化。本文重点就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分段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段式教学模式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作文囊括了听说读写各方面,是对汉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从作文水平可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多采取“模仿范文――批改――评论”的教学模式,虽然下了功夫,但收效甚微。新课改则对作文教学进一步优化,结合作文本身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一、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

1.多元性

作文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但除了表达能力,与小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观察能力、思考方式等均有密切联系。词汇和阅读是基础,观察则关系到表达所用方式以及表达的深度,思维是组织语言、获取信息的关键,占据着核心地位。

2.真实性

作文也是做人,要诚要真,真实性指的是作文要抒发真情实感,想象力则正是小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而且只有意识到作文的真实性,才能提高观察能力,否则极易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文章空洞无味,不知所云。所以有必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3.渐进性

任何学习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阶段是初级阶段,初学时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入些以培养习惯为重点,再深入则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一步步深入。

二、分段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分析

分段式教学模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如一二年级学生心理起伏较多且情感体验随意,故其无法清晰认识写作目的,写作主动性欠缺;三四年级学生心理起伏有所减少,对自身感情有效控制,故其在写作表达中更具备条理性;五六年级阶段学生心理平稳且情感丰富,写作时思路会更清晰。另外,分段式教学模式和小学生生活阅历的积累规律及写作知识的学习规律均相适应。

1.在不同阶段设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并设定不同内容

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应用分段式教学中,应注意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教学。在一二年级低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

学生的词汇积累与句式变化的掌握,引导其正确应用标点符号。如在进行《王冕学画》、《葡萄沟》等文教学时,应要求其积累经典名句,通过长期积累学生写作时可以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以对自身感受予以表达,在下课后也可要求学生阅读《有趣的书》等进行写话训练或看图讲故事,从而可提高其写作能力。在三四年级这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以锻炼。在写作形式上,可通过书信、随笔、日记等形式展开多段话写作或短篇写作,如可安排《我和XX的故事》、《童年趣事》等题目进行写作,让学生通过描述自身经历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同时进行写作锻炼。在五六年级这一阶段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全篇布局、归纳主题与提炼特色,在写作形式可安排补写、缩写、改写、续写、扩写等方式和自读笔记等复杂样式,训练学生从短篇写作逐步过渡到长篇写作。如在六年级时可以安排《读XX有感》、《小扫帚扫天下》等“以事说理”、“以小见大”的写作,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来抒情达意、说明道理。

2.作文评价与修改训练也应分阶段安排,促使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作文评价及修改为小学写作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年级特征分段设定评改重点、方法及形式。在低段,作文评改训练的侧重点为字词句、标点等应用和选择,主要

方式为教师评改。教师应全阅全批并筛选优秀作品在写作课堂交流、点评。中段时作文评改训练侧重点为选材、修辞组织及运用、段落设定等,主要方式为教师评改与学生互评二者相结合。高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素质、作文难易为依据设定全阅全批、半阅半批,或由学生互评。不管采用何种评改方式,均需对优秀段落、修辞运用及选材给予肯定,反之也许提出相应修改意见。高段作文评改侧重点为特色提炼及谋划、主题、篇章,在教师评改、学生互评基础上引入学生自我评改方式。自我评改为重要环节,同时教师还应审阅并指导评改结果,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并反复指导所有的参赛作文。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只重视内容的预设和生成,忽视作者本真的思想,因此出现学生怕写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分段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对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