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餐厅这样翻新后让你喜欢上下厨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餐厅这样翻新后让你喜欢上下厨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餐厅这样翻新后让你喜欢上下厨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餐厅这样翻新后让你喜欢上下厨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餐厅这样翻新后让你喜欢上下厨

家中的餐厅昏暗并且杂乱无章,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下厨连吃饭的欲望都降低很多,这是很多老房子都会产生的问题,旧房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怎么样改变现状,旧房翻新改造!这是有效的方法。现在看一下家先生旧房翻新的翻新改造案例。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之餐厅翻新前

餐厅翻新前的样子,从图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房子的年代有点久远,泛黄的墙壁,比较有年代的桌椅,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人还是比较压抑的吧。

旧房子翻新改造案例之餐厅翻新后

翻新后的餐厅,虽然算不上华丽,但是也不知道比原来的上了多少个档次,中式的装修风格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原木家具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欢迎,除了朴素更像是让人置身于自然中整体的装修还是给人比较舒服的感觉。

这次的装修还在墙壁上装饰了中式的挂画,给家中添上了一些书香气息,翻新改造前后的对比真是反差很大,如果你不想天天羡慕别人每天都是生活在“画中”,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现有的生活质量?不妨试试旧房翻新改造吧!

旧厂房改造案例

旧厂房改造成各类产业园案例 1、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该园由深圳市福中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到福田区政府指导和大力扶持的专业园区。在2009年第十一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福田区政府授牌并正式开园,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 位于福田区梅林,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66万平方米,由一栋新建的科技主楼、两栋升级改造的科技2#、3#楼和一栋商务公寓组成。是福田区响应深圳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落实《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府优惠措施以及扶持政策,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以及优越的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巨大的软硬件优势。 位于上梅林的多丽科技楼为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首期用房。该楼由福中达公司投资1.1亿元兴建和经营,于2009年8月落成,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楼高12层,配有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科技楼按现代化标准设计和施工,配备先进的光纤通信网络,设施完备、环境优雅。 2#、3#科技楼建筑面积共2.7万平方米,原是旧工业厂房,2009年福中达公司出资900余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接入了光纤通讯网络,办公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公司将逐步对其实施“腾笼换鸟”,淘汰原有低技术含量的老企业,吸纳新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该项目租金每平方米约55元,政府给入驻企业补贴一半租金以吸引企业入驻,培育市场 2、F518创意产业园 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劳动社区的宝源路和兴业路之间,一个大型建筑项目矗立在人们眼前,从宝源路看过去裸露的灰色槽钢,粗糙的红色砖墙,完全体现一种粗犷的后现代艺术风格。2006年,F518创意产业园成为宝安首个利用旧工业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也是第一个纳入宝安区“十一五”规划的文产企业。 F518时尚创意园是在宝安区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质量背景下所诞生的,它把旧厂房功能成功置换,改造成为文化特色街区。该园区于2007年6月开始改造建设,同年12月7日落成并开始招商,2008年5月,成为第四届文博会分会场。 园区总规划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由深圳创意名家1号工作站、创意前岸、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品位街、创展中心及前岸艺术酒店六大主题区及公寓、停车场共同组成。 3、南海艺库 三洋厂房位于深圳蛇口太子路,紧临海上世界,总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

旧厂房改造案例

旧厂房改造著名案例 一、西方发达国家老厂房改造著名案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厂房改造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成功的案例也很多。下面从众多成功案例中,选出三个比较著名的案例作简要介绍。 1、美国纽约SOHO SOHO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不到7000人的小社区,却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也被视为创意产业的策源地,已经成为世界上通用的当代艺术代名词。 SOHO原是工业区,区内有50多座独具风格的铸铁工业厂房建筑。二战之后制造业不再是纽约经济的支柱产业,工厂开始搬出SOHO厂区,SOHO内的许多厂房成为空置房。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批艺术家的入驻,稍作改造的SOHO逐渐成为艺术家聚集的场所。1973年,SOHO被列为保护区,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首次将工厂仓库区列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法律保护。政府在新城市规划中明确了SOHO以艺术品经营为主,辅以餐饮、旅游、时装的时尚化历史文化景区,建筑的再利用,还吸引了许多著名品牌的时装、家具、床上用具、摆设等的时尚商铺,政府从房地产和其他运营税收的增长上得到了巨额的财富。 2、法国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 奥赛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塞纳河的左岸,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现有艺术收藏4000多件(其中有凡高、高甘、安格尔、德拉科卢瓦、莫奈等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以及家具陈设等,展出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 奥赛艺术博物馆原是一座火车站,因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形同废置,曾被列为拆除建筑。1982年法国政府决定把它

改造为一座艺术博物馆,1986年12月奥赛艺术博物馆落成开幕。 奥赛艺术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由意大利设计师米诺·奥兰蒂完成,在大厅的两侧大量创造了“房中房”,形成高低错落的夹壁平台以展出雕塑品,使人联想到塞纳河的驳岸码头。保持旧建筑要素的完整是设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3、日本名古屋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 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位于日本名古屋市西区,是日本著名的产业纪念馆,也是日本有名的收费旅游景点,日均接待参观人数超过5000人。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占地41597平方米,建筑面积26846平方米,展览面积14133平方米,馆内陈列的主要是丰田集团的发展历史、产品、发明、设计等。 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是于1994年由原丰田纺纱织布株式会社厂房改造而来,使丰田集团的发祥地建筑物作为珍贵的产业遗产得以有效利用。 二、上海老厂房改造典型案例 目前上海老厂房改造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约有50个,下面挑选其中比较典型的5个作简要介绍。 1、八号桥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8~10号。项目改造始于2004年3月,是上海老厂房改造较早的项目之一,由时尚生活中心进行改造,为上海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目前类似项目的典型。项目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20000平方米,其前身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约15000平方米的老厂房。 项目特点:(1)位于市中心核心地段;(2)历史与时尚共存,保留工业元素,如厚重砖墙、管道、斑驳的地面等,同时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门窗,外墙青砖等时尚元素;(3)设计留有众多“租户共享空

居住区规划实例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1、某房地产开发商拟在滨河地段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50hm2,提出了一个用地布局初步设想,如图所示。试指出该用地设想中主要用地功能及布局存在得问题,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不必作图)。 (1)低层、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得位置不合适。低层、多层住宅布置在用地东侧、南侧滨河地段,高层住宅应布置在用地西侧、北侧。 (2)高层住宅布置在用地南侧对低层住宅有日照遮挡,应布置在次干道以北。 (3)小区商服位置不合适,应调整用地西侧得城市次干道两侧。 (4)小学设在城市次干道交叉口,安全性不好,同时位置偏西北,服务半径过大,应布置在城市次干道以南中心位置。 (5)托幼位置不好,服务半径过大,应布置2处托幼,城市次干道南北各一处,位置居中。 (6)小区出入口过多,不便管理,应集中于支路上设置。 (7)缺少集中绿地。 2、图为我国南方近郊得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hm2,周边为已建成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得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3个居住小区得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1200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得分布,小区公建与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得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得居住区与小区主路得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得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得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与转弯半径。) 1.居住区道路与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得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3个小区,联系方便。 3.Ⅱ号小区得两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近端式道路, 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沿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3、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图)。 请您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得主要问题。 1、小学在城市主干道另一侧,学生上学不方便 2、组团出入口开在主干道上,影响交通与安全 3、组团出入口距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且仅有一个出入口 4、变电所位置不合理,对环境有影响 5、没有停车场地 6、商业及公司得机动车出入口不应开在宅前小路上(或小区路) 4、图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土地拍卖,购得一宗商住开发建设用地得土地使用权。总用地面积4、5hm2,规划条件为:建筑密度0、3,限高18m,北侧退道路30m,绿地率大于30%,容积率2、0。请对图示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存在问题。 1、建设密度为0、35,不符合规划条件; 2、方案在用地北部设计18层得高层住宅,不符合规划条件中关于建筑限高为18m得规定。 3、北侧退红线最小距离为5M,不符合规划条件。 4、绿地率为29%,不满足规划条件。 5、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过近。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依法取得一块商品住宅建设用地得土地使用权,并组织编制了规划方案。其中,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定得规划条件如下: (1)土地用途为居住(2)建设用地面积5hm2(3)容积率不大于2(4)建筑密度不大于20%(5)绿地率不低于30% (6)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得住宅建筑面积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得70%(7)建筑间距系数按1、5控制(8)沿城市次干道设10m宽得城市绿化带,沿城市主干道设30M宽得城市绿化带,用地边界至绿线(9)住宅层高3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1M、商业层高4M,室内外高差0、3M,女儿墙高1M 经初步审查,规划方案得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标等均符合规划条件。 试问:按着建设单位提供得规划方案与技术指标,指出不符合规划条件或相关规定得地方。 1、容积率超过规划条件不大于2得 要求 2、90m2以下住宅套型所占建筑面 积未达到住宅总面积得70% 3、地下室超过了用地边界

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

旧住宅改造应以人为本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关键字:旧住宅,改造,以人为本,和谐改造 前言: 上海旧住宅有各种难处,是全国出了名的。上海是个大都市,可很多居民居住的房屋小得挤的无法想象。 不过,近年来上海旧房改造工程搞得轰轰烈烈。上海市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内各式旧住宅进行改造。其初衷定是好的。然而在改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居民需要改造什么?怎样的改造方式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对比一个正在改造中的小区和一个已经完成改造的小区,虽然这两个小区离得很近,但由于改造进度与改造方式等的不同,两个小区的居民对“旧住宅改造”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小区改造过程与结果的比较分析,找出旧住宅区改造的问题症结,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案例调研: 鞍山四村二区(59-79号)、鞍山四村三区(80-116号) 小区区位图 小区简介: 这两个小区同属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分属不同的居委会。它们在1999年改造前

的历史沿革大体上是一样的。 鞍山四村始建于1954年,建于著名的上海“两万户”建成之后,为三层砖木结构。当时国家正处于解放后经济恢复期,当时的上海居民普遍居住在石库门之类的旧式里弄里,非常拥挤,公共设施条件也相当差。而鞍山四村之类工人新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小区设计标准低、间距宽、占地广。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的进步,居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上海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也要求政府对这片小区进行改建。改建主要在原本三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上加建了两层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并在小区内加建了一些公共设施,在小区外加建了菜场。户型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另外也加建了一些混合结构的住房,为四至六层。 1999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的“平改坡”旧房改建工程,改造重点为环境改造、房屋改造及配套设施改造。据居民讲,由于二区内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改建难度较大,第一次大规模改建中并没有进行到这里。而三区则从房屋,到环境,再到配套设施良都进行了良好的整改。 调研情况: 1.居民和社会结构 两个小区的居民大都为中低收入者,上海本地人占大多数,年龄成份偏老龄化。这两个小区建造得比较早,有些居民从小区建成起就居住在这里,更有许多居民就出生在这里。尤其在一到三层,有很多“看着小区成长起来”的居民。 这里的住房条件不大好,年青一代有能力的都搬了出去。致使这里老龄化程度重。 三区也是同样。黄昏时分,小区活动广场和公共绿地里,随处可见散步锻炼、下棋聊天的老人。他们在小区里的生活自由而安全。 2.小区住房的户型、面积 两个小区在“平改坡”改造前,都为不成套的住宅,为上海典型的“新工房”。两户为一个单位,共用一间厨房(8.5m2)、一个卫生间(1.2 m2)。每户拥有一间卧室,有大小间之别(大间20.4m2,小间15.3m2)。 三区在改造后大部分房屋成了外楼梯连廊式。 而二区正在改建的住宅将要改为“独门不独户”的住宅。 3.改造重点和方式 三区改造重点:建造独门独户,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平改坡,外楼梯。 三区从2000年起进行旧房改造,历时两年多,对小区内几十幢工房进行了

基于旧厂房改造的共赢模式分析——以广州市某国企为例

基于旧厂房改造的共赢模式分析 基于旧厂房改造的共赢模式分析 ————以广州市某国企为例以广州市某国企为例 以广州市某国企为例 2014年12月08日 摘要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市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上。粗放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传统发展的老路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亟须转型,广州市适时推出“三旧”改造正是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总结推进旧厂房“三旧”改造工作的做法,探讨企业、政府、社会共赢模式,为加快“三旧”改造的实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经验。 关键词关键词::“三旧”改造,土地价值,整体改造,共赢模式 随着城市进程化的加快,一些曾经位于城市边缘化地区的旧厂房逐步被围合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带,这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便,而且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规划发展[1]。许多工业企业由于环保、安全等要求,逐渐停产,并将原生产企业搬迁到二三线城市的郊区,而原旧厂房用地则腾空出来,或临时租赁,或通过“退二进三”政策改造成创意园。旧厂房的改造成为城市再生及企业增长的一个契机。然而,面对旧厂房改造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如何通过旧厂房改造,实现企业、政府、社会的共赢,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 影响旧厂房改造的因素 影响旧厂房改造的因素 城市中的旧厂房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而遗留下来的[2],丧失了原有的生产功能,如何最大效度的挖掘旧厂房用地潜能,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的多样性,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三方面因素的配合:政府政策支持、旧厂房用地权属清晰、土地规划合理。 1.1 政府政策支持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广东省在总结佛山“三旧”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标志着“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在广东正式推开。作为试点区广州市同年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响应省政府号召,对改造模式进行细化,全面启动了广州市的“三旧”改造工作。为统筹协调广州市全市的“三旧”改造工作,2010年2月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紧接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关于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的意见》(穗府办〔2011〕17号)、《国有土地上旧厂房改造方案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指引》(穗旧改办〔2011〕70号)、《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补充意见》(穗府〔2012〕20号)等文件,进一步提高“三旧”改造审批效率,调动各级单位的积极性,并强化政府主导,有计划的安排推进“三旧”改造工作。至此,旧厂房改造所需政策支持已经成熟。 1.2 旧厂房用地权属清晰 土地权属清晰是旧厂房参与“三旧”改造的必要条件,包括有效的权属证明和明晰的现状边界。但是广州市许多国企旧厂土地大部分为政府划拨,建厂至今基本上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不断地改扩建过程中,一种现象是权属证明资料保存不完整,甚至丢失,进行“三旧”改造前,必须先办理确权手续,获得有效的权属证明;另一种现象是,权属证明文件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 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由8个居住社区成双组成四对,每对社区采用相同的规划结构。第一期建成的振兴村采用环状道路系统,以居委会管辖户数作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社区由4-5个这样的单位组成,住宅层数2-4层,采用南北入口。住宅群体采用环形里弄的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交通组织,又有利于形成较安静、安全和便于居民交往的居住环境。该设计方案获1986年度建设部全国优秀规划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案例二:香港戚富花园 占地11.6hm2,居住区依山面海布置,规划布置有20幢高层住宅和7幢5层住宅,1个大型商业中心,3所学校和其他娱乐设施。20幢28层塔式住宅楼和道路选线都结合地形布置,形成一条自由变化的曲线。在居住区得南端布置7幢5层住宅楼,排列成新月形,视野开阔。在住宅楼的中央部位,布置商店、餐馆、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和保龄球场,构成一个内容丰富、设施齐全,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具有吸引力的中心。

案例三: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试点之一,小区总用地11.92 hm2,小区由6个大小不等的住宅组团组成,采用院落式的住宅群体组合和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根据建设部对试点小区的要求进行了许多实验和探索,如首次在上海的多层住宅中进行底层全面架空、及小区内动静态交通的组织等。

案例四:北京恩济里小区

北京恩济里小区位于北京市西郊,小区总用地9.98 hm2,规划布局吸收了北京胡同和上海里弄的特点,顺应窄长地块以南北走向的蛇形干道将小区划分为四个半公共组团空间,树枝状、尽端式组团道路可达每个单元入口,既杜绝外部车辆穿行,又防止闲人闯入。 公共设施布置遵循居民行为轨迹,商店、农贸市场等布置在南北两出入口处,车库分别置于各组团出入口,存取方便,小区管理处、活动站靠近南入口,便于使用,托幼处于背静位置,小学设于东侧,兼顾东边小区学生上学,主要路旁适中位置布置中心绿地和林荫带,对景位置有休息亭、石雕等小品。 住宅组团吸收北京传统四合院形态,“内向、封闭、房子包围院子”,设一个出入口,具有较强的安全防卫和归属感,住宅均有良好朝向。

[管理]旧厂房改造案例

[管理]旧厂房改造案例 旧厂房改造著名案例 一、西方发达国家老厂房改造著名案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厂房改造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成功的案例也很多。下面从众多成功案例中,选出三个比较著名的案例作简要介绍。 1、美国纽约SOHO SOHO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不到7000人的小社区,却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也被视为创意产业的策源地,已经成为世界上通用的当代艺术代名词。 SOHO原是工业区,区内有50多座独具风格的铸铁工业厂房建筑。二战之后制造业不再是纽约经济的支柱产业,工厂开始搬出SOHO厂区,SOHO内的许多厂房成为空置房。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批艺术家的入驻,稍作改造的SOHO逐渐成为艺术家聚集的场所。1973年,SOHO被列为保护区,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首次将工厂仓库区列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法律保护。政府在新城市规划中明确了SOHO以艺术品经营为主,辅以餐饮、旅游、时装的时尚化历史文化景区,建筑的再利用,还吸引了许多著名品牌的时装、家具、床上用具、摆设等的时尚商铺,政府从房地产和其他运营税收的增长上得到了巨额的财富。 2、法国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 奥赛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塞纳河的左岸,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现有艺术收藏4000多件(其中有凡高、高甘、安格尔、德拉科卢瓦、莫奈等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以及家具陈设等,展出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

奥赛艺术博物馆原是一座火车站,因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形同废置,曾被列为拆除建筑。1982年法国政府决定把它改造为一座艺术博物馆,1986年12月奥赛艺术博物馆落成开幕。 奥赛艺术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由意大利设计师米诺?奥兰蒂完成,在大厅的两侧大量创造了“房中房”,形成高低错落的夹壁平台以展出雕塑品,使人联想到塞纳河的驳岸码头。保持旧建筑要素的完整是设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3、日本名古屋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 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位于日本名古屋市西区,是日本著名的产业纪念馆,也是日本有名的收费旅游景点,日均接待参观人数超过5000人。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占地41597平方米,建筑面积26846平方米,展览面积14133平方米,馆内陈列的主要是丰田集团的发展历史、产品、发明、设计等。 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是于1994年由原丰田纺纱织布株式会社厂房改造而来,使丰田集团的发祥地建筑物作为珍贵的产业遗产得以有效利用。 二、上海老厂房改造典型案例 目前上海老厂房改造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约有50个,下面挑选其中比较典型的5个作简要介绍。 1、八号桥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8,10号。项目改造始于2004年3月,是上海老厂房改造较早的项目之一,由时尚生活中心进行改造,为上海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目前类似项目的典型。项目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20000平方米,其前身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约15000平方米的老厂房。 项目特点:(1)位于市中心核心地段;(2)历史与时尚共存,保留工业元素,如厚重砖墙、管道、斑驳的地面等,同时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门窗,外墙青砖等时尚元

中国旧城改造典型案例分析——上海市的更新

中国旧城改造典型案例分析——上海市的更新 上海城市更新历程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自1843年开埠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浦东大开发,乃至现在,一直处于城市更新当中。 上海城市更新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是1843年开埠后至新中国成立期间。该阶段的城市更新主要是由帝国主义殖民者主导,进行了类似西方近代化的城市建设,改变了上海原来以农业为主的部分区域的建筑风貌;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至90年代,城市基础建设和工业化是主流,该阶段的城市更新以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改造为主;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至今。该阶段比较重大的举措如浦东大开发、市区工业外迁、市中心人口外迁,城市更新主要体现在旧工业区、旧商业街、旧居民区的改造和升级,以及浦东新区的改造建设等等。已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比较典型的如太平桥石库门更新项目、世博园片区升级改造项目等等。城市更新迭代进程有着从福利主义逐步走向综合价值取向,上海的城市更新同样也历经了这一系列变化。 图表城市更新模式迭代特征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上海改造更新模式 上海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也是目前国内大多城市采取这种方式,政府在其中充当主导角色,拆迁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主体进行实施,拆迁完成后,土地收储,在公开市场进行招拍挂。对于居民区改造而言,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地域特色所采取的城市更新方式,主要有五种模式:保障房基地、政府搭台招标、市区联动招拍挂、政府房屋回购、宅基地置换等模式。其中对于具有竞争力、改造溢价高的项目,主要采用政府的搭台招标以及收储招拍挂模式。从更新流程上看,从区域评估、到实施计划,最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