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卫生部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药师应当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卫生部颁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处方点评工作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处方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总结分析,也是促进药师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提高药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本院从开始进行不合理处方点评工作,每年进行总结评价,使得该项工作越来越规范。为更好促进此项工作,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9年处方调配过程中记录的26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析,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院门诊药房依照《办法》要求,电子处方经前台药师审核通过后与医师打印纸质处方供后台调配,审方中发现问题由专职药师及时与医师沟通解决,尽量避免不合理处方生成。对于审方过程中遗漏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及时解决的不合理处方,全部予以留存并记录,每月进行点评分析。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我科2019年筛选出的门/急诊不合理处方26张。

一、处方书写规范性

本院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参考药品说明书、《办法》、《新编药物学》16版、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按照卫生部最新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点

评标准,》从处方书写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角度,对门/急诊留存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本院2019年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处方26张,占总处方的0.41%,处方合格率为99.59%。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24.5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75.4%。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归纳成表,详见表 1(其中,*代表点评标准里没有,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表1:书写不规范处方统计

检查内容

处方数/

张占书写不规范

处方比例/%

占不合理

处方比%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35 22.72 10.48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

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

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48 33.10 14.37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

物处方

13 8.96 3.89

*处方前记与患者信息不符a非患者本人27 18.62 8.08

b年龄不符22 15.17 6.58 如表 1 所示:

1、书写不规范处方共15张。其中,普通处方用量超7日、急诊处

方用量超3日(以下简称“急3 慢7”,)且未加说明的处方和

内容缺项处方是构成书写不规范处方的最主要类型。处方用量超

“急3 慢7”规定未加说明。表现为医师未遵守“急3 慢7”规定

开具处方,随意延长用药疗程。此类处方在书写不规范处方中所占比例最大,医师对此类差错也不够重视。对诊断明确的疾病,7日用药后需观察治疗效果,根据病情继续给药、停药或调整用药,用药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对于急诊用药,往往以对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不宜多给药,否则不利于确诊。为此,本院根据自身临床诊疗特点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了数种可延长疗程的特殊病种及特殊情况。在此范围内医师可延长处方疗程至1个月,但需在处方说明栏中注明延长理由,以此规范医师开具处方行为。

2、处方前记与患者信息不符。此类差错多为患者建卡时信息录入错误或患者使用他人临时医疗卡就诊。如妇科疾病的性别栏中出现“男”新生儿疾病的年龄栏中出现成人的年龄。处方前记包含患者姓名、年龄、就诊科室等相关信息。其中,性别、年龄是药物使用和剂量的重要参数,年龄与剂量相一致是医师尤其是儿科医师用药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药师判断用药合理性的重要依据。该类差错干扰了药师的正常审方工作,也给患者造成用药安全隐患。医务人员如发现此种情况可以告知患者及时修改医疗卡信息,避免此类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3、抗菌药物的越级使用。主要表现为初级医师越权开具抗菌药物,较常见的情况为针对上呼吸道感染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根据《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及分级管理规定》,初级医师可开具非限制类抗菌药物,因患者病情需要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但仅限使用1d;如病情需要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应转诊至上级医师。核发药师需熟知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熟记本院各级别

抗菌药物品种,审方时严格把关。

二、用药不适宜处方

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成表,详见表2。

表2:用药不适宜处方统计

检查内容

处方数

/张占用药不适

宜比例%

占不合理

处方比%

适应症不适宜a诊断与用药不符73 38.60 21.8

b诊断不规范36 19.00 10.77

c诊断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28 14.80 8.38

d诊断不完整20 10.58 5.98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5 2.64 1.49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2 1.05 0.59 用法、用量不适宜a用法用量录入错误 5 2.64 1.49

b用法不合理 5 2.64 1.49

c用量不合理 5 2.64 1.49 联合用药不适宜 2 1.05 0.59 重复用药不适宜 5 2.64 1.49 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3 1.58 0.89 如表2所示,用药不适宜处方共189张,不适宜类型以用法用量不

适宜和适应证不适宜为主。

1 、用法用量不适宜。用法用量录入错误,为医师在开具电子处

方时误操作造成非诊疗本意方面的差错,其在不合理处方中占有

一定比例。此类差错可通过药师审方及时发现并更正;对于已形成的不合理处方,药师通过核对病历或联系医师进行修改确认,再按正确用法用量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

用法不合理方面,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缓释剂型每次半片口服,为特殊剂型使用方法不合理。缓释剂型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大部分缓释剂型掰开服用会破坏剂型造成药物突释,无法有效发挥缓释作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又如个别医师开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β-内酰胺类药物每天1 次的用法,两者均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天1次无法达到有效抑菌浓度,要在给药间隔期内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给药次数必须调整为每天2~3 次才能达到。因此每天1次的给药方式与其药动学特征不符,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用量不适宜方面,多出现在儿童抗菌药物使用上。儿童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用药时需严格按照千克体重计算剂量。抗菌药物用量偏大易引起不良事件,用量偏小不但不能保证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还易导致耐药。

2、适应证不适宜。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为适应证方面最主要不合理类型,所占比为不合理处方比例的21.80%,如诊断“妊娠中止”处方用药为“聚甲酚磺醛栓”,其中多数处方诊断与病历诊断不一致。

诊断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而选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较严重。如诊断“月经稀少”“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阴道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明确规定:治疗性使用时根据患

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为应用抗菌

药物的指征。

临床诊断不完整,如诊断“消化不良”开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片”、“多糖铁复合物”,诊断,“新生儿黄疸”同时开具“茵栀黄颗粒”和“糠酸莫米松乳膏”

《办法》“患者一般情况、规定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清晰的诊断是临床选择治疗药物的基础,更是药师审核处方工作的前提。处方临床诊断的不合理,使得门诊药师无法根据诊断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合理,也无法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药学服务,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对于人工流产的预防用药,有医师选用甲硝唑预防感染,甲硝唑抗菌谱窄,仅对厌氧菌、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效,从手术操作所涉及器官的常见病原上分析,选用甲硝唑难以保证预防的效果。人工流产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定为:妊娠初 3 个月仅限于高危患者静脉注射青霉素G200万u或口服

多西环素300mg,妊娠4~6月头孢唑啉1g 静脉注射。临床医师可参考选用。

4、联合用药不适宜与重复用药。如对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开具盐酸丙卡特罗+特布他林片,前者为长效类β2受体激动药,后者为短效类β2受体激动药,在体内经代谢成为特布他林起效,实际为重复用药。

5、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医师开具制霉素片口服治疗慢性附件炎,无法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因此不能产生

良好的治疗效果。又如医师开具制霉素片阴道给药,制霉素片为口服剂型,外敷有糖衣层,在阴道局部环境中不利于药物作用,宜选适于阴道给药的剂型,如栓剂、泡腾剂等利于药物释放的剂型。

三、建议

处方是医疗法律文书,包含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信息,还包含了医师对药物治疗的理念,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我院通过对门诊留存所有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更能反映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实际情况。本次处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门/急诊处方书写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结合近年来本院在处方管理方面的工作成效和对处方评价

工作的认识,针对提高门/急诊处方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院内规章制度

从医院、科室、医务人员三方着手,制定符合本院诊疗特点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抗菌药物目录及分级管理及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医师的处方开具行为,同时也为处方合理性评价提供评判依据。

2、健全院内监督管理机制

院感科、质控科、药剂科以及临床各科室通力合作,做好科室与科室、医师与药师的协调与沟通工作。由药剂科在每月质量分析会议上报处方质量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院部相关科室采纳分析后反馈给临床科室予以解决。期间,我科反映的抗菌药物越级使用、儿童抗菌药物超量使用以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适

应证等问题,在医院质控部门的协调和临床各科室的配合下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3、药师在处方审核和安全用药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合理用药是个系统工程,药师在其中发挥的是“守门员”职责。无论是对门/急诊处方质量的把关,还是对处方存在问题。的分析反馈,药师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药师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最后一道屏障,对处方的审核起着关键的作用,应当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合理、安全用药。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药学专业人员,每位药师不但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还应提高医学方面专业素养,学会交换角度解读处方,了解医师对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真正起到严把处方关、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试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1-3 章)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共40 分,每空2 分) 1、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需求,、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 的药品。 2、基本药物的配给使用,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 。 3、医师应当根据、、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 、 、、、和注意事项开具处方。 4、处方一般不得超过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5、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可,降低疗效,或产生 作用,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和。 二、选择(共40 分,每题5 分) 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病毒感染,除非有,否则不宜使用。 A 继发细菌感染 B 白细胞减少 C 哮喘发作 D 药物过敏反应

2、青霉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作用。 A 抗凝血 B 降血压 C 抗菌 D 抗虐原虫 3、下列那种药物属抗血吸虫病药物。 A 甲硝唑 B 吡喹酮 C 阿莫地喹 D 阿笨达唑 4、下列关于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哪一种是错误的。 A 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 B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C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D 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 5、下列那类药物与青霉素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糖链球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A 环丙沙星 B 阿奇霉素 C 红霉素 D 阿米卡星 6、青霉素与合用,可加强抗凝血作用。 A 红霉素 B 华法林 C 氨苄西林 D 磺胺类药物7.头孢曲松钠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同时可能加 重对损害。 A 肝 B 心脏 C 肾 D 脾 8、甲硝唑在临床广泛用于的治疗。 A 厌氧菌感染 B 结核杆菌感染 C 念珠菌感染 D 真菌感染 三、判断题(共20 分,每题5 分) 1、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核心环节。( ) 2、药物的不同用量会起到不同的疗效,所谓用量就是“剂量”,即每次用药的量。(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具体措施

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具体措施 一、本院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同时需符合一品两规的原则,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使用金额不得少于药品总使用金额的35%。 二、对于国家和湖北省动态调整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在满足一品两规的情况下,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数量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交主管业务院长批准执行。 三、凡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目录药物必须全部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平台”网上采购,采购价不得高于网上最高价限。 四、药剂科要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五、各科室应首先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的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不低于各科室药品使用品数的50%,使用金额不得低于各科室药品使用金额的35%。 六、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相关专家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实施监控,按季度通报各临床科室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基本药物用药品种比例和用药金额比例。 七、实行处方点评制度,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相关人员,定期对基本药物处方和处方调剂指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统计分析及反馈。定期公布不合理处方与药品调剂以及超常预警,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对使用比例不达标的科室和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加强培训,严重情况下进行经济处罚。 八、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发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的作用,为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九、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的

作用,促进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湖北省补充基本药物。 十、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列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并对不达标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科室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基本药物品种数比例未达标的科室给予经济处罚。对于完成较好的科室给予奖励,由于特殊情况或特殊病人等因素影响未达标者,结合处方点评酌情扣减。 十一、执业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两年内不得晋升职称或职务。 1.故意不使用基本药物; 2.不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相关要求开具处方的; 3.不能正确引导患者接受基本药物治疗,故意制造医患矛盾和纠纷的。 十二、医院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两年内晋升职称、职务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公职或者予以解聘。 1.不按规定执行基本药物价格的; 2.不按规定如实统计药品使用情况的; 3.不按规定认真查验申购药品的入库、出库,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没有及时报告的。

处方点评指南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向其成员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1977年WHO出版了第1份《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现已发布了17版。为了响应WHO 的倡导,198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工作。2009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及建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暂行)》,同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由于该目录收录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因此,多个省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多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措施,如: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定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等。 开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了解基本药物用药状况,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可从“可获得性”、“使用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 “可获得性”评价可从整体上分析处方使用基本药物情况,考察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制度

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总结

二0一七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 按照卫办政发(2016)32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7年7月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给药剂量等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价。 点评中提取门诊2017年6月处方39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941张,占总处方百分比为24.13%;其中急诊处方454张,抗菌药物165张,使用率36.34%;;门诊处方3446张,抗菌药物776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2.5%。 分科使用情况如下:儿科处方591张,抗菌药物284张,使用率48.05%;妇产科249张,抗菌药物138张,使用率55.42%;口腔科62张,抗菌药物31张,使用率50%;内二科495张,抗菌药物134,27.07%,耳鼻喉科116张,抗菌药物28张,使用率24.14%;便民门诊346张,抗菌药物50例,14.45%;内一科147张,抗菌药物16例,10.88%;外二科185张,抗菌药物19例,10.27%;外一科806张,抗菌药物67例,8.31%。 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416张,占总处方数10.67%,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4.21%。限制级处方73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占抗菌药物处方数7.76%;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59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62.81%;含静脉滴注处方数35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37.19%。 抗菌药为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37.19%。静脉输液可以使抗菌药物在患者感染部位集中,快速提高有效血液浓度,对抵抗抗原菌的侵袭十分有效。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其可以直接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影响,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推荐大部分轻、中度感染予以口服治疗。现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以全面取消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后附)。 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 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时,细菌可重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 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大纲 一、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一)培训目标。掌握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应用基本药物的处理。熟悉较为复杂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初步处理。了解复杂或疑难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有关处理。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 1.第一章急诊及危重症和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 了解:糖尿病急性病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 2.第二章感染性疾病 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

睾吸虫病、肺吸虫病。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布鲁菌病、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3.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咯血。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 4.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掌握: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 了解:食道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幽门梗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胰腺炎。 5.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熟悉:高血压心脏损害、高血压肾脏损害、心脏神经症、心力衰竭。 了解:心肌病、心包炎、心肌炎。 6.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掌握: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友病。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2)

9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20110603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为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抽样方法 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工作。每月选择全院部分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数量不低于25%,重点进行检查。每名医师的处方或医嘱不少于50份~重点抽查感染/肝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医学科医师处方。 二、点评内容 1、病区医嘱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1,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要对本科室20%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评价~并填写《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汇总被评价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在次月的10日前~送交医务部备案。 ,2,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结果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对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如不足50份~按实际份数计算,~填写《门诊处方抗菌药

物合理性评价表》,附件三,~统计相关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按月汇总点评结果后上交医务部。 1 三、监督管理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问责~对其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提出警告~并将点评结果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体系中。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 附件:1(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2(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3.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附件1 2 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月) 科室: 病案号医师是否合理 (是?/否?) 药品通用名单次剂量给药频次途径起止时间(月日时分) 抗菌药物 预防? 治疗? 溶媒及剂量 科室评价评价项目 (合理?,不合理×) 适应证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 2、苯唑西林 3、氨苄西林 4、派拉西林 5、阿莫西林 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 (二)头孢菌素类: 1、头孢唑林 2、头孢氨苄 3、头孢呋辛钠 4、头孢曲松钠 (三)氨基糠苷类: 1、阿米卡星 2、庆大霉素 (四)大环内酯类: 1、红霉素 2、阿奇霉素 (五)其他抗生素: 1、克林霉素

2、磷霉素 (六)磺胺类: 1、复方磺胺甲唑片 (七)喹诺酮类: 1、诺氟沙星 2、环丙沙星 3、左氧氟沙星 (八)硝基呋喃类: 1、呋喃妥因 (九)抗结核药: 1、异烟肼 2、利福平 3、吡嗪酰胺 4、乙胺丁醇 5、链霉素 6、对氨基水杨酸钠 (十)抗麻风药: 1、氨苯砜 (十一)抗真菌药: 1、氟康唑 2、制霉素 (十二)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 2、利巴韦林 3、抗艾滋病用药 3-1齐多夫定 3-2司他夫定 3-3拉米夫定 3-4去羟肌苷 3-5奈韦拉平 3-6依非韦伦 3-7茚地那韦 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 (一)抗疟药: 1、氯喹 2、伯氨喹 3、青蒿素类药物 3-1蒿甲醚 3-2青蒿琥酯 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3-4青蒿素哌喹片 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3-6阿莫地喹 (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1、甲硝唑 (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 1、葡萄糖酸锑钠 (四)抗血吸虫病药: 1、吡喹酮 (五)驱肠虫药: 1、阿苯达唑 第三章:麻醉药 (一)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 2、布比卡因 3、普鲁卡因 (二)全身麻醉药: 1、氯胺酮 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 (一)镇痛药: 1、芬太尼 2、哌替啶 (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 1、对乙酰氨基酚 2、阿司匹林 3、布洛芬

处方点评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 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文件,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四条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章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处方点评工作在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

医疗治疗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施。 (一)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 在业务科组织下,成立由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院感染、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见附件),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与指导。 (二)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 处方点评工作组(见附件)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和合理用药知识; 2、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新知识的 能力; 3、熟悉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 二、处方点评方法、内容及标准 (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1、抽样方法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10份在院病历,在处方点评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点评。 2、抽样率 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病房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少于在院病人总数的1%,且每月点评在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10份。 (二)点评内容 1、门急诊处方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9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20110603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为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抽样方法 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工作。每月选择全院部分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数量不低于25%,重点进行检查。每名医师的处方或医嘱不少于50份~重点抽查感染/肝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医学科医师处方。 二、点评内容 1、病区医嘱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1,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要对本科室20%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评价~并填写《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汇总被评价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在次月的10日前~送交医务部备案。

,2,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结果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对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如不足50份~按实际份数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计算,~填写《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附件三,~统计相关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按月汇总点评结果后上交医务部。 三、监督管理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问责~对其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提出警告~并将点评结果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体系中。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

2019-2020年整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汇编

基药培训思考题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我国于___ __开始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 A、1982年 B、2009年 C、2012年 D、1979年 2、我国公布于_____了第1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仅有目录而缺少制度,与生产、供应、 支付、定价、临床使用等环节脱节,缺乏强制性和监管措施 A、1979年 B、2009年 C、1982年 D、2012年 3、2009年8月,卫生部等9部委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并 发布_____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A、520 B、307 C、381 D、844 4、2009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西药有_____种 A、307 B、205 C、102 D、317 5、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____种 A、317 B、520 C、381 D、307 6、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共______种 A、317 B、520 C、203 D、102 7、《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2010版)》中增补药物共______种 A、317 B、57 C、844 D、381 8、与2009年版相比,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主要增加了哪一类药物______ A、抗肿瘤类药物 B、呼吸系统用药 C、精神类药物 D、心血管系统用药 9、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______销售 A、10%利润 B、零差率 C、15%利润 D、5%利润 10、我国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规定基本 药物报销比例______非基本药物 A、低于 B、明显高于 C、等于 D、明显低于 11、我国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_____ 采购,统一配送。此后又提出单一货 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要求 A、单位集中网上 B、县级集中网上 C、省级集中网上 D、国家集中网上 12、基本药物需要具有可获得性,也就是指______ A、可负担性 B、可供性 C、可负担性和可供性 D、可负担性或可供性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措施及考评机制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措施及监督考评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1、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们群众用药,减轻医药费用,医生和药剂人员必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原则。 2、我院对国家基本药物和黑龙江省补充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 ①药品的采购必须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②我院《药品目录》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数必须超过我院药品品种总数的35%,使用金额必须超过药品总使用金额的30%,并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逐步调整。 3、对于国家和黑龙江省动态调整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和临床新需求的再次新增品种,在满足一品两规的情况下,由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数量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交主管业务院长批准执行。 4、对于临床科室新引进药品,按照新药审批程序执行。若是引进的新品种为《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可以优先考虑。 5、药剂科要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6、各临床科室应首先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黑龙江省补充的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不低于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品数的35%,使用金额不得低于各科室药品使用金额的30%。 7、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职能部门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实施监控,检查,定期通报各临床科室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黑龙江省补充基本药物用药品种情况。 8、实行处方点评制度,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定期公布不合理处方与药品

基本药物的点评表

点评表1 基本药物处方用药状况点评工作表 注:有(或是)=1,无(或否)=0;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使用基本药物的处方数F:无正当理由未首选基本药物处方数K:基本药物处方百分率=A/处方总数 B:用药品种总数G: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L: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品种百分率=C/B*100% C:处方中基本药物总品种数H:单张处方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M: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金额百分率=E/D*100% D:处方总金额I:单张处方用药金额N:基本药物未优先选用处方百分率=F/处方总数*100% E: 处方中基本药物金额J:单张处方使用基本药物金额O:基本药物平均品种单价=E/C

点评表2 基本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表 注: 1. 是=1,否=0;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合理基本药物处方数; B:基本药物用药方案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致的处方数; C:合理基本药物处方百分率=A/基本药物处方总数*100%; D:基本药物用药方案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致的处方百分率(%)=B/基本药物处方总数*100% 2. 不合理问题代码 (1)不规范处方: 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1-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1-5: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1-6: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7: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1-8: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9: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0: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11: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12: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13: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2)用药不适宜处方: 2-1:适应证不适宜的; 2-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2-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2-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2-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2-6:重复给药的; 2-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2-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药事管理-药剂科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一、抽样方法 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工作。每月选择全院部分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数量不低于25%)重点进行检查。每名医师的处方或医嘱不少于50份,重点抽查感染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医师处方。 二、点评内容 (一)病区医嘱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1、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要对本科室20%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评价,并填写《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汇总被评价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在次月的10日前,送交医务部备案。 2、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结果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二)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对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如不足50份,按实际份数计算),填写《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附件三),统计相关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按月汇总点评结果后上交医务部。 三、监督管理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问责,对其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提出警告,并将点评结果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体系中。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附件:1.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2.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3.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

详细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doc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 2、苯唑西林 3、氨苄西林 4、派拉西林 5、阿莫西林 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 (二)头孢菌素类: 1、头孢唑林 2、头孢氨苄 3、头孢呋辛钠 4、头孢曲松钠 (三)氨基糠苷类: 1、阿米卡星 2、庆大霉素 (四)大环内酯类: 1、红霉素 2、阿奇霉素 (五)其他抗生素:

1、克林霉素 2、磷霉素 (六)磺胺类: 1、复方磺胺甲唑片 (七)喹诺酮类: 1、诺氟沙星 2、环丙沙星 3、左氧氟沙星 (八)硝基呋喃类: 1、呋喃妥因 (九)抗结核药: 1、异烟肼 2、利福平 3、吡嗪酰胺 4、乙胺丁醇 5、链霉素 6、对氨基水杨酸钠 (十)抗麻风药: 1、氨苯砜 (十一)抗真菌药: 1、氟康唑 2、制霉素

(十二)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 2、利巴韦林 3、抗艾滋病用药 3-1齐多夫定 3-2司他夫定 3-3拉米夫定 3-4去羟肌苷 3-5奈韦拉平 3-6依非韦伦 3-7茚地那韦 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 (一)抗疟药: 1、氯喹 2、伯氨喹 3、青蒿素类药物 3-1蒿甲醚 3-2青蒿琥酯 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3-4青蒿素哌喹片 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3-6阿莫地喹

(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1、甲硝唑 (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 1、葡萄糖酸锑钠 (四)抗血吸虫病药: 1、吡喹酮 (五)驱肠虫药: 1、阿苯达唑 第三章:麻醉药 (一)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 2、布比卡因 3、普鲁卡因 (二)全身麻醉药: 1、氯胺酮 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 (一)镇痛药: 1、芬太尼 2、哌替啶 (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 1、对乙酰氨基酚 2、阿司匹林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完整版本

鹤盛中心卫生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主任参加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组长:夏财荣

成员:王建森谢中新周赛妃陈银燕 2、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审定处方点评结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向医务科提出建议限制或停止处方权的医师名单和理由,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按处方点评要求的内容,对经药剂科抽查出的明显的“问题处方”(包括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药剂科的处方点评结果,向医务科写出书面报告。 3、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1)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为有效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医院加强抗菌药物处方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医院抗菌药物领导小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医院药学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的具体工作。 3、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医师处方、医嘱数量不足者按实际数量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病例。 3、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师予以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在院内共享信息栏进行公示。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4、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5、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反馈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6、处方点评小组在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医嘱,应当及时通知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 7、医院药学部会同医务部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8、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根据药学部门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9、本制度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在此不列为抗菌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word版

第一章抗微生物药 本章药物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或所作用的微生物分类为:①青霉素类;②头孢菌素类; ③氨基糖苷类;④大环内酯类;⑤其他抗生素类;⑥磺胺类;⑦喹诺酮类;⑧硝基呋喃类; ⑨抗结核药;⑩抗麻风药;⑩抗真菌药;⑩抗病毒药。 多数感染性疾病是由侵人机体并进行繁殖的微生物所引起。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人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导致血液、心脏、肺、脑、肾、肝和肠道等的变化,进一步发展为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抗微生物药可抑制或杀灭有关病原微生物,多用于治疗或预防相关微生物的各种感染。抗菌药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请参阅各类或个别药物品种的叙述。抗菌药对控制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愈来愈严重和复杂,已引起全世界高度重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接触抗生素后,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改变,对有的抗生素到达靶位起到屏障作用;改变靶位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或亲和力降低,或与靶位蛋白结合数量减少。细菌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许多细菌耐药往往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存,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对降低耐药菌的增长率和延长抗菌药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供参考,现将其重点概述于下。 1.选择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确立先决条件。 1)采集标本送检:尽快采集临床标本送检,以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2)进行常规药物敏感试验:体外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 (2)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和抗菌谱、药动学特征和不良反应;根据药物抗菌效应及疾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药动学特点和感染部位选药。 (3)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等状态合理用药。 (4)尽量应用抗感染药的序贯治疗,即把及早从肠外给药转变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5)对老年人的选药需谨慎。老年患者宜掌握下列原则:①选用杀菌剂(如氟喹诺酮类),并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②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必须应用时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③老年人肝、肾等重要器官清除功能减退,药物易积蓄,剂量宜采用低治疗量,避免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④注意心脏功能以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全身状况。 (6)避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2.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抗感染药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两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对中度以上感染,一日给药2次是不够的,最好每隔6小时给药1次,使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在有效水平。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则有所不同,其浓度越高,杀菌活性就越强,且有抗生素后效应,即足量用药后即使浓度下降到有效水平以下,细菌在若干小时内依然处于被抑制状态。因此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无需一日给药多次,将全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效果更好,耳和肾毒性也更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也仅需间隔12小时给药1次。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2)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联合应用的指征为: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④长期用药致病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⑤联合用药毒性较大的药量须减少。 (4)注意肝肾功能减退者的应用。 (5)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总之,抗菌药的合理使用:第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病毒感染,除非有继发细菌感染,否则不宜使用。第二要尽快确定病原菌并作药敏测定。第三要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动学特征和不良反应,结合疾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第四要联合用药仅限用于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长期用药致病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同时注意毒性相加和适当减少剂量。此外,对毒性大的药物注意监测血药浓度,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关注不良反应,强调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安全合理地使用好抗感染药物。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日内酰胺抗生素。本节包括天然的青霉素(由发酵液提取)和半合成的青霉素类药物为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注射剂),氨苄西林(注射剂),哌拉西林(注

(完整word版)处方点评通报干预记录

处方点评通报 2018年三季度住院医嘱、门诊处方点评情况通报 本次对2018年三季度的门急诊处方100张和出院病历30份进行点评。其中门急诊处方9张不合理,合格率为91%;出院病历2份不合理,合格率为93.3%。 一、门急诊处方点评数据: 门急诊100张处方点评数据:(201---6-26) A:用药品种总数=296 B:平均每张 处方用药品种=2.96 C: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12 D:抗菌药使用百分率=12% E: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20 F:注射剂使用百分率=20% G: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157 H: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53% I: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219 J: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74% K:处方总金额=2668.1 L: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6.68 O: 合理处方总数=91 P: 合理处方百分率=91% 三、门急诊、病房处方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不规范处方 :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例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4例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0例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3例 2、用药不适宜处方: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0例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0例 四、分析: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96种,符合要求。《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抽取的处方中,有0张处方超出5种药品,我们应提倡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联用,因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本月较规范。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53%,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应该大力宣传和使用基本药物。 3、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应用病历中缺少规范记录和说明,在所抽查病历中无一例规范的抗菌药物病程记录。具体表现在对使用抗菌药物无药名、剂量、无阶段性抗菌药物有效性使用评价,停药或换药没有分析说明。另病程记录过于简单,病志中仅以“抗炎”、“抗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到一笔带过。仅有少数病例,在病程记录中,只记录了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 4、注射剂使用率20%,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一24(1,,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静脉给药的形式。而频繁使用注射剂增加感染和不良反应的机会,20%的使用率在WHO制定的标准范围内,应发扬。 5、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74%,药品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有利于学术交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商业贿赂。我院74%的 使用率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与医生个人习惯有关及之前没有重视药品通用名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的医生都为了“快”,“方便”,而忽略了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与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五、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实行处方点评。药剂科每月抽查100张处方对处方进行点评,填写处方评价表。把处方点评内容反馈给科主任,由科主任反馈给本人,并在医院内部公示栏里公示,以督促本人能得到及时的改正。同时院质管办每月定期抽查100张处方,实行奖惩制度。对抽查不合格处方的医师、处方质控不严的药师纳入科对个人考评中,给于扣分和奖金挂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