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初支注浆施工方案

隧道初支注浆施工方案

隧道初支注浆施工方案
隧道初支注浆施工方案

***隧道初支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隧道设计图纸;

⑵****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⑷公司及项目相关技术文件。

二、工程概况

**隧道是**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位于***市境内,为上、下行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90+120~ZK94+040,长3920m;右线起讫桩号YK90+125~YK94+065,长3940m。

隧道防水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混凝土的的抗渗等级不得低于S8。隧道V、IV级围岩断层破碎带水头压力小于0.3Mpa地段,抗渗等级不低于S10,拱墙砼掺加防水剂,仰拱砼掺加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拱墙背后设置厚度不小于1.5mm单面自粘式HDPE复合防水卷材。隧道变形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隧道施工缝采用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

***隧道渗漏水集中在两侧排水沟排出,旱季开挖过后实测渗漏水量较小,但渗点明显。由于隧道岩溶、断层垂直发育,渗水量、水头压力与气候气象、地形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地表水下渗是造成雨季渗漏水量和水头压力主要因素,水量和水头压力无法预估。

三、水文地质概要

***隧道地表水:出口端从ZK93+500开始,沿线路左侧地表有一条溪沟,从出口端ZK94+050处转向线路右侧,流入沟谷,常年有水流,枯水期流量约为1~2升/s,丰水期0.5~1 m3/s,暴雨季节1~3 m3/s;ZK91+440~ZK91+640北侧发育岩溶洼地,形成落水洞,两条沟水汇于该洼地,顺落水洞,沿地下暗河向下游排泄。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地表径流条件较好,隧道进、出口位于斜坡中部,分布标高较高,但汇水面积大,水量多,地表水对隧道施工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暴雨期间地表面流对洞口的冲刷破坏作用,宜采取截流、疏排措施。

***隧道地下水:表层为残坡积粉质黏土、碎石土中的孔隙水、基岩风化带内的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岩溶水,水量大小受空隙率、溶蚀、裂隙发育程度及季节变化影响,

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由于洞身较长,穿越地层时代较多,各岩性差异风化较明显,且有断裂通过,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发育,具较强的透水性,地表水顺各结构面渗入地下,成为丰富的地下水水源,使得隧道区地下水较为发育。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由于受断层、岩性接触带及岩溶的影响,局部形成强透水带,在隧道施工时可能产生突水突泥;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具不利的影响,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丰富的地下水将影响隧道的施工,施工时要注意排水、预防涌水。

为了有效地排除二次衬砌背后积水,消除二次衬砌背后的静水压力,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与围岩面中间径向围岩注浆,以起到堵水作用,同时其环向不设置排水管(或少设),地下水一般通过横向排水管自然渗流进入隧道侧水沟适量排放,这样,一方面适当降低了结构周边静水压力,同时也控制了地下水的过量排放。

施工图设计给出平水季节隧道一般涌水量计算结果为2783~9094m3/d。由于隧道内地下水动态受降水影响,变化较大,雨季施工时隧道涌水量可能有较大的增幅。

四、***隧道初期支护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方案

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限制排放”的设计理念,为保证隧道排水体系的长效作用和衬砌结构安全,需针对性地对隧道初支后渗水、滴水、管道水进行处理、增加径向注浆设计。

1、注浆方式的选择

1)局部围岩注浆

当隧道喷射砼后,喷层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现象,对出水处实施局部注浆。局部围岩注浆常用来处理小片状淋水,注浆的深度根据注浆效果确定。

2)围岩径向注浆

对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地段,开挖后围岩可自稳地段采用围岩径向注浆措施。当预测地下水压力较大并呈现面状连续渗漏水时,采用小孔深孔径向注浆方案,孔径Φ42mm,深通常3~5m;地下水压力较小时,采用浅孔径向注浆方案,孔径Φ42mm,孔深1~3m。

2、注浆止水试验段的选定

根据长基岭隧道出水情况,选定YK90+112左侧出水点做局部围岩注浆止水试验;选定YK90+130-150段面状连续渗漏水进行全断面径向注浆止水试验。

YK90+112左侧出水点

3、注浆参数

注浆参数主要包括注浆加固范围、注浆压力、注浆量、浆液配比,浆液凝胶时间、浆液扩散半径、注浆速度等,主要注浆参数及注浆工艺见表4-1。

序号参数名称

参数值

全断面径向围岩注浆局部围岩注浆

1 纵向注浆加固长度10~20m为一加固段点或片

2 径向加固范围开挖轮廓线外3~5m 初支后5m以上

3 浆液扩散半径0.5~1m 2m

4 注浆压力终压控制在0.5~1.5MPa 1~2MPa

5 注浆速度5~10L/min 10~20L/min

6 浆液

配比

普通水泥浆W:C=(0.6:1~1: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W:C=(0.8~1):1

7 凝胶时间单液浆30min~7h,双液浆30S~3min

8 注浆方式全孔一次性注浆前进式、后退式

1)YK90+112左侧出水点局部围岩注浆止水试验:采用Φ42*3.5mm热轧无缝钢管,长5m,按100*100cm梅花形布置;注浆半径0.5m;注浆压力1~2MPa;注浆材料采用水

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W/C=0.6~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05。

2)YK90+130-150段面状连续渗漏水全断面径向注浆止水试验:采用Φ42*3.5mm 热轧无缝钢管,长3.5m,按100*100cm梅花形布置;注浆半径0.5m;注浆压力0.5~1.5MPa;注浆材料主要采用单液浆,堵水困难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单液浆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W/C=0.6~1.1;双液浆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W/C=0.8~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05。

4、施工方法

围岩径向注浆工艺流程见注浆工艺流程图

注浆工艺流程图

4.1施工方法及要求

1)注浆管的制作

根据地质及渗水量不同确定,注浆钢管采用外径42mm、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度3~5m,钢管前端加工成尖锥状,管壁四周钻8mm压浆孔,尾部1m不设压浆孔;

2)测孔定位

A、根据隧道初支后喷射砼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范围,搭设工作平台,漏水部位按100cm×100cm间距梅花形进行布置,范围为砼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范围超1~2m。

B、设计断层、超前地质预报预测断层地段,采用提前10m开始,并延后10m结束全断面径向注浆,搭设工作平台,按100cm×100cm间距梅花形进行布置。

3)钻孔、扫孔:

按方案确定的位置、孔径、孔深钻孔,并钻完全部注浆孔后,进行清孔。

4)安管、注浆

用锤子把管打入孔内,并安装好止浆塞。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注浆施工经验,尾部20~50cm段作为止浆段,注浆完后,用M30水泥砂浆填塞。

A、注浆结束的条件如下:

A)单孔结束条件,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浆液注入量已达到计算值的80%以上。

B)全段结束条件,所有注浆孔均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浆情况。

C)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需采取补注或重注;如响声低哑,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

B、注浆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由低到高,由下往上,从少水处到多水处;

B)、在多水地段,应先两头,后中间。

C、注浆结束:

注浆在达到结束的条件后,应利用止浆阀或木塞将注浆孔口堵塞,以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

D、注浆效果的检查:

应在相邻两注浆孔中间用钻机按方案确定的孔位及深度钻孔,然后测定检查孔的漏水量应用小于0.2~0.4L/min.m。

E、特殊情况的处理

(1)注浆过程如有外露,可采取嵌缝封堵、降低压力、加浓浆液等方式处理,必要时可掺速凝剂,加速浆液凝固。

(2)注浆过程如发现洞壁混凝土开裂、起包、脱落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查明原因,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2施工策略及注意事项

(1)围岩径向注浆策略

围岩径向注浆采用“分区、隔断、集中、封堵,一长一短、先浅后深”的原则。

分区:根据初支后的渗漏水情况,分段进行注浆。区段长度20~40m。

隔断:注浆区段确定后,为了确保注浆堵水效果,避免串浆,必须把注浆段与其它区段进行隔断。方法是在注浆区段的两端各打两排5m的深孔,然后进行深孔注浆,以此形成止浆墙。

集中:注浆顺序采用由两端向中间、由边墙向拱部的方式进行。根据渗漏水的分布情况将大面积散水集中成一股或几股。

封堵:调节浆液配比及注浆压力对股水进行封堵。一般地段通过这种注浆方式即可达到堵水效果,地下水较发育或有高承压水地段需进行特殊设计。

一长一短、先浅后深:注浆施工中采用浅孔与深孔结合的方式,浅孔排间距为2m,深度为1~3m。首先对浅孔进行注浆,注浆终孔压力为0.5MPa。浅孔注浆完毕后再打深孔,深孔孔间距与浅孔相同,深度为3~5m,位置在浅孔的中间,注浆终孔压力为1.5MPa。

(2)局部围岩注浆

根据渗漏水成点状、线状、片状等不连续的特征,局部围岩注浆主要采用“钻孔导水,一点一封;散水归股,集中封堵”的原则。

钻孔导水:点状分布采用单点或多点注浆。线状首先根据围岩裂隙分布状况钻孔导水,使其成单个或多个出水点。导水孔一般选择在围岩裂隙的下端,方向向裂隙中部倾斜,导水孔下管后作为注浆孔。

一点一封:在导水孔内下注浆管,封闭裂隙止浆。

散水归股:采取先浅后深的顺序由周边向中间逐孔注浆,使散水归成股水,再对单个或多个出水点进行封堵。

集中封堵:散水归成股水后钻孔下注浆管,开始先用低浓度、小流量的单液浆注10~15min,若无跑浆现象,可适当加大浓度,调大流量。若有漏浆现象可在浅表层先注双液浆,再钻孔压注单液浆。

实践中最难处在于浅表层止浆,多次反复压注止浆才能成功。有了止浆层,其它注浆处理工作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达到设计的限排标准。采用高效速凝的注浆材料是浅表层止浆的关键技术。

(3)注浆施工时注意事项

1)孔口管止浆塞止浆,浆塞胶圈尺寸应与注浆孔径相配;

2)在裂隙涌水量较大时,应先钻引水孔泻压,再用棉纱、木楔对裂隙进行封堵处理;

3)钻孔速度应保持匀速,特别是钻头遇到夹泥夹沙层时,控制钻进速度,避免夹钻现象。

4)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覆盖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如发现串浆现象,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也可采用麻纱、木楔、快硬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封堵,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

5)在裂隙股状出水点,采取交错斜孔或者直接注浆。

6)在裂隙面状出水地点,周边各扩宽0.2m为注浆堵水范围,以堵为主,先堵后排,先期施作外围注浆孔注浆,然后逐步向内圈收缩压浆,直至少量水集中在引水孔排出,漏水量应用小于0.2~0.4L/min.m,排水需埋管引入隧道纵向排水沟;为防止注浆串孔,采取随钻随注的方式进行。

五、质量控制

1、质量标准

钻孔允许偏差

2

1)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管,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2)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检验数量:全检每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3、质量保证措施

1)开钻时,先低速低压,待成孔10~50cm后,再加速加压。

2)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需采取补注或重注;如响声低哑,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

六、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设备配备

七、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备

八、安全、环保措施

1、安全措施

1)施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3)施工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平整;

4)注浆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配带防护用品,不得直接接触浆液;

5)施工的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6)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

2、环保措施

1)严禁乱踩乱塌、破坏隧道周边原有生态环境。

2)注浆废浆液运至弃碴场掩埋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