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卵清蛋白过敏小鼠的免疫效果

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卵清蛋白过敏小鼠的免疫效果

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卵清蛋白过敏小鼠的免疫效果
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卵清蛋白过敏小鼠的免疫效果

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卵清蛋白过敏小鼠的免疫效果

作者:周丽卿, 胡燕, Zhou Liqing, Hu Yan

作者单位: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儿童发育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14,52(9)

参考文献(18条)

1.Hu Y;Chen J;Li H Comparison of food allergy prevalence among Chinese infants in Chongqing,2009 versus 1999 2010

2.Wang J;Sampson HA Food allergy:recent advances i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2009

3.Schuster GU;Kenyon NJ;Stephensen CB Vitamin A deficiency decreases and high dietary vitamin A increases disease severity in the mouse model of asthma 2008

4.Matheu V;Bergg(a)rd K;Barrios Y Impact on allergic immune response after treatment with vitamin A 2009

5.Maret M;Ruffie C;Periquet B Liposomal retinoic acids modulate asthma manifestations in mice 2007

6.Rühl R;H(a)nel A;Garcia AL Role of vitamin A elimination or supplementation diets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on the allergic sensitisation in mice 2007

7.李斐;黎海芪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的免疫调控作用 2005

8.王丽;胡燕;程茜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治疗卵清蛋白致敏小鼠的实验研究 2010

9.Frossard CP;Hauser C;Eigenmann PA Antigen-specific secretory IgA antibodies in the gut are decreased in a mouse model of food allergy 2004

10.Nurmatov U;Devereux G;Sheikh A Nutrients and food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sthma and allerg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11

11.Xiao S;Jin H;Kom T Retinoic acid increases Foxp3 + regulatory T cells and inhibits development of Th17 cells by enhancing TGF-β-driven Smad3 signaling and inhibiting IL-6 and IL-23 2008

12.Elias KM1;Laurence A;Davidson TS Retinoic acid inhibits Thl7 polarization and enhances FoxP3 expression through

a Stat-3/Stat-5 in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 2007

13.yon Boehmer H Oral tolerance:is it all retinoic acid 2007

14.Strober W Vitamin A rewrites the ABCs of oral tolerance 2008

15.Rescigno M Dendritic cells in oral tolerance in the gut 2011

16.Ross AC;Chen Q;Ma Y Vitamin A and Retinoic Acid in the Regulation of B-Cell Development and Antibody Production 2011

17.Chen Q;Ross AC Retinoic acid regulates CD1d gene expression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in human and rodent monocytic cells 2007

18.Berland R;Wortis HH Origins and functions of B-1 cells with notes on the role of CD5 2002

引用本文格式:周丽卿.胡燕.Zhou Liqing.Hu Yan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卵清蛋白过敏小鼠的免疫效果[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14(9)

特定蛋白分析仪SOP

【目的】 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保证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正常状态。 【检测项目】(33项)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血C-反应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MA)铜蓝蛋白(CER) 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 胱抑素C 触珠蛋白(HP) 抗O(ASO)白蛋白 类风湿因子(RF)前白蛋白 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AAG) 免疫球蛋白G(IgG)抗凝血酶Ⅲ 免疫球蛋白A(IgA)α1-抗胰蛋白酶 免疫球蛋白M(IgM)α2-巨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E(IgE)κ轻链 补体C3 λ轻链 补体C4 免疫球蛋白G亚类(IgG1) C1失活因子免疫球蛋白G亚类(IgG2) 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亚类(IgG3) 载脂蛋白A1 免疫球蛋白G亚类(IgG4) 载脂蛋白B 【报告方式】 通过RS232接口,可和医院Lis系统连接。检测结果及时传送到电脑,便于数据储存管理及打印。 【适用范围】 本实验室操作。 【操作人员】: 本实验室实验人员。 【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 2.按数字键输入试剂代码:试剂代码印在磁卡的标签上。 按[ENTER]键确认;如果是新的项目,则需要刷卡输入信息。 3.仪器显示试剂名称和批号,仔细核对试剂批号。 如果批号正确,按[ENTER]键确认; 如果批号错误,刷卡更新。 4.输入样品序号:仪器默认起始序号为1。 按数字键修改,按[ENTER]键确认。 5.输入样品稀释度:默认的样品稀释度来自磁卡中的信息。

按数字键修改,按[ENTER]键确认。 6.在测量杯中放入一粒搅拌子,加入样品,然后将测量杯置入测量室中。 如果样品需要稀释,用样品稀释液按步骤5)的稀释度进行稀释。 注意:将样品加入测量杯时,要将样品置入测量杯的底部,不要将液体碰到测量杯的壁上。否则,仪器可能会感应到液体的流动而自动进入测量程序。 7.用电子移液器将抗体试剂和反应缓冲液一起加入测量杯中。 仪器将按程序进行空白测量和样品测量。测量时间以倒计时显示,倒计时结束后,仪器将显示结果并自动打印一份报告。 如需打印多份报告,按[PRINT]键。 注意:仪器已计算样品稀释度,最终结果为样品实际浓度。 8.取出测量杯,按[ENTER]键继续同一项目的下一样品的检测。 仪器将保持默认稀释度并自动递增样品序号。 如需改变稀释度,按[BACK]键1次; 如需改变样品序号,按[BACK]键2次;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按[BACK]键,将回到前一检测步骤;按[ESC]键,将重新开始。 如需开始检测新的项目,按[ESC]键。 【特定蛋白分析的维护保养】 1、清除任何微小的污渍或溅液 将仪器电源插头拔掉,用一块湿布仔细地擦拭;避免液体溅入测量室中;使用前保持仪器干燥。 2、更换打印纸 当打印纸无纸时需要更换一卷新的打印纸。 (1)掀起打印机盖,取出空打印纸卷,放入新纸卷。 (2)将打印纸的热敏面朝下。 (3)压上打印机盖,让打印纸从盖下的出纸口出纸。 3、更换保险丝 如果特定蛋白分析仪不能工作,要检查或更换保险丝。先将特定蛋白分析仪断离电源,然后拧开保险丝帽,将新的保险丝插入保险丝帽中然后一起拧紧。 确保更换的保险丝与原来的保险丝是同一规格。 【特定蛋白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

盐析法快速分离鸡蛋清卵白蛋白的初步研究

盐析法快速分离鸡蛋清卵白蛋白 2 摘要:鸡蛋清原液用pH 9.0的Tris-HCl缓冲液稀释5倍,4℃下静置至少6 h,采用30%~80%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离卵白蛋白,采用Bradford法测定盐析后蛋白含量,SDS-PAGE检测其纯度,结果表明,6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离鸡蛋清卵白蛋白效果较好。 关键词:盐析法;鸡蛋清;卵白蛋白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生命必需元素,营养价值较高。随着对鸡蛋生理生化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鸡蛋的利用逐渐超越简单的初加工阶段,趋向于开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生理活性物质[1-2]。蛋清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以蛋白质为分散相的典型胶体物质,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总量的11%,除不溶性的卵黏蛋白外,均为可溶性蛋白质。卵白蛋白、卵铁传递蛋白和溶菌酶是其中3种主要的生物活性蛋白质。 卵白蛋白是蛋清中主要的活性蛋白,约占蛋清蛋白质含量的54%。卵白蛋白具有许多功能特性[3],例如,卵白蛋白对胰蛋白酶有强烈抑制作用,能部分抑制枯草杆菌蛋白酶活性[4];Fujita用胃蛋白酶水解卵白蛋白,并用RP-HPLC分离出具有血管舒张活性的物质OA358-365[5];Davalos和Xu等研究发现,卵白蛋白酶降解物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多肽[6-7]。卵白蛋白是生物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参考蛋白质,包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而且比例合理。高度纯化和结晶的卵白蛋白可以作为载体、稳定剂、封阻剂或标准物等,也可作为营养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虽然许多学者对卵白蛋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了解仍不够全面,本文采用硫酸铵盐析的方法,对鸡蛋清中的卵白蛋白进行了快速初步分离,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鲜鸡蛋,购自超市;卵白蛋白标准品,Sigma公司;硫酸铵分析纯,购自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透析袋,Amersham Bioscicnccs(SF)Corp。 1.2 试验方法 1.2.1 鸡蛋清原液的制备 取新鲜鸡蛋,用双层灭菌纱布过滤得到水样成分,充分搅拌30 min(搅拌剧烈程度以不起泡沫为准)。为了降低鸡蛋清粘度以利于后续试验,取5 mL鸡蛋清用pH 9.0的Tris-HCl缓冲液(50 mL 0.1M Tris-base 溶液与5.7 mL 0.1M HCl溶液混匀后,冷却到室温,加水定容到100 mL)进行5倍稀释,4℃下静置至少6 h。 1.2.2 鸡蛋清卵白蛋白盐析法分离 将静置蛋清4℃、10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缓慢多次加入烘干研磨成粉末的硫酸铵,磁力搅拌,使加入粉末溶解,并参考硫酸铵溶液饱和度计算表,使其饱和度分别达到30%、40%、50%、60%、70%和80%。4℃静置过夜,于4℃、12000rpm离心10 min,不同饱和度离心所得沉淀均用pH 9.0的Tris-HCl 缓冲液溶解,并在4℃、0.05 M的Tris-HCl缓冲液中进行透析。期间更换透析液2~4次,透析过夜。 1.2.3 蛋白质检测 蛋清盐析蛋白质含量采用Bradford法测定[8-9]: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则呈现蓝色,蛋白与考马斯亮蓝反应后,溶液在分光光度计波长595 nm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用BSA蛋白标准液在波长595 nm处测得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见表1),不同饱和度盐析得到的蛋白样品在595 nm波长测得的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得到蛋白含量。采用SDS-PAGE检测盐析后卵白蛋白的纯度。 表1 标准曲线配比表 处理序号0.01%BSA标准液 (μL) 蒸馏水(μL) 考马斯亮蓝 (μL) 蛋白质含量 (μg/mL) 1 0 200 1000 0 2 40 160 1000 20 3 80 120 1000 40 4 120 80 1000 60 5 160 40 1000 80

免疫球蛋白IgA测定

免疫球蛋白IgA测定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原理 免疫透射比浊法 抗免疫球蛋白A抗体和样本中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凝集,进行透射比浊检测。通过加入PEG可促使反应迅速达到终点,可增加灵敏度,降低样本中抗原过剩导致假阴性的风险。 3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试剂 4.1 试剂: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IgA试剂盒,国械注进20142405056 YZB/GER 5724-2014) 4.1.1 试剂组成 R1:TRIS 缓冲液:20 mmol/l,pH 8.0;氯化钠:200 mmol/L;PEG:3.6%;防腐剂和稳定剂。 R2:抗人免疫球蛋白A抗体(羊):取决于滴度;TRIS缓冲液:20 mmol/l;氯化钠:150 mmol/L;防腐剂。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90天。 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罗氏多项生化校准品提供的IgA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 研发指导原则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for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2008年11月 欧盟EMEA发布 2010年3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比利时优时比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执行概要 (3) 1.引言 (3) 2.适用范围 (4) 3.法律依据 (4) 4.主要指南正文 (5) 4.1 病人特征和病人选择 (5) 4.2 除了变应原之外的治疗药物 (6) 4.3 临床试验的策略和设计 (7) 4.4 儿童人群的疗效 (13) 4.5 安全性 (14) 定义和缩写 (15)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执行概要 本指南旨在为变态反应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例如鼻结膜炎与昆虫毒素变态反应的处理与长期治疗)所用变应原药物(例如以活性成份为基础的药物:变应原浸出物、重组变应原、纯化天然变应原、改良变应原)的研发过程中试验设计、产品疗效与安全性相关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1.引言 全球范围内变异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结膜炎、过敏性哮喘和食物过敏的增加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变化和潜在的变应性免疫反应自然病程有关。当暴露于变应原后受影响的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随后出现不同器官或系统的相关症状。这些变应原主要为花粉、螨虫、动物毛、霉菌、昆虫毒素和食物中的蛋白成份。 除应用药物对症治疗外,恰当的预防措施和免疫调节治疗等长期治疗策略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指过敏患者应用变应原制品多次重复给药,激活机体免疫调节机制,从而持续缓解患者此后暴露于自然变应原后的过敏症状以及对药物的需求,改善生活质量。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吸入性变应原和昆虫毒液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可缓解疾病相关症状 [1,2,3,5]。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造成急性过敏症和过敏相关死亡的重要病因,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关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治疗的临床研究尚未结束,但有关舌下用药的初步结果已经发表[4],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治疗已经纳入欧盟第七框架研发计划。 尽管导致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免疫治疗可能会改变变态反应疾病的病程。特异性免疫治疗会伴有变应原特异性“封闭”抗体IgG(如IgG4和IgA)的增加,变应原特异性IgE反应的降低或不变,以及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招募和活化减少。这些作用均由T淋巴细胞反应的变化所致。免疫治疗可导致免疫偏离现象,使过敏触发的以产生IL-4和IL-5为主的Th2型反应向以产生干扰素γ与IL-2为特征的Th1型反应的有利方向偏离,并诱导T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杂交瘤制备完成后,需要对抗体进行一个检测,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抗体检测的方法(1)免疫酶技术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对底物显色反应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而 成的免疫学技术。由于它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现已广泛用于筛选和鉴定单抗。①器材和试剂a、包被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取0.2mol/L Na2CO3 8ml,0.2mol/L NaHCO3 17ml 混合,再加75ml蒸馏水,调PH至9.6。Tris-HCl缓冲液(PH8.0,0.02mol/L):取0.1mol/L Tris 100ml,0.1mol/L HCl 58.4ml混合,加蒸馏水至1000ml。b、洗涤缓冲液(PH7.2的PBS):KH2PO4 0.2g,KCl 0.2g,Na2HPO4·12H2O 2.9g,NaCl 8.0g,Tween-20 0.5ml,加蒸馏水至1000ml。c、稀释液和封闭液:牛血清白蛋白(BSA)0.1g,加洗涤液至100ml;或用洗涤液将小牛血清配成5-10%使用。d、酶反应终止液(2mol/L H2SO4):取蒸馏水178.3ml,滴加浓硫酸(98%)21.7ml。e、底物缓冲液(PH5.0,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取0.2mol/L Na2HPO4 25.7ml,0.1ml/L柠檬酸24.3ml,再加50ml蒸馏水。柠檬酸溶液及配成的底物缓冲液不稳定,易形成沉淀,因此一次不宜配制过多。f、底物使用液:OPD底物使用液(测490nm的OD值):OPD 5mg,底物缓冲液10ml,3% H2O2

0.15ml。TMBS或TMB底物使用液(测450nm的OD值):TMBS或TMB(1mg/ml)1.0ml,底物缓冲液10ml,1% H2O2 25ul。ABTS底物使用液(测410nm的OD值):ABTS 0.5mg,底物缓冲液1ml,3% H2O2 2ul。g、抗体对照:以骨髓瘤细胞培养上清作为阴性对照,以免疫鼠血清作为阳性血清。h、抗原:可溶性抗原:尽量纯化,以获得高特异性。病毒感染的传代细胞或全菌抗原。淋巴细胞等悬液。i、酶标抗鼠抗体或酶标SPA或其他类似试剂。j、细胞固定液:-20℃丙酮;或丙酮-甲醛固定液:Na2HPO4 100mg,KH2PO4 500mg,蒸馏水150ml,丙酮225ml,甲醛125ml;或丙酮-甲醛溶液(1;1);或-20℃甲醇。k、聚苯乙烯微孔板:40孔、96孔、或条孔;硬板或软板均可使用。l、酶联免疫阅读仪;或光镜。m、吸管、加样器及水浴箱、离心机等。②可溶性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纯化抗原用包被液稀释至1-20ug/ml。 b、以50-100ul/孔量加入酶标板孔中,置4℃过夜或37℃吸附2小时。 c、弃去孔内的液体,同时用洗涤液洗3次,每次3-5分钟,拍干。 d、每孔加200ul封闭液4℃过夜或37℃封闭2小时;该步骤对于一些抗原,可省略。 e、洗涤液洗3次;此时包被板可-20℃或4℃保存备用。 f、每孔加50-100ul 待检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同时设立阳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37℃孵育1-2小时;洗涤,拍干。 g、加酶标第二抗体,每孔50-100ul,37℃孵育1-2小时,洗涤,拍干。 h、加底物

2018年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分析报告

2018年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8年1月

正文目录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标”免疫治疗“治本” (3) 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 (3)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 (3) 免疫治疗进入一线用药推荐使用,临床地位显著提升 (4) 过敏性鼻炎患者众多,免疫治疗面临过百亿市场 (5) 放量限制因素逐渐去除,免疫治疗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7) 临床地位随着新出台诊疗指南的更新而提升 (7) 较高的价格因人民逐渐提升的生活质量而不再成为障碍 (7) 变应原能检测手段的丰富将发现更多可治疗的患者 (8) 图表目录 图表1: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应用的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4) 图表2:变应性鼻炎推荐使用治疗药物总结 (5) 图表3:过敏性鼻炎推荐使用药物*南方所公立医院放大销售金额 (5) 图表4: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市场空间 (6) 图表5:尘螨免疫治疗药物南方所公立医院放大销售金额 (7) 图表6:过敏性鼻炎常用治疗手段价格及医保情况 (8)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标”免疫治疗“治本” 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通常会引发鼻痒、打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同时容易伴随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炎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等疾病。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四种方式。变应原回避通常并无法实现,而外科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法,仅酌情使用。因此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缓解免疫症状,仅能够缓解症状而不能够去除病因。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包括鼻喷剂及口服剂。药物治疗通常疗程短则两周,长则可达一年以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是临床最常用的和治疗手段。

人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 sIgE)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

人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 sIgE)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特异性: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人OVA sIgE,且与其他抗体无交叉反应。 有效期:6个月 预期应用:ELISA法半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OVA sIgE含量。 说明 1.试剂盒保存:-20℃(较长时间不用时);2-8℃(频繁使用时)。 2.浓洗涤液低温保存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3.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4.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实验原理 用OVA包被酶标板,制成固相载体。向微孔中先加入待测样品进行反应,然后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IgE抗体进行反应,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OVA sIgE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中OVA sIgE的效价(抗血清最终能显色的最高稀释倍数记为效价)。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Assay plate):一块(96孔)。 2.样品稀释液(Sample Diluent):1×20ml/瓶。 3.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小鼠IgE抗体稀释液(HRP-anti-guinea IgE Diluent):1×10ml/瓶。 4.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小鼠IgE抗体(HRP-anti-guinea IgE):1×120μl/瓶(1:100)。 5.底物溶液(TMB Substrate):1×10ml/瓶。 6.浓洗涤液(Wash Buffer):1×2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7.终止液(Stop Solution):1×10ml/瓶(2N H2SO4)。

主动免疫治疗注意事项

主动免疫治疗注意事项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其中有一些疾病还可能会比较难缠,普通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可能会用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治疗方法,比如说主动免疫治疗,这个时候有一些事项是需要多注意的,那么,主动免疫治疗注意事项有哪些? 主动免疫治疗注意事项有哪些? 1.单次剂量与总剂量的关系这类药物的累积剂量与抑制复发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单次剂量与副作用的关系更为明显,单次剂量越大时副作用越明显。如环磷酰胺一次应用〇.8g以上,有胃肠反应的在80%左右,而0.4g则很少发生不良反应,以较小剂量慢慢累积,达到一定剂量后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关系激素由于良好的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即时效应,属治标的措施,但减量时往往容易复发,造成反复加量,以致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作用于免疫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合成,起到治本的作用。两者合用,相辅相成,成为不可缺少的两方面。在CTX慢慢累积的过程中,将激素缓慢减量,达到一种平稳的治疗过程。 3.注意生殖功能的保护免疫抑制剂可能对某些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患者特别是儿童生育功能的维护,在治疗过程中坚持长期服用具有保护生殖功能的中药,如枸杞子、玄参、菟丝子,仙灵脾等。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有什么区别? 主动免疫给机体注射的是抗原,抗原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样机体获得的免疫相对牢固,持续时间长,但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从疫苗接种到保护性免疫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主要用于暴露前的预防。 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现成的特异性抗体,抗体进入机体后马上会发挥保护作用,主要用于紧急预防,但维持时间较短。 以上就是关于主动免疫治疗注意事项的介绍了,希望在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的时候患者可以对这些事项有一定的了解,并把它们贯彻实施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更快赶走疾病,恢复健康身体,重新投入美好的生活当中。

FVIII抗体检测

FVIII抗体检测 二、实验室诊断 (一)初筛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二)纠正试验(证实有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物存在) 延长的APTT不能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多数血友病患者替代治疗后产生抑制物显示特征性模式,即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按1:1比例混合后的即刻APTT 结果介于两种分别检测的APTT结果之间,但当37℃混合温育1-2小时后检测APTT,其APTT结果进一步延长。 (三)确诊试验 FⅧ:C减少,且随孵育时间呈进行性下降。 (四)抑制物定量测定(Bethesda方法;Nijmegen改良法) 1. Bethesda法(1975年,Kasper) (1)试验原理:血友病A患者产生的FⅧ抑制物呈时间依赖性。在含抑制物的血浆中加入人源或猪源FⅧ,37℃混合温育,随孵育时间延长,FⅧ被抑制物逐渐中和。如加入FⅧ的量和孵育时间标准化,则可根据FⅧ被中和的量,以Bethesda 单位的方式确定抑制物滴度。 (2)检测方法:将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按一定比例混合,37℃温育2小时后,测定该混合物中剩余的FⅧ :C水平。1BU的定义:能使血浆中FⅧ:C 降低50%的抑制物活性为1个Bethesda单位(BU)。患者血浆稀释倍数的倒数为患者血浆抗体滴度的BU值。(图1)

图1. 抑制物检测(Bethesda法) (3)操作步骤 1)将患者血浆用OVB缓冲液按一定比例倍比稀释,一般做多个稀释倍数,样本一直置于冰上保存。如果之前有关于抑制物检测的相关资料,则可作为参照对样本进行适当的稀释。 2)将正常混合血浆(FⅧ浓度已经过标准化检测)等量加入每份待测的稀释血浆样本中,FⅧ浓度通常为100 IU/dl。因此,每份混合物的FⅧ起始浓度大约为50 IU/dl。 3)37℃孵育2小时后进行FⅧ:C检测,采用正常混合血浆和乏FⅧ血浆的混合物作为标准品进行定标,并以该标准曲线来计算其它混合物的FⅧ活性。本检测中,此混合物的FⅧ:C为100%。 4)根据残余FⅧ与抑制物单位的关系图计算抑制物的浓度。 (4)结果解释:Bethesda试验结果解释见表1。 表1. Bethesda试验的结果解释 滴度(BU/ml)结果解释 <0.5 不显著 0.5~5 存在低浓度抑制物: ——可以被过量的FⅧ纠正 ——可能是低反应型

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2 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基于散射光比浊法或透射比浊法,与适配试剂配合使用,对人体样本中待测物的定性和/或定量分析的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对基于其他反应原理的产品,可参照本指导原则相关适用条款准备注册申报资料。 该产品的管理类别为Ⅱ类临床检验器械。 —1 —

— 2 —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 建议将产品名称命名为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如有特殊情形,可根据《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的要求,参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产品名称举例确定命名,并详细描述确定依据。 (二)结构和组成 特定蛋白分析仪一般由光学模块、检测模块、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等组成。申请人可根据产品的具体特征描述产品的具体结构组成(含配合使用的附件),并描述申报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各组成装置的功能,可以采用图片结合文字的描述形式给予说明,产品结构框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结构框图 (三)工作原理

兔(Rabbit)卵清蛋白特异性IgG(OVA-sIgG)-NEWA

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兔(Rabbit)卵清蛋白特异性IgG(OVA-sIgG) ELISA 检测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检测原理 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往预先包被抗卵清蛋白特异性IgG(OVA-sIgG)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卵清蛋白特异性IgG (OVA-sIgG)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计算样品浓度。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1. 血清: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 胞刺激,收集血液后,3000转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2. 血浆:EDTA、柠檬酸盐或肝素抗凝。3000转离心30分钟取上清。 3.细胞上清液:3000转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 组织匀浆:将组织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捣碎。3000转离心10分钟 取上清。5. 保存:如果样本收集后不及时检测,请按一次用量分装,冻存 于-20℃,避免反复冻融,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自备物品 1.酶标仪(450nm) 2.高精度加样器及枪头:0.5-10uL、2-20uL、20-200uL、200-1000uL 3.37℃恒温箱操作注意事项1. 试剂盒保存在2-8℃,使用前室温平衡20分钟。从冰箱取出的 浓缩洗涤液会有结晶,这属于正常现象,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自封袋中,密封(低温干燥)保 存。3. 浓度为0的S0号标准品即可视为阴性对照或者空白;按照说明书操作时样本已经稀释5倍,最终结果乘以5才是样本实际浓度。4. 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标明的时间、加液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吴 菁,黄艳仪,黄华梅,尹爱华,钟燕芳,潘小英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摘 要: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不同免疫治疗次数疗效的比较。方法:将5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2次或3次的免疫治疗,每次间隔4周。观察封闭抗体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及受孕后妊娠结局。结果:A组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受孕,14例足月分娩,妊娠成功率为82.35%。B组34例患者治疗后28例受孕,24例足月分娩,成功率为85.7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避免免疫治疗的潜在风险,免疫治疗次数可选择2次。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07)03-0392-02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 l a i n 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 n,URSA),发病率约为1%,其病因复杂,容易复发,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不育症[1]。病因有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及自身免疫,如经过严格筛查排除前述原因后的复发性流产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对于这些病例,经进一步检查母体体内不存在封闭抗体的患者,选择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来进行治疗。现关于主动免疫治疗次数的选择有所不同[2、3],有研究表明采用每疗程免疫3次,亦有研究报道采用2次免疫治疗患者免疫反应性即可获得良好改善,我们将2次和3次的淋巴细胞免疫疗法进行临床比较,以了解不同免疫次数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连续流产3次或3次以上,并经系统病因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封闭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将5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5]: A组行2次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每间隔3周一次,共22例;B组行3次免疫疗法,每间隔4周一次,共34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丈夫淋巴细胞作为免疫原[4],每次免疫剂量为20 106~30 106淋巴细胞。末次免疫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如转阳性后,安排受孕,如为阴性则继续加强免疫治疗,直至转阳后安排受孕。 A组:孕前免疫2次,每次免疫间隔时间3周,妊娠后再免疫2次。B组:孕前免疫3次,每次间隔4周,妊娠后再免疫3次。 2 结 果 2.1 免疫后两组封闭抗体变化的比较 A组经2次免疫治疗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共14例转阳,8例仍为阴性,阳性率为6 3.6%。B组经3次免疫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共29例转阳,5例阴性,阳性率为85.3%(P>0.01),两者无显著差别。 2.2 妊娠结局比较 A组22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受孕,14例足月分娩,3例流产,成功率为82.35%。而B组34例患者中有28例受孕,24例足月分娩,4例流产,成功率85.71%。两组比较,P >0.01,差异无显著性。 3 讨 论 妊娠是一种同种异体移植,正常妊娠时,因受丈夫HLA受体致敏,妻T、B淋巴细胞表达出针对丈夫H LA抗原的抗HLA受体,并产生抗H LA受体的自身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它存在于妊娠期妇女血清中,可抑制针对丈夫HLA特异性抗体的淋巴细胞毒活性,是一种封闭抗体,并可抑制异体移植的排斥,使孕妇免于流产。从近代生殖免疫学观点看来,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胚胎父系H LA抗原的免疫低反应性所致,即患者由于对胚胎同种异体抗原无法产生足够的封闭抗体,而使胚胎得不到免疫防护而流产[6]。 主动免疫治疗有很多文献报道,其主要机理是由于淋巴细胞免疫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反应性,使其获得封闭抗体,而防止胚胎或胎儿父系抗原被母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产生免疫保护[7]。关于免疫治疗的次数,各家研究报道均有所不同,我们希望采用疗效好、次数少的方法,经过比较我们发现2次免疫治疗的效果和3次无显著差别,因而可以采用2次的免疫疗法。目前,虽未见到淋巴细胞免疫疗法不良反应的报道,然而免疫疗法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如血源性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仍值得注意和长期观察。 第27卷第3期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Vo l.27NO.3 2007年6月 J OURNAL OF GANNAN MEDI CAL UN I V ERSI TY JU N.2007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 一、检测的原理 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https://www.doczj.com/doc/1e10606291.html,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 (2)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例如用人血清作抗原免疫3只家兔,比较3只家兔产生抗体的多少,即滴定3只兔血清抗体效价,可用双向琼脂扩散法来滴定,例如将抗体浓度固定,将抗原作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将抗原或抗体滴入琼脂的相应小孔中,观察免疫兔血清与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出现明显沉淀浅的抗原稀释度(如甲兔的抗体效价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则可比较出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效价要高)。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因人血清(抗原)和抗体(免疫兔血清)相比,浓度高,故应稀释抗原。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实用意义 1.抗体检测的意义检测抗体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抗体用于临床治疗或实验研究时也需做纯度分析和定量测定。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的抗体、抗HLA抗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特定蛋白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特定蛋白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血浆中含有许多蛋白质,它们来源于组织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血浆蛋白质的变化。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以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对具有某一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进行测定,故又称特定蛋白检测。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最新引进的NEPHSTARTM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先进的激光散射比浊法,不仅对血浆蛋白质,同时也对脑脊液、唾液、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进行检测。 一、IgG、IgA、 IgM 检测的临床意义 ?IgG、IgA、 IgM 增高 肝疾病:肝硬变、慢性肝炎、PBC(IgM)、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IgA)。 慢性感染:宫内感染(IgM)。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实体癌等。 自身免疫性疾:SLE、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某些胶原性疾病。 肿瘤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重链病、淀粉样变、恶性淋巴瘤、部分冷球蛋白血症。 特发性:恶性肿瘤、感染症、老年性疾病。 ?IgG、IgA、 IgM 降低或缺少 o合成不足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 o丢失过多

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急性灼伤特异性反应性皮炎;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吸胸腹水。 o分解过快 见于湿疹-血小板-反复感染综合征(Wiskoytt-Aldrich Syndrome)、肌强直营养不良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二、IgG、IgA亚类检测的临床意义 ?IgG亚类 IgG 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70%-75%,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缺失可引起常见多变型免疫缺陷的常见临床症状如反复感染等。IgG1的缺陷常与其它某IgG亚类缺陷有关如IgG3。IgG2 在对多糖抗原的免疫应答中占优势。它的缺陷为IgG亚类缺陷中最常见者,且多见于儿童。儿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通常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或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疾患)与IgG2缺陷有特征性的关系。IgG3在对蛋白质及多肽类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中常常表现出比IgG1更高的亲和性。单一IgG3缺陷也是最常见的IgG亚类缺陷之一。见于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成人(如阻塞性肺病患者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儿童。常与IgG1缺陷有关。IgG4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高水平表达,能阻断IgE应答,不能结合多糖抗原。IgG4缺陷常见于毛细血管扩张的共济失调,并与IgG2和IgA缺乏有关。IgG4水平升高见于异位性皮炎、哮喘和某些寄生虫疾病。 ?IgA亚类 IgA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10%-20%。由于IgA主要存在于外分泌液中,故在粘膜防御第一线中起重要作用,可称为局部抗体。IgA缺陷易患呼吸道感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脂肪泻和消化吸收障碍。IgA 有两种亚类IgA1、IgA2。IgA1在血中占优势,主要对蛋白抗原发生应答,较少针对多糖抗原,几乎与脂多糖不反应。它对于包括荚膜细菌在内的许多常见病原菌的菌蛋白酶敏感。IgA2占总IgA的15%,在分泌液中占优势。主要对多糖荚膜菌和脂多糖产生应答。能抵抗许多粘膜细菌蛋白酶。其缺陷的发生率高于IgA1。 三、C3、C4检测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培养后主动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疗效评价

#生殖医学# 淋巴细胞培养后主动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疗效评价 武美丽 柳肃芬 作者单位:730050 甘肃,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免疫诊疗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 i n taneous abo rtion,RSA )是妇科常见病之一,除遗传、内分泌、感染、自身免疫、解剖因素外,80%以上原因不明 [1] ,成为临床难治性不育症。近年来国内外学 者根据Beer 等[2] 在1981年创立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对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 i n 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 n ,URSA )患者大胆采用丈夫和无关个体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大大提高了URSA 的临床诊治水平。2006年3月~2007年6月,我们运用配偶淋巴细胞培养后皮内注射法对40例URSA 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妊娠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就诊本院生殖免疫诊疗中心门诊的RSA 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经妇科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证实无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内分泌化验正常,体温双相,黄体期不少于12d,且较平稳,夫妻染色体核型正常,TORC H 常规检查无异常,排除血型不合,自身免疫无异常(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等阴性),配偶精液常规在正常范围者诊断为URSA 。对其符合条件的66例URSA,经征求意见表示愿意参加研究,并签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自愿分为3组,孕前实行主动免疫治疗(孕前治疗组)20例,确诊妊娠后实行主动免疫治疗(孕后治疗组)2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保守治疗。3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岁)、健康状况、流产次数(既往曾发生自然流产2~10次,平均流产次数314次)及流产时间(流产时孕周为5~12周,平均孕周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5)。 21淋巴细胞的培养:全部采用RSA 患者配偶 为供血对象,身体健康,传染病4项正常(甲肝病毒、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爱滋病病毒检测阴性)。无菌技术抽取配偶外周抗凝全血30m ,l 常规肝素抗凝,与等量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a-l anced so l u ti o n ,PBS)混合,使用Fico ll-H ypaque 法密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 l b l o od m ononuc lear cel,l PB M C)。用RP M I 1640培养液洗涤离心2次,加入培养液后置于培养瓶中于37e 5%CO 2培养箱内。培养液配制,每1m l 含RP M I 1640为0173m ,l 其中含重组人C -干扰素0105万U /m ,l 植物血凝素(phytohe m agg l u ti n i n ,P HA )0102m g /m ,l 5%小牛血清(012m l)。培养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培养阴性,酚红染色细胞活率\85%,培养72h 后的细胞再用019%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调整至细胞数为20~30@106 /m l 方可用于治疗。 31免疫治疗方法:孕前治疗组20例孕前治疗3次后嘱其妊娠,如3月内未受孕,行输卵管通液,并在排除不育症的情况下重新加强1次主动免疫治疗。妊娠35d 加强免疫1次,此后每3周治疗1次。孕后治疗组20例在确定怀孕后开始主动免疫治疗。2组均每3周给患者双侧前臂皮内多点免疫注射1次,每次每点为013~015m ,l 直至妊娠14周。课题组人员固定,接受本免疫疗法者不接受对该病的其它治疗。对照组26例URSA 患者再次妊娠后仅以黄体酮常规保胎药物治疗到妊娠12周停药。 41疗效判断标准:妊娠达28周以上,或分娩正常新生儿为成功妊娠,再次流产、死胎及新生儿畸形作为妊娠失败。 51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10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分析方法为V 2 检验,P <01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0例URSA 患者经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82 2019 年第 6 卷第 2 期 2019 Vol.6 No.2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综述·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袁锡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指一种针对病源体的对症治疗方法,对于机体能力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身体可以通过免疫获得性感染(痊愈或无临床症状的感染)或接种疫苗来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调节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类型,发挥抗过敏作用[1]。SIT的方法繁多,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例如肿瘤免疫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例如肿瘤免疫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SIT依靠自身免生物来杀死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不像以往手术、靶向治疗和化疗,SIT是针对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2]。因此,本文通过在过敏性疾病中采用SIT的作用开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182.0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由于先天性过敏性体质对环境尘螨等过敏原的耐受力较差导致,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皮损,甚至皮源性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目前针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脱敏和远离变应原,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针对过敏原,及时脱敏,使患者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对于所接触过的过敏原,增加对其耐受力,以避免病情加重,逐渐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4]。 1?过敏性免疫治疗 1.1 过敏性免疫机制 临床将脱敏疗法又称为SIT。SIT是指通过测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来制备过敏原提取物并配制成各种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舌下给药或重复给药,通过其它给药途径将药液与患者反复接触,调节浓度和剂量,从低到高,从大到小,在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疾病进程,从而增加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性[5]。当再次暴露于此种变应原时,过敏现象就会被减轻或不再引起过敏现象,并且它通过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皮炎等脱敏治疗,临床上常见脱敏治疗根据给药方式而有所不同有:注射脱敏、舌下含服脱敏、脱敏贴等[6]。 1.2 AD病因 AD与遗传因素,过敏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AD的多数患者湿疹是由婴儿时期反复发作迁延而成,其中70%患者家族中有过敏、哮喘或者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史。因此,临床也将其称之为异位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AD是一种具有慢性、瘙痒性特点的皮肤病,常常与寒冷刺激和衣物的摩擦等成为特应性皮炎的诱发因素[7]。 1.3 发病相关因素 主要发病因素可能与以下内容有关,例如内源性因素(1)年龄:儿童与青少年患病几率较高,因体内抗体较为薄弱,容易发生感染刺激,导致过敏性疾病[8]。(2)抗体成分:抗原特异性成分通过淋巴细胞传递到IgE型浆细胞,产生反应素(IgE抗体),IgE抗体附着于肥大细胞后,引起过敏性疾病[9]。(3)自身体质:当过敏原再次侵入人体后,经过反复变化,一系列酶活性被激活,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源,引发过敏性疾病[10]。外源性因素(1)空气或食物:常见于成年人,致敏原多来源于患者体内,有呼吸道感染,对吸入的粉尘、花粉或者食入鱼虾等产生过敏性反应,引发过敏性疾病[11]。 2?SIT临床应用 在过敏性疾病开始治疗之前,应充分评估过AD患者,以确定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过敏原,使用相应抗原进行脱敏治疗,以达治疗目的[12-14]。而在SIT中传统脱敏方法,就是经皮下注射,但此种操作方法,对于儿童或部分成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除了患者自己对注射的恐惧之外,注射脱敏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例如剂量维持过少,不仅耽误疾病治疗,还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为年龄较小患儿实施脱敏疗法时,找寻到新的治疗方式,舌下脱敏可以有效治疗花粉过敏和其他过敏原患者,并且可以实现多次皮下托名而无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15-16]。 3?小?结 SIT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SIT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无痛治疗途径,还提升了疾病预后效果,但因过敏性疾病中发病因素影响,极易引起变应原的变化,导致治疗无效,加重患者痛苦,故为了防止过敏性疾病进一步恶化,积极使用SIT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7-18]。因此,不管是AD,还是其它过敏性疾病,使用SIT均能够减少患儿用药,减轻过敏性疾病症状[19]。目前临床对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方式均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存有不足之处,例如特异性脱敏治疗的病程较长,过敏原的剂量问题和尚未明确的特异性脱敏免疫机制,需要在未来进一步研究,为治疗过敏性疾病获得可靠方法[20]。 参考文献 [1] 常欣悦,窦侠,马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特应性皮炎中 的应用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41(3):178-180. [2] 郭远,蔡羽恬,郭宁宁,李遇梅.特应性皮炎的免疫机制及 Dupilumab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02): 125-128. [3] 龙玲珑,姚煦,杨雪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进 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2):65-68. [3] 宋志强.特应性皮炎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J].中国医学文摘 (下转184页) DOI:10.16281/https://www.doczj.com/doc/1e10606291.html,ki.jocml.2019.02.1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