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

物联网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1病人的识别—ID示踪

2药品配送使用,不良事件报告

3手术质量控制

4门禁系统

5医疗单元的识别

6固定资产管理

7遥感遥控遥测

8急救调度

9终端自助报告

10就诊资料收集与管理

11传染病管理

12医院感染管理

13消毒供应

14膳食资讯

15病人过敏史

16疾病预防控制

一、患者主体方面的应用

在医疗过程中,身份识别功能是重要的基础步骤。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处置,同时要将处置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记录。

1.患者身份管理

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与银行、社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就诊卡的通用模式与标准研究;集个人ID信息、社保、医保、医疗、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产品的应用;在医疗智能卡内记录诊疗信息,逐步取代传统的病历本;患者以身份证作为唯一的合法身份证明在特定的自动办卡机(读写器)上进行扫描,并存入一定数量的备用金,几秒钟自动办卡机就会生成一张“RFID 就诊卡”(也可使用专用的医保卡),完成挂号。患者持卡可直接到任何一个科室就诊,系统自动将该患者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科室医生的工作站上,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开具的检査、用药、治疗信息都将传输到相应的部门,患者只要持“RFID就诊卡”在相关部门的读写器上扫描一下就可进行检査、取药、治疗了,不再需要因划价、交费而往返奔波。就诊结束后,可持卡到收费处打印发票和费用清单。

“RFID就诊卡”和“RFID腕带”中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挂号时间、就诊时间、诊疗时间、检査时间、费用情况等信息。患者身份信息的获取无须手工输入,而且数据可以加密,确保了患者身份信息的唯一来源,避免手工输入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加密维护了数据的安全性。

2.患者定位管理

“RFID腕带”以不影响诊疗为前提,采用特殊固定方式佩戴在患者的手腕上使其不易脱落。由于“RFID腕带”还包括患者所在科室、床位的信息,并能够主动向外界发出信号,当信号被病房附近装设的读写器读到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号传到护士站,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及区域定位的目的。

3.患者诊疗管理

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诸如检验、摄片、手术、给药等工作,均可以通过“RFID 腕带”确认患者的信息。每位住院病人佩戴腕带,存储了相关的信息(过敏史、每天用药和打针情况),可帮助医生或护士对交流困难的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只要拿着机器一刷,就

一目了然了,可以方便记录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确保各级各类医护及检査人员执行医嘱到位,不发生错误,从而对整个诊疗过程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

4.患者査询管理

患者可通过“RFID腕带”在指定的读写器上随时査阅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并可自行打印费用结果,以及医保政策、规章制度、护理指导、医疗方案、药品信息等内容,从而提高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容易度和满意度。

5.母婴对应管理

作为特殊的群体,婴儿出生后也要给婴儿佩戴一个可以标示唯一性身份的“RFID腕带”,并使婴儿的信息和母亲的信息具有唯一对应性,要确定是不是抱错了婴儿,只需对比母婴的“RFID腕带”信息就可以了,这就避免了婴儿抱错事件的发生。同时,借助全球领先的射频识别科技,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RF信号,并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还可对企图盜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

Xmark的Hugs婴儿防盜系统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专业保安产品,仅在北美洲就已有上千家医疗机构选择了Hugs系统。Xmark骄傲地宣称:至今还没有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在安装Hugs 婴儿防盜产品后选择其他类似产品进行替代的。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07年权威统计报告第56卷第6章,当年美国有超过100万名新生婴儿接受了Hugs婴儿防盜系统的贴身保护。作为全球最好的专业婴儿防盜系统,Hugs 充分考虑了婴儿被盜的各种可能性,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不但可以防止外来人员实施偷盜,还可以完全防范内外勾结甚至自盜窃案件的发生。因此,Hugs婴儿防盗系统能够充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防止婴儿被人从医院内盜走,有效地保护婴儿的安全,保障各方的权益。

6.危急预警管理

当有人强制拆除“RFID腕带”或患者超出医院规定的范国时,系统会进行报警;佩戴了具有监控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的并设定“危急值”的“RFID腕带”,可24小时监控生命体征的变化,当达到“危急值”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从而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二)医疗机构主体方面的应用

1.普通诊疗方面

根据日前对于医疗服务、病案管理的要求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对于医疗行为时限要求的关键性指标,比如每日患者应接受的检査、治疗和护理项日,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査房时问,书写手术记录人员资格等,根据完成情况通过物联网实时整合进入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医疗服务器对比设定参数后,将没有按时完成的项目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反馈到医护人员类似PDA或者智能手机的手持终端中。

对临床路径执行的不合理变更进行监控。医院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对进入临床路径中的可能出现的变更按照预设的编码进行分类。RFID对于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变更(尤其是与医疗服务程序、服务过程相关的变更)上传至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分析、评估、监控与预警,将初步的分析结果以类似“短信”的方式实时反馈到职能部门与科室主要负责人的手持终端设备,督促其进行整改或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

位于哈特福德市的以CT为基础的安泰保险公司正在使用一种新的云数据处理和临床决定(支持方案)。新方案可以使他们通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决定(支持系统),将来自电子病历、主诉、药物治疗和实验室检査结果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其通过IBM 的云数据平台传送给医生和患者。

位于圣地亚哥的夏普公司医疗小组正在使用“协同照护”这一新方案。借助于这一方案,医生和护士可以方便地从该公司多种不同的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夏普公司医疗小组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杰帝博士说:“纸质报告、不连续的数据资料、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缺少患者的信息是医疗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幸的是,其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都不罕见。患者无法参与到他们自己的就诊活动中,并不能有效地获取自己的临床信息及和医生的交流。而我们现在就是要创造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将初级医疗医生、专科医生、医院和患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果的目的。”

麻省莱明斯特健康救助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安全的无线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获取包括海量PACS资料在内的所有数据。“只要你拥有网络连接和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这个系统。”这家拥有150张床位的医院副院长兼首席信息官理査德·蒙克如是说。

2.急诊领域

救护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完成紧急救助,将RFID 识别卡分发给伤员并填写电子伤情信息,通过移动式RFID读写器将伤情写入RFID识别卡并存储,然后在有网络的条件下将伤情信息传到救治机构(如无网络则数据先暂存,待网络恢复后将数据后传) ,进行数据的统一分析。

(1)分类:通过移动式RFID读写器读取伤员RFID识别卡内的信息,并对伤员伤情进行诊断。诊断后进行分类,在移动式RFID读写器上或者固定式RFID读写器上填写分类信息(即救治去向,包括地点、医疗机构等),并将分类信息、分类时间等写入伤员RFID识别卡,后台系统进行相应的更新,将分类信息发送至各医疗机构。

(2)分类后伤员由担架送入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读取出伤员RFID识别卡中存储的伤员信息,再由医生根据伤员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置。同时,依据伤员信息和实际检査检验结果及相关规定完成伤员病历,并将病历写入RFID识别卡,后台系统做出相应的更新。

(3)伤员在医疗机构后续进行的诊断治疗信息也需要写入RFID识别卡,再由后台做相应的更新。

(4) 伤员在某医疗机构救治完成后,可能转入其他的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工作流程同上。

(5)流程之外的信息综合利用,包括统计分析功能、组合査询功能、自动分类、智能诊断、器材药品白动配给、物流等。

3.体检、健康档案管理

动态血压计、心电仪、血糖测试器、尿动力等一系列数字化医疗产品,可令患者随时随地地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将通过蓝牙技术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然后由手机把信息发送到相应医生的数据库里,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检结果进行诊疗,再把诊断结果发送到患者的手机上。这样将大大节省患者看病的时间,有效地解决了看病难、看专家更难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术后人群有重大裨益。

退伍军人个人健康档案的新下载系统使是一个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使用的好例子:在2010年8月2日,美国奥巴马总统宣布退伍军人历史上第一次可以进入退伍军人事务(VA)网站,仅需要点击一个“蓝色按钮”,并下载或打印他们的个人健康档案,就可带到VA 以外的医生那里就诊。乔普拉说,在软件启动以后,该项目已经提供了100 000余次PHR (个人健康档案)下载服务。

4.远程探视

医院有一些特殊的病房,一方面因患者病情严重易受外部感染,另一方面因患者本身的疾病带有极强的传染性,不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典型的如重症监护室(ICU),这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这里收治的患者均为手术后的病人和危重病人,抵抗力最差、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但是,这一类患者往往同时又最需要家人的陪同和安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探视,这样既可以保护患者免遭外

部感染或交又传染,又可以实现患者与家人的“面对面''亲情交流。

部署上,需要在特殊病房内配备视频编码器以及摄像机、麦克风、音箱、电视机,同时在隔离区外设立远程探视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以及PC、耳麦,这些设施通过医院局域网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家属或朋友在室外的探视点即可实时看到室内的患者情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也可以看到外面家属的视频。

如果将管理平台接入Intenet,家属或朋友即使在家里或身在外地,也可通过PC远程登录,与患者探视对讲,既方使又快捷。

5.远程医疗会诊

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域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就诊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用、住院医疗费等都给病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路途的真员簸也给病人本已脆弱的病体造成了伤害,而许多没有条件到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则耽误了诊疗,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身心上的痛苦。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级医院,加重了市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结果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借助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无边界互联组成一个有效的远程医疗网络,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査询、比较、显示及共享,使边远地区的患者能方使地共享优秀医学医疗资源,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隔万里,也能实时诊断。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介绍,由中山医院领军负责的该项目研发组,目前已经成功地装试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肺功能监测上。“所谓物联网医学,即利用云计算和传感技术,将一枚大至手机、小到指甲片大小的传感器贴在患者身上,传感器的一个终端嵌入和装各到医疗检测设各中,医生通过白己的手机或电脑连接到另一终端后,可随时随地地实现对病人的检査、诊断和治疗。”据介绍,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医学专家与病患即使相隔万里,也同样能实现实时诊断。“日前已经确定的诊断包括为病人做心电图、心电监护、肺功能和呼吸音监测,特别适合跨区域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危重医学会诊,此外类似慢阻肺、哮喘、睡眠障碍等慢性病的病人可实现在家接受长期的病情随访。”白春学表示,远程传送监测数据的时间只需1~2秒,整个诊断处理的时间只需5分钟。

国内外专家对该技术纷纷表示极大的关注,认为该技术有望将现有的“病发后到医院”的被动治疗模式改为“在家预警和及早主动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同时可以达到降低门诊就诊次数和就诊费用的日的。据悉,在目前全球发达国家中已有英国实现了这一技术的应用,英国社区门诊量为此減少了40%。

部署上,在医院设立远程医疗或远程会诊点,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麦克风以及音箱,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外部合作医院、外地专家通过PC远程登录该医院的管理平台,即可对会诊点的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远程医疗,观看患者伤情,并通过语音对讲与患者交流,既解决了一些医院专家不足的问题,又节约了患者到处寻医的费用和时问。

随着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高清晰的医疗影像资料都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传输。因此,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著和应用。

6.远程医护

加强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随时了解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减轻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让家属更加放心地将病人交到医生的手中,是医院提升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利用网络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远程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人工叫喊效率低、混乱和无序的问题,完善医院病房的语音传输及医院排队服务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使其能够在使捷的环境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加快医院运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部署上,在病房安装视频编码器、摄像机、拾音器、音箱以及呼叫按钮,在护士站安装PC 客户端和对讲设备。应用上有几种: 一是患者在病房内通过呼叫按钮主动触发联动护士站客户端发出呼叫信息,护士站值班人员可即时看到该呼叫病房内的图像,并与患者对讲交流,从而提供快捷的医护服务。二是护士站值班人员可主动呼叫某一病房,实时观察患者情况,并与患者交流。三是护士站值班人员可群呼或组呼多个病房,对这些患者进行广播讲话,集中通知或提醒相关事宜。

通过视频编码器与病房内相关医疗设施的结合,还可以提供更为智能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西班牙马拉加大学&艾美利亚大学、日本东芝公司、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已经成功实现了常规生理指标(如血糖、血压、血氧、脉搏等)的传感器节点设备研发。在病理疾病的指标检测方面,一批生物传感器基本技术及方法不断涌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潜力,集成式多体征、多参数测量、安全可靠的生物传感器及其组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及研发。比如与输液报警器连接,患者输液完毕时通过监控系统的报警联动自动地向护士站报警,与血压仪、心电图机、床边监护仪等仪器连接,实现自动报警以及数据参数与监控图像的叠加显示,在发生异常时及时报警通知护士站的医护人员。

7.影像领域

许多医疗机构都在研究以云数据为基础的技术来共享医疗图像和报告,这其中包括西雅图儿童医院、阿拉斯加州荷马市的南半岛医院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文图拉社区纪念医院。以圣地亚哥为基础的eMix系统是厂商中建立的(测试这个系统的机构使用了不同的PACS厂商),并且是以用多少付多少”的形式进行收费。

拥有944张床位的耶鲁新天堂(CT)医院将要使用一个云数据平台来收集和共享诊断影像信息,并将其主要用于其新建的拥有168张床位的Smilow肿瘤医院,以及需要处理从远处送来的急救患者的创伤病房。这个不需要特殊装置和存储设备的系统,即lifelMAGE在线医学影像平台,可以让患者、医生和医院釆用电子手段从医院的任何部门收集、共享和使用医学诊断图像。

这个系统采用了一个诊断图像管理的操作界面,使得任何医院雇员都可以加载和浏览患者的医学影像学信息。这些图像然后被传输到该机构的PACS进行储存。

“能够在患者预约前获得其影像学资料,对于我们提高诊疗效率和改善患者护理有很大帮助。”耶鲁新天堂医院的临床影像和信息系统主管迈克尔·马修斯如是说。他还提到,由于他们医院每年有超过500000名门诊患者,影像学和其他检査资料在相关科室间的有效获取和共享就变得尤为重要。

云数据对于需要大量医学影像学资料的专科医疗机构尤为重要。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莫菲特癌症中心、纽约的斯隆一凯特林癌症中心和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都在使用这一系统来传输诊断图像。患者常常在首诊时,就可以随身带着包含有他们相关资料的CD或其他移动存储设备。

8.检验领域

血液信息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地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日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9. 医疗器械

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国于2007年首先试验建立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与患者直接关联的追溯系统,系统使用GSI标准标识医疗器械,并在上海地区的医院广泛应用。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疗系统(UMHS)实现医院追踪外科手术中医疗组织物品去向,记录物品用于哪位病人,或者取走物品的医务人员、冷藏的物品,冷藏外的时间等,降低了人为出错的概率。

10. 药品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还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曾有数据显示,美国医疗事故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国外药物不良事件为所有非手术医疗损失之首位。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都存于RFID标签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全过程。同时还可以把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识别假冒药品。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加入防护机制,包括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

在药品管理方面,RFID技术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工具,有了它的帮助,医疗配送实现白动化拣选,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准确率,货物拣选差错几乎为零。同时,高速垂直输送和水平输送装置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缩短了配送时问,极大地提高了库房使用率。

位于美国宾州丹维尔的盖辛格医疗中心采用嵌入式RFID机器人,确保药剂确实运送到各设施单位,还可即时传送影像。该中心5年前开始采用Aethon公司所制的Tug蓄电机器人在各病房运送药品。此举有效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高单价及受管制的药物不能完全依赖机器人管理,医护人员必须亲自运送并纸笔记录机器人移动的位置。现在有了内嵌RFID 的Tug进阶型机器人MedEx,可以准确地完成任务。3年前Aethon就己开始将RFID的晶片植入一些机器人,让医护人员可以追踪机器人运送药品的记录。

在2009年第四季,盖辛格医疗中心开始启用三套已安装RFID系统及两套未安装RFID追踪系统、仅供运送设各的机器人。装上红外线感测器和镭射扫描的Tug机器人,搭配3D立体地图,可来回穿梭医疗中心的大楼和楼层。无线网路可以定期更新Tug移动位置,让其可以确认定位,乘电梯和通开障石号物,如同人类的行动一般。Tug一次充电可以运作11个小时;一旦运送完成,Tug就会白动回到充电座进行充电。但仅此无法有效地管理受管制的高价药品,因此Aethon将RFID读取器装在机器人上,在药品上載至机器人时,机器人可读取药品上的超高频贴纸式电子标签,进行药物配送确认。

当医院首次进货高价或受管制的药品,药物的种类、数量、期限等资料就会被输入Aethon 的MedEx软体,并储存在医疗中心的后端伺服器。工作人员将RFID标签贴在药罐上,使用手持装置读取药物的编号,和药物资料进行连结。每当病人领药时,工作人员将指定药物放入机器人身上的抽屉。抽屉的最下层专供嵌入RFID标签的药品放置,使位于抽展下方的读取器易于读取。一旦Tug机器人启用RFID读取器,就可抓到抽展里所有药物的資料和编号,将药品送至正确的医疗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先输入密码和指纹辨识,才可将药品放入Tug 的抽屉里,确保药物配送正确。Tug完成药品运送后会发送通知至MedEx软件,软件就会在目的地单位的电脑上显示已送达的信息。医护人员必须再输入一次密码和指纹辨识,才能将药品从抽展里取出。

自从采用机器人配送药物,医疗中心减少了许多人工作业,有效增加40%~50%的工作效率,尤其在人力不足的夜班,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从1009年12月1日截至目前,RFID机器人Tug已运送49435次药品,共行走了5471公里;每日平均运送30.9次,行走5公里,最远単程运送为467米。

11.医院资产设备

医院资产张贴RFID标识,利用EDA和移动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产定位和在现场进行资产清核。使用有源RFID可进行物品跟踪、定位与防盜,物品目录管理,物品的自动

接收和装运,物品盘点。

主要特点: ①实用: 在无线网络条件可以直接进入系统实时完成资产清核,也可以利用“上传下载”的方式完成盘点;②易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 3,经济实用。下表中归纳了一些有助于医疗卫生行业内部跟踪设备的RFID(射频识别)应用。

12 .教学科研

临床教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担负着培养后备医护人员的重任,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现场观摩。但是一方面由子现场条件或手术设备的限制,现场观摩的空间狭窄,参加人员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室等地方是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地方,为了減少交又感染,一般也不允许外部人员及非手术医护人员随便出入,同时众多人员流动也会给病人的正常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现场教学、交流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效果很不理想。

通过网络视频监控构建一个可视化的远程示教系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手术室配各视频编码器、摄像机或手术室本身的专业医疗摄像机以及抬音器,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这样,外部观摩和学习人员位于医院观摩室、示教室即可通过PC登录监控系统进行手术全过程的远程观摩,看到实时图像,听到实时声音,甚至可以通过语音对讲与手术室的人员进行交流。手术全过程也可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录像存储,供以后网上点播学习。观摩和学习人员即使身在外地,也可通过Internet远程观摩学习。

其他方面,如在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盜、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推出物联网的增值服务,其好韵通产品是专为孕妇提供的品牌化无线医疗增值服务,通过低辐射的CDMA手机向准妈妈提供胎教资讯、美容保健、膳食搭配、妇幼宝典、妈咪论坛、妈妈互动、娱乐在线、育儿日志、母婴商城、医院査询、即时通讯等信息服务。与此同时,电信定制开发的好韵通手机还可以实现婴儿胎心监测、手机辐射提醒、胎教音乐欣赏等功能。

13.安防监控

安防仍然是视频监控在医院中最主要的应用,涉及领域包括防火、防盗以及防止人员纠

纷以及暴力事件,目的是保护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医院内部管理的区域划分,医院安防监控的重点防护部位主要可以分为医疗区、医技区、后勤区、报警区、门禁区以及行政区。医疗区包括候诊大厅、挂号收费窗口、病区过道、ICU、手术室、放射源室、输液室、急诊大厅等;医技区包括科研楼、中心实验室、药房、药库、CT、直线加速机、检验科等;后動区包括医院大门、主要建筑物出入口、医院围墙、院内道路、停车场、监控中心、信息中心等;报警区包括挂号收费窗口、财务科、收费处、同位素、药房、药库、食堂仓库等;门禁区包括院长办公室、ICU等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放射源室、监控中心、信息中心、中心实验室、药房、药库、财务科、贵重仪器设备及资料存放处、挂号收费窗口等;行政区包括楼梯走道、医患沟通场所、保卫科等。

监控的区域部位不同,其防范的目的也有所差异。比如候诊大厅监控主要防范人员纠纷及盜窃,挂号收费处监控主要防范服务及钱款纠纷,药房药库监控主要防范火灾及盜窃,围墙监控主要防范外部人员非法入侵,信息中心监控主要防范盗窃及机房环境故障等。

采用网络化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可以基于医院现有的局域网,快速构建一个便于集中管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部署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医院安防系统,实现对上述所有防范区域以及防范部位的全景式实时监控与管理。

监控中心位于中控室,配备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存储和电视墙。监控点位于上述医院内外各防范区域和防范部位,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以及相关的外围设备。各监控点图像、声音以及报警信号经视频编码器处理后通过医院局域网集中上传至监控中心,由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分发和存储。

根据监控部位不同,其监控点配套的外围设备也会有所差异。大部分监控点比较简单,一般仅需采集现场视频进行编码上传即可,无需部署其他外围设备。而一些特殊监控点,由于防范目的不同,往往会需要部署额外的配套设备,比如挂号收费处往往需要部署拾音器,现场声音也可以被监控,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服务纠纷情况;药房药库需要部署烟感、温感、红外等防火防盗报警器,当发生火灾或人员闯入时产生报警信号,然后通过系统提供的报警联动功能白动触发监控中心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包括切換监控点图像上墙、发出声光电警示以提醒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时启动监控点录像等。信息中心需要部署机房湿度、温度、电源等动力环境参数检测设备,当参数超标时发出报警信号,白动触发监控中心联动,同时在监控图像上也可以直观的叠加这些参数信息。围墙、ICU等区域需要部署红外、门禁等设备,有非法入侵时产生报警信号,自动触发监控中心联动。

由于采用了全网络化架构,因此整个系统在监控点接入和客户端访问上都非常灵活。监控点可以通过有线方式接入医院局域网,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医院局域网。客户端可以基于医院内部办公网,也可以基于Internet,甚至可以基于手机访问监控图像。

14.环境

医院水、电、气、空调的节能传感网。包括空调风量监测、环境温度监测、光通量监测、电能耗监测、环境湿度监测等,以及基于环境传感监测的自动调节。

15.其他设施

图书馆管理;浴室计量管理;食堂就餐管理;会议签到管理;停车场管理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1】

无锡市人民医院在院内选择“一个点''和“一个面”进行物联网研发。“一个点”即重症监护病房(ICU),将建立重症监护病房物联网,对重症病人的病青和生命体征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的密集监测和来集信息的综合分析,从而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一个面”即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将建立医疗废弃物物联网系统,对“医疗垃圾”实施全程严密监控。今后,物联网技术将扩大到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乃至全院。

【应用案例2】

美国新泽西医疗公司Virtua Health就在其4家医院安装了RFID系统,刊来追踪上千名病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多达一万件的资产。该系统由有源433MHz RFID标签、同读器、红外发射器和管理标签数据的软件组成,可用于追是宗设各、病入和员工,管理资产、病房以及急救室。

同样在美国新泽西州,早在2006年植入式RFID微型标签(芯片)YeriChip 事設在哈肯萨克医学中心开始了临床试验。VeriChip一般用在医疗用途,医院将VeriChip植入病患的手臂上臂,用来存取慢性病病人的病况信息。参与本次试i的慢性病病入将进入新泽西州哈肯萨克医学中心急诊室,急诊室医护人员将

使用内置RFID读写器的手持终端扫描病患的VeriChip所在部位,VeriChip上面的16位ID 信息及教据库中存储的病患治疗记录,会立刻显示在手持终端上。

【应用案例3】

在国外,RFID在医疗中的应用不一而足,而在中国,北京地坛医院也开始了其应用RFID 的尝试,这是中国首家应用相关技术的医院。“我们这次的RFID項目也是作为一个试验田。”北京地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吕英伟说。2008年10月,北京地坛医院开始了其应用RFID的项日一北京地坛医院追踪管理系统,到2009年3月项目完成。“目前我们的RFID主要应用在了两方面的业务上。”吕英伟说,“其一是用于供应室医疗器械包的全程跟踪管理;第二是用于对人员、重要医疗设各以及医疗垃圾车三种对象的实时跟踪管理上。”

“在对器械包的管理中,我们系用了组扣式的耐高温、耐高压的高频无源标签。”吕英伟介绍道。因为这种标签适合于放在器械包中,与器械包一起进行高温高压消毒,并且通过系统可以跟踪管理器械包的打包制作过程、消毒过程、存储过程、发放过程、使用过程以及回收过程,在这样一个全过程中,使用一个标签进行唯一标识和跟踪管理。回收后的高频标签,通过系统指定仍可以用于下一个器械包循环过程的跟踪管理中。

目前,在北京地坛医院,对器械包的管理已经从完全没有信息化系统管理,到使用软件以及RFID的应用,并且还结合了无线PDA的移动作业功能。各科室可以使用带有RFID扫描头的PDA扫描,领用出库的器械包,并且能够扫描查看每个器械包中器械的品种和数量等。“因此目前,从业务的操作上,对器械包的管理已经从人为手工管理,变为系统化、白动化的管理。”吕英伟说。利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及时提醒存储中是否有消毒过期的问题、分发和使用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回收后可以逐个清点包内的各种器械的数量,这样既增加了整个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同时也能够降低发生医疗事故的可能性。

英国曾经发生过一起由于器械感染,造成患者染上人感染疯牛病的事故,有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当时有RFID应用的话,就可以极大地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对人员、重要医疗设备以及医疗垃圾车的实时跟踪管理上,我们利用了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应用的Ekahau的定位引擎,通过定制研发来进行跟踪和管理。”吕英伟说。对于病人,医生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看到一些重要病人的当前位置,如果病人有问题可以接标签主动呼救。监控人员看到呼救之后就可以快速查找在附近的医生或者护士,通知他们进行救治。

由于地坛医院是一家传染病医院,因此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垃圾车上装了定位标签,可以实时定位,并且对其运行的区域在系统中做了特殊区域设置。”吕英伟说。这样,当垃圾车违规推出了区域,定位系统就会实时报警,并记录其违规运行的历史轨迹情况,并且同事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垃圾车的人员。如此一来,当垃圾车越界的时候,系统可以及时提醒(比如标签峰鸣、系统端弹出提示或短信提示等)。另外,在事后,还可以很容易地查看历史轨迹,快速确认可能出现交又感染的范围。

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RFID应用項目建设过程中,其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还没有正式上线,因此其与RFID应用系统暫时还没有实现接口。“但是与HIS系统的接口目前已经在项目规划

之中,后续会进行完善。”吕英伟说。到那时候,病人的基石出信息等都可以在HIS系统同步和获取;器械包在使用时,用于哪个病人,也可以反馈给HIS系统。

比如在未来,根据垃圾及车的跟踪定位信息,以及人员的跟踪定位信息,可以进行类似的人员接触分析。一方面可以进行区域分析,也就是对指定的某个区域,比如某个房同,指定时同段,统计有那些人员进出过,并可以计算其停留时间等。另外还可以进行人员分析,对指定的某个发生交又感染的病人,通过系统记录的信息,查询其在指定时同范围内,与该病入接触距离短于某个指定距离(如1米或2米)的所有相关人员,以此有效地监控病入的接触管理。包括对病入间、病人与医护人员间、人员与传染物之问等各类接触管理,进行及时报警和信息追朔,对发生的各类接触传染或交又感染进行监控和预警,提供历史信息供分析,提高传染范围界定时问,減少对过多人员进行检疫的不理想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应用带有温度或其他传感器的定位标签,自动采集病人生命体征,以此来降低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接触频率,提高数据来集的效率。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强 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学, 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智能制造 (2) 智慧屏联 (2) 智慧能源 (2) 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摘要:(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它是、用于、和扩展人的的理论、

物联网应用领域及实例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以下,我们就简单的举出几个案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案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规模走私的暗流,发生多起轰动全国的诸如“厦门远华走私大案”、“湛江走私案”等恶性走私案件,海关总署面临着巨大的反走私压力。其间,海关总署虽然已全面推广了H883通关信息工程,将全国海关通关工作纳入了计算机管理,但对集装箱货物的实体监控尚存在漏洞。面对严峻的反走私形势,1998年海关总署推出了“现代海关制度改革”,并将建设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作为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物流监控工程的基本内涵是:以海关通关系统为依托,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查技术、集成多种技术和平台、多平台联网整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和货物在海关监管的时间、空间内的进出、装卸、存放、移动和处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特点一是以集装箱、车辆为监控对象的全程监控;其二是架构在海关专网及本行业信息平台上;其三所采用的多项检查与监控举措也是源于传感网技术的基础上。其中,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是物流监控工程的关键环节。 1、物流监控工程就是物联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十年前,公司以传感网的理念与技术优势,参与了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建设(传感网建设)。近年来,在“智慧地球”、“无线宽带网”的声浪中出现的“物联网”,实际就是传感网在互联网进入3G(4G)时代的一个新概念。而从上述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与传感网的内涵及架构来看,“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就是海关行业依托海关专网,以集装箱及车辆为监控对象的一种区域性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初级阶段)。这也是以物联网的概念对“海关物流监控工程”的诠释。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看了本公司的“海关物流监控工程”演示汇报后,一语破的,“这就是物联网!”。 由于海关是国家执法部门,其监控信息保密性高,因此海关在其专网上构建物联网,不仅是物联网初期阶段的应用,而且未来大规模在互联网上运行时,这种局域性物联网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海关行业的特点所致。 2、海关物联网的建设 海关物联网建设的起步基点是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构建,它是由传感器组群——海关专网——信息处理平台三部分组成,也叫做“智能卡口”。以它为核心结点,可以将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转关——远程监控中心——H986联网等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集装箱车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后,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保税物流港等)的监管需要,除继续采用了“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外,还在围网监控方面采用了红外报警(光电传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 我国的疗卫生体系正从临床信息化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推动了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 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国际电信联盟(ITU)把射频识别技术(RFI 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视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中,RFI D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 关键技术包括:包括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软硬件、能量获取和存储、设备微型小型化、标准。在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传统的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资产管理和设备追踪的应用中,人们希望通过立法加强该技术在药品追踪与设备追踪方面的应用。

具体来说,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RFID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例如,把药品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核对,方便地识别假冒药品。 全程实时监控。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 医疗垃圾信息管理。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 I 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目前,日本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字化医院 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 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病患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

物联网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1病人的识别—ID示踪 2药品配送使用,不良事件报告 3手术质量控制 4门禁系统 5医疗单元的识别 6固定资产管理 7遥感遥控遥测 8急救调度 9终端自助报告 10就诊资料收集与管理 11传染病管理 12医院感染管理 13消毒供应 14膳食资讯 15病人过敏史 16疾病预防控制 一、患者主体方面的应用 在医疗过程中,身份识别功能是重要的基础步骤。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处置,同时要将处置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记录。 1.患者身份管理 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与银行、社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就诊卡的通用模式与标准研究;集个人ID信息、社保、医保、医疗、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产品的应用;在医疗智能卡内记录诊疗信息,逐步取代传统的病历本;患者以身份证作为唯一的合法身份证明在特定的自动办卡机(读写器)上进行扫描,并存入一定数量的备用金,几秒钟自动办卡机就会生成一张“RFID 就诊卡”(也可使用专用的医保卡),完成挂号。患者持卡可直接到任何一个科室就诊,系统自动将该患者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科室医生的工作站上,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开具的检査、用药、治疗信息都将传输到相应的部门,患者只要持“RFID就诊卡”在相关部门的读写器上扫描一下就可进行检査、取药、治疗了,不再需要因划价、交费而往返奔波。就诊结束后,可持卡到收费处打印发票和费用清单。 “RFID就诊卡”和“RFID腕带”中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挂号时间、就诊时间、诊疗时间、检査时间、费用情况等信息。患者身份信息的获取无须手工输入,而且数据可以加密,确保了患者身份信息的唯一来源,避免手工输入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加密维护了数据的安全性。 2.患者定位管理 “RFID腕带”以不影响诊疗为前提,采用特殊固定方式佩戴在患者的手腕上使其不易脱落。由于“RFID腕带”还包括患者所在科室、床位的信息,并能够主动向外界发出信号,当信号被病房附近装设的读写器读到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号传到护士站,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及区域定位的目的。 3.患者诊疗管理 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诸如检验、摄片、手术、给药等工作,均可以通过“RFID 腕带”确认患者的信息。每位住院病人佩戴腕带,存储了相关的信息(过敏史、每天用药和打针情况),可帮助医生或护士对交流困难的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只要拿着机器一刷,就

物联网成功案例

物联网成功案例 农业物联网自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物联网因其高效、便捷、智能等特点受到了农业生产人员的欢迎。农业物联网到底能用在哪些方面?效果如何? 托普云农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能够做到快速、简单、精确和经济。安装简单,操作简单,精度高,反应快,测量范围广。 一、背景情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被誉为全球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和政府部分非常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新华社报道,在各省启动的十二五规划中,有23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等信息感知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连接起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数据采集、智能控制、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需求分析; 根据建三江前进农场农业信息化需求,经过讨论分析主要有以下具体需求:一方面是水稻育秧大棚、农田灌溉及粮食存储的自动监控和智能控制;第二是面向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三是通过语音、短信、彩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农业专家热线;四是提供农商在线贸易服务平台。 1、水稻育秧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目前,建三江前进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在每年的春天需要提前在大棚内进行水稻育秧,水稻育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灌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过人工凭经验来操作。不仅效率低,并且精确度不够。过传感器对大棚环境指标各项数据的采集,统一集中到数据存储平台,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每个大棚的环境情况,二是可以通过高清视频查看秧苗的具体发育情况,三是可以通过阈值设置,实现自动通风、光照、灌溉等自动化管理。 2、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主要是为农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服务,包括了农业法规、农产品交易、劳务信息、价格查询、农业科技、市场动态、气象信息等。 3、农业专家服务热线主要是为农场和农户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农户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彩信、短信的方式,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来求助于农业专家,同时可以通过这些通信手段获得及时的农业生产信息。 4、农商在线贸易服务平台主要是服务用农户,提供农产品的网上宣传、推广,网上在线实物展示、交易撮合服务等。 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1、概述:水稻育秧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三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学院(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起讫日期 2015.6.16—2015.6.23 设计地点电气自动化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3) 关键字 (3) 第一章什么是物联网 (3) 第二章智慧医疗的概念 (3) 2.1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提升应用 (3) 2.1.1数字医院 (3) 2.1.2 提升应用 (3) 2.2 区域卫生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公共卫生系统 (4) 2.2.1区域卫生平台 (4) 2.2.2公共卫生系统 (4) 2.2.3家庭健康系统 (4) 第三章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运用 (4) 3.1 智慧物联网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原理和结构 (4) 3.2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5) 3.2.1医护人员、病人等人员和诊室等区域实现智能可视化管理 (5) 3.2.2对病人隐私、医院重要医疗资料等事项智能化保密措施 (5) 3.2.3为远距离专家会诊提供方便和可能 (5) 3.2.4对进出医院的车辆实行精细化智能管理 (5) 3.2.5在医疗仓储、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保障 (6) 3.2.6在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岗哨,确保信息和物资安全 (6) 3.3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6) 3.3.1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要科学谨慎的态度 (6) 3.3.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6) 3.3.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7) 3.3.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7) 第四章智慧医疗系统在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7) 4.1对于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引用应抱有严谨的态度 (7) 4.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7) 4.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8) 4.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8) 第五章各国发展物联网在智慧医疗方面的措施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第二章 物联网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物联网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2.1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目前经过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营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家医院网站,已经为各地数百例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了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并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了军队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并分别被列为国家“金卫工程”军字1、2、3号工程,其中军字2号工程即为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尽管我国的远程医疗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远程医疗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与通信、信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我国幅员广阔,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水平较低,远程医疗更有发展的必要,但目前仍然受到技术、法律和认识的制约。 为了实现对重症病人的监护,早期大多数医院采取了电视监控的手段,这就是远程医疗的雏形。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为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和远程手术提供了技术平台。于是,现代意义上的远程医疗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提了出来,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2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远程医疗系统构建 2.2.1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定位 智能远程医疗系统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疗行业的资源整合,优化社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具有个性服务、全面感知、智能监控等特点的智能远程医疗服务。其定位为:①政府:行业信息、市场监督、电子政务、公共政策;②家庭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使用 方法:从医院智能呼叫系统、医疗设备监控、智能仓库、无线体域网4个方面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应用上的特点与优势,提出物联网 技术在医疗发展上所遇到的问题。结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医 院运行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本。结论: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人员、 物资的管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必定在未来 的医疗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管理;体域网;射频识别技术 0引言 随着综合医院的发展,患者、医护人员日益增多,医疗设备规模 持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逐渐显现出管理效率低下和差错率高 等问题。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传感器以及智能技术可有效识别、感知物体和设备物资,并能够实时传输监测和管理信号,将为医院各重点领域的管理以及医 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物联网概念来自Auto-ID中心提出的RFID系统,旨在通过RFID技术把信息传感设备联接在互联网上,实现智能化监测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同盟

(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正式定义了物联网 的概念,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未来发展等。 在中国,“感知中国”的理念于2009年在无锡被提出,2014年 发布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述和词汇》和《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2个云计算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方法为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带来极大 方便,而且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相对应的促 动作用。高校和相关企业的科研单位正在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 中的应用,“智慧医疗”的模式正持续将现有的医疗资源用物联网技 术整合起来,体域网、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为未来医学指出一 个发展方向,并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可有效地 解决医院管理中存有的相关问题,但离大规模成熟应用仍有距离。本 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实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如何解 决医院管理中的问题,最后讨论总结物联网应用存有的一些问题,为 今后其在医疗中的发展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物联网 ITU从时间、地点和物体3个方面的连接指出了未来通信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扩展到任何物体的连接2(如图1所示),即物联网。物联网从字面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是新一代信息技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层含义:(1)终端扩展延伸到任何物体;(2)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的应用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大作业 作业题目: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的应用专业:嵌入式开发方向

班级: 1410091 学号: 141009122 姓名:李鲁豫 任课教师:刘国梅 日期: 2017.4.18

目录CONTENT 摘要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2) 三.关键技术 (4) 四.系统实例 (5) 4.1病人身份匹配和监护管理系统 (5) 4.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管理系统 (7) 4.3医疗物联网和“简约的数字医疗” (9) 五.应用前景 (11) 参考文献 (15)

摘要 1999年,物联网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而医学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 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那么什么是“感”、“知”、“行”呢?“感”就是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得,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知”特指数据分析,如,高血压患者连续的血压值测到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分析出他的血压状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就会生成警报信号,通知医生知晓情况,调整用药,加以处理,这就是“行”。

最新物联网导论案例分析资料

案例一:互联网制造综合服务云平台协同制造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或者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或者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而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产品订单、寻求合作生产、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共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组装,整个环节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实时通信,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大规模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未来制造模式,而未来的制造企业也势必将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内部,每个不同的系统会彼此形成一个信息的孤岛,信息之间的彼此传递往往需要人工来执行。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制造的敏捷性及精益制造要求高,订单驱动的生产模式,生产成本控制要求高,这就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集成,做到信息的互相传递。因此,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制造运作管理平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平台功能 基于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以增材制造(3D打印)生产服务为核心的柔性制造云平台,接入FDM(熔融沉积成型)工业级超大型3D打印设备集群、CLIP(连续液面生产)极速精微3D打印设备集群,未来还将链接SLA(光固化)、SLS(选择性烧结)等主流3D 打印设备集群及其他传统柔性制造设备(激光切割、CNC)。它将制造这种潜藏在工业界、不易接触的生产能力,打包成标准的互联网服务,提供每一个人。 于全局端,通过采集设备之间通信及用户产生的数据,可进行云制造大数据的挖掘整理。 于企业端,通过设备连接、设备通信和产能共享,将闲散的剩余产能通过互联网连接出去,迅速精准地抵达需要制造服务的用户端。 于用户端,无论是专业个人用户和还是企业级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的移动端或PC端,都可以进行图纸上传、生产配置、在线询价、工单下达、生产与物流监控等操作。其生产环节的各个功能将完全通过线上实现。

物联网导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互联网制造综合服务云平台 协同制造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或者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或者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而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产品订单、寻求合作生产、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共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组装,整个环节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实时通信,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大规模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未来制造模式,而未来的制造企业也势必将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内部,每个不同的系统会彼此形成一个信息的孤岛,信息之间的彼此传递往往需要人工来执行。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制造的敏捷性及精益制造要求高,订单驱动的生产模式,生产成本控制要求高,这就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集成,做到信息的互相传递。因此,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制造运作管理平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平台功能 基于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以增材制造(3D打印)生产服务为核心的柔性制造云平台,接入FDM(熔融沉积成型)工业级超大型3D打印设备集群、CLIP(连续液面生产)极速精微3D打印设备集群,未来还将链接SLA(光固化)、SLS(选择性烧结)等主流3D 打印设备集群及其他传统柔性制造设备(激光切割、CNC)。它将制造这种潜藏在工业界、不易接触的生产能力,打包成标准的互联网服务,提供每一个人。 于全局端,通过采集设备之间通信及用户产生的数据,可进行云制造大数据的挖掘整理。 于企业端,通过设备连接、设备通信和产能共享,将闲散的剩余产能通过互联网连接出去,迅速精准地抵达需要制造服务的用户端。 于用户端,无论是专业个人用户和还是企业级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的移动端或PC端,都可以进行图纸上传、生产配置、在线询价、工单下达、生产与物流监控等操作。其生产环节的各个功能将完全通过线上实现。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FleetNet是一个由欧洲多个汽车公司、电子公司和大学的合作项目,合作者包括NEC公司、DaimlerChrysler公司、Siemens公司和Mannheim大学。该项目利用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无线车载通信,能够有效提高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FleetNet的设计目标包括实现近距离多跳信息传播以及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在该项目中,位置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本身是FleetNet一些应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它也能使得通信协议更有效地运作。NEC欧洲实验室和Mannheim大学为车载网络设计了基于位置的路由和转发算法,然后基于该算法实现了一个基于位置的车-车通信路由器。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由6辆车组成的实验网络,其中每辆车装备了一个GPS接收器、一个802.11无线网卡,以及一个车-车通信路由器。另外,每辆车还装备了一个GPRS接口,这样可以实现对自组织网络中的每辆车进行实时监控。 CarTalk是一个欧洲的司机辅助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利用车-车通信技术为移动中的车辆建立一个移动自组织网络,来帮助增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当一个车辆刹车的时候或者检测到危险的道路状况的时候,它会给后方车辆发送一个警告消息。即使在前方有其他车辆遮挡的情况下,后方车辆也能够尽早得到警告。这个系统也能够帮助车辆更安全地驶入高速公路和驶离高速公路。 California Path[24]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综合性研究项目。该项目始建于1986年,主要由伯克利分校的交通研究学院负责管理,同时也和加州交通部有密切合作。California Path 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解决和优化加州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关注于3个方面的研究:(1)交通系统运筹学研究 其研究方向包括车流管理、旅行者信息管理、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算法、数据融合和分析等。 (2)交通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十字路口协同安全系统研究、司机行为建模、工人与行人相关的安全研究等。 (3)新概念应用研究 该研究致力于发现、验证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新概念和方法,帮助减少交通系统的阻塞,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 MIT CarTel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分布式移动传感器网络和远程通信系统。 CarTel的应用能够收集、处理、传递、分析和可视化来自手机或者车辆的传感器数据。在该项目中,一个小型嵌入式计算机能读取一系列不同的传感器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一个Internet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提供给最终用户多种不同的服务。整个系统的框架包括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硬件和软件、在车辆之间数据传递的网络、能够容忍网络连接中断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基于位置的服务设计的隐私协议、车流预测模型系统以及道路表面状况监测系统。 美国政府与工业界也积极参加到汽车物联网的研发中。车辆基础设施集成计划(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致力于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行驶中的车辆更紧密地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该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交通部、加州交通部以及戴姆勒、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该计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正在从临床信息化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推动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产业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只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针对医疗领域的客观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有水平,研发了专门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远程医疗服务和远程医疗物品管理系统,通过具体应用,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国外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 应用的政策环境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 RFI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D技术在药物在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 (MIC)提出 2006~2010年间 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 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国际电信联盟 (ITU)把射频识别技术 (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视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中,RFI D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孙利民提出我国应该着重发展以下关键技术:包括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软硬件、能量获取和存储、设备微型小型化、标准。在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传统的 RFI D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资产管理和设备追踪的应用中,人们希望通过立法加强该技术在

物联网几个应用案例

物联网应用案例 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教育、工程机械监控、建筑行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与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展望未来,物联网会利用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就是把传感器、控制器等相关设备嵌入或装备到电网、工程机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得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得整合,在这个整合得网络当中,拥有覆盖全球得卫星,存在能力超级强大得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得人员、机器、设备与基础设施实施实时得管理与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与动态得方式管理生产与生活,达到智慧化管理得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城市、山川、河流等生存环境得关系。 具体应用案例 下面列举了集中具体得应用案例,以供参考 1. 教育物联网 应用于教育行业得物联网首先要实现得就就是,在适用传统教育意义得基础之上,对已经存在得教育网络中进行整合。对教育得具体得设施,包括书籍、实验设备、学校网络、相关人员等全部整合在一起,达到一个统一得、互联得教育网络。 物联网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至少具备四方面得特征,包括掌握跨学科得综合性得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特定行业领域得专门知识以及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国内已有30余所大学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有超过400所高校建立物联网实验室。 2、工程机械物联网 “工程机械物联网”就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机通讯网、互联网,实现了工程机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使工程机械、操作手、技术服务工程师、代理店、

(完整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应用案例(DOC)

智能监控系统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 1.需求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人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社会,人们对工作、生活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正在兴起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则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感应器嵌入到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中,通过现有网络链接、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但由于体制、行业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三表远程计量、住户安全监控、小区管理等系统大都自成体系,独立设备、独立线路结构、独立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无疑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极大浪费,同时会给住户带来使用上的极大不便及增加维护、维修的工作量.基于以上考虑,本着以下五个原则设计了本智能监控系统. 1)充分利用好住宅区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尽可能保护住户的现有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投资. 2)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在构建小区智能监控系统时采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避免短期重复建设和技术落后,充分借鉴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少走或避免走弯路,做成一项精品工程。

3)高度的安全性.全面有效监控家居安全,无论是家庭防盗,还是住户的水、电、气使用及其它家用设施的安全,包括网络的自身安全。 4)可扩充性.在满足住户现有设备安全监控的前提下,对小区及住户未来的发展需求作总体规划,便于在进行监控网构建时软硬件上留下一定的扩充余地。 5)操作界面友好,提供在线帮助,操作简单。 2.系统架构 2.1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l所示,从网络结构上看,系统主要由三层网络组成,最底层网络

物联网应用案例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摘要: 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主流运输方式,占据着国际货运90%的份额。整个过程以集装箱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在集装箱运输中,作为物联网初级阶段的RFID技术显著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化、流程简约化和运输高效化。物联网的逐步完善对集装箱运输效率的提高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RFID;物流;EPC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在世界各国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安全、便捷等特点在国际航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近年来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2008年上海、香港、深圳分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二、三、四名,年吞吐量分别达到2801万TEU、2430万TEU、2142万TEU。面对如此庞大的集装箱吞吐量,加之国际集装箱运输过程环节众多,如何实现集装箱运输更高效、安全、快速的周转是港口相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港口对集装箱的信息采集基本靠人工抄录或半自动化来完成,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集装箱供应链的流通管理、跟踪监控等信息处于孤立状态,实时准确的数据只有65%;港口集装箱的流转经过数十次人工采集箱号信息,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港口自动化作业;港口海关主要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集装箱的箱号进行识别,这种处理方法识别率一般为80%一95%,对于海关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相当大。 物联网作为继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之后另一个万亿级产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RFID 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运用到集装箱运输中,可实现对集装箱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很好的解决目前集装箱运输中的这些问题。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出现及应用发展,物联网的组建则可以实现与港航企业现有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同时可以优化整个物流供应链和流通网络。一个良好的基于RFID应用架构的物联网系统可以较好的帮助港口达到这些目标,实现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设计和开发基于RFID 技术的港口物联网系统技术,以便航商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集装箱的运输状况,并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在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章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1995年比尔盖茨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但迫于当时无线网络等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时至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才有了正式的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 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知识,提出了一种构建基本智能医院的简单模型,以及结合物联网在医院各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智能医院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益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信息产业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医疗公共卫生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使得物联网技术与医院的结合更加紧密。1 物联网基础知识1.1 物联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感知层位于3个层次的下层,属于物物网络,包括智能嵌入式设备、音频、视频数据等,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可以说感知层是让物体“说话”的先决条件。分为数据采集与执行、短距离无线通信两个部分。数据采集与执行是运用智能传感器技术、RFID以及其他信息采集技术,对物品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同时接收上层网络送来的控制信息,完成相应执行动作。短距离无线通信能完成小范围内的多个物品的信息集中与互通功能。 网络层位于3个层次的中层,属于泛在接入网络,主要借助于已有的广域网通信系统,如PSTN、2G/3G移动网络、WIMAX网等,把信息快速、可靠、安全地传送到各地,使物品能够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通信。应用层位于3个层次的上层,属于互联网络,用于物联网的信息存储和计算决策,相当于物联网的控制层、决策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完成物品与人的最终交互。1.2 RFID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是物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RFID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传输数据,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基本的RFID由3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天线。标签也称应答器,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阅读器也称读写器,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问传递射频信号,是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 2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大型医院每天服务患者、消耗的医疗器械、物品成千上万。不同患者的医疗服务流程各异,且需多个诊疗部门协同作业。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等流动错综复杂,对现有的医疗管理系统提出了挑战。现代化医疗以物联网为基础,完成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实现医院的智能化。 医院后台管理系统:是对病人、药品信息等进行存储的数据库,又是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的系统。感知接入网络:主要通过构建具有感知和计算能力的网络,将阅读器识别的信息传送给医院后台管理系统。阅读器:也称读写器,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RFID标签:也称应答器,由病人所携带,药品、病历等所粘贴的用于标识身份的芯片。实体:携带RFID标签的实体,包括佩戴腕带的病人,粘贴RFID标签的病床、药品等。目前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查房机。对于住院的病人,传统情况下,医生是携带着患者病历和医嘱进行查房,容易产生混乱或丢失。而利用移动查房机,医生只需扫描病人所在病床的RFID标签,即可将病人的病历信息完整地显示在机器屏幕上,不仅可以随时调出病人信息,为病人进行解惑答疑,还可以保护病人的隐私。(2)婴儿防盗系统。将RFID腕带系在新生儿的手腕上,该腕带记录了包括新生儿的出生年月,父母信息等,护士只需通过扫描腕带上的条形码,即可获取新生儿的一系列信息;并且在新生儿被抱出病房时,实现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