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

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的一种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燃烧的条件。 ① 有 _________________ ; ② 与 _______________ 接触; ③ 温度要达到 ___________________ 。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① 清除 ___________________ 或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使温度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爆炸。

可燃物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气体 的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引起爆炸。

(2)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思考感悟】1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过程一定属于燃烧吗?

提示:不一定。燃烧一定能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过程不一定属于燃 烧,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由于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属于燃烧。

当心火灾一 禁止放 当心爆炸—— 当心曲 —

________ 爆蚱性物质

氧化物 _____________ 禁止带_

2、能否通过改变可燃物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

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 可燃物的温度,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来灭火。

3、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提示:不一定。一般地,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但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等 是由于气体迅速膨胀,压力快速增加,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

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

禁止懸放鞭炮 煞止吸烟

二、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通常是指生活中使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它 们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

1、煤

(1)煤主要含有 ___________ ,此外,还含有 ________ 和少量的 ______________ 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1)天然气的主要是由 __________ 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 ,化学式为 (2)甲烷物理性质:

(3)甲烷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 (4) 甲烷的来源: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 (5) 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煤矿的矿坑,沼池的底部等。 (6) 甲烷的用途:燃料。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 或吸热现象。 (1) 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

Mg + 2HCI == MgCI2 + H2 f 等。

(2) 吸热反应:如 C +CO2 -高^ 2CO , 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 解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1) 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煤的综合利用:

干馏 煤< (化学变化)

煤焦油

I 焦炉气

广溶剂油

汽油

航空煤油 煤油 柴油 润滑油 石

蜡 <沥青

分馏

(2 )石油mu

(物理变化)

3、石油

(1)主要含_ 还

含有_

2、 石油的炼制

(1)原理:禾U 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思考感悟】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和石油的炼制过程在变化类型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生成了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物质,而石油 的炼制过程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利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 天然气

—两种元素, 等丿元^素。

(2)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甄别?判断】(1 )只有燃烧反应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吗?

提示:燃烧反应一定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其他反应也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镁与盐酸反应、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等。

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 ,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汽车用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3)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

④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

⑤加大尾气检测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俗称________________ ,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_ 能源,在空气中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

节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

业发展。

(2)氢气

①物理性质:

②氢气的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制取

a、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药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原理是

b、装置(见教材)

c、收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

d、注意事项:点燃前必须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互动探究】氢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用于作燃料的优点有哪些?目前不能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有哪些?

最理想的制氢气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氢气用作燃料的突出优点有三点:一是用水作为制取氢气的原料,来源广泛;二是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三是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

由于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同时氢气易燃易爆,且密度比空气小得多,贮存困难等原因,因而不能被广泛使用。

最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3)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化石吟》的教学案

《化石吟》的教学案 《化石吟》的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精练性、音乐性的特点。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预习环节: 听写词语。完成《导》P58二1-3题。 解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导入,观看化石图片。 二:畅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

奏韵律之美。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2、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老师预设的问题: (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1)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3)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九年级化学 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学案 教师寄语: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试试看。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 4、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2 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先自己找一找,然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1、什么是化石燃料?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化石燃料的燃烧 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 ⑴因煤燃烧后生成CO2、SO2、H2O等,故煤中应含等元素。 ⑵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H、O、N、S、Fe、Ca等。 ⑶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Si、Al 等元素。 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 总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3、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阅读课本学习石油的分馏部分产品。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化石燃料的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它们的燃烧,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⑴能引起温室效应;

⑵能引起酸雨; ⑶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污染大气; ⑷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造成的污染。 5、阅读课本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⑴石油的综合利用 有人把石油称为“”。 ⑵煤的利用措施、、。 6、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 (提示: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燃料用途广泛,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仅仅做燃料是对它们的一种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要开发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学习过程: 一、追随老师的思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课堂上有用的知识 有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同组的同学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1、对减少CO2的污染提出建议。 2、对减少SO2的污染提出建议。 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 可任选话题参与小组和全班的讨论。 二、巩固练习 1、石油是—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砍伐树木作燃料 B.利用太阳能 C.利用风能 D.开发核能 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3、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导学案(2)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及新能源的优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42—P145,完成以下练习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 (3)未燃烧的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 2.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等污染物,其中和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3.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或。它们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以和等。 4.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目前在使用和制造技术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 (CNG)或 (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5.乙醇俗名叫,其化学式为,它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可节省,减少的污染。 6.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7.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二.巩固练习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 B.就地焚烧垃圾 C.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D.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在排放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3.下列各种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气中CO 2 增加②SO 2 、NO 2 排入大气中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 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4.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5.下列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污染最少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煤炭 D.木材 6.酸雨是由和等物质而形成的。 7.目前大部分汽车使用的燃料是和;尾气放出的、 、、和,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保护环境,科技人员一直在潜心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此之外,一些城市的部分汽车已经开始使用压缩天然气和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8.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其具体的优越性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一定能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 9.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化石吟经典教学案(2)

化石吟经典教学案(2) 化石吟经典教学案 ①齐读第四节。 ②“生之灵火、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分别指什么? (化石中的有效物质) ③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二:生命的信息。 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 美国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科学家宣称,恐龙化石分离出活性组织,有望复活恐龙。 ⑤小结:真是不可思议!可它就有这么神奇。 (4)学习第六节。 ①齐读第六节。

②组图欣赏:(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网上搜索) ③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象时,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节读第二层。 三、质疑交流,剖析课文。 1.诗歌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四、课后作业,拓展想象。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拓展阅读:化石吟课后习题与答案 《化石吟》阅读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 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 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学习难点】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自主学习】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__________、天然气和__________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1)表现:石油供应出现__________,石油价格__________。 (2)原因: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方针:在__________中保护,在__________中开发。 (2)措施: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采矿活动类型: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__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措施:用碎石、沙、__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露天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__________。 (2)措施:开掘时保护好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__________和再种植等。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问题: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__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 (1)优化用煤结构,增加其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3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及其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3.认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旧知回顾】 1.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1.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 (1)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化石燃料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时都能生成_______和_______,同时会以光能和_______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它们的组成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和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3.选择合适的燃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烧烤时常用木炭,而不是表中其他燃料? (2)选择下列用途合适的燃料: 城市楼房供暖__________;乡村住房供暖__________;城市居民做饭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认识: (1)为什么称石油为“工业血液”? (2) 为什么称煤为“工业粮食”?

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

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 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教学设计及其板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学习朗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班级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参观调查有关自然、有关化石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文章做铺垫。 【教学步骤】 一、精心导入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班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出示并板书课题。 课题:《化石吟》张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班级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二、感知内容 1、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葱茏〔cōnglóng〕奇幻〔huàn〕潜行〔qián〕裹〔guǒ〕雅幽〔yōuyǎ〕藏〔cáng〕海枯石烂〔kū〕骸骨〔hái〕猛犸〔měngmǎ〕引颈长吼〔jǐng〕月转星移 2、(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

高中化学主题4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课题煤的综合利用学案选修

课题3 煤的综合利用 1.了解我国丰富的煤资源及其在地理上的分布,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知道使煤成为清洁能源的新技术。(重点) 3.了解通过一定的化学加工技术可以把煤转化成燃油。掌握煤加工成燃油的方法。(难点) 4.知道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5.理解煤的综合利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重难点) 使煤成为更洁净的能源 1. (1)洗选技术 目的:通过物理方法和表面化学方法将原煤中的可燃物和非可燃物(灰分)进行分离,使灰分和硫的含量降低。 (2)型煤技术 目的:通过煤的成型加工,将粉煤变成块状型煤提高燃烧效率。 (3)水煤浆技术 目的:将煤粉、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成水煤浆液体。 特点:燃烧时火焰中心温度低、燃烧效率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少。 2.煤的转化技术 (1)煤的气化 目的:在适宜条件下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用于生产民用、工业用燃料气和合成气。 煤气的成分:CO和H2。 (2)煤的液化 直接液化:把煤直接通过高压加氢制成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化学催化合成转化为烃类化合物。 3.洁净煤发电技术 (1)常规煤粉发电机组加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是在常规燃煤发电机组中增加烟气净化设备,通过烟气脱硫、去氮氧化物和除尘,达到降低SO2、NO x和烟尘排放的目的。

(2)流化床燃烧技术: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特点: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 1.降低煤的灰分和含硫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减少燃煤时烟尘和SO 2 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 把煤加工成燃油 1.氢化法:经高温催化,加氢解聚反应,脱去硫、氮、氧等成分,形成固—液混合物。 2.气化—液化法:先将煤转化为H 2、CO 等气体,再催化为液态物质,主要反应有: n CO +2n H 2――→催化剂 (CH 2)n +n H 2O 2n CO +n H 2――→催化剂(CH 2)n +n CO 2 2.为什么煤可以转化为燃油? 【提示】 煤和石油都是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本质区别是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不同,把煤加工成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汽油、柴油等燃油的过程。 从煤中获得的化学产品 1.煤的干馏: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干馏产品 产 品 ?? ??????? 气态:焦炉煤气H 2、CH 4、C 2H 4、CO 等 液态??????? 粗氨水:最终产品形式为 NH 4 2 SO 4 、NH 4 3 PO 4 或浓氨水 煤焦油分馏????? ――→170 ℃以下 苯、甲苯、二甲苯 ――→230 ℃以上酚类、萘 ――→230 ℃以上蒽等稠环芳烃 ――→残渣沥青固态——焦炭:用途高炉炼铁、制水煤气

第四章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章小结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5、认识控制燃烧、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重点 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合理利用资源。 三. 具体内容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和热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也叫煤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含少量的氮、氢、硫、氧等元素。 ②石油: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宝贵的化工原料。主要含碳、氢元素及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③天然气:一般指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2)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 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3)“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 (4)热值 把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2、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1)对环境的污染有 温室效应、热污染、大气污染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煤——干馏——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蒸馏——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能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典型例题】 例1、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A. 把工厂烟囱造高 B. 燃料脱硫 C.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D. 植树造林 答案:B 例2、我国已在一些城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有关乙醇汽油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用高粱玉米为原料制取乙醇 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D.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A 例3、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H4,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点燃这种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的小烧杯,杯壁有水珠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若该气体是由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则该气体的可能性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4(2)H2、CO (3)H2、CH4 (4)CO、CH4(5)H2、CO、CH4 例4、某物质9.2g,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7.6gCO2和10.8gH2O。试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C2H6O 本章小结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第1课时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状况。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炭的分布 (1)世界: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分布在①__________、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断续分布在②____________和南非,煤质较好。 (2)中国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③______,南方除④________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1)世界:在东半球,从⑤________地区经⑥________到印度尼西亚;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⑦____________、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2)中国:东部集中分布在⑧________________、辽河、大港、⑨________、⑩________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________、柴达木、准噶尔等盆地。 (二)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消耗: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______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消耗能源水平?________。 2.前景: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________。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________。 (三)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1)开采:?____________,堆放占地,废渣自燃;矿山排水造成?________环境污染; (2)运输与存放:可能会污染?________、水与土壤;占地,破坏?________。 (3)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____________、酸雨等。 (四)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1________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 1.采用○ 23 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22________、同时验收、同时投入○________。 3.保护耕地,○24____________土地。 4.对化石燃料进行○25________和精加工。 26________。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在世界两大煤带上的国家是( ) A.巴西、中国 B.俄罗斯、南非 C.美国、乌克兰 D.加拿大、澳大利亚 2.下列四幅图中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化石吟课文学案

化石吟课文学案 化石吟课文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潜行()葱茏()卓越() 海枯()裹藏()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称赞而且佩服。()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草木)青翠茂盛。() 奇异而虚幻。()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 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歌曲《木鱼石的传说》中写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化石吟》。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 1、听范读。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范读,大家要听清字音、节奏、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同时课本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采用拓展延伸资料的方式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但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本节的教学主要从化石燃料利用的目的、依据、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整理本节的大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常识性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的各种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导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探究点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情景展示] 工厂烟囱林立汽车川流不息 [问题探究]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使用燃料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化石燃料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在选择燃料时我

们要综合考虑其是否能稳定地燃烧、是否产生污染性气体、价格是多少、资源是否易得、是否易储存和运输是否便利等因素。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情景展示] 煤――→气化CO 、H 2、CH 4等―→用作燃料气和化工原料 [问题探究] 为什么要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必须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同时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也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直接利用煤,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煤的综合利用产物就成为化肥、农药、合成材料及冶金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点] 1.教学中是否讲清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燃料? 3.教学中是否给学生明确分馏与干馏的关系? 4.教学中是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化石吟的学案

化石吟的学案 化石吟的学案 【学习要求】 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 3、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 【学习重点】 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 【学习课时】 二课时。 【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 “吟”诗切入,首尾解读: 一、入课 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在学生报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

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 整首诗共七节,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 首尾即1、2、7节。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然后点名或自主回答,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到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又续,深味具体诗句的含义。比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说话”的意思,即是考古学家们能从遗存在化石中的信息里,找到或者解开生命现象的某些密码,客观上就等于化石在说了话。那么,“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一句,“刚苏醒”是什么意思呢在引导积极、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或予以归纳综合,或予以提示点拨,“刚苏醒”就是化石发掘出来以后,进行了相应考古研究,获得了初步的发现和了解。收尾,研读第7节

化学: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梳理学案(1)(鲁教版九年级)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梳理 1.当今社会的三大化石燃料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 2.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遗体,经几亿年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它属于________资源。(填“可再生”“不可再生”) 答案:不可再生 3.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 (1)煤主要含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是复杂的混合物。 (2)石油主要含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也是复杂的混合物。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气体。它也属于混合物。 答案:(1)碳硫、氮(2)碳、氢硫、氮(3)甲烷 4.化石燃料的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碳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氢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 答案:CO2H2O 5.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氮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______________。 答案:(1) SO2、NO2(2)CO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资源。试举出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例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石油为原料生产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2)使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燃烧,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CO、CH4、H2等 (3)把煤隔绝空气加热,将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含有CO、CH4、H2、CO2等) 疑难突破

新教材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导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三节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能的基本特点。2.了解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 一、海洋能的特点 1.含义: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①__________的自然能源。 2.类型:主要包括②______能、③______能、④______能、海水⑤______能和⑥______能等。 3.特点:(1)总量⑦____,密度⑧____。 (2)⑨________。 (3)污染⑩____。 (4)时空分布?______。 二、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景 1.利用方式:主要用于?______。 2.目前利用技术成熟的能源有潮汐能和波浪能。 3.潮汐能及其利用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区域。 (2)潮汐发电的条件:a.?______足够大。 b .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______。 c .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3)我国的潮汐电站分布:广东省的顺德和东湾、山东省的?______、上海市的崇明等地。 4.波浪能及其利用 (1)定义: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____能和?____能。 (2)优点??? 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21 海面极少平静,波浪○22 可以利用 (3)缺点:a.造价○ 23____,b.发电成本○24____。 (4)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纬○ 25____________之间的○26______________。 5.前景:海洋能发电理论上可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海洋能作为新能源将会被人类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 一、海洋能的种类与特点 1.种类: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浪能。广义的海洋能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和海洋生物能等。重点为潮汐能及波浪能的开发利用。 2.特点 总量大、密度小: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因此具有巨大的海洋能,但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上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可再生: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如:潮汐能,这种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污染小:海洋能为清洁能源,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一条必经之路。

初三语文《化石吟》优秀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化石吟》优秀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化石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所包含的意义与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律美。 2、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上网搜索古生物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整理诗中写到的化石、鱼类进化、鸟类祖先等知识。 2、初读诗歌,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遐想 20年前,参加地质夏令营,老师站在巍巍的会稽山上说,这儿曾经是一片汪洋,不可思议有山谷中的化石为证啊。欢呼雀跃地翻遍

了半个山谷,任何蛛丝马迹都成了联想的源头:那是鱼的身体吗这是珊瑚的足迹吗仿佛听到海的咆哮,仿佛看到海的蔚蓝。是谁见证了沧海桑田,是谁铭刻了物换星移,是历史的沉淀──化石。(多媒体展放化石图片)你能感受到这生命的跃动吗你能触摸到亿万年前那个奇幻的神秘世界吗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已收集的资料,说说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说明 兴趣是内发性的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有机会想象联想,有机会领悟内省,最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浓厚兴趣。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师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带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 1、你能读懂这首诗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吗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内容、感情、语言、结构、节奏任何一点切如都可。) 3、你能谈谈诵读这首诗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吗? 教师参考意见: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生动优美的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它热情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师寄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骸()骨葱茏()() 2、解释词语 奇幻: 潜行: 裹藏: 葱茏: 幽雅: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3、课外积累 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三、理解探究 7、“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8、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9、“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四、赏析语言 1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 六、学习小结 13、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总结自己本科学习所得。 达标检测 (一)理解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而遭到了交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他激动起来脸会涨()得通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谁如果jiànshàng()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那里原来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yǎnrán()成为绿洲。 (3)全校同学都聚精会神地língtīng()着科学家精彩地学术报告。 (4)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qīqiao()。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可以不按顺序,但每个词语都要用上,字数不少于150个。 五彩斑斓、津津有味、栩栩如生、不得而知、纹丝不动 (二)拓展阅读。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