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一、教学案例坚持实用性原则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行为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体现应用性原则:一是数据,二是案例。数据方面,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时,加入2012年中国GDP数据,并和同时期外国GDP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PPT中加入国内各地区的GDP数据,了解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PPT罗列中国经济增长四架马车(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数据,让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出口的现状,掌握用支出法核算我国GDP的方法;在PPT中罗列中国近20年的CPI数据、中国失业率、中国大学生就业率、科艺学院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等数据,更加深刻掌握中国物价波动的原因、就业市场现状等相关内容;通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数据,让学生更好学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可能性,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又为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学中以苏州工业区中合资企业芭比娃娃和罗技鼠标(罗技鼠标美国售价40美元,中国只能赚3美元)、肯德基汉堡和翠苑电影票的利润分成为例,让学生了解GDP/GNP的区别,延伸到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以及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引导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所处的世界;在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结合数学公式讲述中国出口企业为什么会面临汇率风险、订单减少,

深刻体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弊端;通过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索罗斯的卖空操作赚取12亿美元、美元国际霸权、以汽车产业为例反思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等案例学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二、强调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案例和习题的作用,多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完“NI-AE模型”后,布置课堂练习,然学生通过“I=S”方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然后再增加投资的金额,再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后会发现投资增加,国民收入成倍增加。通过该计算过程,可以切身体会乘数理论。

三、鼓励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互动

围绕中国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做等PPT(内容包括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等)在课堂上讲授。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

五、通过试题库抽题进行考试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而不是试题库抽题。自主命题时,试卷的标准化程度、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通过试题库抽题能够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规范同门课程所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试题和试卷的保密管理将变得高效而便捷。

作者:赵治辉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5.9%。 7.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25%。 8.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9.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报告麦都斯的《增长的极限》提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090527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林正静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理解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严格训练和培养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推行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对学习本课程虽然有较大兴趣,但普遍存在一定障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探讨和分析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从本质上说,,宏观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它是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多个的发展阶段。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分析,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l、完善的体系和派别林立并存。从研究的基本内容分类,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经济状况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问题。概括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政府如何采取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它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宏观经济学同时也是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仅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过多的学术排斥和对立也给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2、抽象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存。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需要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它剔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影响因素,而这对于一些社会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相当的误解和困惑。其次,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也大量地充斥着宏观经济学教材。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1附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The government reports that "GDP increased by 1.6 percent in the last quarter." This statement means that GDP increased a. by 6.4 percent for the year. b. at an annual rate of 6.4 percent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c. at an annual rate of 1.6 percent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d. at an annual rate of .4 percent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2.A Brazilian company produces soccer bal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xports all of them. If the price of the soccer balls increases, the GDP deflator a. and the CPI both increase. b. is unchanged and the CPI increases. c. increases and the CPI is unchange d. d. and the CPI are unchanged. 3.The price of CD player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causing a 1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CPI. The price increase will most likely cause the GDP deflator to increase by a. more than 1 percent. b. less than 1 percent. c. 1 percent. d.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an informed guess without more information. 4.A nation's standard of living is measured by its a. real GDP. b. real GDP per person. c. nominal GDP. d. nominal GDP per person. 5.In 2002 President Bush imposed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steel to protect the U.S. steel industry. a. This is an inward-oriented policy which most economists believe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growth. b. This is an inward-oriented policy which most economists believe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growth. c. This is an outward-oriented policy which most economists believe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growth. d. This is an outward-oriented policy which most economists believe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growth. 6.Generally when economists and the text talk of the "interest rat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a. real interest rate. b. current nominal interest rate. c. real interest rate minus the inflation rate. d. equilibrium nominal interest rat e. 7.An increase in the budget deficit a. makes investment spending fall. b. makes investment spending rise. c. does not affect investment spending. d. may increase, decrease, or not affect investment spending. 8.Norne Corporation is considering building a new plant. It will cost them $1 million today to build it and it will generate revenues of $1,121 million three years from today. Of the interest rates below, which is the highest interest rate at which Norne would still be willing to build the plant? a. 3 percent b. 3.5 percent c. 4 percent d. 4.5 percent 9.Recent entrants into the labor force account for about a. 1/2 of those who are unemployed. Spells of unemployment end about 1/5 of the time with people leaving the labor force. b. 1/3 of those who are unemployed. Spells of unemployment end about 1/2 of the time with people leaving the labor force. c. 1/4 of those who are unemploye d. Spells of unemployment end about 1/2 of the time with people leaving the labor force. d. 1/4 of those who are unemployed. Spells of unemployment end about 1/5 of the time with people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 授课班级国贸、营销本科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68 授课教师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GNP、GDP、NI、充分就业等重要概念,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 教学重点: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几个概念和计算方法,充分就业的含义和失业的三种类型。 教学难点:国民经济循环恒等式。 教学课时:10 教学方法:讲解和经济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 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经济关系。这些总量经济关系主要有:国民收入,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投资量,失业率,货币流通量等等。在国民经济的这些许多总量中,国民收入是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总量。因此,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波动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的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因此微观经济学又叫价格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和概念基础上的,所以要研究宏观经济学运行关系,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 2课时)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一、GNP、GDP与NI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也称国民总产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在这里,最终产品是相对中间产品而言的。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的,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和消费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等。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或者说中间产品是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 例1:一个经济中,棉花的价值为2000万美元,棉花纺成棉纱后的价值为5000万美元,棉纱织成棉布后的售价为10000美元,棉布做成服装后的价值为15000万美元,这一过程为: 棉花——棉纱——棉布——服装——消费者 2000万 5000万 10000万 1.5亿 2亿美元 在这一过程中,棉花,棉纱,棉布都为中间产品,服装为最终产品,那么GNP为2.5亿美元。 例2:某农民去年收获稻谷10000斤,市场上稻谷价格为1.00元/斤。其中,3000斤稻 谷被该农民留下自己家人吃,5000斤稻谷被私人酒坊老板买去造酒销售,2000斤被市民买回家吃。那么该农民当年生产的GNP是多少呢?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和GDP是相同的概念,只是二者考察的标准不同。GNP是以本国国民为标准,而不管国民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是否来自国内或国外。而GDP是以本国国境为标准,而不管创造者是本国居民还是居民,只要是在本国境内实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都属于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不相等。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总支出和国民收入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利息率。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贴现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对)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对)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消费曲线位于45o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正数 B、0 C、负数 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A、20% B、80% C、30% 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b )。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b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c)。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b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a )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c )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_宏观经济学_课程教学改革_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Ξ □陈银娥,王毓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根据发达国家《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实际,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 改革中,应注意加强教材建设,选择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教材,而且要配合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引进版的教材;同时,应适当增加课堂教学时数,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安排测验,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此外,还需要有数学、经济学基本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课堂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0)02-0107-04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如一国G DP 、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学》也是我国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因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微观经济学》等其他同类课程相比,《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加抽象,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如何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即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研究包括张宝贵(2006),欧阳强(2007),李新宇(2009)等。也有一 些成果主要研究某种具体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如李艳丰(2009)具体分析了研讨式教学在本科《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笔者认为,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课堂上45分钟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材选择、课程安排等课堂之外的内容。同时,《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兼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的情况下,重点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院校《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本文将从课堂之外教学安排的角度,结合“M IT 开放式课程”中本科《宏观经济学原理》的课程设置,对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一、教材及阅读资料 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生使用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宏观分册);二是直接采用引进的外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如布兰查得、多恩布什、萨缪尔森等人编写的不同版本的《宏观经济学》;三是使用部分院校的自编教材,这些自 Ξ[收稿日期]  2010-03-01 [基金项目] 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创新探索” (立项编号为2008103) [作者简介] 陈银娥(1966-  ),女,湖南湘阴人,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社会福利等;王毓槐(1987-  ),男,湖北鄂阳人,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10第31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1No.2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1: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案例内容: 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一国某年的名义GDP为1500亿美元,当年的实际GDP为1200元,则GDP平减指数等于() A、125﹪ B、150 ﹪C、100﹪D、180﹪ 2、假如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元,若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90﹪的条件下,应增加投资() A、50亿元 B、500亿元 C、450亿元 D、540亿元 3、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均衡的货币量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4、引起IS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A、政府消减国防开支 B、对未来利润预期变得悲观 C、实际货币需求大于供给 D、其他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5、在IS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减少会引起() A、y增加,r上升 B、y增加,r下降 C、y减少,r上升 D、y减少,r下降 6、若支出乘数为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亿美元 A、左移10 B、右移10 C、左移20 D、右移20 7、()将导致LM曲线向右移 A、交易货币需求减少 B、投机货币需求增加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8、税收增加将使(),利率(),收入() A、IS曲线右移提高提高 B、IS曲线左移降低降低 C、IS曲线右移降低提高 D、LM曲线右移降低提高 9、在凯恩斯区域内()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10、反周期波动的财政政策为经济()时应()政府开支,()税收 A、衰退增加消减 B、高涨增加消减 C、高涨增加提高 D、衰退减少消减 11、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的意图是() A、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最新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品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结合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立足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目前宏观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难讲学生难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而缺少本土案例引入、课时少难以安排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完善教学材料的选择、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着手,以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用人招聘的选考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经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测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就业、收入及消费等问题。尽管本科阶段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不是太复杂,但理论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联系到一起,不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建立,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与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学生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明确西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侧重理论阐述,缺少本土案例引入 目前,涉及向应用型转型的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高校,这些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其中采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为教材的高校居多[1]。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叙述清晰,比较符合国内本科生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理论的抽象,内容间逻辑较为严密,同时又缺乏案例的引入,形式呆板,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觉有些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这本教材对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涉及较少,理论更新较慢。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1.MULTIPLE CHOICE. Choose the one alternativ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or answers the question. (1 point each,40 points total)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parts of the business cycles? 1) _______ A) inflation and recession B) peak and potential GDP C) real GDP and potential GDP D) recession and expansion 2) Macroeconomic policy tools include 2) _______ A) unemployment policy and inflation policy. B)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C) monetary policy and unemployment policy. D) fiscal policy and unemployment policy. 3) Fiscal policy involves 3) _______ A)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s to influence the level of GDP. B) the use of tax and money policies by government to influence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s. C) the use of tax and spending policies by the government. D) decreasing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Reserve in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economy. 4) Fiscal policy might be used to increase long-term growth in real GDP by 4) _______ A) motivating an increase in investment. B) encouraging saving. C) reducing unemployment. D) Both answers A and B are correct. 5) When U.S. imports exceed U.S. exports,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s 5) _______ A) a decrease in potential GDP. B) a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C) inflation. D) an international deficit. 6)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income is 6) _______ A) proprietors' income. B) corporate profits. C) 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 D) net interest.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ransfer payments is included in GDP? 7) _______ A) veteran's benefits B) welfare payments C) Social Security payments D) none of the above 8) Net domestic product equal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minus 8) _______ A) depreciation. B) net exports. C) inflation. D) investment. 9) U.S. investment is financed from 9) _______ A) private saving,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and borrowing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宏观经济学》期末模拟试题(B卷)

2012-2013学年《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此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有形产品 B 无形产品 C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D 不能确定 2.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 以上全对 3.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9.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0.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 A 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储蓄倾向 11. 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2.自然失业率() A 恒为零 B 依赖于价格水平 C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1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14.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将使()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1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C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 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16. 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如何变化(A ) A. 下降、增加 B. 上升、增加 C. 下降、减少 D. 上升、减少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期末 考试重点 https://www.doczj.com/doc/1e1666592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单选20 判断|名词解释(提过的名词解释)10 计算(两大题 30分)细致分步给分公式 论述 40分(2大题)有把握画图 课后习题 ppt习题 第23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答: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 GDP 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 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列出 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 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 NX )。 (1)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2)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 厂。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 了一艘潜艇。 (4)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与

劳务(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 了净出口。 2.名义 GDP和真实GDP怎样区分 答:名义 GDP:用当年的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 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名义 GDP 并不能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它没有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它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3.GDP 平减指数(定义、计算) 答:GDP 平减指数是名义的 GDP 和真实的 GDP 的比率,它是经济学家用来考察经济平均物价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真实GDP)*100 第24章 1.消费物价指数CPI(计算、步骤、存在问题、(数据问题)怎样利用CPI 进行货币的转换)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用公式来表示即为: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100 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1)固定“篮子” 劳工统计局通过调查消费者找出普通消费者“购物篮”中的物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