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当前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和走向

分析当前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和走向

分析当前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和走向

B10100312 陈曦瑶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仍有不少敏感问题使得中日在友好交往中遇到阻碍。中日之间的关系发展想要和谐顺利,中日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一)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敏感的政治问题。如何让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构成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可以看到,战后的日本政府从未对其侵略中国的历史有过正确的认识,更为对受其侵略的国家真诚的认过罪,而是一直顽固的坚持不承认侵略的观点。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较之前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根本没有对侵略战争进行真正的、彻底的反省和道歉。中方历来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清晰表明了立场,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但前提是必须正视和承认历史。然而,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仍时有发生,比如:歪曲历史教科书宣传反动史观、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等,这些连续发生历史教科书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形成严重干扰。中方对此及时进行了必要斗争,表示日本政府要以实际行动履行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和承诺,并对极少数右翼分子严加约束,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政治保守化思潮下,日本出现了参拜靖国神社热,从1997年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日本右翼势力进一步谋求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从2001年至2006年,小泉首相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导致中日关系降至最低点。对此,我的理解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前事”,不应忘记,不能不说,但绝不会报复日本。正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所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忘记日本的侵华史,不能忘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最大、占地最广,使我民族在物质上、精神上最严重的伤害,我们不能妥协也绝不同意日本否认历史的行为,对历史问题保持时刻清醒的头脑,正确应对各种问题,为保卫国家尊严历史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近年来成为中日交往之间重要的敏感问题。此前,日本一直很谨慎的处理台湾问题,但近年来,无论是在日本政界还是学界,亲台势力不断扩大,日本国内出现了要求重新定位日台关系的、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氛围。日本积极插手台湾问题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有日本国内因素与台湾当局的迎合,也有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更有“中国威胁论”

这种荒诞说法的迭起,当防范中国成为日本对华政策的重要内容时,台湾在日本对华战略中的价值迅速上升,日本也越来越将台湾作为对付、抑制中国的筹码。

1994年,日本“山村内阁”不顾中国政府反对抗议,允许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入境。

1997年,日美确立防卫合作新指针,指出日美军事防卫范围包括日本的周边事态。2001年,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加强了对中国台海局势的干涉。

2001年4月,日本政府再次不顾中方的反对,允许李登辉访日。

2005年,日本政府开始对1999年制定的《周边事态法》进行修改,新版本明确把台海地区包括在日本的周边范围内。

2006年,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又对二战时期对台湾实行的殖民统治大放厥词。

对于台湾问题的发展,我认为台湾问题在今后不会有太激烈的冲突。因为日本和台湾的关系始终都是在中日关系的大框架之内,日本的对台政策受诸多因素影响。且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也明确表示不会搞“两国论”,不搞“台独”,所以目前看来,台湾问题虽然长期存在,但不太可能会掀起大的风浪。

除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还存在着其他敏感问题,比如,钓鱼岛问题、日美同盟新一轮强化问题、战争赔偿问题、关于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光华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中日之间友好交往的阻力。

纵观历史发展,中日关系是复杂的,然而,在存在许多的敏感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两国未来的发展问题。在中日两国关系经历小泉政权时期的阴霾之后,终于迎来了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福田首相的迎春之旅,特别是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把2008 年中日关系的发展推上了高潮。

可见,中日关系发展的走向是积极、友好的。

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并正确应对,中日两国之间必须共同构筑21 世纪中日两国的新型关系。古往今来,中日有着二、三千年的文化交流史。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40年间,是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得最好的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科技大国,两国目前处于真正平等、相互平视的状态。中日双方需要改变观念,学会真正平等和睦直处,学会在长期矛盾、摩擦中,妥善处理好关系,在互利基础上达到双赢。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互相扶持共同发展才是重中之重。近代以来,日本发展迅速,是亚洲唯一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战后的复苏,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与奋斗。两国没有任何理由不

友善共处。中日关系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得到的发展不言而喻。

在政治上,两国政府间的往来频繁,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一直持续不断,中国领导人也多人多次访日,构筑了两国新型关系。两国建立的一系列机构和机制,如“中日友好世纪委员会”、“政府成员会议”、“副外长定期会议”、“中日友好交流会议”、“民间人士会议”等机构、制度和对话渠道。中日双方确认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四原则,即“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相互信赖”原则。这些均有力地保证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两国在东北亚、东亚区域性组织中共同协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经济上,中日关系尤为密切。数据显示,日本作为中国贸易伙伴,连续11年(1993—2003 年)高居对华贸易国的首位,对华投资也持续大幅度增长,只是2004 年才落在欧盟之后,屈居次位。中国也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贸易伙伴国。两国经贸关系正以不可阻扼之势、平等互利地迅猛发展。中日双方进出口贸易额,连创高,1972 年仅10·2 亿美元,1997 年猛增为638 亿美元,增长58 倍,新世纪更大增,2004 年两国贸易额又以1680 多亿美元的数字再创新高,2005 年估计将突破2000 亿美元大关。日本也是对华经济援助最大、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受到日本国家政府开发援助(ODA)一直是居于首位,只是近年才逐渐退居次位、三位和四位。

在文化交流上,更是以有史以来的广泛开发迎来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三次高潮。1979 年两国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以来,一直保持着民间、政府、地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泛深入合作交流的喜人局面。民间的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互利互信在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这些成果都是十分宝贵,值得珍惜和发扬的。“以民促官”的良好模式将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增进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

中日双方承认并应能冷静对待中日关系中的一切问题,双方都能明确认识到“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压制准,更不可能征服谁”。双方都应以国家、民族的利益安全和尊严为重要原则。

对此,我们必许一直保持头脑的清醒,明确中日关系发展的利弊,深知一个道理,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的时代潮流和主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