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最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1.人力资源服务是未来人才配臵的新武器 (3)

1.1.市场环境改变,人服迎来春天 (3)

1.1.1.中国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结构性短缺 (4)

1.1.2.经济转型,“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 (5)

1.1.3.政策利好,驱动发展 (7)

1.2.横向整合+纵向延伸,人服未来精彩纷呈 (9)

1.2.1.横向整合:外包+IT+咨询 (10)

1.2.2.纵向延伸:专+精+深 (11)

1.3.产业链升级:互联网+信息化 (11)

2.六大子行业-竞相绽放 (13)

2.1.乱花渐欲迷人眼,人服业内草纷纷 (13)

2.2.百花齐放,人力外包独领风骚 (16)

2.2.1.世纪末年分三国 (17)

2.3.在线招聘,柳暗花明又一“春” (19)

2.4.灵活用工——后起之秀 (21)

3.人力资源服务在发达国家被普遍利用 (23)

3.1.历坎坷,瑕终不掩瑜 (24)

3.2.人服霸主:美国 (25)

3.3.日本——劳务派遣是未来趋势 (29)

3.4.瑞士德科(Adecco)——人力资源领航者 (31)

3.5.借镜观形,中国人服行业从1.0 到2.0 (32)

4.人力资源服务标的稀缺,国改春风或携龙头而来 (34)

4.1.兰生股份-改革春风带来新活力期 (34)

5.投资建议 (37)

6.风险提示 (38)

1.人力资源服务是未来人才配臵的新武器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主要为人才及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优化配臵。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初步打破计划经济的人力资源配臵模式,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萌芽初现;随着市场配臵改革的进度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逐渐形成;如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5-10 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人服市场。

1.1.市场环境改变,人服迎来春天

近年来中国人服市场发展势头强劲,这受益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改变以及近年来的经济转型。计划生育实施后,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近年来老龄化现象愈加突出,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结构性供给短缺。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民营企业日渐繁荣,国企改革提速,新常态下人力资源优化配臵的需求不断提升。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截至2014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5万家,从业人员40.7万人,行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8058亿元,较2013年增长16.03%。而人服市场的规模远不止如此,根据三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至2020 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预计达到50 万人,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将形成20家左右的行业领军企业。

现阶段中国人服市场仍处于产品同质化和粗放型比较严重的初级阶

段,没有形成一些知名的国际人力资源品牌,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一定差距,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Hroot 预计,2015-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发展,复合增速达17%。

图 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2A 2013A 2014A 2015E 2016E 2017E 2018E 2019E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亿元)

1.1.1. 中国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结构性短缺

廉价劳动力的数量时代已经远去,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追求质量。人口红利作为支撑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正在逐渐消失。自2011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首次下降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下降。其中,60到64岁以上的劳动人口占比逐年上升,15到35岁的青壮年人口占比则逐年减少。与此同时,65岁以上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事实上自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从1979年的 1.2%降至2014年的0.5%。可以预见,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和平稳的死亡率会导致人口“金字塔”重心的不断上移。这意味着中国的劳动人口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劳动力供给已呈下降趋势。

图2: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连续四年下降 图3:计划生育实施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

图4:2014年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在35岁左右图5:2030年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将“上移”

1.1.

2.经济转型,“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

经济转型、产业优化为人服发展提供了沃土。继2012 年中国第三产

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服务业在中国经济总量的占比在2015 年

进一步提高到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正加快由

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与此同时,城镇化脚步加快,民营企业

日渐繁荣,国企改革不断提速,企业愈加需要专业、匹配的人才,尤

其是中高端人才力量,人力资源的有效配臵显得越为重要。中国劳动

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结构性供给短缺的现象。

因此,对已有劳动力人才的挖掘十分关键。

图6:第三产业占中国GDP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图7:第三产业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图8:近年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图9:近年就业人口集中在城镇

图 10:2001-2014 期间中国劳动力需求 / 供给比例逐渐上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需要专业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力量。国有企业运营逐渐市场管理化,现阶段较少使用除劳务派遣外的人力资源服务的模式将发生改变,国企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要求逐步增强,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逐步扩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三板改革、税务优化、贷款倾斜等政策红利大力鼓励了中小微企业、民企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企在做大做强的进程中对人才的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高端业务方面的需求将越发迫切。除此之外,跨国企业全球战略调整、合并整合、中国内地布局将进一步加快,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高端业务方面将带来新的需求。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中国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促使人才资源总量从2008年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

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过剩产能将被淘汰,中国的粗放型产业扩张格局将得到改变,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结构亦将发生变化,专业化分工将成为趋势,对中高端人才访寻业务、招聘流程外包服务和灵活用工业务的认同和需求会有极大提高。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政策也将进一步增加人才流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给人服机构带来发展机会。

1.1.3.政策利好,驱动发展

政策红利频频出台,人服发展后劲强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经济转型与产业深化方面将大有作为,政府正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以期发挥其人才配臵和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章,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支柱之一。同年3月,《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人才服务业”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要“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臵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2011年,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列入国家产业目录,人力资源服务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将人才资源服务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一环,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2014年底,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明确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政策文件,明确了行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亦如火如荼,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总体目标,内部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外部增强国际影响力,服务决策是根本,适度超前是关键,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发展前提,建设高质量智库是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发挥思想库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出台,11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批25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确定。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党政军系统智库迅速发展,中国智库体系初步建立;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首批民间智库相继成立,中国智库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等高校智库蓬勃兴起,中国智库体系基本成型;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前夕,中国社科院实现功能转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一批民间智库大量涌现,中国智库开始

寻求转型;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25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

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家开始大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表2:近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政策梳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