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洁净煤技术发展综述

洁净煤技术发展综述

洁净煤技术发展综述
洁净煤技术发展综述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

传统意义上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煤炭的净化技术及一些加工转换技术,即煤炭的洗选、配煤、型煤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国外煤炭的洗选及配煤技术相当成熟,已被广泛采用;目前意义上洁净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等等。它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总称,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我国国情,洁净技术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

《洁净煤技术》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技术刊物。主要刊载煤炭加工(洗选、型煤、水煤浆、配煤、煤泥利用),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流化床技术、粉煤燃烧、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矸石发电),煤炭转化(气化、液化、焦化、燃料电池),污染控制与废弃物管理(土地复垦、烟气净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矿区污染治理)等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国外技术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文章。 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煤炭系统著名的技术类期刊。

《洁净煤技术》杂志社主营业务:①编辑、出版《洁净煤技术》期刊;编辑、出版书籍、增刊、专刊;②为矿山设备提供科学研究、设备选型、专题调研、专家咨询等咨询服务;为矿山设备、技术应用提供广告策划宣传、企业产品鉴定、推介(策划与发布)服务;③举办专业或专题技术培训、学术研讨会;承办、宣传、协办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相关领域展会;④承包各类系统数据集成信息化项目;承担循环经济、企业管理、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经济咨询业务;⑤承担煤炭企业技术咨询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煤炭企业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等。

编辑本段技术工艺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直接烧煤洁净技术

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原煤洗选采用筛分、物理

选煤、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方法,可以除去或减少灰分、矸古、硫等杂质;型煤加工是把散煤加工成型煤,由于成型时加入石灰固硫剂,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烟尘,还可节煤;水煤浆是先用优质低灰原煤制成,可以代替石油。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流化床又叫沸腾床,有泡床和循环床两种,由于燃烧温度低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煤中添加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炉渣可以综合利用,能烧劣质煤,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先进燃烧器技术是指改进锅炉、窑炉结构与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技术。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消烟除尘技术很多,静电除尘器效率最高,可达99%以上,电厂一般都采用。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浆状石灰喷雾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干燥颗粒硫酸钙,用集尘器收集;湿法是用石灰水淋洗烟尘,生成浆状亚硫酸排放。它们脱硫效率可达90%。

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煤的气化技术,有常压气化和加压气化两种,它是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通过气化剂(空气、氧气和蒸汽)与煤炭反应生成煤气,煤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用空气和蒸汽做气化剂,煤气热值低;用氧气做气化剂,煤气热值高。煤在气化中可脱硫除氮,排去灰渣,因此,煤气就是洁净燃料了。②煤的液化技术,有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然后再把煤气液化,如煤制甲醇,可替代汽油,我国已有应用。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比如直接加氢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或煤炭与渣油混合成油煤浆反应生成液体燃料,我国已开展研究。③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先把煤制成煤气,再用燃气轮机发电,排出高温废气烧锅炉,再用蒸汽轮机发电,整个发电效率可达45%。我国正在开发研究中。④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当燃煤得到的高温等离子气体高速切割强磁场,就直接产生直流电,然后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发电效率可过50%~60%。我国正在开发研究这种技术。

编辑本段开发应用

为了减少直接烧煤产生的环境污染,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国外的煤炭气化、液化以及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通过实施洁净煤技术,煤矿企业在经济上增加盈利,环境由此得到改善,使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我国是烧煤大国,70%以上的能源依靠煤炭,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有更重要意义。

一、洁净煤技术的由来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源作为基本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每日每时不可或缺的。历史发展表明,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内,作为矿物燃料的煤炭逐渐取代人力、畜力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由资源条件决定的,在世界范围内,煤炭资源相对于其它化石能源要丰富得多。中国一次商品能源以煤为主。煤炭提供了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商品能源和60%的化工原料。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能源的主角是煤炭。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消费国,已探明的储量为9183亿吨,折合标准煤计算,占已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资源总储量的90%,在一次能源总消费中,煤炭占76%。煤产量的80%直接用于燃烧,其中发电厂用煤量大于总产量的30%。由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地位不会改变。

煤炭作为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存。煤炭在开采中排放的甲烷(又称煤层瓦斯或煤层气)与二氧化碳、氯氟烷烃等气体在大气层中形成温室效应。甲烷虽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占第二位的重要温室气体,但其效能比二氧化碳大20—60倍。甲烷是一种短寿命的气体,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只有8—12年,而二氧化碳则超过200年,所以与甲烷有关的气候变暖是在其散发后几十年内完成的,而二氧化碳则在几百年内逐渐实现。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导致平流层中臭氧的减少,使辐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增加,诱发皮肤癌,使皮肤晒黑而老化,引起眼疾、雪盲等危害人类健康。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遗弃的大量矸石、排出的矿井水(分别为高矿化度、酸性、高悬浮物,有的还有放射元素),都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煤燃烧后进入大气的悬浮粒子总量包括灰粒子、微量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烟等,它是我国大气中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威胁最大。微粒的排放量取决于煤的灰分含量、燃烧温度和锅炉烟道气压力。微粒浓度高会引起或促成慢性哮喘和其它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粉尘和特细粉尘状悬浮粒子总量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它更易被吸入肺内,特细粉尘含有最多与煤燃烧有关的有毒元素或致癌元素,如氢离子、微量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目前的污染控制设备尚很难去除特细粉尘微粒,属世界性难题。

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二氧化硫污染是一种低浓度的长期污染,对生态环境是一种慢性、叠加性的长期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与呼吸器官作用,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疾病,如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此外,植物对二氧化硫特别敏感,主要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物体,如果其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本身自解机能(即阀值浓度)时,就会破坏植物正常生理机能,使光合作用降低,生长缓慢,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严重时则枯死。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催化氧化等过程形成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森林、湖泊、农业生产、建筑及材料造成危害也极大。酸雨是跨界的污染问题,随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增长,这些氧化物与氧结合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离子,如遇水雾就会形成酸雨和酸雾。

毋庸讳言,传统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技术以及不加限制的消耗矿物能源确实极大地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诱发温室效应、酸雨,引起疾病、农业减产甚至带来更加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煤炭84%用于燃烧,目前居主导地位的、相对落后的燃烧方式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全国SO2和烟尘的80%为燃煤产生;同时在煤炭开采中造成地面塌陷、污染和流失了大量的地下水、向大气排放CH4等。

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出路就在发展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英文Clean Coal)一词是80年代初期美国和加拿大关于解决两国边境酸雨问题谈判的特使德鲁?刘易斯(Drewlewis,美国)和威廉姆?戴维斯(William Davis,加拿大)提出的。1986年3月美国率先推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到1994年9月已进行五轮竞争性项目征集。共优选出45个商业性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71.4亿美元。投资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政府资助比例平均约为35%左右)。

欧共体推出的未来能源计划的主旨是促进欧洲能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煤炭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欧共体能源研究、技术开发示范(RTD)计划行动主要涉及下列领域:改善能源转换利用;可再生能源;核安全;核聚变。目前在改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研究开发中优先考虑的是减少污染排放及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正在研究开发的项目有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煤与生物质及工业、城市或农业废弃物联合气化(或燃烧);固体燃料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等。主要目标是使燃煤发电更加高效、洁净,减少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以石油为主要一次能源,但消费的石油全部依靠进口。为摆脱对石油的过分依赖,近年来日本开始较大幅度地增加煤炭的消费量,将以煤代油作为日本能源的基本政策之一。但是,日本的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增加煤炭消费量的关键是控制燃煤污染。因此,日本在1992年制定的第9次煤炭政策中规定,洁净煤技术是日本煤炭科研的重点。1995年在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内组建了一个“洁净煤技术中心”,专门负责开发下个世纪的煤炭利用技术。其目标是在下个世纪大幅度提高燃煤发电的比重,又不使排污超标。日本的洁净煤技术开发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一是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如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发电技术等。二是进行煤炭燃烧前后净化,包括燃前处理、燃烧过程中及燃后烟道气的脱硫脱氮、煤炭的有效利用等。

中国多年来围绕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减轻燃煤引发的环境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起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转变,洁净煤技术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措施之一得到党、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洁净煤技术在中国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根本性的转变,靠牺牲资源和环境、通过高消耗和先污染后治理来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已导致当今世界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环境威胁,使人类在逐渐滑向环境灾难的境地。因此,应以可持续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协调起来,从而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未来能源应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生物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开发中的可控核聚变能等新能源。但以化石能为主的能源格局相当时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正是在通往未来能源的过渡时期内切实有效的现实选择。

二、洁净煤技术的概念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CCT)一词来源于美国,1980年列入了能源词汇。它是针对使用煤炭对环境造成污染所提出的技术对策,是最大限度利用煤的能源,同时将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小限度的技术方案。从概念上说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结合为一体,成为能源工业中国际高新技术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分类,大致可分为三

类:

第一类是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转化技术。包括煤炭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如型煤、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气化等。

第二类是煤炭燃烧技术。主要是洁净煤发电技术,目前,国家确定的主要是循环流化床燃烧、增压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超临界机组加脱硫脱硝装置。

第三类是燃烧后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炉内喷钙法、喷雾干燥法、电子束法、氨法、尾部烟气、海水脱硫等多种。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脱硫工艺。

三、国内外洁净煤技术发展动态

l 、洁净煤技术国外发展概况

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世界性石油危机后,成为了各国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的战略研究重点。各发达国家在开发、制定和执行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程序上通常分为两个层次,即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发展常规技术和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启动分期完成。常规的应用技术中有煤的洗选燃烧利用技术,高新应用技术中有新型发电系统、煤的气化、煤的液化新工艺等。

美国在洁净煤技术研究和开发上,注重节能使用与清洁燃烧技术并举,1986年3月美国率先推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提出了严密的洁净煤技术计划,开展了4项相关技术的研究:

(1) 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流化床燃烧-CFBC,改进燃烧和直接燃煤热机);

(2) 环境保护设备(NOX 与SOx控制);

(3) 煤炭加工成洁净能源技术(洗选、温和气化、液化);

(4) 工业应用(炼铁、水泥及其他行业控制硫、氮、灰尘排放和烟气回收洗涤等)。已有13项取得初步商业化成果。欧共体国家正在研究开发的项目有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煤和生物质及废弃物联合气化(或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固体燃料气化与燃料电池联合循环技术等。日本近年来开始较大幅度的

增加煤炭的消费量,发展洁净煤技术成为热点。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1)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技术,如I GCC、CFBC和PFBC;(2) 脱硫、脱氮技术,如先进的煤炭洗选技术,氧燃烧技术,先进的废烟处理技术,先进的焦炭生产技术等;(3) 煤炭转化技术,如煤炭直接液化,加氢气化,煤气化联合燃料电池和煤的热解等;

(4) 粉煤灰的有效利用技术。

各国开展洁净煤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促进了能源行业和煤炭加工利用的科学技术进步,并有实质性收益。对一些新开发的项目,如新型发电、气化、液化、水煤浆,有不少由国家支持建立商业性示范工程。从长远发展,特别是21世纪中期以后,这些技术会逐渐显现出优势。

2、洁净煤技术国内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转变,洁净煤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措施之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1995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洁净煤技术推广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并于1997年6月获国务院批准。近10年来,我国围绕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涉及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等领域的研究,中国洁净煤技术计划框架涉及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大致包括十项技术,即:煤炭洗选、动力配煤、型煤、水煤浆;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增压流化床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工业锅炉和窑炉。

(1)选煤技术国内自行研制的设备已基本满足400万t/a以下各类选煤厂建设和改造需要,有些工艺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国有大中型选煤厂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已由过去单纯的注重降灰转为降灰与脱硫并举及回收洗矸中的黄铁矿。目前(3NWX1200/850)无压重介质旋流器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使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研制成功、分选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果。

(2)动力配煤技术自70年代末我国分别在煤炭系统、燃料流通系统、电力系统等开展和建立了动力配煤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均是利用各种煤在性质上的差异,相互“取长补短”,最终使配出的动力煤在综合性能上达到“最优状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将二种以上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煤按一定比例掺配加工而成的混煤,是通过物理手段人为加工的一个新“煤种”。同时,可使煤的质量稳定,

在工业锅炉、窑炉中燃烧时可取得一定的节煤效果。目前,煤炭系统正在开发的配煤场有杭州煤场、株州选煤厂煤场、重庆煤场、安徽蚌埠煤场、上海燃料总公司、佛山市燃料公司、无锡市燃料公司、天津市煤建总公司、北京煤炭1—4厂等均初步建立起动力配煤生产线。

(3)型煤技术我国民用型煤目前年产量约5000万t,大中城市普及率60%,以蜂窝煤、煤球为主。工业型煤分为化肥造气型煤和锅炉燃料型煤,年产量约2200万t。目前化肥造气型煤主要是石灰碳化煤球。由于技术、价格、市场等原因,锅炉燃料型煤工业化推广较慢。

(4)水煤浆水煤浆是七十年代兴起的煤基液态燃料,可作为炉窑燃料或合成气原料,具有燃烧稳定,污染排放少等优点。国家经过“六五”以来研究、开发,在制浆、运输和燃烧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建成9座水煤浆厂,总生产能力176万t/a;在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工业窑炉进行了水煤浆示范燃烧;水煤浆作气化炉原料在鲁南化肥厂应用于生产;矿区高、中灰煤泥制浆和35t/h锅炉燃烧技术通过鉴定。目前进行水煤浆技术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

(5)循环流化床(CFBC)CFBC锅炉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脱硫率可达到98%,NOX、CO低排放,是重要的节能和洁净燃烧技术。我国的CFBC技术开发工作始于八十年代中期,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组织开发研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分别于九十年代相继投入运行,最大容量达75t/h。主要技术类型有:百叶窗式、热旋风筒式、平面流分离器式等。目前国内已具备设计、制造75t/h及以下的小型CFBC锅炉的能力,但在工艺及辅机配套、连续运行时间、负荷、磨损、漏烟、脱硫等技术方面还有待完善。国内已基本具备设计、制造50MW CFBC锅炉的能力。

(6)增压流化床(PFBC)到“八五”末期,由东南大学等单位研究开发的PFBC-CC示范试验装置(15 MW)在徐州贾旺电厂建设之中,容量是国外最大容量的1/25。大型商业化PFBC机组的高温烟气净化技术及设备、大功率高初温燃气轮机技术、控制技术等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

(7)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IGCC发电技术通过将煤气化生成燃料气,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其尾气通过余热锅炉生产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使燃气发电与蒸汽发电联合起来,发电效率达45%以上。我国IGCC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经历了约二十年,一些单项技术如气化炉、空分设备、煤气脱硫、余热锅炉等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八五”期间与美国德士古(Texaco)公司等合作,完成了水煤浆加压气化200M W和400MW等级的IGCC预可行性研究。

(8)煤炭气化国内气化技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工业行业和民用燃气,以UGI、水煤气两段炉、发生炉两段炉等固定床气化技术为主。近年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置,如山西化肥厂等引进加压鲁奇炉;鲁南化肥厂等引进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技术;上海焦化厂引进U-GAS气化炉。水煤气两段炉或发生炉两段炉也有引进,用于制取工业燃气或城市民用煤气。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开发了 f 0.3m、f 1. 0m灰熔聚粉煤气化试验装置,目前100t/d工业示范项目还在进行。煤科总院北京煤化所开发了f 0.3m加压粉煤流化床气化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中国矿大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经过多年开发,1995年~199 7年在唐山刘庄矿进行了工业产气试验,煤气供附近陶瓷厂燃用。该项目采用“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地下气化”技术,可产出空气煤气或水煤气。

(9)煤炭液化国内煤科总院北京煤化所于80年代建立了2套0.1t/d的小型连续液化试验装置和1套液化油加氢连续试验装置,对几十种中国煤作了评价试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于“75”期间完成了100t/a间接液化中间试验,“85”期间进行了2000t/a的间接煤液化工业试验。1997年,中德合作云南先锋褐煤液化厂、中美合作神华煤液化厂、中日合作黑龙江依兰煤液化厂3个可行性研究项目分别签字。同年,在德国DMT 公司的200kg/d装置上对先锋煤作了试验,油收率达53%;美国HTI公司对神木煤进行了30-50kg/d试验,粗油收率达63%;北京煤化所对依兰煤进行了100kg/d试验,50t煤样和2t催化剂样品已运至日本。

(10)工业锅炉和窑炉随着省煤器和锅炉分层装置改进,国内工业蒸汽锅炉的结构趋向合理,热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业炉窑方面,出现并开始进行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技术)、纯氧或富氧燃烧节能技术、高固气比悬浮预热预分解水泥生产技术、余热(废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局部应用。

四、我国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现状与主要问题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能源结构特点,进行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和烟尘净化等领域的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可以作为我国节能技术研究方向的参考。但是,发达国家煤化工走规模化、技术设备走高精端的道路,由于煤炭作为一次能源使用所占的比例较小,通过高投入解决几个关键技术点,从而实现煤炭的高效利用的目标相对容易。

中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洁净煤技术。我国于1994年成立了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5年成立了国家洁净煤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 10年发展纲要》。1997年、1999年,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地主办了两届洁净煤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我国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方面有显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深加工有所进步,煤炭入洗比重逐年提高;工业型煤和水煤浆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始起步,已有示范性项目投入使用;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气已成为城市民用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煤炭液化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煤炭液化商业性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

但是我们还存在很多客观的、特有的问题。我们的现状和问题是:

1、选煤技术发展缓慢,煤炭实际入洗比例低。

煤炭经冼选后可显著降低灰分和疏分的含量,减少烟尘、SO2等污染物的排放,促进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目前发达国家原煤洗选率为50%~90%,选煤技术已广泛应用。我国己建选煤厂人选能力约5亿t,但是煤炭实际入冼比例仍比较低(20%~30%)。平均厂型小、设备可靠性差等导致选煤成本偏高,这是制约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2、当前的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技术涉及的应用范围小,直接燃烧仍比例大。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每年仅以燃烧方式消耗的煤就达11亿t,占煤炭年总产量的80%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约占75%,而其中全国的工业锅炉(约46万台)、工业窑炉(1 6万座)年耗煤量就达4亿t,占直接燃烧方式耗煤量的1/3还多。尽管我们很多洁净煤技术实际上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煤炭散烧问题,但是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在发电领域,全国的46多万台工业锅炉、16万座工业窑炉煤炭、还有较大比例的发电厂链条锅炉还是采用煤炭散烧的方式在运行,国家原煤直接燃烧的比例一直没有明显改变,其关键原因是没有开发出适合于中国特点的、易于推广普及的关键性的高效节能技术。在配煤和型煤应用推广中,缺少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节能显著的技术支撑,动力配煤和型煤的推广一直举步维坚。

3、煤炭转化技术领域,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的煤炭气化技术水乎还较低,目前采用的工艺主要是固定床常压气化工艺,采用的炉型多为混合煤气发生炉、水煤气发生炉等,效率不高。近年来,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已有一些企业采用新的气化炉技术。在水煤浆气化领域,我国积累了较多研究开发经验,特别是在"新型(多喷嘴对置)水煤浆

气化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炭直接液化、液化油提质加工和分析检验实验室,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从煤一直到合格产品的全流程已经打通,为建设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但这些领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真正产业化还有距离。

同时,应当看到,我国在洁净煤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存在其他许多问题,主要是我国洁净煤技术层次不高,还没有形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法规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力量不集中,资金筹集渠道不畅。洁净煤技术是从煤炭开采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的总称,是一个集煤炭加工技术、煤炭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以及污染控制技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将洁净煤技术应用到煤炭加工、使用、转化的实践中,通过法规、政策、税收、信贷等措施,促使形成市场利益推动机制,推进洁净煤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效利用煤炭、减少环境污染的系统工程。没有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洁净煤技术难以迅速推开,甚至会夭折。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洁净煤技术发展的关键。

五、推进我国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建国以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一直占63%—70%之间。从我国富煤贫油的资源结构、现实国力和战时经济安全保障来看,在新世纪的相当长时间内,主要能源仍将是煤炭。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赋存有限,水能和核能的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新能源的开发尚需时日。在最近完成的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中,20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到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重不会低于50%。

中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这是难以为继的。必须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进一步发展水电和坑口大机组火电。”随着能源科技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质能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所以,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我国的长期任务。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以及洁净煤技术产业化进程滞后,导致了我国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相当严重,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已解决了煤炭的供应问题,并连续几年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状况,煤炭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建议》,以此为指导,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努力使煤炭工业发展成为社会效益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相统一、环保要求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相一致的新型煤炭工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后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产品的市场参与程度将取决于我国洁净煤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速度。因此,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促进煤炭深度加工、洁净燃烧、提高效率、减少污染,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这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予以考虑,在我国现有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上,瞄准国际洁净煤高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重点突破在我国涪净煤技术领域中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高技术。因此,今后要着重做好以下7方面的工作。

(1)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彻底改变煤炭利用高污染、低效率的局面。

(2)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以油、气代用品为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振兴装备制造业,在高效洁净煤发电、煤液化、气化和联产技术实现突跛。

(3)选择能主导21世纪初、中叶(2001~2050)我国煤炭、电力产业、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关键高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一煤气化技术和多产品联产技术,进行攻关,以取得重大突破。

(4)在以缓解油品短缺为主要目的并能在数年后形成重大产业的煤炭液化技术上取得重点突破。

(5)既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合作和再创新,又要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远近结合,高起点、快速掌握和发展洁净煤利用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洁净燃煤联合循环、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和燃煤电站烟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

(6)重在鼓励创新,产生原创性成果,探索最终实现近零排放的洁净煤技术,同时吸引、培养和发现人才,部署洁净煤新技术研发项目。

(7)一定要建立推动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机制、金融机制、市场机制和推广机制。政府职能部门不能

把推广停留在口头上和文字上。

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我国现在和将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它耍经历长期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历程中,各种新技术将不断涌现,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洁净煤高技术产业的生长点。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与产业化不仅会自身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也将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多种技术选择,对我国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通过国家洁净煤高技术计划的实施,不仅会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和发明专利,还将凝聚、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沽净煤技术研究与开发队伍,建立与完善一批研究开发与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国今后在洁净煤技术领域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逐步实现从技术的引进国向技术的输出国的根本转变。

附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报》

2、《防止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司长祝兴祥

3、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在全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洁净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东南大学动力系热能所,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蔡宁生*)

5、洁净煤技术亟待大力推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教授吴永宽)

6、浙江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人民日报2003-3-20 第四版记者江南)

7、生产供应清洁燃料保护和改善环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局级调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乔映宾)

8、实施洁净煤战略是煤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濮洪九

10、未来电力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 ; ; ; (郑健超电力科学研究院)

11、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进展和前瞻(洁净煤电子商务网摘)

12、我国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路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玉琪)

13、中国火力发电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张晓鲁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环保部主任)

14、论洁净煤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牛国元)

最新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对液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描述;将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归纳;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在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纯水液压传动、电液集成块等四方面做了合理的展望。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趋势 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其地位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1]。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2 液压传动的发展简史 液压传动是根据17 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 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 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2]。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 多年。在1955 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质量比和大功率的特点,从而广泛运用于武器和各工业部门及技术领域[4]。 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3.1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 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 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

目录 1 总论 (1) 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 (1) 1.2工作制度 (1) 1.3矿区及厂址概况 (1) 1.4原料煤矿井概况 (1) 1.4.1交通位置 (1) 1.4.2 地形地貌 (1) 1.4.3 水系 (1) 1.4.4 气象 (2) 1.4.5 地震情况 (2) 1.4.6 工程地质概况 (2) 1.4.7 煤质特征 (2) 1.5选煤工艺 (3) 1.6产品品种和用途 (3) 1.7供水、供电 (3) 1.7.1 供水 (3) 1.7.2 供电 (4) 1.8选煤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 选煤工艺 (6) 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 (6) 2.1.1煤质资料的审查及分析 (7) 2.1.2两矿井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分级讨论 (14) 2.1.3 煤质资料综合校正 (21) 2.2选煤工艺的初定和技术经济比较 (27) 2.2.1 初步选定的方案分析 (27) 2.2.2 方案的预测 (28) 2.2.3 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39) 2.3选定流程的介绍及流程计算 (42) 2.3.1 三产品旋流器混合入选—粗煤泥回收—直接浮选联合工艺的论述 (42) 2.3.2 设计工艺流程的整体描述 (44) 2.4流程计算 (45) 2.4.1 数质量流程计算 (45) 2.4.2 介质流程计算 (45) 2.5设备选型及计算 (56) 2.5.1 选型与计算的原则和规定 (56) 2.5.2 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57) 2.6选煤工艺布置 (64) 2.6.1 总平面布置 (64) 2.6.2 原煤受煤 (64)

2.6.4 主厂房 (64) 2.6.5 产品仓 (66) 2.6.6 煤泥压滤车间 (66) 2.7生产技术检查 (66) 2.7.1检查的内容与项目 (66) 2.7.2 技术检查取样设置 (68) 2.7.3 检查室 (69) 3 建筑物和构筑物 (69) 3.1概述 (69) 3.2气象及地震资料 (69) 3.3工程地质概况 (70) 3.4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 (70) 3.4.1 设计遵循的有关国家标准 (70) 3.4.2 建筑设计 (70) 3.4.3 结构设计 (71) 4 给水排水 (71) 4.1给水水源 (71) 4.2用水量和水压 (71) 4.3给水系统 (71) 4.4排水 (72) 5 生产辅助设施 (72) 5.1机电修理车间 (72) 5.2介质制备车间 (73) 5.3压缩空气供应 (73) 6 电气 (73) 6.1供配电 (73) 6.1.1 电源及供电方式 (73) 6.1.2电力负荷 (74) 6.1.3 供配电系统 (74) 6.1.4 照明 (74) 6.1.5 防雷及接地 (74) 6.2集中控制及自动化系统 (75) 6.2.1 概况 (75) 6.2.2集中控制方式 (75) 6.2.3 自动化控制网络 (75) 6.2.4 控制系统及设备 (75) 6.2.5 自动化系统 (76) 6.3监测、保护、计量 (76) 6.3.1 检测装置 (76)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成为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引擎和雄厚基石。1999年全球集成电路的销售额为1250亿美元,而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GNP的3%,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每l~2元的集成电路产值,带动了10元左右电子工业产值的形成,进而带动了100元GDP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相关;美国国防预算中的电子含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为43.6%)。预计未来10年内,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6000~8000亿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拥有自主版权的集成电路已曰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社会进步的基础、国际竞争的筹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据专家预测,今后20年左右,集成电路技术及其产品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发展。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利用EDA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在硅圆片上加工芯片(主要流程为薄膜制造、曝光和刻蚀),对加工完毕的芯片进行测试,为芯片进行封装,最后经应用开发将其装备到整机系统上与最终消费者见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集成电路的加工水平为5微米,其后,经历了3、1、0.8、0.5、0.35微米的发展,目前达到了0.18 微米的水平,而当前国际水平为0.09微米(90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2-3代。 (1)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容纳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设计工具也由最初的手工绘制转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应的设计工具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EDA工具供应商。目前,EDA主要市场份额为美国的Cadence、Synopsys和Mentor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EDA开发和产品供应商。 由于整机系统不断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结构也由简单功能转向具备更多和更为复杂的功能,如彩电由5片机到3片机直到现在的单片机,手机用集成电路也经历了由多片到单片的变化。目前,SoC作为系统级集成电路,能在单一硅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和I/O等功能,将数字电路、存储器、MPU、MCU、DSP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功能。它的制造主要涉及深亚微米技术,特殊电路的工艺兼容技术,设计方法的研究,嵌入式IP核设计技术,测试策略和可测性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SoC以IP复用为基础,把已有优化的子系统甚至系统级模块纳入到新的系统设计之中,实现了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第4次飞跃。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模具2班 姓名:蔡腾飞 学号:130101020071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方向优点及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传动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30 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液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了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高技术成果,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二、液压传动的工业应用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 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 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 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 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 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 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液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1.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一直存在能量损耗,主要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上。如果全部压力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将使能量转换过程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减少压力能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主要表现在改进元件内部流道的压力损失,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方向最全版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 外发展方向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之壹,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且易和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和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和市场竞争是否取 胜的关键。 液压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壹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其主要 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统、二 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 泄漏控制 泄漏控制包括:防止液体泄漏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侵害俩个方面。今后,将发展无泄漏元件和系统,如发展集成化和复合化的元件和系统,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和无泄漏管接头,电机油泵组合装置等。无泄漏将是世界液压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壹。 污染控制 过去,液压界主要致力于控制固体颗粒的污染,而对水、空气等的污染控制往往不够重视。今后应重视解决:严格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发展封闭式系统,防止外部污染物侵入系统;应改进元件和系统设计,使之具有更大的耐污染能力。同时开发耐污染能力强的高效滤材和过滤器。研究对污染的在线测量;开发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和排湿元件,以及开发能清除油中的气体、水分、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过滤元江及检测装置。 主动维护 开展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实现主动维护技术。必须使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现代化,加强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具有学习功能的专家知识库,且利用计算机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要进壹步开发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工具软件,开发液压系统自补偿系统,包括自调整、自校正,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补偿,这是液压行业努力的方向。 机电壹体化

最新液压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解读

液压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相对于电力拖动和机械传动而言,液压传动具有输出力大,重量轻,惯性小,调速方便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和机床等设备上。 由于要使用原油炼制品来作为传动介质,近代液压传动技术是由19世纪崛起并蓬勃发展的石油工业推动起来的,最早实践成功的液压传动装置是舰船上的炮塔转位器,其后出现了液压六角车床和磨床,一些通用车床到20世纪30年代末才用上了液压传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些兵器上用上了功率大,反应快,动作准的液压传动和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兵器的性能,也大大促进了液压技术的发展。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并随着各种标准的不断制订和完善,各类元件的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而在机械制造,工程机械,材料科学,控制技术,农业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中推广开来。 由于军事及建设需要的刺激,液压技术日益成熟。20世纪60年代后,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再次将液压技术推向前进,使它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如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冶金自动线等。液压传动在某些领域内甚至已占有压倒性优势。 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优点: (1)在相同功率下,液压执行元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液压传动一般使用的压力在7Mpa左右,也可高达50Mpa。而液压装置的体积比同样输出压力的电机及机械传动装置的体积小得多。 (2)液压传动的各个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3)液压。 (4)易于自动化。液压设备配上电磁阀,电气元件,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等,可装配成各式自动化机械。 (5)速度调整容易。液压装置速度调整非常简单,只要调整流量控制阀即可轻易且可实行无级调速。 (6)不会有过载的危险。液压系统中装有溢流阀,当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阀门开启,液压经由溢流阀流回油箱,此时液压油不处在密闭状态,故系统压力永远无法超过设定压力。 我国的液压工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提高的阶段。其产品最初只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后来才用到拖拉机和工程机械上。自从1964年从国外引进一些液压元件生产技术,同时进行自行设计液压产品以来,我国的液压件生产已从低压到高压形成系列,并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80年代起更加速了对国外先进液压产品和技术的有计划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以确保

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班级:13级模具二班 姓名:王金露 学号:

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液压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未来有更广泛的前景,随着计算机的深入发展,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和只能的技术,计算机的技术等技术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在更多的场合中发挥作用,也可以更加精巧的,更加灵活的完成预期的控制任务。与机械传动相比,液压传动更容易实现其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控制。近年来,液压技术迅速发展,液压元件日臻完善,使得液压传动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突飞猛进,液压传动具有的优势也日渐凸显。随着液压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紧密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业走驱动系统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 【关键词】液压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微电子 【引言】液压传动技术是工业上最常见的一门技术,他是利用各种元件根据帕斯卡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所设计的一种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相应的有一

定的局限性。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可靠、更物美价廉的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减轻单调或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需要对液压传动技术不断的创新,因此对于机器的性能、质量、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文】 液压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 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 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 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年维克斯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机床中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多年。在1955年前后,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30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

液压传动论文

液压传动论文 液压传动,是根据17 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 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 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 1918) 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 特别是1920 年以后, 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 年间, 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 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 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 · Constantimsco) 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 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 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 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 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 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 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 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 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目前,液压传动发展的动向, 概括有以下几点: 1. 节约能源, 发展低能耗元件, 提高元件效率; 2. 发展新型液压介质和相应元件, 如发展高水基液压介质和元件, 新型石油基液压介质; 3. 注意环境保护, 降低液压元件噪声; 4. 重视液压油的污染控制; 5. 进一步发展电气-液压控制,提高控制性能和操作性能; 6. 重视发展密封技术,防止漏油; 7. 其它方面,如元件微型化、复合化和系统集成化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对液压系统元件的可靠性设计、逻辑设计,与电子技术高度结合,对故障的早期诊断、预测以及防止失效的早期警报等都越来越准确. 一、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 (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 (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5)一般采用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相对运动面可自行润滑,使用寿命长; (6)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中技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如图1所示,是基于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的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纷争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如图2所示。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 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程的l:4步进扫描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5~0.25μm:NIKON以提供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8~0.35μm和2~0.8μm;CANON以提供前工程的1:4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也覆盖0.8~0.35μm和1~0.8μm;ULTRA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薄膜磁头等等)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而SUSS MICTO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l:1接触/接近式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HDI等等)的1:1接触/接近式系为主。另外,在这个领域的系统供应商还有USHlO、TAMARACK和EV Group等。 深紫外技术

(完整版)液压传动系统的概论.

液压传动技术的历史进展与趋势 从公元前200多年前到17世纪初,包括希腊人发明的螺旋提水工具和中国出现的水轮等,可以说是液压技术最古老的应用。 自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人对液体力学、液体传动、机构学及控制理论与机械制造做出了主要贡献,其中包括:1648年法国的B.帕斯卡(B.Pascal)提出的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基本定律;1681年D.帕潘(D.Papain)发明的带安全阀的压力釜;1850年英国工程师威廉姆.乔治.阿姆斯特朗(William George Armstrong)关于液压蓄能器的发明;19世纪中叶英国工程师佛莱明?詹金(F.Jinken)所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气喷射器差压补偿流量控制阀;1795年英国人约瑟夫?布瑞玛(Joseph Bramah)登记的第一台液压机的英国专利;这些贡献与成就为20世纪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与工艺基础。 19世纪工业上所使用的液压传动装置是以水作为工作介质,因其密封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以及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和竞争,曾一度导致液压技术停滞不前,卷板机。此种情况直至1905年美国人詹涅(Janney)首先将矿物油代替水作液压介质后才开始改观,折弯机。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车辆、航空、舰船等功率传动的推动,相继出现了斜轴式及弯轴式轴向柱塞泵、径向和轴向液压马达;1936年Harry Vickers发明了先导控制压力阀为标志的管式系列液压控制元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出现了以电液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响应快、精度高的液压元件和控制系统,从而使液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不断增长,使玻璃冷却器技术很快转入民用工业,在机械制造、起重运输机械及各类施工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同期,德国阿亨工业大学(TH Aachen)在仿形刀架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液压技术地位 液压传动作为一种传动方式,由于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单位输出的功率大;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且调节方便;操纵方便,与电子技术结合更易与实现各种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惯量小,响应速度快,启动、制动和换向迅速;配置灵活,组装方便;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安全性好;采用矿物质油为工作介质,自润滑性好;可靠耐用等独到的特点,已成功地用于一切需要中等以上功率输出,且需对运动过程进行灵活控制和调节的地方,是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21世纪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新需要,大型智能型行走机器人将应运而生。资料表明,液压技术作为能量传递或做功环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仅我国,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重视。 二.液压技术的优缺点 1.液压系统的优点: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功率密度高,在输出同样功率的条件下,体积和质量可以减少很多。 (2)容易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 (3)可实现自动过载保护。 (4)液压元件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制造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2.液压系统的缺点: (1)效率较低。在液压传动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泄漏和压力损失,工作过程中会伴有能量损耗。 (2)液压油的黏温特性,制约着液压系统的性能,不能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3)液压油容易引起污染,污染后会导致元件卡滞、泄漏,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4)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查找原因比较复杂,维修不方便。 三.我国液压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正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但因液压元件基础研究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其核心技术提升,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并存阶段。液压技术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液压技术是推动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液压技术水平高低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实现,决定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并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保证。发达国家的液压企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技术领先。在液压技术研究方面,欧美起步早、设备先进、技术成熟,掌握高性能液压产品加工生产的先进技术,并垄断高端液压产品市场。在技术成熟性、产品种类、规模化生产及加工等方面,我国和国外差距明显,尤其是高端液压产品还依赖进口,严重阻碍我国高端液压产品国产化进程。伴随我国经济与国防的发展,核电、船舶、航天航空、冶金、军工等一些关键领域的液压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阻碍我国基础装备工业的发展。 四.我国液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于液压行业产业链低端位置。我国液压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 况及发展趋势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模具2班 姓名:蔡腾飞 学号: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方向优点及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传动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液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了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高技术成果,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二、液压传动的工业应用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近年来,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液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1.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进行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

(完整版)液压传动发展概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液压传动发展概况 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 本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当前液压技术正向迅速、高压、大功率、高效、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新型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直接控制(CDC)、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方面也是当前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我国的液压技术最初应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上,后来又用于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现在,我国的液压元件随着从国外引进一些液压元件、生产技术以及进行自行设计,现已形成了系列,并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机械的传动方式 一切机械都有其相应的传动机构借助于它达到对动力的传递和控制的目的。 机械传动——通过齿轮、齿条、蜗轮、蜗杆等机件直接把动力传送到执行机构 的传递方式。 电气传动——利用电力设备,通过调节电参数来传递或控制动力的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利用液体静压 力传递动力 液体传动 液力传动——利用液体静流 动动能传递动力 流体传动 气压传动 气体传动 气力传动 第二节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一个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来说明。

液 压 传 动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液压传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对世界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介绍了我国液压行业面临的危机和现状以及和世界水平的差距,并提出我国液压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流体传动,液压控制,元件,仿真 动力传动,以及运动控制依然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体传动及控制术也依然是其中极为重要和积极的角色。中国加入W TO ,液压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液压元件制造行业中的一员,在工作中,有幸接触了众多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国外知名企业,每年的中国P TC展览会也感触颇深。民族工业的振兴,需要每个人都为之努力。希望中国液压工业能够在世界列强中占有一席之地。 1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 近代液压传动技术是由19 世纪崛起并蓬勃发展的石油工业推动起来的,最早实践成功的液压传动装置是舰船上的炮塔转位器,其后出现了液压六角车床和磨床,一些通用车床到20 世纪30年代末才用上了液压传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出现了以电液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响应快、精度高的液压元件和控制系统,从而使液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20 世纪50 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不断增长,使液压技术很快转入民用工业,在机械制造、起重运输机械及各类施工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60 年代以来,随着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液压技术在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得到了发展,在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冶金自动线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都得到了应用。 目前液压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工程机械和冶金机械等,具体来说,液压系统在以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路8

我国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路 摘要:煤炭是我国主要一次能源.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过大是造成污染严重地主要原因,煤炭消费应转向以煤电为主.对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地污染应实现全过程控制.提高商品煤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燃煤污染地有效措施;提高燃烧效率是解决燃煤污染地核心;减排SO2 是重点当前要解决地问题;增加煤炭就地转化地比例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和解决能源安全地途径. 一、对中国未来能源环境问题地几点看法<结论) 1.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地格局相当时期内难以改变, 未来能源环境问题突出,发展洁净煤技术是现实选择. 2.我国地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地比例过大,解决能源环境问题重点放在改 善能源地终端消费结构,煤炭消费要实现向以煤电为主格局地转变b5E2RGbCAP 3.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煤炭为世界人均地1/2,石油仅为1/1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始终应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地首选方案, 从而介绍洁净煤技术在我国地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很有必要.p1EanqFDPw 二、洁净煤技术若干领域地发展动态<一)选煤技术发展煤炭洗选,提高商品煤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地有效措施.我国1997 年原煤入选率25.73%.煤炭洗选地重点已由炼焦煤转为动力煤,由过去单纯地注重降灰转为降灰与脱硫并举及回收洗矸中地黄铁矿.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和设备,对细粒煤泥能同时实现降灰、脱硫,在分选0.5?0.04mm级煤泥时,无机硫脱硫率为67.90?70.30%. 采用12m2大型风力干法选煤机地150万吨/年选煤厂已投入生产.该厂吨煤投资4.25元,吨煤加工成本2.15元分选效率>90%,外排尘(50mg/m3>符合环境要求.解决煤炭深度降灰脱硫难题地一些新技术,如大直径三产品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各种形式地微泡浮选相继研究成功、投入生产.但我国选煤技术总体上与国 际先进水平比有相当大地差距,一是原煤人选比例低<我国为25.7% ,发达国家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