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准测量精度控制的工程实践

水准测量精度控制的工程实践

水准测量精度控制的工程实践
水准测量精度控制的工程实践

水准测量精度控制的工程实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2班薛梦圆 120145178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而由于使用水准仪对于使用调零等要求较高,而使用上的小误差也会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故水准测量的精度控制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地位。

水准测量的误差莫过于仪器误差、观测误差以及外界条件影响。可以说,水准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控制其精准度——

一、仪器误差

1.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在水准实验前虽然仪器经过了严格的校正与调零,但仍然可能存在未完全校正的几率。理论上水准管轴应与视准轴平行,若两者不平等,即两轴线不平行形成角,这种误差的影响与仪器至水准尺的距离成正比,属于系统误差。遇到系统误差,由于其影响与仪器至水准尺的距离成正比例,则能够在测量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加以减弱或消除。若观测时使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水准尺误差

主要包含尺长误差(尺子长度不准确)、刻划误差(尺上的分划不均匀)和零点差(尺的零刻划位置不准确),对于较精密的水准测量,一般应选用尺长误差和刻划误差小的标尺。尺的零误差的影响,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在一个水准测段内,两根水准尺交替轮换使用(在本测站用作后视尺,下测站则用为前视尺),并把测段站数目布设成偶数,即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时可以减弱刻划误差和尺长误差的影响。

二、观测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由于符合水准气泡未能做到严格居中,造成望远镜视准轴倾斜,产生读数误差。读数误差的大小与水准管的灵敏度有关,主要是水准管分划值τ的大小。此外,读数误差与视线长度成正比。只要观测时符合水准管气泡能够认真仔细进行居中,且对视线长度加以限制,与中间法一致,此误差可以消除。

2.读数误差

在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数的误差,与人眼的分辨能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以及视线长度有关。

3.视差影响

当存在视差时,尺像不与十字丝平面重合,观测时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读出的数也不同,因此,产生读数误差。所以在每次读数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细进行物镜对光,消除视差。

4.水准尺倾斜影响

水准尺如果是向视线的左右倾斜,观测时通过望远镜十字丝很容易察觉而纠正。但是,如果水准尺的倾斜方向与视线方向一致,则不易察觉。尺子倾斜总是使尺上读数增大。它对读数的影响与尺的倾斜角和尺上读数的大小(即视线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尺的倾斜角越大,对读数的影响就越大;尺上读数越大,对读数的影响就越大。而根据自身实验的经验,此项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通常我们立镜高度是1.7m, 则Δa=2.33mm,。因此,在水准测量中,立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认真立尺,使尺处于铅垂位置。尺上有圆水准的应使气泡居中。必要时可用摇尺法,即读数时尺底置于点上,尺的上部在视线方向前后慢慢摇动,读取最小的读数。当地面坡度较大时,尤其应注意将尺子扶直,并应限制尺的最大读数。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1.仪器下沉

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2.尺垫下沉

如果在转点发生尺垫下沉,将使下一站后视读数增大。采用往返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弱其影响。

3.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由于大气折光,视线并非是水平,而是一条曲线,曲线的曲率半径为地球半径的7倍。

如果前视水准尺和后视水准尺到测站的距离相等,则在前视读数和后视读数中含有相同的。这样在高差中就没有这误差的影响了。因此,放测站时要争取“前后视相等”

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不均匀,所以空气的密度也不均匀。光线在密度不匀的介质中沿曲线传布。这称为“大气折光”。总体上说,白天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低,弯曲的光线凹面向上;晚上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高,弯曲的光线凹面向下。接近地面的温度梯度大大气折光的曲率大,由于空气的温度不同时刻不同的地方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很难描述折光的规律。对策是避免用接近地面的视线工作,尽量抬高视线,用前后视等距的方法进行水准测量

除了规律性的大气折光以外,还有不规律的部分:白天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较冷的空气下降补充。因此,这里的空气处于频繁的运动之中,形成不规则的湍流。湍流会使视线抖动,从而增加读数误差。对策是夏天中午一般不做水准测量。在沙地,水泥地……湍流强的地区,一般只在上午10点之前作水准测量。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也只在上午10点之前进行。

4,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温度会引起仪器的部件涨缩,从而可能引起视准轴的构件(物镜,十字丝和调焦镜)相对位置的变化,或者引起视准轴相对与水准管轴位置的变化。由于光学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不大的位移量可能使轴线产生几秒偏差,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

不均匀的温度对仪器的性能影响尤其大。例如从前方或后方日光照射水准管,就能使气泡“趋向太阳”——水准管轴的零位置改变了。

温度的变化不仅引起大气折光的变化,而且当烈日照射水准管时,由于水准管本身和管内液体温度升高,气泡向着温度高的方向移动,影响仪器水平,产生气泡居中误差,观测时应注意撑伞遮阳。

通过工程实践证明,在测量中熟练操作,能够提高观测的速度,从而避免外界自然条件所带来的误差。而采取规范的办法,严格执行正确步骤,司仪与立尺互相配合,才能有效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一系列误差,从而得到正确结果。将上述控制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后,能够达到了“多干事、

动作快、效率好、省时间”的目的。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点

沽上江南住宅小区二期工程质量控制点 一、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点 1土方开挖工程 1.1控制点: (1)基底超挖。 (2)基底未保护。 (3)施工顺序不合理。 (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1.2预防措施 (1)根据结构基础图绘制基坑开挖基底标高图,经审核无误方可使用。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临近基底时,派专业测量人员控制开挖标高。 (2)基坑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应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再开挖。 (3)开挖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基底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考虑结构尺寸外,应根据施工实际要求增加工作面宽度。 2地下防水

2.1控制点 (1)材料选择。 (2)空鼓。 (3)渗漏。 2.2预防措施 (1)多方案、多材料的比较,选择一种价格合理,最适合现场实际情况使用的防水材料。 (2)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卷材铺贴时,要将空气排除彻底,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对阴阳角、管根等特殊部位,在防水施工前,应做增强处理,可根据具体部位采取有效措施。 (3)卷材末端的收头处理,必须用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 1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并及时按设计要求做保护层。 3回填土工程 3.1控制点 (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 (2)回填土下沉。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4)管道下部夯填不实。 3.2预防措施 (1)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上层土;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遍数不够,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因素造成回填土下沉,施工中要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3)回填时,应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湿润,对土太湿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4)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4钢筋工程 4.1控制点 (1)墙柱钢筋位移。 (2)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3)绑扎接头、对焊接头未错开。 (4)箍筋弯钩不足1350。

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与

212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与分析 郝如海 山西省晋中市市政工程处 摘 要:测量工作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工程质量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现阶段的部分建筑工程而言,往往存在着测量精度不达标的现象,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控制工程测量精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工程测量精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控制;重要性;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基础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作为基础的技术工作,对确保工程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对造成测量精度低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确保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进行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工程测量工作而言,主要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每个阶段的测量工程都会工程后期的运营与维护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把握好测量精度。对于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小误差。(2)简化测量。(3)优化结构。 2 工程测量精度误差组成与影响因素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测量精度对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笔者看来,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流程等因素对控制测量精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而言,全站仪、GPS 为最重要的工程测量仪器,在此对 GPS-RTK 测量精度误差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以下分析: 2.1 影响GPS-RTK测量精度误差组成 对于 GPS-RTK 测量技术的精度控制而言,是指为了达到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措施。对于影响GPS-RTK 测量技术精度控制的误差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仪器、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轨道参数、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与观测误差等。(2)与卫星传播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对流层误差、电离层误差、多路径效应以及信号干扰等,在实际的测量工作过程中该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来进行削弱。 2.2 影响GPS-RTK测量精度误差因素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工作过程中,影响 GPS-RTK 测量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参考站的信号质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设置,转换参数精度以及外界环境影响等。对于具体的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考站的信号质量。基准站数据质量、无线电信号传播质量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同信号传播的误差而言,误差大小随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 GPS-RTK 测量的有效作业半径多在 10km 以内。(2)流动站测量限差设置。对于流动站而言,应正确设置平面、高程中误差的限差,以避免造成较大观测结果的出现。(3)环境影响。对于影响 GPS-RTK 精度的环境因素而言,主要包括地形因素、平面覆盖、多路径误差、电磁波干扰、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障碍物等。 3 提升工程测量精度的措施 3.1 严格参考站设置 基准站的选择必须严格。接收机每次卫星失锁都会影响流动站的正常工作。在基准站设置过程中,应确保视野开阔,截止高度应超过15o。同时,还应确保周围不存在信号反射物,避免多路径效应的干扰。并且,应尽量将基准站设置在制高点上,以便于差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同时,基准站的设置应远离通信塔、微波塔等大型电磁辐射源 200m 之外,并且远离通讯线路、高压输电线路 50m 以外。 3.2 严格流动站设置 在流动站设置之前,应确保所设置的平民精度与高程精度满足测量作业要求,并认真检查作业文件设置是否正确。为了提升信号接收强度,应将仪器移动到相对比较开阔的地方,待出现固定解之后,再移至下一个测量点。同时,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将其控制在 8Km 左右。3.3 对测量成果严格检查 在使用 GPS-RTK 测量测量成果之前,应对其进行严格检核,具体有以下几种检核方法:(1)已知点检核。在进行 GPS-RTK 测量工作之前,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点进行检查,通过比较以便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2)重测比较。在 GPS-RTK 测量工作完成后了,应选择一定数量的点进行重测检查,尤其应加强树林、建筑群等卫星遮挡较为严重地区的重测检查。(3)全站仪检查法。利用全站仪边角测量的方法,对 GPS-RTK 测量成果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检查。(4)在不同的基准站对同一测量点进行复核检验。 3.4 正确求取转换参数 GPS-RTK 使用的是 WGS-84 坐标系统,并且 GPS 星历是以 WGS-84 大地坐标系为根据而建立的。而对于实际的工程应用而言,使用的是 1954 北京坐标系与 1980 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要正确求算出 WGS-84 坐标转换到 54 北京坐标系或西安 80 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对于测区而言,如果控制点有地方坐标与 WGS-84 坐标数据,则可对转换参数进行直接求取。如果不存在,则应对控制点进行平面与高层数据的拟 (下转第216页)

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年月日

第一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经理及经理部的质量管理职责 1、施工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全面负责。 2、制订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作出承诺,形成文件,并组织全员进行全过程的贯彻执行,质量方针目标应是: 1)、满足使用要求,具有适用性、安全检查性、可靠性 2)符合国家环保、城市规划、安全消防等强制性要求 3)符合公司的质量目标要求 3、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其基本要求,控制要点,并要求责任部门和单位制订实施措施,质量管理的重点部位有: 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功能性施工项目,关键与特殊工序、现场主要管理工作。 4、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诊断和综合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 5、建立完善实施质量体系所必须的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转。 6、加强质量成本、材料质量、质量检验、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各职能的协调,重视对质量要素和有关费用的核算、评价、分析,降低质量损失费用。 二、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 1、质量体系的主要环节: 1)施工准备

2)材料采购 3)施工生产 4)试验与检验 5)功能试验 6)竣工验收 7)、回访与保修 2、质量体系结构 (1)质量责任和权限 1)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质量责任 2)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3)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4)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报告 5)对施工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偏移、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2)组织机构 见附图 3、成立由生产计划、施工技术、安全、材料、等部门组成的QC质量活动管理小组和由各工种、各班组技术骨干组成的QC质量活动小组。 (三)质量控制程序 1、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1)了解施工项目质量保证协议 2)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图纸会审

管道质量保证措施

2 管道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的施工原则,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先是清表、垃圾清运区域内的障碍物的清除,并全部外运出场。然后,进行污水管道的开挖、埋管等一系列工作。污水管道施工在井点降水、开挖、管道基础、埋管、窨井及回填等工序上形成流水作业。 1 室外排水工程质量保障 1、室外管线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放线 1.1对于管道轴线、高程的测量仪器选用全站仪、经纬仪和自动水准仪。所有测量仪器应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2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和有关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及坐标和高程数据,建立测量导线控制点,以便确定管道的轴线和高程。导线控制点应设在永久性构筑物上。 1.3依据测量导线控制点及设计施工平面图上标明的管道位置,用全站仪在地面上定出管道轴线或转折点,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在地面上钉出控制座标桩;再用水平仪在管道变坡点栽上水平桩。并在座标桩和水平桩处设龙门板。 1.4根据管沟中心与宽度,在龙门板上钉上三个钉子,标出管沟中心与边线,然后拉线于钉子上,并在板上标出挖沟的深度。最后用白灰沿着线绳放出开挖线(坡度的边沿线上)。 1.5管道中线定位完成后,应按施工用地的范围对地上、下障碍物进行核查。并在施工图纸中标出测得的数据资料,应存档。 1.6管道试压前,应对管道系统的三通、弯头、管井等部位的座标、高程进行复测,并按节点编号,据实填写测量成果记录,作为竣工原始资料。 1.7施工测量允许偏差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1.8雨水管道开挖前,从道路中心线引出雨水管道中心线,按不同管径的沟槽宽度用白灰撒出下水道沟槽边线,然后开挖,使雨水管道的中线控制在质量标准范围内。 2、沟槽开挖 2.1、管沟开挖: 根据图纸管线的分布和实际地质情况,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人工填土层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分别采用1:0.25和1:0.33的放坡系数,开挖沟底宽,应比管道构筑物横断面最宽处侧加宽0.6米,以保证基础施工和管道安装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开挖弃土应随挖随运,以免影响交通;场地开阔处,开挖弃土应置于开挖沟槽上边线1.0米以外,以减少坑壁荷载,保持基坑壁稳定;沟槽开挖期间应加强标高和中线控制测量,以防超挖。当人工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0米且地质情况较差时,需对坑壁进行支撑(详见沟槽开挖及支撑方案图)。当采用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0.2米时,应停止机械作业,改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雨、污水管埋在道路中间,埋深 0.7—4.5米之间。经过综合考虑,在挖方地段采取机械大开挖,边坡岸1: 0.75设置,当挖深超过3米时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米,留台宽度为1米。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按下式计算:B=D1+2(B1+B2)。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当D1≤500时、为400mm,当 500<D1≤1000时、为400。B2取150mm. 堆土的高度不等超过1.5米,坡脚离槽口边缘要大于0.8米。、沟槽开挖不得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要符合压实度要求。 当在填方区铺设管道时,先做好道路的地基处理,待地基处理完毕后再铺设管道。 2.3 挖方注意事项: ①、施工中要经常测量和复核管道平面位置,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抓好几个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点 首先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各责任主体共同的愿望,得到一个质量优异的工程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没有任何一个人、一方主体就想将工程干差。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责任心差,技术受限,意识差,缺乏有效地管理手段,对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关键点缺乏认识。 现就抓好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分析如下: 一、提高认识 无论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都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自降标准,这样就差不多了,说得过去了,这种认识是要坚决杜绝。认识不提高,是不可能得到一个好的工程。跟本就没想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一定要提高认识,当然这个认识不是空泛的,不是凭空想象的。一是规范上是怎么要求的(规范只是最低标准)二是要多组织参观一些好的工程,不光有理性认识,还应有感性认识。别人是怎么做的,不能只有纵向的比较,我比自己以前干的好多了,满足现状,还要有横向比较,别人是怎么做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有两方面,一是健全,二是执行。 首先要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设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方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不只是将网络表格挂到墙上,随意填上几个人名这样简单。所有

体系中的人应起到所在位置的作用,应盯守现场的人员应到岗,不能流于形式。网络很好,各个岗位上的人也名气很大,但不在岗,甚至一个公司一个项目部所有的工程,应盯现场同一岗位都是同一个人,起不到作用。 其次是执行,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应严格按岗位职责去执行。没有执行一切归于零。有执行,有监督才能起到应用的作用。 三、是程序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验收、报批程序 〈一〉分项工程 1、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完毕,班组自检。自检完毕交接检,然后施工单位质检员检查验收 2、质量检测员检查完合格后,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由其向监理人员报送检验申请 3、监理人员检查完毕后,对该分项提出结论,如有问题,施工单位整改完毕重新检验 4、整改完毕后,监理人员重新验收,如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对于监督交底要求的节点,监理人员应将情况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监督站进行抽查 5、对于监督站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建设、监理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将认可的整改报告报质检站。报送整改报告以前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

4.施工测量放线精度控制轴线偏差

(1)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 长宽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 ±20 (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3)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项目允许误差(mm) 外廓柱轴线长度 (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细部轴线±2 承重墙、梁、柱边线±3 非承重墙边线±3 门窗洞口线±3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允许误差(mm) 每层±3 总高(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5)现场引测水准点精度±√4 n(n --测站数)。 2.1 钢筋弯钩或弯曲 2.1.1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对直弯钩、对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 弯曲调整值见下表 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 注:d为钢筋直径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大弯芯直径。由于弯芯直径理论计算与实际不一致。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下表。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 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一个弯钩长度(mm)4d 6d 5.5d 5d 2.1.2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的直径的5倍。 2.1.3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箍筋的调整值见表,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箍筋长度方法 箍筋直径(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40 50 60 70 量内皮尺寸80 100 120 150~170 2.1.4 Ⅰ级钢筋末端需做180°弯钩,其圆弧曲线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Ⅱ级钢筋末端须作90°或135°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箍筋的末端应作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长度取钢筋直径10倍与75mm最大值。 2.2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程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3 钢筋焊接参照本节焊接工程内容有关规定。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环节的保证作用,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从施工一开始就要注重提高每个参建人员质量意识,每道工序、每个项目都要坚持按规范、按程序、一丝不苟的进行,绝不允许留下任何质量隐患。 制定质量目标,开展目标管理。我们对该工程制定的目标是:一次检查合格率达标100%,优良率95%以上,争创省、部级优良工程。 一、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 质量检查实行自检→抽检→验收签证→存档。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每个项目都严格按以上程序进行,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质量检查,实行奖优罚劣。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作用,用科学的数据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试验人员及试验设备,保证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及时检验,并及时反映质量动态,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1、项目部和试验室负责所有试验器材的鉴定与管理。 2、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有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3、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4、计量器具按要求定期进行校对、鉴定。 二、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1、遵循“谁施工、谁负责”原则,对各施工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逐级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 2、凡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纸施工,屡教不改或者发生质量事故,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停工、罚款直至驱逐出场。 3、凡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按规范施工、质量优良,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 4、项目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监理工程师评价等形式作为依据。 三、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与各施工队共同制定全段工程质量目标,提出要求,明确任务,落到实处。 施工队制定管理段工作创优措施,分期实行计划,落实任务,确保全段质量全优。 各施工作业班组,要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保证、精益求精。 主要措施:

污水处理厂及其管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123

污水处理厂及其管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一、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指定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对我公司在建污水处理厂及其管道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实施有效控制。 本要点仅列出关键环节的内容、技术要求及各种验收的主要技术资料,未列出的内容、技术要求及验收技术资料依照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二)依据 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章、国家技术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二、监督与管理 (一)接受政府监督 1、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登记手续按照规定条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 督登记手续。 2. 施工许可依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按照规定条件办理施工许可 证。 3. 质量安全监督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安全行为进行重点监督,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关键部位进行抽查。对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部位的验收和交工验收,监督机构派出人员到场监督,发现质量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发出监督通知书责令责任方改正。 4. 验收与备案 工程经交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试运行,试运行完成后的工程应通过各部门联合进行的综合验收,综合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到属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后的污水处理厂工程方可投入正式运营。

(二)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对工程的管理 1. 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 1)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 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并在属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3)办理监督登记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必须办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登记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 2. 参建各方的资质和人员资格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检测等企业和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其从业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 3. 现场管理机构、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和履行职责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规定、按专业配备足额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所配备的人员应有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并不得随意更换,工程项目部应配备专职质检员和专职安全员。须更换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职质检员、专职安全员的,应到属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登记备案,须更换项目经理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尚须征得建设单位同意。 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履行职责。 4.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监理规划、监理细则 施工单位应按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需要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论证并按规定程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2)基坑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影响回填质量的有机杂物含量控制在8%以内。 13)回填土应分层夯实,采用人工填土、机械夯实时,分层厚度应控制在250mm内,夯实遍数应符合规范要求。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14)回填土为粘土时,填土前应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2.2桩基础工程 1预制桩基础 常见的质量冋题:桩身断裂、桩模碎裂、沉桩达不到要求、桩顶位移、桩身倾斜、接桩处松脱开裂。控制措施: 1)桩施工前,应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能满足正常施工要求,对其中的桩锤选用、打桩顺序应重点审核。 2)预制桩现场施工前,应检查桩制作的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密实,桩截面尺寸(5mm)桩顶对角线差(10mm)保护层厚度(± 5mm)桩身弯曲点咼(不大于1%o桩长且不大于20mm)、桩尖中心线(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3mm)等应符合规范要求,桩身砼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3)检查打桩桩锤选用是否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及正常施工需要。 4)打桩前应对桩位进行复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打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是否有桩身断裂、桩顶碎裂、桩顶位移、桩身倾斜、接桩处松脱开裂等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①出现桩身断裂,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可采取补桩的方法; ②出现桩顶砼碎裂,应停止打桩,在桩顶加厚桩垫,如较严重,可把桩顶剔平补强后再打。 ③桩顶位移偏差大,应会冋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6)接桩处松脱开裂时,应停止打桩,采取措施进行补强,重新加固,应在打桩前加强接桩处的质量检查,避免出现此类现象。7)端承桩达到持力层的原则,应采用贯入度进行控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贯入度;磨擦桩应采用标高控制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验。 8)预制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完成归档工作,并编制竣工图。 2、人工挖孔灌注桩工程 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桩位偏移大、嵌岩深度不足、孔底虚土多、桩身砼质量差、钢筋笼吊装变形、桩径偏差大。控制措施:1)施工前应熟悉工程地质情况及地下障碍物的情况,以便对可能对施工质量、安全有影响的因素采取可靠的对策。 2)在对地质复杂或成孔经验不足的地质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工作,这项工作极为重要,对确定施工工艺,保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对试桩进行总结,以利下步工作的正常开展。 3)孔前及第一节护壁施工前,检查桩位放线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4)检查桩成孔直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径偏差应控制在土50mm内,垂直度应控制在5%o以内,采用桩心吊线法进行检查。 5)桩护壁施工应逐节进行,护壁砼施工前应检查尺寸钢筋设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钢筋搭接,护壁分段处搭接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6)护壁砼施工前应检查砼配比单是否出具,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投料计量情况及振捣情况,有地下水的砼应掺用速凝剂,护壁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检查砼质量情况,对有问题的应及时补强、加固。1、预制桩打桩过程应实行旁站监理,尤其是 打桩至持力层时,要结合地质情况,控制贯入度到位。 2、人工挖孔桩施工时,①监理工程师应要求 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砼护壁,以防止出现质量安全事故。②桩挖至设计持力层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标咼记录,请勘 祭、设计人员验槽合格后再进行扩底施 工。 3、桩位编号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小轴线向大 轴线方向编号。 4、人孔桩砼施工前,应抽净桩孔内的积水, 并检查桩底清渣情况。 5、砼施工时,要旁站监理。当桩孔较深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砼浇注高差过大引起的离析现象。

浅谈地铁施工测量精度控制

浅谈地铁施工测量精度控制 摘要:地铁依靠其便捷、高效、安全、地面空间利用小、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成为大城市交通方式的首选。本文介绍了地铁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阐述了施工阶 段测量控制要点及精度分析,并探讨了提升地铁施工测量精度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地铁施工;测量精度;措施 地铁施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类型的工程施工不相同,较为特殊且具有 一定的难度。因此,地铁施工对建设者的要求较高,在困难复杂的环境中也要保 证测量精度。要完成隧道的修建,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建设过程中符合隧道的使用 要求,保证隧道能够正常使用,符合所需的规格,控制测量的精度。这就需要在 施工的过程中注意地面和地下的测量系统统一,保证二者控制网的精度,从而达 到地铁施工顺畅及以后运营正常。 一、地铁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地铁测量精度设计是根据工程特征、施工方法、施工精度、设备安装精度和 贯通距离等诸多因素来确定,既保证了隧道和线路贯通,又满足了线路定线和放 样的精度要求。其首要任务是保证隧道贯通,所以在其测量精度设计中,合理地 确定隧道误差及其允许值是地铁测量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目前,所采用的误差 测量要求大多来源于《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标准》,它是根据山岭隧道贯通误差测 量的实际统计资料计算而来。该指标应用在主要采用盾构和喷锚构筑法进行隧道 施工的地下铁道中,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此外,一般地下铁道贯通测量误差应 根据设计(安全间隙)的极限裕量和隧道结构交界处的允许偏差来确定,当然, 还要考虑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状况。若隧道结构的极限裕量为每侧100mm,则这100mm的极限裕度应包括施工误差、测量误差和变形误差等。 二、施工阶段测量控制要点 1、地面控制测量。地铁施工时,平面控制网的大小、形状和点位分布要根据轨道交通的实际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来确定,可根据轨道交通的规划设置全面网,也可根据轨道交通的线路设置一个单独的控制网。在进行城市轨道平面控制网设 置时,应参考城市一、二等控制网,一般城市控制网分为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 导线网两个层次。隧道横向贯通和安装测量控制网、变形控制网应以地面平面控 制网为基础。 2、竖井联系测量。首先,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应尽量采用高等级的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当有条件时,应使用多条起算边,并且布设的导线点应形成闭合或附 合的导线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其次, 在测量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测量设备,严格按照检查流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三联脚架、增加测回数及测量作业时停工等方法,来提高测量工作的 精度。最后,应严格按施工测量标准来进行竖井联系的测量工作,在隧道施工过 程中,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约为1000米,进行三次联系测量,这三次分别是 隧道掘进50、100~150、150~200三个区间,将三次测量的结果取加权平均值 进行隧道的指导施工。当贯通面的隧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则可在二分之一处 通过钻孔投点或加测陀螺方位角的方法来提高定位精度。 3、地下平面控制网平差。1)以两站一区间为单位进行,原则上以区间两端 车站的施工控制导线点为依据,通过区间施工控制中线点或导线点组成附合导线,即车站控制边-区间控制中线点或导线点-车站控制边。当区间很长,有条件可分 段进行。区间控制点间的距离在满足通视的条件下应尽量长,如条件允许直线段

工程测量精度控制与分析探讨

工程测量精度控制与分析探讨 发表时间:2016-01-06T11:27:16.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作者:王贵红 [导读] 桐乡市三合房屋测绘有限公司本文将从影响工程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和对应的控制措施着手进行论证,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参考。桐乡市三合房屋测绘有限公司浙江桐乡 3145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工程的质量和功能的要求逐渐提高,虽然工程测量的新方法、新技术为工程精度控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测量过程中的精度控制整体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影响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也对企业造成比较消极的影响,而工程测量过程中的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未达到系统化的程度,这就给工程测量的实际提升造成了制约,本文将从影响工程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和对应的控制措施着手进行论证,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影响因素;措施 引言 对于工程测量误差,要采用主动的策略,从工程测量人员方面入手,通过规范使用和维护工程测量仪器,提高工程测量工作责任心,培养工程测量技巧等各项工作,达到工程测量工作对误差的全面控制,以达到对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一、工程测量分析 1、工程测量的意义 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包含工程开发阶段的设计勘察、施工中的精度控制、竣工的质量把关等过程,对各个阶段的材料、形状、高度等因素进行监测把关,以保证工程项目按照操作规范顺利进行,并为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其意义十分深远。 2、工程测量的范畴 工程测量的范畴十分广泛,如海洋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矿山隧道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等多种形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项目,其测量在规划、施工、竣工、维护等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工程测量的范围广、样式多、种类全,是现代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地位举足轻重。 3、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向 一般而言,工程测量有三大方向:其一是简化测量步骤,利于施工;其二是减小误差,控制精度等级;其三是优化工程结构,为工程建设和后期运行大小良好的基础。 二、工程测量精度的重要性 1、在施工前期阶段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阶段中,工程测量工作必须要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和现场自然环境以及工程建设规模等情况予以规划设计。同时,此阶段还要对工程的现场地质勘察、水文地形等进行测量,特别是针对地质条件不明朗的施工地段,应增加对地基层土质稳定性的测量观测,并加强以上其他方面测量的工作力度。 2、在施工建设阶段 在进入到施工阶段之前,必需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和审批等过程,在经最终确认批准通过之后方可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对设计拟建工程进行定线放样测量,以作为是定施工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拟建工程所在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建立多个不同的施工测量控制网,以作为相关现场测量的基础。通常为满足设计与施工两方面共同需要,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定线放样予以落实,特别强调的是测量精度绝对要求控制在可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三、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1、人员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不高是当前工程测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基本原因,很多工程测量人员没有经过必要的工程测量专业培训,这会形成实际工程测量中技术应用不到位、工作不规范进而对工程测量精度产生影响。此外厂些工程测量专业的人员属于入职不久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工程测量的经验很容易在工程测量中出现错误和误差进而影响工程测量的精度。由于没有必要的激励机制加之工程测量工作艰苦,产生工程测量人才的流失降低了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进而使工程测量的精度下降。 2、测量仪器的问题 工程测量的质量与仪器的现代化程度和维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工程测量单位对测量没有高度的重视采用传统的工程测量仪器这会产生工程测量的误差进而对工程测量精度产生影响。此外工程测量仪器需要规范化、日常化的维护而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厂些人员随意使用、任意放置段有展开对工程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使工程测量仪器精度降低进而影响工程测量的质量。 3、工程测量的管理问题 工程测量需要技术的大量应用池需要各工种密切的配合,因此需要加强对工程测量的管理而很多企业没有对工程测量的管理加以重视,导致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组织存在很严重的缺位和不足这会使工程测量难于得到有效的应用进而导致工程测量精度难以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四、提高工程测量精度的措施 1、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 第一,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首先要对工程建设的地点进行初步的勘测,测量工程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其次,要根据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建设图纸上的内容,全面的进行考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以点确定线,以线控制整个面”的布网规定,即在工程测量之前,根据测量的实际状况与要求设置一个经过优化的整体工程测量控制方案,尽全力确定工程测量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参数和测量精度。 第二,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工程建设需要的进度与工程质量并制定一个初步的测量方案,作为外业测量操作的依据;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 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及其质量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0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搞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者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工程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综合效益。—个优质的工程项目,是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建设过程实施管理的结果。因此搞好工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1建筑工程项目及其质量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同时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 1.1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由两个方面来决定,一是工程的特点,二是项目的特点。 1.1.1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项目不可行,则不可能重新回到原始状态,最终可能导致工程的报废。 1.1.2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使建筑生产表现为单件性的特点。它与工业生产产品不一样,工程项目是根据它们各自功能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的,每个工程有不同的规模、结构、造型和装饰,需要不同的材料和设备,所以工程项目的运作和施工不能标准化。 1.1.3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工程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其位置就随之固定。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成,施工单位将产品就地不动移交给使用单位。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从而建筑生产表现出流动性的特点。 1.1.4产品的形体庞大。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无论是房屋或是铁路、

土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理: 1、工程定位与测量的重点: 1)图纸的校对一一监理工程师应在开工前审核图纸,其中包括:结合总平面图提供的各单位工程定位座标,反算间距看是否符合设计的几何尺寸要求。 2)检查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资质:施工测量人员必须持有上岗合格证,方能上岗工作,监理工程师应见证人对证,查看原件留复印件。 3)检查施工测量所用的仪器设备:施工测量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卷尺等均必须有检定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监理工程师必须逐一核对仪器与检定合格证的内容(如型号、规格、出厂合格证)是否相符,查看原件留复印件。 4)监理应协助建设方做好交接桩工作:市规划局的红线“定位测量放线通知单”上的条件座标,在现场放出楼角定位桩及用地交接点桩。同时还要提供2个以上控制高程用的水准点。 5)施工单位应对所接定位红线、轴线、标高进行复核,监理工程师应一起旁站或同测,所测误差记录在案,超限或误差时应及时反映给测绘部门,予以更正。 6)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定位桩的保护和引桩工作。同时根据《施工测量方案》检查施工单位所做的平面控制网及各轴线控制桩。此项工作应按报验手续进行,实地检查审批。 7)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测量方案》: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做好《施工测量方案》,交监理审核。《施工测量方案》一着重审核:平面控制

网的布置,如何进行士0.000以下的放线,如何控制水平标高线、竖向轴线的设置控制。 8)施工单位应在结构工程完成和工程竣工时,对各单位工程的垂直度和全高进行实测并记录,填写《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超出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报监理单位交有关部门认可后进行处理。 2、土方开挖及回填土工程监理的重点: 根据土方工程的特点,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严格审查并确 认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应认真检查建筑物基坑放线、边坡支护、土方、回填土部位,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 1)基坑放线 复核定位放线和水准点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 定,基坑上口灰线与轴线布置图的相对位置是否相符,每开挖一层必须进行复测,检查边坡是否符合要求,并应保证轴线位移在控制范围内,坑底长宽应不小于建筑物外围尺寸与工作面之和,槽底高程误差控制在0~30mm 2)土方开挖及回填 明确开挖顺序,坚持分段分层,严格监督,防止超挖,扰动槽底,并应预留30cm厚的土层用人工清理;检查地基土壤是否与地质勘探报告相符,经验收后方可清槽。清槽后要进行施工放线,设置高程控制桩,结合实际垫层施工安排,分块进行,清完槽底再进行一次验收 (轴线位置、平面尺寸、高程以及平整度)。槽与底板以上土方回填

浅谈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

浅谈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6-11-15T11:59:03.40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3期作者:吴继文[导读] 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链接和指引施工过程中扮演了基础性角色,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无可替代。 湛江市规划勘察设计院 【摘要】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链接和指引施工过程中扮演了基础性角色,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无可替代,是施工工程完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严肃对待建筑施工测量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控制 1.引言 现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和美好的前景。但是随着建筑项目的成熟,其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对一个建筑项目的好坏息息相关。笔者将就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进行分析。 2.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就是各项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施工测量(也称为放样)。根据施工图,并且按照施工和设计的要求,在实地标定出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形状、位置、高程以及大小等。施工测量工作是施工的重要部分,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测量始终贯穿于建筑物施工阶段的整个过程:在准备阶段时,需将场地进行平整,把图上设计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在施工期间,对开挖基槽、砌筑基础和墙身等等,一定要精确标定轴线和标高;在施工以及运营中,要对建筑物的构件安装与机器设备安装,作轴线的定位和安装高程的测量进行变性观测,及时检查沉降情况。 3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法 3.1建筑施工中的放样方法以及对测量精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放样点位的方法要灵活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限制选择适当地方法。但是这样的基本元素是距离和角度。 3.1.1测量角度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 测量角度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测量经纬仪数据中的误差为m中,目标数据的偏心误差是m偏,则测量仪器的误差为m仪,测量数据角度本身所具有误差为m本,因为外界因素影响的误差是m外,那么 :m中=m偏=m仪≤0.15mβ,m本=m外≤0.63mβ。 3.1.2测量距离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 每项的测量所得的偶然误差和测量系统的误差的不同影响,而将用m偶和m系来代表他们,但是测量所得的数据不可以超过以下数值:m偶 ≤0.45ms/ n ,m系≤0.15ms/ n。在该式中,n是测量尺段数。另外,在通过测距仪进行测量间距时,生产厂家一般都会给下列线性表达式 ms=a+b×10-6×S。随着测量器的全站仪在建设工程中的广泛使用,坐标放样法变得非常简便。另外,在公式mp=± √[ms2+s2(mβ/p)]的计算中我们不难发现,放样点位的误差其实是和测量边长的误差、测量角度的误差以及测量点到测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有关系的。 3.2建筑施工的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分析 建筑测量任务的第一步就是组建施工控制网。组建施工控制网是按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非建筑物中的主轴线测量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其余的部位位置根据几何公式和标尺进行分别测量。控制网的精确决定了下一步测量工作结果的好坏,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要先分析控制网的测量,以此来判定它是否满足测量限差。比如,假定工程建筑物所对的轴线限差为△,建筑物所对的轴线中定位的误差m,是建筑物所对的轴线中的定位误差允许为(△)的一半,即:m=+△/2(5)。一般,在建筑施工测量的过程中,轴线中的定位误差m包括建筑施工的误差m测与建筑工程测量的误差m施两大部分,即m2=m。保证建筑施工中的测量任务就是确保建筑物中的工程质量。大多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的方法和现场工作条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一个精确的测量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合适的测量方法和适当地测量措施,才能有把握保证测量中出现的误差在我们所规定的计划范围之内。故我们可以将测量的误差值取为建筑施工中的误差的1/ 2 ,即:m测=1/ 2 m施。最终可以测到 m测=m/ 3。相比建筑施工放样方法来说,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方法要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测量。对于观测的具体条件倒是没有什么限制,同时也能够对所得的观测数据施行平差的处理方法,因此,得到的控制误差要比放样误差小一点。经过对放样误差的处理,我们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取:m放= √2m控。经过推导最终得出m控 =m/3=△/6。建筑施工物的性质和建筑施工物的规模影响了建筑物测量限差取值的差异。 3.3控制网在施工等级最低时确定精度分析 在进行控制网的施工等级最低时确定精度分析时,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施工设计的精度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网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控制网形式的布设,保证控制网的稳定性、经济实用性、灵活性以及精度。同样,只有分析在施工中的控制网精度值,才能得出施工中的放样。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一定要严格要求,控制网在施工等级的最低精度就是根据这个而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控制点。相对一些等级最低的施工控制网之中的相邻的点位的精度,则包括了相邻点的测量边长的误差和测角之间的误差。相邻点位测量精度公式为:mγ=(ms/s)2s2+(mβ/ρ)sγ2。 4.建筑施工控制网络的布置原因及特点分析 4.1建筑施工控制网络的布置原因 4.1.1位点的密度和位置,不能满足于施工要求的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 这是因为它的目的是为测图而服务的。因此,点位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形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它不能只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所以在点的分布和其密度方面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所有要求,更何况有的控制点可能遭到毁坏或者不靠谱。 4.1.2精度上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测图比例尺的大小确定了测图控制网的精度的大小。而工程的性质又确定了建筑施工网的精度。它一般比测图控制网的精度高。因此,我们要以此来建立旌工的网络。这对工程的结果很重要。 4.2施工控制网络的特点 4.2.1控制点控制范围小、密度大,精度要求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