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与完井工程》复习资料.doc

《钻井与完井工程》复习资料.doc

《钻井与完井工程》复习资料.doc
《钻井与完井工程》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钻井概述

1、钻井的定义:利用机械设备,将地层钻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园柱形孔眼的工程。

2、各类井型:

(1)地质基准井<参考井>: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年代、岩性、厚度、生储盖层组合,并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各种参数所钻的井。

(2)预探井:主要上为探明油田面积,油水边界线,为油田计算可靠工业储量提供资料所钻的井。

(3)详探井:在已证实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上,为确定油层参数,查明油田地质特性,为油田开发做好准备的井,这种井在油层部位要求全取心。

(4)生产<或开发>井:在已探明储量,有开采工业价值的油田构造上钻产油产气井

(5)注水<气>井:为了提高采收率,达到稳产所钻的井。注水注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地层提供生产油气所必须的能量。

第二章 井身结构设计

1、井身结构定义:套管层次、套管下入深度以及井眼尺寸(钻头尺寸)与套管尺寸的配合。

2、三压力:

(1)地层压力( Formation Pressure) P P :是指作用在岩石孔隙流体(油气水)上的

压力,也叫地层孔隙压力。

(2)地层破裂压力(Fracture Pressure)Pf:在井中,当地层压力达到某一值时会使地层破裂,这个压力称为地层破裂压力。

(3)地层坍塌压力(Caving Pressure)Pc:当井内液柱压力低于某一值时,地层出现坍塌,我们称这个压力为地层坍塌压力。

3、静液柱压力(Hydrostatic pressure)Ph :由液柱重力引起的压力。

4、上覆岩层压力 P 0(Overburden Pressure):某处地层的上覆岩层压力是指覆

盖在该地层以上的地层基质(岩石)和孔隙中流体(油气水)的总重力造成的压力。

5、压力梯度:单位高度(或深度)增加的压力值。

6、有效密度(当量密度):钻井液在流动过程中有效地作用在井内的压力为有效液柱压力,通过有效压力换算得到的液体密度称为当量密度(ECD)。

7、DC 指数法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机械钻速随压差的减少而增加。正常情况下,钻速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Dc 增加,在异常地层压力地层,钻速增加而dc 减小。 适用范围:岩性为泥岩、页岩;钻进过程中的地层压力监测和完钻后区块地层压力统计分析。

8、地层——井内压力系统的平衡:c m E f P P P ≥≥;p mE P P ≥(P mE —钻井液有效液柱压力)

9、井身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1)能有效保护油气层;(2)能避免产生井漏、井喷、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为全井安全、优质、快速和经济地钻进创造条件;(3)当实际地层压力超过预测值使井出现液流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压井处理溢流的能力。

10、井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参数:

(1)地质方面的数据:①岩性剖面及故障提示;②地层压力梯度剖面;③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剖面。

(2)工程数据:①抽汲压力系数Sw ;②激动压力系数Sg ;③地层压力安全增值)

(00981.0a h MP H P ρ=

Sf ;④溢流条件Sk ;⑤压差匀值N p 。

11、套管类型: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中间套管)、油层套管(生产套管)、尾管。

第三章 钻井液

1、钻井液的定义:具有满足钻井与完井工程所需要的多种功能的循环流体。

2、钻井液的功能:

(1)钻井方面:①清洗井底,携带岩屑;②冷却、润滑钻头和钻柱;③形成泥饼,保护井壁;④控制和平衡地层压力;⑤悬浮岩屑和加重材料;⑥提供所钻地层的地质资料;⑦传递水功率;⑧防止钻具腐蚀。

(2)在保护储集层方面:①控制固相粒子类型、含量及级配,防止固相粒子对油气层通道的阻塞损害;②保持液相与地层的相容性。

3、钻井液的基本成分由分散相+分散介质+化学处理剂组成。各相具体成分可以是:

分散介质:水(淡水、盐水、饱和盐水等),油(轻质油等),气体(空气、氮气、天然气等);

分散相:膨润土(钠、钙膨润土,有机土,抗盐土等),加重材料(重晶石、铁矿粉等),水,气,油。

处理剂:各种维护分散体系稳定和调整分散体系性能的化学添加剂。

4、钻井液主要类别:(1)水基钻井液:不分散钻井液、分散钻井液、钙处理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低固相钻井液、盐水钻井液;(2)油基钻井液;(3)合成基钻井液;(4)空气、雾、泡沫和充气钻井流体。

5、粘土胶体化学:在一般胶体化学规律指导下,专门研究粘土胶体的生成、破坏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科学。研究意义:(1)粘土是配浆的基础材料;(2)泥浆是粘土-水的溶胶-悬浮体;(3)地层造浆、井壁稳定、储层保护等均与地层粘土矿物有关。

6、常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

7、粘土矿物的水化:粘土表面吸附水分子,使粘土表面形成水化膜,粘土晶格层面间的距离扩大,产生膨胀以至分散的作用。它是影响水基泥浆性能和井壁稳定的重要因素。

8、钻井液的基本工艺性能:流变性和失水造壁性。

钻井液的全套性能:流变性、失水造壁性、密度、含砂量、pH 值、固相含量和油水含量、膨润土含量、滤液化学性质。

9、钻井液流变性(rheological properties):在外力作用下,钻井液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如钻井液的塑性粘度、动切力、表观粘度、有效粘度、静切力和触变性等性能都属流变性参数。

10、剪切速率(shear rate):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流速的增量;剪切应力(shear stress):液体流动过程中,单位面积上抵抗流动的内摩擦力。

11、粘度(viscosity):钻井液流动时,固体颗粒之间、固体颗粒与液体之间、以及液体分子之间的内摩擦的总反映。

影响泥浆粘度的基本因素:粘土含量(含量大,粘度大);土粒的分散度(增加塑性粘度);土粒的聚结稳定状况或絮凝强度(结构粘度);高分子处理剂的性质、分子量和浓度。

12、钻井液的静切应力和动切应力:

静切应力:是钻井液静止后形成的凝胶结构强度强弱的反映,从流体力学观点看,它是钻井液从静止到开始塞流流动所需要的最小剪切应力。

动切应力:使钻井液开始做层流流动所必需的最小剪切应力。

13、触变性:搅拌后泥浆变稀(切力降低),静置后泥浆变稠(切力升高)的特性。剪切稀释性: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的现象。

14、钻井液流变性与钻井的关系:(1)影响钻井速度;(2)影响环空携岩能力;(3)影响井壁稳定;(4)影响岩屑与加重物的悬浮;(5)影响井内压力激动;(6)影响钻井泵压和排量;(7)影响固井质量。

15、钻井液的液相和固相全部进入地层的现象称为漏失,滤失则是指钻井液中只有液相进入地层的现象。钻井液中的自由水在压差作用下向多孔性地层滤失渗透的过程叫做失水。失水类型:瞬时失水、动失水、静失水。在失水的同时,钻井液中的固体物质和固体物质上吸附的少量水滞留在井壁上形成的胶结物叫泥饼。

16、失水造壁性与钻井的关系,在钻井过程中如何调节失水造壁性,具体措施有哪些?

泥浆失水过大会引起:水敏性泥岩、页岩的垮塌、缩径;损害油气层。

泥饼厚会引起:上提力增加,甚至发生泥饼卡钻;钻头泥包,使起下钻压力激动增大;妨碍套管下入,固井时不利于水泥与井壁的胶结。

对失水和泥饼的要求:在成本可行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失水并控制自由水的性质;泥饼薄、致密、韧性好。

控制泥浆的失水和造壁性,关键要控制泥饼的渗透性,而泥饼的渗透性决定于构成泥饼的粘土及其它颗粒的尺寸、形状与水化程度。

具体措施

使用膨润土,以便形成致密泥饼

加入适量纯碱、烧碱或有机分散剂,提高粘土颗粒的分散度。

加入CMC或其它聚合物,以保护粘土颗粒,CMC 起堵孔作用。

加入极细的胶体粒子。

17、常见的井下复杂情况:漏、塌、喷、卡。

第四章钻进工艺

1、影响钻进过程的因素:

(1)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影响因素中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因此对它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认识它,以便在钻进过程中去适宜它。

对地层岩性认识的准确和可靠与否,

决定了钻进工艺技术的合理性。要达

到这个目的,必须从二方面入手:一

是充分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

机械性质、基本破碎规律;二是准确

预报、预测钻遇地层的岩石类型。

(2)钻井液性能:钻井液性能是影响系

统目标的重要可调变量。大量实验证明,

钻井液的各性能对钻速都有一定影响,

其中对钻速影响较大的钻井液性能主要

是:密度,固相含量,粘度,失水,含

油量。

(3)钻头类型

(4)水力参数

(5)机械参数

(3)、(4)、(5)详见教材P130-131。

2、岩石的力学特性包括岩石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衡量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包括:弹性、塑性、韧性、强度。

岩石的弹性常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岩石的泊松比是指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岩石的强度:岩石受外力作用而达到破坏时的应力。

强度包括: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及抗弯强度。

岩石的硬度:岩石抵抗其他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也叫抗压入强度。

岩石的研磨性:岩石磨损破岩工具表面的能力,它是由钻头工作刃与岩石相互磨擦过程中产生微切削、刻划、擦痕等造成的。

岩石的可钻性:岩石破碎性难易性。

3、钻头(Bit):是破碎岩石形成井眼的主要工具,它直接影响着钻井速度、钻井质量和钻井成本。

钻头类型: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及特殊用途钻头。

牙轮钻头破岩的基本作用: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的复合运动;钻头的纵向振动及对地层的冲击、压碎作用;牙齿对地层的剪切作用。

4、水力参数包括:

射流水力参数:喷射速度、冲击力、水功率;

钻头水力参数:钻头压降、钻头水功率。

5、钻井液的循环路径:

6、机械参数是指钻头的工作参数,包括:钻压和

转速。

7、钻柱:是从钻头到地面全部管柱的总称。

钻柱的功用:

施加钻压;

建立井内钻井液循环通道,并传递水力能量;

将地面的能量传递给钻头(传递扭矩);

使井不断地加深;

传递井下信息;

中途测试、安放尾管、下电测工具;

处理井下复杂和事故。

基本钻柱组合:钻铤+配合接头+钻杆+配合接

头+方钻杆。

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的运动形态:

自转:钻柱绕自身轴线的旋转。

公转:围绕井眼轴线的旋转。

涡动:钻柱绕自身轴线自转时,由于钻柱与井壁接触产生磨擦力,使钻柱以一定速度按逆时针方向绕井眼轴线旋转形成涡动。

轴向振动

扭转振动

横向振动

钻柱受力分析:

轴向力:钻柱自重、泥浆浮力、钻具与井壁间的摩擦力、起下钻动载。

扭矩:驱动扭矩、摩擦扭矩。

径向挤压力:起下钻卡瓦的作用、DST测试过程中管外液体压力。

弯曲力矩:由横向钻具变形引起的力矩。

动载:由钻柱旋转引起的力。

8、影响机械钻速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各因素是如何影响机械钻速的?

第五章钻井过程压力控制

1、气侵:指井内的天然气以渗漏(透)的形式钻井液中。

井涌:指井口泥浆有外溢的现象。

井喷:指地层流体无控制入井。

井控技术:主要是及时发现溢流并在保证井底压力略高于地层压力的条件下,有效地排除溢流的技术。

压井:当出现溢流或井喷时,向井内泵入高密度钻井液以恢复和重建井内压力平衡的作业。

2、与压力有关的钻井方式

平衡钻井:在钻井时,井内有效液柱压力刚好能够平衡地层压力的钻井技术; 近平衡钻井技术:在钻井时,井内有效液柱压力略高于地层压力,起钻时井内有效液柱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的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在钻井时,井内有效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的钻井技术;

过平衡钻井技术:在钻井时,井内有效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的钻井技术。

3、波动压力

激动压力:下放管柱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压力。激动压力会使井内压力增加。 抽吸压力:上提管柱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压力。抽吸压力会使井内压力减少。为什么要研究波动压力?

由于起钻速度过高导致井喷;

下钻速度过快压漏地层,导致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事故;

激动压力是导致产层损害的因素之一;

抽汲减少井眼中压力引起井喷;

抽汲导致地层流体进入井眼污染泥浆;

下钻、下套管引起过高的激动压力而发生井漏;

抽汲和压力激动交替变化,使井壁不稳定。

4、钻井过程中引发溢流或井喷的原因(钻井过程中导致井喷的原因有哪些?为了避免重大井喷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地层压力掌握得不确切:这是在新探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参照邻井资料定地层压力,加强随钻地层压力监测。)

钻井液液柱高度H降低:起钻过程中未灌及时灌钻井液;井漏没有及时发现。

(加强监测,及时处理井漏)

钻井液密度降低:这常常是钻开油气层后,油气水不断侵入钻井液所造成的。 抽吸压力导致井底压力降低(减少抽吸作用的方法:平衡地层压力的合适泥浆密度,并附加安全系数;尽可能小的泥浆粘度和切力;井内有许多钻具时,降低起钻速度;钻杆与井眼间应有适当有间隙)。

溢流的早期发现:

泥浆池液面升高

钻速突快

井口返出钻井液流体速度增大

立管压力下降

地面油、气、水显示

钻井液性能变化

5、气侵

钻井过程中,地层中的天然气进入井筒的现象称为气侵。气侵无论是在侵入方式方面,还是在井内的运动状态方面,都不同于油水侵,并且气侵的危害是最大的。

气侵的途径与方式

钻进气层时,随着气层岩石的钻碎,岩石孔隙所含的气体侵入钻井液;

气层中气体通过泥饼向井内扩散;

当Pm

6、钻井过程中导致井喷的原因有哪些?为了避免重大井喷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第六章定向钻井

1、定向井:按照事先设计的具有井斜和方位变化的轨道钻进的井。

定向井的应用范围:

地面限制:油田所处地面不利于或不充许设置井场钻井或搬家安装受到极大障碍。

地下地质条件要求: 由于地质构造特点,定向井能更有利于发现油藏、增加开发速度。

钻井技术的需要:如需要定向井来处理井下复杂情况或易斜地层的钻井。

其他方面的需要:如过江管道的铺设、海上生产集输需要等。

2、定向井的基本要素:

井深:井眼轴线上任一点到井口的井眼长度,也称为该点的测量井深或斜深。 井斜角:测点处井眼方向线(切线,指向前方)与重力线间的夹角。

方位角:测点处正北方向至井眼方向线在水平面投影线间夹角。

井斜变化率:单位长度井段内井斜角的改变值,常用单位为:°/30米。

方位变化率:单位长度井段内方位角的改变值,常用单位为:°/30米。

垂深:井眼轴线上任一点到井口所在水平面的距离。

水平位移:井眼轴线上任一点到井口所在铅垂线的距离。

3、井眼曲率(全角变化率、狗腿度):单位井段长度内井眼切线倾角的改变。对于方位不变时,也即井斜变化率。

4、井身剖面:所钻井眼达到目标点的井眼路径或轨迹。井身剖面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单一形状空间直线或曲线组成的。

5、工具造斜率:造斜工具在单位长度井眼能增加的井斜值。

6、常规二维井身剖面:直、增、稳三段制剖面及直、增、稳、降、稳五段制剖面。

7、定向井井眼轨迹设计内容和步骤:

掌握原始资料:包括地质要求,地面限制、地质剖面、地层造斜规律、工具能力,钻井技术、故障提示、井口及井底坐标;

确定剖面类型;

确定造斜点、造斜率;

计算最大井斜角;

计算剖面上各井段井斜角、方位角、垂深、水平位移、段长;

校核曲率。

8、井眼轨迹测量计算:

为了能知道实钻井眼是否和设计的井眼相一致,判断是否能钻达钻井目标,必须测定地下井眼的位置。井眼轨迹测量的目的:

随钻监测实钻井眼轨迹以保证钻达既定目标;

当需要造斜工具定向钻进时,将造斜工具按要求的方向定向;

确保正钻进的井没有与附近已钻成的井相交的危险;

确定钻遇的各地层的真垂深,以绘制出准确的地质剖面图;

为了监测油层特性及钻进救险井要确定准确的井底位置;

沿井身计算出井眼曲率以评价井身质量。

为完井工程提供井眼轨迹数据。

9、井斜的原因:

地层及其各向异性:岩石的各向异性和软硬交错在井眼的自然弯曲中起主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钻柱弯曲时引起的钻头侧向力。

钻头结构引起的各向异性。

10、井斜控制:利用造斜工具;

方位控制:造斜工具的安放方向。

装置角:井斜铅垂面顺时针旋至造斜工具面所转过的角度。

第七章固井

1、固井:向井内下入套管,并向井眼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的施工作业。包括下套管、注水泥、候凝及检测评价等工艺。

2、固井目的:

封隔易塌、易漏等复杂地层,保证钻井顺利进行

封隔油气水层,建立油气流出通道,防止产层间互窜

进行增产措施

安装井口

3、套管静载:

轴向力:自重、浮力;

径向外挤压力:管外液体对套管产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泥浆液柱压力;

地层中流体压力及易流动岩层的侧压力等;

径向内压力:管内液体对套管产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钻井液、地层流体(油、气、水)压力以及特殊作业(如压井、酸化压裂、挤水泥等)时所施加的压力。

弯曲附加拉力

温差应力。

4、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油井水泥主要是硅酸盐水泥,是由水硬性硅酸钙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石膏和助磨剂(或是加入适量的石膏或石膏和水),磨细制成的产品。

水泥浆:干水泥与水(经常还要加入外加剂)混合而成的浆体称为。

水泥石:水泥浆凝结硬化后形成。

水泥环:在井下环形空间中的水泥石。

5、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并提高固井质量,水泥浆以及最终所形成的水泥石必须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性能包括:

水泥浆密度

水泥浆稠化时间

水泥浆流变性

水泥浆失水量

水泥浆稳定性

水泥石抗压强度

水泥石渗透率

6、为提高顶替效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加扶正器降低套管在井眼中的偏心程度;

注水泥时活动套管;

采用紊流或塞流流态注水泥;

采用前置液;

注水泥前调整钻井液性能;

增加紊流接触时间等。

第八章完井

1、完井:油气井的完成方式,即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

2、常规的完井方法:裸眼完井、射孔完井、割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

第九章储层保护

1、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孔隙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大小度量。

储层损害: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田开采全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储层敏感性评价:

(1)速敏性:是指在钻井、测试、试油、采油、增产作业、注水等作业或生产过程中,当流体在储层中流动时,引起储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速敏评价实验的目的

①找出由于流速作用导致微粒运移从而发生损害的临界流速,以及找出由速度敏感引起的储层损害程度;

②为以下的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四种实验及其它的各种损害评价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一般来说,由速敏实验求出临界流速后,可将其它各类评价实验的实验流速定为0.8倍临界流速,因此速敏评价实验必须要先于其它实验;

③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2)水敏性: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在原始的地层条件下处在一定矿化度的环境中,当淡水进入地层时,某些粘土矿物就会发生膨胀、分散、运移,从而减小或堵塞地层孔隙和喉道,造成渗透率的降低的现象。

水敏实验目的:了解粘土矿物遇淡水后的膨胀、分散、运移过程,找出发生水敏的条件及水敏引起的储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3)盐敏性:在钻井、完井及其它作业中,各种工作液具有不同的矿化度,有的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有的高于地层水矿化度。当高于地层水矿化度的工作液滤

液进入储层后,将可能引起粘土的收缩、失稳、脱落,当低于地层水矿化度的工作液滤液进入储层后,则可能引起粘土的膨胀和分散。这些都将导致储层孔隙空间和喉道的缩小及堵塞,引起渗透率的下降从而损害储层。

盐敏评价实验的目的:找出盐敏发生的条件,以及由盐敏引起的储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4)碱敏性:当高pH值流体进入储层后,造成储层中粘土矿物和硅质胶结的结构破坏(主要是粘土矿物解理和胶结物溶解后释放微粒),且大量的氢氧根与某些二价阳离子结合会生成不溶物,造成储层的堵塞损害现象。

碱敏实验目的:找出碱敏发生的条件,主要是临界pH值,以及由碱敏引起的储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5)酸敏性:酸化酸液进入储层后,一方面可改善储层的渗透率,另一方面又与储层中的矿物及地层流体反应产生沉淀并堵塞储层的孔喉。指储层与酸作用后引起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酸敏实验目的:是研究各种酸液的酸敏程度,其本质是研究酸液与储层的配伍性,为储层基质酸化和酸化解堵设计提供依据。

3、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的原因:

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堵塞储层

钻井液滤液与储层岩石不配伍引起的损害

钻井液滤液与储层流体不配伍引起的损害

油相渗透率变化引起的损害

负压差急剧变化造成的储层损害

钻井过程中影响储层损害程度的工程因素:压差、浸泡时间、环空返速、钻井液性能。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复习大纲 一、教材一:“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等编,高教出版社 教材二:“普通动物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北师大、南京大学合编,高教出版社二、考试范围:绪论;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概念);原生动物;海绵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进化基本原理:动物地理分布 三、考试类型:名词解释;填空、填图;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 四、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稍偏重于与水产、海洋生物方面有关的内容;要 求掌握各门、脊椎动物各纲、无脊椎动物中与水产有关各纲的拉丁文名称 五、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部分: 1.刺细胞 2.马氏管 3.书肺 4.书鳃 5.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7.多态现象8.物种9.世代交替现象10.开管式循环11.闭管式循环12.两侧对称13.两辐射对称14.辐射对称15.合胞体(共质体)16.原体腔17.真体腔18.浮浪幼虫19无节幼虫20牟勒氏幼虫21.担轮幼虫22.钩介幼虫23.异沙蚕相24.后口动物25.原口动物26.细胞内消化27.细胞外消化28.散漫式神经系统29.梯式神经系统30.链式神经系统31.完全消化系统32.原肾33.后肾34.同律分节35.异律分节36.细胞器(类器官)37.皮肌囊38.变形运动39.血窦40.围血系统41.水管系统42.呼吸树(水肺)43.孤雌生殖44.包囊45.绿腺(触角腺)46.组织47.器官48.系统49.完全变态 50.不完全变态 51.羽化 52.接合生殖53. 裂体生殖54.外骨骼 55.颚舟叶 56.疣足 57.皮鳃 58.晶杆 脊椎动物部分: 1.肾小体 2.逆行变态 3.适应辐射律 4.平行律 5.趋同律 6.不可逆律7.次生颌8.次生腭9.髋臼10.肩臼11.综荐骨12.纹状体13.大脑脚14.原脑皮15.新脑皮16.胼胝体17.膜迷路18.肾门静脉19. 肝门静脉20.异型齿21.同型齿22.休眠23.膜骨24.软骨化骨25.泄殖腔26.咽式呼吸27.完全双循环28.不完全双循环29.脊索30.胎盘31.同源器官32.同功器官33.双源器官34.双重呼吸35.颞窝36.反刍37.羊膜动物38.羊膜卵39.有头类40.无头类41.恒温动物42.变温动物43.有颌类44.无颌类45.两接型46.舌接型47.自接型48植物性神经系统49.闭锁式骨盆50.开放式骨盆51. 鳞式52.内分泌腺 六、问答题 无脊椎动物部分: 1.什么叫世代交替现象?举一例说明(图示生活史) 2.比较原体腔和真体腔。 3.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4.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在进化上的意义。 5.浮浪幼虫、牟勒氏幼虫、担轮幼虫、无节幼虫、羽腕幼虫它们是什么门、什么纲、 什么动物的幼虫? 6.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原生动物有哪几个类群?各具有什么特征?并请说明原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8.什么是“自然分类系统”,动物的分类系统由大而小主要分为哪几个重要的阶元? 9.试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0.试述猪绦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 题1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 B(呼吸 C(排泄 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 B(自养 C(寄生 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种,分别为、和。 2、细胞分裂方式有3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 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 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 9、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 2、物种; 3、生殖隔离; 4、亚种; 5、器官; 6、系统; 7、接合生 殖;8、胚层逆转;9、芽球;10、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假体腔;15、辐射对称;16、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题2 一、选择题: 1、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什么? A(毛蚴 B(胞蚴 C(囊尾蚴 D(六钩蚴 2、下列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河蚌 二、填空 1、绦虫身体呈,一般由头节和许多构成,头节附着器有、吸钩和。

普通动物学题库

普通动物学题库动物学教研室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学者Haechkel 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2、伸缩泡 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 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 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s organ) 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 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 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

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17、刚毛 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 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 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 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心腔,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 计4(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 本) 黔之驴 柳宗元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难点: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过一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一些道理,具有短小精悍,讽喻性,劝诫性等特点。我们在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属山西省)人,世称柳河东。因终官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柳河东集》。是其《三戒》之一。《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古称“三戒”。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普通动物学复习题(全)

动物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复习题 (5) 1、动物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有哪些共同特征? (5) 2、细胞膜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5) 3、细胞质各重要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5) 4、细胞核的结构及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什么?与细胞质有何联系? (5) 5、研究细胞周期有何实践意义? (6) 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6) 7 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6)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6)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 2、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 (7) 3、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7) 4、鞭毛的超微结构及其运动机理是什么? (7) 5、鞭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 6、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7) 7、何谓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机理是什么? (7) 8、肉足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9、简述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8) 10、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8) 11、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8) 12、疟原虫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出哪些新观点? (8) 13、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14、纤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15、研究原生动物有何经济意义? (9)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 (9) 1、受精卵的卵裂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9) 2、何谓胚层的分化?多细胞动物的三个胚层各分化成哪些组织器官? (9) 3、什么叫生物发生律?了解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9) 4、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哪几种学说?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个学说易被多数人接受?为什么?10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复习题 (10) 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0)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10) 第五章腔肠动物复习题 (10) 1、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 2、如何采集水螅,怎样用活水螅观察刺细胞? (10) 3、以薮枝虫为例,试述其生活史并作出简图。 (10) 4、试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10) 5、试述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理由。 (1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复习题 (11) 1、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中有何重要意义? (11) 2、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进化一些,试以水螅和涡虫为例,指出涡虫进化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3、简述典型吸虫的生活史中各种虫态的一般特征。 (11) 4、试叙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防治原则。 (12) 5、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12)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复习题 (12) 1、如何从外形上辨别雌雄蛔虫? (12) 2、介绍解剖蛔虫的方法和步骤? (12) 3、试述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2) 4、试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分析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12)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复习题 (1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黔之驴》教案(语文版)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 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绍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威礼部员外郎。这是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点名学生试读 2. 正音 黔(qián)好事者(hào)窥(kuī)慭慭然(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搏(bó)狎(xiá)跳踉(liáng)口阚(hǎn) 3. 全班齐读 四、疏通字词 1. 置疑 2. 字词训练 船载以入 ( 用船 ) 驴不胜怒,蹄之( 踢 ) 以为神 ( 神奇的东西 ) 技止此耳( 罢了) 稍出进之( 渐渐地 ) 至则无用( 却 ) 慭慭然 ( 小心谨慎的样子 ) 乃去( 离开 ) 虎大骇,远遁 ( 逃走 ) 以为且噬己也( 将要 ) ( 咬 ) 觉无异能者(特殊的本领 ) ( ……似的 ) 蔽林间窥之( 隐藏 ) ( 偷看 ) 五、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课文分析 1. 问: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明确:体态:庞然大物;声音:鸣;动作: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2. 问: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14、椿象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 15、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在后肠具有对水分和盐分进行重吸收功能的是直肠垫。 16、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17、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黔之驴说课稿

《黔之驴》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黔之驴》是语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挖掘老虎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的寓意,学习本文言简意赅的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本文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和本文启发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寓意。 3.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学会翻译文言文并理解本文寓意. 确立依据:课文篇幅短小,句式紧凑,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浓,多次诵读后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本文启发了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所以把诵读和理解寓意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方法.理解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语. 确立依据: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是学生作文常用的方法,同时,词汇的积累也很重要,所以把本文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对成语的理解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教学媒体的运用及对解决本课重难点方面的作用我将在以下教学具体环节中逐一说明。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媒体的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全面掌握文言基本实词的含义,自主翻译全文。体会文中描写老虎心理的词语,理解寓意。为此我设计的主要学习活动有: 1. flash跟读,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进入文章的意境。 2. 圈划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 概括文章内容,明确老虎心理活动变化的三阶段。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寓言的寓意,体会老虎和驴各自的象征意义。 四.说教学程序: 1. 导人新课 出示驴的图片,回忆生活中人们提到的跟这个动物有关的话语,引导学生思考对驴的性情的认识,导入课文。 结合图片,再联系现实,从而导入对驴的介绍,紧接着考考大家对驴子性情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给出答案,如:温顺,老实,甚至有点笨。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 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 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 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 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 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 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 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DNA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 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 色素体(chromatophore)、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

普通动物学考试及答案

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期末考试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0分) 1、疟原虫在按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A ) A、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B、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 D、配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A ) A、白蛉子 B、中华按蚊 C、致乏库蚊 D、采采蝇 3、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D ) A、草履虫 B、绿眼虫 C、痢疾内变形虫 D、腰鞭毛虫 4、麻雀的卵属于端黄卵,盘状卵裂,其形成的囊胚应为(C ) A、腔囊胚 B、极囊胚 C、盘状囊胚 D、表面囊胚 5、青蛙的变态过程中,蝌蚪的尾部逐渐消失是(D)作用的结果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6、海产腔肠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需经历(D) A、担轮幼虫期 B、两囊幼虫期 C、牟勒氏幼虫期 D、浮浪幼虫期 7、腔肠动物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是(D) A、体细胞—伸缩泡 B、体细胞—排泄管—排泄孔—体外 C、体细胞—体表—体外 D、体细胞—消化循环腔—口—体外 8、海葵的身体为(D ) A、次生辐射对称 B、辐射对称 C、两侧对称 D、两辐射对称 9、真涡虫的神经系统为(D) A、网状神经系统 B、链状神经系统 C、H型神经系统 D、梯型神经系统 10、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D) A、毛蚴 B、胞蚴 C、囊尾蚴 D、六钩蚴 11、经口感染终末宿主的寄生虫是(A ) A、华枝睾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丝虫 D、钩虫 12、下列哪种寄生虫是由昆虫传播的(D) A、羊肝蛭 B、猪带绦虫 C、血吸虫 D、利什曼原虫 13、具有完全消化道的是(A) A、线虫 B、涡虫 C、海绵 D、水螅 14、具有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动物是(C ) A、涡虫 B、草履虫 C、蚯蚓 D、吸虫 15、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A) A、原体腔 B、血腔 C、次生体腔 D、真体腔 16、蛔虫的中间宿主是(D ) A、人 B、苍蝇 C、蟑螂 D、无 17、有些虫的卵在外界只能发育至感染期卵,当其进入人体内,在肠道特殊环境条件的刺激下,才能孵化出幼虫的动物是( A ) A、蛔虫 B、钩虫 C、旋毛虫 D、丝虫 18、可以引起贫血的寄生线虫是(B) A、蛔虫 B、钩虫 C、丝虫 D、蛲虫 19、在环毛蚓的体壁和肠壁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完全由来源于中胚层腹膜上皮包围的的空腔,此空腔称为( A ) A、真体腔 B、原体腔 C、混合体腔 D、血腔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单层 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填空题 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断形式,在有性生殖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一些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不良条件下,分泌一种胶质将动物体包起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不同种类动物某些器官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过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

普通动物学习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普通动物学习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1、下列关于脊索动物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B ) A、脊索动物门的种类终生都具有脊索,因此得名 B、尾索动物的幼体在尾部具有发达的脊索 C、头索动物的脊索在其头部最发达 D、文昌鱼属典型的尾索动物 2、在原生动物中,以下哪个纲的所有种类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营寄生生活?( D ) A、孢子虫纲(间日疟原虫) B、变形虫纲(肉足纲,变形虫) C、鞭毛虫纲(眼 虫)D、纤毛虫纲(草履虫)A 3、半变态昆虫在羽化之前发育的一般特征为。(B ) A、有蛹期,生活羽性与成虫一样 B、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C、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D、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4、以下哪一组特征是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B ) A、脊索、后口、真体腔 B、后口、三胚层、真体腔 C、咽鳃裂、两侧左右对称、真体腔 D、神经管、三胚层、两侧对称 (后口、三胚层、真体腔,混合体腔,两侧对称,躯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 5、哺乳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类群是:( C ) A、鼯鼠 B、飞狐猴 C、蝙蝠 D、有袋类 6、以下哪些特征是哺乳动物所共有的:(E ) A、具毛 B、具胎盘 C、脑为大型脑 D、直接产出幼体 E、具有以上四种 C 哺乳纲:原兽亚纲(鸭嘴兽和针鼹),后兽亚纲(有袋类),真兽亚纲(许多目) 7、关于“蜻蜒点水”现象的正确解释为:(C ) A、蜻蜒在飞翔中饮水的行为 B、蜻蜒通过身体触及水作标记 C、雌性蜻蜒的产卵行为 D、雄性蜻蜒的求偶行为 8、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分化最明显最集中的时期是:( C ) A、受精卵最初的几次分裂 B、胚胎发育形成 C、从胚胎形成到胎儿出生 D、出生后的生长发育B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教学设计精品 版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教学设 计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绍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

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威礼部员外郎。这是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好事者(hào)窥(kuī)慭慭然(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搏(bó)狎(xiá)跳踉(liáng)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船载以入 ( 用船 ) 驴不胜怒,蹄之( 踢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