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的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2万元起家,用25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和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同时它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句话道出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

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的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自主研发。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

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10年投入的研发费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15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的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

华为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的是一种相机而动、有的放矢的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为导向,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路线行进的创新,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完善与超越的创新力,这样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国际化战略中,华为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UT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当时还看不到“钱景”的3G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的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3G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为从1996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3G建设瓶颈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有所斩获,一路走来,华为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最佳合作伙伴。

现在,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在全球50强电信运营商中,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其海外市场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近70%。

如果任正非没有前瞻眼光,不先人一步投入3G技术研发,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也没有华为在3G甚至4G市场上的领先位置。2010年,华为跻身“全球最佳技术创新公司”前5名,成为“中国创造”的标杆。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这是低调的任正非带领华为无往不胜的终极秘诀。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国际化非常重要,但不等于说只有在完成技术创新之后才进行国际化。完全掌握了核心技术,再进行国际化,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模式。国际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过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是一种相机而动的思维。所以在1996年,华为就尝试走出国门,让国际竞争来促进和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

实际上,华为的技术创新,更多表现在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层面上,主要是在国际企业的技术成果上进行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对于所缺少的核心技术,华为通过购买或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和融合,从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高消耗等“内忧”,以及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低迷、贸易摩擦案件增加等“外患”。普遍缺少品牌和技术的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和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如何转型?怎么升级?显然不是喊几句口号和出台几项政策就能实现的。这时,华为的榜样价值再次凸显。

任正非说:“科技创新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长达二三十年的积累。”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做大做强,就必须摈弃赚“快钱”的心态,舍得在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上花钱,转型和升级才可能实现。华为不赚“快钱”赚“长钱”的思想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借鉴。

但必须指出的是,产业升级仅有技术升级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的同步升级。与其他国内企业一样,华为在创业之初也有过一段粗放式管理的时期,但是华为及时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不惜血本,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和提升。

在国际化进程中,华为认识到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基础作用。华为先后与IBM、HAY、MERCER、PWC等国际著名公司合作,不惜花数十亿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集成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变革,把公司业务管理体系聚焦到创造客户价值这个核心上。

经过10多年的不断改进,华为的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不仅经受了公司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考验,而且赢得了海内外客户及全球合作伙伴的普遍认可,有效支撑了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在产品研发上,华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驱动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华为还坚持“开放式创新”,先后在德国、美国、瑞典、英国、法国等国家设立了23个研究所,与世界领先的运营商成立了34个联合创新中心,从而实现了全球同步研发,不仅把领先的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帮助客户成功,而且还为华为输入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华为的“客户创新中心”和“诺亚方舟实验室”就是专门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创新研究机构。通过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解读与研判,创造性地为客户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各个国家客户不同的需求,成为华为进行创新的动力。抓客户的“痛点”而不是竞争对手的“痛点”,抓客户价值而不是抓产品成本,这就是华为国际化成功的经验。

其实,创新并没有什么玄虚,与成本优势并不矛盾。只不过成本优势是个结果,而围着客户需求来做,哪怕是细微但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是到达这个结果的最佳路径。

华为拥有业界最完整的通信产品系列,涵盖移动、宽带、核心网、数据通信、云计算、电信增值业务、终端等领域。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成功地将客户和企业绑定在同一平台,除了初期的销售,还包括后续的产品升级、服务等,由于华为抓住了客户的根本需求,其收入是刚性的,盈利是持续的,这和一般的软件外包是两个层次。

华为还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和一家100%由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目前,华为有7万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权,全员持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到华为工作,全员持股成为激活华为员工创造潜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华为还探索了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尊重和爱护人才,聚集了一大批技术精英,为华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任正非打破家族式继承,推行轮值CEO制度,让没有血缘关系的优秀后继者担任轮值CEO,首开中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之先河。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发现华为几乎捕捉到了通信产业20多年来每一次发展大势和机遇。现在,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一场革命,华为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借助云计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云管端”一体化,从单纯的CT

产业向整个ICT产业扩展,将终端和软件服务领域作为未来成长的新空间。

华为在全球通信业低迷期成功转型,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12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超过爱立信,逆势登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下一个10年的宏伟目标是: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用8年时间再造两个华为。

华为创立于1987年,到2012年已经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25岁,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彩虹般的年华,拥有着无限的激情和无尽的梦想; 2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换来的是一家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华为25年的激情飞跃成就了属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应该为华为这样的拥有强大创新力的企业欢呼、鼓掌,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更具创新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一家企业的崛起远比一个国家的崛起值得我们夸耀。”华为的成功,激起了无数人的想象,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树立了标杆,建立了信心。华为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那些优秀世界级企业的影子,我们更希望看到,更多如华为的优秀企业成长起来。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注:开篇黑色字体部分多为引用书中文字,红色字体为读后感想)近日经过拜读《华为的管理模式》这本书,感受颇深。康乃尔集团的发展虽然没有华为厚实,但康乃尔这几年发展很快,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华为、和众多发展中的企业一样。所以对今天的康乃尔来说,华为的持续发展之路及危机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1.华为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功。20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20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2.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值得敬佩。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二、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1、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华为在管理上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主张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逐步西化,潜移默化的推动软件的国际化,通过削华为的足,适美国人的脚,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精髓,以对事负责制替代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替代集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替代直线式组织结构等等,最终以建立公司法的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正是这些非常举措,实现了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2、牵引式人才管理关系 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例如,在报酬和待遇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坚决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待遇系统,以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绩效考评的残酷性就在于自己跟自己的过去比。这意味着华为员工必须年年都有创新,都有进步,没有进步,绩效为零。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怎样炼成的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的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2万元起家,用25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和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同时它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句话道出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 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的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自主研发。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

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10年投入的研发费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15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的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 华为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的是一种相机而动、有的放矢的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为导向,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路线行进的创新,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完善与超越的创新力,这样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国际化战略中,华为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UT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当时还看不到“钱景”的3G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的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3G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为从1996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3G建设瓶颈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有所斩获,一路走来,华为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最佳合作伙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经历了持续且健康的增长,尤其是我国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通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各个环节日臻完善,各个通信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等等也已经成熟。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自1987年成立以来,迅速在国内成长,并且走出国门,开启了国际化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外的通信行业知名度极大,主要营销领域为科技产品的生产,公司性质为民营,其创建时期为1987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公司不断地发展、进步、提高,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步。现阶段,将中国各大知名企业进行综合实力排序后,发现华为公司稳居前五百强。在全球各大电信运营商中,华为产品的身影随处可见。全球排名前五十的电信运营商中百分之九十多家均可见到华为产品的身影。 对于华为公司现阶段的公司规模,员工数量高达十八万多,且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华为公司始终对人才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华为公司因其性质为科技型所以始终极其注重研发人才培养,并且其用于科研的开销花费也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换句话说,这种注重研发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华为公司发展速度的高快且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能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一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支持其发展。 1.1.2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发展过程中,现阶段的资本、商品、服务、技术等越过国界的流量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全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强,经济贸易也越来越密切,所以说世界经济发展一定会趋向于经济全球化转化。为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并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企业一定要做出正确且可行性强的选择。 本文之所以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是因为华为公司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参考性。华为公司由最开始的注册资金仅为两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年营业额为七千多亿元的通信产业巨头,它一路发展走过来的经验以及教训值得现在正在成长的国内外科技公司学习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分析会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出发,分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别的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于促进中国通信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为的发展计划对我们的启示

华为的启示 ----读《以客户为中心》有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 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注册资本2.1万元。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2015年全年收入较前一年增加35.3%,至人民币3,900亿元(约合601亿美元)。2016年5月,华为起诉三星侵犯移动通信及手机知识产权,打响了中国企业向国外大牌企业宣示自己权利的一枪。 华为现在可以说火的是大红大紫,享誉国内外,华为的成功,不仅是其领袖任正非的成功,更是全体奋斗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华为缔造的神话更让国外各界大惊失色,一个起步低微、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怎么能用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呢!华为果然是一个成功有为的中华企业,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用一种领袖的气质感染着无数的中国企业和无数的想要有所作为的有志青年,它的种种精神令人钦佩,其生存哲学更是让人仰止。作为银行人的我们,其生存哲学就好像是为在不断前行中的我们打下的标语,而这标语其实早就更应该深深的烙印进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么这句标语是什么呢----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在面对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这句话不仅对于我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可谓是一剂猛药。药效虽猛,但只有敢于尝试者,敢于自我创新者,才能深得其利。而华为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用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的验证着这一真理,直到今天...... 说到华为就不得不提到华为著名的胜利之本----“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也是支撑华为走到今天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却又合璧一处,均着力于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企业长期关注客户利益。因为客户是永远存在的,你要把它当成自己的魂一般去珍视守候,客户在,魂在,企业基业长青。我们的一切行动也都归结到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就跟人饿了就要吃饭一样,没有客户企业自然会饿死;以奋斗者为本,其实也是以客户为中心。让努力的人、做的好的人去为客

华为竞争力分析

基于SWOT方法的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介绍 背景介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它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他们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二、对华为公司进行swot分析 第一,优势分析。 一是产品和技术。华为为知识力密集型企业,知识力使得产品或服务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华为能平稳地立足于竞争如此激烈的高端市场,华为自主研发的全球尖端核心技术是功不可没的。 二是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优势。华为公司员工中有85%具有大学学历、硕士以上学历及高级科研管理人员也占到员工总数的40%。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结构中大量低成本知识员工的存在,也为华为提供了一个竞争优势来源。 三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华为致力于立足用户需要,努力实现本土化的服务。华为产品的开发一直围绕着客户需求,并以创新手段来提供支持,以及从整体角度去降低客户成本。华为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一切行为都以客户的满意度为评价依据。

四是本土化与差异化并存。作为国内厂商,为了能尽快超越实力雄厚的国外厂商,就必须在“本土化”这三个字上多下功夫。坚持“本土化”,首先要在符合主流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保证设备的性能与稳定性;坚持“差异化”,则要求企业要针对用户特殊业务需求进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本土化的竞争力。同时,华为针对通信设备和其他市场的特点,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 第二,劣势分析。 一是财力资源相对薄弱。由于华为是非上市公司,融资比较困难,相对其他财力比较雄厚的竞争对手要薄弱的多。 二是宣传力度不足。低调的公关风格和不足的宣传力度不利于提高企业形象。针对这一点,华为当下也进行了改进。由于华为如今涉足手机等终端产品,其消费群体将是广大群众,而其低调的作风不利于公司产品的推广。因此,华为当下也逐渐重视产品的宣传,华为的面纱正逐渐在人们面前揭开。 第三,机会分析。 一是3G市场广阔。现如今,3G技术正在催生各种无线互联网应用,手机广告、移动搜索、手机流媒体、手机博客等词眼充斥耳目。作为无线互联网应用基础技术的短信寻址技术,也将成为用中文登陆手机WAP网站的入口,成为3G时代众多无线互联网应用的“大门”。随着当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华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越来越多。 二是过硬的技术优势。华为很早就开始WCDMA测试终端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及在很多城市乃至全球设立研发分支机构。现如今,WCDMA测试UE已成为各3G网络设备厂商重要的网络测试工具,这给华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四,威胁分析。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成功变革至少需要四个层面的组织保证 变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如果企业要实施变革、并希望把变革的目标落到实地,那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至少要做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任何变革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要对整个变革做出承诺。 第二,成立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根据变革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变革往往涉及企业多个部门,而且涉及的面很宽,程度也很深,有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对于领导整个变革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变革项目比较大,有若干相关项目,且下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那就需要成立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以便从更高层面协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变革项目很小,那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就不必专门设立。 第四,变革项目组。任何变革项目都要有人做,企业的变革项目组,就是参加变革具体项目工作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跨部门,变革项目组是真正解决企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机构。 公司的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变革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变革工作的总体协调也是由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它的任务大体上如下:负责项目或多项目管理,咨询合同、项目目标、进度、质量、风险以及项目预算、项目资源保证以及跟各相关方面的沟通、项目过程监控、专家及顾问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由变

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公司变革项目组专门负责变革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最重要的任务是承担项目最终的交付责任。 对于项目组来讲,它主要的任务是对项目目标的达成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流程、质量。另外,对变革的业务目标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所有的变革说到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变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预期业务结果,要有人来负责任,要有人来具体落实,这个落实的部门就是变革项目组。 变革项目组还要确保解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变化带来的问题,尽量减少变革对当前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但仅仅把机构成立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机构需要作出决策,机构还要运作,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需要制度保证。比如,公司成立变革指导小组或变革指导委员会,它由哪些人来组成?决策的机制是什么?遇到重大变革问题怎么做决策?决策程序是什么样的?决策下来的结果,变革的结果怎么落实,都需要有正式的文档、制度、流程来保证。 还有一点与变革的组织保证也是有关系的。企业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企业在进行变革的时候,它要关注咨询公司及其顾问团队与企业各个层级的沟通,尤其是做大项目的时候,沟通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使整个变革过程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变革的时机和节奏如何把握

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篇一: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魏阳 学号:704021XX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21班 实验地点:实验楼109 实验时间: XX年6月15日—6月19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熟悉《用人之道》软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些招聘方法,在限定的经营环境对一家初创公司进行人力规划、实施和控制,从而取得经营效益。 2.通过《用人之道》课程实训,认识和正确处理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学习怎样选好人、用好人,同时能够让员工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 二、实验内容 通过《用人之道》这一软件平台进行模拟操作,从而让我们亲身感受企业经营的实况,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了解。 三、实验心得通过一星期的实训,在老师的进度安排

与指导下,我们组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名学生组成模拟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参与企业运营管理,完成各项经营决策,掌握在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并达到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次我们由于对产品研发、销售和客服部之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经营不善,总结了错误之后在第二次综合排名分数为第二。当然在这次实训中,我们也学会了团队的重要性。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是需要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当然其中出现过争议,但我们以团队利益为最重,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商业运营环境下,我们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决策。感受到运营一个公司的不易,这需要对于企业经济能力、人员激励、发展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对于以后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次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员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高效性和必要性,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独立决策能力等,有利于满足今后工作的需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篇二: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软件实验报告

华为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探讨 摘要: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单纯依靠某一优势领域或者某项特殊能力优势,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难以持久并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变化。惟有培育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企业必须将培育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华体集团作为中国奥委会控股的企业,具有鲜明的体育行业特点,其业务范围也主要涵盖与体育场馆有关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以及管理等方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体育行业方面的专家资源、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经验,是一家典型的与体育产业密切联系的国资企业。由于长期受惠于国企地位的各种优势和便利,过去企业不愁项目、不愁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并不影响企业的自身生存和发展。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思路,变坐享其成为自己找项目、自己找市场,面临各种类型企业的直接竞争。文章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针对华体集团的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华体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使华体集团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挑战,并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提供实践借鉴 一、引言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尔(G.Hamel)两位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通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蕴含于企业文化之内,打造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品牌价值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竞争力等多方面的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如下特点:首先,应有助于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其次,应有助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被更多的用户所接受,扩大企业的产品规模;第三,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所独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复制。 本文将结合华体集团的实际情况,依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类研究成果,探讨提高华体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为华体集团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出一条出路。 二、华体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这种连带的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和共同将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做大。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三刀砍出华为的狼性 理财要闻腾讯财经[微博]2016-08-19 10:32 我要分享 5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团队奋斗精神是如何打造的? 要知道,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根据笔者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结合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笔者总结认为所谓的华为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刀“砍”出来,是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约束出来的。 一砍:砍掉高层的手和脚 任正非强调高级干部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洞察市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高层干部不能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的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指挥好团队作战,而不是自己卷着袖子和裤脚,下地埋头干活。 任正非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就是要他们头脑勤快,而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盖思想上懒惰。高层干部就是确保公司做正确的事情,要保证进攻的方向是对的,要确保进攻的节奏是稳妥的,要协调好作战的资源是最优的。笔者走访国内一些企业,发现总经理做总监的事,总监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论国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层的屁股 华为公司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大声疾呼,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砍掉中层干部的屁股,在华为有三层含义:

首先,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不能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中层干部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坚决反对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局部优化,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持工作。 其次,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走出办公室,下现场和市场,实行走动管理,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中层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看看“奏折”,而要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要亲赴一线指挥作战。任正非本人也经常下一线体察民情,巡回督战。据说,任正非曾经给华为某些干部送皮鞋,不满某些华为干部不愿下现场和一线,讥笑他们吝惜自己的皮鞋,于是就送皮鞋给他们,年底评价这些干部的依据就是看谁的鞋底磨得快(这招够狠)。 最后,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让干部的眼睛盯着客户和市场,屁股对着老板,而不是眼睛盯着老板,揣摩“圣意”,屁股对着客户,不理不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相应客户需求。凡是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要坚决砍掉他的屁股,让他下台。 三砍:砍掉基层员工脑袋 华为公司的员工都是高级秀才,如何把这些清高的“秀才”改造成能征善战的“兵”。任正非可是煞费苦心,在各种场合强调要服从组织纪律,建设流程化组织,建立业务规则。基层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他在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华为反对基层员工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不了解情况,就给公司写个万言书,对公司发展激昂陈词,指点江山。基层员工必须按照流程要求,把事情简单高效做正确,不需要自作主张,随性发挥,因此要砍掉他们的脑袋。 华为公司的高层干部要有决断力,中层要有理解力,基层要有执行力,唯有坚定不移地砍掉各自多余的脑和手脚,减少冲突,各谋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狼性团队。

华为用人之道的启示

华为用人之道对成都人才引进工作的启示1987年,44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创建了华为;26年后,这位当年的“二道贩子”已经让华为立足于世界级电信制造企业之林;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 在华为总部考察学习期间,我便对于华为的用人之道产生了兴趣。返蓉后,便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华为基本法》和《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现将学习心得归纳如下: 一、华为的用人之道 (一)员工的培养 (1)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内部劳动市场,允许和鼓励员工换岗,让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和适应竞争,促进人才的有效配置和激活沉淀层。发掘员工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力。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实现公司人力资本增值目标。包括:管理者技能开发体系、新员工培训体系、用户培训体系、业务技术培训体系。 (2)有效的长短期激励机制。华为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一是因为这项事业的崇高性和辉煌远景,二是因为华为遵循“知本主义”,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在分配体制中能体现出知识劳动的价值。华为的股本结构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骨干员工有分量地控股,10~20%的低级员工和新员工适当参股,而且员工持有的股份会根据其“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与风险承诺”做出动态调整。“权力智慧化,知识资本化”,把精神追求与利益回报相结合,是华为文化的最大特征。

(3)多渠道培养人才。内部建立培训制度,年轻人每年有7%的时间接受培训,采取派出员工到国外考察学习、向著名大学提供贷学金、奖教金或特殊津贴等方式,建立长久多样的人才供应渠道。 (4)不惟学历,注重实际才干。华为不考理论,注重实际作业能力,干什么,考什么。有学历是优势,没学历也不用自卑。这种考核机制逼着所有的人都得奋力划船,争取进步。 (二)管理者的选拔 1.优秀管理者的三个衡量标准: (1)具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是否能持续不断地改进。 (2)具有献身精神,不能斤斤计较。 (3)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否能完全接受企业文化,担负起企业发展的重担。 2.选拔管理者的六大原则: (1)管理者要具备踏实的办事能力、强烈的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驭与管理能力。华为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能够亲自动手做具体的事,那些找不到事做又不知如何下手的管理者,就会面临被精简的命运。在基层没有做好工作的,没有敬业精神的,是得不到提拔的,任何虚假数字、作风浮夸的管理者都会被降职、降薪。在华为,要求中高层管理者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自我批判能力。要关心部下,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能够和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朋友。对管理者而言,做员工真诚的朋友很重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的业绩有目共睹,华为的神秘也是人所共知。走到今天,华为靠的是什么? 虽然仅有十四年历史,今天的华为已是家大业大。回看华为走过的路,进而探究华为何以走到今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足以研究个一两年,写上一本书。所以,我们试图从一个侧面解读华为。 在华为诞生不久,任正非就提出“做一个世界级的、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这个想法对当时的华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任正非就是敢想。敢想带来的是敢干。 1992年,华为销售额1亿多元; 1996年,销售额26亿元; 1997年,销售额41亿元; 1998年,销售额89亿元; 1999年,销售额120亿元; 2000年,销售额220亿元; 2001年,销售额255亿元。 华为的今天开始于一个匪夷所思的梦想。华为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华为不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一直在追求“落差”,从与其他公司的差别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牌含金量。 一、差异化优势:质量好、服务好、综合成本低 在华为公司的客户价值链上,质量好、服务好和综合低成本,是三大关注点。这三点构成了华为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其品牌的灵魂。

华为技术人员向外国专家虚心求教 什么是质量好呢?质量好,就是零缺陷,是每一道程序和操作都符合要求,而不是几乎每次都符合要求,也不是故障率为百万分之三点四。“零缺陷”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质量上每一分钱的投资,都是值得的,而且可以最终得到更大的回报。如果把做错后重做事情所多花费的费用加起来,如重新加工,售后服务,超额库存,工期延误,呆账等,往往超过总收入的20%,甚至更高。很多企业因产品不符合要求付出的代价,平均为税前利润的5倍! 回顾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到,质量这一主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其致胜的关键因素。从90年代早期起,华为就针对电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不断推出C&C08交换机、HONET综合接入网、ETS、SDH等产品,不断满足电信网络的发展和各种客户化的需求,这些优秀产品使得华为能够在90年代迅速发展壮大。“质量好”是华为能够走到今天的法宝。虽然华为也曾由于开发人员的幼稚,一些产品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失去了一些市场机会。那时由于经验不足、技术和管理积累不足,华为在产品可靠性、产品工程设计,在环境适应性、热设计、防护设计等方面做得太少、不及时,导致产品在外观、散热、运行可靠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华为的中研中试部门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各种设计规范和方法,如CMM、可靠性大纲、可测试性设计规范、可制造性设计规范等等,并在IPD流程的统一牵引下,使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升。 如果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制造质量好的产品是客户价值最直接的体现,那么服务好就是这种价值的最终实现。我们知道,随着电信市场规模扩大,网络越来越复杂,标准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就像经济学中报说的“边际效应”,客户对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已经越来越模糊,不那么敏感了。各个厂家的产品越来越趋同,甚至质量标准都是类似的,或者ISO9000,或者6Σ,正因如此,服务差异化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另一个方面,电信市场高回报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庞大的研发队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边际利润越来越薄,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服务好,源自真诚。在华为的发展中,用心服务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服务好”三个字后面,凝聚着众多员工的汗水和心血。很多人说,华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财富是它的员工,此话不假。此外,华为已不断推出包括白金服务、金牌、银牌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供用户选择,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服务包定制,就是为了提供客户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在去年北京通信展上,华为提出了“你赢我赢――服务的华为,增值的网络”,这的确是一个驰名商标对客户的真诚承诺。 综合低成本,就是在兼顾发展和效率的同时,通过切切实实的客户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比如华为公司拳头产品之一的交换机,采用许多专有技术,仅SDH接口一项,就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传输接口及工程实施费用,用户因此获得了综合低成本的优势。华为提出要追求客户利益最大化,就是要追求客户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客户的满意,要实现这个目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降低产品的终生使用费用是必要条件,为此华为苦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行ISC、IPD,进行IT系统变革,在开发过程中构建低成本。

华为的管理模式[全文]

华为的管理模式[全文] 华为的管理模式 创新华为系列 2 全方位解码华为经营管理智慧 2007年畅销读本 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华为总裁:任正非 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一、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18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 金;18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453亿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二、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三、华为的这种震撼人心的成功已经不单纯是行业内学习的范本。 2007年畅销读本 13>.管理制胜 华为在管理上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原理 的精髓,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 模式 2007年畅销读本

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 2007年畅销读本 2.组织架构 华为一直致力于组织管理中有关制度建设、组织结构设计、集权分权、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建设,最终打造出一个成功的现代化企业。 2007年畅销读本 华为的组织架构 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对于搞好企业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畅销读本 3.文化建设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这是华为人的信念,也正是这一文化体系在不断引导着华为走向成功,成为华为不断发展的灵魂。 2007年畅销读本 华为的文化建设 2007年畅销读本 4.内控机制 市场驱动型企业 管理驱动型企业 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华为基本法中明确地指出华为要“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控制系统和必要的制度,确保公司战略、政策和文化的统一性”。 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畅销读本 华为管理成功的一大要点是其凭借自身不断发展的管理审计工作形成了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构筑了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成功地构建了卓越的客户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客户,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5、低成本研发。华为是全球化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先进的电

华为组织变革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 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浅谈华为公司的薪酬管理及对战略薪酬设计的启示

浅谈华为公司的薪酬管理及对战略薪酬设计的启示 摘要:文章回顾和分析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实施的薪酬战略,可以说实施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战略是华为快速发展,位于通讯设备行业领先地位的关健。这种颇具实践指导意义的薪酬战略研究启示企业应当随着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企业应当重视薪酬战略的适用性,有效运用薪酬战略吸引、培育、保留、使用高“成长性”人才,提高组织的核心力。 关健词:薪酬战略;薪酬模式;启示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激励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研究者们发现,薪酬与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度、激发工作动机方面、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正相关。如何发挥薪酬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合理的适合公司发展的薪酬体系越来越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华为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仅有2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销售额220亿元、利润30亿元的电子百强企业,10年的快速成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就连世界级企业思科也不得不将其视为竞争对手。思科公司CEO钱伯斯曾说道,“在今后几年里,思科将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华为。”华为的成功也引来了企业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人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华为作为案例研究和探索。 一、华为公司的薪酬战略及特点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由几名技术成员集资2万元创立于中国深圳,目前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

任正非的管人用人之道

任正非的管人用人之道 作者: 卞志汉,华夏基石e洞察特约撰稿人,广州众恩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供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金风控部负责人正文: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团队奋斗精神是如何打造的要知道,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这其中有什么秘诀 根据笔者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结合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笔者总结认为所谓的华为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刀“砍”出来,是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约束出来的。 一砍:砍掉高层的手和脚 任正非强调高级干部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洞察市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高层干部不能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的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指挥好团队作战,而不是自己卷着袖子和裤脚,下地埋头干活。任正非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就是要他们头脑勤快,而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盖思想上懒惰。高层干部就是确保公司做正确的事情,要保证进攻的方向是对的,要确保进攻的节奏是稳妥的,要协调好作战的资源是最优的。笔者走访国内一些企业,发现总经理做总监的事,总监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论国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层的屁股

华为公司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大声疾呼,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砍掉中层干部的屁股,在华为有三层含义:首先,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不能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中层干部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坚决反对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局部优化,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持工作。 其次,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走出办公室,下现场和市场,实行走动管理,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中层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看看“奏折”,而要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要亲赴一线指挥作战。任正非本人也经常下一线体察民情,巡回督战。据说,任正非曾经给华为某些干部送皮鞋,不满某些华为干部不愿下现场和一线,讥笑他们吝惜自己的皮鞋,于是就送皮鞋给他们,年底评价这些干部的依据就是看谁的鞋底磨得快(这招够狠)。 最后,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让干部的眼睛盯着客户和市场,屁股对着老板,而不是眼睛盯着老板,揣摩“圣意”,屁股对着客户,不理不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相应客户需求。凡是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要坚决砍掉他的屁股,让他下台。 三砍:砍掉基层员工脑袋 华为公司的员工都是高级秀才,如何把这些清高的“秀才”改造成能征善战的“兵”。任正非可是煞费苦心,在各种场合强调要服从组织纪律,建设流程化组织,建立业务规则。基层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他在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华为反对基层员工下车伊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