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管理 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 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 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具有哪些自然和经济特性?土地具有哪些功能?

(一)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二)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三)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四)土地利用可更新性

(五)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六)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

2. 什么是管理?管理的要素和基本原理?管理的功能和方法?

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具体来讲: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③管理是围绕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活动。

要素:主体客体目标职能环境

原理:系统、整分合、反馈、人本、封闭、能级、弹性、动力

功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方法、社会心理方法、数学方法

3. 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耕地质量下降;(2)水土流失严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4.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资源管理的管理对象?

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大交叉形成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可以把土地资源管理学视为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产生系统效益(组合效应),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

1 什么是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目标与任务以及调查的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资源调查中最为基础的一项调查。

目的:

1.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2.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3.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4.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摸清土地的数量及其发布状况,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验及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

程序:

2 什么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指根据根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现状进行的土地分类,用以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和研究土地利用问题。

原则:利用的相似性、分类的统一性、层次的科学性和地域的差异性。

第一级按国民经济部门用地构成,划为8个类型;第二级按照土地利用条件和方式,划分为46个类型:

1.耕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2.园地: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

3.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

4.牧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

6.交通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农用机场、港口/码头

7.水域:河流地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积雪

8.未利用土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砾石地、田坎、其他

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调查准备都需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

2.组织专业队伍

3.举办技术培训

4.制定工作计划

资料准备:

1.地形图的收集

2.遥感资料的收集

3.背景资料的收集

仪器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具备必要的仪器、工具和文具用品。

4 调查内业工作和调查外业工作个分几个步骤进行?

外业:准备工作、室内判读、外业调绘、外业补测

内业: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成果整理

5 检查验收需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意义和特点?

(一)作业检查

(二)检查验收:(1)外业检查验收:①一致性检查;②完整性检查;③准确性检查。(2)内业检查验收:①调查成果是否齐全;②地物、地类界线转绘的检查;③面积量算的检查;④图件的检查;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审查。

1. 变更调查的意义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之后,为适应土地管理的需要,使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专业调查。

通过变更调查,不仅可以使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保持现势性,还可以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提高精度且逐步完善。

2. 变更调查的特点

(1)分散的和个别的调查

(2)经常性和及时性的调查

(3)大范围和大影响面的调查

(4)图和数同时变更的调查。

3. 变更调查的方法

6 什么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汇总?汇总的程序以及技术要求?

在全面审查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综合并按照科学方法分别准确汇总出各地(市)、省(区)辖区内以及全国的各类土地面积、发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并

对土地利用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分区,以寻求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各级汇总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图件和文字三项内容。

一般按以下程序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2)检查资料

(3)调查汇总(4)撰写报告

技术要求:

(一)图件接边

(二)数据汇总:

(三)图件编制

(四)文字撰写

第三章土地质量评价

1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原则及程序?

概念: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分类: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原则:1.相对性原则 2. 限制性原则 3. 综合性原则

2 什么是土地适宜性评价?有哪几种评价的方法?

土地评价最终是通过土地用途和土地性状的比配实现的,根据预定的土地用途选定相应的土地评价因子并确定其评价标准,将其与土地评价单元相比较,从而进行土地适宜性等级评定

工作。

(一)在等权条件下指数计算方法

(1)加法(2)乘法(3)加乘混合法(4)除法(5)最小二乘法

(二)在不等权条件下指数计算方法

(1)经验法(2)等差法(3)回归系数法(4)模糊综合评判法(5)统计试验法

(6)主成份分析法(7)灰色关联度法

3城市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程序?有哪几种定级方法?

市地质量评价包含城市、城镇和集镇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在我国俗称为城市(镇)土地分等定级估计。等级、级别和价位均是土地质量水平的具体体现。

定级方法: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二)定级单元的划分

(三)因素因子的选择

(四)因素权重的确定

(五)因素分值的计算

(六)土地级别的划定

(七)级差收益的测算

4 农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程序以及定级方法?

农地质量评价在我国俗称农地分等定级,可以包含耕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等用地质量评价内容,通常农地质量评价系指耕地质量评价。

农地分等方法程序为,计算指定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理论产量)、计算不同质量土地的

标准粮产出量总和、以土地利用系数将土地生产潜力修正到现实利用水平、以土地经济系数加以订正,最终反映不同质量和经济条件的土地收益水平。

定级方法:

(一)准备工作

(二)资料整理

(三)数据调查

(四)业内计算

(五)土地级别评定

(六)成果整理

第四章土地权利登记

1 土地产权的构成以及权利如何确定?以及现阶段我国土地权利的表现形式?

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排他性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土地权利确定的一般原则有,城市土地国有化原则,国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的划分原则,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权属、问题分阶段处理原则,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重复征用和划拨土地以后者为准的原则,界线与面积不吻合的以接线为主的原则。

(一)土地所有权(二)土地使用权(三)土地他项权

2 什么是土地确权与定界及应遵循什么原则进行?

土地确权即确定土地权属,是指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认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即对土地权属来源的合法性和对土地权属性质的确定。

确定土地权属应当依法进行,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到我国土地管理发展的历史和土地利用现状,全面考虑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在确定土地权属时应遵循以下的一般原则:

城市土地国有化原则

国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的划分原则

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

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权属、问题分阶段处理原则

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

重复征用和划拨土地以后者为准的原则

界线与面积不吻合的以接线为主的原则

3土地登记的概念有哪几种方法?登记的内容和程序?

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指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与他项权利的登记,

包括:

实体权利登记与程序权利登记。

权利登记与表彰登记。

设权登记与宣示登记。

预备登记与本登记。

土地登记的内容:

1. 确定权源

2. 土地权利主体

3. 土地权属界址

4. 土地用途

5. 土地总面积

6. 权属类别及其面积

7. 地类及其面积

8. 土地等级和价格

土地登记的程序:

1. 初始土地登记(1)填发土地登记通知单及其附图。(2)申请土地登记。(3)填写土地登记文件和颁发土地证。

2. 土地变更登记(1)申请土地登记。(2)调查核实。(3)变更记录。(4)改图

4 划拨、征用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土地划拨系指从国有土地中划出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国家、城市集体单位、农村和城镇居民建房使用。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兴建厂矿、道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和其他文化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城镇兴办集体企业占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5 土地权利设定登记?登记的特点?

(一)权利设定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的区别

(1)登记时限有所不同。

(2)登记方式有所各异。

(二)设定登记的特点

(1)设定登记的土地权利是一宗土地上所设定的且未经确定和登记的。

(2)设定的土地权利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如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设定登记等。

(3)设定的土地权利必须具备合法的土地权属来源文件。

6 土地用途变更登记的概念和各种情况?

(一)名称变更登记

名称变更登记也称更名登记,是指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的条件下因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姓名的改变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

(二)地址变更登记

地址变更登记又称更址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人住址改变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三)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土地用途变更登记也称地类变更登记,是经批准土地权利人依法变更土地用途或自然环境变化致使土地用途与原来不符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

7 什么是注销土地登记?有哪几种情况以及工作程序?

注销土地登记是属于“终止一定的土地权利关系”范畴,就是将原登记内容废止。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用或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或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4)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

(5)土地他项权利终止的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

注销土地登记的程序一般为: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变更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注销(收回)或更改土地权利证书五个阶段。

8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的区别和联系?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的概念

土地使用权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基本条件是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对土地进行投资、开发利用。

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着土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指土地使用者为筹措资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财产向债权人履行债务作出的担保。

第五章土地统计管理

1 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方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

2 土地统计调查的概念,什么是土地统计报表、报表的内容、以及如何填报?

土地统计调查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

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土地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自下而上地定期地向土地管理机关报告土地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它是国家定期取得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组织形

式。

3土地统计分析的作用与任务及统计方法?

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土地统计分析的具体任务是:

(1)定期检查监督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

(2)定期检查监督各用地单位对国家的土地政策执行情况;

(3)研究土地利用中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

(4)对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统计方法:(一)平均分析法(二)对比分析法

(三)动态分析法(四)因素分析法(五)平衡分析法

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几要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全面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和合理程度,发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生产率的潜力,从而为今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指明方向。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要点:

(1)要注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等绝对指标的应用;

(2)要在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时,了解各类用地的质量状况及其利用效益;(3)要重点研究农业用地单位中土地资源数量及其结构;

(4)要科学地分析农业用地面积的变化,找出各类用地(耕地、林地、牧地)面积增长的来源,尤其是对非农业用地的复垦和改造。

5 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核算方法?

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有:1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2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3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即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4静态的存量核算和动态的流量核算。

土地资源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实物量统计——各地类实物量存量和增减流量——土地资源估计(单价和总价)——土地资源综合核算。

土地资源常用估计方法有:市场法、受益法、成本法、净价法等

第六章土地经济管理

1 土地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可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

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土地利用经济分析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2 地租是如何产生以及有和作用?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由于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高于个别生产价格形成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由于产品的价格超过生产价值产生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绝对地租。

地租在土地管理机制中起着经济杠杆的重要作用。

地租从其作用来讲,是一种使用土地的“价格”。

地租作为一种使用土地的价格,具有调节生产,调节工农业用地结构以及工业内部、农业内部、城市各行各业用地的结构和比例的作用。

地租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一般经济效果、土地利用效益的概念?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方法?

经济效果即为效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

把土地利用所得到的各种成果与劳动消耗的相关评价统称为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的核心是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多的劳动成果。)

(一)反映土地利用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

(二)排除土地利用中劳动消耗量的差异,评价利用单位土地面积的社会贡献率

(三)排除土地本身质量差异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本身的技术水平和利用水平

1、直接比较法

2、增量分析法

3、动态分析法

4、总体分析法

5、相关因素法

4 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的一般原则、评价指标

一般原则:

首先,应从国民经济整体高度来研究解决。其次,要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不断地提高其集约经营水平,以满足各部门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追加需求。指标:

(一)国民经济计算费用

(二)土地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贡献率

(三)单位国民收入的土地占用率

第七章土地地价管理

1 土地价格的概念及含义?地价的内涵、特点、种类?两种地价理论的内容?

概念含义:土地价格是在土地买卖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土地价格不仅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而且是应用经济手段管理土地的重要经济杠杆。

土地内涵包含三个部分:1、真正的地租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2、土地投资的折旧;3、土地投资的利息。

特点:1、土地价格是关于土地权利利益的价格

2、地价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3、地价主要是由土地需求决定

4、地价呈上升趋势

5、土地价格大多是随个别交易而形成,一般没有统一的市场价格

种类:1、交易价格

2、评估价格

3、估定价格

4、租赁价格

5、抵押价格

6、土地所有权价格

7、土地使用权价格

8、总地价、单位地价、楼面地价

(1)马克思主义的地价理论主要特点如下:

1、土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2、土地可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

3、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价理论

1、土地收益理论

2、土地供求理论

2 各种土地价格评估方法的内容?

收益还原法:原理是将随时间的延长而能持续取得的纯收益折算为现在的价值之和。

市场比较法:是指根据替代原则,在统一市场条件下选择近期已发生交易的类似土地实例与委估土地加以比较对照,经过类似土地的交易价格的修正,以求得委估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

成本估价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一定的利润、应纳

税金和土地所有权权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

剩余法:通过对未来建造的建筑物连同基地可实现的价格、扣除建造和销售建筑物所耗用的必要费用以及正常利润,从而倒算出土地的价格。

路线估价法:是对面临特定街道而接近性相等的市街地,设定标准深度,求取在该深度上数块土地的平均单价并附设于该特定街道上,这种单价称为路线价,然后根据此路线价,再配以深度指数表,用数学方法算出临接同一街道的其他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

趋势预测法:是将预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土地价格评估而产生的一种估价方法。

3 基准地价和土地级差收益测算的步骤?

基准地价的测算程序:首先按统一标准对城市土地进行分等定级;其次,测算土地级差收益,确定还原利率,分析修正因素和修正值,在此基础还原出基准地价。

土地级差收益测算的步骤:

(1)建立理论测算模型

(2)选择测算指标

(3)样本调查

(4)调查数据整理与录入

(5)数据的转换与分析

(6)建立数量测算模型

(7)参数估计与检验

(8)区间估计

4 地价对市地集约度有何影响?建避率和建筑容积率多地价有何影响?

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与单位面积土地结合的资金和劳动的相对量。人们常把在单位土地上使用高比率的资金、劳动投入的土地利用类型成为集约利用。

随着地价上涨,除成本支出增加以外,将促使土地集约度的提高。

建蔽率是市地利用平面管制指标,系指建筑面积占地基面积的比率。建筑容积率是市地利用立体管制指标,系指楼地板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容积率指标,土地单方分摊的地价额下降,提高土地开发的总收益,最终导致地价上升;反之,容积率降低,土地开发收益下降,地价下降。

5 地价指数体系,指数编制程序?地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市地地价指数编制程序:地价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的收集——地价资料的修正和整理——地价指数的计算。

地价指数是一种动态指标,是地价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第八章土地法律管理

1 土地法律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土地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用以调整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土地法律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土地法制手段调整土地关系,创造并保持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社会环境条件。

2 我国土地立法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有哪些立法?

原则:(一)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原则

(二)经济、合理、充分地利用土地的原则

(三)禁止侵占、变相买卖和擅自转让土地的原则

(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立法规定:(一)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规定

(二)关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法律规定

(三)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规定

(四)关于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法律规定

(五)关于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

(六)关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法律规定

(七)关于防止采矿多占土地和对土地造成破坏的法律规定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功能 1.土地的概念:土地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定义不同。 2.土地的特性: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更新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①生产力属性: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生产关系属性:土地占有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3.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经管功能。 二.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内容 1.地籍的概念: 2.地籍的类别: 3.地籍的历史沿革:明代鱼鳞册(重点) 三.土地调查 1.调查方法的选择 (1)简单丈量法(2)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的数据库网络通信技术,采用业外、业内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2.航空外业调绘的基本方法:(教材P64.) 3.界址点的选定:(教材P68.) 四.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天文)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2.土地适宜性评价:(教材P86.) 3.权重的确定方法:德尔菲法。 五.土地登记 1.土地登记的概念: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指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与他项权利的登记。(教材P107.) 2.土地登记制的类型:契约等机制:法国制;权利登记制:德国制; 托伦斯等级制:澳大利亚制。(详见教材P107—108)。 3.设定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的他项权利设定登记是指对一宗土地上新设定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4.权利设定登记与出示土地登记的区别:(教材P114.) 5.土地权利确定的原则: (1)城市土地国有化原则;(2)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划分原则; (3)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 (4)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权属问题分阶段处理原则; (5)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6)重复征用和划拨一般以后者稳准原则;(7)界限和面积不吻合的一般以界限为准。(教材P121—122) 6.不合理权属界线的调整方法:(教材P123.) 六.土地产权 1.土地产权的概念: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罗马法对体内各一块土地不同部分所有权的规定:(教材P167.) 七.地价及评估(教材P251.) 1.地价的概念和内涵: 2.地价的特点: 3.地价的种类: 4.地价的评估方法: 八.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问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农村妇女离婚后,土地往往仍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出来;如户口移回娘家,夫家所在地将承包土地给再婚妻子,而娘家所在地也不给或无法落实其承包土地;有的村强制将出嫁女户口迁出。如木脚乡、陇城镇前几年就将农嫁居、农嫁农妇女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 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8分) 1. 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______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 A. 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 _______ 登 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 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 土地调查可分为 _____ 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 调查 D.以上都 对 5. 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________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 A. 初始地籍调查 C.农村地籍调查 6. 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7. “GIS ”的全称是 _____ A. 土地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B. 变更地籍调查 D.地籍测量 ____ 颁发。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 全球定位系统 D.以上都不对 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的学科。 2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一定的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高低的特性。 3比配: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出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顶级单元。 5土地利用系统:由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动态系统。 6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7修正法:实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顶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8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的折算标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粮食作物。例如小麦、玉米、水稻 9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二填空 1土地评价的方法:定性土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农业生态带方法,参数法,模型法)样地法,定量土地方法。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有四个层次: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P41图 3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包括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4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标准样地,省级标准样地,县级标准样地。5标准样地地块设置中的实质是三定“定量,定位,定质”P72-74 6土地定量评价的研究对象为土地利用系统。 7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8土地评价位于土地学科的中心地位 9标准样地的基本特点:农用生产条件最好、综合条件最优 10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进行逐级修正 11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定量化、生态化、动态化 12土地评价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社会经济因素、农田基本情况、水文地质、产量水平 三简答 1土地评价的作用?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督提供基础资料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6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7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8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9显化了土地资产的属性。 2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原则2土地评价重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3土地评价单元产生的几种方法?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4是采用网络方格作为土地评价单元5采用综合方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 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Ⅰ本科情况( l) {% [5 M7 _& i! \ A 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 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u Q- K3 _, X$ y& ^; W B 主要开设课程, {/ s6 I; c& n! X; \+ e: B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 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 B 08硕士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科目一政治; F$ ~/ z 5 R1 [; m* p8 w$ B 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 1 q& U$ |) F' f" W/ s, S# W 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 Y+ i+ ]) x# C* g 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 ^4 ?. z6 \/ T 3 B; F 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4 E9 E/ f" C+ H9 D2 @+ W9 [ 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 5 M' A9 `7 e$ h) h$ , F8 {$ i' g, ?7 Y( }5 ^ * E9 @6 z$ G* _2 W& j& A 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1 j. {( y" r$ ~0 X% G; Y+ p: O) K Ⅰ本科情况 A 专业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D# T( E+ i7 F( E- ^/ m B 主要开设课程( R0 ~ L, @" H Z2 |! l6 K 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 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w7 [) h+ Y" q3 M' B5 `$ `- \0 ^

《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总复习资料

1、土地评价的概念: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 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对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效益、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估。 实质: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1、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3、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4、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5、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6、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土地利用背景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数量分析结构分析布局分析 3、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4、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5、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6、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第三节土地评价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分析、1.气象气候2.地形3.水文4.土壤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区位)2.农作物产量 3.经济生产水平4.经营管理水平 三、选择评价因素的基本原则 1.选择的因子:对土地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评价区内变异较大,具有一定稳定性,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获取、定量化 1、土地利用背景分析(自然、经济、生态条件)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 3、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4、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5、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6、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土地潜力:又称土地利用能力,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实质: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或数量评定。 评价方法:经验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二、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综合评价四、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土地适宜性:某种土地类型满足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要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如何所作出的等级评定。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FAO的《土地评价纲要》(一)评价系统(二)评价步骤二、中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一)《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适宜性评价1、评价系统:五部分组成 土地潜力区:根据水热条件,全国划分9个潜力区,同一区内具有大致相同的土地生产潜力和适宜作物、牧草、林木 土地适宜类:依据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进行划分,共8种适宜类,主要是主宜性划分 土地质量等:分别根据农、林、牧的适宜程度和生产力高低分为三等地,用1、2、3表示,为一个三位数;不宜则用0表示 土地限制型:10种,用英文小写字母标于土地质量等的右上方;10种限制因素,限制强度则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放在英文字母(土地限制型)的右下角 土地资源单位:土地类型,用1、2、3……表示,标于土地质量等的右下方 2、评价系统的特点:评价与制图的结合、评价体系与《纲要》 的相似、主宜性评价,带有一定主观性,并降低了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第四章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1、土地利用:指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土地覆被: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等地表物质组成。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二)土地利用/覆被研究计划(P151---158)(三)土地利用/覆被研究认识的发展和研究内容概括(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特点二、土地质量体系指标(一)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背景土地质量:土地的状况或条件,包括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关系到生产、保护及环境管理为目的的土地的条件与能力,是一种量度或量变产生的数值。广义的土地质量: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放牧管理及林业。(二)土地质量指标模型:PSR模型、DPSR模型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综述土地持续利用定义:侧重经济、土地供需;关注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 FAO的五大准则评价框架P171第五章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它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一、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二、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 三、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按空间面积计量的支持一个特定地区的经济和人口的物质、能源消费和废弃物处理所要求的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本的数量。生态足迹主要包括3个常用的衡量指标:1、生态足迹(EF),指特定区域在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这些人口自然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吸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EF表征人类的生态需求,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生态负荷,其值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大。2、生态承载力(EC):—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总和;EC表征区域生态系统供给人类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能力。3、生态赤字(ED)或盈余(ER: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差;反映该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和计算时刻该区域的生态可持续性。四、土地生态管理及影响评价第六章土地经济评价一、土地经济评价概述(一)土地自然评价与经济评价的区别:1、土地自然评价是反映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潜在能力或土地诸要素对不同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和限制强度; 2、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展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果

《土地管理概论》重点总结

《土地管理概论》重点总结土地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土地: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 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成果。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土地生产力:土地各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同时也取决于人类科学 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土地生产力可以区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状态下土地的生物生产量,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土地的人工生产力又称为劳动生产力,是在人类通过劳动对土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 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社会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管理: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 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的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 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环境问题:广义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 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它包括由火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第一类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有害影响和危害的第二类环境问题,又称认为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 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污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 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 填空题 1. 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 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 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 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 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 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 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 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 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 10 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 二. 名词解释 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理论

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 (一)前提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二)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P=V-(E+T) 按照杜能理论的假设前提进一步分析,“孤立国”中的唯一城市是全国各地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都要由这个城市市场来决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应是固定的,即V是个常数。杜能还假定,“孤立国”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各地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也是固定的,即E也是个常数。因此,V与E之差也是常数,故上式可改写成: P+T=V-E=K 上式中K表示常数,也就是说,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其意义是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因此,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杜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和区位地租理论,杜能在其《孤立国》一书中提出六种耕作制度,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这就是著名的“杜能圈”。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是距市场最近的一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第二圈为林业区。本圈主要生产木材,以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薪材以及提供建筑和家具所需的木材。 第三圈是谷物轮作区。本圈主要生产粮食。 第四圈是草田轮作区。本圈提供的商品农产品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 第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即本圈内1/3土地用来种黑麦,1/3种燕麦,其余1/3休闲。 第六圈为放牧区,或叫畜牧业区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1.土地的功能 ①生产性功能②承载性功能③原料性功能④观赏性功能⑤储蓄和增值型功能 2.土地的性质 ①土地的自然综合性②土地的空间尺度性③土地的动态演替性 ④土地的利用价值性⑤土地的社会经济性⑥土地的永续利用性 3.辨析土地和土壤、生态系统、国土概念的异同 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而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国土是一个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综合概念 4.论述土地各组成要素与土地农业利用的关系 (1)气候因素①光能条件: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运动发展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不同植物对太阳辐射的需要求量不同。日照,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②热量条件: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常用的积温指标有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负积温。日平均气温>=10为多数植物活跃生长的温度。

积温<1000,基本上无农作物生长。 ③降水条件:谁是土地资源最根本的因素之一。衡量降水多少常用降水量、湿润指数或干燥度来表示。湿润指数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之比。湿润指数大于1为湿润地区,湿润指数为1.0~0.6为半湿润地区,湿润指数为0.6~0.3为半干旱地区,湿润指数小于0,3为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400mm等降水量线北起大兴安岭、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此线以西以北是中国主要牧区,以东以南是中国主要旱作农业区。800mm等降水量线是长江黄河分界线。此线以北是华北和东北区旱作农业发达,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2)地形因素①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②海拔③地面坡度④地面坡向 (3)土壤因素 (4)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 (5)植被因素:自然、人为 (6)社会经济因素 5.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土地利用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者(人)和利用对象(土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考试ABC卷

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量。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 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县。 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否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土地利用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土地污染。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 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 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 (1)土地与人口 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 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2、简述我国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意义。 答:农用地用途管制就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农业用地区,根据规定的使用 条件和方式,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等进行用 途管制。对农用地利用进行管理,要针对农用地的资源和利用特性,采用适当的措 施,对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跋扈进行有效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1)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中国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 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 措; (2)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土地资源管理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在土地管理学中如何理解土地这一实体? 答:土地管理学中的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上要素都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 此外,对土地含义的进一步解释: A、土地是有限的、稀缺的自然产物(资源),涉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B、土地是稀缺的自然产物,在人类的利用中赋予其经济属性。会产生经济收益,凝聚劳动使土地增值 C、土地也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必须准确界定其产权关系,包括产权类型、归属和期限等 D、不光是地表,还有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在土地管理中要准确界定土地的四至和上下空间,地上地下空间的权属关系,地上的通行、采光等关系等。 E、主要是陆地和内陆水域。 2、如何理解土地的职能? 答: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 A、土地作为资源的职能:具养育、支撑、储藏等功能,是人类的立足场所,生存条件,是实现任何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B、土地作为资产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能为拥有者产生收益或增值。土地所有权乃是一切财富的最初源泉。。。。b:土地作为财产能体现拥有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动产,始终是利益集团和个人追求的对象。c:土地作为财产可作为投资的手段:招商引资,抵押融资,不动产的融资信用。 3、按土地用途分,土地可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 4、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国家通过立法机构将意志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由国家管理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而达到国家管理土地的目的。 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地籍管理、权属管理、市场管理、利用管理、督察管理、税务管理。其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利用管理是核心。

2020年整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pdf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生物及社会经济要素等组成的自然、经济和历史的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基本特性: ·自然特性: 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社会经济特性: 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增值性;区位性;权属性;政策法规性等社会经济特性 2国土地资源共分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3 土地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它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土地管理:国家为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而采取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的手段和措施。 二者关系: 1)都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土地评价作为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服务3)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4)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 1、简述《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评价的原则。 (1)要将土地利用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的质量进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地质量要求不同) (2)要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比较(投入水平相同) (3)因地制宜,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风景林地资源的评定依赖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在不同经济条件地区有所不同) (4)要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比较(一般为单一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不宜比较和优化;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时,应作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评价) (5)要以土地的持久利用为前提(评价时应确保不因这种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退化或恶化,一般要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评价) 2、简述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的异同和关系。 土地特性:可以直接量测或估测的土地属性。 坡度、等 气候特性:总辐射、短波辐射、日照时数、年降雨、蒸散量、温度等。 土壤特性:土壤质地、有效深度、 pH值、土壤容重等。 水文及地质:洪害频率、洪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地貌、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坡长、相对起伏 土地质量:由一种以上土地特性构成的、反映一定方面土地性质的综合属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降雨量、土壤水分蒸散量 扎根条件:土壤有效厚度、石砾含量、土壤质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需要不同的土地质量 农地:水分有效性、扎根条件,养分有效性 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牧草营养价值、草地退化状况、饮水条件 土地质量与土地特性 (1)一种或几种土地特性决定某种土地质量,例如土壤水分有效性是由降雨量、土壤质地、

青岛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s) 专业代码:120404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土地规划、地籍管理、区域经济规划、不动产评估、土地整治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一门外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地学、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并具备将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练地应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的能力; 3.掌握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估价、土地整治、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的能力;

4.掌握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和房地产营销等资产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有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保护宣传工作的基本能力; 6.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现状及动态以及土地资源与房地产产业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7.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实验设计、实施、总结和撰写论文的科学研究基本能力。 8. 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 五、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基础遥感、土地信息系统、不动产估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

土地管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4.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5.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容的综合措施。 6.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7.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8.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9.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和制度化体系。 10.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1.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2.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 13.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14.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15.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 16.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 17.土地利用管理:国际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18..耕地:指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特点:利用周期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19.土地:土地是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壤、气候、地貌、水文、岩石、植被都是土地的组成 部分,它们附着于地壳,构成土地整体。 20.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利益的那部分土地。 21.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