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1、小指尖端——心脏健康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

2、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3、手掌中央——宁心安神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

4、肩窝——增强免疫力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具体方法: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中医12经络养生法

5、屈肘外侧凹陷处——小肠保健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具体方法: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6、鼻翼两侧——大肠健康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具体方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可按压此处。

7、脚底中心——改善过敏体质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具体方法:睡前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脚底中心,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经常按摩脚底中心,可改善过敏体质,同时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等也有较好疗效。

8、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调理脾脏功能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具体方法: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袋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具有调理脾脏功能的作用。

9、大腿根部——促进肝脏排毒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具体方法: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10、外眼角——胆囊健康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具体方法: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不仅可促进胆囊健康,还有明目的作用。

11、臀横纹中央——膀胱健康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具体方法: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于膀胱健康。

12、足背横纹中央——调理内分泌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具体方法:经常按摩足背横纹中央,不仅可调理内分泌,还可治疗不思饮食、失眠、消化不良等症。

欢迎您走进冬韵如歌的个人图书馆--冬韵如歌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食疗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牛肉、海带等。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2、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建议饮食多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3、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4、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5、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五行经络养生套盒手法操作流程

五行经络养生 五行经络养生护理计划 一、准备工作: 1、美容师引领顾客更换私人美容服; 2、美容师引领顾客在浴室进行香熏沐浴; 3、顾客在蒸汽房内进行蒸汽浴; 4、顾客进行深层祛角质(搓澡)(自选); 5、在此期间美容师应迅速的为顾客作好护理前的准备工作: 1)将浴巾、毛巾、一次性床单铺在美容床上; 2)将准备用的产品整齐的摆放在美容车上; 3)将准备用的仪器“五行经络养生仪”推移至美容床旁; 6、美容师引领顾客进入美容室; 7、美容师引领顾客平躺在美容床上; 8、美容师用酒精棉进行清洁仪器设备 五行精油套盒: 阴阳五行能量元素套盒(任督) 十二正经套盒: A 十二经络阴阳调理养生套盒(肝\胆经) B 十二经络阴阳调理养生套盒 (心\小肠经) C 十二经络阴阳调理养生套盒(脾\胃经) D 十二经络阴阳调理养生套盒 (肺\大肠经) E 十二经络阴阳调理养生套盒 (肾\膀胱经) F 十二经络阴阳调理养生套盒(心包\三焦经) 一、操作流程: 1、先用“蓝色多瑙河·洋甘菊净体浴(香薰泡泡浴)”清洁身体;(15分钟) 2、用阴阳五行能量元素套盒开穴按摩 3、用茶晶瓶进行经络顺势推经 4、用“五行经络养生仪”进行仪器理疗(点穴棒、火龙珠、电波经络刷、经络盘) 督脉操作 经中穴道:督脉二十八穴始于尾闾骨端之长强穴,腰俞(功穴)、阳关入命门(功穴),上行悬枢、脊中、至中枢,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功穴)、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功穴)、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功穴),上星、神庭、素廖,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肉缝间

二、按摩流程:督脉 督脉:阴阳五行能量元素套盒10分钟 五行精油调和手心中预热 1.双手掌五指相对平展于背部展油推背;(重复3遍) 2.双手掌交替平均分五段平推脊柱由大椎穴到长强穴(重复3遍) 3.侧站顾客单侧双手扇形腰臀部推动(重复10遍) 4.开穴:百会,哑门、大椎、肾俞、长强(重复3遍)每3秒一个穴位 5.双手舒展再次双手掌五指相对平展于背部展油推背;(重复3遍) 6.取出精油,涂抹督脉,45度角斜握茶晶瓶,由长强起缓推分段推至百会(重复10遍) 7.45度角斜握茶晶瓶,由长强起长推至百会(重复10遍) 8.双手预热安抚背部 三、仪器使用流程: 五行经络养生仪 1、酒精棉进行清洁五行经络养生仪各个探头做好消毒准备工作。 (开穴探头、火龙珠、电波经络刷、经络盘赫兹、导电贴) 2、接通电源,选择输出插座接上探头。 3、按电源开关(POWER),开穴探头,进行开穴。(将导电贴绑在顾客手臂上可使电流形成回路) 4、根据顾客承受力选择,敏感选择1-3赫兹,正常使用3-5赫兹。 5、调好功率大小(INTENSITY)3~5档。 6、调节适当时间(TIME ) ,一般为15分钟(根据顾客所操作的护理项目来选择时间)。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1、经络穴位数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1、经络穴位数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1、经络穴位数传统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为“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经络”和“腧穴”理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 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共有361个。 尽管我一再反复向大家灌输我的“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观念,但我认为一个从事针灸的人若能记住传统针灸里每一个腧穴所在的经脉、其所处的位置、作用等等,对我们肯定是大有好处的,至少你不会找错地方。 遗憾的是,无论是大学里还是民间的很多针灸人,不仅无法记住这些,甚至于连这十四条经上各自有多少个穴的数也记不住。 但我深信,假如你看过此文后,不消十分钟,对每一条经上的穴位数你一定会终生不忘。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 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 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 这样的话:

任脉有:24个穴; 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 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 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 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 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 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 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 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 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

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口诀

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口诀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骨至阴小指旁 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十二经络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肺经(手太阴)主要器官 与组织 肺、呼吸道、皮肤、甲状腺 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主一身之气;主 呼吸之气,司呼 吸;主宣发,外 合皮毛;主肃降, 通调水道。 器官与组织 功能(西 医) 呼吸、代谢、循环、内分泌(主 要指甲状腺)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 医)体热,汗出,气 喘,咳嗽痰涎多, 胸痛,背肩疼痛, 掌部疼痛 亢进时出现 的主要病症 (西医) 急性呼吸道炎症(含急性鼻 炎、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 炎、喉炎),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肺炎,甲亢,急 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 性紫癜等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 医)寒栗、汗出,咽 喉干燥,锁骨、 胸部疼痛,咳嗽, 嘶哑,四肢末端 麻木或发冷,皮 肤异常,失眠, 面色改变 衰弱时出现 的主要病症 (西医) 慢性呼吸道炎症(含慢性鼻 炎、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 炎、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 气肿,肺心病,肺癌,甲状腺 功能减退,慢性荨麻疹,各种 慢性皮肤病 二、大肠经(手阳明)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呼吸道(含鼻、咽喉、口腔)、牙齿、皮肤、结肠、直肠 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吸收水分,传导排 泄糟粕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回吸收水份及排泄功能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 医)便秘,腹胀痛,头 痛,肩与前臂疼痛, 指痛,体热,口干, 在热的情况下加重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西 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 性鼻炎、咽喉炎),皮肤感染, 急性结肠炎,急性过敏性结肠 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 医)腹泻,腹痛,肠功 能减弱,晕眩,上 肢无力,身体冰冷, 皮肤异常(出疹、 搔痒、咽喉炎)轻 微咳嗽,在热的情 况下好转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西 医) 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皮肤 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慢性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 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三、胃经(足阳明) 主要器官与组织胃肠道、食道、胰腺、口腔(齿)、鼻、上眼睑、乳腺、膝关节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1、小指尖端——心脏健康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 2、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3、手掌中央——宁心安神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 4、肩窝——增强免疫力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具体方法: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中医12经络养生法 5、屈肘外侧凹陷处——小肠保健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具体方法: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6、鼻翼两侧——大肠健康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具体方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可按压此处。 7、脚底中心——改善过敏体质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具体方法:睡前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脚底中心,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经常按摩脚底中心,可改善过敏体质,同时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等也有较好疗效。 8、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调理脾脏功能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具体方法: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袋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具有调理脾脏功能的作用。 9、大腿根部——促进肝脏排毒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十二经络图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奇经八脉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1、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

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2、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3、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十二经络保养时间及主要穴位

十二经络作用表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 1.十二经络主要穴位手太阴肺经 功能: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预防及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流鼻血。其它:经络所经过的关节障碍、肌肉酸痛。 走向:由头走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 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中在这里就是中气的意思,什么是中气,中气是指脾肺之气。中府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可以兼治脾肺的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脾的运化不好就会水肿,另外一方面可以治疗水肿。天府穴:腋横纹下三寸。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穴:肘横纹外侧。是原穴尺暗指肾,则指雨露、滋润,五行上来讲,肺属金,这个位置属水,金生水,也是指补的意思。尺泽是补肾的穴位,可治疗高血压、哮喘(因为可降逆气)。 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主管所有毛孔、孔洞。是治流鼻血、痔疮的要穴。对感冒不出汗起到发汗的左右。是肺经的一个郗穴。是治疗急性病,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的要穴。 列缺穴:两个合谷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等。头项寻列缺。 经渠穴:桡骨径突外侧推。治大便不畅,可以推小臂,还有从大肠经的腕处用力推至商阳穴。 太渊穴:腕横纹处,肺经的原穴,是大补穴,脉之会穴。 鱼际穴:大鱼际外侧。属火穴,治疗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积食症。少商穴:食指外侧,治疗咽喉的要穴。咽喉痛,用三棱针扎少商穴,挤出一滴血,喉咙就不痛了。 2.十二经络及主要穴位之手明阳大肠经 功能:1:打通大肠经,有效防止皮肤病。 2: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3: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走向: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商阳穴:食指外侧,调节便秘。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十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十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十二经络养生,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十二经络养生方法十二经络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十二经络养生缓解疲劳 按摩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人体减缓疲劳,更是疾病养生的最佳方法。下面大家一起和我来了解一下这些简易且有效的按摩方法吧。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 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十二经络养生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 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 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1.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③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3)躯干部的分布 阳明经腹面,太阳经背面,少阳经侧面,足三阴经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2.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结上舌骨下、天突);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3)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机能 督脉 (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每日十二经络养生 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经脉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寅时梦里深呼吸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寅时03:00-05:00 肺经 人体状况:肺经最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肺朝百脉,气运输于全身.肝脏在头两个小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如果家里有肺衰竭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他此时的反应和症状。很多肺癌病人,心脏病人都在寅时去世。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在这个时候,如果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卯时记得上厕所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卯时05:00-07:00 大肠经 人体状况:大肠经最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茅房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又因为肾脏系统此时最弱,所以很多人在此时嘿咻的话,会一整日精神不振,久之,还会有因为气不足而阳痿可能哦。所以要注重自己的肺脏保养。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整理)3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1、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十二时辰养生和人体经络动态走向图

-------------- 中医养生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

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

经络养生方法完整版

经络养生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每日十二经络养生 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经脉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寅时梦里深呼吸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寅时03:00-05:00? 肺经 人体状况:肺经最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肺朝百脉,气运输于全身.肝脏在头两个小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如果家里有肺衰竭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他此时的反应和症状。很多肺癌病人,心脏病人都在寅时去世。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在这个时候,如果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卯时记得上厕所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卯时05:00-07:00? 大肠经

人体状况:大肠经最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茅房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又因为肾脏系统此时最弱,所以很多人在此时嘿咻的话,会一整日精神不振,久之,还会有因为气不足而阳痿可能哦。所以要注重自己的肺脏保养。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辰时勿忘吃早餐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辰时07:00-09:00? 胃经 人体状况: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你的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早就饿得不行,此刻它睡醒了过来,所以,这个时候吃早饭它会尽全力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胆汁分泌的也很旺盛。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胆汁形成晶体)等危险!另外,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有胃病者最好在卯时吃饭。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 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 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 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十二经脉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十二经脉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揉一揉。 肩腧: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

中医经络基础学习知识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经脉系统 1.十二经脉 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二)络脉系统 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