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解构主义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论文

浅谈解构主义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论文

浅谈解构主义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论文

大 众 文 艺大

60摘要:当今社会,整个城市建筑的风格不尽相同,混泥土、钢

筋结合下得现代建筑缺乏生机。解构主义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解构主义设计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式,所有解构主义的建筑都具有貌似零乱,而实质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性特点。解构主义是新视觉上的一种冲动的理智。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艺术;德里达;哲学

在现代设计史上,设计风格的转变出现在现代主义之后。转变后的设计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而这些设计基本都是基于形式主义上的探索。解构主义便是其中的一支分支。

一、解构主义的由来

解构主义(d e s o n s t r u c t i o n)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 。因此,它的形式实际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的角度上讲,1967年前后就被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从字意上来讲,解构主义是指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德里达所攻击的对象,恰恰是列维·斯特劳斯理论,他认为其理论“毫无生气”。在70年代已有一些学者攻击斯特劳斯理论。他们被成为“后结构主义”。德里达也是其中成员之一,但最后发展自己的体系,最终形成了所谓的“解构主义”理论,独树一帜,影响甚大。

二、解构主义在建筑上的影响

对于设计、建筑界来说,德里达理论的提出比较适时。从建筑设计来讲单调的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垄断设计风格几十年之久,在建筑设计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厌倦。而解构主义正是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具有强烈个性的新哲学理论的提出在建筑设计领域被采用。

三、解构主义在建筑上的运用及代表人物、作品

建筑中的“解构主义”是语言的创新、尝试与探索,它不是保守的而是反传统的、激进的、凭建筑师的直觉经验而来。按伽德纳的理解,直觉是另一种东西,人们可以借助它来达到某种内心的、对于潜藏在世界背后并且弥漫于世界之中的创造流(crearive flow)的交感进行认知。直线(垂直、平线)的古典原则在这儿遇到了斜线。零散与偶然的挑战,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因此,解构是反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它是一种新思想、新方法的起点。

进行“解构”思考的著名设计师有P?艾曼森(P e t e r Eisenman)、哈迪德(Zaha Hadid)、盖里(F.Gehry)等人以及赛特集团和OMA集团,他们的共同是从整体上或部分地对建筑系统进行批判,寻求平衡性。如在美中寻丑,理性中寻求非理性。其核心思想是克服约束和真正的阻碍,对系统进行替换和移置,打断整个连续的“文本性”,打乱保守的建筑思想。对和谐进行挑战,对受压制、约束的不纯和杂乱无章的东西以及内在的粗野狂暴进行描绘,消解建筑的限制,对长期以来建立的城市和建筑形象和概念进行挑战。

1.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

最早反映在弗兰克?盖里被认为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代表作:1989年设计的德国维特拉国际家居展览中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建于(1995~1997)年,作为9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新建筑,盖里重新撰写了建筑手法的传统

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他重视解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本身却是一种新的形式。是解析了以后的结构。他对于空间本事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所谓的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感。

2.P?艾曼森(Peter Eisenman)

P?艾曼森(Peter Eisenman)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与P?艾曼森有较多联系,对其思想也有一定影响。艾曼森的两大作品——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威克斯纳艺术中心与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

艾曼森主持的DAAD学院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始于1987年,学院1996年底建成。原建筑呈折线互相联系,扩建部分在原有建筑北侧而且沿着山坡布置。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独具特色。设计借助计算机,建筑轴网的每个交点都在三度空间不断位移,多层次交叉、错动。利用扩建部分与己建成部分的空间作为中庭。新旧建筑之间的空间本来就极不规则,设计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并予以发挥。沿中庭北侧布置单跑大楼梯,平面呈曲线状,坡度极缓而且有宽度变化,大楼梯与横跨中庭的天桥、顶光组合成极具特色的共享空间。由于高层的变化、结构的扭转、空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动感,这种扑朔迷离的空间在建筑艺术确实有所突破。DAAP学院的外立面也很有特色。新主入口由轻淡的红、绿、蓝三色组成交叉的状构图,具有独特的动感,有人称之为“交响乐式的地震”。

3.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在德里达解构主义观点的影响下,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一反20世纪70年代盛行的类型学,生态学和文脉主义的观点,认为那些观点都是怀旧、保守的表现,脱离今天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拉维莱特公园应当是无中心、无边界开放型公园,建筑艺术不依赖传统的构图规律,如等级、秩序等,而是以点、线、面整体并列、交叉、重叠、创造出动态的空间构成,一种新的空间模式。

无中心或许是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拉维莱特公园中心构思是设计的核心思想。

在 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成为西方建筑届的热门话题。“解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反对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等彼此的有机联系,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解构主义的风格并没有成为主流,但极大的丰富了建筑设计的表现力。在当今社会,整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白灰色盒子,显得呆滞而缺乏生气。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都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式,所有解构主义的建筑都具有貌似零乱,而实质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性特点。解构主义是新视觉上的一种冲动的理智。世界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解构主义像是七彩多元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那一抹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6.

[2]许力主编.薛恩论.李道增等编著.《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2005.

[3]尹国均编著.《混杂搅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N中变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尹国均编著《国外后现代主义建筑》.重庆出版社,2008.

[5]谷康.李晓颖.朱艳春.编著《园林设计初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英)杰里米·梅尔文编著:《…isms流派》建筑卷,王环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浅谈解构主义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

倪晓明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理论研究?设计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摘要】:有机建筑是赖特的著名理论,但是赖特从未提供过有机建筑的完整定义。1894年,赖特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一幢建筑应当像是从场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如果场地环境特征明显,建筑的造型应当与环境保持和谐。1938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沙漠中建造了西塔里埃森,它是一所特殊的建筑学校,帐篷式的斜坡顶、未加油漆的红木屋架和倾斜的毛石墙与四周的山形互相呼应。西塔里埃森是按照自然法则建造的,不仅建筑本身是有机的整体而且与环境保持和谐,它把场地、材料、建造方法和建筑师的有机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予以展现,是有机建筑的典范。 关键词:西塔里埃森,有机建筑,草原住宅 美国威斯康星州是现代建筑先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的家乡,1909年赖特的母亲在威斯康星州的春绿县(Spring Green)买了一块地,赖特在新购置的土地上创建了家园。赖特的母亲祖籍威尔士,赖特给春绿县的新家起名塔里埃森(Taliesin),用的是威尔士语,意思是“闪亮的山顶边缘”。赖特的住宅没有建在山顶而是山坡的最高处,山顶的边缘相对隐蔽,可俯视山庄全貌。1932年,赖特在塔里埃森创建了一所建筑学校,学校有点像中国早期的私塾,赖特把

这座学校称为“塔里埃森学社”(TaliesinFellowship),把学生称为弟子(Apprentice)。学校与众不同,学生入学无须考试,毕业时也不发文凭,学员在校期间半工半读,有点儿像工厂的学徒工。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实行即兴教学,边干边学,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于建筑。赖特认为,教育不应当在教室内进行,应当在工作中学习,劳动、吃饭、娱乐、闲谈、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学社的绘图室、学员宿舍、餐厅和小剧场都是1932年以后逐步扩建的,塔里埃森的建筑每年都要进行修改、扩建,不断完善,学员参加建校劳动,这是赖特重要的教育思想。 赖特夫妇曾于1927年1月访问过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Phoenix),当地的阳光和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威斯康星州春绿县的冬季则是既阴冷又潮湿,医生劝告赖特夫人,若每年冬季迁居菲尼克斯,避开北方的阴冷,赖特至少会延长生命20年。1936年赖特患了一次肺炎,促使赖特夫妇决定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内建立自己的塔里埃森分校。他们在靠近菲尼克斯的史考茨代尔(Scottsdale)买了800英亩(约324hm2)的荒地,背靠麦克道尔山(McDowell)、遥望天堂谷(ParadiseValley),当时四周几乎荒无人烟,设计图纸是赖特在现场的帐篷中绘制的,沙漠中的阳光强烈,白色绘图纸反射的眩光刺目,不得不改用深色的纸,赖特亲自绘制了设计图,1938年分校建成,命名西塔里埃森,时年赖特已70岁。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

浅谈建筑艺术 这学期我选修了建筑艺术鉴赏这门课程,转眼,这门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短短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所学所知并不多,却也对建筑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与个人的体会感受。 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比如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广场,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古迹,成为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 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审美功能比重大些,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比如, 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三个面。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人们就是在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房子搬家、桥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是置于埃及这广阔无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东北大森林,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 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就建筑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天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

解构主义建筑及其意义

Deconstructivism Deconstructivism is a development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that began in the late 1980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deas of fragmentation, an interest in manipulating ideas of a structure's surface or skin, non-rectilinear shapes which serve to distort and dislocate some of th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such as structure and envelope. The finished visual appearance of buildings that exhibit the many deconstructivist "styl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imulating unpredictability and a controlled chaos. Deconstructivism, or Deconstruction, is an approach to building design that attempts to view architecture in bits and piec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are dismantled. Deconstructivist buildings may seem to have no visual logic. They may appear to be made up of unrelated, disharmonious abstract form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meaning of Deconstructivism In today's world,city skyscrapers and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onotony,the lack of personality;city life boring and monotonou,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cialphysical have causeda change ,in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In this case,how in the construction art performance "vivid"in charm and reflects the elegance of human sentiment,blending eastern and westem artistic spirit,how in the limited space,creating buildings,is development the anon-compliance of with conventional"elegant"pursuit modem people,is the direction of modem to architectural an design. The deconstructiona architecture mood is non--aesthetic beauty provide idear.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is and"zero"aesthetic point of view,of all the to conduct a full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of the exicting law range of deconstruc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pursuit of contradictory,incomplete,fuzzy,scattered,tilt,instability,meaning less and without purpose like the feeling,visu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to give people a strong impact and shock; In the modeling,materials,colo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treatment process is also very free and arbitrary treatment.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so that people call be in mechanical mono tone, high--pressure overload of the spare time,experience the flexibility of space brought UI about relaxation,stimulation and building humaninterest,to bring with it a new feel. ----Inheritance and blending of Deconstructivism, archite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_ baidu library

摄影与影视艺术欣赏学术论文

摄影与影像艺术欣赏论文 这学期我们开了一门摄影与影视艺术欣赏的选修课。课程设在每周二晚上,开始我对这门课程的安排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它设在周二的晚上,而周二晚上学校的活动很多,这便与我们参加活动形成了冲突。可是,自从上了这门课,我觉得还是蛮值的,它让我对摄影产生了热爱。 记得第一次课,老师开始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门课程,后来又放了几部电影的片段,其中有一部非常经典并且很感人的一部影片,我想这部片子应该人人皆知吧。那就是《泰坦尼克号》,那个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依然那么感人,它那里面的声音拍摄出来也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但老师说那是人工合成的声音,虚拟的声音,这足以显示当今社会的技术之发达。同时老师也放了好多片段,主要是给我们介绍拟声的,他说有很多影视作品里的有些声音听起来虽然真实,但是那些摄影师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想要捕捉这样真实的声音真的是很困难的,所以,人们通常借助现代科技,通过人们对那些事物的熟悉度,来人工模拟出来的,虽说是通过人工模拟合成的,但是还是很真实。所以,真的要感叹一下,摄影艺术是多么的神奇啊。它将现实社会拍摄的惟妙惟肖,真的让人为之叹服。 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无声电影?卓别林。卓别林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母亲在小舞台上做歌舞演出,但收入很少。卓别林也进入了演艺界,并且受到欢迎。不过他不以此为满足,又到美国发展,从此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他丰富的肢体语言使他在整个默片时代成为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而那天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这部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成果。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微妙的讽刺。 有一天,老师放了一部关于小熊的电影,这让我记忆犹新。那部小熊的电影,让人看了十分感动。这部片子讲的是,一个刚出生的小熊,依偎在妈妈的身边,等待着妈妈觅食给自己,开始的那一幕真的让人有点寒心,母熊在蜜蜂窝里一个劲的啄食,然后给小熊吃,小熊也时不时的去帮妈妈的忙,突然,危机出现了,蜜蜂窝上面的石块开始松动了,开始母熊已经有感觉了,可是她并没有把那当回事,继续努力的啄食着。可是不幸真的发生了,摄影师将那悲惨的一幕呈现在我们面前,血腥的情节让我们部忍心再看下去,有的同学纷纷闭上了眼睛,只听那块巨石从高空坠落,恶狠狠的砸到了母熊的头上,母熊顿时失去了生息。小熊呆坐在旁边,还没有来得及感觉情况,悲剧就发生了。它看着母亲就那样被大石压着,不动声色,这时它才感觉到了事情不妙。它极力的去帮石头挪开,可是面临着石头,它太渺小了。这时摄影师捕捉到了最真实的一幕,小熊流泪了。它不停得在母亲身边转动,它依然期待着母亲能够醒来,它就这样,不知不觉,天黑了,它就依偎母亲身旁,伴着哭泣声睡着了,当然我知道这哭泣声是摄影师们合成,但它却真实的反映出了小熊当时无助,可怜,痛苦,孤独的内心世界,这让我们对小熊顿生了同情之心。。。。。。 一部带血的纪录片《海豚湾》,引发人类关于生态问题的终极思考。电影讲述一群反捕杀海豚志愿者赴日本实地拍摄揭露当地渔民捕杀海豚行为的故事;主题是揭露包括国际捕鲸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建筑艺术及欣赏》论文 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 班级:00000000 姓名:000 学号:000000000 日期:000000000000000

建筑艺术欣赏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由于建筑学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其中的涵义,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因此,必须要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使大家能够懂得建筑的本性,然后才能谈到欣赏。 为何要在艺术欣赏的教学中强调对建筑艺术的领悟呢?首先,从大家相对熟悉的艺术性来说,建筑艺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通常与壁画、雕塑等作品一起构成美妙的艺术氛围。此外,建筑形象和空间具有音乐般的美感,黑格尔在其名著《美学》中对此有全面的论述。总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西方常常被列于各种艺术的首位。它对于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具有其他艺术不可取代和比拟的作用。第二,建筑学科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同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乃至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建筑学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相综合的学科。在整个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学科交叉的今天,建筑学无疑是一个范例,它带给我们许多能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帮助我们在打开思路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第三,建筑艺术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艺术。当远古的绘画、音乐、文字等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建筑并不少见。这些古代建筑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带给我们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帮我们找到自己的“根”。正因为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现在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这说明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的历史,并且对历史有着特殊的热爱与珍惜。“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古建筑遗存或遗址。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懂得去欣赏和保护它们。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而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建筑艺术欣赏这门课,我有了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艺术原理论文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MFA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艺术原理》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陈晓云 系别:文学系 研究方向:电影剧本创作 学生:李非非 完成时间:2013年11月20日 艺术的语言与电影艺术 成绩: 评语:

谈到艺术这个词,就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美。它的美是通过它自己独有的语言来向外界表达的。 我理解的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它有两个基本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 (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艺术是众多语言中的一种,它可以表达我们心中的想法,喜怒哀乐,一种情怀或者某种感情。 艺术是语言,它不是学问,不是宗教,更不是职业。说它是学问是对它的尊崇给它地位,说它是宗教是对它的神秘不解给它神化,说它是职业是对它的亵渎。在学院派眼里艺术是学问,永远有太多的需要探索;在凡高心中艺术是宗教,让处于苦难中的灵魂得到解脱;在业外人士看来,艺术是职业,对他们来说艺术是属于特定的人——艺术家。 艺术只是语言,语言的学问、语言的宗教、语言家的职业,不同于大多数的语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让人难以理解。 艺术绝对是语言。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等,这是艺术,是艺术的种种形式,用它能表达出我们的感情,不是吗?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只是希望能写好吧?要写的很美、很流畅、力求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意境中追求的那种效果。诗人用心去体会,利用文字去描述,文字又是什么呢?书面的语言,文学语言,艺术语言的一种。歌者利用歌声去抒发,画者则利用美术去描绘,舞者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语言。我们在追求表达的东西,不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些感情和感受吗?艺术正是提供了这种便利,它只是种语言,只是个载体,我们才是创造的主体,真正艺术的,是人,有了工具,人们追求美好,追求梦想与力量的心愿得到了实现。 艺术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可以区分为十几种门类,如更细致一些甚至可以区分为几十个品种。要想在这么多的艺术门类中都成为行家,成为高明的鉴赏专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精力、才能、生命都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才”。因此,我们要有重点地把握一两种艺术门类是必要的。同时,要求我们的审美眼光开阔一些,多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多掌握一些艺术语言,还是可以做到的。对多种艺术门类都略具一定的欣赏能力和趣味,也还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特别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等几种门类,在深层意义上是相通的。它们有各自的艺术语言,如音乐中的节奏、旋律,舞蹈中的人体造型、动作、绘画中的色彩、线条等,可以阐发自身之外的其它门类,所以我们欣赏建筑,很容易联想到凝固的音乐;我们欣赏绘画很容易联想到定格的镜头:我们欣赏舞蹈,又容易联想到流动的雕塑。在观赏战国青铜器《鸟盖瓠形壶》时,从它那弧形的轮廓和上收下放、略带倾斜的体形,可能使人联想到姑娘舞姿中轻盈的腰身和衣裙,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 一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 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

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 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

影视欣赏论文

社会影视鉴赏论文 选 修 课 院系:电子计算机系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101 姓名:霍翠翠 学号:20101188 日期:2012-5-23

浅谈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通过上选修课(社会影视文学鉴赏),我有很多收获,今天想谈一下电影与文学作品的关系。首先何为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何为电影文学,电影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其艺术学的概念内涵,指在电影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戏剧文学等传统文学类型并列的一种新兴文学类型。在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电影文学作为电影的文学基础构成,是以电影的独特视听思维方式来构思和写作的文学形式,兼有电影和文学的双重属性。电影文学,集中表现为电影的剧作基础,即电影剧本。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电影文学又指电影作品的文学性含义,包括电影剧作的文学价值、电影创作借鉴与融合的文学形式因素、电影剧作的文学个性等等。电影文学,还直接和经常反映在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方面。 在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上,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从传播形式来看,影视剧和文学名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较之影视,经典名著的历史更为长远,但在文字具备文学本质功能的时候,它的作用和现代的影视艺术却十分近似,作为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不灭的凝固美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 ……” 对苏州园林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从叶圣陶先生的这篇《苏州园林》得到的。那时候还在上初中,对“园林”这一概念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这篇文章只是让我记住,我国有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叫园林,而散落民间的苏州园林为园林之最。然而,江南苏州园林至今尚无机会一游,可以堪称中国园林典范的园林也仅仅到过颐和园一处。不过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对苏州园林也有了大概印象。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类似颐和园的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更增添了人文气息,更贴近常人生活。设计者和匠师们匠心独运,自出心裁,使园林在每一点上都各具特色,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园林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虽然无法体会一下“荡舟其间,薄荷而饮”的幽闭意境,但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虚实交错,还是可以称得上“漫步林园上,如在画中游”呀! “ 提高美的民族,就是提高人类灵魂和生命的民族”。 这句话是谁说的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无所谓。因为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把自己的建筑绘制的如此的美,恐怕不仅仅限于江南的苏州吧。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的黄土高原;绚丽多彩,迤逦多姿的云贵高原,应该也有着像苏州园林一样充满地域文化特色,民朴民风的民间建筑形式吧。即使我没有上过建筑赏析课,但如果见到如此富有特色的建筑,应该也会感受到生活中各种建筑所带来的美感吧!那些有的格外引人注目,而且是无与伦比的。比如北京四合院;广东的“围龙屋”,还有我至今尚未游览过的云南“一颗印”。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姓名:吴义容 学号:20104274 专业:水利一班 院系:工学院 2011年10月19日

摘要电影与文学虽然不同,但二者渊源已久也是有原因的,即电影和文学都通过各自的媒介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在电影与文学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电影和文学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即使有共同点,但也绝不等同。 关键词电影,文学,电影的发展 影视文学欣赏 作者姓名:吴义容 与文学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产生于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电影,这决定了电影必定不同于其它传统的艺术形式。电影被称为一门综合艺术,并不是指电影是其它艺术门类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并融合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艺术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形式。 一、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艺术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雏形,都可以在人类文明时代之初找到印迹。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穿越数万年的时空隧道,在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人类艺术之林中终于相继诞生了 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科技史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电影和电视是一对最年轻的成员。在所有

的艺术门类中,也唯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迄今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品种。尤其是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未来学家们预言,在21世纪,影视文化将与方兴未艾的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人类文化内容、生活方式等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作为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与电视是工业化社会的温床培育出的两朵艺术奇葩。电影与电视是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新兴艺术。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给欧美许多国家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繁荣,光学、电学、化学、声学、机械学以及相关的各门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是这种社会大背景,促成了电影艺术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记住的日子。在法国巴黎的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使用自己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公开售票放映由他俩拍摄制作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几部电影。尽管片子的内容十分简单,却使前来欣赏的观众大为惊叹,为之入迷。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也叫“默片”。声音的引入,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史上引发的第一次革命。在长达30多年的默片时期,人们深感电影无声的缺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录音设备的完善,声音进入了电影,其标志是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1931年由明星影片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目录 前言----------------------------------------------------1 一、乌镇古建筑概貌--------------------------------------1 1.1乌镇概况--------------------------------------------1 1.2乌镇街道和建筑--------------------------------------2 二、乌镇街道的空间艺术---------------------------------3 2.1巷街----------------------------------------------4 2.2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5 2.3街道空间艺术----------------------------------------6 三、乌镇街道空间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启示--------------------6 3.1“因势利导”“、因地制宜”---------------------------6 3.2继承古镇街道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回归街道”-------7 3.3和谐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8 四、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9 4.1公共活动空间----------------------------------------9 4.2半公共空间----------------------------------------10 4.3披檐,临水敞廊--------------------------------------11 五、案列分析----尊重传统的和谐“乌镇剧院”--------------11

彼得艾森曼的解构主义建筑

彼得艾森曼的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可以很哲学的 尽管一直遭到方方面面的非议,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在先锋建筑学界中的地位却如日中天,俨然已是最受瞩目、也是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之一。批评家拜茨基本在他那本颇受好评的著作《破坏了的完美》中为艾森曼、海扎克、盖里和文丘里戴上了一顶高帽子,将四人并称为当代建筑的“四教父”,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也许是有了这顶高帽子护身,自从和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吉尔德勒兹等人打得火热之后,艾森曼的建筑风格越发地肆无忌惮起来。的确,他天生就是那种沉湎于幻觉和哲学思辨的设计师,所以一旦有了理论家的支持,他就不再顾忌什么实用、功能之类现代主义价值体系的纠缠了。 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 80年代,他曾经为客户设计了一套住宅,却令业主无法入住而沾沾自喜;时过境迁,艾森曼的古怪脾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来愈激进和夸张。1997年参加“虚拟住宅竞赛”的实验性作品令人目瞪口呆,它们是雕塑,还是梦中之物?反正如果用它来装人,估计是怎么住怎么费劲的。虚拟为艾森曼找到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投资方种种苛刻的要求使他不厌其烦,艾森曼情愿让自己活在幻觉之中,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于是他开始找寻全新的表现方式,几条曲线组成的面、一套网格的定位系统、一种色调和动态的观念——而不是传统的尺度、空间区域的划分——完全颠覆了建筑的经典模式。它们是精心打造的惹是生非,是一次建筑的冒险,因为他知道,虚拟性就体现在和我们之前看到和熟悉的事物毫无瓜葛之上。和同时参赛的利伯斯金、伊东丰雄、简诺威尔等人相比,艾森曼简直把建筑当成电脑游戏或电影特技中的场景设置了。 那是些怪物,像工业设计中的某一个零件,线条繁复、用意隐晦,也许电脑的硬盘才是它们永恒的归宿。从水晶几何学中获得的灵感,他把建筑当作了切割机下的钻石毛坯,舒适指数之类的问题他是不屑一顾的,他用Silycon制图法模仿建筑运动的轨迹、瞬时的静止和体量的变化,就好像建筑也是有生命的。同时这又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只有结构、建筑语言、隐喻和点、线、面、体的组合被单独拿出来分析,人为因素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了。

影视鉴赏论文——《无敌破坏王》影评

影视鉴赏论文——《无敌破坏王》影评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 059N91A00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鉴赏改卷教师: 学号: 姓名: 得分: 《无敌破坏王》影评 这是一部非常皮克斯的迪斯尼电影。 迪斯尼摆脱了王子、公主的老套路,变成了以电玩游戏为故事场景的皮克斯式风格,有点类似《玩具总动员》的路子。皮克斯的电影总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用一个完全异于我们正常思维所理解的虚拟世界,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数百年后垃圾堆一样的地球,过度依赖机械而丧失运动能力的人类,或者一群脱掉外衣后有着平常人的家长里短的超人,又或者一群具有生命力的玩具。这一次迪斯尼采用了类似的这种模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白天游戏厅营业的时候在屏幕里任由我们操纵闯关打BOSS,晚上就各有各生活的电玩人物的世界。 从我那么多年观影的经验来看,美国动画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剧情不会很复杂,即使会有多条主线,但是故事架构都非常清晰,并且都在用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观众说明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很深刻的道理。 《无敌破坏王》是一个关于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的故事。 拉尔夫生来就被设定为一个坏人,在游戏里他只能破坏东西,拿不到奖牌,得不到邻居们的食物奖赏,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拉尔夫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垃圾堆里,其他人看到他都避而远之。看到作为游戏里的英雄的阿修,心里非常羡慕,他希望能够作为一个好人,像阿修那样得到邻居们的认可和友好的对待。于是一个被贴上“坏人”标签的脾气暴躁的破坏王,企图撕去这样的标签变成一个好

人,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他穿越到了其他游戏,想要用奖牌来换得邻居们对他的认同。 可是拉尔夫一直在破坏,无论是在“英雄使命”里偷拿奖牌,还是在“甜蜜冲刺”里帮助小姑娘云妮,他的破坏无处不在,这样一个被打上“坏人”标签并且生来在游戏里就被设定会只会破坏的大家伙当然也只会干这个。但是,我们都知道“破坏”从来都是一个贬义词,正如“坏人”一样。拉尔夫不请自来地参加“快手阿修”30周年庆祝晚会,本来是本着想改变大家对自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的想法,希望可以作为游戏的主角之一被大家所认同。没想到最后还是将整个晚会给破坏了,破坏了天花板,破坏了蛋糕,破坏了晚会的气氛。而后当他和邻居约定要用奖牌来换取大家对他的认同的时候,来到了游戏“英雄使命”,结果还是在搞破坏,阻碍了第一玩家,将害虫带去了“甜蜜冲刺”。 然而当拉尔夫遇上云妮之后,他的破坏却变味了,变得有目的,变得有意义了。云妮和拉尔夫有着相似的身世,只能住在山洞里,被其他小孩子欺负,不能参加比赛,是整个游戏的漏洞,为所有人厌恶。拉尔夫与云妮相遇,看见了云妮被其他小孩子无情地欺负,了解到了云妮的可怜身世,于是拉尔夫的正义感开始爆发了。拉尔夫和云妮一样,都将自己的换取新生的门票压在了那枚奖牌上,就这样,这两个相似的人的命运交结到了在一起。于是拉尔夫仍然在破坏,他和云妮一起偷偷溜进糖果工厂,为了帮助云妮制造卡丁车,拉尔夫使尽浑身解数,拿出自己破坏的本事,将糖果工厂搞得一片狼藉,烟囱直滚滚冒烟,从而帮云妮制作了她第一辆真正的车。拉尔夫一直坚称自己从来不会制造东西,他一直在破坏,但是他却用自己的破坏能力让云妮得到了她一直梦寐以求的卡丁车,并且用与生俱来的破坏能力帮她制造了一条赛道,和她一起训练,让她终于可以如愿以偿成为一个真正的车手和其他女孩一起比赛。此时他的破坏和自己在游戏里的破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邢台学院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考核式及成绩计算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 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分配:共2课时 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 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作业建筑赏析《福建土楼》 建筑学院艺术设计 姓名:闫立全 学号:201006007 指导老师:段志刚

福建土楼建筑艺术欣赏 摘要: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关键词:倚山偎翠代表性巧夺天工优越性 福建土楼简介: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永定客家土楼——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处处洋溢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

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 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土楼(2008年7月6日列入“世遗”) 1 衍香楼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苏谷青春少年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苏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今年二月国家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