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

〖课文解读〗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龙须沟》。

1924年老舍受聘去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侨居六年后经巴黎、新加坡回国,其间逗留新加坡执教。1931年起,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达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称山东为“Secord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济南的冬天》就是在这段时期诞生的。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匠心有三:

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欣赏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济南的冬天》以“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睛代替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尾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

3、《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似的山;水是冒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文章的教育价值〗

这篇文章看上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重新回到祖国,内心不可抑制地迸发出爱国之情。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爱来表露,更觉亲切、深沉。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章在整体表述上用了对比的方法,在局部的描写上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更让读者在优美的语言中欣赏了一幅幅画面,体会到美文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引发学生热爱四季,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

2、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发挥想象和联想,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写活景物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⑵用反复读、品读、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掌握文章语言、结构、内容。

⑶学会和相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创意说明】

2、比较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用于阅读和写作,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写作情趣,还可在比较中加深理解,提高效率,达到更高的阅读、写作层次,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作方面:可以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南昌的夏天》的短文,然后让他们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这里选取一篇学生作文在课文教学前指导阅读评议,然后导入课文阅读进行比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理解。可采用问题导读法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这篇习作并写出评议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评议或由教师综合评议意见,引入课文学习。阅读方面:在分析课文后,联系前面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一文,比较它们在内容、写作方法、文章构思方面的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评议作文《南昌的夏天》

学生根据评议笔记发言、讨论,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学习。

《南昌的夏天》通过南昌夏季一天的天气变化,突出了“多变”这个特点。

文章的主体具体描写了一场暴雨的情景,记叙的层次相当清晰。先写天气的闷热,接着依次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描写具体、生动。比方写天气闷热,作者用“柳树垂头丧气”,“知了拼命地叫”,“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等具体物象加以烘托,把“热得厉害”具体描绘出来了,说明作者的观察相当细致。写雨前风势变化,乌云聚积,雨来时的迅猛和雨中的情景,以及雨后天气的变化,都相当真切,使人如临其境。其中许多比喻用得贴切,拟人的修辞方法也用得自然,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所有这些,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作文开头和结尾很简明,开头用一句俗语概括出记叙的中心,结尾用“多变”进一步点明南昌夏天的一个特点,又照应了开头。

但是,写南昌夏季的一天能概括出南昌夏天的主要特点吗?夏季天气多变,不只是南昌夏天的特点,也是许多地方带有共性的气象特征。共性不是不能写,但必须在共性中写出个性的东西,这篇作文的主要弱点是缺少南昌夏天个性(最能体现南昌特点)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写出具有南昌特色的夏天的特点。因此让人读来有“题目大,内容单”的感觉。

导入新课:

由此看来,要写出一篇切题的能反映出地方特点而又具体生动的散文不容易,让我们来向前辈的优秀范文学习吧!(板书:《济南的冬天》并简介作者)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读音:

着落发髻贮蓄

2、识读、理解生字词,查不到的标出,疑难句子在书上做标记,以备征答求解。文中有些词非通常意思,课本又未作注解,老师可作补充注解。

如“月光永远是那么毒”,“毒”可解作“厉害”;“响亮的天气”,“响亮”非指声响,应解作“十分明亮”或“光亮”。

异地之冬北平伦敦热带

(对比)多风多雾日光毒,响亮

(奇迹)(怪事)(害怕)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

引出“温晴”“宝地”(喜爱)

4、思考: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跟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暖──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三、课后练习

1、辨字组词。

2、细读课文,给文中所描绘的三幅画拟一个恰切的标题。

Secord课时

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订正说读或朗读中表情达意欠准确之处,分小组读,分角色读,使学生进一步体味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

思考:你最喜欢哪个词,最欣赏哪个句子,最难忘哪个画面,并谈理由。

(板书:《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空灵水晶图》。)

三、在同学们的品析中,我们完成了文章内容、语言、写法的分析。前面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思考: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

相同点: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不同点:

1、表达方式不同

2、语言运用不同

3、文采不同

四、分析完文章之后,体会到了老舍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为使语言优美可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再和自己课前所写作《南昌的夏天》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修改

【教学案例】

一、片段一

生:“在北平,冬天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作者将北京冬天的朔风怒号,天寒地冻和济南冬天的“暖”形成对比。

生:“刚从伦敦回来,冬天要能看得见阳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作者将灰雾惨淡的伦敦和晴朗无云的济南形成对比。

生:“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作者用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对比济南冬天的温暖。

二、片段二

生:作者主要写了山、水这两种景物。

师:能不能再具本些?

生: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雾覆盖下的山,有城外远山;有冒热气的水,有绿色的水,有晶莹透亮的水。

师:分析得很好,山山水水,有声有色,都围绕着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而展开,请同学举一两个例子来分析。

生:例如第三段,因为“温晴”所以“下得是小雪”,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生:例如第五段,“水不但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表现了天气温暖,“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正体现天气的晴朗。

点评:本题设计是让学生掌握抓住某个地方的季节特征有重点地描写景物,进一步懂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三、片段三

师:这位同学从结构上分析所欣赏的句子,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喜欢Secord段中“晒”、“睡着”、“唤醒”这三个词,因为这三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济南写成了一个小婴儿,“暖和安适”一词写出了它的神态。

师:这位同学从修辞角度分析了喜欢的词,还有吗?

生:我难忘第五段所描绘的“空灵水晶图”。在老舍先生笔下,水被赋予了生命,“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随即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里面还“包着红尾顶、黄草山”,这样的“空灵水晶”我怎能忘记。

点评:阅读是学生和文本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通过他们的品读去分析文章,文章结构、语言、内容都生动了,都变成他们原有的东西。

【资料整合平台】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一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出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的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运用这篇课外文是本文进行比较,考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思考:

1、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景象?景色有什么特点?

3、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情感吗?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个信息?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③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关于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主题解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献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 澄.清()着.落()看.护()发髻.()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响晴:设若: 秀气:贮蓄: 澄清:空灵: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课文,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苏武牧羊的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的教案 老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苏武牧羊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课文,走进故事。 老师:那么我先来给大家介绍关于苏武的资料,以及故事和背景(见课件)。 老师:那么有没有同学要跟大家分享你找到的生难字词?如果有请举手,到黑板上来写。 提示:shèjǐmáojiāwéi 社稷旄笳帏 老师:好,很不错,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给大家解释呢? 提示: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后来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笳——胡笳(类似笛子的古代北方民族乐器。 帏——床帐 红妆——妻子 白——禀报 降之——让苏武投降 老师:好,很不错,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遍吧!社稷、社

稷,预备起! 全班:社稷、社稷、旄、旄、笳、笳、帏、帏 老师:整首诗歌呢,一共有两个小节,那么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大家批注到书上,然后举手发言,与大家分享你的答案。 提示:第一小节——写苏武在匈奴19年的悲苦遭遇和心理压力。 第二小节——写苏武经受19年的寺乡思亲煎熬,但忠贞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最终令人佩服、汉朝威驻人心的德政。 老师:看来大家是经过了非常认真的预习的。那么第一小节又可以分成几层呢? 提示:第1句——苏武留胡节不辱。 第2~4句——用细节描写突出苏武被苦匈奴19年的艰难困苦,表现他誓不投降的民族气节。 第5~6句——从苏武自身的角度解释身陷异域心灵上的悲苦远远超过遭受饥寒的交迫。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到第二小节,“转眼北风吹,燕群汉关飞”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在这里是起了承接上文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根据课文中和的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 能力培养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体验点: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归纳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再概括出每一小节的具体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及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l.本文题目是:;作者是:;本文写于: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夏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髻() 镶()贮()蓄水藻()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分钟 理解率:% 阅读效率: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十六 济南的冬天 第2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 学习内容十六济南的冬天第2学时 学习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3、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从课文中选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读一读,并简要说说喜爱的理由。 2.课文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3.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二、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默读全文,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 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方法指导: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学生要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提示: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二)组内讨论 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组际交流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四)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冬季,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三、达标检测: 比较阅读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

《济南的冬天》教案(简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旷晓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6.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妙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课 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投影出示济南冬天全景图。 二、初读课文 (一)简介作者(投影显示) (二)听读课文,并正音正字,自行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谈谈在听读课文中,对哪一点印象最深。 (三)重点检查部分字的读音及部分词语的意思(具体见投影展示) 三、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济南是块宝地”的的评价、济南的冬天天气温晴的特点 四、赏析济南的山水 (一)赏析济南的山 1.赏析济南阳光下的山景(投影出示阳光下的山景图) (1)指名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山的特点?

《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chéng()清宽chǎng()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 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安适:。 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字,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等和话剧《》《》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1)

只取一瓢饮(蒙城八中—周丽) ——《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节课。 课堂教学设计为两个步骤。 一、熟读课文。15分钟。 1.听课文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3.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再读课文。 4.学生边读课文边概括段意。 二、选点突破。20分钟。 1.同学们讨论,选出文中的精段之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作为学习的重点。 2.教师布置学生诵读此段,并在黑板上写下: ①中心句,②层次划分,③描写顺序,④动词的使用,⑤色彩美,⑥化静为动,⑦修辞手法,⑧诵读时的情感。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任选以上内容中的一至二项,从此段中找出答案,准备参加课堂发言。 4.教师要求学生依次自告奋勇起来解答上述问题,教师的点拨、小结与同学们的诵读穿插其间。学生解答并经教师修正的内容是: ①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描写顺序为:山上,山坡,山腰。 ④动词的使用: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文中两个“露”字的含义不同。 ⑤文中描写色彩的词有: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⑥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⑦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⑧诵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情感的。 课堂上还留有几分钟,学生赛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评析] 此教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自读课文的一种教法:熟读、了解一篇,品析、记诵一节。 教学设计的思想很明确:选取一个精段进行突破——只取一瓢饮! 教学过程的安排极为细腻。从大的环节来看,有铺垫过程(前15分钟),有深入过程(后25分钟),有收束过程(赛背课文),循序渐进,线条明晰。从教学的主体部分来看,教师十分细心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地分析理解课文,思路分析,形象分析,语言分析,语感体验等内容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以其特有的知识密度充实于一个精段的小小的“空间”。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三、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四、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六、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 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外远山如诗如画(4)。 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苏武牧羊教学设计2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2.继续诗的意思,能够会唱、会背。 3.学习比较句子,体会关键词的作用。 4.学习苏武的气节,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意思,受到教育。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查找苏武牧羊的故事 太初四年(前101)冬,匈奴响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立为单于,为与汉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天汉元年(前100)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羊。始元二年(前85),匈奴壶衍鞮单于新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前81),苏武等9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留匈奴19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 二、讲故事,评论苏武 三、读课文,指导正确、流利 四、学习生字 辱: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写法。 匈与胸相区分,不要混。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苏武牧羊》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苏武牧羊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轻声读第1节。 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苏武过着怎样的生活?找出词句,想象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他又是怎样想的? 从这些词语中你可以读出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 2.读这节,指导有感情地来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读第二小节文字。 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苏武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找出相关词句来讲一讲。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这小节文字。 读这节时要与第一小节的读法有什么变化?试着比一比,读一读。 分小节读,读出不同。 (三)读整篇,你感受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苏武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宁死不倔,顽强斗争,维护国家尊严,是个有气节的好汉,这样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四)听音乐,学唱这首歌曲。 (五)你还知道类似于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吗?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匈奴王苏武 威胁以死抗敌 利诱顽强忍受

12济南的冬天 导学案及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 ()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的冬天教案.doc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 (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出景物的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感知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魅力,了解济南冬天的一些景物,明白济南冬天的特点。(重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 2.出示目标。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济南()伦敦()镶嵌()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宽敞()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人。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等。 2.走进文本,通读文本: 1、听音感知,巩固生词,掌握文章大意。 2、再次阅读课文,思考: ①划分文章段落。第一部分(段):写济南冬天的。 第二部分(段):写济南冬天的。 第三部分(段):写济南冬天的。

②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③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思考:课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2.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那么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1.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2.回顾本节课的目标,看看是否完成。 五、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赏析。(提示: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写景层次等角度进行赏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重点) 2.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但在老舍的笔下显得更美,现在再总结一下它究竟美在哪里。用“我认为济南冬天美在。”这样的句式说出你对它的魅力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2013年《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关键词:济南、冬天、温晴、宝地。 作者:刘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老舍的生平及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的生字词,背诵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分析文中描写景物的修辞方法与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与寄予的深情,品味景物描写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领会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理解作者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三、教学难点: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情境教学法、问题法、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多样性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磁带、录音机 六、课型:阅读课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了解济南冬 天的特点并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步骤] 导语: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没有其它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吧!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请学生介绍老舍的相关知识。(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多媒体显示老舍的有关知识) 1.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其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他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等中国当代作家齐名。 2.《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3.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导入新课: 1、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2、课文导语:参考冬天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c?nsēn《白雪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一、学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二、资料链接: 1、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2、《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三、掌握字词

部编版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一往情深。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冷!寒冷!会想到凛冽的刺骨寒风,茫茫的白雪,手脚的僵冷……师:是呀,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虽然身处江南水乡,但冬天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板书:济南的冬天)二、整体感知: 师:优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壶醇浓的酒,越品会越发清香,越饮会越有滋味。今天,就让老师带给头,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端起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开这瓶醇浓的酒,细细品味……. (教师带着自己的感悟范读课文,学生分别思考2、3、4、5段,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合并归纳一些类似的看法,集中为“摇篮,画,蓝水晶) 三、研读赏析(1)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针对感受最深的一、二种印象,自由组合,找出

《济南的冬天》教案(详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济南的冬天》教案 旷晓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6.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妙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时序已经进入冬天。说到冬天,我们往往想到寒风呼啸,草木凋零,白雪皑皑,给人一派萧瑟,似乎没有什么美景可言。可是,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投影出示济南冬天全景图)

二、初读课文 (一)简介作者(投影显示) (二)听读课文,并正音正字,自行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谈谈在听读课文中,对哪一点印象最深。 (三)重点检查部分字的读音及部分词语的意思(具体见投影展示) 三、检查预习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作者老舍先生在课文第一部分说,在北中国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济南是块宝地),济南的冬天天气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温晴)。在这一部分,作者还提到了两个地方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作了对比——北平和伦敦,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伦敦的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而济南的冬天,没风,有阳光,所以作者觉得舒适、温暖。(课件出示体现济南冬天总体印象的两幅图。) 附:本节完整的板书: 第一部分(1)济南是块宝地温晴(对比) 四、赏析济南的山水 导语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细细品味济南冬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赏析济南的山水 (一)赏析济南的山 1.赏析济南阳光下的山景(投影出示阳光下的山景图) (1)指名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山的特点? (3)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阳光下的小山:可爱(拟人) 2.赏析济南薄雪后的山景(投影出示薄雪后的山景图)。 (1)指名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 (2)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3)提问:济南雪后的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后小山的特点? (4)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拟人比喻) 3.赏析城外远山(投影出示城外远山图) (1)品读,理解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手法。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