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摘要: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观念。社会上对相关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的等级档次也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包括通信服务、移动设备经营、应用开发、游戏娱乐、设备维护等等。笔者探索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植入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移动

互联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关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调研报告

一、行业人才需求

随着移动通信进入3G/4G时代,通信信息化建设浪潮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移动和互联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产品的生产、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通信与消费通信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而,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信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通信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宁电视、3G/4G融合的数值产品、移动通信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来新的要求。

同时,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领域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通信网络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创新开发应用、设备维护服务等领域需要的高端、中端和低端3个层次的人才,这些领域包括三大运营商及数十家区域电信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上海阿尔卡特等大型设备供应商及数百家中小型设备制造商;上万家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外包商、渠道商等。这些运营商、制造商的不断发展及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机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制造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应用开发、游戏娱乐、维护维修、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呈现了以下三个方而的需求。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其中来自移动及互联技术应用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传统工艺的淘汰速度超乎人们能够理解的程度,因此,企业对具有移动互联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骛,其中除了创新设计片

面的人才,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具有对技术把关和指导能力的技术员工的需求最也是巨大的,体现在学历层次上可归纳为本科以上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中等学历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2、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移动及互联技术应用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要求,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关系着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壮大等重大问题,那些能力出众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不仅仅是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其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即懂相关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企业也是极为重要的。那些具备了这方面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另一个方面,且需求量也大于高端人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企业对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而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极为欢迎。

3、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现代企业非常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培养周期长、技术能力强、劳动附加值高等特点决定了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敢于奉献、归属感强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二、就业岗位分析

移动及互联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岗位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研发

如华为、中兴、大唐、阿尔卡特、联想、H3C、锐捷等移动及网络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销售、技术、维护、管理、生产等岗位。

2、运营服务移动、电信、联通及数十个网络运营商等各级机构的网络规划及建设、设计、开发、技术、管理、后台、数据挖掘等各个岗位。

3、工程设计从事移动工程设计安装企业的工程规划、分析、设计、安装、调试、技术等岗位或工种。

4、应用开发从事利用移动及互联技术进行的应用开发,最典型的应用包括即时通讯类、信息服务类、功能结构类等应用,如手机62Q,微信、音视频播放器、叫车、团购、网银、网盘等众多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在这类企业中的规划、设计、开发、维护、支持、管理、数据挖掘等岗位。

5、游戏娱乐从事利用移动及互联技术进行的关于游戏娱乐方向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的例子很多。在这类企业中的美工、规划、设计、开发、维护、技术、管理等岗位。

6、维护维修

主要是从事(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维修、移动系统的维护、数据保护及恢复等岗

位或工种。

以上各个方而的岗位需求基本涵盖了初中高各级别的人才,需要各类学校相互配合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需求。

三、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中职移动及互联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相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安装调试、售前售后以及其它部分工种;相关商家的设备维修维护、系统安装调试、软件安装更新、技能操作培训等部分工种;相关开发企业的程序员、设计员、档案员、培训员等部分工种。根据企业对毕业生适宜岗位的要求,总结出对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而的要求。

第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掌握生产过程通信元件的规格、标准检测方法;第三,掌握计算机及移动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慕本技能;第四,有一定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五,掌握移动及互联技术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动态、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第六,掌握移动及互联设备的拆装、零部件构造及功能性能;第七,掌握移动及互联设备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等软件的安装、调试和优化;第八,掌握—种软件开发的工具,能够适合代码编写、调试、纠错等工作;第九,具有终生学习能力。

四、专业培养目标设定

根据我们调查,市场上从事手机平板电脑的维修维护及技术支持岗位的、企业中从事生产及技术服务工作岗位的、运营商中从事技术支持岗位的、开发商中从事售后服务支持工作的人员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移动及互联技术这个方向的开设时问,这些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习到有关移动及互联技术方而的知识,大部分是后期企业培训或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有些甚至是经过一些师徒传帮带的形式掌握这类技术的。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中职学校移动及互联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定位的方向,就是初级人才的培养,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技术技能。这些技术技能大概包括:移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移动操作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移动应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痕毒木马的查杀和防治;互联信息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论;支持移动设备的家用或办公用无线网络搭建、安装和调试:

培养具有一定的移动互联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技术等移动领域中宽广的专业知识,

掌握移动设备的维护维修、移动操作系统的操作维护、移动应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小型移动网络的搭建安装及调试、移动应用开发初步、移动应用软件测试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移动设备制造、移动应用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初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办学条件要求

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短适应期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在下面八个方而进行精耕细作:逐步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先进的实习实训教室;设置一个准确的培养目标;编制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采取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建立一批适合的校企合作单位;拓宽就业面。

1、优秀的教师队伍。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审标准指定的对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可以设置主讲教师、教学队伍结构两项内容。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承担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工学结合的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主持(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更换负责人,也能保证后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教师队伍结构:及时根据课程发展要求调整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数晕和比例;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2、先进的实训设备。根据专业需求,逐步建设或利用现有设备改扩建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搭建先进的实习实训教室。

3、准确的培养目标。详细进行社会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和发展远景,分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需求类型以及预期,分析就业状况和预期,依此为依据建立准确的培养目标。

4、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全面发展的移动及互联技术人才。在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的原则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原则;体现多学科综合优势的原则;突出弹性和灵活性原则。

5、优化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只有不断适成新的社会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补充和完善教学课程,淘汰那些过时的不合适的课程,才能使我们培养出通才型、复合型、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6、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推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效建模精神要求,提高教师工作自信心,激发教师的工作创新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

7、丰富的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开发、使用、推广,充分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行业企业对课程建设的贡献大。

8、宽广的就业局。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走进市场,分析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学校进行专业建设的改革,开拓宽广的就业局而。

六、结语

根据对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笔者论证了设置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行业人才需求基础、分析了企业对从业的技术人员岗位的要求及市场就业现状和预期,认为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已经有部分学校设置了这类专业或相近专业,在中职学校还没有此类专业设置的先例,但是市场需求已经告诉我们到了必须建立的时候了。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互联网技术 学时:48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开课部门:物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宏科主编,《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在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对移动互联有网技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然后能够利用所学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对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降低课程的难度,尽量讲解的通俗易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尽量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物流的视野,夯实专业基本功。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3.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 (二)移动IPv4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4技术概述、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移动节点(MN)的设、外地代理(FA)的设计、家乡代理(HA)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详细讲解 (三)移动IPv6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6协议的总体设计方案、接口信息和路由表更新模块设计等。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4.教学建议:多举案例 (四)移动子网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的结构和术语,移动子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家乡代理的工作过程,移动子网的设计与实现,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和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4.教学建议:结合实际举例,学习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作者:————————————————————————————————日期: 2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作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每年均有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任务,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处中国的最西部,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截止2009年底,总人口达到2158.63万人,近年来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将工作提升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为确保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及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快为各民族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的建筑行业也必将迎来快速的大发展时期。 然而,据统计,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达百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达万人,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仅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着,这一现象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建筑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建筑业的产品多数是公共产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工程低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影响极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生产一线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建设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技术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建设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本身看,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所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因起步较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目

专业教学改革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

专业教学改革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课在业内阻碍大。 保险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一直特不重视的大事,不仅重视及时调整补充,而且重视培养和提高。按学院要求,凡新调入的专业课教师,都要安排半年时刻到公司实习;凡40岁以下年轻教师均要参加在职硕士进修,拿到硕士证的给予报销学费的85%。只要条件同意,学院尽量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学术活动。近年来,先后有8名教师到国(境)外考察。保险专业现有的16名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

讲师5人,助教2人。年轻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占80%。在国家保险总公司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本专业教师有2人是委员。 保险专业开办17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307人,专科毕业生3265人,保险高等专业证书毕业生503人,其中157名毕业生获得英国皇家保险学会与学院联合颁发的CIP证书、12名毕业生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的研究生,为保险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业内享有专门高的声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保险专业历届毕业生统计表

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已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38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不完全统计),科研课题由省部级以上立项或获奖的16项,科研水平得到总公司、保监办和同行赞誉。 在培训方面,学院培训规模达到每年2000人次以上,内容涉及保险业务的方方面面,学员层次多为地市经理、县区经理和业务部门主管,对培训课期望值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强烈。保险专业教师承担了学院历年培训课时的70%以上。由于选题适应业务进展要求,理论分析具有专业化水平,因而有10名左右的老师经常被各家公司请去讲学,不仅为公司咨询、培训、策划提供了服务,也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二、进展前景看好,办学经费有保障 保险职业学院是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合办的全国唯一一所股份制保险职业学院,其中“国寿”占股份70%,“中再”占股份30%,两大公司资本实力雄厚,特不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已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因而学院办学经费的行政拨款一直稳定,办学收费和培训

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外商务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贸英语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经贸的充分开展。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贸英语人才的缺口情况更加明显,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经贸英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社会调查的仔细分析及各专家的讨论,我系认为,开设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懂语言和贸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从事商务英语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国内零售企业大规模入盟外贸行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众多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的业务扩大,职业化、技能化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商务竞争必备的因素,涉外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骤升,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更加丰富,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将近10万人。各类外贸进出口企业大量需求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商务英语的双 向型技能人才。面对人才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专家估计,未来五年全国外贸实用型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有利于扩大我系的专业设置口径,有利于我系与市场和企业进一步接轨,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因此,在新形势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系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跨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事实上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发展,学校前进。

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样例

关于设置化学专业的论证报告 根据《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文件精神,按照《吕梁市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2007~2010年专业建设规划》,为适应省特别是吕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在吕梁学院成立后,拟在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申请设置四年制化学(师类)本科专业。 一、设置化学(师类)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1、设置化学专业,是优化省化学(师类)本科教育区域布局的需要 省现有17所本科院校,其中7所院校有化学(师类)本科专业,分布情况为晋南有师大学、学院,晋东南有学院,晋中有师学院、晋中学院,晋北有大学、师学院,晋西北尚属空白,这不仅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改革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分布也不尽合理。我校设置化学(师类)本科专业,既可以填补区域布局上的空白,又可以满足吕梁市和周边地区对人才的需求。 2、设置化学(师类)本科专业,是吕梁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目前吕梁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看,中小学教师教育

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教师教育也面临着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十二五”期间,吕梁市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当前吕梁市初中教师学历分布情况见下表。 当前吕梁市初中教师学历分布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为36.8%,将有63. 2%的教师需要提高学历,化学教师占初中教师的4%。按3%自然减员率计算,“十二五”期间初中教师自然减员约2100人,其中化学教师约100人。省7所院校有化学(师类)本科专业,每年该专业的省招生计划不超600人,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省化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65%以上的学生考研深造,每年化学专业省毕业生寻求就业者不足200人。吕梁市地处偏僻,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1.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4%,基于这样的市情,许多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吕梁市工作;另外,近年来吕梁籍大学生回来就业的人数仅占高考录取的10%左右,高学历人才流失极其严重。因此,解决吕梁市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作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每年均有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任务,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处中国的最西部,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截止2009年底,总人口达到2158.63万人,近年来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将工作提升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为确保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及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快为各民族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的建筑行业也必将迎来快速的大发展时期。 然而,据统计,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达百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达万人,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仅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着,这一现象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建筑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建筑业的产品多数是公共产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工程低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影响极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生产一线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建设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技术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建设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本身看,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所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因起步较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目

16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论证报告

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必要性 我国自从全面实行二孩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有小幅回升,2018 年,中国0-3 岁婴幼儿群体超过5000 万名。其次,育儿观念精细化,母婴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产品和服务,再加上居民收入提高, 母婴家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都有所提高婴幼儿保育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此外,市场需求的扩 大和消费观念的升级也推动了婴幼儿保育市场內容的丰富化,行业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保 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力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 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 社会的发展,保育员行业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不可忽略的地位,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的迅猛发展,家长们对幼儿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聘请保育员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科学护理和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职业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家政服务正成为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呈现出家庭劳动社会化的趋势。市场尚需保姆、保育员及护理病人的保育员。保育员就业方向有: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家政服务公司、社区服务中心、幼儿

教育机构等。 随着社会对幼儿保育重视程度以及对保育员专业化素养关注的提高,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现状似乎并不乐观,保育员普遍存在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科学知识。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但其专业性运作和行业管理缺乏系统性。保育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科学知识匮乏,更是有许多从业人员大部分为自学,对幼儿教育缺乏完整的认知,教学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幼儿园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教材,也呈现出理论基础薄弱,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我校作为一所有着20 多年办学历史的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将用国家职业标准去做好幼儿保育的专业建设工作,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技术高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2013 年《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 全 日制幼儿园每班必须配备一名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2012 年)和《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2009 年)从实际岗位要求和标准角度,强 调保育员所应具备的“保育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这三个文件分别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幼儿保育员岗位设定了要求。2019 年6 月,根据《中等职业学 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 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研究确定增补46个新专业,其中幼儿保育赫然在列,这些都为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可行性

化工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洪泽县中等专业学校 化工类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一、专业设置必要性 (一)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与学科发展背景 淮安是非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地下蕴藏着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等多种非金属矿藏资源,其中岩盐储量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芒硝储量20亿吨,为华东之最;凹凸棒土储量5亿吨,占全国的70%。全市现有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淮安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南风元明粉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太平洋淮安元明粉有限公司、江苏井神盐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产品涉及真空制盐、氯碱、纯碱、元明粉及硝酸、乙烯利等,具有100万吨真空盐、10万吨烧碱、8万吨液氯、30万吨纯碱、120万吨元明粉、3万吨杀虫双、8000吨乙烯利、3000吨六氯环戊二烯、4万吨浓硝酸的生产能力。其中乙烯利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规模世界第二,元明粉能力华东最大。 随着芒硝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洪泽县的盐化工产业迅速崛起。其盐化工科技支柱产业是国家级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首批省级区域性科技支柱产业,是洪泽县工业的一大集群产业,工业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今后洪泽化工园区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优质元明粉生产基地,苯胺、浓硝酸、氯乙烷等精细化工等具备一定的规模。在洪泽盐化工业园周边地区已经具备了120万吨原油加工、15万吨烧碱、30万吨纯

碱、850万套子午胎、120万吨元明粉、120万吨真空盐、180万吨液体盐、10万吨浓硝酸、10万吨一硝基甲苯、40万吨化肥(其中尿素10万吨)、2万吨农药的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 我校化工专业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化工类技能人才的需要 而设置的,是专门培养化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专业,专门化方向有:盐化工、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等,相关专业有: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等。 我校化学工艺专业源于1992年开办的盐化工专业,2002年得到加强。该专业得到加强之前,我校组织了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调研和预测,2010年3月到5月,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要求进行了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吻合度调研,形成了一份科学可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调研报告,2010年9月通过化学工艺省示范专业验收,同时该专业也是省内首个化工类示范专业。 因此,我校开设化学工艺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无论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学科发展等方面考虑,都是迫切需要的。 (二)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化工专业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了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在校外,我校与县内大型企业建立了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训室机房建设项目方案论证报告

XXXX学院 实验(训)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论证报告项目名称XXX 实训室建设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XXX万元 项目负责人XXX 专业带头人XXXX 建设单位XXXX 系 2016 年7月1日

项目建设队伍基本情况(略)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目标及所实现的功能(包括原有状况阐述)

1.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XX两专业实训条件比较薄弱,至今没有自己独立专用的实训室,借用XXX 专业的实训室(计算机远程考试机房)进行相关项目训练,而计算机远程考试机房为WW两专业考试专用,且每周都有相关考试,因此XXX两专业的实训课 程经常遭遇没有实训室可用的困难,出现临时调换教室、调整教学时间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实训教学。通过建设XXX实训室,为XXX两专业的学生提供 校内实训平台,引进目前XXX企业普遍使用的最新操作软件和真实的单证案例,以真实或仿真模拟手段进行实训环节教学,让学生体验、掌握XXX操作方 法与技能,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能尽快适应企业 2.项目建设的目标 该实训室建成之后,可以满足每年XX名左右的XXX专业学生的集中性实践 教学的需要以及一些专业课的课内实践教学的辅助教学。该实训室的集中性实训时间至少为12周,实训学时为196学时,实训人时数为29400人/时数。 主要幵展的实训项目包括:XX操作实训、XXX实训、XXX实训,以及两个专 业的一些专业课的课内实践项目(用于网络资源的搜索、查询与应用、作业成果的制作与展示等),未来也会根据课程的需求和条件幵发新的实训项目。项目建设能形成系统的、兼具拓展功能的XXX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为“理论与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摘要: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观念。社会上对相关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的等级档次也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包括通信服务、移动设备经营、应用开发、游戏娱乐、设备维护等等。笔者探索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植入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移动 互联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关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调研报告 一、行业人才需求 随着移动通信进入3G/4G时代,通信信息化建设浪潮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移动和互联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产品的生产、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通信与消费通信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而,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信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通信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宁电视、3G/4G融合的数值产品、移动通信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来新的要求。 同时,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领域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通信网络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创新开发应用、设备维护服务等领域需要的高端、中端和低端3个层次的人才,这些领域包括三大运营商及数十家区域电信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上海阿尔卡特等大型设备供应商及数百家中小型设备制造商;上万家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外包商、渠道商等。这些运营商、制造商的不断发展及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机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制造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应用开发、游戏娱乐、维护维修、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呈现了以下三个方而的需求。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其中来自移动及互联技术应用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传统工艺的淘汰速度超乎人们能够理解的程度,因此,企业对具有移动互联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骛,其中除了创新设计片

能源化工系专业论证报告

目录 前言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3) 第一部分能源化工系专业论证报告 (7) 第二部分机电工程系专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19) 第三部分信息工程系专业论证报告 (33) 现代学徒制分校区“产教园”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 (33) 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调研分析报告 (49) 第四部分人文科学系专业论证报告 (57) 人文科学系简介 (57) 人文科学系2015年秋季开设专业 (57) 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调研报告 (57) 第五部分汽车工程系“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论证报告 (65) 第六部分2015年专业开设情况汇报 (68) 第七部分2015年专业开设所需师资、设备预算清单 (70)

前言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最突出的体现是专业设置,因为职业学校正是通过设置专业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某方面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的,并因之与社会分工的职业岗位相对应,满足不同职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专业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能否广泛吸引生源,从而影响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 在中职教育大发展过程中,我校专业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有的专业老化,内涵狭窄,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陈旧,致使毕业生适应性差,逐渐失去了对生源的吸引力;二是新开设专业没有进行认真调研和科学论证,什么热就上什么,结果学生招来了,设备和师资条件不具备,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流失大;三是有的专业与其它职业学校雷同,而我校特色并不明显,因而缺乏生机和活力。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如何保证和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 面对这些问题,在新的一年,我们紧紧抓住咸阳市区域职教中心的有利契机,在专业设置上下功夫,在专业优化配置上做文章,与12月初抽调精兵强将,由学校领导带队,专业系负责人、骨干教师参与,分别对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护理、学前教育、社区服务及汽车制造、营销与维修等诸多行业领域进行了对口调研。利用半月时间奔赴省内外行业、企业共计100余家,其中煤炭、化工企业40余家;机械制造、电子类企业20余家;信息技术、平面广告类企业15家;护理、学前教育和社区服务类机构15家;汽车制造、营销与维修类企业10余家。通过走访,参观,座谈,研讨等形式,了解了与本专业相关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相关行业对本专业的发展要求及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信息,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报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我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的策略与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简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课,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定位 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在《3G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测试Android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软件专业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页面美化》、《使用Java理解程序逻辑》、《数据结构》、《使用JSP开发Web应用系统》、《Java面向对象编程》及《3G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1]、教高[2006]16号[2]、教高厅函[2007]47号[3]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以“REACT”设计情境教学,以“3P”和“ARCS”模式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突出学习包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服务学习、学长计划、过程资历认可(RPL)的实施。 2.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软件技术专业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我校自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以来,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专业教学计划,结合当地企业用工的需求,不断更新理论与技能教学,服务于襄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打字、排版、系统维护、网络、编程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销售维修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销售、维护的中高级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取得计算机中、高级资格证和其它技术等级证书。几年来,本专业经过了不断的完善,现已发展为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论证工作小组,通过走访企业,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一、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专业设置的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决定建立稳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群,经过努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医药行业是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我国加入WTO以来,医药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省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河北省有成百上千家医药企业和医药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达几十万,并且不断有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的医药企业诞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国家对于医药企事业单位实行GMP 和GSP的规范化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随着药品生产和经营的发展,行业知识与能力层次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客观事实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药学技能型(包括药物制剂、药品营销专业)人才。 根据省教育厅专业设置与调整原则,高职教育应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药学技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发展药学高职教育的背景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客观上要求医药产业提供高质量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高新技术成规模地推广应用,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显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药学人才已难以适应医药产业的需求。

我们就唐山药厂数量及从业人员学历进行了初步统计, 唐山市药厂数量一览表 药厂从业人员学历构成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调查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不到30%,远远不及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取得高级职称者几乎没有中专毕业生。因此,技能型高等人才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医药产业的客观要求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而且调查还显示,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中,学术研究型本科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应用型大专人才所占比重偏小,而且即使是大专毕业生,也多数是中专生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取得学历的,还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太阳石等大规模企业的调查发现,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应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会日益频繁,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生产、经营、管理、调试维护、使用操作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岗位;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基本素质较高;能够正确定位的实用型人才。从近几年的社会调研来看,企业对药学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使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尽快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势在必行。 二、发展药学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技术专业人才一直由中专单一层次培养。近年来,由于药学技术专业内容大量更新,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改造,其内容已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