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练习题

1、若方程

22153x y k k +=---表示焦点在x 轴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椭圆5522=+ky x 的一个焦点是)2,0(,则_____________=k

3、若椭圆

2215x y m +=的离心率5e =,则m 的值是_________

4、直线143

x y +=与椭圆221169x y +=相交于,A B 两点,该椭圆上点P 使PAB ?的面积等于6,这样的点P 共有_______个

5、椭圆22

193

x y +=的焦点为21,F F ,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1||PF 的中点在y 轴上,那么1||PF 是2||PF 的________倍

6、已知椭圆22

1259

x y +=的两焦点12,F F ,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8AB =,则11||||_________AF BF +=

7、与椭圆22

143

x y +=具有相同的离心率且过点(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

8、P 是椭圆14

92

2=+y x 上的点,12,F F 是两个焦点,则12||||PF PF ?的最大值_______=最小值_________=

9、椭圆36942

2=+y x 内有一点(1,1)P ,过P 的弦恰被P 平分,则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10、要使直线)(1R k kx y ∈+=与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72

2=+a

y x 总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1、点00(,)P x y 在椭圆14

92

2=+y x 上,焦点12,F F ,当12F PF ∠为钝角时,0______x ∈

12、椭圆22

1mx ny +=与直线10x y +-=相交于,A B 两点,过AB 中点M 与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2,则___________m n

=

1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12

e =,右焦点(0)F c ,,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实根分别为1x 和2x ,则点12()P x x ,与圆22

2x y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14、已知(1,1)A 为椭圆22

195

x y +=内一点,1F 为椭圆左焦点,P 为椭圆上一动点.求1||||PF P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5、若x =2u x y =+的取值范围:

16、设b a b a b a +=+∈则,62,,2

2R 的最小值是:

17、已知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21,F F ,点P 在椭圆上,且满足021=?PF PF ,2tan 21=∠F PF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18、已知ABC ?的顶点B ()-3,0、C ()3,0,E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AB 和AC 边上的中线交

于G ,且5|GF |+|GE |=,则点G 的轨迹方程为

19、已知12,F F 是椭圆22

221(510)(10)

x y a a a +=<<-的两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则△12F BF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20、过椭圆22

13625

x y +=的焦点1F 作直线交椭圆于A 、B 二点,2F 是此椭圆的另一焦点,则?ABF 2的周长为 .

21、已知动点(,)P x y 在椭圆22

12516

x y +=上,若A 点坐标为(3,0),||1AM =且0PM AM ?=,则||的最小值是

22、已知,,m n m n +成等差数列,,,m n mn 成等比数列,则椭圆221x y m n

+=的离心率是_______

23、已知椭圆22

1164

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与2F ,点P

在直线:80l x ++=上.当∠12F PF 取最大值时,则

12||||

PF PF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24、过椭圆14

92

2=+y x 内一点()1,1P 作弦AB ,若=,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

25、若动点(,)P x y 在曲线2

214

x y +=上变化,则22x y +的最大值为

26、设A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M 为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AB OM k k ?=____________

27、设12,F F 分别是椭圆2

2

2:1(01)y E x b b +=<<的左、右焦点,过1F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22||,||,||AF AB BF 成等差数列,则AB 的长为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椭圆汇总解析版

圆锥曲线第1讲 椭圆 【知识要点】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 2( 2 12F F a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 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1:在椭圆的定义中,必须强调: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记作a 2)大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 2 1F F (记作c 2),否则点的轨迹就不是一个椭圆。具体情形如下: (ⅰ)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椭圆; (ⅱ)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线段21F F ; (ⅲ)当c a 22<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注2:若用M 表示动点,则椭圆轨迹的几何描述法为 a MF MF 221=+(c a 22>, c F F 221=),即 2 121F F MF MF >+. 注3:凡是有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通常可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求解,即隐含条件: a MF MF 221=+千万不可忘记。 2. 椭圆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10<>b a ); (2)焦点在y 轴、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22 22=+b x a y (0>>b a ).

注1:若题目已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那其焦点究竟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主要看长半轴跟谁走。长半轴跟x 走,椭圆的焦点在x 轴;长半轴跟y 走,椭圆的焦点在y 轴。 (1)注2:求椭圆的方程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若题目已指明椭圆的焦点的位置,则可设 其方程为12222=+b y a x (0>>b a )或122 22=+b x a y (0>>b a );若题目未指明椭圆的焦 点究竟是在x 轴上还是y 轴上,则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方程可设为 12 2=+ny mx (0>m ,0>n ,且n m ≠). 三、椭圆的性质 以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为例,其他形式的方程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相关结论。 (1)范围:a x a ≤≤-,b y b ≤≤-; (2)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轴对称,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左右顶点分别为)0,(1a A -,)0,(2a A ;上下顶点分别为),0(1b B ,),0(2b B -; (4)长轴长为a 2,短轴长为b 2,焦距为c 2; (5)长半轴a 、短半轴b 、半焦距c 之间的关系为2 2 2 c b a +=; (6)准线方程:c a x 2 ± =; (7)焦准距:c b 2 ; (8)离心率: a c e = 且10<

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题型大全-(1)

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题型大全-(1)

椭圆题 1、命题甲:动点P 到两点B A ,的距离之和);,0(2常数>=+a a PB PA 命题乙: P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已知1 F 、2 F 是两个定点,且4 2 1=F F ,若动点P 满足4 2 1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圆 C 、直线 D 、线段 3、已知1 F 、 2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1 F P 到Q ,使得2 PF PQ =,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圆 C 、直线 D 、点 4、已知1 F 、2 F 是平面α内的定点,并且) 0(22 1>=c c F F ,M 是α 内的动点,且a MF MF 221 =+,判断动点M 的轨迹. 5、椭圆 19 252 2=+y x 上一点M 到焦点1 F 的距离为2,N 为1 MF 的中 点,O 是椭圆的中心,则ON 的值是 。 6、若方程13 52 2=-+-k y k x 表示椭圆,求k 的范围. 7、 轴上的椭圆”的 表示焦点在”是“方程“y ny mx n m 1022=+>>(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8、已知方程 11 252 2=-+-m y m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 m 的范围是 . 9、已知方程2 22 =+ky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范围是 . 10、方程2 31y x -= 所表示的曲线是 . 11、如果方程2 22 =+ky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2、已知椭圆0 6322 =-+m y mx 的一个焦点为)2,0(,求m 的值。 13、已知方程2 22 =+ky x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范围是 . 14、根据下列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5)和(0,-5),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6; (2)长轴是短轴的2倍,且过点(2,-6);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 2,3(),1,6( 21 --P P ,求椭圆方程. 15、以)0,2(1 -F 和)0,2(2 F 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2,0(A 点,则该椭 圆的方程为 。 16、如果椭圆:k y x =+22 4上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为8,则k 的 值为 。 17、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 的两个焦点和椭圆 36 94:222=+y x C 的两个焦点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且椭圆C

高中数学椭圆经典例题(学生+老 师)

(教师版)椭圆标准方程典型例题 例1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0,2)求的值. 分析:把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由,根据关系可求出的值. 解:方程变形为.因为焦点在轴上,所以,解得. 又,所以,适合.故. 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分析:因椭圆的中心在原点,故其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况.根据题设 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 求出参数和(或和)的值,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当焦点在轴上时,设其方程为. 由椭圆过点,知.又,代入得,,故椭圆的方程为. 当焦点在轴上时,设其方程为. 由椭圆过点,知.又,联立解得,,故椭圆的方程为. 例3 的底边,和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的轨迹和顶点的轨迹. 分析:(1)由已知可得,再利用椭圆定义求解. (2)由的轨迹方程、坐标的关系,利用代入法求的轨迹方程. 解:(1)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坐标为,由,知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且除去轴上两点.因,, 有, 故其方程为. (2)设,,则.① 由题意有代入①,得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椭圆(除去轴上两点). 例4已知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和,过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 程. 解:设两焦点为、,且,.从椭圆定义知.即. 从知垂直焦点所在的对称轴,所以在中,, 可求出,,从而. ∴所求椭圆方程为或.

例5已知椭圆方程,长轴端点为,,焦点为,,是椭圆上一点,,.求:的面积(用、、表示). 分析:求面积要结合余弦定理及定义求角的两邻边,从而利用求面积.解:如图,设,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在第一象限. 由余弦定理知:·.① 由椭圆定义知:②,则得. 故. 例6 已知动圆过定点,且在定圆的内部与其相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分析: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点P满足的关系式. 解:如图所示,设动圆和定圆内切于点.动点到两定点, 即定点和定圆圆心距离之和恰好等于定圆半径, 即.∴点的轨迹是以,为两焦点, 半长轴为4,半短轴长为的椭圆的方程:. 说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

【人教A版】2020年秋高中数学选修1-1:全一册学案(23套,含答案)

1.1.1 命题 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2.理解命题的构成形式,能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重点)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命题的定义与分类 (1)命题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定义中的两个要点:“可以判断真假”和“陈述句”.我们学习过的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3)分类 命题? ??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思考1:(1)“x -1=0”是命题吗? (2)“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这个说法正确吗? [提示] (1)“x -1=0”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正确.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中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才是命题. 2.命题的结构 (1)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2)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常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思考2:命题“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提示] 条件是“一个数是实数”,结论是:“它的平方是非负数”.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就是假命题. ( ) (2)一个命题可以是感叹句. ( ) (3)x >5是命题. ( ) [解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知(1)正确,(2)、(3)错误. [答案] (1)√ (2)× (3)× 2.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2>3; ③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x >2; ⑤2018央视狗年春晚真精彩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高中数学选修椭圆公式大全(精选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椭圆公式大全 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 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 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 2 2tan 2 F PF S b γ?=. 8. 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两点,则MF⊥NF ....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则M F⊥NF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11. A B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 AB 的中点,则2 2OM AB b k k a ?=-, 即020 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内,则被 Po 所平分的中点弦 的方程是22 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内,则过 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 程是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推 导 1. 椭圆22 221x y a b +=(a 〉b>o)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1、P 2时A 1P 1与A 2P 2交 点的轨迹方程是22 221x y a b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过椭圆22 221x y a b += (a >0, b >0)上任一点00(,)A x y 任 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B,C 两点,则直线BC 有定向且20 20 BC b x k a y =(常数)....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3. 若P 为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 一点,F 1, F 2是焦点, 12PF F α∠=, 21PF F β∠=,则 tan t 22 a c co a c αβ -=+。 4. 设椭圆22 221x y a b +=(a>b>0)的两个焦点为 F 1、F 2,

高中数学:椭圆知识点归纳总结及经典例题

椭 圆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2222=+b y a x (a >b >0) 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可设方程为mx 2 +ny 2 =1(m>0,n>0)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 3.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直接法 . ,.2,,1的轨迹中点求线段段轴作垂线向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半径为标原点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如图例M P P P P x P ''解:(相关点法)设点M(x, y),点P(x 0 , y 0 ), 则x =x 0, y = 2 0y 得x 0=x , y 0=2y. ∵x 02 +y 02 =4, 得x 2 +(2y)2 =4, 即.14 2 =+y x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4.范围. x 2≤a 2,y 2≤b 2 ,∴|x|≤a ,|y|≤b . 椭圆位于直线x =±a 和y =±b 围成的矩形里. 5.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是关于y 轴、x 轴、原点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6.顶点 只须令x =0,得y =±b ,点B 1(0,-b)、B 2(0, b)是椭圆和y 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 ,点A 1(-a,0)、A 2(a,0)是椭圆和x 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 1(-a, 0)、A 2(a, 0)、B 1(0, -b)、B 2(0, b).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椭圆的顶点. 线段A 1A 2、B 1B 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长轴的长等于2a. 短轴的长等于2b.a 叫做椭圆的 长半轴长.b 叫做椭圆的短半轴长. |B 1F 1|=|B 1F 2|=|B 2F 1|=|B 2F 2|=a . 在Rt △OB 2F 2中,|OF 2|2=|B 2F 2|2-|OB 2|2, 即c 2=a 2-b 2 . a A 1y O F 1F 2 x B 2 B 1 A 2c b y O F 1F 2x M c c x F 2 F 1 O y M c c y x P O P ' M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教案导学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0ab =,则0a =; (2)若0a >时,则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与“”: ①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0ab =”不能得到“0a =”,即0ab =0a =;而命题(2)中由“0a >”可以得到“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0a >?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②练习:教材P10 第1题 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上述命题(2)中“0a >”是“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0a >”的必要条件. ②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1x >,则33x -<-; (2)若1x =,则2320x x -+=; (3)若()3x f x =- ,则()f x 为减函数; (4)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 (5)若12//l l ,则12k k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解:(1)(2)(3)p 是q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p 是不是q 的充分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③变式练习:P10页 第2题 ④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0a =,则0ab =;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a b >,则ac bc >; (4)若x y =,则22x y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解:(1)(4)q 是p 的必要条件。 点评:判断q 是不是p 的必要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⑤变式练习:P10页 第3题 ⑥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 是6的倍数”是“x 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5x <”是“3x <”的必要条件.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高中数学选修2-1学案:1.1.1命题

1.1.1 命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够把命题化为“若p,则q”的形式. 知识点一命题的定义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3)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思考](1)“x>5”是命题吗? (2)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 [答案](1)“x>5”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因为不知真假,只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叫做命题.

知识点二命题的结构 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的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题型一命题的判断 例1(1)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A.x-1=0 B.2+3=8 C.你会说英语吗? D.这是一棵大树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有________.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③22 015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的元素; ⑤作△ABC≌△A′B′C′. [答案](1)B(2)①④ [解析](1)A中x不确定,x-1=0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 (2)①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②不是陈述句;③不能断定真假;④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⑤不是陈述句. 反思与感悟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命题首先是“陈述句”,其他语句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一般都不是命题;其次是“能判断真假”,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是命题,如“x≥2”、“小高的个子很高”等都不能判断真假,故

高中数学椭圆超经典知识点+典型例题讲解

学生姓名性别男年级高二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 上课时 间2014年12月13 日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椭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选修2-1椭圆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则动点的轨迹为线段; 若,则动点的轨迹无图形.

讲练结合一.椭圆的定义 1.方程()()10222222=++++-y x y x 化简的结果是 2.若ABC ?的两个顶点()()4,0,4,0A 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3.已知椭圆22 169 x y +=1上的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 2.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 注意: 1.只有当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 和 ; 3.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 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

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的简单几何性质 (1)对称性 对于椭圆标准方程,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 成―x、―y,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是以x轴、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2)范围 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内,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x|≤a,|y|≤b。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_0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https://www.doczj.com/doc/1f12240869.html,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通过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2.理解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并能运用准线方程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椭圆的准线的运用https://www.doczj.com/doc/1f12240869.html,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高中数学椭圆练习题

椭圆标准方程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椭圆0632 2=-+m y mx 的一个焦点为(0,2)求m 的值.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03, P ,b a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3 ABC ?的底边16=BC ,AC 和AB 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和顶点A 的轨迹. 例4 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354和3 52,过P 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例5 已知椭圆方程()0122 22>>=+b a b y a x ,长轴端点为1A ,2A ,焦点为1F ,2F ,P 是椭圆上一点,θ=∠21PA A ,α=∠21PF F .求:21PF F ?的面积(用a 、b 、α表示). 例6 已知动圆P 过定点()03,-A ,且在定圆()64322=+-y x B :的内部与其相内 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例7 已知椭圆1222=+y x ,(1)求过点?? ? ??2121,P 且被P 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12, A 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4)椭圆上有两点P 、Q ,O 为原点,且有直线OP 、OQ 斜率满足21-=?OQ OP k k , 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例8 已知椭圆1422=+y x 及直线m x y +=. (1)当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5 102,求直线的方程. 例9 以椭圆13 122 2=+y x 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09=+-y x l :上一点M 作椭圆,要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 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已知方程1352 2-=-+-k y k x 表示椭圆,求k 的取值范 例10 已知1cos sin 2 2=-ααy x )0(πα≤≤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α的取值范围. 12 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2,3(-A 和)1,32(-B 两点的椭圆方程.

高中数学_椭圆_知识题型总结

教学课题 椭圆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这个动 点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则动点的轨迹为线段; 若 ,则动点 的轨迹无图形. 讲练结合一.椭圆的定义 1.若ABC ?的两个顶点()()4,0,4,0A 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 ,其中 ; 2.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 注意: 1.只有当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 和 ; 3.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当焦点在 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 。 讲练结合二.利用标准方程确定参数 1.椭圆22 14x y m + =的焦距为2,则m = 。 2.椭圆5522=+ky x 的一个焦点是)2,0(,那么=k 。

知识点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的简单几何性质 (1)对称性 对于椭圆标准方程,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 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是以x轴、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2)范围 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内,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x|≤a,|y|≤b。 (3)顶点 ①椭圆的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 ②椭圆(a>b>0)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为椭圆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a,0), A2(a,0),B1(0,―b),B2(0,b)。 ③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1A2|=2a,|B1B2|=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 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①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记作。 ②因为a>c>0,所以e的取值范围是0<e<1。e越接近1,则c就越接近a,从而 越小,因 此椭圆越扁;反之,e越接近于0,c就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于a,这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 a=b时,c=0,这时两个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x2+y2=a2。

高中数学选修(人教版)椭圆公式大全

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 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002 2 1x x y y a b +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 222 2 1x y a b +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 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 2 1x x y y a b +=. 7. 椭圆 222 2 1x y a b +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 tan 2 F P F S b γ ?=. 8. 椭圆 222 2 1x y a b +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 F a ex =+,20||M 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 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 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 B 是椭圆 2222 1x y a b +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22 O M A B b k k a ?=- , 即0 2 02y a x b K AB -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 222 2 1x y a b + =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2 2 00002 2 2 2 x x y y x y a b a b + = + . 13. 若000(,)P x y 在椭圆 222 2 1x y a b + =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22002 2 2 2 x x y y x y a b a b + = + .

高中数学椭圆经典试题练习

椭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椭圆2x m +2 4 y =1的焦距为2,则m 的值为( ) A .5 B .3 C .5或3 D .8 2.设椭圆)0( 122 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为e=12,右焦点为F (c ,0),方程ax 2+bx -c =0的两 个实根分别为x 1和x 2,则点P (x 1,x 2)( ) A .必在圆x 2+y 2=2内 B .必在圆x 2+y 2=2上 C .必在圆x 2+y 2=2外 D .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3.在椭圆)0( 122 22>>=+b a b y a x 上取三点,其横坐标满足1322x x x +=,三点与某一焦 点的连线段长分别为123,,r r r ,则123,,r r r 满足( ) A .123,,r r r 成等差数列 B . 123 112 r r r += C .123,,r r r 成等比数列 D .以上结论全不对 4.椭圆22 1 4x y m +=的离心率e 满足方程2 2520x x -+=,则m 的所有可能值的积为 ( ) A .3 B . 316 C .16 D .-16 5.已知c 是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半焦距,则a c b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 B ),2(∞+ C )2, 1( D ]2,1( 6. 过椭圆左焦点F 且倾斜角为 60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FB FA 2=,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 32 B. 22 C. 21 D. 3 2 7.过原点的直线l 与曲线C:13 22 =+y x 相交,若直线l 被曲线C 所截得的线段长不大于6,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 A 656παπ≤≤ B 326παπ<< C 323παπ≤≤ D. 434παπ≤≤ 8.椭圆)10(,2 222<<=+a a y x a 上离顶点A(0,a )最远点为(0,)a -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 )

高中数学 选修2-1双曲线导学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学习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学习要运用类比的方法,在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中建立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 ,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 探究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1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 1,F 2上,把笔尖放在点M 处,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 双曲线的定义中强调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若没有绝对值,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3 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制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 <|F 1F 2|? 问题4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1) 6)5()5(2222=+--++y x y x ; (2)6)4()4(2 222=+--++y x y x (3)方程x =3y 2 -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椭圆的一部分 探究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1 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思考怎样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2 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怎样进行区别?能否统一? 问题3 如图,类比椭圆中a ,b ,c 的意义,你能在y 轴上找一点B ,使|OB |=b 吗? 例1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2)和???? 94,5,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双曲线x 216-y 2 4=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2)的双曲线方程. 跟踪训练1 (1)过点(1,1)且b a =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 A .12 122 =-y x B .y 212-x 2=1 C .x 2 -y 212=1 D .x 212-y 2=1或y 2 12 -x 2=1 (2)若双曲线以椭圆x 216+y 2 9=1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椭圆的两个焦点,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探究点三 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 例2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x 216-y 2 8=1,点P 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10,点N 是PF 1的 中点,求|ON |的大小(O 为坐标原点). 跟踪训练2 如图,从双曲线x 23-y 2 5=1的左焦点F 引圆x 2+y 2=3的切线FP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 , T 为切 点,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等于( ) A . 3 B . 5 C .5- 3 D .5+ 3 例3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 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 s ,且声速为340 m/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跟踪训练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为了援救灾民,某部队在如图所示的P 处空降了一批救灾药品,今要把这批药品沿道路PA 、PB 送到矩形灾民区ABCD 中去,已知PA =100 km ,PB =150 km ,BC =60 km ,∠APB =60°,试在灾民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 送药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 送药较近,请说明这一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 【当堂检测】 1.已知A (0,-5)、B (0,5),|PA |-|PB |=2a ,当a =3或5时,P 点的轨迹为 ( ) A .双曲线或一条直线 B .双曲线或两条直线 C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直线 D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射线 2.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3.双曲线x 216-y 2 9 =1上一点P 到点(5,0)的距离为15,那么该点到(-5,0)的距离为 ( ) A .7 B .23 C .5或25 D .7或23 4.已知动圆M 与圆C 1:(x +4)2+y 2=2外切,与圆C 2:(x -4)2+y 2=2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课堂小结】 1.双曲线定义中||PF 1|-|PF 2||=2a (2a <|F 1F 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 =|F 1F 2|时表示两条射线.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椭圆(汇总解析版)

圆锥曲线第1讲 椭圆 【知识要点】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 2( 2 12F F a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 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1:在椭圆的定义中,必须强调: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记作a 2)大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 2 1F F (记作c 2),否则点的轨迹就不是一个椭圆。具体情形如下: (ⅰ)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椭圆; (ⅱ)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线段21F F ; (ⅲ)当c a 22<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注2:若用M 表示动点,则椭圆轨迹的几何描述法为 a MF MF 221=+(c a 22>, c F F 221=),即 2 121F F MF MF >+. 注3:凡是有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通常可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求解,即隐含条件: a MF MF 221=+千万不可忘记。 2. 椭圆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10<>b a ); (2)焦点在y 轴、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22 22=+b x a y (0>>b a ).

注1:若题目已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那其焦点究竟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主要看长半轴跟谁走。长半轴跟x 走,椭圆的焦点在x 轴;长半轴跟y 走,椭圆的焦点在y 轴。 (1)注2:求椭圆的方程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若题目已指明椭圆的焦点的位置,则可设 其方程为12222=+b y a x (0>>b a )或122 22=+b x a y (0>>b a );若题目未指明椭圆的焦 点究竟是在x 轴上还是y 轴上,则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方程可设为 12 2=+ny mx (0>m ,0>n ,且n m ≠). 三、椭圆的性质 以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为例,其他形式的方程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相关结论。 (1)范围:a x a ≤≤-,b y b ≤≤-; (2)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轴对称,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左右顶点分别为)0,(1a A -,)0,(2a A ;上下顶点分别为),0(1b B ,),0(2b B -; (4)长轴长为a 2,短轴长为b 2,焦距为c 2; (5)长半轴a 、短半轴b 、半焦距c 之间的关系为2 2 2 c b a +=; (6)准线方程:c a x 2 ± =; (7)焦准距:c b 2 ; (8)离心率: a c e = 且10<

高中数学-椭圆经典练习题-配答案

椭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椭圆 上的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D ) A .2 B .3 C .5 D .7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横轴上,长轴长为4,短轴长为2,则椭圆方程是( C ) A. B. C. D. 3.与椭圆9x 2 +4y 2 =36有相同焦点,且短轴长为4的椭圆方程是( B ) A 4.椭圆的一个焦点是,那么等于( A ) A. B. C. D. 5.若椭圆短轴上的两顶点与一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离心率等于( B ) A. B. C. D. 6.椭圆两焦点为 , ,P 在椭圆上,若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则椭圆方程为( B ) A. B . C . D . 7.椭圆的两个焦点是F 1(-1, 0), F 2(1, 0),P 为椭圆上一点,且|F 1F 2|是|PF 1|与|PF 2| 的等差中项,则该椭圆方程是( C )。 A +=1 B +=1 C +=1 D +=1 8.椭圆的两个焦点和中心,将两准线间的距离四等分,则它的焦点与短轴端点连线的夹角为( C ) (A)450 (B)600 (C)900 (D)120 9.椭圆 上的点M 到焦点F 1的距离是2,N 是MF 1的中点,则|ON |为( A ) A. 4 B . 2 C. 8 D . 116 252 2=+y x 22143x y +=22134x y +=2214x y +=22 14 y x +=5185 8014520125201 20 252222222 2=+=+=+=+y x D y x C y x B y x 2 2 55x ky -=(0,2)k 1-1512 21(4,0)F -2(4,0)F 12PF F 221169x y +=221259x y +=2212516x y +=22 1254 x y +=16x 29y 216x 212y 24x 23y 23x 24 y 222 1259 x y +=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