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北航行管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课件【学姐分享】

2017北航行管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课件【学姐分享】

2017北航行管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课件【学姐分享】
2017北航行管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课件【学姐分享】

北航行管考研《政治科学》辅导讲义

本书总计包括21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40%,其中重点章节是前十二章,根据对往年考题的分布的分析,从09年到11年考的内容都是前12章的内容,2012年之后逐渐涉及到后面的章节,说明前12章是重点,后面的章节也逐渐成为重点。但认真研究发现,12章之后的章节有许多知识点不是“纯”的政治学的知识,有一些是行政学和法学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可能就不会是本书考察的重点,我们可以据此来有重点的复习备考。

第一章关于政治的科学

重要知识点:

1、千万不要对事实发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事情的发生不是随意和偶然的,而是有着合适和充分地理由的,即“存在即合理”。这意味着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性去描绘事物的真相。我们研究政治要采用“自然主义”的方式,不要对我们所见所闻愤恨不已,而要努力去理解它是怎样变成这样的。

2、合法性:最初的含义是指合法的国王或女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中世纪以来,这个术语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现在的合法性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一个快速检测合法性的方法是:有多少警察。

3、政府获得合法性的方法:

提供安全保障

实行法治的政体

存续时间长一点

良好的政绩

政府的组成结构对合法性也有影响

政府通过操纵国家象征来支持其合法性

4、主权:最初的含义是君主统治其王国的权力。后来词意扩大为民族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即成为其地盘的主人。

5、权威: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的心理能力。它有赖于人们对其职位的合法权力的服从。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合法的权威。(2010年考)

6、政治权力: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去做某事的能力。政治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是它关注的焦点是权力,强调权力在政治中的作用。对于政治权力的阐述,有很多个角度。

最早提出生物学解释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说“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这是指人有着群居的天性,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而本能地需要相互帮助;他们像所有群居动物一样,自动排

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序列。现代生物学解释认为,形成一个政治系统并服从其领导者是人类天生的行为,是代代相传的。

心理学的解释认为,人是天生的墨守成规者。同意群体中的多数成员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定的。对权威和群思(领导集体告诉自己一切正常,现行政策运转良好。)的服从意味着人类有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把自己融入群体并遵守它的规范

文化的解释认为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是建立在文化价值之上的,这种价值是通过父母、学校、教会和大众传媒来传承的。文化学派坚持认为当政治系统隔断与文化系统的联系时,麻烦就会产生。

另一个思想流派把政治看做理性的事情,即人们通常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也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好的理由。建立在人类理性假设之上的政治体系更有可能进行公正和人道主义的治理。

非理性的观点认为,人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尤其是涉及政治权力时。他们是感性的,受神话和俗套的支配,政治其实就是一种象征符号的操纵,人们就像野兽一般被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煽动着去执行他们的吩咐。这可以很好的解释墨索里尼、希特勒、本拉登等的追随者的行为。

合成的权力观点认为,政治权力是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非理性的:建立在恐惧和神话的力量之上而掩盖了理性。

8、理性的:建立在推理能力之上的。

9、假设:研究者开始研究时所推出的最初的理论,需要论据来证明。

第二章理论:经典和现代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科学”的论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一个传统——研究一个善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的起源。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阶级的公民组成的,那些有可能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它的中产阶级规模是庞大的,它的公民有着适度而且充足的财产……民主制比寡头制更加安全也更加持久,因为它们有更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并且更大程度地分享政府权力。”

2、描述性的:解释是什么。

3、规范性的额:解释应该是什么。

4、现实主义:对待世界如其所示而非如我们所愿,通常聚焦于权力。

5、其他国家关于政治的理解:

中国:孔子:一个良好和未定的政府应该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家庭和礼——渗透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当中的道德行为。在最高层,帝王通过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完善自己的举止来树立一个道德楷模。

印度:考底利耶:《利论》,生活在运转良好的国家才有富裕可言,跟霍布斯一样,假设有个原初状态叫做无政府状态。君主的出现是要保护土地和人民免于无政府状态,并使之繁荣。

跟马基雅维利一样,考底利耶建议他的国王把纯粹的私利作为行动的基础,不则手段地保护国内安全和抵御其他王国。

北非:赫勒敦:《世界通史》,认为阿拉伯人的品质和他们的内聚性受到气候和侵略的侵蚀,他已经看出文明的发展有着增长和衰退的周期。

6、社会契约:一种理论,认为个人加入并保持公民社会就好像他们是签了契约似的。

7、文明社会:人类开化之后。现代用法称作“公民社会”,指的是家庭和政府之间的社会组织。

8、原初状态:人类开化之前。

9、公意:卢梭关于共同体中每个人愿望的理论。超越个人和利益团体“特殊意愿”的每个人的愿望。

10、时代精神:黑格尔的理论,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与众不同的精神,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11、无产阶级:马克思所说的产业工人阶级。

12、上层建筑:马克思的术语,指建立在经济之上的所有东西(法律、艺术、政治等)

13、左派:左派是意识形态的一种,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为使持相似政见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同时避免强硬的政治家间形成互斗,在半圆形的座位里,保守派坐在发言席右侧,激进派坐在发言席的左侧,持折中态度的人坐在中间。自此,我们把他们的意识形态继承人叫做“左派”、“右派”、“中间派”。左派热衷于平等、福利项目、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希望进行激进的社会变革以提高穷人的地位和改善穷人的状况。(11年)

14、实证主义:一种认为社会能被科学研究并且随着知识的增进而不断进步的理论。

15、行为主义:对实际的人类行为进行经验研究的理论,而不是抽象的或猜测的理论。

16、后行为主义:在政治研究中,综合了传统主义、行为主义和其他技术的方法。

17、系统理论:由戴维·伊斯顿设计的理论,其关键在于:你不能哪怕是改变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改变一个组成部分也将改变其他所有部分。国家的政治就像生物系统一样运作,公民的要求即输入,被政策制定者所接受,他们将其变为政府的决定和行动,即输出。公民重新表达他们的要求,这就是与系统相连的重要的反馈。系统模型本质上是对现状的静态的、有偏差的反映,并且无法应对剧烈变化。

18、范式:被一个学科接受的做研究的模式或方法。

第三章民族、国家和政府

1、民族:是个具有自我意识、凝聚力、共同的态度和观念,并经常有一种共同的语言的人群。

2、国家:是一种政府结构,通常是独立自主的并有足够的权力来理性它的法令。

3、地区主义:有时在一国地区人口中出现的不同的意识。

4、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独立和政府。

5、民族主义:人们关于文化、历史和领土的认同、统一和有时自豪的强烈意识。

6、原初政府:政府的开端或试验性的政府。

7、国家构建的危机:(09年考)认同性、合法性、渗透性、参与性、分配性。

8、虚弱国家:一个无法有效统治的、腐败的和罪恶弥漫的国家。

9、失败国家:一个连最小限度的治理都无法实现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全国性的政府。

10、政府类型:根据国家所有的高低和社会福利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自由放任,政府拥有很少获没有产业,以福利计划形式出现的再分配也相当的少;

福利国家,很少或没有自己的产业,但要通过财富的再分配来帮助那些境况较差的人;

政府统治,国家是头号资本家,拥有并经营许多主要产业,却一点也不提供福利救济;

社会主义,既实行国家所有又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

11、亚里士多德论政府的六种类型。按照统治当局为了全体利益还是自己的利益行事,划分三种合法的政府和三种堕落的政府。

谁统治一个人少数人多数人

合法形式(为所有人的利益)君主制贵族制城邦

腐化形式(为少数人的利益)暴君制寡头制民主制

12、自治:国家让社团处于自由和非监管状态。

13、根据政府允许这些团体自治的程度来划分政府类型:多元体制,社团有相当的自由度甚至能够影响政府;极权主义政府,像纳粹德国和苏联,很少允许或根本没有自治。按照权利的区域分布划分为单一制或联邦制。

14、达尔的“影响力术语”:理性说服;操纵的说服;诱导;权利;强制;暴力。

15、单一制国家:权力集中于一国的首都,地方政府很少有自治权。

16、联邦制:权力在一国首都和自治的地方政府之间平衡。

17、象征性政策:特意安排的法案或声明,既让公民感到满意又不用花费多少。

18、切实的政策:给予诉苦的群体以实际利益。

第四章个人和宪法

1、少数派:在大型社会内由语言、民族、种族或宗教等区分出来的小集团。

2、司法审查:法院决定法律是否合宪的能力,并非所有国家都有。

3、司法能动主义:某些法官积极主动地宣布某一法令违宪来推翻立法机关的决定。

4、司法克制:某些法官不情愿地推翻立法机关通过的法令。

5、政治文化:一个国家关于政治的心理。

6、立宪主义:政府权力受限制的程度。(11年)

7、宪法的目的:国家目标的表述;形成政府结构;确立政府的合法性。

8、公民权:参与政治和社会的能力,比人权的层次要高。

9、建构:某种东西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古老的和神圣的,实际上却是新近的和人为的。

第五章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

1、民主:实行公众参与。竞选、人权和公民权的政治体系。

2、全民公决:对某个议题而不是候选人进行大众投票,是直接民主的一种类型。

3、代议制民主:人民不是直接统治而是通过选出的负责任的代表来统治的制度。

4、代议制民主的几个基本特征:政府的大众责任、政治竞争、权力轮替、民众代表、多数决定、持异议和不服从的权利、政治平等、大众咨询、新闻自由。

5、精英:政治体系中居高层或最有影响力的人。(2008年)

6、多元主义:认为政治是许多团体互动的理论(09)

7、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米歇尔认为任何组织,不管其民主意图怎样,最终是由少数精英来运作。

8、利益集团:为自己支持的政策向政府施压的团体。

9、多头统治:相互之间达成稳定理解的几个集团领导者的统治。

10、组合民主:每个重要集团的精英之间要按照宪政游戏规则行事的协议,并要限制他们的追随者使用暴力。

11、极权主义:国家试图完全控制公民的政治体系。它本质上是这样一个政府体制,在其中一个政党掌握所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司法的权力。这个政党试图按照政党的价值观来重构社会并且广泛干预公民个人的生活。极权主义国家坚持大众参与,并努力激发热情。

12、卡尔.弗里德里希和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为所有的极权主义国家概括出六个基本特征:一个包罗万象的意识形态;单一政党;有组织的恐怖;传媒垄断;武器垄断;经济管制13、权威主义政权由一个小集团统治,只有最低限度的大众输入,它们并不试图控制一切。反对个人自由而更偏爱命令、服从和秩序。他们把社会看做是一个统治者或统治集团领导下的控制链构成的等级组织。

14、辉格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是早期民主的典型情况。

15、民主和评论:认为民主国家不会相互交战的理论。

第六章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相信社会可以通过遵循特定的教义而得以改进的信仰体系。(09)

实用主义:完全不按照理论或意识形态来行事的态度。

自由主义:由亚当·斯密所创立,要求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意识形态;在美国演变为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维持既有体制的意识形态。

现代自由主义:拥护政府为修正经济和社会弊病而进行干预的意识形态;即当代美国的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温和形态,强调福利政策而不是对企业的国有化。

共产主义:与列宁式组织结合成全能主义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保守主义:从先前的自由派观点转向保守目标和方法的美国意识形态。

自由至上主义:主张收缩所有的政府权力以确保个人自由的美国意识形态。

女权主义:要求女性达到心理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平等的意识形态。

伊斯兰主义:有时称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是一股关于宗教,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反现代化”的愤怒潮流,伊斯兰主义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腐蚀了伊斯兰道德和文化,使这一地区变得经济之上,并窃取了伊斯兰的圣地。

第七章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政治的态度。

公民社会:霍布斯用这个术语来表示那些已经文明化的人类;黑格尔用它来指称比家庭大、比国家小的联合体——教会、俱乐部、商会等;伯克把这些称为“社会中的小群体”,他们构成政治生活的基础;它们所鼓励的合作、法制、约束和调和,托克维尔称为心灵的习惯。犬儒主义:不信任和怀疑,特别是对政府而言。

预期反应法则:政治家们根据民众可能的反应来制定政策。

公民文化(09年):根据参政能力和参政效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参与型、从属型和教区型三种类型。

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次级群体文化。

边缘化:被推到社会和经济的边缘,通常指的是穷人和亚文化群体。

政治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大众传媒、政府。

公开社会化:明确的教导文化的政府政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新教徒为资本主义奠定了文化的基础。“新教伦理”推动人们努力工作,积聚资本。

第八章民意

民意:公民对于流行的、特定的问题和事件的反应。

社会阶级:主要基于收入而形成的社会分层,通常分为底层、中间和上层。

影响民意形成的因素:社会阶级、教育、地域、宗教、年龄、性别、种族群体。

政治化:认为年轻时代的政治观点可以形成长期影响的理论。

经典的舆论曲线:对于那些没有多少争议的问题,显示的是倾斜的J型曲线,即是稳定曲线。在许多问题上,民意的曲线是“钟型”的,或是单峰分布,位于极端位置的人很少,大部分集中于中间地带。第三种是U形曲线,或是双峰分布,两级要多于中间的人。钟形曲线的舆论分布式民主国家的基础,形成U形曲线,政治体系就处于崩溃之中。民主是中间化的。重振士气的事件:能够重新激发起对总统支持率的事件。

阿尔蒙德的三种“公众”(11年):普通的公众:除了切身利益外对其他事情不太了解或不感兴趣。专注的公众: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了解那些抽象的政治问题。政治精英:极少数高度卷入政治生活的人,通常是职业的政治家。

第九章政治沟通和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沟通方式,可以拥有广泛的受众。

舆论领袖:地方的代表性人物,能够影响其他人的观点。

大众沟通的两步曲:舆论领袖(专注的公众)从大众传媒那里获得政治观点,再在日常接触中把这些观点传播给那些并不怎么关注政治的朋友。

精英媒体: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为精英们和关注的公众所阅读。

媒体事件:为了迎合报道需要而制造出来的新闻。

交叉压力: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的争夺选民之战,经常造成政治冷漠。

第十章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指那些试图影响政府而组织起来的人群。戴维·杜鲁门把利益集团定义为“一个具有共同态度的群体”,通过影响政府而“向社会中的其他群体提出一定的利益要求或某种声明。

利益集团与政党的不同(2010):在目标、成员性质、数量上存在不同。

组合主义:利益集团对政府运作的直接参与,又译法团主义。

有效的利益集团:在具有地方自治和结社传统的多元社会中。金钱的增多。关注单一议题的利益集团。组织规模和成员的支持程度。接近途径:结构性通道。

结构性通道:利益集团和官员们建立起来的长期的友好关系。

利益集团的策略:接近立法者。接近政府。接近司法机构。诉诸公众。示威。暴力抗议。共同起诉:为某一团体的利益而进行的诉讼。

法院之友:以个人而不是政党的名义作出的法律声明。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2011):详见“真题精讲”课程。

第十一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政党的功能(2009):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利益的聚合。整合进政治体系。政治社会化。选民动员。

民主政治中的政党:三个重要的要素:集中化的程度。参与政策制定的范畴。财政状况如何。政党的三种模式:群众型:组织化程度较高,拥有大量的、在意识形态方面高度认同的成员。依靠成员的缴费来获得资金。干部型:组织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党内活跃的政治精英。信徒型:它的正式结构式由一个人来创建,没有其创建者就很难再维持下去。

世界观型政党:试图兜售特定意识形态的政党。不仅争取选民的支持,而且希望按照他们的世界观来推动进步。

兼容型政党:意识形态非常宽泛,欢迎所有人加入的政党。

政党制度:各政党之间以及各政党与整个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表明政党如何相互作用。

相关性政党:让主要政党在竞选或组建联盟时不得不考虑到的政党。

竞争性政党制度:只要至少有两个政党存在,就可以这么称呼,这是消除腐败的最基本的方式。

萨托利关于政党竞争模式的划分:适度多元主义:通常有5个或少于5个的政党以“追求”中心或向心的方式进行竞争。适度多元主义下的政治生活倾向于平静而稳定,其强调意识形态的调门也不高。极度多元主义:政党的数量多于五六个,政党可能以“远离中心”或离心的方式进行竞争,不是采取中间主义的立场,而是在意识形态上走向极端,致力于进行政治上出价比别人高的竞争。这种情况导致了政治的不稳定,有时会引发国内战争。

第十二章选举

选举人团:美国的选举制度中,为保证总统选举的公正性而给予小州的倾斜性政策。

唐斯的投票理论:详见课件。

影响投票的因素:收入和教育。种族。年龄。性别。

后物质主义:认为现代文化已经变得强调所得和消费的理论。

政党认同(2010):对某一特定政党长期的支持态度。

阶级性投票:某一社会阶层稳定地对某一政党的支持,认为后者代表了本阶层的利益。

投票集团:有着明显特征的投票群体。

临界选举:暂时性的支持。

重组选举:主要的、长期的政党认同的改变。

解组:在政党认同方面主要的、长期的衰减。

回顾性投票:选民通过回顾总统在整个任期内的表现来作出选择。

第十三章基本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既存的、持续的权威关系。

君主制:国家统治权力个人继承下去。

单名选区制:每一地区选举一个人。

比例代表制:通过政党所得票数来分配席位。

权力下放:从中央政府转移部分权力给地方政府。

地方化分权:把行政管理的职能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层级,比权力下放的程度要弱一些。巴尔干化:分裂为众多的不可思议的小单位。

范式:适合其他案例的模式或模型。P38、P284

第十四章立法机关

绝对主义:封建制度晚期的君主集权。

总统制:总统独立于立法和司法机构,拥有实际的权力。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理论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但往往只有象征意义上的责任。

权力融合:行政机关作为立法机关的主要产物。

信任投票:议会举行投票,以决定内阁的去留。

墨守陈规:联合政府往往缺乏解决主要政治问题的适应性,只能延续既有做法。

政治分肥:旨在使议员选区受益点的政府项目。

相互捧场:立法者之间相互支持各自的“分肥”项目,为的是取得别人对自己项目的支持。立法机关的功能:立法、选民服务、对政府的监督与批评、教育、代表。

选民服务:议员们关注于本选区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立法机关衰落的原因:结构性缺陷;专业知识的缺乏;心理上的劣势;缺席问题;缺乏轮换。议会的两难困境。

议会的两难困境:为了办事,权力必须集中于强有力的行政机关。为了民主,权力又必须分散,在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进行分割。

第十五章行政机关

民主的僵局:在总统制国家中,行政和立法机构相互之间的否决。

总统的角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外交首脑。职位分配者。主要的立法者。

第十六章行政与官僚

官僚制:职业的文官系统,负责政府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

功绩制:建立在竞争性考试基础上,不存在世袭的继承。

现代官僚机构的职能:管理、服务、监管、审批、信息收集。

官僚政治:职业文官系统内部的权力运作,为的是制定政策。

第十七章法律制度和法院

影响法官表决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法官与政党的关系和法官关于司法角色的认识。同事的观点。

第十八章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影响;政府在经济中应该做的事。

权力津贴:按照法律要求的美国联邦开支,比如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第十九章暴力与革命

体制失效:主要的政治故障或不稳定性。

暴力的类型:原生型。分裂型。革命型。政变型。问题型。

革命的几个阶段:旧政权的腐朽。革命的初始阶段。起初,温和派接管政权。极端主义者接管政权。热月结束恐怖统治。

第二十章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的类型:关键的对次要的;暂时的对永久的;特定的对普遍的;互补的对冲突的。民主和平论:民主国家间从未发生战争。

集体安全:在所有国家间形成共识,以自动地对付入侵者。

功能主义:一种认为国家在某个特淡定领域的合作将激发整体合作的理念。

第二十一章全球体系

权力均势:一种主要国家组成和重组联盟以保护自己的体系。

孤立主义:美国将外部世界的重要性最小化的趋势。

克林伯格的交替理论:交替的内向性阶段(平均21年)和外向性阶段(平均27年)。

单边主义:违背盟友的意愿而以我们的方式来行事。

安全困境: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反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娥现象。

2016年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下面易研老师以经常考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为例,来讲解标准的答题思路。

(一)名词解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我们的考研专业课对每个科目都收集了重点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析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A”。

第一,什么是A(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A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A的5点内涵。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

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专业课资深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我们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A就是B”。(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

第一,A的定义。

第二,B的定义。

第三,总结:A与B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A的职能。”

第一,A的定义。(不能缺少)

第二,A的3大职能。(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字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必要性,罗列要点,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方法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紧扣理论。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论述题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结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我们有各专业案例分析库,可以供考生练习答题。

【资深名师总结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135分甚至140以上的高分,答题方法不可忽视。我们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每年的专业课复习后期,一般是12月份左右,会组织相关的专业课模考,一般考生只要按照总结的模板模拟考试4-5次,就能熟练地掌握高分答题方法和技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员专业课单科曾创下150满分奇迹的原因!

2016年考研高效专业课复习经验指导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2月底——3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四)框架专题阶段(11月上旬——11月中旬):

关键词: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建立知识结构树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1月中旬——12月中旬):

关键词:全真检测、训练答题方法、试卷批阅、查漏补缺

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六)考前冲刺阶段(12月中旬——考试):

关键词:保持复习热度、调节最佳身心状态、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美的知识储备,优秀的答题能力,强健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赢在终点,笑到最后。

此资料由易研考研名师团队独家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