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1力学实验-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力学实验-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力学实验-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力学实验-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一、力学实验

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第22题.(5分)

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

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22.A 0.23 0.75

因为速度是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

速度

加速度

2. 2019年高考全国2卷第22题.(5分)

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

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

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 )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

的计数点间还有

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

9.8 m/s 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22.(1)

sin cos

g a

g (2)0.35

(1)根据牛顿定律,得

cos

sin g a

g =

2

m/s

1.97m/s

2

3. 2019年高考全国3卷第22题.(5分)

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

0.1s 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

B.秒表

C.光电门

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

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 、b 和c 得到ab=24.5cm 、ac=58.7cm ,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g=___m/s 2

。(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22.(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

(3)

4. 2019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10题.(8分)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0-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_(选填“A”或“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

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经得到消除。同学

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

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

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题10-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A v=______m/s.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

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的功可用mgL W 算出。多次测量,若

W 与

k E 均基本相

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答案】(1)B (2)乙(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

用刻度尺测出

A 两边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cm x 20.1,则速度

这是江苏省物理卷要求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试卷上的实际长度了,所以老师一再要求学生高考时带齐文具包括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就有学生不以为然,果然吃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5. 2019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

21题.(18分)

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

钢球沿斜槽轨道PQ 滑下

后从Q 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

MN 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

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______。

A .斜槽轨道光滑

B .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 .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 .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的坐标系。

a .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

将钢球静置于Q 点,钢球的______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

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

y 轴时______(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 轴与重锤线平行。

b .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 、B 、C 三点,AB

和BC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

x ,测得AB 和BC 的竖直间距分别是

y 1和y 2,则

1

2y y ______1

3

(选填“大于”、“等于”

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结果用上述字母

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 .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 .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 .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________。

A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 .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答案】21.(18分)(1)BD (2)a .球心

需要b .大于

2

1

g x

y y (3)AB (4)B

(5)物体初速度较小时,运动范围很小,引力可以看作恒力——重力,做平抛运动;随着物体初速度增大,运动范围变大,引力不能再看作恒力;当物体初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做圆周运动而成为地球卫星。

(1)斜槽末段水平保证钢球平抛。

(2)b.,所以,

6. 浙江新高考(2019年4月)第17题(5分)

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1)实验时需要下列哪个器材

A.弹簧秤B.重锤线C.打点计时器

(2)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的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多选)

A.每次必须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B.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

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D.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3)若用频闪摄影方法来验证小球在平抛过程中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记录下如图2所示的频闪照片。

在测得x1,x2,x3,x4后,需要验证的关系是。已知频闪周期为T,用下列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的是

A.B.C.D.

【答案】(1)B (2)ACD (3)x4-x3=x3-x2=x2-x1=x1 D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20XX 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1、(安徽21.)(18分) Ⅰ.(5分)根据单摆周期公式2T =,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 (2)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 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 50 t T = Ⅱ.(6分)(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 ,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 x ,设计出如图Ⅰ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Ⅲ。(7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Ⅰ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 0两端的对应电压U 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 12 1 R u -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2所示。已知0150R =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1)图2中电阻为 Ω的数据点应剔除; (2)在坐标纸上画出 12 1 R u -关系图线; (3)图线的斜率是 1 1 ()v --?Ω,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n E = v 。 2、(北京21.)(18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 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 .电流表(0—3A,内阻约为0.025Ω) B .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C .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 Ω) D .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 Ω) 为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字母)。 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测量R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整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70)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8.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斜槽末端的切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 (2)关于这个实验,下列选项中的会增大实验误差的有AC(填选项代号)。 A.斜槽末端不水平 B.斜槽轨道不光滑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 D.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如图(b)所示:在轨道上从起点O点起,沿水平方向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x与曲线交于两点A、B,过A、B作水平线交于y轴,则OA、AB两段的竖直位移大小之比y1:y2=1:3。 【解答】解:(1)检查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将小球放在槽的末端看小球能否静止,如果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A、当斜槽末端切线没有调整水平时,小球脱离槽口后不做平抛运动,但在实验中,仍按平抛运动分析处理数据,会造成较大误差,故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会造成误差,故A正确; B、只要让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 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因此,斜槽轨道不必要光滑,所以不会引起实验误差,故B错误;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则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小球不是做平抛运动,故C正确; D、根据实验原理,则要求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确保以同一初速度平抛运动,

故D错误。 故选:AC。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相等,则运动时间相等,而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从起点开始,连续两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2)AC;(3)1:3。

最新高考物理试题汇编:专题训练-实验题

答案:11.O.996(3分) 12.(1)Al,V2,R2(每空1分) (2)如图所示(3分) (3)如图所示(3分) 1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76 cm、CD长为11.25 cm,DE

长为13.83 cm,则打(: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现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5 Ω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它备用的仪表和器具有: A.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1 Ω B.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2 Ω C.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Ω D.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5 kΩ E.滑动变阻器R1(0~100Ω) F.滑视变阻器R2(0~20Ω) G.电源E(3 V、内阻可忽略) H.盛有热水的热水杯(图中未画出) I.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为(填“A1”或“A2”),应选用的电压表为(填

“V1”或“V2”),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填“R1”或“R2”) (2)在图(a)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3)根据电路原理图,在图(b)的实物图上连线. 答案:23.(1)①时间(2分)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习题大全(含答案)

电学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先用伏安法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用米尺测出该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mm。 (2)实验时,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若干导线和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10 k 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 C.电流表0~0.6A,内阻0.05 D.电流表0~3 A,内阻0.01 E.滑动变阻器,0~10 F.滑动变阻器,0~100 ①要较准确地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量某根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需要测量长为L的金属丝的直径D.电阻R。某同学进行如下几步进行测量: (1)直径测量:该同学把金属丝放于螺旋测微器两测量杆间,测量结果如图,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 。 (2)欧姆表粗测电阻,他先选择欧姆×10档,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些,还需进行的步骤是。 A.换为×1档,重新测量 B.换为×100档,重新测量 C.换为×1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D.换为×100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室提供的滑变阻值为0~20Ω,电流表0~0.6A(内阻约0.5Ω),电压表0~3V(内阻约5kΩ),为了测量电阻误差较小,且电路便于调节,下列备选电路中,应该选择。 3.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a)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专题04 必修一全部实验

专题 04 必修一全部实验 (2010-2019 年) 题型一、处理纸袋、验证牛二定律、求摩擦因素综合类 1.(2019 全国 1)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 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 点之间还有 4 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 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 C 点时 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字)。 m/s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 2 位有效数 2.(2019 全国 2)如图(a ),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 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 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 表示)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θ、重力加速度 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 a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 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 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 )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 邻的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 9.8 m/s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3.(2015 全国 2)某学生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 源的频率为 50H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 )所示,图中标出了 5 个连续点之间的距 2 2

最新高考物理试题汇编:专题训练- 实验题

专题训练实验题(2) 答案:15. 6.010 190(每空2分) 16. 3.02 0.711(每空2分) 17.(1)x-m 图像的纵坐标不是弹簧伸长量;(3分)(2)以三组测量数据不能得出普遍性物理规律,实验方案中应设计多测几组数据,并换用另外的弹簧多进行几次实验. (3分) 18.(1)21 1 U U r U - (2分) (2)2.0;8.2(每空2分) 15.如图甲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圆筒内径时的示数,则此圆筒内径为 mm.图 乙是用 多有电表的欧姆 “×10”档测量某电阻的示数,则此电阻的阻值为 Ω. 1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s ,测得A 到B 和B 到C 的距离分别为5.60cm 和8.62cm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B 点对应的的速度大小为 m/s. 2 3 5 4 5 6 5 10 50 甲 50 100 150 200 250 0 10 20 30 40 50 0 1 2 3 4 5 0 1 1.5 2 2.5 3 0 ∞ 10 50 5 2000 25 Ω A-V-Ω ~ v ~ v ~ v 乙

1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是: 【猜想与假设】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⑴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⑵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当分别悬挂10g、20g钩码时,记下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1世纪教育网 ⑷整理器材,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小明同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到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9.8m/s2 ) 他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用描点法画出x-m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于是小明得出结论: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不是正比例关系而是一次函数关系,自己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 ⑴请说明小明结论错误的原

经典高考物理实验题

例1.(1993年四(5)题)有小灯泡L 1(6V 、3W )和L 2(6V 、1W )各一只,定值电阻R (18欧、5W )一只,电 源一只(电动势12V 、内阻不计),电键一只,导线若干。试设计一电路,使L 1和L 2都能正常发光。(1)将设计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电路图中要标明各元件的代号。(2)按设计的电路图,用线(表示导线)完成右下图所示仪器的连线。 例2.(1999年第21题):现有一阻值为10.0欧姆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压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 。 例3.(2000年第19题):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时该同学将变阻器的触片p 移到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将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 电流表内阻看作零. 电路中ε、r 分别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R1, R2, R3为定值电阻, 在这五个物理量中, 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求得的物理量是 (不要求具体计算) . (2) 由于电路发生故障, 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但不为零), 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 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 . 例4.(2001年第16题):要求测量由2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ε和内阻r (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 电压表V1(量程3V ,内阻1k Ω)、 电压表V2(量程15V ,内阻2k Ω)、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若干.某同学用量程为15 V 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实验步骤如下: (1) 合上电键S,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1 = 1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1. (2)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2 = 20Ω, 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2. 由方程组r R U U 1 11 -=ε, r R U U 2 22-=ε, 解出ε、r .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 例5.(2002年16题):如图所示为一实验小车中利用光电脉冲测量车速和行程的装置的示意图,A 为光源,B 为光电接收器,A 、B 均固定在车身上,C 为小车的车轮,D 为与C 同轴相连的齿轮. 车轮转动时,A 发出的光束通过旋转齿轮上齿的间隙后变成脉冲光信号,被B 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由电

2019届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专题02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 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第23题.(10分) 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b)中的实物连接。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18 mA A.21 mA C.25mA D.28 mA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 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都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 。 【答案】(1)连线如图所示

(2)C (3)AC (4) 9979 【解析】(2)微安表的指针指160Ma, m .16250160I =,解得mA I m 25=; (3)因为扩大量程是按内阻等于1 200 Ω算的,如果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则量程大于20mA. R 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量程也会大于20mA.; (3)计算并联的电阻方法如下:1 -= n R R G ,其中n 为扩大量程的倍数。要扩大至20mA ,, 并联的电阻为79 1g R R = 要扩大至25mA , ,并联的电阻为99 2g R R = ,所以要把量程 为25 mA 的电流表改完20 mA 的电流表,并联的电阻由R 2改为R 1,只需要将阻值为R 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 的电阻即可,其中k= 79 99。 2. 2019年高考全国2卷23题.(10分) 某小组利用图(a )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 与温度t 的关系,图中V 1和V 2为理想电压表;R 为滑动变阻器,R 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 Ω);S 为开关,E 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 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 )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μA 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 -I 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μA ,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压表V 1的示数为U 1= mV ;根据图(b )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 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 (填“变大”或“变小”),电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学实验.docx

2020 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学实验 1.(2020 全国新课标 ). (10 分) 图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 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 所受的安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并判定其方向。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 中D为位于纸面内的 U形金属框,其底边水平, 两侧边竖直且等长; E 为直流电源; R 为电阻箱; ○A为电流表; S 为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按图接线。 ②保持开关 S 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 D 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 m1。 ③闭合开关S,调节 R 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 D________;然后读出 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 ____________。 ④用米尺测量_______________。 ( 3)用测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得出 B=_________。 (4)判定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方法是:若__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反之,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答案 ] ③重新处于平衡状态 , 电流表的示数 I, 此时细沙 的质量 m2

④D的底边长 L m1m2g (3)B IL( 4)m2m1 2.(2020 全国理综 ). ( 6 分) 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 线柱 1、2、3. 用欧姆表测得 1、 2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 1Ω, 2、3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 1.5 Ω, 1、 3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 2.5 Ω。 (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 (2)如果将 1、3 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 1、2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 ______Ω。 【解析与答案】 (1)如下图 (2)两电阻并联为 0.6。 3(1)( 2020 广东卷)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 电阻。 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 图 15(a)和图 15(b)所示,长度为 _____cm,直径为 _____mm。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学实验题

课时作业(二十六)[第26讲本单元实验] 基础热身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将固定在重物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B.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打点计时器下方,再接通电源 C.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点的纸带,再切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K26-1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则(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锤的速度v B=__________m/s; ②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__________J; ③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26-1 2.在用如图K26-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6-2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速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技能强化 3.2011·德州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图K26-3 4.2010·安徽卷利用如图K26-3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0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0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漠河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综合测试题 命题人:滕鹏 1. 实验:为了测量某一被新发现的行星的半径和质量,一艘宇宙飞船飞近它的表面进行实验。飞船在引力作用下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在绕行中做了第一次测量。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并进行了第二次测量。依据测量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该星球的半径和星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 一只精确秒表 B. 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 C. 一个弹簧秤 D. 一台天平(附砝码) 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导出行星的半径、质量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2.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用米尺测得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为1 4 。一辆质量为400g的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 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相邻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m/s,打纸带上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_________m/s。 3.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某负载的电阻。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多种。现需要测量一只标有“220,100W”灯泡的电阻。 (1)这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若用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接在灯泡两端测量它的电阻,则测出的电阻应_____________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现在提供以下的实验器材: A. 220V的交流电源 B. 单刀双掷开关一只 C. 电阻箱一只(0~999Ω,额定电流1A) D. 交流电流表一只(0~0.6A) E. 导线若干 请你用以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值。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实验步骤。 4. 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用万用表粗测电阻R x的阻值,第二步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

最新-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理实验部分 精品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物理实验部分 十六、物理实验 [全国卷I]22.(17分) (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 (量程2V,内阻约4kΩ); 电流表○ mA(量程1.2mA,内阻约500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 000Ω,R 2=10 000Ω,R 3 =15 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 V=。 答案:(1)ABD (2)i.电路如图 ii. R1U R1I-U [全国卷II]22.(17分) (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

×118Ω),电流表○A1(量程250mA ,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 ,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子键S ,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 甲: 乙: (2)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 1、P 2、P 3、P 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 ’和bb’,aa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 ’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位置如图)。用P 1、P 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 3、P 4? 。 试在题图中标出P 3、P 4的位置。 .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 .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 答案:(1) , 甲 。 (2)ⅰ.在bb ′一侧观察P 1、P 2(经bb ′折射,aa ′反射, 再经bb ′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 3,使得P 3与P 1、P 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P 4,让它挡住P 2(或P 1)的像和P 3。P 3、P 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 1、P 2作直线与bb ′交于O ; ②过P 3、P 4作直线与bb ′交于O ′;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 ′的中点M ; ④过O 点作bb ′的垂线CD ,过M 点作bb ′的垂线与aa ′相交与N ,如图所示,连接ON ; ⑤∠P 1OD =θ1,∠CON =θ2。 ⅲ.sin θ1 sin θ2 。 评分参考:第(1)小题6分,每空3分。第(2)小题11分,ⅰ问6分,ⅱ问4分,ⅲ问 1分。P 3、P 4应该在玻璃砖的右下方,凡不在右下方的均不给ⅰ、ⅱ两问的分数。 [北京卷]21.(18分) (1)游标为2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8 mm)的卡尺示数如图1所示,两测脚间狭缝的宽度 a ′ b ′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专题04 必修一全部实验(解析版)

专题04、必修一全部实验汇 (2010-2019) 题型一、处理纸袋、验证牛二定律、求摩擦因素综合类 1.(2019全国1)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C 点时 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 (保留2位有效数 字)。 【考向】刻度尺的读数、平均速度的求法、逐差法求加速度 【答案】(1). A (2). 0.233 (3). 0.75 【解析】从图像观察可知从点A 到点E 纸袋的上各点的间距逐渐增大,根据题意物体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所以A 点是最先打下的点; 根据运动学相关知识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物体的平均速度,C 点是BD 段的中间时刻,所以只需求得BD 段的平均速度即为C 点的瞬时速度得;s m T x v v BD BD c /0.2331 .0210)20.185.5(22 =??-===- 设AB 为1S 、BC 为2S 、CD 为3S 、DE 为4S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 2 22 2413/75.01001 .04)97.145.3()20.170.2(4)()(s m T s s s s a =??-+-=-+-= - 2.(2019全国2)如图(a ),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 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 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 处装有图b 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 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 、t 表示); (3)测得A 、B 两处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 01234 01234 5 45 50 45 可动刻度固 定 刻 度 固定刻度

2103高考物理实验题出题落点

2103-2015年实验题出题落点 (1)力学 2013年I卷第22题:测定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3年II卷第22题:用平抛运动探究弹性势能 2014年I卷第22题:小车加速度与钩码质量之间的关系 2015年I卷第22题:测小车通过凹形桥的速度 2015年II卷第22题:测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4年II卷第23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 (2)电磁学 2014年II卷第22题:伏安法测电阻(内接法与外接法的误差比较) 2013年I卷第23题:测定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013年II卷第23题:多用电表的基本原理(电表的改装) 2014年I卷第2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015年I卷第23题:电表的改装和校准 新加示例27:来自2015全国(Ⅱ)23题知识点: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23.(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 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 (最大阻值为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 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电动势6V, 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1v与内阻的真实值R v先比R1v________R v(添“>”“=”或“<”)由是________。

新加示例28:来自2015全国(Ⅰ)23题 知识点:电表的改装和校准 23.(9分)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 ;R 1和R 2为阻值固定的电 阻。若使用a 和b 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mA ;若使用a 和c 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mA 。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1R =Ω,2R =Ω。 (2)现用—量程为3mA 、内阻为150Ω的标准电流表A 对改装电表的3mA 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电池的电动势为,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 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 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 0应选用阻值为Ω的电阻,R 应选用最大阻值为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 1和R 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 )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 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 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 点应和接线柱(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 新加示例29:来自2014全国(Ⅱ)23题 知识点: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长度的关系 23.(9分)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kg 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 2). 图(a ) 图(b )

到全国高考一卷理综物理部分实验题汇总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03年到09年全国高考一卷理综物理部分实验题汇总 【03年高考】23.(15分)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 据此图求R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出的电阻值R=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 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__。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①作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二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均匀分布在直线 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率K ,则R=K 。 229Ω(221~237Ω均为正确)。 (3)0.800cm 0.194cm (4)8.46×10-2Ω·m 【04年高考】22.(18分) ⑴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量程为150mV 内阻约为150Ω 。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mA 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 (电动势为 1.5V ),电阻 箱R ,滑线变阻器R 1.5mA , 15mA 与150mA 三个量程)及开关K 。 (a 的内阻。在 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是 。若合上K ,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mV 读数为1.05mA ,则电压表的内阻R mV 为 。(取三位有效数字) (b )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 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线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注。 0 5 15 10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9)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2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装置完成实验。 (1)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是ABDE。(填选项前的字母)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甲。(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3)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若合力测量值F'是准确的,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①作图时两虚线分别与F1线和F2线不严格平行平行;②确定分力的方向不准确存在误差。。 【解答】解:(1)A、为了读数准确,在进行实验之前,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故A正确; B、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 并平行于木板,故B正确; C、为减小实验误差,细绳套应适当长些,两细绳套不必等长,故C错误; D、为减小实验误差,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故 D正确; E、为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故E正确。 故选:ABDE。 (2)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际值,其

高考物理实验题精选.pdf

高考物理实验题精选 1.(1)某学习小组为了测小电动机的内阻,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 测得滑块的质量为5.0 kg; ② 将滑块、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安装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③ 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 电动机以额定功率通过水平细绳牵引滑块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输入电动机电流为0.5A,电动机两端电压为36V,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并立即制动电动机,待滑块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在关闭电源前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 请你分析纸带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①、该滑块达到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 ; ②、关闭电源后,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m/s2 ; ③、该电动机的内阻为____________Ω 。 (2).在测定某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器材有: 待测电池(电动势约6V) 电流表G(量程6.0mA,内阻r1=100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2=5.0Ω) 定值电阻 R1=100Ω,定值电阻R2=900Ω 滑动变阻器R/(0~50Ω),开关、导线若干 ①为了精确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其中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_____(选填R1或R2)。

②请根据电路图甲完成图乙中的实物连线。 ③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电流表A和电流表G的示数I和I g根据记录数据作出I g—I图象如图丙所示(图象的纵截距用b表示,斜率用k表示),根据图象可求得,被测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E="___________" , 其值为________V;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____,其值为_________Ω 2.(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 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x-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