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18.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

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

19.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

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

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

20.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社会、

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

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着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

图形

21.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

成.

22.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

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23.城市设计导则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总则,城市形态

与空间体系,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城市运动系统,城市特色分

区和重要地段(区),实施措施七个方面的内容。另解:是以文字条款和图表的形

式将城市设计的理念、城市发展战略表现为以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面貌为主要内容

的具体的目标、功能和设计要求的城市形态环境

二、简答题

1、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答:城市的本质是: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

2、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①城市是人创造的,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有机的组成部分②城市是社会的延伸,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文化、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③城市是“类人体”,有其自身的生成——发展——衰亡规律,但这个规律又不同程度地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④城市有自己的“波粒二重性”,即既是物质、科学技术的堆砌物,又是精神、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⑤城市中的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整体

3、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哪些子系统及科学领域?

答: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科学领域:城市地理学、城市环境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人口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

4、城市系统复杂的根源是什么?

答:①城市变迁的人本动力②城市变迁中的人——社会系统③城市的生命周期

5、唐山市城市设计运行体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唐山市城市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比如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雕塑与标志、城市街道和广场等方案设计;后者则是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都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去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比如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开放空间布局等。他们彼此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和控制。

6、中世纪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式

7、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提倡人性、人权、人道,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理性,主张个性解放。主要特点:体现人文主义理想,早期文艺复兴只是对中世纪城市进行了十分有分寸的、恰到好处的修改,扩建了广场并新建了部分建筑群;16世纪以后巴洛克城市设计: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就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宽阔笔直的大街串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8、周代主要的城市设计理论是什么?

答:中国商周时期的城市,其设计是按“体国经野”规划体制来进行的,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等级规模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中心、有国有野的城邦

9、秦汉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

答:秦咸阳都城设计突出体现其帝都的威严与壮丽及集天下财富于一家的观念;汉长安城的设计“览秦制,跨周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加以创新,其城市

平面因地形及军事防御的要求曲折有致

10、元明清北京城设计的特点?

答:元北京城(元大都)设计特点: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重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②规则的供电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④城市建设宫城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明北京城的特点:①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④明北京城的商业区市集分布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在鼓楼一带,明时城市向南发展(除鼓楼外),明代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⑤北京城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

⑥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挖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

砖砌宫城,遗迹尚存

11、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对全市山、水、河流、湖泊、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②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农田与城市环境的适宜比例及协调关系③城市传统风貌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地方特色的发扬④市民在全市范围内活动分布(居住、工作、学习、商务、购物、文化娱乐、保健、旅游、观赏、出行交通、休闲等),以及其间的相互联络⑤全市各类主要公共空间的分布及其网络与层次⑥保证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措施⑦主要建筑群体及天际线的美学要求⑧全市主要景观的分布、保存与完善(城市主次轴线、对景、借景、主要视廊、主要景点、园林绿化、建筑高度分布、建筑风格分布、滨海景观与水边小环境等)

12、分区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①主要街区的环境质量与特色的保持和改善②地标建筑的性质与分布③主要道路沿街内容与景观④本分区内与近邻分区相互联通、相互借景的安排⑤本分区内市民的特点与安排,包括步行与机动车及大量人流换乘的安排⑥公园、街道、社区、住宅组团的绿化分布与体系⑦主要城市广场的选址、性质的确定、规模的规定⑧主要建筑群的群体轮廓,体量高度的控制,特色的确定,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等⑨文化、历史、文物特色的保存与利用

13、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⑴对片区和近邻的自然环境分析,明确其在分区的作用⑵对片区内有自然保护或历史性保护的保护区划定后,确定其四周的保护带宽度⑶在上述两条的基础上,划定允许建设和禁止建设的界限⑷对片区内已建的人工环境进行分析,从改善环境质量和宜人活动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造和利用的构思方案⑸按人的活动内容,将人的静态与动态活动在公共空间内的分布分别做出安排,包括对水环境的设计,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停留、观赏和进出集散、交通与换乘等提出构思方案⑹公共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包括广场系列、广场自身、通道、换乘空间、园林绿化等的位置和用地外形,同时按人的不同活动划定用地布局⑺公共空间的围合设计,包括主要空间的类型、造型与规模,地形标高的利用,铺装按空间的内容来分布,围合体设计(建筑群、绿化、水面、山体、视觉围合体),空间开口设计等⑻地上、地下空间及与近邻空间的联络与区分,空间引导,主要标志,空间照明,雕塑、喷泉、水池、小品等⑼景观设计,包括主要景观视点的布置,近景与远景设计,地标建筑的数量、位置与高度,建筑群的总体轮廓、景点设计⑽城市文脉设计

⑾其它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

14、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城市空间有何影响?

答: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⑴生态或区位⑵集中⑶集中化⑷分散化⑸隔离⑹入侵⑺迁移

⑻支配⑼竞争⑽生态社区⑾自然与道德秩序⑿自然区

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

15、场所必须哪些要素特征?

答:①适合某种社会活动、人的行为发生所需要的空间,是人的行为活动的载体②这种社会活动和人的行为空间具有历史的或长时间的延续性③这种时空的连续性为所在城市(或场所周围)的人所认同④是整个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有效组成部分⑤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关系维度

16、绿色城市设计的包括哪些要素?

答:①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②开放空间③建筑空间④交通与停车⑤人行步道⑥社会活动及活动场所

17、城市的尺度与人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

答:城市的尺度表现为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是以人自身的运动为参考坐标来判断认识周围事物的感觉印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由于人自身的运动水平(如速度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城市的尺度的变化时人与自身的运动水平(如运动速度)相一致,随着人类运动速度的变化,人对外部世界的尺度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人们的生存环境却相对缩小,即城市的尺度在缩小

18、城市的基础空间包括的骨架空间与象征空间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骨架空间以“流动”和“服务”为特点,具体来说,“流动”可包括:①步行系统②汽车交通③铁路④舟、船⑤空中交通;象征空间指城市中具有“视觉焦点”特质

的一些景观要素

19、城市空间设计五个要素指什么?答:①界面(各种空间界面,包括建筑立面、轮

廓、小品、植物等的设计)②轴线(空间轴线、地面、对景设计)③核心(广场、绿地、空间结点的设计)④网络(与原有环境的结合,空间结构等)⑤群体(运用连、封、重复要素、连续景观等进行设计)

20、城市空间的特征包括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空间的物质属性②城市的社会属性

③城市空间的生态属性④城市空间的认知与感知属性

21、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答: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互为表里,城市形态的演变机制主要在于:①城市的现有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现有的城市结构进行调整或扩大,由此导致城市形态的演变②城市中新的功能不断取代旧的原有功能,导致城市形态不断变化③城市发展过程是一种不间断的连续的更新过程,尽管这种更新过程大小不等、随机性强,但同样导致城市形态的不断变化

22、城市特色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答:①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②城市的格局③城市的道路网格、广场等④名胜古迹、历史性街区;园林、绿化⑤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轮廓线等⑥城市的建筑群、中心区等⑦各类建筑小品⑧民俗民风、小吃、工艺品等

23、城市设计如何体现城市空间特色?答:①山水意象的培育②自然生态的保护③

注重城市特色空间的展现④空间结构层次的把握⑤空间特色的表现技巧

24、城市空间特色的设计对策?答:①山水意象的培养②自然生态的保护③注重城市

特色空间的展现④空间结构层次的把握⑤空间特色的表现技巧。

25、凯文·林奇(Kevin Lynch)关于城市分析的五项要素是什么?答:①边缘②街道③

区域④节点⑤标志。

26、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答: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

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

27、城市设计的理念是什么?答:①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②设计尺度应与城

市规模相适宜③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④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28、总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的资料收集分别包括哪些?答:⑴总体城市设计的

基础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自然历史背景资料、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城市公共活动与重要区域、城市运动体系及相关资料⑵局部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的基本内容可包括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景观与环境、形态结构和相关资料

三、作图题

1、绘制克莱尔广场形态构成图解并加注说

明。

答:城市空间是由广场和街道两种要素构成,并且以广场空间的三种原型(方形、圆形、三角形)和街道关系来描述城市空间,通过他们之间的变形融合重合集合切除和变换等方式演变为多种多样的空间形式。

2、中国传统的风水提出的山水城市格局概

念图并加注说明。答:中国传统风水在山水城市格局方面力求一种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首先以主山作为城市的背景与衬托,形成天际轮廓线,增加景深和距离感,其次以河流水面作为城市前景,形成平原开阔的观景视野;最后,总以案山或界水作为城门、楼阁、道路、轴线的对景或借景。其基本格局就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金带环抱”的模式。

四、辨析题

1、古希腊与古罗马城市设计思想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古希腊:建筑的群体和细部都是以人体做标准的,称其为尺度。主要设计思想是:城市的面积大小是有限的,在视觉上可以理解的,在政治上可以控制的。

古罗马:更强调以直接使用为目的,并非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将古希腊广场自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乱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运用轴线系统和透视手法建立起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不再强调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而是使建筑从属于广场空间,照顾四邻建筑的关系。它的设计思想是体现政治力量和组织性,利用一组比例关系,不需要人的尺度。

2、北魏洛阳与唐长安城市设计的比较与评价?

答:总体看,北魏洛阳的城市设计采用了系统整体的设计方法。从城市骨架、总体艺术布局

到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道路系统的组织均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全盘考虑的,并且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而且,突出的城市主轴线的做法对后世城市设计影响极大。

唐长安城:依据龙首塬北高南低的地貌形式,宫城居北,皇城南围,坊里外围的层次格局,体现“官民不相参”的规划思想,既符合自然地理形势,又符合汉“北为上”的礼制思想。在东西侧城门的布局上,并未采取均等对称的形式,而是依据交通流量的大小。

3、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答: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如果说,城市的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内在、隐性的动力支撑要素,那么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4、城市总体色彩与局部色彩规划设计的侧重点与差异性比较?

答:城市总体色彩规划设计与城市的总体设计相对应,根据调查掌握的城市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因素,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资料,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总构想,明确城市总体色彩规划设计的方向和工作。

城市局部色彩规划设计是在完成城市总体色彩设计之后,需要针对城市各个不同特点的区域将设计的总体策略进一步细致化,深入化,具体化。并且配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将城市色彩局部设计和分区设计做出“量”的分析和规定.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空间过程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

答:唐山市城市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比如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雕塑与标志、城市街道和广场等方案设计;后者则是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都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去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比如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开放空间布局等。他们彼此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和控制。

6、城市设计中如何体现空间就是建筑的主角?

答:空间指由建筑师创造的建筑内部空间,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的“实体”。建筑以体量大小、高低、色彩、质感、外部形态,以及各自不同的形体语言和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构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

7、试将旧金山与堪培拉的城市设计进行比较,并辨析其优缺点?

答:相同点:1,旧金山与堪培拉均强调了环境因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2,都重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一致性;3都对交通体系进行了改造.4,都对滨水区规划改造.

不同点:1旧金山是在原有基础上规划改造的,而堪培拉是在一片原始山野上建立起来的,两座建城几处不同;2旧金山设计从城市形态入手,堪培拉利用山峦和水面,确立了3条城市主要轴线;3,旧金山市提出了邻里环境和尺度,堪培拉注重放射轴线和环境整体性;4堪培拉开发了卫星城

8.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①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与建筑虚实相生)②人流、物流的交通功能③与宗教建筑、宫殿官署等构成古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④与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车站码头(交通中心)、古代遗址、大型广场、古筑公园等构成现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⑤是人们认知城市的主要途径。

⑥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开放空间

9.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包括那些方面?

答:①把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作为创造高质量开放空间的重要目标②现代开放空间设计应重视其文化品味和文化氛围的创造③以人为主体,组织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④强化形式信息,增强空间的观赏性和感染力⑤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建立完整连续的公共空间体系⑥珍惜历史遗存,保护与利用其环境,为现代生活服务⑦做好气候防护和微气候设计,减轻环境压力

10.巴塞罗那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

答:以人们自由聚会的空间需要为出发点,为人们聚会、步行需要提供了大量宽敞的公共空间和场地,这些空间和场地是建在拆毁的旧公寓建筑和工厂的基址上的,还有小部分是由缩小原已形成的专供机动车行驶的交通面积而来。老城区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装饰,使一些广场看起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位于老城区外的广场和公园的空间从设计、家具到材质的选择都非常时尚。一部分广场的特征是“石质空间”,它们通常是作为城市起居室和交往场所,这些硬质空间其特征是石制的地面和公共设施,偶尔也有些树木是得到软化的效果。另一些较柔和的公共空间,通常被称为“碎石广场”,它们主要是供人休息、嬉戏的场所。还有一系列新公园和“城市绿洲”是作为娱乐、消遣的公园散布在城市的各个小区之中。另一类空间是设置在林荫大道当中的休闲广场,在这里人们可以小坐、休息、玩耍。总之,他们在拆除了的旧公寓楼、仓库、厂房的基地上建起了数百座新的城市公园、广场和休闲场所,同时,通过修缮先有广场、改善交通使游人获益良多。

11. 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哪些?

答:(1)城市设计导则(2)设计图纸和(3)附件

12.详规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应遵循哪些方面的原则

答:(1)注意与城市规划相配合(2)坚持弹性的原则(3)坚持工程性原则(4)注重导则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五、论述

1、城市设计中如何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并举例说明。

答: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活生生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又是城市文明的享受者。因此,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人类的需求。对此我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谈谈我的理解:

①从宏观角度看,有机的城市结构即在设计中考虑不同性质用地之间的空间布局仍然是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满足人们日常活动需求的体现。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合理的交通组织。

它是居民在城市中生活便利性的前提。(2)适度的城市规模。(3)有机的城市更新。

②中观层面上的城市设计主要着眼于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社区环境,这有赖于以人为本的社区空间设计与社区活动组织。就设计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1)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社区空间的设计;? ? (2)反映居民的生活习惯;? ? (3)创造融洽的邻里环境。

③微观层面上的城市设计以创造舒适幽雅的城市环境空间为主要目的,主要考虑设计细部之间的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与秩序等原则,主要体现在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尊重人的需求之上。在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体的尺寸和比例、出行方式和习惯等,创造为居住者所认可、喜爱的空间。同时,对人本身之需求包括生理、心理需求的尊重也是其重要内容。

例如:为公共交通设置专用道,武汉设置的自行车的专用道,还有就是大量公园,休闲广场的设置等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2、试论述城市设计从那些方面可以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①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洪水等;②人文环境特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包括体量、质感、色彩、风格等;③社会环境特征: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在设计中,通过宏观的结构平面、群体空间造型、天际轮廓线控制,和其具体的、特殊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道路和其它构筑物,乃至树木、水体、绿化、小区等,来反映这些特征。应特别注意某些重要地段,如城市的出入口、主要街道、广场、交叉口、制高点、滨湖滨河等的利用和表现。应充分考虑其空间的尺度、界面的处理技巧,综合考虑自然、人口、社会要素、的对比与协调,增强可识别性与归属感。

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分析它们在城市中的地位,处理好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并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空间体系中去,深化城市设计的文化内涵。

3、试论述城市设计中城市文化如何通过旧城传统空间设计体现?并举例说明。

答:。城市旧城区的空间形态是历史的、动态的、演进的,是文化、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城市旧城区的传统空间具有两重性:

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及地域文化特征也在不断的更新,新建筑取代旧建筑,新的空间取代旧的空间是不可避免的。②城市的文脉、空间形态特征、文化的传承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过程,规划人员和城市设计者的责任之一就是传承城市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和空

间形态特征。

因此,要使旧城区中传统空间体现出城市文化,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传统空间的整体风格应协调。⑵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⑶确保文化形态的延续。⑷发掘和确定空间特色。

现代城市设计要想延续并超越历史,就不应去模仿、掩盖或复制,而应挖掘那些传统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空间的时代功能,表现出尊重过去、重视现在、展望未来的设计理念,使传统空间在城市的时空发展轴上留下真实的印迹,在空间形态的演进中整合城市传统空间、地域风貌和城市特色,如德国科隆大教堂地区。

4、试论述城市设计如何以轴线组织城市空间?并举例说明。

答: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城市轴线是通过城市的外部开放空间体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这种轴线通常具有沿轴线方向的向心对称性和空间运动特性。

城市空间轴线的组织方式:①以空间连接的发展,②建筑实体连接的发展,③连锁空间的发展,④以轴线练习的发展,⑤建立张拉力的方式发展,⑥延伸的方式发展。

城市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和规模层次规划建设多条空间轴线。例如:巴黎的轴线设计。

城市轴线所特有的空间连续性及序列场景的考虑和创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在轴线两边布置一些大小建筑,从而产生空间上的关联和后退的感觉,或者在场景中加入跨越轴线的空间要素,如牌楼、拱门和门楼等,从而建立起空间尺度和序列感。如奥斯曼巴黎改造规划。

例如:北京的城市设计,以传统中轴线为基础,分别向南北延伸其轴线,形成了北中轴线,传统中轴线和南中轴线,在根据这些中轴线的定位,合理组织各功能区,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

5、试论述如何通过滨水区的设计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并举例说明。

城市滨水区设计的要点1. 城市滨水区主要对象是城市中邻近水体的空间构成物所限定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由对公众开放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组成。2. 城市中的滨水区公共环境应该是亲水的,共享的,多样的,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3. 做好公共空间环境的城市设计是滨水区开发的关键,其主要原则是:滨水空间共享;建立亲水带;注意可达性,特色和堤岸安全;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4. 保护和优化滨水城市天际轮廓线特征,追求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5. 滨水建筑形态最重要的是要与水体的特征协调。着重对滨水建筑后退蓝线距离,建筑界面,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高度等要素进行控制。6. 根据滨水区景观形成的特点,其景观设计中的基准线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这个是大致的,非最终答案。例子:青岛东海路环境规划设计,东海路的规划用历史,唯物的,发展的眼光把新的海滨旅游路建成继历史的优秀,集现代的大成,容未来的发展的全新滨海道路,展现出新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海滨新貌。宁波核心滨水区城市设计:规划原则:城市山水与人居环境相结合自然特色与人工景观相结合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7、城市中心设计包含那些类型,各类城市设计的内容与特点?并举例说明。

解:主要类型有:①城市综合性公共中心②城市行政中心③城市文化中心④城市商业中心⑤城市商务中心⑥城市体育中心⑦城市博览中心⑧城市会展中心

Ⅱ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⒈内容: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居民公共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是城市形象精华所在和区域性标志。⒉特点:①依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不同分级设置②在规划布局时要考虑城市交通组织、景观组织、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⒊例子:?㈡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设计——⒈内容⑴城市行政中心是诚实正直与行政管理机构的中心,是体现城市政治功能的重要区域,在城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以政府办公机构为主构成。⑵城市文化中心是以大型文化设施为主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体现城市文化功能和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域,一般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设施为主构成。⒉特点: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规划布局具有政治和时代的特点,一般以建筑群辅以开放空间构成,其布局形式分为规则是布局和自由式布局,注意交通组织和景观环境设计⒊例子:⑴深圳福田中心区公共交通组织——中心区两条地天去教会;地面公共交通设环形“穿梭车”;在地铁沿线设公交枢纽站,减小小汽车穿行中心区。⑵常州市新行政中心区交通组织——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到连接起来并使之成为一个完全排除机动车干扰的系统,是中心区成功的关键。⑶北京天安门广场——其规模宏大,中轴线对称的格局,广场空间比例较开阔舒展,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与广场空间比例均在1:10以上,延续了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气派的传统,三段式古典构图,轮廓线平稳,极具中国民族特色。㈢城市商业中心设计——⒈内容:⑴商业中心设施可划分为基本公共设施、其他公共设施、辅助设施三大类⑵商业中心的用地构成⑶商业中心的建筑类型⒉特点:多样性、综合性、聚集性⒊例子:罗湖商业区用地设计。用地以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为主。总体结构构思有整体用地功能,强化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完善交通体系,街区功能整合与强化,延续城市文脉微观层面(小尺度地段)的城市设计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各自的设计重点㈠微观层面(小尺度地段)的城市设计主要包含①城市广场设计②城市出入口设计③住区城市设计㈡重点1.

城市广场设计——⑴广场功能多样化⑵广场的主题和个性的塑造相当重要⑶广场的空

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型和空间型,立体空间广场又分下沉式,上升式及上升下沉结合的产物

⑷广场本身不能过分繁杂,应有一个统一的主色调,切记无主导色及过分强烈的色彩⑸广

场水环境及绿化设计⑹广场地面铺装的图案处理及建筑小品设计⑺遵循广场的整体性、尺度配备、生态性、多样性及步行化原则 2. 城市出入口设计——⑴遵循整体性原则①动态性②调整性③有机性⑵城市门户开敞空间形态具有多样性①主体多样性②功能多样性③结构多向性⑶空间连续性:物质形态的连续与时间感知的连续3. 住区城市设计——⑴注重城市框架⑵出入口和道路⑶建筑高度和体量⑷公共空间的原则

8、微观层面(小尺度地段)的城市设计主要包含那些方面,各自的设计重点是什么?

解:一城市广场设计

①功能多样化,对多功能活动的参与,以达到空间中人活动的多样化,使其形成有活力的空

间②广场主题和特色,塑造符合地方的主题和特色,以浓郁的历史背景为依托,使人们能够了解它过去的辉煌,③空间形态:包括平面型和空间型两种④色彩设计:协调搭配众多的色彩元素,不致色彩杂乱无章和造成广场的色彩混乱⑤水环境:水体在娴静的广场上创造出跳动欢乐的景象,成为生命欢乐之源⑥绿化空间: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空间之一,它是城市的柔化剂⑦广场的地面铺装的图案处理⑧建筑小平设计:与空间整体环境相协调二城市出入口设计

整体性原则包括:①动态性②调整性③有机性

开敞空间多样性包括①主体多样化②功能多样化③结构多向性④领域多层次性⑤历史性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设计概论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BDBDB 6—10 BAA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动作 2、实用、坚固 3、多利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4、意态、风神 5、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 6、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 7、情感性、创造性 8、罗丹 9、审美理知、审美共鸣 10、向日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1分)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1分)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1分)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1分)艺术创作又是行动着的、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1分) 2、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音译,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来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3分)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2分) 3、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个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个性稳定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面貌,(2分)它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1分)使艺术家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的标志。(1分)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轮、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5分)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者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5分) 2、艺术的社会功用主要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4分) 审美功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艺术从生产劳动、巫术等活动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2分) 认识功用: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尽管有些简单笼统,却还是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终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种特殊表现形式。(2分) 社会组织功用:这也是艺术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2分) 3、(1)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4分) (2)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形态中的,而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定时代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设计概论试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秦朝官方推广的文字样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秦汉之间民间流行的文字样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北宋毕昇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对文化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哥特式教堂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文化中的技术,从古至今,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计算机。 5.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有关设计家的法律愈来愈详细充分,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最为重要。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_出现了商业性的广告,出现了现存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商标。() A.宋代B.元代 C.唐代 D.汉代 2.1864年英国________的兴起,揭开了现代设计的序幕。( B) A.新艺术运动 B.手工艺运动 C.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3.1950年德国________学院成立,建立了“新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A) A.乌尔姆 B.包豪斯 C.芝加哥 D.柏林 4.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主要特色,其中被认为是象征女性的是________柱式。(B) A.科林斯式 B.爱奥尼式 C.多立克式D.巴比伦式 5.青铜是铜和________的合金,由于材料颜色呈青灰色而称青铜。(C) A.铁 B.铝 C.锡 D.银 6.以下属于复合性设计形态的是() A.李斯的小篆 B.蔡伦的造纸 C.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D.莱特的流水别墅 7.江南私家园林的装饰效果利用的是一种() A.被动性装饰 B.主动性装饰 C.技巧性装饰 D.智慧性装饰 8.钢铁、塑料、纸张属于设计文化材料分类中的() A.原生材料B.复合材料 C.声光材料 D.有机材料 9.著名的“巴塞罗纳椅”是________设计的杰作。(D) A.柯布西埃 B.米斯 C.格罗佩斯 D.贝伦斯 10.设计家进入市场的第一步是进行(A) A.调研和定位 B.构思和策划 C.策划和定位 D.调研和构思 11.工业设计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服装设计、________设计、重工业产品设计三个部分。(D) A.器皿 B.轻工业产品 C.装潢 D.生活用品 12.对于设计家来说,商业性、________的设计活动是设计创意的主要范畴。(A) A.文化性

《设计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威远职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科目:设计概论班级:1018 、1019 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1分) 1、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2、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 3、1918年,格罗庇乌斯在魏玛成立了著名的包豪斯学校。 4、从设计角度来讲,功能因素主要有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 5、风格主义起源于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创办的《风格》杂志。 6、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 7、新艺术风格究其根源来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8、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实用价值和附加价值两个方面。 9,《亚威农的少女》是毕加索的代表作。 10、设计的最终实现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的。 1、产品的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 C )两大类型。 A、展示设计 B、平面设计 C、工业设计 D、造型设计 2、被后世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是( B ) A、约翰·拉斯金 B、威廉·莫里斯 C、韦伯 D、福克纳 3、( C )是指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的过程。 A、环境设计 B、平面设计 C、包装设计 D、展示设计 4、设计的组成因素分为功能因素、形式因素、技术因素和( A ) A、经济因素 B、智能因素 C、制度因素 D、观念因素 5、技术因素因其所处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和( B )。 A、制作技术 B、操作技术 C、检验技术 D、评价技术 6、手工艺设计依据设计风格可分为民间工艺、特种工艺和( B )三种形式 A、金属工艺 B、现代手工艺 C、陶艺工艺 D、刺绣工艺 7、( D )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合目的和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A、生产过程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功能美 8、对设计物进行社会的社会的审美评价,其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个人审美评价,一种是社会舆论评价,一种是( A )。 A、权威性评价 B、集体审美评价 C、综合审美评价 D、合理性评价 9、《割耳朵的自画像》的作者是( C ). A、毕加索 B、高更 C、凡高 D、克里姆特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doc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设计概论 (英文): General Theory of Urban Design 课程编号:030403 学时: 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学时或上机学时) 学分: 1.5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设计概论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追溯城市设计的起源、发展和前沿,介绍现代城市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和程序, 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经典实例,为学生从事城市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2.1了解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2.2建立现代城市设计理念; 2.3初步掌握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4学习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经验。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 4.1绪论 4.2城市设计的内容 4.3现代城市设计的要素 4.4城市设计的原则 4.5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4.6现代城市设计过程的建构及目标价值取向 4.7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前沿相结合,教材与课外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理论课讲授与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现代教学设施与手段,着力改进教学效果。 六、课程设计:无 七、实验、实习或上机安排:无 八、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50%

2、期末考核成绩 50% 3、综合成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课程设计成绩×50%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城市设计概论》邹德慈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参考书: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城市设计分册》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建筑外环境设计》刘永德等著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8 《外部空间设计》卢原义信 (日)著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5 《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7 《城市广场设计》王坷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余柏春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7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一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第一套 注意:(红色字体为重点) 第一章设计的内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 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

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它包括哪些因素? 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形态:通常指某种特定的外形,即物体在空间中的特定形态。物体的形态特征是我们区别不同物体的依据,这里的形态概念既指设计物外形,也包括设计物内在结构,是设计物的内外要素的统一的综合体,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点、线、面、体等; 设计物的形态创造要善于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主从与响应、过渡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拟与联想等多种造型手法,以达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设计概论(01D01) 一、单选题 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 )装饰。 A.被动性 B.主动性 C.技巧性 D.智慧性 参考答案:D 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现代艺术运动 D.工业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A 3、现代室内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 B.结构 C.采光 D.家具 参考答案:C 4、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装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 A.弗兰克·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路易斯·沙利文 D.彼得·贝伦斯 参考答案:C 5、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一种()的设计方法。 A.优选法 B.逻辑法 C.离散法 D.形象法 参考答案:D

6、现代主义首先从()开始。 A.平面 B.手工艺 C.服装 D.建筑 参考答案:D 7、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这是设计方法的一()构思。 A.反方向 B.正方向 C.正价值 D.逆反思 参考答案:B 8、以下属于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是 A.帝国大厦 B.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C.苏州博物馆 D.流水别墅 参考答案:B 9、商周文化中,()作为一种代表,是设计从物化融于文化的证明。 A.鼎 B.长信宫灯 C.欹器 D.木马流车 参考答案:A 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的设计者是 A.雷姆·库哈斯 B.赫尔佐格 C.弗兰克·盖瑞 D.贝聿铭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1、以下属于爱迪生的设计的有() A:电灯B:电话

C:电报D:留声机 E:缝纫机 参考答案:ACD 12、艺术设计的特征包括() A:被动性和主动性B:创意性和图形性 C:产品性和科学性D:工艺性和市场性 E:选择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BCD 13、设计方法可大致归纳为() A:分析法B:对比法 C:离散法D:形象法 E:逻辑法 参考答案:BCDE 14、以下属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的有() A:产品设计B:视觉传达设计 C:室内设计D:环境艺术设计E:公共环境设计 参考答案:ABD 15、“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主要釉色为() A:黄B:绿 C:褐D:红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及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28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设计文化学 b)人机工程学 c)设计美学 d)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波谱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绿色设计运动 d)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或语义学(sema siology),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符号)。” a)毕加索 b)贡布里希 c)索特萨斯 d)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解构主义 b)抽象主义 c)立体主义 d)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格罗佩斯 b)贡布里希 c)米斯 d)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研究对象。 a)艺术设计 b)设计方法 c)设计批评 d)设计史 7.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a)中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借用 b)理论 c)社会性 d)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经济=设计力”。 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文化性 b)社会性 c)国家性 d)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仰韵文化彩陶 b)庙低沟彩陶 c)马家窑彩陶 d)半山彩陶 1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设计概论试题答案

设计概论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失蜡法工艺 )铸造的。2人面鱼身纹是( 马家窑彩陶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3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 饕餮纹 )。 4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园治》)。 5西班牙建筑师( 戈地(安东尼奥·高迪))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那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博克斯登(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7宋代( 定窑 )瓷器大量使用开片的装饰方法 8、《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李诫) 9、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园治》)。 10、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博克斯登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11、1919年,( 格罗佩斯)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12、(莫里斯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13、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工业革命 )。 14、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莫里斯)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15、下面的设计大师中,哪一位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16、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 第三国际纪念塔)。 17、( 耐特 )是教育家、作家、批评家,是将包豪斯精神带到英国又传播到美国的人。 18、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倡用装饰符号,表达个人的感情。 19、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倡导者是(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20、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上海东方明珠塔等建筑设计是属于设计文化继承方式中的(延续性)设计。 21、杰出的设计大师米斯,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的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少则多)”的设计思想。 22、下面选项与著名设计家莱特有关的是(悉尼哥剧院。有机建筑。国际风格)。 23.展示设计属于( 三维)的设计。 24.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设计师 )的工作。 25.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工业革命 )。

设计概论试卷及答案

填空10 简答6*5=30 论述15*2=30 设计30 一、填空题 1、设计可分为三大设计领域,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 2、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目的是改善人的生活方式 3、工业设计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改良设计、创新设计、系统设计 4、工业设计中提出了针对人的设计原则,指实用性,易用性,认知性,社会性,审美性,社会性原则 5、创新思维的三个层次分别指流畅性、变更性、独特性 二、简答题 1、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什么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 从广义上讲,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设计,包括视传、产品和空间。 从狭义上讲,小到纽扣大到宇宙飞船,一切通过工业手段实现的产品的设计。 工业设计的定义 “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外形质量。虽然外形质量也包括外观特征,但主要指同时考虑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益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这种关系把一个系统转变为均衡的整体”。“同时,工业设计包括工业生产所需的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起目的是综合考虑并提高物品、过程、服务以及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的质量。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3、从职能的角度说明设计师与工程师的不同? 工程师职能: 解决机器与机器的关系 设计师职能: 解决人与机器、环境间的关系 4、举例(5个以上)常见的产品易用性问题? 1诺基亚7500:中间键是滑珠,诺基亚7500的菜单是用摇杆控制的,摇杆很紧,各个方向都很灵敏,但是手上有水或者有汗的时候,摸起来有点滑操作性就下降 红蓝椅:有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深刻的设计理念,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但从功能上它是不合理的,坐上去不舒服。 多功能电磁炉: 5、针对大学生、老年人、商务男士和时尚女士,分析其产品设计中的人化原则要点? 大学生:大学生是年轻一代,比较追求时尚,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因此主要考虑易用性,经济性,审美性 老年人: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因此为老年人做的设计要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主要考虑实用性,易用性,经济性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答案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 2013.9.17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立者是(A)。 A.沃特·格罗皮乌斯(法格斯工厂、包豪斯校舍) B.米斯·凡·德·罗(西格拉姆大厦,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 C.威廉·莫里斯(红屋、艺术与工艺运动代表) D.维克多·巴巴纳克(绿色设计的思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2.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D)。 A.埃罗·沙里宁(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B.安东尼·高迪(圣家族大教堂) C.弗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D.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现代主义批评理论) 3.第一家由设计师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的机构或设计事务所是(B)。 A.思九生洋行(20世纪初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B.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商行(威廉·莫里斯) C.美国SOM设计事务所 D.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 4.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是(A)。 A.厄尔(汽车设计之父、通用企业设计师) B.彼得·贝伦斯(通用电器公司艺术顾问,最早的企业设计师) C.雷蒙德·罗维(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流线型设计、高度商业化) D.尼佐里 5.设计思维是(B)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A.灵感 B.科学 C.逆向 D.形象

6.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D)三部分。 A.消费文化 B.组织文化 C.企业文化 D.行为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 7.“流水别墅”是(C)的代表作品。 A.文丘里(文丘里母亲住宅,又称栗子山别墅) B.密斯·凡·德·罗 C.弗兰克·赖特 D.贝聿铭(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 8.“形式依随功能”是(B)提出的功能主义基本原则。 A.威廉·莫里斯(红屋、艺术与工艺运动代表) B.萨利文(《从艺术观点看待高层市政建筑》、功能主义基本原则) C.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现代主义批评理论) D.维克多·巴巴纳克(绿色设计的思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9.(A)在其设计理论著作《走向新建筑》中,将现代主义的重要性扩展到了城市规划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 A.柯布西耶 B.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少则令人生厌) C.约翰·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工艺美术运动理论基础) D.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长) 10.“技术美”的本质在于(A)。 A.真 B.善 C.美 D.爱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包括(ABC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