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

第八单元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能达标训练

真题演练

1.(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率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

答案 A

2.(2011·上海单科)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

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答案 C

3.(2011·高考安徽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项错误;b~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误;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d~e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

答案 C

4.(2011·高考广东卷)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解析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项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最后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项正确;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的程度,D项错误。

答案 C

5.(2011·高考海南卷)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自主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

答案 D

6.(2011·高考四川卷)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

解析(1)反射弧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为反射弧的效应器,所以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神经递质释放时由突触小泡与突触

前膜融合,通过胞吐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肌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引起肌肉收缩。(2)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并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后,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肌膜上的Ach受体结合,阻断了突触后膜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产生自身免疫病。(3)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细胞。当T细胞产生受阻时,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体液免疫受到抑制,可达到治疗目的。

答案(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2)B细胞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

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0·上海)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突触部位兴奋单向传递的理解。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A、B、D项中“树突→突触”都是错误的。

答案 C

2.(2012·安徽马鞍山二模)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解析依据糖蛋白的位置,可以判断出上方为细胞膜外侧、下方为细胞膜内侧,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变化,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钠离子内流是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3.(2011·福建厦门一模)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答案 B

4.(2010·北京理综)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细胞功能的相关知识。膝跳反射中的传出神经元和传入神经元属于典型的神经元,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具有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多条短而分枝多的树突,因此A 项和B项正确。C项,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递质将被酶分解。D项,肽类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而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答案 C

5.(2012·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次调查)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处外负内正,则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则是Na+内流所致。

答案 A

6.(2011·南京学情检测)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称为突触小体;a点兴奋时,该点发生膜电位逆转,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④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N兴奋或抑制。

答案 B

7.(2011·山东潍坊一模)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答案 D

8.下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

B.刺激b点,c、d同时兴奋

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

解析A错误: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是c→b;B错误;刺激b点,c点先兴奋,然后是d点;D错误;刺激b点,因递质的种类有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故B神经元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C正确,兴奋在单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答案 C

9.如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相同

B.兴奋经过神经元上某一点时,膜电位变化是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

外正

C.兴奋在①和②中传导的原理是相同的

D.若婴幼儿服用劣质奶粉,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结构减少,影响智力发育

解析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完成传递的,而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答案 C

10.(2010·海南卷)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b端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适宜的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电极均置于神经表面,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差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 D

11.(2011·杭州学军中学)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

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抑制细胞兴奋

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解析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的产生是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即外负内正。而氯离子带负电,且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外正内负电位加强,这与兴奋的产生相反,所以正确选项为C抑制细胞兴奋。

答案 C

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基础知识。脊髓和脑(包括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一种分级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起作用。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13.(14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解析图1中A中含有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F(肌肉)和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图2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对于神经纤维来说,处于正常状态时,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受到刺激时,转变为膜外为负电,膜内为正电。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

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3)内正外负(4)兴奋膜电位

14.(15分)(2011·上海单科)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 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血压调节反射中,当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____________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________神经兴奋,血压下降。

(2)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

a

5~15

mmol/L

145 mmol/L

b 140 mmol/L 5 mmol/L

(3)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下图中[]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______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4)若在离肌肉5 mm和50 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ms和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________mm/ms。

解析(1)当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下降;

(2)神经元外Na+浓度高于神经元内,而神经元内的K+浓度高于神经元外,所以a为Na+,b 为K+,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的状态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Na+、K+是通过细胞膜上的Na+、K +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的;

(3)当药物特异性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时,会使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导致浓度持续升高,并与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等于错误!=30 mm/ms。

答案(1)压力感受器副交感

(2)Na+K+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3)[2]突触间隙[6]受体

(4)30

15.(15分)(2012·北京西城4月)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表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___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___________等。

解析(1)因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失去了与受体结合的机会,而使兴奋传递中断,造成肌肉无法收缩。(2)因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Y激素受体结合,可起到Y激素的作用效果,故患者X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而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患者表现为甲亢症状。因该人的体温恒定,、故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可以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原。(4)人体内环境在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1)突触小泡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减少

(2)减少增加高等于(3)抗原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新)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 案 问: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问: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问:急需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新课标} 答: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下载下载:153 推荐程度:『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观摩课教案基因的表达·高中观摩课教案课题:基因的表达一、复习目标(一)知识性。 问:谁有北师大版的高中必修三生物复习资料? 答: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 问:高中生物习题课教案怎么写 答:帮助学生找准题突破口,并分析错误原因,同时要求学生对照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第。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把握这五点,写出的习题课教案一定是适用型教案。而且。 问:高中必修一生物总复习提纲 答: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 问:高中生物总复习哪本教辅书比较好? 要求准确概括基础知识点,。 答:五年高考我现在就在用全是真题概念很全还附加了十年高考题光盘 问:谁有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资料 答: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 问:求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高一至高三书中的基本知识,综合考用) 答:到文库中搜索”高中生物各章复习要点新人教版必修 2 “ 我这还有一个文件,整理的知识点、结论,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复习教案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 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 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

(完整版)高考全国卷生物选择题汇总

201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生物选择题汇总 1.(2013年)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2.(2014年)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1 / 6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一】 1、抗生素: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的目的。 (1)抗生素多是一些带有环状碳链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给药途径,主要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很快就到达身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但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抗生素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只有游离形式的抗生素才能发挥其药效;结合形式的抗生素可作为储备力量,当血清中游离抗生素浓度下降时再逐渐释放。 (3)孕妇血清中的抗生素可以顺利地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为防止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抗生素产品说明书中都有“孕妇慎用”的提示。 3、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有好转现象时停止用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对症下药不盲目;适时用药抓战机;集中药量打歼灭;切勿滥用抗生素。 4、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抗生素效果下降,不宜用抗生素做预防性使用;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使用抗生素,会掩盖临床表现,延误对疾病的诊治;不要只看广告吃药,服用抗生素药要遵照医嘱。切勿滥用。 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病,又能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首先,生病时应经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出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二】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③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牲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④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通常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DNA片段。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切口。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3)常用的载体——质粒 【三】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lesson$ 1.含义。器官移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取一个身体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置于自身或者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位置,去替代那些因为损伤、病变而失去功能、也无法医治的脏器,以达到拯救生命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 其中,捐出器官的一方称为供体;接受器官的一方成为受体。 2.分类。依据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分为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B. 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C. 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 D.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 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 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 B. 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5. 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并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植食昆虫

(完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①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的女儿(X A 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 . 2 米左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

第八单元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能达标训练 真题演练 1.(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率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 答案 A 2.(2011·上海单科)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 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答案 C 3.(2011·高考安徽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项错误;b~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误;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d~e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 答案 C 4.(2011·高考广东卷)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解析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项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最后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项正确;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的程度,D项错误。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第05题 (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训练(8)

非选择题训练(1) 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1.(2016·河北省联考)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该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不考虑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为________mL,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叶肉细胞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二氧化碳在暗反应中与C5结合生成C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则会消耗更多的C5,从而使C5的含量降低。(2)光照强度达到c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而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的吸收量为8 mL/h,则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也为8 mL/h,即呼吸作用速率为8 mL/h,故光照强度为c时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48+8=56(mL)。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叶绿体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另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答案:(1)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减少 (2)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56 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某植物的三个基因A、b、d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紫色物质。基因A、B、D分别对基因a、b、d为完全显性。假设该生物体内紫色物质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通过下面的途径转化而来(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及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____________。 (4)如果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在没有突变、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对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最新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 、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自我 更新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实例: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对各种 刺激发生的反应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1. 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 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 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 204个碱基 B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 . ATP 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 2.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 ,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A 与a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 D ?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 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 的是 A .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 ?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 ?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4. 下列对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组织中提取的 DNA 丝状物直接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B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时,若菌液浓度太高,培养基上菌落会相互重叠 C . PCR 技术要求反应体系中,要有一种与目的基因互补的 DNA 引物链 D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的蔗糖用葡萄糖代替后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5.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 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 T 旅鼠T 旅鼠的天敌 B ?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 K 值上下波动 C .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 D ?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博五年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1、判断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题型,题目中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不正确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又可分为概念迷惑型、表述绝对型、新词干扰型、直接判断型、分析判断型、实验评价型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辩析各种生命现象,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 2、图表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常借助题图设置的新情景和提供的新材料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即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该题型主要包括表格、曲线图、柱型图、实验装置图、生理功能示意图、遗传系谱图等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认真读图表,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各种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另外还要仔细分析图表,寻求图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并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必要时可以进行图表的转换,最终通过剖析图表、运用图表特征和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3、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一般包括异同组合型、排序组合型和综合比较型等,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而且会设置一些模糊概念、或将因果倒置、以偏

概全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辩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首先是审题要仔细,充分研究题干的要求;其次是辩析题支,要对题支表述的正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看其是否与已知的观点一致,不一致的必须舍去;再次是辩析题干和题支的关系,分析题支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相似、相近、易于混淆的干扰题支必须进行排查,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计算型选择题。计算型选择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分裂、DNA、遗传定律、遗传病发病率、基因频率、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等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②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的计算;③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中常用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正确运用。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 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 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 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 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 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 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 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 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 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 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 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 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 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 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三选择题专项训练(一)A组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C B B A C 6-10:BC C A D A 11-15:B C A D C 一、选择题A组 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2. A.若a、b、c、d a溶液浓度最低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 D.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 A 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 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 该种群得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 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20XX年10月7日,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后一个奖项——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以色列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中只含两种成分: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的核蛋白,下列有关核糖核酸和核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NA能透过半透膜 B. RNA能发生水解反应 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D.核蛋白水解后能得到核酸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 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6.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1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题干多数采用文字表述,备选项也多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图表式、图形式和曲线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都属于单项选择,按4选1作答。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者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或者其它图式),有4个备选项。备选项可以是4个单一的,也可以是给定条件下的4个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选择判断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在再认水平上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质方面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求解选择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推敲4个备选项的含义及其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准确无误地答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项甄别、淘汰、筛选)和直选法(即立足对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熟练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觉意识求解得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解题技巧。因为直觉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功能,也是灵感思维所需要的。相信直觉,可以明显地减少解题过程中因犹豫不决、琢磨不定而出现的丢分。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在具备一定基本功的基础上,靠

直觉意识得分显得十分重要。 2 例题解析 【例题1】(1991年高考生物全国题第10题)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高中生物学课本着重以温特的燕麦实验研究为依据,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理论的基本要点: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该题以上述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设计新的情景实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分辨相应的实验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在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题25(2),仍然是同一个素材,则改成考查考生评价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分析该题的三种实验处理可以得知: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

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 H O 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4.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病毒的化学成分 病毒的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或RNA和蛋白质

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专题)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个专题) 01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考点一、病毒、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2019.全国卷3)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故选B。 (2019.北京卷)6.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 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 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 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 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 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 【答案】 (1). 活细胞 (2). 吸附 (3). 记忆细胞和浆 (4). 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