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起源(推荐)

教育的起源(推荐)

教育的起源(推荐)
教育的起源(推荐)

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又译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但生物起源说是不科学的,其根本错误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的本质区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否定的教育的社会性。(三)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由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所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五)需要起源说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需要起源说是劳动起源说的逻辑延伸,它包括三种略有区别的主张,生产劳动的需要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

发展的需要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沙毓英等,沙毓英在《教育是特殊范畴》一文中讲“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产生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既与生产力、又与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认为劳动和教育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二者是与人类社会共生具有,共始终的。从实践活动的本质意义上讲,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从逻辑上,不能把生产人的教育认为是起源于生产物的劳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论断。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1-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1、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1)非独立性(2)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特征:(1)阶级性(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特征:等级性、专制型和保守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①学校萌芽 五帝时期已有“成均”和“痒”的教育场所,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商代已有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 ②西周的教育 “六艺”是西周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稷下学官,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④两汉时期的教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的选拔官吏。 ⑤隋唐时期的教育 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六学二馆 ⑥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1905年科举被废。 (2)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3)古代希腊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家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即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其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两种教育均脱离生产劳动。 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主要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的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通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的教育 1.现代教育的特点 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特点:(1)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

教育的起源(推荐)

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又译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但生物起源说是不科学的,其根本错误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的本质区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否定的教育的社会性。(三)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由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所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五)需要起源说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需要起源说是劳动起源说的逻辑延伸,它包括三种略有区别的主张,生产劳动的需要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

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知乎精选:中国教育行业的现状

中国教育?业的现状 ?章来源:短书平台 现如今,教育培训市场?爆,?论是??还是?孩都是需求个体,组成了?个庞?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不?为奇。“教育培训业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的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培训产业利润逐年稳步增?,企业规模不断扩?,但质量参差不?。培训?业是?个?常诱?的?业,培训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业整体发展速度增?快。但和发达国家相?,国内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数量多,“?市场,?作坊”现象?常突出。在中国?化背景下?旦经济发展到?定程度(城市?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中?学课外辅导市场?定会呈现快速增?的繁荣景象,如果再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便会出现前?所描述的?爆场?。然?,在这光鲜的?爆背景下,教育培训?业是否做好了?够的准备去健康地成?? 中国培训业规模速度递增不断提?,截?2017年,全国?、中型培训机构2万余家,中国教育培训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业企业办班,开始逐步扩?到社会?量、培训公司或个?办学等。同时,随着外资企业不断进?中国市场,以及留学?数的不断攀升,众多外资培训机构也陆续进?中国,与国内????的培训机构展开竞争。教育培训市场增速放缓,增量扩增加?。2018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消费规模预计达到4301亿元,其中不包括潜在消费的数量,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加上素质教育的深?,中?学教育市场的课外培训辅导将更受?睐,潜??,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 中国产业调研?发布的2018-2025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认为,培训教育业的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主要教育培训连锁品牌的店铺增?率约26%。连锁不再只是通常意义上零售、餐饮等?业所专?的经营模式,教育连锁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公众所认知与认同。教育培训?业的三??柱就是IT、英语和少?培训。有80%的企业采?连锁发展的模式,其中采?直营加特许连锁发展占60%,从截?2017年中国教育培训产业来看,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是适合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在国际上特许经营成功率达到95%,

教育起源的理论有哪些

教育起源的理论有哪些

答案 1、教育起源的理论有哪些?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 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叉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4)科学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 答: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中国教育需要什么

中国教育需要什么 发表时间:2011-12-06T14:03:25.9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耿瑞玲王涛[导读] 教育兴,民族兴,国家兴。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耿瑞玲王涛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55100 摘要:教育兴,民族兴,国家兴。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的征途上,我们会遇到社会、现实给予的种种挑战。关键词:教育自立能力责任 案例: 考试前一天的复习课上,我叫起了一个上课睡觉的学生,他一脸的不满。 “上课睡觉影响很不好。” “那我不上课了。”从言语里我体会到了他的逆反心理。 “怎么,不想学了?” “……”他无语,接着说:“我父母来过了,他们说只要我不给他们惹事就行。” “那还考大学吗?文化课不好,可以学点专业啊!” “我学摄影。” “很好啊,好好学考个大学。” “我不考大学,我学摄影就是玩。” 听到这里,我不禁同情于可怜的父母心,愤怒于学生的不争气。 我不禁自问:中国教育需要什么? 一、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而父母是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雕塑的第一位雕刻家。中国有句古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人才的渴求,都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如今,溺爱型家庭教育遍行,视孩子为心肝宝贝,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推想案例中的学生走过了什么样的成长道路?含辛茹苦的父母把他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有的活自己干,所有的苦自己吃,只为给孩子提供一片绿荫、一把遮阳伞。温室里的花朵开了,大树庇护下的小树形成了,可是这把伞能经历多少风吹雨打,这片绿荫会不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当自己年过半百之后,当自己力不从心之际,自己的儿女在社会上四处碰壁、自顾不暇,不仅自己能力不够,恐怕连侍奉父母的心都没有。在他的心里想的是自己的痛苦与不如意,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只知道向父母索要的双手从不知道给父母些什么,何况自己都处于无力挽救自己的地步呢!不是自私,只是从小的教育培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与习惯。 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周围,放眼社会,不乏这样的不肖子孙,因为不肖而不孝,更因为不孝而不肖。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不能颐养天年而终老,痛苦流涕历数儿女的不孝,可这又是谁造成的呢?当新生命的白纸交给父母去填涂时,那些父母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不由得意识到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感及危机感。 二、学校教育 1、自立者,不依附——自立意识的培养 自立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礼记》:能自立者不必依附。自立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条件;自立源于本性,是可以进行培养的;自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的。 作为高中生应具备行为和心理上的自立。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自立意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独立面对现在与未来,才能在遇到挫折时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力的培养 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是帮助被帮助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从学校走出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为社会做贡献?中国的未来在他们的身上,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有良好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吕洞宾手指的故事,贫民愿要其手指却不要点石而成的黄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者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生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五育并举,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责任意识的培养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要求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的学生确立理想先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好找工作,是否挣钱容易,以致于当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现实之下,在不用高学历也能挣高工资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大学无用论”甚至“知识无用论”的思想,以致当在学习苦海之中吃了一点点苦、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赶紧缩了回来。岂知少年就应以学习为要务,不学习何以跟上时代的进步。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教育的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更需要教育的推动。 一个学生应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父母的爱负责,对老师的付出负责,对社会尽一份义务、承担一份责任。只有意识到这些,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发展科学技术,所以不抓教育不行,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谨听教诲,并时常反思我们的教育、发展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创新能力、责任意识,把祖国的生力军建设得强劲而有力。

(完整版)4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 教学方法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 ??四德?:也就是指?妇德?,妇女的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指?妇方?,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指?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指?妇功?,即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 的事情来做。 当时封建统治的设想:人人在家尽孝;在社会尽忠;妇女对丈夫尽节。 3.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1)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礼节仪式具体两个方面: 一是生长于中国原始崇拜礼仪以及来逐渐发展而成 例如:祭祀、完婚、宾客、军旅,丧葬的?吉?、?嘉?、?宾?、?军?、? 凶?等五种礼仪。 二是传入中国并扎根于中国的世界三大宗教及道教礼仪。 小结:在封建社会发展中这些礼仪、礼制通过不同的,固定的礼仪形式表现出 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祭祀、婚、丧、嫁娶等礼节仪式,已构 成了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沿用至今。 (2)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1)范围广泛 ?中国古代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制度,下至百姓生活, 甚至个人的一举一动。 例:古代女子以笑不露齿为美,否则被视为有失风范,不合礼仪。 2)强调尊君 ?秦朝统建之前,孟子曾提出?君末民本?的君民关系,至高无上的皇权后西汉汉武帝更进一步的将?君?视步?天子?。 3)重视男权 ?在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心,重视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例:西汉时期的?三纲五常? 宋代时期的?三从四德?无疑把妇女推进吃人礼教的火坑,嫁鸡随鸡,嫁 狗随狗,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女子原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 育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8级电子专业 王浠哲0802214080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交往起源论(一)生物起源论 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他认为,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就是一种教育,人类教育中,人不过是承袭动物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善和发展。他还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于一种自然自发的本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动物的教育可以有力地促进潜伏在动物身上的某些本能得到发挥,但不传授新的生活,这种教育可以使动物身上的本能容易发挥作用,但不形成新功能。动物的生息繁殖依靠的正是每个动物自身生而有之的本能。既然动物的本性已满足它的群居生活和独自生活的一切需要,因此,动物的教育在动物的本性中不会增加任何基本特性。 相反,在人的身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其复杂程度已经使之无法体现在人的生理组织之中,也无法以人的禀性的形式具体化。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于是就不能借助遗传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进行这种传递的正是教育。 相反,在人的身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其复杂程度已经使之无法体现在人的生理组织之中,也无法以人的禀性的形式具体化。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于是就不能借助遗传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进行这种传递的正是教育。(三)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学者观点〕 “劳动起源论”以恩格斯所讲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为基础,其论证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当人类祖先已进化到了相当的水平,即当自然界给了人类祖先发展为人的可能性时,当这些活动促使人类祖先的大脑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由于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必须进行交流而产生语言,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产生意识时,正是在上述辩证发展的过程中且在这个时候,人类已创造了人类经验(劳动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并由于社会生存和延续的需要必须把这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于是教育就产生了。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人类经验的传递活动。当然,这时的教育乃是最原始的教育。 (四)交往起源论 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显然与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相关,但不是生产劳动本身,而是人类非物质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交往活动的一方转化为教育者,另一方则转化为受教育者。当这种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固定的教学关系时,教育活动就深化而生了。 二、不同形态教育的起源 (一)家庭教育的起源 摩尔指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因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 恩格斯按照摩尔根的意见,把人类家庭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 1.血缘家庭——家庭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同辈份男女互为夫妻,没有亲限制; 它仅仅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2.普那路耶家庭 “普那路耶”在夏威夷语中即亲密伙伴之意,这是群婚制的高级形式。如果说家庭组

“教育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教育科学 scienceofeducation ━━━━━━━━━━━━━━━━━━━━━━━━ 教育科学的孕育和形成 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体系 教育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未来学 教育史(学科) 教育经济学 学校卫生学 教育管理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工艺学 教学法 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趋势 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应用问题的研究 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研究 加强教育情报的研究 广泛进行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延续的手段,它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服务。它是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诸形态,以及各项社会实践都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它还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的制约。因而,在教育科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教育科学的孕育和形成 古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丘、墨翟、孟轲、荀况,以及董仲舒、王充、韩愈、朱熹、王守仁、颜元、王夫之等,都曾在自己的著述中论述过教育问题;在欧洲,如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M.F.昆体良等,也都有不少有关教育的论述。他们对诸如教育为巩固政治统治服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的修养等许多方面,都有较为精辟的论述。需要特别指出的,如中国的《学记》、古罗马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都是成书较早的有关教育的论著。但是从总体来看,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散在各个思想家的著作之内,大都带有经验描述的性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完整的体系,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逐步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学科。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先后有许多教育专著问世。究竟那一本教育专著是教育学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捷克民主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有的把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吸取了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唯物论思想,概括了学校教育的经验,写出《大教学论》。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教育在培养人和改良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校的问题;他根据婴儿、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特点,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主张教给学生以广泛的知识,并提出了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关于本课程的几点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学习和总结我国的教育历史,了解中国教育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教育的今天。 学习中国教育史,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源流,将有助于树立唯物辩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知识眼界,激励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批判教育历史上封建专制落后黑暗的一面,发扬民

主科学进步光辉的一面,也将增强中华中族的自尊心,鼓舞人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 2、学习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中国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明确不同阶段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表现及特点。 (2)明确掌握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著作、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习历史上杰出教育家热爱教育、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精神。 (4)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 导论:关于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是什么?这个问题

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要回答“中国教育史”是什么,须先从“历史是什么”说起。 在西方, “历史”一词源于希腊文,最初的含义是询问调查,后引申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中国古代无“历史”一词,汉语“历史”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近代。中国古代称历史为“史”,甲骨文、金文中的“史”,原意指史官。许慎《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清人吴大徵说:“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以后引申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记述,如《十七史》、《二十四史》……等等。耐人寻味的是,中西文字中“历史”一词在源头上含义相同,即都指记事者及其记事活动与结果。这一本义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历史”一词的理解。 由于历史与史官的联系,因此人们

教师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学校的教师都是由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官任教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由于“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便逐渐把“教”和“师”合起来,成为“教师”。 ? 原始社会的教师 在原始社会,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中进行的。这个时候,父母长辈就是教师。因此有“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之说。他们教育后代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传授劳动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的传统行为习惯。

而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专门职业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以后。我国的学校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古籍记载在尧、舜、禹的时候已有大学,名叫“成均”。这时的学校兼做养老、藏米之所。养老是氏族社会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常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敬养,这些老人自然担负起了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养老的场所逐渐变成了传授知识的学校。这时的教师就是这些老人,而且他们已经有了最初的级别,即“国老”与“庶老”。? ? 奴隶社会的教师 到了西周,这时已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对教育极端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学在官府”和“官守学业”的局面,就是政教一体、官师合一,培养统治阶级的治国人才。这时的学校分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专门为京城的奴隶主贵族子

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起源

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起源 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为常考知识点,多以客观题出现,需重点记忆。识记时可将关键词重点标记帮助记忆。 一、神话起源说——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 2.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3.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4.地位:人类的认识水平较低时,有关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第一个进行科学解释的教育起源说。 1.代表人物:沛西?能、利托尔诺 2.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 3.评价: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此理论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因此,生理起源说否定了教育具有社会性和意识性。 4.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三、心理学起源说 1.代表人物:孟禄 2.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论”不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教育。 3.评价:从表面上看,此观点与生物起源说不同,但其实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

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因此,心理起源说否定了教育具有社会性和意识性。 四、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前苏联的很多教育家)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3.评价: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的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真题再现】 1、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沛西·能 B孟禄 C凯洛夫 D卢梭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评价为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雅典和斯巴达教育对比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业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机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变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总之,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时不大相同的。作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这两种教育体制无论是对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对近代欧美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相比之下,雅典的教育对西方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 3、“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这三门课程是雄辩教育的核心。 “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是柏拉图的首创。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知识即美德、智慧2、产婆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培养哲学王。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变称希腊学 园。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法律篇》中。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他知识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回到雅典创办学 园——吕克昂。 (1)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灵魂。根据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植物灵魂)、德育(动物灵魂)、智育(人的灵魂)。 (2)他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

早期教育的起源

早期教育的起源:福禄贝尔德国 蒙台梭利在德国创办儿童之家 区别早教课程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 我们走出去是要学习别的地方,别人的经验以及做事情的其他方式。但是我们进行这趟学旅程的根本原因以及最终的酬劳当然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你们自己。 课程模式的基础知识 课程模式是某个宏大的教育方案的哲学要素,管理要素和教学要素的理想概括,它包含内部连贯一致的陈述,描述了这个教育方案为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而设计的并预先假定是有效的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教学程序。 实际上,课程模式指一个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和一种组织结构,这个概念框架和组织结构决定了教育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管理政策、教育方渚评价标准。 美国早期教育的三种流派(包括全球的研究) The Romantic 成熟理论浪漫主义流派:教育应该跟在发展的后面。源于卢梭,其主要的观点是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因素。教育的目的是为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和敏感性。大纲的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途径,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可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 The Cutural Transition 行为主义文化传递主义流派:应该用一种尽可能有效的方式把过去的知识传递给新生一代。文化传递主义流派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向年轻一代传递过去积累的文化知识,规划和价值。教育的目的加快儿童学习速度,提高儿童的学习技能。大纲内容有语言、美术和音乐,而主要精力是放在儿童语言学习上。 The Progressive 建构主义进步主流派:应通过让儿童去收集枪们同周围环境中的信息以及重新健构符号化的知识,从而帮且儿童的构建自己的知识。源于杜威,其主要的观点是:儿童发展既不是直接的生理上的成熟,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它是通过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不断发生结构上的质变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鼓励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发展数的概念,认识时间、空间及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代表蒙台梭利意大利人在美国创办儿童之家 “高瞻方案”的奠基人戴维·韦卡 直接教学模式:是以直接传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语言阅读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要求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幼儿进行模仿和反复练习。(文化传递主义流派) 开放式教学模式:以皮亚杰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认为儿童是在积极地探索和活动中以人及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发展的,主要强调教育为儿童提供可供探索的丰富环境,要求教师帮助幼儿在主动探索,主动组织自己思维的过程中达到发展思维和社会性的目的。(浪漫主义流派) 儿童中心模式:认为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和年龄特点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主张教师应认真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积极地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省劲,并对幼儿在游戏中提出的要求和表达愿望做出回答。(建构主义流派)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等。 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Charls Letourneau,1831一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他说:“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他根据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认为在动世界里存在着如母隼教幼隼,母鸭带雏鸭,燕雀、欧棕鸟等各种禽类的示范与学习,兽类中的母熊教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等。他甚至说:“在脊椎动物中,人们已经可以确认存在着有意识的教育”,如小鸡、狗、猴等。勒图尔诺由这些观察坚定地得出结论;“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无可争辩地向我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以动摇甚至改变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反复教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也就够了。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 勒图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Sir Thomas Perey Nunn,1870-194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1869一1947)。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在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教育的起源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2——教育的起源 一、众说纷纭的“教育起源论”及评价 教育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们对教育的起源有不同的认识。目前,教育理论界主要有教育的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等众多说法。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认为,人天生就被赋予仁义理智等本性,但个人气质不同,有的人不能明白并保全自己的本性,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保全自己本性的人出现,上天就会派他做众人的教师,以帮助众人恢复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以及司徒、典乐等职位出现的原因,即教师的出现、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西方也有与东方相同的认识,认为教育起源于神话。 这种观点的提出与当时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人们认识总体水平比较低,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科学认识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问题,往往把这些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于神。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西方的上帝创世、诺亚舟济人等神话故事便是因不能正确和科学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构想出来的。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这种观点是把人类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以及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利托诺尔认为,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等都是教育,其基础是生存竞争。跟动物一样,人为了保存、延续其种类的存在,都会出于通过遗传所获得的本能,将“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下一代,教育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活动。在本质上,动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是一样的。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在1923年大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人民的教育》的演说,他认为:“从起源上讲,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为跟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所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他将教育的产生完全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认为教育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人的教育业不例外。生物起源论者都认为在动物界与人类之中都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而且,人类社会教育是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史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近代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并且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甚至否认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这是其缺陷之处。 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实质上,这种观点与生物起源说有相似性。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利托尔诺和沛西·能进步的地方,但他们没有给出人类的的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