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说明多媒体介绍

建筑说明多媒体介绍

建筑说明多媒体介绍
建筑说明多媒体介绍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绍兴报业大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钱樟明《“水调歌头?咏竹”》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是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修竹千竿,牵挂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古今名家和有志之人,咏竹诗词多得不可胜数。其高尚的品格令人赞叹,亦应成为新时代主流媒体的精神缩影。本方案以竹为主题展开构思

?工程概况

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其境内湖泊星布,河道纵横, 石桥横跨其上, 乌篷船穿梭其间, 构成了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历代名人荟萃,代有人杰。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作为绍兴市的主流媒体,绍兴报业大楼的建设应该对绍兴的历史文化做出弘扬与尊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报社决定在现社址东侧新建办公大楼,以解决目前办公硬件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新大楼的建成必将成为绍兴市政建设的重要一步,同时将成具有城市地标性质的公共建筑。

?用地评价选址本项目的地址处在绍兴主城区东部,该地段为政府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用地东西长356米,南北宽100米。北面紧贴40 米宽的延安东路,适合作主要出入口,西

面紧贴16 米宽的五泄路,适合布置次要出入口。

形象用地北面的延安东路为城市主干道,用地南面为住宅小区,因此必须把北面作为新建大楼的主要形象面。

景观用地中间有小河斜穿而过,用地的东面为大面积的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得天独厚。

?设计原则

城市形象用朴实而又富于内涵的建筑语言缔造强烈的建筑意向,以令人难忘的建筑形象体现绍兴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灿烂的现代文明。

经济合理综合考虑场地的现状以及建筑的功能、空间、结构、设备等因素,作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布局。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主旨,以一种具有人类人文因素的构成方式与尺度设计建筑内部空间。

文化传承场所和建筑空间的设计继承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思想,隐含地方文化特色,体现绍兴人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自信。

?设计目标

通过本工程项目设计,使建筑主体形体沉稳、端庄、优雅,并与内部功能与空间紧密结合的目的;达到各使用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安全舒适、尺度宜人、具有良好办公环境的目的。

1)体现先进性:选取先进成熟的设备工艺及技术,并在设计中斟酌考虑、综合利弊,

而后吸收最有效的技术流程组合。通过门厅和电梯系统组织简洁高效的空间流线,内部管理采用智能化弱电系统,方便内部管理。

(2)体现灵活性:板式建筑常见的单廊形式不仅空间单调,更会对空间的灵活使用带来限

制。我们在报业大楼的设计中采用双廊的平面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对室内空间进行灵活划分,不仅实现了大小空间结合的现代办公需求,更可以创造出层次丰富、收放自如的室内空间效果。

(3)体现适用性:符合国家和本地区规范的前提下,使本方案布局紧凑、流线合理,并在各个专业环节加强节能措施。

(4)体现经济性:在保证建筑美观、各功能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现有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设投资。

(5)与周围环境和谐:灰色是绍兴城的主色调,它厚重、沉稳,饱含了绍兴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本方案的建筑立面以灰色调为基准,表现了绍兴日报作为绍兴市的主流媒体,在新大楼的建设中对绍兴历史文化的弘扬与尊重。

(6)注重运行成本:报业大楼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并重视日后运行成本的控制,如水、电、暖应分区域进行计量和控制,设置不同的计量装置。功能布局也应体现低成本运行效果,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设计构思

景观与空间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

名桥出越州”。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

本方案通过桥的概念来激活小河的景观资源,在大座大楼之间架设了一个景观平台,平台下面为下沉式亲水广场,形成一处富于内涵且层次丰富的休闲环境。沿此周边的房间内布置茶座,员工们可以在休息时间在此品茶观景,舒展身心,迅速恢复活力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工作。

健康、效率和舒适是现代办公空间的发展方向。办公楼里面的员工需要交流、需要放松,需要

各种酝酿灵感、激发活力的场所。我们在大楼的内部精心设置了几处贯通空间,配以少许绿化,实现了景观办公的健康理念。

建筑造型设计

“鉴湖越台名士乡”,不管是陆游、鲁迅、还是秋瑾,绍兴名人的铮铮风骨令人景仰。“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绍兴人的君子之风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方案建筑体量方整,虚实对比得当,立面以简洁内敛的竖线条形成韵律。竖向线条的灵感来源于竹子的肌理。力求大楼既有鲜明、大方的远眺形象,又有耐人寻味的细节处理,使其具有气宇轩昂的气势。立面层次丰富,格调统一,光影尤妙,既具备现代办公建筑的一般特点,同时体现绍兴的人文风貌。同时,简洁的建筑顶部设计使建筑在本区建筑群内凸显庄重与精巧相容的个性。

在两幢大楼相聚的立面上,我们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对报业大楼的文化特性进行了含蓄的表达。类似浅浮雕的立面构图大胆奔放,不拘一格,好似几缕兰花,又似一幅写意山水。它们静静地立在小河两侧,与流淌了千年的河水窃窃私语,相益得彰。

建筑功能安排

本方案两幢大楼均为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和设备间,安排汽车泊位99 个。

传媒公司大楼底层可安排入口大堂、商务中心以及厨房;二层拟作为餐厅,三到十一层为商务办公;顶层可作为会议中心。

采编中心大楼的功能基本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布置,从下自上分别为入口大堂,餐厅,绍兴晚报编辑部,天天商报编辑部,夜编、出版中心,绍兴日报编辑部,绍兴网,行政区,会议中心。顶层设置大小演播室各一间,其余部分将作为休闲健身中心使用。

流线设计

本方案在延安东路分别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在五泄路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地面停车场和地下车库入口位于建筑物侧边,地块以车行道连通。大楼主入口靠东西两侧布置,以避开延安东路在小河部分的隆起与场地形成的高差。次要出入口位于亲水广场附近,既保证了一百多米长建筑的有效疏散,又可以使进出大楼的人们能够充分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后勤出入口位于建筑物南面,保证大楼主要形象面的整洁大方。

?原有桩基处理方案

基地小河以西地块进行过桩基和维护工程施工。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建议不利用原有桩基。为了尽量避开原有桩基,我们在保证建筑本身合理的基础上对原有桩基进行了有意识的避让。

对于需要处理的这部分桩基与维护工程,本方案拟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一、如果原桩不与新桩重合,将原桩截至新建筑的基底以下一到一点五米,并用碎石或填砂褥垫层过渡至新建基础底部。二,如果原桩与新桩在平面上重合,则先进行以上处理,然后在原有桩两侧沉入新桩,用地梁或地拱过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