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材料的基本概念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材料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

材料特别是新材料与社会现代化及现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材料对提高人民生活,增加国家安全,提高工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新材料的发展十分重要。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而各种材料的起点主要来源于材料的化学制备和化学改性。

2、什么是材料科学工程

具有物理学、化学、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特点,并且具有鲜明的工程性。

3、什么是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在研究开发新材料中的作用,就是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功能分子以及由功能分子构筑的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使人们能够设计新型材料,提供的各种化学合成反应和方法使人们可以获得具有所设计结构的材料。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方法,合成新物质和新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各组分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的相互转换过程。涉及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材料化学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是材料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4、材料的分类

(1)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类

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光、电、磁、热、声等功能性能。

(2)以材料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不同将材料分为四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由此三类材料相互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第二章

1、原子结合---键合

两种主要类型的原子键:一次键和二次键。

(1)一次键的三个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都涉及电子的转移,或者是电子的共用。)一次键通常比二次键强一个数量级以上。

①金属键: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晶体格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

②离子键:包含正电性和负电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最通常的键类型为离子键。阴阳离子的电子云通常都是球形对称的,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③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有最外层电子的键合,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饱和电子层。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二次键:范德华键(二次键既不涉及电子的转移,也不涉及电子的共用。)

以弱静电吸引的方式使分子或原子团连接在一起的,比前3种键合力要弱得多。包含色散效应、分子极化、氢键。

①色散效应:对称的分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由于电子运动的结果,有时分子或原子的内部会发生电子的偏离而引起瞬时的极化,形成诱导瞬间电偶极子,就会产生很弱的吸引力,这样的吸引力在其它力不存在时能使分子间产生结合。

②分子极化:原子、离子及分子的电荷并不是固定在一定部位上,它们在相互靠近时,电荷会发生偏移,形成

永久弱电偶极子。

③氢键:由于分于极化形成的键。

(3)配价键:一种特殊的共价键,两个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是由其中的一个原子单独供给的。

混合键:化合物中元素间电负性差大时有利于离子键,而电负性差值小时有利于共价键,混合键合可是单个键的中间特性,也可是具有一次和二次两种键型材料中的“混合”键。

确定原子成键类型的重要因素:电负性 原子间电负性的差值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每一轨道上只允许存在两个电子,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什么叫配位数

表征原子在固体中的排列,是每个原子周围的最邻近的原子数目。配位数是原子堆积在一起的紧密度和有效性的指标。

3、晶体

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组成的固体。

稳定晶体特征:①电荷达到平衡;②按照原子尺寸每个原子内键的数目和键的方向最紧密地堆积;③静电排斥力为最小。

4、原子排列等级

(1)短程有序:在一个中心原子周围最近邻原子的局部排列。(材料中原子的特殊排列只延伸至原子的最邻近的区域。)

(2)长程有序:材料在比键长大得多的距离呈现有序。(特殊原子排列遍及整个材料内部) (3)无序:原子随机充满在封闭的空间中。(氩气等气体中原子是无序的。)

5、原子间距

原子的平衡距离,它是斥力和引力之间平衡的结果。(固体金属中为原子半径;离子化合物中是两种不同离子半径的和)

6、晶胞:能保持整个点阵全部特征的点阵单元 。显示了系统所有特征的最小体积。

7、点阵:原子形成有规则的、重复性的3维格子状模型。点阵内每一个阵点的周围是相同的,每个阵点都与一个或多个原子联系在一起。

8、点阵或晶胞的特征参数

(1)点阵参数:描述晶胞尺寸和形状的参数,它包括晶胞的各边的长度和各边之间的夹角。 (2)晶胞的原子数

(3)配位数:简单立方为6,体心立方为8,面心立方为12。

(3)堆积因子:假设原子是刚性球,堆积因子就是原子占据空间的分数。 ()()()

晶胞体积

每个原子的体积晶胞原子数堆积因子/=

APF

?

??

??????? ???=334r APF π体密度 (4)密度:

()()

()()阿佛加德罗常数晶胞体积每个原子的原子量晶胞原子数密度/=

ρ

①线密度是沿一个方向单位长度上相同阵点的数目。 ②面密度是在所关心的面的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

③体密度是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

其中简单立方a=2r,体心立方a=4r/√3,面心立方a=4r/√2,密排立方a=2r。

9、密排六方:晶胞内的总原子数=[(12×1/6)+(2×1/2)+(3×1)]=6个。

10、铸件的整体通常是由具有相同结构但取向不同的晶体组成,难形成一个晶体。

大多数金属形成多晶体组织。

陶瓷材料同样是多晶固体。

材料是否为晶态或非晶态(无定形态),这取决于它经历的热过程。

少数材料是单晶。单晶材料没有晶界,性能独特。

11、多晶转变:材料的一种晶体结构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

多晶转变类型

①位移型转变:键角发生变化的结构畸变,但不包含键的破坏,是一种可逆转变,转变速率较快。

②重建型转变:键被破坏,重新形成新的结构。这种转变比第一种转变所需的能量要更大,其转变速率也较慢。

12、(1)金刚石型立方结构(DC晶胞)如硅、锗、锡和碳。每个原子的配位数是4;其点阵是特殊的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内应当是8个原子。

(2)离子半径比和配位数的关系:

离子半径比配位数

0-0.1552

0.155-0.2553

0.255-0.4144

0.414-0.7326

0.732-1.08

1.012

13、密勒指数

(1)确定方向密勒指数的步骤如下:

(a) 使用右旋坐标系,定出该方向上两个点的坐标——h1、k1、l1和h2、k2、l2。

(b) 从“末”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

(c) 去掉分数。

(d) 用方括弧[ h k l ]将数字括起来。若有负号则在数字上面加一横线。

(2)晶面密勒指数标志的步骤如下:

(a) 按照点阵参数的数目定出晶面与x,y,z坐标轴相交各点。如果面平行一个轴,截距为无限大。若晶面通过原点,则必须移动坐标系的原点。

(b) 取这些相交点的倒数。

(c) 消除分数,但不化为最小整数。

(d ) 将最终数放入圆括号(h k l)内,负数的表示方法还是在数字上面加一横线。

14、面间距

布拉格定律:2dsinθ= n λ其中d为面间距。

面间距d:即具有相同密勒指数的两个相邻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d h k l),晶体的面间距可由已知晶体几何定出。(h k l)面间距为:

()

2

/122

2

)(l

k h

a d hkl ++=

式中a 0是点阵参数,h ,k ,l 代表相邻晶面的密勒指数。

15、同素异构体或多晶型材料:凡具有不止一种晶体结构的材料。很多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其晶体结构会发生从一种晶胞到另一种晶胞的转变。

元素出现这种行为称同素异构,而化合物出现这种行为称多形性。

16、材料性能与被测性能的晶体方向有关,则此材料属各向异性; 材料性能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则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17、非晶态或无定形结构:只有短程有序无长程有序周期性的结构。由液态到固态没有突变现象。 抑止物质的晶化固态反应过程,则能发生非晶态固化反应,获得非晶态材料 。 非晶态材料:

(1)玻璃:熔融物质在快速冷却时原子还没有来得及自行排列成周期性结构而形成的。 玻璃共性:①原子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②结构是各向同性的,所以性能在各个方向是均匀的;

③一般能透过可见光,但可调节配方使玻璃能吸收或透过各种波长的光; ④一般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隔热性;

⑤在熔融之前可软化,所以可制成各种复杂的形状;

⑥玻璃的组成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性能的系列材料。 (2)凝胶: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熔融的方法生成的非晶态固体。 (3)气相沉积涂层:由蒸气在冷的基板上快速冷凝而形成。

18、扩散:原子或分子移动的机制称为扩散,涉及一种原子移动到另一种原子中去的物质输运过程。 扩散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但气体中更主要是对流。 扩散机制:(1)自扩散

异类扩散(钢的渗碳:在CO/CO2气氛中加热至高温,碳原子沉积在铁表面,并迁入渗碳体内,碳与铁结合形成铁碳化合物,近表面形成富碳层,具有很优异的抗磨性。)

(2)①空位扩散 ②间隙扩散 ③置换、互换和环状扩散(一般情况下,对扩散起决定作用的机制是空位和间隙扩散。)

19、扩散速率(菲克第一定律)

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原子数目。

x c

D

J ??-= 式中J 为通量(原子数/m2.s );D 为扩散能力,即扩散系数(m 2/s ),而Δc/Δx 则为浓度梯度

(原子数/m 3·

m )。式中负号说明物质流是“逆”浓度梯度的,即由高浓度区域流向低浓度区域。 (仅限应用于浓度梯度不随时间而变的问题。)

扩散系数的表达式为:

?

??

??-=RT E D D a exp 0 式中Ea 是扩散激活能(J/mol ),T 是绝对温度(K )。

20、成分分布(菲克第二定律)

菲克第二定律:描述原子的动态或非稳态扩散,即扩散原子的浓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若扩散系数与位置无关,也就是等效地说扩散系数与成分无关,则菲克第二定律的微分方程的形式为:

x d c

d D dt dc 22=

(1)此微分方程在连续补充扩散原子的条件下,有一个解是:

????

??=--Dt x erf c c c c s x s 20式中cs 是材料表面处扩散原子的恒定浓度,c 。是材料内部扩散原子的初始均匀浓度,

而cx 则是经过时间t 之后,表面下x 处扩散原子的浓度。

(2)如提供的扩散原子耗尽,即不能连续补充,那么菲克第二定律的具体解的形式为:

????

??-???? ??=Dt x Dt C x 4exp 22πβ

菲克第二定律的一个推论为:只要D t 项为常数,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获得相同的浓度分布。这能确定在完成特

定热处理时温度对所需时间的影响。

有效渗入距离为扩散物质含量具有原始含量与表面含量平均值的地方。 有效渗入距离的表达式 :Dt

x erf =

Dt

x erf γ= 对于板的γ为1,对于圆柱的γ则是2。

21、柯肯德尔效应:由于扩散速率不同而引起的扩散对界面的移动。

22、扩散类型:(1)体积扩散(2)晶界扩散(3)表面扩散

23、晶粒尺寸与障碍物数目、尺寸之间的关系如下:R=4r / f 式中R 是晶粒的半径,r 是障碍物的半径,f 是障碍物的体积分数。

24、烧结:一种高温下使材料微粒连接在一起并且逐渐减小它们之间孔隙体积的过程。

粉末材料压制成形→粉末微粒彼此接触但有着大量的孔隙→原子向边界扩散使孔隙缩小→ 空位通过晶界从界面扩散出去→消除孔隙,材料变得致密。

25、直径为0.001至0.3mm 的金属粉末生产方法:(1)雾化法(2)粉末法(3)化学还原法

26、非晶态材料:一般指非晶态半导体和非晶态金属为主的一些普通低分子非晶态材料,广义上非晶态材料还应包括传统的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和非晶态聚合物等。

(一)非晶态材料特征: (1)长程无序:

①位置(几何)无序:具体指原子在空间位置上排列的无序,又称拓扑无序。 ②成分(化学)无序:具体指多元系中不同组元的分布为无规则随机分布。 (2)短程无序:

①在每个原子的近邻原子的排列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一定的几何特征。具有确定配位数和一定结构单元。 ②大量的这种具有某种程度变形的短程有序的结构单元的无序堆积,组成了非晶态材料整体。 ③非晶态材料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短程有序的范围通常为1.5~2.0nm 。 ④晶态处于最低能态,而非晶态处于较高能态,非晶态固体有向晶态转化的趋势。

(二)非晶态材料稳定性问题

一般非晶态材料由于其形成过程中能量未充分释放,其热力学能不是最小。

非晶态材料要向能量较低的亚稳态(仍属非晶态)或稳态(即晶态)转变,其中前者转变过程称为结构弛豫,

而向能量最小的稳态即晶态转变过程称为结晶或结化。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驰豫发生在整个材料制备、退火及使用过程中。常温常压下,或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保温退火,随着结构驰豫过程的进行,从一种亚稳态到达另一种亚稳态。驰豫过程中,非晶态材料并不发生结晶,即不发生亚稳态向稳定态的相变,只是在微观上发生了结构的松弛,能量得到一定程度降低。结构驰豫过程一般发生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加,可以克服势垒而重新排列,材料就可从非晶态转变为晶态。

晶化温度——非晶态材料稳定性的一个指标:非晶态材料加热至开始出现晶化的温度。提高晶化温度,可增加稳定性。

第三章

1、相关基本概念

相图:研究相平衡体系的状态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并用图形来表示体系状态的变化,这种图就叫相图或状态图。通常以组分、温度和压力为变量来绘制的,具直观性。

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

相的数量用符号?表示。相数是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并能机械地可分离部分的数目。

气体只有一个气相。固体一般有多少种固体便有多少个相(固溶体为一相),同种固体若是晶型不同,就有不同相。液体可以是一相,两相或多相,由互溶程度定。

一个体系内包含着不同的元素及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物种。

平衡体系中足以用来确定所有各相组成所需要的、最少数目的物种称为独立组分,它是在体系的不同物相中能够独立变易的成分数,简称组分。其数目称为独立组分数,用符号K表示。

体系中的独立组分数不同于物种数S。如果体系中各物质互不作用,而各相的组成又不同,则组分数就等于各相物质的数目(K=S);如果体系中n个物种间发生了作用,并建立了化学平衡,则只有(n-1)个物种是独立的。例如:

NH Cl(固) NH (气)+ HCl (气)

43两相体系内若各物种间没有化学反应,则K=S=3;若体系温度较高,会发生反应,则K=,因为取任何两种物质作为独立组分,第三种物质都可以借化学反映平衡关系式产生出来。倘若体系中NH3和HCl的浓度之间还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二者的比例为1:1,则在气相内两种气体可看作是NH4Cl,因此组分数为1。

在确定体系组分时,体系的组分数等于物种数减去各物种间存在的独立的化学平衡关系式数(R)和浓度限制条件数(R’)。组分数K的数学定义式如下:K=S-R-R’

体系的自由度:指平衡体系中的独立可变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等)的数目,用f 表示。这些因素的数目在一定范围内任意的改变而不会引起新相的生成,因此又称之为独立变量。

自由度应是体系变量总数和非独立变量数目之差。f=[?(K-1)+2]-K(?-1)=K-?+2 (吉布斯相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凝聚体系,外压影响不大,只有温度是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相律可表示为: f*=K-?+1,f*称为条件自由度。

相律只适用于平衡状态。

2、(1)固溶体主要有三种形式:置换式、间隙式和缺位式。

(2)两种组分互溶情况:

①两种组分可以任何比例互溶,生成连续固溶体。

②两种组分有限度的互溶,只能生成有限固溶体。有限固溶体在结构上和相应的纯组分的晶格相同,只是晶格参数略有不同;在组成上,直接和纯组分毗邻。有时称为初级固溶体。

三种连续固溶体基本相图

无论有没有最高(低)点,固相总比液相含有较多的加入后使熔点升高的组分。

有限固溶体的状态图

①任一纯组分加入其他组分都使液相线降低为低共熔型状态图。

aeb是三相线,在此线上发生相转变:L(e)?α(a)+β(b),冷却时,是从熔液中同时析出α和β两固相,称之为共晶反应。

②加入一个组分使液相线降低而加入另一组分使之升高的转熔型有限固溶体状态图。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一种固体将变为一种液相和另一种固相,新相β总是包围着原固溶体α的,故这种转变叫做包晶反映或转熔反应:α?L+β

3、二元相图绘制方法:热分析法、溶解度法、淬冷法、高温X射线仪、高速离心机、高温显微镜等直接观察和测定高温条件下体系相变。

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当体系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或加热)时,如果体系内没有相变发生,则温度将随时间均匀地改变。当体系内有相变发生时,在温度-时间图上就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段。利用这些曲线,可作温度-组成图(相图)。

4、二元低共熔体相图

5、E是A,B,L三相共存点,叫做共晶点。

液相的组成为E,两个固相的组成分别为c和d。

析晶过程(组成为e的物系)

从熔融态逐渐冷却。当温度高于T1时,以液态单相存在。温度下降到T1(p点),组分A开始析出,同时放出凝固热,冷却速度变慢。随着A的不断析出,熔液含B的相对量增加,凝固温度沿pE线连续下降。在任何温度,固、液两相的数量比可由杠杠规则确定。

温度下降到TE,固相B析出,此时熔液的A、B饱和液相组成为E,始终不变(直到液相消失),A和B以E点组成的比例析出。

在E点,发生共晶反应,温度不变,液相组成也不变,但数量逐渐减少。当最后一滴液滴干涸时,固相组成与原始熔体组成(H点)相同。液相完全消失后,温度才又下降。

5、生成化合物的二元系相图

(1)形成稳定化合物体系的相图(若A 和B 生成的化合物在熔点温度以下都能稳定存在,则称之为温度化合物。)

图(a)可看成是由两个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图合并而成。A 与化合物AmBn 与B 的相图,E2是AmBn 与B 的低共熔点。体系组成在E1以左或E2的右边,则开始结晶时,析出A 或B ,然后在E1或E2再析出化合物。物系组成在E1 ,E2之间,液相冷却时,先析出化合物,然后在E1或E2再析出A 或B 。稳定化合物的熔点C 是一最高点,当化合物部分析出时,其融化温度将降低。

(2)形成不稳定化合物体系的相图(如果A 和B 所形成的固态化合物C ,在其熔点以下就分解出液相和固体A 或B 或另一化合物C ’,这类化合物叫做不稳定化合物。)

点2:熔化物的组成就是混合物组成。冷却过程中,首先析出B ,液相组成沿TBF 线下移,到达F 。在该温度,体系呈三相平衡,待转熔反应L+B=C 结束后,物系落在GC 线上,体系为单相的固态化合物。 点3:物系的原始组成较化合物有更多的B 。在T 转 时,已析出的B 与熔液作用产生化合物后尚有剩余。所以,在转熔温度,体系就完全凝固呈化合物和B 。

若体系在F 点以左,冷却过程不与FH 线相交,因此不发生转熔反应,而与低共熔体系相同。

6、固态转变体系

γ?α+β(共析) γ+β?α(包析) α1?α2+β(单析)

g

M

N

当物系点落在g 点时,共存的两共轭相的重量比服从杠杆规则。M 点表示全为固相,N 点表示全为液相,因此,在g 点固、液两相数量之比为:

上式为相图中的杠杆规则。把双相区中的结线视作一杠杆,杠杆两端各为相应的相对含量,则杠杆支点就在同一温度下的物系点处。即两相的含量比应为联结线两端离支点距离的反比例。

()()

Mg

gN

W W L A =

液相量固相量点1:冷至温度T1,首先析出B ,熔液组成将沿T B F 线下降。至T 转时,化合物按下列反应析出: 熔体(L )+ B (固)→化合物 C (固)。此时,三相共存(B ,C 及组成在F 的熔液),温度不变,待已结晶出的B 转熔并部分熔液反应形成化合物,直待B 消失后,体系进入FGjE 两相区,温度又开始下降,化合物继续析出,液相组成沿FE 线改变。到达E 点后,A 、C 同时结晶出来。Ij 线上,A 、C 与组成为E 的熔液三相平衡,待液滴消失后,体系进入化合物与A 的两相平衡区。

7、相变类型

(1)按照人力学的观点分为一阶相变和二阶相变(或称一级、二级)

(2)从相变过程是否必须依靠原子在点阵中的扩散运动和原子位移大小分为:重建型相变、位移型相变 ①重建型相变

特点:相变中涉及大量化学键的破坏,经历了很高的势垒,相变的潜热大,相变速率小;新相与母相没有明确的位向关系,且原子近邻的拓扑关系发生显著的变化。 ②位移型相变

特点是:无化学键的破坏,势垒小,相变的潜热小或完全消失,可能是二级相变或弱一级相变;新相与母相间有明确的位向关系,且原子近邻的拓扑关系仍保持不变,相变对应的原子位移很小。

8、一阶相变动力阻力

V

S V G G V εσ++=△△总-,其中σ为形成单位面积的界面能,ε表示单位体能的应变能。

核心的临界尺寸为:εσγ-2V G △=?

形成临界晶核时的形成功为:2

3*

316)(△π△总εσ-=V G G

体积的吉布斯自由能是相变的驱动力;σ和ε是相变的阻力。

9、马氏体相变:无扩散相变实质上就是马氏体相变。原子不发生随机走动的相变,这表示原子不是靠热运动,

即不是靠热能的激活跨越界面转入新相的。

基本特征:无扩散的相变;一种发生均匀点阵变形的转变;存在一个无畸变面;马氏体内有滑移或孪晶变形。

第四章

1、缺陷:实际晶体中的原子是围绕平衡位置震动的,且晶体含有结构缺陷,局部或多或少地偏离于理想的周期结构。这些偏离被称为晶体的缺陷或不完整性。

2、缺陷分类

(一)按缺陷来源进行分类

(1)热缺陷(2)掺杂缺陷(3)与环境介质交换引起的缺陷(4)外部作用 (二)按几何结构进行分类 (1)零维缺陷-点缺陷

点缺陷在各方向上的延伸都很小,属于发生在晶格中一个原子尺寸范围内的一类缺陷,亦称零维缺陷。可分为两大类:原子性缺陷、电子性缺陷。 (2)一维缺陷-线缺陷。

线缺陷只在一个方向上延伸,或称一维缺陷,如位错、点缺陷链等。位错有刃型位错、螺型位错等。 (3)二维缺陷-面缺陷。

面缺陷是晶体内部偏离周期性点阵结构的二维缺陷。两类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粒间界和堆垛层错,在表面、界面、晶面上。面缺陷常见的有孪晶晶界、大角晶粒间界、面心立方晶体中的相干孪晶晶界及面心立方、六方晶体中的堆垛层错等。

(4)三维缺陷-体缺陷

体缺陷指在三维方向上相对尺寸比较大的缺陷,如固体中的空洞、第二相区、气孔、畴、有序-无序区、镶嵌结构等。

以上缺陷属于结构缺陷,是没有杂质的晶体中的缺陷。

化学缺陷:由于掺入杂质,扰乱了晶体结构的严格的周期性。作为杂质的外来原子在晶体内的排布取决于它们同基质原子相对大小。两种可能的掺混方式:(a )置换式,即外来原子位于基质原子所在的格点处;(b )填隙式,即外来原子位于间隙位置。

3、点缺陷

(1)当一个原子从正常点阵位置上消失时,会产生一个空位。

(2)晶体中的原子可能挤入点阵的间隙形成另一种类型的点缺陷-间隙原子,

当额外的原子(异类原子)进入到点阵结构中并占据了一个非正常的阵点时,就形成间隙缺陷。

(3)当原子被另一种类型的原子取代时就形成置换缺陷。

化合物离子晶体的点缺陷(空位的产生——离子晶体与非离子晶体的最重要差别)

弗伦克尔缺陷:当离子从正常阵点迁移到间隙位置从而留下一个空缺,形成一种空位-间隙对的缺陷。

肖特基缺陷:离子键材料中的空位对是由于为了维持晶体中相等的正负电荷,阳离子和阴离子必须同时从点阵中消失而产生的缺陷。

4、线缺陷

位错的基本类型为:

(1)刃型位错:EF处的原子排列的对称性破坏,原子处于更高的能量状态,这列原子及其周围区域(若干个原子距离)就是晶体中的刃型位错。刃型位错的畸变发生在垂直于位错线方向上,与滑移面平行,其畸变量正好为一个原子间距。

(2)螺型位错:原子平面在位错线附近已扭曲为螺旋面,在原子面上绕着B转一周就推进一个原子间距,所以在位错线周围原子呈螺旋状分布。螺型位错的错位平行于位错线,其错位量也是一个原子间距

5、面缺陷有各种界面、晶面、堆垛层错及孪晶等。将材料分成若干区域的边界,每个区域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取向不同。

6、体缺陷:点缺陷的丛聚也导致体缺陷的形成。通常有:空洞(它是空位的3维丛聚)、沉淀物(它是间隙杂质或置换杂质或二者兼有的3维丛集)。

材料物理与化学历年复试笔试题(重要)

华工材物化复试笔试题 2010年 1、一个人海中溺水,救生员离海有一距离,救生员在水中、陆地上的速度不一样,找一最快路线。 2 、列举生活常见的发光显示器,并说明主要特征。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是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直流电压驱动的薄膜发光器件,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 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OLED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有机材料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相遇形成激子,使发光分子激发而发出可见光。根据使用的有机材料不同,OLED又分为高分子OLED和小分子OLED,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制备工艺上: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工艺。 特点: 1.薄膜化的全固态器件,无真空腔,无液态成份; 2. 高亮度,可达300 cd/m2以上; 3.宽视角,上下、左右的视角宽度超高170度; 4.快响应特性,响应速度为微秒级,是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的1000倍; 5.易于实现全彩色; 6.直流驱动,10V以下,用电池即可驱动; 7.低功耗; 8.工艺比较简单,低成本; 9.分辨率;10.温度特性,在-40℃~70℃范围内都可正常工作。 3 、发光二极管原理,光电二极管的原理 (1)发光二极管(LED)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2)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由

工作分析案例

工作分析案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王为何要辞职 小王来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张经理,”小王说,“可能我无法适应目前的工作,我希望在这个月未试用期结束时离开公司。”张经理听了很惊讶。小王是两个月以前到公司销售部担任销售部经理助理的。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通过销售部经理及销售部其他同事了解小王试用期的工作情况,大家都反映很好,想不到小王会主动提出辞职。 三个月以前,销售部经理提出了增加经理助理职位的需求,由于销售部将加强与国外厂商的业务联系,急需熟练使用英语口语和处理英语书面文件的员工,并希望新增加的员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同时可兼顾公司对外网站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就所需增加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经过与销售部经理协商,编写了该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其中对岗位职责的描述是: 1.协助经理处理国外业务的联系及英文书面文件、合同; 2.在需要的情况下可担任英文翻译; 3.整理销售部内部业务文档; 4.负责在网站上发布有关公司的业务信息,并进行公司网页的更新、调整 由于工作岗位对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决定了应聘人员最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或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员;而计算机网站管理又对应聘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能制作网页和进行数据库处理,应聘者最好是具备计算机专业学历的人员。 看到这样的任职资格要求,人力资源部感到这个岗位的招聘工作难度较大。当招聘信息在人才招聘渠道发布后,应聘的人员不多。小王是华南地区某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工作,后来到英国留学,在国外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留学回国才一个月,各方面的条件完全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经过两次面试后,销售部和人力资源部都觉得小王是这个岗位的最佳人选,于是通知小王来公司报到上班。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归纳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 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 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 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 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中药化学考试重点

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 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 苷类: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它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香豆素:一类具有苯饼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顺式连羟基桂皮酸的脱水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大部分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 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 含氮有机物)外,其他含氮有机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次代谢产物: 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等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黄铜、萜类、皂苷等 。 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羟酸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瓶多氢菲结构的化学成分。 2、生物碱的碱性:原因: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给出电子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碱性强弱: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pKa值大小胍基> 季铵碱> N-杂环> 脂肪胺≈N-芳杂环> 酰胺≈吡咯(pKa<2为极弱碱;pKa 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 11以上为强碱。) )影响因素有:A氮原子的杂化公式(随着杂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强)B 诱导效应(供电基,使碱性增强;吸电基,使碱性减弱)C诱导—场效应(减弱)D共轭效应(共平面的p-π共轭使碱性减弱)E空间效应(减弱)F氢键效应(减弱)。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适合的容积和方法来提取。极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乙醇《甲醇《水。方法:煎煮法、锓泽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材料化学考试试题重点

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材料化学是与材料相关的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相关的化学。材料化学的主要特点是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一些物理量在元素周期表中规律, 答:电离势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增大,稀有气体最大;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减小;同一副族从上到下呈无规则变化。电子亲和势同周期从左到右大体上增加,同族元素变化不大。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变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小。 材料中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对材料的特性有何影响? 3、原子间结合键有哪些,怎么分类? 答:依据键的强弱可分为主价键和次价键。主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共享而形成的键合,即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次价键如范德华键是一种弱的键合力,是物理键,氢键也是次价键。 4、谈谈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的各自特点和机理。 答:化学锈蚀是指金属与非电解质接触时,介质中的分子被金属表面所吸附并分解成原子,然后与金属原子化合,生成锈蚀产物。可以利用致密氧化膜的保护特性。电化学锈蚀原理与金属原电池的原理相同。即当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作为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就会被锈蚀。在金属材料上外加较活泼的金属作为阳极,而金属材料作为阴极,电化学腐蚀时阳极被腐蚀金属材料主体得以保护。 5、如何防止或减轻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答:在制造成品时通常都要加入适当的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6、试解释为何铝材不易生锈,而铁则较易生锈?

答:铝在空气中可以生成致密得氧化物膜,阻止与空气得进一步接触,所以不易生锈;铁在空气中生成疏松得氧化物膜,不能隔绝空气,特别是铁在潮湿得空气中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因此加大了锈蚀,所以铁较易生锈。 7、谈谈热膨胀系数相关知识。 答:热膨胀系数分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的膨胀系数较小,聚合物材料的膨胀系数较大。因素分析:原子间结合键越强,热胖胀系数越小,结合键越弱则热膨胀系数较大;材料的结构组织对其热膨胀系数也有影响,结构致密的固体,膨胀系数大。 8、用什么方式是半导体变为导体? 答:升高温度,电子激发到空带的机会越大,因而电导率越高,这类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另一类半导体通过掺杂使电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制备的称为非本征半导体。 9、用能带理论说明什么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答:导体:价带未满,或价带全满但禁带宽度为零,此时,电子能够很容易的实现价带与导带之间的跃迁。半导体:价带全满,禁带宽度在之间,此时,电子可以通过吸收能量而实现跃迁。绝缘体:价带全满,禁带宽度大于5eV,此时,电子很难通过吸收能量而实现跃迁。 10、光颜色的影响因素? 答:金属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颜色通常与吸收特性有关。引进在导带和价带之间产生能级的结构缺陷,可以影响离子材料和共价材料的颜色。 11、通过埃灵罕姆图解释为何碳在高温下可以用作金属氧化物还原剂? 答:2C(s)+O2=2CO(s) 对于该反应式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温度越高,?G0的负值越大,其稳定性也就越高,即该反应中碳的还原性越强。 12、埃灵罕姆图上大多数斜线的斜率为正,但反应C+O2=CO2的斜率为0,反应2C+O2=2CO的斜率为负,请解释原因。 答:△G0=△H0-T△S0,?G0与温度T关系式的斜率为-△S0 对于反应C+O2=CO2,氧化过程气体数目不变,则?S0=0, (-?S0)=0,斜率为零。 对于反应2C+O2=2CO,氧化过程气体数目增加,则?S0>0, (- ?S0)<0,斜率为负。 13、水热法之考点 答:是指在高压釜中,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汽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而达到过饱和、进而析出晶体的方法。利用水热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单晶的生长,避免了晶体相变引起的物理缺。 14、化学气相沉积法之考点 答:优点:沉积速度高,可获得厚涂层;沉积的涂层对对底材有良好的附着性;真空密封性良好;在低温下可镀上高熔点材料镀层;晶粒大小和微结构可控制;设备简单、经济。缺点:不适合与低耐热性工件镀膜;反应需要挥发物不适用一般可电镀金属;需要可形成稳定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反应释放剧毒物质,需要封闭系统;反应物使用率低且某些反应物价格昂贵。 15、输运法作用 答:可用于材料的提纯、单晶的气相生长和薄膜的气相沉积等,也可用于新化合物的合成。 16、溶胶—凝胶法的原理以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

工作分析资料报告案例

案例一、S公司的管理困境: S公司是J市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由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1994年合作创办。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几位合伙人主动提出不领取工资直至公司盈利为止。在他们不计报酬、努力工作的精神感召下,公司的员工们也时常义务加班。公司部关系融洽、士气高涨。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1996年该公司己发展为一家集开发、生产、经销于一体的中型高科技企业,在省IT 业界树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6年至1999年,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增长,员工待遇也随之不断改善,加之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产业,员工普遍感觉在这样的公司有希望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公司。 然而,自2000年公司进入稳定期以来,随着经济效益增幅的减小,公司部出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氛围,人心涣散的迹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流失问题急需解决。中层管理者流动频繁,使公司的管理已出现脱节现象,其他员工的士气大受影响,企业生产率明显下降,公司从此陷入恶性循环。最近,员工中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凡是从本公司跳槽的人都能在现职岗位上做得不错,待遇比在公司时好,工作强度也比本公司小:其他公司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员工评估还不单纯以业绩为标准。另外,人员流动多倾向于国的知名外企。 针对企业面临的以上问题,公司总经理感到非常棘手,准备请人力资源部经理为自己提些建议并共同商讨对策,使公司早日摆脱目前的困境. 问题:如果我们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如何看待该问题并提出建议呢? 1、解决薪酬出现的问题,而s公司的薪酬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应进行市场薪酬调查。针对中层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股票薪酬模式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比如虚拟股票、期股等。

中药化学考试题-1及答案

中药化学(一) 一、选择题 1、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B ) A、醋酸乙酯 B、正丁醇 C、丙酮 D、石油醚 2、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 A、生物碱 B、叶绿素 C、黄酮 D、皂苷 3、二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 ) A、20个 B、25个 C、28个 D、23个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B ) A、碘化汞钾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A )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B ) A、羰基 B、过氧基 C、醚键 D. 内酯环 8、下列哪项不是甾体皂苷的性质(D ) A、溶血性 B、表面活性 C、挥发性 D、与胆甾烷发生沉淀 9、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是(C ) A、水飞蓟素 B、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最容易酸水解的苷类是(D ) A、α-羟基糖苷 B、α-氨基糖苷 C、6-去氧糖苷 D、2,6-二去氧糖苷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又称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2.水蒸气蒸馏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3. 苷类 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香豆素 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三、简答题 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哪些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根据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数进行分类。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2.在植物提取液处理过程中,“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 答:水提醇沉法:去除的是在乙醇中难溶的成分,如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保留的是醇溶性成分。醇提水沉法:去除的是水中难溶的成分,如油脂、蜡质、亲脂性色素等,保留的是水溶性成分。 3.列举三种苷键催化水解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①酸水解:水解范围广,操做简便,不稳定成分溶液发生脱水等结构改变。 ②碱水解:适用于酯苷、酚苷、烯醇苷的水解。 ③酶水解:专属性高,水性温和。 4.列举三种主要的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无需结构式)。 ①齐墩果烷行(oleaname) ②乌苏烷(ursane) ③羽扇豆烷(luoane) ④木栓烷(friedelane) 四、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

金属材料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钢中的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 答: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合金元素对钢γ相区和共析点会产生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对α-Fe、γ-Fe、和δ-Fe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3和A4均有很大影响 A、奥氏体(γ)稳定化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即扩大了γ相区,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情况:(1)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B、铁素体(α)稳定化元素 (1)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3、请举例说明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中共析温度和共析点有哪些影响 答: 1、改变了奥氏体相区的位置和共析温度 扩大γ相区元素:降低了A3,降低了A1 缩小γ相区元素:升高了A3,升高了A1 2、改变了共析体的含量 所有的元素都降低共析体含量 第二章合金的相组成 1、什么元素可与γ-Fe形成固溶体,为什么

答:镍可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溶质与溶剂的点阵相同 2、原子尺寸因素(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者之差不大于8%) 3、组元的电子结构(即组元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什么举例说明 答: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 1、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 2、间隙元素的尺寸结构 例如:碳、氮在钢中的溶解度,由于氮原子小,所以在α-Fe中溶解度大。 3、请举例说明几种强、中等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答:铪、锆、鈦、铌、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最稳定的MC型碳化物钨、钼、铬是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锰、铁、铬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第四章合金元素和强韧化 1、请简述钢的强化途径和措施 答:固溶强化 细化晶粒强化 位错密度和缺陷密度引起的强化 析出碳化物弥散强化 2、请简述钢的韧化途径和措施 答:细化晶粒 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调整合金元素含量

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案例分析 1、王强到底要什么样的工人 “王强,我一直想象不出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操作工人,”江山机械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进说,“我已经给你提供了4位面试人选,他们好像都还满足工作说明中规定的要求,但你一个也没有录用。”“什么工作说明?”王强答道,“我所关心的是找到一个能胜任那项工作的人。但是你给我提供的人都无法胜任,而且,我从来就没有见过什么工作说明。” 李进递给王强一份工作说明,并逐条解释给他听。他们发现,要么是工作说明与实际工作不相符,要么是规定以后,实际工作又有了很大变化。例如,工作说明中说明了有关老式钻床的使用经验,但实际中所使用的是一种新型数字式钻床。为了有效地使用这种新机器,工人们必须掌握更多的数字知识。 听了王强对操作工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应当履行职责的描述后,李进说:“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写一份准确的工作说明,以其为指导,我们就能找到适合这项工作的人。让我们今后加强工作联系,这种状况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讨论问题: 王强认为人力资源部找来的4位面试人选都无法胜任,根本原因 在哪里? 参考答案:

工作说明是人员选拔和任用的依据。从本案例中看到实际工作发 生了变化,“工作分析”这项工作没有跟上去,致使工作说明书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对操作工人的任用条件与实际要求不符,直接导致来应聘的员工都无法胜任工作,招聘失败,间接导致新机器闲置,成本加大。 2 、我们为什么拿这么多薪水? “我们为什么拿这么多薪水?”这是伟业公司的不少员工所发出的疑问。伟业公司是一家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策划、设计、组织等业务的公司,在同行业里属于经营效益较好的,因此,公司平均的薪酬水平高于市场水平。那么为什么仍然有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薪酬感到困惑和不满意呢? 原来,伟业公司实行的是一套比较简单的薪酬制度。这套制度将职位按照责任大小分成4个等级:员工级、主管级、经理级、高层管理。每个等级里又分成两个档,本着向业务部门倾斜的原则,业务开发部和项目管理部这两个部门取其中的较高档,其他部门取其中的较低档。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有些部门(例如创意设计部)的员工认为,公司大大小小的业务还不是靠我们的工作才能成功吗?我们的贡献理应是很大的,与像行政事务这样的部门比较起来,我们的工作技术含量、难度都比他们的大得多,但是,就因为我们不是主管,就比他们的主管人员拿的薪水低,这样太不合理了。不一定主管人员的贡献就比员工大,那要看是什么

最新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11

函授《中药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萜类及挥发油:萜类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苯丙素化合物: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4碱性皂和酸性皂苷:①甾族皂苷,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的衍生物,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如著蓣皂苷)。这类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②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三萜皂苷又叫酸性皂苷。 5PH梯度萃取: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6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在存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7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8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9香豆素:学名-苯并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大一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母核。 10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药中医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它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和必要的结构改造,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径等。 11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二、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说明每类成分的名称(可多选)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木脂素、 E.苷类、 F.强心苷、 G.二萜、 H.三萜、 I.甾体皂苷、J.蒽醌、K.糖、L:倍半萜。 O ( )( )( )

材料化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0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 性能或功能。 0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 材料。 0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 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0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0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0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0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0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范围为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0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 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0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0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0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0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工作分析案例-附答案

A公司工作分析案例 A公司是我国中部省份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房 产需求强劲,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发展为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员工人数大量增加,众多的组织和人力资源治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是基于创业时的公司规划,随着业务扩张的需要逐渐扩充而形成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组织与业务上的矛盾已经逐渐凸显出来。部门之间、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扯皮推诿的现象不断发生;有的部门抱怨事情太多,人手不够,任 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的部门又觉得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公司的人员招聘方面,用人部门给出的招聘标准往往含糊,招聘主管往往无法准确地加 以理解,使得招来的人大多差强人意。同时目前的许多岗位不能做到人事匹配,员工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士气,并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公司员工的晋升以前由总经理 直接做出。现在公司规模大了,总经理已经几乎没有时间来与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打交道, 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的晋升只能根据部门经理的意见来做出。而在晋升中,上级和下属之间的私人感情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有才干的人往往却并不能获得提升。因此,许多优秀的员工由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而另寻高就。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 薪酬制度,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非常严重,员工的报酬不能体现其价值与能力,人力资源部经常可以听到大家对薪酬的抱怨和不满,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严重的形势,人力资源部开始着手进行人力资源治理的变革,变革首先从进行职位分析、确定职位价值开始。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究竟如何开展、如何抓住职位分析、职 位评价过程中的要害点,为公司本次组织变革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基础保证,是摆在A 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他们开始寻找进行职位分析的工具与技术。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职位分 析书籍之后,他们从其中选取了一份职位分析问卷,来作为收集职位信息的工具。然后,人力资源部将问卷发放到了各个部门经理手中,同时他们还在公司的内部网上也上发了一份关 于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的问卷调查。 据反映,问卷在下发到各部门之后,却一直搁置在各部门经理手中,而没有发下去。很 多部门是直到人力部开始催收时才把问卷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由于大家都很忙,很多人在拿到问卷之后,都没有时间仔细思考,草草填写完事。还有很多人在外地出差,或者任 务缠身,自己无法填写,而由同事代笔。此外,据一些较为重视这次调查的员工反映,大家 都不了解这次问卷调查的意图,也不理解问卷中那些生疏的治理术语,何为职责、何为工作目的,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很多人想就疑难问题向人力资源部进行询问,可是也不知道具体该找谁。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只能凭借自己个人的理解来进行填写,无法把握填写的规范和标准。 一个星期之后,人力资源部收回了问卷。但他们发现,问卷填写的效果不太理想,有一部分问卷填写不全,一部分问卷答非所问,还有一部分问卷根本没有收上来。辛劳调查的结果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也着手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但在试着谈了几个职位之后,发现访谈的效果也不好。因为,在人力资源部,能够对部门经理访谈的人只有人力资源部经理 一人,主管和一般员工都无法与其他部门经理进行沟通。同时,由于经理们都很忙,能够把 双方凑在一块,实在不轻易。因此,两个星期时间过去之后,只访谈了两个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的几位主管负责对经理级以下的人员进行坊谈,但在访谈中,出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访谈的人在发牢骚,指责公司的治理问题,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公等。而在谈到与职位分析相关的内容时,被访谈人往往又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似乎

材料化学试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能或功能。 (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 (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围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 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 (21)液相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 (22)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小,均相反应动力学不适用。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按照原料组成可分为元素粉末型、铝热剂型和混合型。 (24)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25)合金基本结构为混合物合金、固溶体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7)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超耐热合金包括铁基超耐热合金、镍基超耐热合金和钴基超耐热合金。 (29)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有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和采用特种工艺技术,后者主要有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 (30)产生合金超塑性的条件为产生超细化晶粒与适宜的温度和应变速率。 (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

万家公司工作分析案例

万家公司的工作分析 一、背景 由于近年来公司发展过于迅速,人员也飞速增长,因此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岗位职责不清,有的事情没有人管,有的事情大家都在管,但又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现在公司中使用的岗位职责说明已经是几年前的版本了,可实际情况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根本就无法起到指导工作的作用。由于没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因此各个岗位上的用人标准也比较模糊。这样人员的招聘选拔、提升方法就全凭领导的主观意见了;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也无法与岗位的价值相对等。员工在这些方面意见很大,士气也有所下降。最近,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工作,年轻有为的新的高层团队也开始发挥作用,他们看到公司目前面脑的问题,决定请专业的咨询顾问进行一次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和设计工作。由于工作分析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专家建议首先从工作分析人手。 二、项目目标 通过工作分析,使万家公司各个职位的职责、权限、主要的工作绩效指标和任职者基本要求等内容得到明确清晰的界定,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理顺和调整一些不合理的岗位职责设置,并将新增加的岗位信息及时补充进去。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工作 (一)成立工作分析项目实施小组 本次工作分析项目由外部的咨询顾问组成专家组,并且和万家公司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分析实施小组。万家公司参与到这个实施小组中的人有人力资源部

人员和公司主管领导。 项目实施小组中人员的责任与分工(见表1): 表1 项目实施小组中人员的责任与分工

(二)准备相关的资料 (1)组织机构图。 (2)各部门职能说明书。 (3)工作流程图。 (4)职权体系表。 (5)岗位责任制。 (6)参加调查的人员名单。 (三)设计有关研究工具 本次工作分析所使用的方法有(见表2): 表2 工作分析使用方法 因此,专家组需要事先设计好相关的表格、问卷和访谈提纲。 (四)制定工作分析的实施程序和时间表 本次工作分析主要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整合阶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总论 绪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各论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中药化学期末试题.doc

中药化学期末试题

2000—2010学年第2学期期末09级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化学》试卷(B)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照要求在试卷指定处填写你的姓名、所在班级号和学号。 2、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内填写与答题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10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药化学: 2.亲水性有机溶剂: 3.色谱法: 4.生物碱: 5.挥发油: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是() A 萃取法 B 色谱法 C 沉淀法 D 结晶法 2.下列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正丁醇 B 石油醚 C 异戊醇 D 丙酮 3.当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预先湿润药材的溶剂有() A 稀乙醇 B 浓NaOH C 石灰乳 D 丙酮 4.可被醇提水沉法沉淀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5.挥发油中可用亚硫酸氢钠分离出的成分是( ) A 醇类 B 醛类 C 分类 D 醚类 E 酯类 6.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 ) A 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 B 有香味 C 有折光性 D 有旋光性 E 有挥发性 7.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 A 具有挥发性 B 具有内酯环 C 具有强亲水性 D 具有强亲脂性 E 含有醇羟基 8.属于碳苷的是( ) 2

3 H 2C CH CH 2N N N N NH 2OH O HO O H O OH O glu CH 2OH H 3CO C CH 3 O glu C N S O SOK 3 glu A. B C. D. E. 9.提取芸香苷时所用的漏斗为( ) A 玻璃漏斗 B 塑料漏斗 C 布氏漏斗 D 分液漏斗 10.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常选用的溶剂是( ) A 乙酸乙酯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 乙醇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基团是 ( ) A 烷基 B 羰基 C 醚基 D 酯基 E 苯基 2.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为( ) A 无机酸盐相当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有机酸盐大于无机酸盐 D 无规律可循 E 含氧无机酸盐大于不含氧的无机酸盐 3.可被醇沉法沉淀的是 (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4.影响聚酰胺吸附力的因素有(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分子芳香化程度 D 化合物类型 E 洗脱剂种类 5.哪个化合物是季胺碱( ) A 小檗碱 B 黄连碱 C 药根碱 D 汉防己碱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是C6—C3—36。 ( )2.从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应选用乙醇做萃取溶剂。 (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首选的色谱方法应是聚酰胺色谱法。 ( )4.氧化苦参碱的极性大于苦参碱。 ( )5.在提取挥发油时应该把挥发油测量管中加满水。 ( )6.分馏法是利用被分离成分熔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 ( )7.为了提高乙醇的提取效率,可用电炉加热提取。 ( )8.CMC-Na 在薄层吸附色谱中的制备中为粘合剂。 ( )9.是否采取减压蒸馏取决于被回收溶剂的沸点,一般以80℃为准。 ( )10.四环三萜的酸性一般要强于甾体皂苷。 五、鉴别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苷与苷元 2. 黄酮和二氢黄酮 六、比较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比较水溶性大小( )>( )>( )>( ) A 二氢黄酮醇苷元 B 黄酮醇苷元 C 黄酮醇芸香糖苷 D 黄酮醇葡萄糖苷 2. 比较碱性大小(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