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民族、时代、地域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简析民族、时代、地域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简析民族、时代、地域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简析民族、时代、地域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简析时代、民族、地域和文学风格的关系

摘要: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关键词:文学风格时代地域民族

影响文学风格的三大要素

第一、时代文化与文学风格关系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和在作家作品中的体现。简单来说,就是只属于这个特定的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

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建安七子面对着礼制崩坏、世风日下的显示,既能面对现实,有怀有拯救苍生的宏愿。尽管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在大背景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诗歌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特点,“梗概以任气”、“志深而笔长”,这也是古今盛赞的建安风骨。唐代中后期,文人们逐渐发现骈文的陈腐,于是要求摒弃六朝以来的骈俪旧习,提倡古文,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骈文,开创了一代新文风。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能体现在一个个体身上。这些人往往经历了一些跨时代、跨世纪事情,因此特点尤为明显。由于社会动荡、改朝换代,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杜甫,早期作品多以歌颂盛唐光景和人生理想为主,如《望岳》;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多以描写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和期盼国家统一的愿望为主,如《春望》。再如李清照,前期作品多写其少女时代和初为人妻的悠闲生活,描绘爱情生活、自然景物,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韵调优美。好景不长,宋室南渡以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期凄凉悲苦生活,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二、民族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的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因此,在作品中,总能从这样那样的细节当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正如普希金所说:“气候、政体、信仰,赋予每一个民族以特别的面貌,这面貌多多少少反映在诗歌的镜子里。……这儿有着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着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的无数风俗、迷信和习惯。”如在巴黎圣母院中关于敲钟人的描写:“敲钟人,即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即使翻译成了中文,我们也能很清晰的明白,这不是一本中国人写的书籍,在名字上,对外貌的描写上,用词上,都和中国式的描写大相径庭。又比如说

鲁迅的《药》中这一段描写:“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是在形式上最接近外国小说的作家,但是它依然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他是最懂得“国民性”的弱点的人,在予以鞭挞的同时,又深深的刻画出了民族的烙印。

第三、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之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典型的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北诗歌风格迥异。南朝西洲曲从内容上看,是以男女之间爱情为歌咏对象,清新婉约,带有江南乡镇青年男女生活气息,展现南方人民阴柔的气质;而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木兰淳朴,有着男子一样的气概,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典型的风范,善骑射,男女观念不如南方那样保守,北朝诗歌并不把目光局限在爱情话题上,而是放得更宽,这是因为北方的环境造就了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的风格,而江南山水造就了江南儿女清新淡雅,温柔婉约的风格;从手法上看。木兰诗多用互文和顶真,气势磅礴,展现北方民族尚武粗犷的民族风格,也反映了北方民族开放的生活习惯和男女观念,比如杨大眼之妻,也会骑射,生活比较自由;而南朝西洲曲,多用隐语双关,婉约清新,并且为我们展现南方独有的江南儿女情怀。

无论是时代的、民族的、还是地域的风格,抑或是个性风格,最终都统一于作品的具体风格,并只有在作品风格的本体构成中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1、普希金:《短抄论》,见《文学的战斗传统》

2、茅盾:《漫谈文学的民族形式》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